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3721-199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3721-1992
中文名称:移动通信选择呼叫设备 音频段和模拟系统测量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2-10-04
实施日期:1993-06-01
作废日期:2005-10-14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461888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33.060.50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7移动通信设备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9371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6, 字数:27千字
标准价格:12.0 元
出版日期:2004-07-25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机电部第七研究所
归口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电子)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选择呼叫设备音频段和模拟系统性能指标的定义、测量条件和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频率编码制、脉冲编码制及脉冲和频率组合编码制的移动通信选择呼叫设备。 GB/T 13721-1992 移动通信选择呼叫设备 音频段和模拟系统测量方法 GB/T13721-1992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UDC621.395.63.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721—92
移动通信选择呼叫设备
音频段和模拟系统测量方法
Methods of measurements of
audio-frequency band and simulated systemsfor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used in the mobile services1992-10-04发布
1993-06-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移动通信选择呼叫设备
音频段和模拟系统测量方法
Methods of measurements of
audio-frequency band and simulated systemsforselectivecallingequipmentused inthemobileservicesGB/T13721—92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489-6《移动业务无线设备测量方法》第六部分:“选择呼叫和数据设备”第二节:“补充定义和测量条件”、第七节:“编码器输出特性音频段测量(选择呼叫)”、第八节:“解码器特性音频段测量(选择呼叫)”和第九节:“模拟系统总测量(选择呼叫)\(第二版,1987)。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选择呼叫设备音频段和模拟系统性能指标的定义、测量条件和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频率编码制、脉冲编码制及脉冲和频率组合编码制的移动通信选择呼叫设备。2术语
2.1呼通概率
成功选择呼叫的概率,其值为期望成功选择呼叫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2.2标准呼通概率
呼通概率为80%。
2.3标准编码试验信号
为了测量,标准编码试验信号应在设备的技术规范中加以规定。这种信号通常由与解码器类型相应的编码器产生。它的所有参数(例如频率、脉冲持续时间、脉冲计时等)的精度要足以保证测量结果不受其明显影响。
2.4参考灵敏度
在标称频率上,用标准编码试验信号调制的产生标准呼通概率的接收机一一解码器的输入信号电平。
2.5标准输入信号电平
除非另有规定,本标准所考虑的接收机类型的标准输入信号电平是60dB(uV)(e.m.f)或54dB(μv)(m.1)。
3标准试验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测量应在标准试验条件下进行。标准试验条件下的测量应按下列规定的工作条件、基本电源的标准条件和标准大气条件进行。3.1工作条件
下列条件适用于本标准中所叙述的全部测量。被测设备应按制造厂对其工作方式的说明进行安装和必要的调整。若需要另外一些工作方式时,被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0-04批准1993-06-01实施
GB/T13721—92
