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3673-1992 轻型燃气轮机辅助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B/T 13673-199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3673-1992

中文名称:轻型燃气轮机辅助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2-09-02

实施日期:1993-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17784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能源和热传导工程>>27.040燃气和蒸汽轮机、蒸汽机

中标分类号:电工>>发电用动力设备>>K56燃气轮机及其辅助设备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ANSI B 133.3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0212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3, 字数:42千字

标准价格:14.0 元

出版日期:2004-07-22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2-09-22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航空航天部614所

归口单位:全国燃气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轻型燃气轮机的17个辅助系统的设计要求以及在不同工作状态下构成系统所需之构件,是供需双方进行技术协商的依据。本标准适用于发电、舰船和机械驱动用的燃机。 GB/T 13673-1992 轻型燃气轮机辅助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B/T13673-1992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轻型燃气轮机
辅助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enerel requirements for light weightgas turbine auxiliary equlpment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13673—92
本标准规定了轻型燃气轮机(以下简称燃机)的17个辅助系统的设计要求以及在不同工作状态下构成系统所需之构件,是供需双方进行技术协商的依据。本标准适用于发电、舰船和机械驱动用的燃机。2引用标准
GB4066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
GB10489轻型燃气轮机通用技术要求GB10491
轻型燃气轮机成套设备噪声值及测量方法轻型燃气轮机排气冒烟测量
GB 11369
GB11370
轻型燃气轮机气态污染物测量
建筑结构载荷规范
GB」16建筑设计防火规泄
GBJ58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8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110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轻型燃气轮机联轴器通用技术要求HB 6712
3术语
本标准涉及到的术语见 GB 10489。4总则
4.1由于燃机的使用场合、运行方式、环境条件等都影响着辅助系统的组戒,本标准规定出最低要求项目,还规定了根据需要由供需双方决定的一些选摔项目。4.2燃机、辅载设备、各种辅助系统、控制系统以及其他必需的设备,应按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布局应考设备操作与维护,安装、运行和维修的成木以及外观等。4.3除另有规定外,润滑剂,防冻剂等消耗品应由需方提供。5滑油系统
本系统包括存储、增压.冷却、加温.调节以及燃机,负载设备和必要的辅助设备用润滑剂的循环。必围家技术监督局 1992 - 0 9- 22 批准1993-10-01实施
要时,亦可对液压控制系统提供滑油。5.1设备
GB/T 13673—92
设备包括:滑油箱、滑油泵、冷却器、过滤器、压力调节器、测量系统、加温器、管路以及油气分离和排出装置等。
5.2设计
5.2.1滑油系统和最低要求如下:合适的润滑油:
便于油量的调节,供油连续,均匀及适应设备工作条件的变化;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力求润滑装置简单实用,便于维护和清洗;防止沾污,保证润滑油的清洁使用,并防止溺油:在系统中设有监视油面的装置和温度、压力的检测装置在系统中需有应急供油装置。
使用滑动轴承的燃机还应符合5.3条和5.4条的要求。5-2.2
5.3尖峰负荷工作
至少要按下列各条配置。
5.3.1滑油泵
至少应配合两台滑油泵,并由相互独立而不同的两套动力源驱动。5.3.1.1泵驱动装置
泵驱动装置组合示例见表1。
泵类别
驱动装互
5.3.1.2泵的控制
传动轴
交流电动机
交流电动机
蒸汽涡轮
应急泵
直流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
蒸汽祸轮
直流电动机
当主泵损坏或由于其他故障造成滑油压力下降时,应急泵应自动启动,当应急泵加速到规定转速过程中油压需保持时,系统中应配备蓄能器,5.3.2拎却器
应配备单程管壳式或直接式滑油—空气冷却器或其他冷却器。5.3.3过滤器
应配备单一总流量过滤器,不得采用旁路。5.3.4油气分离和排出装置
对于轴承腔要求一定真空度的燃机的滑油系统,应配备油气分离和排出装置。油气分高和排出装置是一个由传动轴或电机驱动的装置或是一个通气装罩。5.4基本负荷工作
至少应按下列各条配置。
5.4.1滑油泵
至少应配置三台滑油案,并由相互独立而不同的两套动力源驱动(供需双方互有协定者除外)。5.4.1.1泵驱动装置
泵驱动装置组合示例见表2。
泵类荆
驱动装宣
5.4.1.2泵的控制
GB/T13673—92
辅助泵
传动轴Www.bzxZ.net
传动轴
交筑电动机
蒸汽蜗轮
交流电动机
交流电动机
交流电动机
蒸汽涡轮
交流电动机
交流电动机
应急泵
直流电动机
蒸汽涡轮
直流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
辅助泵应配备自动控制装置。当辅助泵加速到规定转速时,系统应投入工作维持滑油压力,以确保燃机的安全运行。
5.4.2玲却器
2。单程管壳式冷却器采用未经处理的水作冷却剂时,应配备双套冷却器,并联管路上采用:个连续供油切换阀(供需双方五有协定者除外)。每一个单程管壳式冷却器的尺寸均应按总的冷却负荷确定;b。对闭式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单程管壳式冷却器,只需配备单个单程管壳式冷却器。用户选用类似a条的双套冷却器者除外;
c.采用直接式开油—
一空气冷却器,应配备单个冷却器。5.4.3过器
应配备带:个连续供油切换阀的双套过滤器(供需双方有协定者除外)。它用于滑油路和液压控制油路中的所有初级过滤。冷却器和过滤器可以采用同个供油切换阀。5.4.4油气分离和排出装置
见 5. 3. 4 条。
5.4.5切换阀
指定使用双套冷却器和双套过滤器时,应配备多通道切换阀。切换阀必须保证切换时供油不间断。切换前,未运行的冷却器和过滤器需进行充油和排气。6燃料蒸统
本系统涉及燃机所用的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及其辅助系统,包括从储油到燃机油箱的燃料处理和输送以及由燃机油箱到喷嘴前的燃油过滤、增压和计量。6.1液体燃料系统