测设备应按照相应的说明进行安装和调整。对于每一种工作方式都应进行一系列完整的测量。如果被测设备是与收发信机分开的独立单元,则在测量过程中不应打开。3.2基本电源的标准条件
制造厂应按照下面3.2.1~3.2.3条来规定标准试验电压。除非另有说明,试验电压是指设备在工作时的电源输入连接器处的电压(见注)。试验电压应借助于0.5级的电压表进行测量。除了测量便携式设备中的电池使用寿命外,作为一个设备一项试验的重要部分,在一系列的测量过程中,试验电压不应偏离规定值的士2%以上。注:如果设备通常接有不可拆卸的电源线或电缆,则电源线或电缆的输入连接器可以认为是设备的电源输入连接器。因此可在该连接器上测量其试验电压。应和测量结果一起说明这些条件以及有关类型的细则、所用电源线和电缆的截面面积和长度。3.2.1由蓄电池浮充供电的设备的标准直流试验电压该类设备工作时,蓄电池通常被正常充电,制造厂规定的标准直流试验电压应优先采用表1的标准试验电压乘以所用电池的个数。表1每个电池的电压
蓄电池类型
铅蓄电池
镍-镉非密封蓄电池
镍-镉密封蓄电池
标称电压
注:①水银电池的特性待定。
标准试验电压
②为了对设备进行测量,表中列出了最大和最小工作电压。③用于航空器的蓄电池,可以具有不同于表1所列的特性。最大
工作电压
如果标准试验电压未作规定,表1所列的标称电压应被认为是标准试验电压。最小
在某些设备规范中,主要指从直流电源中取得较大电流的情况,试验电压可根据电流来规定。此时,设备用的电缆应被包括在测量中,试验电压应在通常连接到蓄电池上电缆的末端进行测量。例如,对于准备连接到标称电压为6V或12V的铅蓄电池的设备,不同工作电流的试验电压如表2所示。表2
标称6V电源
工作电流
试验电压
工作电流
标称12V电源
试验电压
3.2.2以原电池、干电池或设备工作时不充电的蓄电池供电的设备的标准直流试验电压对于由自备原电池、于电池或设备工作时通常不充电的自备蓄电池供电的设备,每种适用的电池组,制造厂规定的标准试验电压不应超过在至少有效电池寿命的10%结束后负载上测得的电压。2
GB/T13721—92
如果标准试验电压未作规定,则在有效电池寿命的10%结束后,负载上测得的电压被认为是标准试验电压。
除测量有效电池寿命以外的所有测量均在标准试验电压士2%的容许偏差内进行。3.2.3使用其它电源的设备的标准交流试验电压和频率标准交流试验电压应等于制造厂规定的标称电压。标准试验频率应等于标称频率。在测量中,试验电压和试验频率不应偏离其标称值的2%以上。3.3标准大气条件
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测量应按下面3.3.1条所述的条件进行。如有必要,测量结果可按3.3.2条所述,按20℃基准温度和1.013×10°Pa基准气压进行计算加以修正。如这一修正不可能,则应按3.3.3条中所规定的标准仲裁条件进行测量,最好在与20士1℃环境温度相应的条件下进行。3.3.1标准大气试验条件
当测量结果与温度和气压无关,或者能按3.3.2条所述的标准基准温度和气压进行计算而加以修正时,则测量可在下述范围内的任一温度、湿度和气压的现有的组合条件下进行:温
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压:0.86×105~1.06×105Pa
在对所给定的一个设备进行一系列测量中,作为一项试验的重要部分,温度和相对湿度应基本不变。
注:当不能在标准大气试验条件下进行测量时,实际情况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应附加在试验报告中。如果所测量的参数取决于温度、湿度和气压,且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未知,可按3.3.3条进行。3.3.2标准大气基准条件
如果所测量的参数取决于温度和(或)气压,且它们之间的依赖规律已知,则这些参数可在3.3.1条给定的条件下测量,如有必要,所测得的数值可通过计算修正到下述标准基准条件下的数值:温度:+20℃
气压:1.013×105Pa
注:没有给出相对湿度的要求,因为一般不可能通过计算加以修正3.3.3标准大气仲裁条件
如果所测量的参数取决于温度、湿度和气压,且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未知,经双方协商同意,可在表3中一组条件下进行测量。
+20±1
+23±1
+25±1
+27±1
最好是在a组的温度下进行测量。相对湿度
0.86×105~1.06×105
0.86×105~1.06×105
0.86×105~1.06×105
0.86×105~1.06×105
经制造厂与用户协商同意,测量可在不同于20℃温度下进行。他们也应商定一个合适的性能指标范围。
试验报告中应给出测量时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气压的实际值。3
4测量设备的要求
GB/T13721—92
所用测量设备应业已证明能够给出精度高于测量要求的重复性结果,其自身精度至少应比被测值要求高三倍。此外,必须注意保证测量设备的性能以及各种设备的配置不致于影响测量结果。5编码器输出特性音频段测量
5.1单音脉冲上升时间
5.1.1定义
脉冲包络幅度从其稳定值的10%增加到90%的两个瞬时之间的时间间隔。5.1.2测量方法
a。将制造厂规定的负载接到编码器输出端;b。将输出负载与示波器的垂直输入端并联,并按照制造厂的说明调整编码器。从编码器序列的启动信号得到示波器水平扫描的同步脉冲,使编码器输出单一标准编码试验信号,c.
调节示波器使荧光屏上显示出便于观察的稳定波形d.
调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使被测单音脉冲前沿处于荧光屏中心的适当位置,以便观察;e.
f.读出波形前沿从幅度10%至90%这一段上的水平距离,再乘以“扫描时间”开关的指示值,即为单音脉冲的上升时间;
g对其余编码信号可重复这种测量。5.2单音脉冲持续时间
5.2.1定义
当脉冲包络幅度达到其稳定值50%时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瞬时之间的时间间隔。5.2.2测量方法
将制造厂规定的负载接到编码器输出端;a.
将输出负载与示波器的垂直输入端并联,并按照制造厂的说明调整编码器。从编码器序列的b.
启动信号得到示波器水平扫描的同步脉冲,使编码器输出单一标准编码试验信号;c
调节示波器使荧光屏上显示出便于观察的稳定波形d.
调节“垂直位移”,使脉冲波形前沿和后沿的中点处在水平中心线上。调节“水平位移”,使脉冲e.
波形处于荧光屏中心;
f.读出波形前沿中点至后沿中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再乘以“扫描时间”开关指示值,即为单音脉冲持续时间;
g。对其余编码信号可重复这种测量。5.3单音脉冲下降时间
5.3.1定义
当脉冲包络幅度由其稳定值的90%下降到10%的两个瞬时之间的时间间隔。5.3.2测量方法
a。将制造厂规定的负载接到编码器输出端;b。将输出负载与示波器的垂直输入端并联,并按照制造厂的说明调整编码器。从编码器序列的启动信号得到示波器水平扫描的同步脉冲,c.
使编码器输出单一标准编码试验信号;调节示波器使荧光屏上显示出便于观察的稳定波形d.
调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使被测单音脉冲后沿处于荧光屏中心的适当位置,以便观察:GB/T13721—92
f.读出波形后沿从幅度90%至10%这一段上的水平距离,再乘以“扫描时间”开关的指示值,即为单音脉冲的下降时间;
名。对其余编码信号可重复这种测量。5.4单音频率
5.4.1定义
个单音脉冲持续时间内的单音基频。注:对于连续单音制,为连续单音的频率。5.4.2测量方法
a。将制造厂规定的负载接到编码器输出端;将通用式计数器与输出负载并联,b.
c。调节通用式计数器各旋钮,选择开关处于“周期”位置,“时标”和“闸门时间(倍乘)”处于合适的位置。调节衰减器使闸门能开启;使编码器送出一个单音脉冲;
被测单音应至少有十个周期,然后由所测得的周期按公式(1)计算其频率:T
式中:f——单音频率,Hz,
T——周期,s。
注:①如果单音脉冲持续时间远大于仪器的计数周期时,可用通用式计数器的频率挡来测量单音脉冲的频率。②允许使编码器分别地输出每个单音,用通用式计数器的频率挡来测量单音频率。5.5单音的有效值电压
5.5.1定义
编码器输出端正确连接时测得的单音脉冲的有效值电压5.5.2测量方法
a。将制造厂规定的负载接到编码器输出端;将输出负载与示波器垂直输入端并联,然后按照制造厂的说明调整编码器,b.
使编码器输出单一标准编码试验信号,d.
调节示波器使荧光屏上昆示出便于观察的稳定波形:调节“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使波形的某一峰点(或波形上的某一被测点)与垂直和水平刻度的某一交点相重叠;
测量出波形峰-峰(或被测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再乘以“垂直灵敏度”开关的指示值,即为峰-f.
峰值。假如单音是正弦波,则峰-峰值应按公式(2)转换成有效值(均方根值):Urmg=0.3535Upp
式中:Ums——有效值电压;
Upp——峰-峰值电压。
由于单音幅度可能与单音频率有关,所以应反复进行测量,直至测完所有单音为止。名·
注:①允许使用精度相同的其它方法来测量单音的有效值电压。②对于同时单音制,可用音额电压表测量编码器输出的有效值电压。③如果制造厂提供了调整幅度的条件,则应记录所测得的最大和最小幅度。(2)
5.5.3结果表示
GB/T13721—92
如果测量涉及到大量单音的话,应以图表形式记录结果。5.6编码器总工作时间
5.6.1定义
由编码器开始启动序列的瞬间直至在输出端观察到完整的编码信号所经历的时间,见图1。号的的
够心器列启动
图1编码器总工作时间和启动时间t一编码器启动时间,应计入总工作时间内2—被送出的信号编码的持续时间5.6.2测量方法
&。将制造厂规定的负载接到编码器输出端:将输出负载与示波器的垂直输入端并联,并按照制造厂的说明调整编码器。从编码器序列的b.