燃机装暨的液体燃料系统是由凡个共同工作的分系统所组成,它包括储油、净化处理,输送和主泵分系统。
主泵分系统应由供方提供,输送分系统由供方征得需方同意后选用。其余分系统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6.1-1储油分系统
储油的容量应与燃机装置的大小、用途以及使用的燃油品种相适应。储油应备有恰当的进口、出口、通气口和用于排水的斜面或锥形底部。储存重质燃油的油罐,要求保温并设置加温器。6.1.2净化处理分系统
GB/T13673—92
从炼油厂到储油场地的装御过程中,有些燃油被污染,有些燃油(重质燃油)含有不允许的金属含量。净化处理分系统的规模取决于储存燃油的品种和所含的杂质。必要时,各种类型的处理分系统可包括:清洗、脱热和防止污染分系统。净化处理分系统的技术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6.1.3输送分系统
输送分系统输送给燃机的燃油,其压力和温度必须是燃机燃油系统正常工作所允许的。输送分系统包括输油泵、加热器(必要时),压力调节阀以及其他必需的阀门,也可含一个由燃机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控制的燃油截止阀。
6.1.4主泵分系统
主泵分系统含主燃油泵、流量分配器、调节器、截止阀、未级过滤和管路。6.1.5泵
泵的功能是输送和增压。泵的质量应可靠,安装位暨应使于维护。6. 1. 5. 1输油泵
用于储油罐到燃机油箱的输油泵,可以采用离心泵或柱塞泵,由交流电机驱动。这些选用设备可向制造厂购置。
当需方指定输油泵用于基木负荷工作时,应配备从主油路到备用油路自动切换的备用输油泵。无交流电源时,选用直流电机驱动输油泵。在双液体燃料系统中,每条油路都应配备独立的输油泵。6-1.5-2主燃油
主燃油泵应将液体燃料增压到燃机所需的压力值,并与规定的燃油相适应,泵可由传动轴或交流电机驱动。
6.1. 6过滤器
过滤器和粗滤网的安装位置应按下述情况安拌:在输油泵的进口油路上,应配备粗丝网或粗滤网。在主燃油泵的进口油路上,应配备一个全流量细油滤。需方指定基本负荷工作或使用重质燃油工作时,应配备带连续供油切换阀的双套全流量细油滤(供需双方互有商定者除外)。过滤器不使用旁通阀。总油滤可用离心机替代。为保护燃机元件如燃油分配器和燃油喷嘴,应另外配备高压过滤器。6.1.7阀
阀的类型有截止阀、调节阀、快速截止阀以及其他用途的阀门。为了系统的正带运行和安全,还必须配备减压阀和安全阀。
6.1.7.1截止阀
配置手操纵的楔形、球形或蝶形截止阀,使工质缆过或隔离油罐(箱)、泵、加热器或其他任何需在运行中定期维护的设备。
6.1.7.2快速截止阅
每台燃机应配置两套快速截阀,截止阀应尽量靠近燃机人口处,这些阀门响应正常或应急停车控制信号。储油罐必须配备防火截止阀,接受本机代码或特殊情况指令动作。来用这些阀时,在投标阶段,需方应通知供方,将这些阀与燃机燃油控制系统联锁。6.1-7. 3调节阅
调节阀以不同的控制参数来调节逃入燃机的燃油量。调节阀可直接或通过旁路系统控制燃油量,阀的执行机构应是电动的,气动的或是液压的,并可按供方的标准与电控制信号联接。6.1.7.4放油开关
所有燃用液体燃料的燃机应有放油开关开关应设置在燃机存油部位的下方。燃机的某些低压部位只需散开的放油管代替放油开关。6-1-7.5重质燃油循环阀
GB/T13673—92
在使用重质燃油的装置上必须配备重质燃油循环阅,使始终存有重质燃油的管路中的燃油连续循环。万一循环中断,应考虑清除。6.1.7.6 三通选择阀
在使用重质燃油的燃机上需用轻质燃油启动和停车,必须配备三通自动切换阀。6.1.7.7放气通气)阀
为了从高部位的燃油中排出空气,必须配备放气阀。对皙时停机或定期维护的排气,允许用于动阀。6.1.8燃油分配器
燃油分配器必须装置在主燃油泵和燃烧室喷嘴之间。6-1.9燃油加温器和保温
重质燃油在输送处理和燃烧时,需有加温和保温的措施。使用重油如温器时,要特别注意不能使重油过热。升温应在闪点以下,其具体数值应由供方规定。在许多场合下对轻油加温也是需要的。6.1.9.1储油罐加温器
为防止燃油的凝固和提高泵输能力,所有重质燃油储油必须适当地加温,可采用蒸汽加温或电加温,由需方决定。
6- 1. 9. 2进油管路加温器
处理燃油并使之喷入燃机,通常要求进油管路上设置如温器。重质燃油可采用蒸汽加温器,但经供需双方同意,亦可便用交流电加溢器或烧油的加温器。燃烧重质燃油的燃机在基本负荷工作时,一且加温器发生故障,必须提供维持正常运行的有效于段,这可通过自动切换轻质燃油或设置备份然油加温器来实现。6.1.9.3管线保温
大部分输送重质燃油的管路,均需采取保温和隔热措施,以保证在燃料系统的各指定部位保持所需的温度。在系统的处理和输送部分可用电或蒸汽保温,这些系统的细节通常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6.2气体燃料系统
气体燃料系统是由数个共同工作的装置组成。供方应规定气体的状态,一般包括压力和温度。供力还应规定:燃料气应干燥、不含液态成分,可接受的固体粒子,腐蚀性介质的容许范围。用户应提供气体燃料的热值和组分。
6-2.1压力调节装置
为满足具体燃机的需要,要求调节燃料气气源的压力。因此压力调节装置应包括压力调节阀、燃料气手动切断阀以及必要的压力调节控制系统。6.2.2燃料控制装置
燃料控制装置的功能是根据控制系统的信号控制燃料气,它的功能包括控制燃料气的接通和切断以及点火、加速和运行状态的燃料调节。硬件包括截止阅、调节与控制阀组件、传感器、仪表和执行机构。整个燃料气系统应配备自动通气阀,当燃料气系统微止时该阀就打开,使加压的燃料气不致积留在两个关闭的阀门之间。
系统的进口应配备进门过滤器。6.2.3燃料分配器
从燃料调节阀出来的气体燃料,通过管路以·-定方式均勾地输送到燃烧室系统。6.2.4燃料供应装置
为保证燃料气的干燥和无液态成分,可以配备洗涤器、分离器或过热器。从输送管来的燃料气,如不能达到所需压,力,还需气体压缩机墙压。用户需提供的燃料气性质如下:..com热值,热值变化范围和成分:
GB/T 13673—92
b.压力和温度,
c、可能存在的腐蚀性的成分,例如:硫化氢、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硫、碱性金属:钠、钾,锂。6.2.5特殊气体
对过程气体和热值高的燃料气应特别重视,保证它们维持气态,为此很可能需要眼踪保温。6.2.6供应
通常供方提供燃料控制装置(见6.2.2条)和燃料的分配装置(见6.2.3条),用户提供燃料的供应装置(见6.2.4条)和压力调节装置(见6.2.1条)。经供需双方同意也可以加以改变。7 空气等化系统
当燃烧液体燃料时,有时供方需要利用高压空气雾化燃料助燃。该系统通常有压缩机、调节阀以及空气输送总管等组成,工作中这些设备的温度可高达204~371℃,因此,大型装置的增压压缩机可能要进行预先冷却和(或)最终冷却。一般而言,供方提供该系统时需论证其效果。7.1设备
空气雾化系统般应配置下列设备:7. 1.1 压缩机
根据燃料喷嘴所要求的雾化空气流量和压力,采用容积式或离心式压缩机。根据运行的形式选用单级或多级压缩机;用于间断运行的装置,一般不能连续运行,密封和间应设计得使泄漏和温升为最少,所选用材料应与工作温度相适应。压缩机可由燃机或交流电动机驱动。供方应规定起动和(或)运转时是否需用压缩机,同时规定压缩机的需用功率。7.1.2储气罐
有时为减小空气雾化压缩机的尺寸,在系统中可使用储气罐。它的制造与试验必须符合我国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另外,还需配有一个与储气继排泄接口相连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冷凝液排除装置。储气罐必须有减压阀和控制阀。供方提供的储气储、压缩机系统必须按规定的流量和压力供给雾化空气源。
7.1.3预冷却器、最终冷却器
空气雾化冷却器(应用时)应是管壳式或气冷式,且符合第九章要求,构件材料是耐腐蚀的。7.1.4控制阀
为系统的正带运行,应配备必需的控制阅。7.1.5 总管
为把雾化空气合适地分配给燃烧室各个喷嘴,应配备一根特制的总管。总管的尺寸应适合分配进入燃料喷嘴的空气量。总答和喷嘴之间,允许使用能适应最大工作温度的短柔性连接管。总管的材料应与工作温度适应,并且耐腐蚀。总管应有适当的接头,以便于喷瞄的拆卸和燃机的维护。7.1.6过滤器