启动信号得到示波器水平扫描的同步脉冲;c.
使编码器输出单一标准编码试验信号,调节示波器使荧光屏上显示出便于观察的稳定波形d.
将示波器的另一个垂直输入端连接在编码器启动信号的输出端上,以显示编码器的启动信号;e.
f.从第一条迹线上编码器开始启动序列的瞬间到第二条迹线上编码信号的最后一个脉冲的包络幅度下降到其稳定值的50%之间读出水平距离,此水平距离乘以扫描时间”开关指示值,即为编码器总工作时间:bZxz.net
g对具有不同起始单音频率的所有编码信号都应重复这种测量。5.6.3结果表示
如果编码器总工作时间与起始单音频率有关,其结果应记录在表示总工作时间与频率关系的图表上。
5.7编码器启动时间
5.7.1定义
由编码器开始启动序列的瞬间直至编码信号第一个脉冲的包络幅度上升到其稳定值的90%的两个瞬时之间的时间间隔,见图1。5.7.2测量方法
a.将制造厂规定的负载接到编码器输出端;b。将输出负载与示波器的垂直输入端并联,并按照制造厂的说明调整编码器。从编码器序列的启动信号得到示波器水平扫描的同步脉冲,使编码器输出单一标准编码试验信号:c.
调节示波器使荧光屏上显示出便于观察的稳定波形;6
GB/T13721—92
e.将示波器的另一个垂直输入端连接在编码器启动信号的输出端上,以显示编码器的启动信号;f。从第一条迹线上编码器开始启动序列的瞬间到第二条迹线上编码信号的第一个脉冲的包络幅度上升到其稳定值的90%之间读出水平距离,此水平距离乘以“扫描时间”开关指示值,即为编码器的启动时间;
名。对具有不同的起始单音频率的所有编码信号都应重复这种测量。5.7.3结果表示
如果编码器启动时间与起始单音频率有关,其结果应记录在表示启动时间与频率关系的图表上。6解码器特性音频段测量
6.1解码器工作电平范围
6.1.1定义
呼通概率超过80%的输入电平范围。这个范围的每个输入电平可用其与制造厂规定的额定输入电平的比值并用分贝来表示。
6.1.2测量方法
6.1.2.1测量方法1
设备连接如图2所示,
典型的测量配置
1一编码器或编码模拟器,2一汇合网络、放大器和衰减器3一解码器b。将标准编码试验信号以额定输入电平经过制造厂规定的汇合网络、放大器和步进衰减器加到解码器输入端;
c.在规定的额定电平上下改变输入电平。每变化1dB记录每个输入电平上的呼叫成功次数,直至呼通概率小于80%为止。
6.1.2.2测量方法2
6.1.2.2.1设备连接如图2所示
6.1.2.2.2将标准编码试验信号以额定输入电平经过制造厂规定的汇合网络、放大器和步进衰减器加到解码器输入端。
6.1.2.2.3将步进衰减器置于小的衰减值,发送标准编码试验信号,证实解码器工作。6.1.2.2.4增加步进衰减器的衰减值,直至产生一个低的呼通概率(例如小于10%)。6.1.2.2.5重复发送标准编码试验信号,根据下列规则调节步进衰减器:最多发送标准编码试验信号三次,如果其中任一次解码器不能成功解码,则停止发送标准编码a.