应配备必要的过滤器(或分离器),以控制微粒杂质,保证系统和燃料喷嘴的正常工作。8起动系统
8.1起动设备的型式
a.电起动机:
b.柴油起动机;
空气直接喷吹起动,
空气起动机
液压起动机,
GB/T13673-—92
【,利用空气、蒸汽、燃料气或其他气体驱动膨胀涡轮起动。起动设备型式的选择,应根据用户的要求并征得制造厂的同意。8-2使用状态
对于单轴燃机,起动装氧应能使燃机加速和驱动有关设备。它还具备冷吹、压气机清洗及加温燃机的功能。
起动装暨应在规定的时问内,把燃机加速到自持转速或更高的转速。如果起动装置不能把燃机带到规定的断开转速,则起动装置应能自动脱开并停车。对于单轴燃机起动功率的大小,应包括发电机和有关机械传动设备的负荷。大多数多轴式燃机的起动功率根据需要而定。8.3盘车装置
如在起动前或停车后,燃机要求盘车,则起动系统中应考虑设受盘车装登。它也可用在正常的起动程序中终止起动。
8.4控制和仪表
在燃机起动程序中应有起动控制措施,所有仪表,断电器等都安装在由供方提供的仪表板上:且布置在容易操纵的位置上。
8.5柴油起动机(如采用)
可采用强迫润滑的气冷或水冷的两冲程或四冲程柴油机。8.5.1柴油机设备
柴油机应配备下列设备:
带有合适蓄电池的电起动机和为电池连续充电的整流器,或空气起动机和气源;a
燃料供给系统;
为安全运行所必需的所有控制和测量仪表控制系统与保护装置:
工作导线、电缆:
完整的柴油机冷却设备;
空气进气过滤器;
必要的管路和电气附件;
排气消声设备。
传动装置
必要时配备一台液压传扭装置与有关的附件和辅助传动装置相匹配。当燃机达到自持转速时,白动脱离离合器使柴油起动机脱开。8.6电起动机(如来用)
86.1电动机设备
电动机应配备下列设备:
为安全运行所需的所有控制和测量仪表;a
b、工作导线、电缆:
防潮加热设备。
B.6.2传动装置
必要时配备·一台液压传扭装置与有关的附件和辅助传动装置相匹配。当燃机达到自持转速时,自动脱离离合器使电起动机脱开。
8.7膨胀涡轮起动(如采用)
..comGB/T 13673—92
8.7.1配备一台以蒸汽、压缩空气、燃料气或其他气体作气源的膨胀涡轮。所使用介质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膨胀涡轮起动应配备全套所需的控制和仪表设备。8.7.2传动装置
应配备必要的传动装置和有关附件。当燃机达到自持转速时,自动脱离离合器,使膨胀涡轮起动机脱开。8.8根据供需双方协商,可采用其他型式的起动装置。9冷却素统
与燃机动力装置有关的各系统如滑油、涡轮、发电机等都需要进行冷却,由供双方协商选定冷却系统型式。
9.1冷却设备
冷却设备包括热交换器、冷却介质系.冷却介质膨胀箱和冷却介质控制装置。9.2热交换器
9.2.1管壳式热交换器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设计及结构必须符合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设计的规定并具备下列设计特征:管子最小外径为16mm,最小壁厚为1.2mm;为便于维护,管组容易更换;
设计中污垢系数的选择,按钢制管壳式换熟器设计规定要求或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c
结构材料按制造厂的标准或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d.
9.2.2气玲式冷却交换器
空气冷却交换器有多种型式,通常应用风扇强迫空气流动冷却,它适合于气-气,气-水或气-油的冷却,并其备下列设计特征:
替子最小内径为16mm;
为便于清洗,其端盖结构设计城可拆卸的:结构材料按制造厂的标准或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风扇电动机需考感案外工作条件,并满足风扇的最大需用功率,d.
风扇叶片可设计成可谢或不可调的;风扇电机、风扇及皮带传动或减速齿轮传动装置,必须容易靠近以梗于维护,f.
风扇设计应采取消声措施。
9.3冷却介质泵
供方配备闭式冷却系统时,冷却介质泵一般由供方提供,而在开式冷却系统中,冷却介质泵一般由需方提供。不论何种冷却系统都应考虑下列设计要求。9.3.1推荐选用离心系。
9.3.2泵的结构、材料应适于冷却水的使用。9.3.3泵采用机械密封,为维护方便,密封结构要布置得容易接近。9.3.4冷却系统必须满足防止过热所需的最小流通量要求9.3.5在用户指定基本负荷T.作时,应配备一个满容量的备用泵,包括管子,电缆和带自动起动的控制装置。
9.4冷却介质膨胀箱
在闭式冷却系统中,应配备一个能容纳随温度升高、冷却介质体积增大的膨胀箱,其大小应能适应系统中拎却介质在最高温度下体积的增加量,安放在冷却介质泵的吸入边。9.5冷却介质的控制
..comGB/T 13673-92
不论是开式或闭式冷却系统,都必需配备一个以冷却介质温度为控制函数来控制其流最或温度的装置。
闭式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由供方提供,开式冷却系统控制装置的提供由供需双方商定。9.6 设计
设计时,所用的温度极限值,参考现场气象环境的原始资料,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本系统应能在极端环境温度下工作,达到预期的冷却效果。对出需方提供的用液体介质的冷却系统,其使用温度极值也将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用水的冷却系统中是否应用防冻剂,根据环境温度而定,防冻剂由需方提供。使用防冻剂的冷却波其浓度要满足全年的要求。
9.7组合
为便丁安装,供方所提供的冷却系统,应按组件装在结构底座上。10加热-通风系统
在燃机和辅助设备的箱装体内+利用加温通风或空调系统,保持容许的环境条件。10.1设计券数
对系统的要求,取决于下刻工作条件:周围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b。箱装体的材料和结构;
箱装体内燃机和辅助设备所要求的温度范围;e.
d、来自运转设备、照明及其他的内部热源;e.燃机和辅助设备以及场地条件对箱装体的清洁度要求;1。加温、通风或空调设备的安装位置应避免回流,并防止空气污染物、危险物和噪声书散。10.2箱装体的要求
由于种种原因,机组设备包括燃机和配套的辅助设备是组合装箱的。机组在运行和运行难备阶段,系统应提供适量的加温.通风或空调。通风使箱装体内的危险物积聚最少。通风密口成与防火系统联锁,以保持所需要的灭火剂浓度
当用于污染物浓度高的场合、海上平台或风沙坏境时,经双方同意可配置过滤和增压通风系统。假如使用闪点在43℃以下的低闪点燃料,则在投标阶段,用户应按国家标明确防爆燥等级。加温、通风用风扇和箱装体通风窗口应作消声处理,并且应该满足GB10491规定的要求。为保持箱装体内所需要的工作条件,加热-通风系统应具有手动和自动控制两种设施。10.3箱装体温度控制
为了使箱装体内的温度保持在控制设备和操作人员所允许的范围内,箱装体内应装设加温、通风或空调系统。
10.4危险区域的要求
由于箱装体内的燃机使用某些易燃属性的材料,设计上必须特殊考虑。10.4.1液体燃料
闪点在13℃以下的低闪点燃料的泄漏,有形放可燃混合物的潜在危险。使用液体燃料的燃机,包括该区域的所有电气设备,均应根据GB16第3.1.1条的乙类子以防爆。处在乙类位置上的电气导线和设备应按GBI 58中Q-2级规定要求。低闪点燃料区域内的通风,应使箱装体底部的燃料蒸汽积聚最少。10.4.2气体燃料
在有可能泄漏气体燃料的区域内,诸如包含有控制,调节以及测量装置的区域,均应根据GBJ16第3.1.1条的乙类予以防爆,该区域内的设备应按GBI58中Q-2级规定要求,经双方同意该区域可配置GB/T13673—92