试验信号:
b。如果解码器不能成功解码第一次、第二次或第三次标准编码试验信号,则将步进衰减器的衰减值减少1dB,并继续重复步骤a;c.如果解码器成功解码三次标准编码试验信号,记录步进衰减器的衰减值。然后,将步进衰减器的衰减值增加1dB,记录此新的衰减值,进行步骤d;d最多发送标准编码试验信号三次,如果其中任一次解码器不能成功解码,则停止发送标准编码试验信号;
e。如果解码器不能成功解码第一次、第二次或第三次标准编码试验信号,则将步进衰减器的衰减值减少1dB,记录此新的衰减值,重复步骤d;7
GB/T13721—92
f.如果解码器成功解码三次标准编码试验信号,将步进衰减器的衰减值增加1dB,记录此新的衰减值。用步骤d的方法继续发送标准编码试验信号,直至步骤d的发送的总次数达到20。6.1.2.2.6根据步骤6.1.2.2.5所记录的衰减值,计算其平均值。6.1.2.2.7将步进衰减器置于计算所得到的平均衰减值,发送标准编码试验信号,用音频电压表在解码器输入端测量解码器的输入电平,此电平即为解码器最低工作电平。6.1.2.2.8用类似的方法可测量解码器最大工作电平。6.1.3结果表示
把解码器相对输入电平与呼通概率的关系作图,如图3所示,记录相对于0dB的输入电平和试验次数。
6.2解码器启动时间
6.2.1定义
用在路入电率
解码器输入端规定的编码信号达到其最大稳定值的10%到解码器成功响应所经历的时间。如果响应是音频输出,则成功响应就是最大稳定输出电压的50%,见图4。a
6.2.2测量方法
GB/T13721—92
将标准编码试验信号以额定输入电平经过制造厂规定的汇合网络加到解码器的输入端,见图b.
用示波器的一条迹线显示解码器的输入电压,另一条迹线的输入连接到报讯指示电路上;c.
调节示波器使荧光屏上显示出便于观察的稳定波形:d.
从第一条迹线上的输入信号超过其最大电平10%的瞬间到第二条迹线上的报讯电路达到其最大稳定输出电压50%的瞬间读出水平距离,此水平距离乘以“扫描时间”开关指示值,即为解码器启动时间。
注:当报讯电路仅作为使相连接的接收机不静噪的一种装置时,就需要送一个音频单音到解码器的辅助电路里以测量音频响应。
6.3解码器恢复时间
6.3.1定义
使解码器对第二个编码序列成功响应的两个依次编码呼叫序列之间所需要的最小时间。这种特性只有在解码器自动复位时可以观察到。6.3.2测量方法
将编码器或编码模拟器接到解码器上,见图2,记录呼叫成功次数;a.
用示波器的一条迹线显示解码器的输入电压,b.
调节示波器使荧光屏上显示出便于观察的稳定波形,使两个依次编码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逐渐地从零变到两倍于制造厂规定的恢复时间。置时间间隔为最大值以保证获得满意的成功率。减小时间间隔,直到出现明显的失败次数,如e.
达20%。此时,从第一个编码信号的结束处至第二个编码信号的开始处读出水平距离,此水平距离乘以“扫描时间”开关指示值,即为解码器恢复时间。6.4解码器所需的保护时间
6.4.1定义
已部分工作的解码器对含有标准编码试验信号相补部分的其他编码信号能够响应的最大时间,见图5。
序尚能的降间
原其作据评的应
第二种说
的口万为车
文生您
海车所
东询供叫配西光出面
器所保时间
第二指记
“科心
外分艺的自医制
的行此光器
6.4.2测量方法
GB/T13721—92
将编码器或编码模拟器接到解码器上,见图2,记录呼叫成功次数:a.
用示波器的一条迹线显示解码器的输入电压,b.
调节示波器使费光屏上显示出便于观察的稳定波形;使编码器先送出一个特定码的起始部分,经过一个时间间隔后再送出该码的其余部分。此时d.
间间隔是可调的,最长可达解码器恢复时间;置时间间隔为最小以保证获得满意的成功率。增加时间间隔,直到出现明显的失败次数,如达e.