可燃气体探测器和报装置。当燃料气重于空气时,低部位的通风应加以特殊考虑。10.4.3蓄电池组
电池壳体的布置应使从蓄电池逸出的气体通过自然通风或强迫通风排入大气。通风必须保证充分地扩散,避免可爆混合物的聚积。10.5舰般应用
由于海上的特殊环境,向燃机箱装体提供的冷却、通风导管,应有盐雾分离和消声措施。冷却方式有风扇对箱体强迫通风,由风扇白箱体内抽气,或由排气引射器自箱体内抽气等。在然机降转期间,仍需要这些冷却设备投入使用。
11防火系统
通常防火系统由报替装置和由手动与自动相切换的灭火装置两部分组成,典型的防火系统灭火程序框图》参见下图。
烟探测装
大光报券
自动记录仪
报势器
喷射显示:
手电源
火炎报能(器别
自动控制断
延时~
电控自动器工作
炎火器动作
火火喷射
备用电源
下动控制盘
设函联例1关阴管。 停
风机及其他),量消人员
应总机恢手
动像作装膜
防火系统灭火程方框图(推荐)
灭火装置应设在滑油、燃料和电器等有潜在起火危险的区域。一般这些区域有燃机室和燃、滑油附件室。对从动设备室如发电机箱装体经双方同意也可装设灭火装置。设置防火系统的目的应是监测、报警、灭火并防止复燃,以便使训练有紊的人员获得采取紧急行动的时间,因此,防火系统必须有必要的安全装置,以保护机组操作人员,同时灭火剂又不能对燃机有损害。
各独立室应提供合适的封闭空间以尽鼠减少灭火剂的损失,在喷射灭火剂前应关闭通风系统,箱装..com体的通风孔应装备自动关闭装置。11.1设计要求
防火系统设计应按下列标准:
GB/T 13673—92
a.卤化物灭火系统卤代烷1301和1211——均按GBJ110的规定要求;b.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参照GBJ110的规定要求;c干燥化学物品炎火系统—参照GB]110的规定要求,d.国家电气标准一
11.1.1设备和控制
按照GBI58中Q-2级规定要求。
为确保机组和操作人员的安全,防火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套设施.对管网灭火系统还应有一套应急机械操作装臀(见上图)。防火系统至少包括以下构件:
。在各室内适当布置的传感器。为了防止误报,传感馨的设定值和测点的实际值如温度值或可燃气体泄漏基)之间需要有一合理的差值。传感器·般不装在燃机上或有强烈振动的区城,除非出于它们的功能要求,对采用液体燃料的燃机,传感器可以采用有比例补偿的感温探测器或感烟探测器,对采用气体燃料的燃机,传感器可以采用可燃气体泄漏量探测器。如双方认为光学探测器可以满足特殊的要求,也可以使用。
b。贮藏灭火剂的高压圆柱形或球形容器。喷射期间分配灭火剂所必须的支管路和喷嘴。c
d。各室通风孔的自动阴合器。
e在火灾险情发生或火灾发生以前(即达到火灾险情设定值时)产生确划警告的声光报警器和火灾发生后发出火灾报警的报舒器。f.出现火情能自动释放灭火剂并能立即关闭燃机(自动切断燃料供应)的自动控制器。自动控制器应能使信号仪表板显示并提供电接点作远距离传递信号使用,当火灾达到险情设定值发出报警后在释放灭火剂前应有一段时间延迟以撤出现场人员。在释放灭火剂的同时关闭相关室的通风口。多。当火灾控制盘处于手动位时,手动控制器的作用与自动控制器相间。11.1.2灭火剂的供应
灭火剂的用量及贮存应满足GBJ110的规定要求:燃机室最韧的灭火剂浓度应根据使用燃料的类型和挥发性按照GB】110的要求而定。灭火剂应有一定的附加量,以克服通常的泄漏和维持足以防止复燃的灭火剂浓度;b、附件系统室最初的灭火剂浓度也应按照(BJ110的要求,由易燃材料的类型及数量来决定c.对用于保护同一区域的贮存灭火剂容器,其规格尺寸、充装量和贮存压力等按照GBJ110的要求。
11-1.3燃料系统
燃料系统应与伤火系统联锁,以确保防火累统达到着火设定值时,立即自动切断燃料供应。11.2幽化物灭火系统