20%。此时,从特定码的起始部分的结束处至该码的其余部分的开始处读出水平距离,此水平距离乘以“扫描时间”开关指示值,即为解码器所需的保护时间,注:必须保护解码器免受相补信号的影响,直至相补信号不再使规定的响应达到明显的百分数。f.在具有两个以上单音的单音顺序制中,需要将时间间隔插在编码序列的不同位置上进行重复测量。
6.5解码器报讯时间
6.5.1定义
解码器报讯响应成功(即输出电压第次超过其最大稳定值的50%)到报讯停止(即输出电压最后一次降至最大稳定值的50%)所经历的时间,见图4。这种特性只有当报讯器装有自动消除电路时可观察到。6.5.2测量方法
a。将标准编码试验信号以额定输入电平经过制造厂规定的汇合网络加到解码器的输入端,见图2;
b用示波器的一条迹线显示解码器的报讯信号:注:如果报讯信号的形式不易显示,则要提供一个辅助信号(如音频单音、直流电压等)以便进行测量。c。调节示波器使荧光屏上显示出便于观察的稳定波形;d从报讯信号第一次超过其最大稳定幅度50%的瞬间到最后一个降至该值50%的瞬间读出水平距离,此水平距离乘以“扫描时间”开关指示值,即为报讯时间;e:如果报讯时间与编码信号有关,则编码信号控制分量的极限值应重复测量。6.6解码器响应带宽
6.6.1定义
在规定的最低输入电平下使解码器达到标准呼通概率时的单音频率的最大变量与其标称频率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6.6.2测量方法
a。将标准编码试验信号以规定的最低输入电平经过制造厂规定的汇合网络加到解码器输入端上,见图2
b.同时增加编码器上全部单音频率使解码器呼通概率达到80%,c.同时减少编码器上全部单音频率使解码器呼通概率达到80%。该频率差与各单音的标称频率之比即为解码器响应带宽,用百分数表示。6.7解码器输入信噪比
6.7.1定义
在额定输入电平下使解码器达到标准呼通概率时的输入信噪比,用分贝表示。6.7.2测量方法
6.7.2.1设备连接如图6所示。
6.7.2.2将标准编码试验信号经过汇合网络以额定输入电平加到解码器的输入端。6.7.2.3将步进衰减器置于大的衰减值,发送标准编码试验信号,证实解码器工作。10
GB/T13721—92
6.7.2.4减小步进衰减器的衰减值,直至产生一个低的呼通概率(例如小于10%)。6.7.2.5重复发送标准编码试验信号,根据下列规则调节步进衰减器:a。最多发送标准编码试验信号三次,如果其中任一次解码器不能成功解码,则停止发送标准编码试验信号:
图6输入信噪比测量配置
1—编码器;2—噪声发生器;3—步进衰减器;4—汇合网络;5—解码器;6—音频电压表b。如果解码器不能成功解码第一次,第二次或第三次标准编码试验信号,将步进衰减器的衰减值增加1dB,并继续重复步骤a
c。如果解码器成功解码三次标准编码试验信号,记录步进衰减器的衰减值。然后,将步进衰减器的衰减值减小1dB,记录此新的衰减值,进行步骤d,d最多发送标准编码试验信号三次,如果其中任次解码器不能成功解码,则停止发送标准编码试验信号;
e.如果解码器不能成功解码第一次、第二次或第三次标准编码试验信号,则将步进衰减器的衰减值增加1dB,记录此新的衰减值,重复步骤d;f.如果解码器成功解码三次标准编码试验信号,将步进衰减器的衰减值减小1dB,记录此新的衰减值。用步骤d的方法继续发送标准编码试验信号,直至步骤d的发送总次数达到20。6.7.2.6根据步骤f和g所记录的衰减值,计算其平均值。6.7.2.7将步进衰减器的衰减值置于最大值,发送标准编码试验信号,用音频电压表在解码器输入端测量解码器的输入电平。
6.7.2.8将步进衰减器置于计算所得到的平均衰减值,用音频电压表在解码器输入端测量噪声电平。按公式(3)计算解码器输入信噪比P:P=%
式中:S—一解码器额定输入电平,N——解码器输入端的噪声电平。注:①为了使噪声值测量准确,所用的音频电压表应具有均方根响应。②可用与选择呼叫设备相连接的调频接收机在不静噪时的音频输出作为噪声源。7模拟系统测量
.(3)
在系统测量中,必需模拟射频传输媒介,测量的配置应保证试验结果不受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不希1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