可以使用卤代烷1301利1211灭火剂,均应按照GBJ110的规定要求。11.2.1在发现誉火的各案,一旦排放灭火剂,10s以内其浓度应达到50%。灭火环境应维持足够的时间以防止复燃,维持卤化物灭火环境的最短时间,对可燃間体火灾本应小于10min,对可燃气体火灾,液体火灾和电气火灾不应小于 1min11. 3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二氧化碳具有断氧室息灭火机理,因此要求现场人员迅速嫩离,二氧化碳又有降溢作用,故对燃机热部件有损害(火)作用,因此一般情况燃机室不推荐采用二氟化碳灭火系统。但二氧化碳灭火效果好又经济,对其他从动设备室仍可采用.GB/T 13673:-92
11.3.1如果采用二氧化碳灭火剂,对于燃机室、燃烧区域、轴承腔道及管路区,喷射速率应使CO.涨度在1min之内达到34%,并使CO,浓度在不小于10min时间内,维持30%以防复燃。11.3.2对附件室,喷射1 min内最初的浓度应达到50%,并维持30%的浓度至少10 min。11.4于燥化学剂灭火系统
非电器设备区域可任选一十燥化学剂火灭火系统,如碳酸氢钠灭火剂,是月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灭火剂,其性能可见GB4066。
11.5备用系统
11.5-1通带还有-些灭火设备作为备用,它们一般由用户提供。这些设备包括诸如消防栓、消防软管及手提灭火器等。
11.5.2如果燃机箱装体置十厂房内,该厂房的防火系统应按照消防技术规范中GB4的规定要求。12清洗系统
由于燃机在各种不同的地区使用和燃烧各种燃料,压气机和祸轮叶片上会沾有污垢并导致功率下降。清洗的目的是用清洗剂通入燃机清除叶片上的污垢恢复其功率。清洗剂一般不能除去叶片上所有的污垢,经多次清洗仍不能恢复其功率时,需要分解叶片用手工清洗叶片。12.1压气机清洗
清洗的方法分湿洗和洗两种。将消洗剂引入压气机进口对压气机进行清洗。这两种清洗方法的设备可按供需双方协议供应。
12.2涡轮清洗
在燃机中燃烧的某些燃料会在涡轮叶片上留下污垢,这种污垢大部分可以用水或其他清洗剂冲洗去除。为了清洗叶片需增设清洗系统,并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对其进行鉴定和安装。:12.3混洗系统
系统包括泵、阔、控制器和把液态清洗剂从供给处传输到燃机上合适的喷射点,并从燃机排出废清洗液所必须的管道。该系统的金属构件应是耐腐蚀和能满足工作要求的,清洗液的流量压力和清洗液的品质要出供方确定。
12.4干洗系统
系统包括料斗,喷射系统,控制装置和必要的道。系统安装好后,在清洗时将干的清洗剂喷射到燃机内部去除叶片污垢。清洗剂应由供方确定。12.5注意事项
在系统设计及操作过程中,应谨防将水及清洗剂漏入燃机不可进入水的部位,例如润滑系统中。13进气系统
进气系统用于将周圈空气导入燃机压气机进口,此系统可包括进气过滤、进气消声、二次玲却空气以及为满足特定大气条件下的防冰、降温等装置,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进气口外噪声级符合要求及防止外来物(污物尘埃)侵入,为压气机进口提供流场均勾分布的清洁的气流。13.1进气口位量
进气系统的进口位置应保证自排气管道排出的燃气,在常规条件下(如烟气速度、风速及风向或船用条件下)不致进入进气口,同时也应防止油料通气口,锅炉烟气出口和其他排气出口的排出物,在常规条件下被吸入进气系统。
13.2设备
至少要包括以下设备:过滤装置、消声器,管道、必要的支承和膨胀节等。13.2.1选用设备
除了必要的设备外,用户可以指定装设的设备有防护网、进口百叶窗、蒸发式冷却器和防冰系统等。..com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