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4214-200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4214-2003
中文名称:眼镜架-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3-03-01
实施日期:2004-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9398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医药卫生技术>>医疗设备>>11.040.70眼科设备
中标分类号: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工艺美术品与其他日用品>>Y89其他日用品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20628
页数:11页
标准价格:12.0 元
出版日期:2004-05-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3-03-01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张尼尼、唐玲玲、周俊文、卢守城、张敬东、卓可明
起草单位:轻工部玻搪所
归口单位: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眼镜架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及标志。本标准适用于用金属、塑料和天然有机材料制成的各种类型的眼镜架。本标准不适用于为特殊防护而设计的眼镜架。 GB/T 14214-2003 眼镜架-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4214-200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GB/T14214—2003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12870:1997《眼科光学——眼镜架—基本要求和试验方法》(英文版)。本标准与ISO12870:1997的技术差异为:删除ISO12870:1997中4.9耐光辐照”项;增加了5.4\外观质量”、5.7.1\抗拉性能”和5.8.1\镀层结合力”三个项目(这三项是原GB/T14214—1993中要求的项目);
本标准7.1试片”、8.4“判定规则”、9.7\抗汗腐蚀”中的样品放置装置和10.1.2的表3标记”均采用了ISO/DIS12870:2002(E)对应内容。本标准是对GB/T14214一1993《眼镜架》的修订,从内容和编排上仅保留原标准的三个项目,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编辑性修改:删除ISO12870:1997的前言,增加了本标准的前言;将ISO12870:1997引用标准一章中所列的引用标准的内容直接引人了本标准;合并ISO12870:1997中4.1的表1和表2为本标准的表1;将“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本标准代替GB/T14214—1993《眼镜架》。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光学与光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眼镜光学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华大学、国家眼镜玻璃塘瓷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泰恒眼镜城(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东方光学有限公司、上海野尻眼镜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尼尼、唐玲玲、周俊文、卢守城、张敬东、卓可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4214—1993。1范围
眼镜架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眼镜架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及标志。本标准适用于用金属、塑料和天然有机材料制成的各种类型的眼镜架。本标准不适用于为特殊防护而设计的眼镜架。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4214—2003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6普通螺纹基本尺寸(直径1~600mm)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金属架
metal frame
眼镜架的前框主要部分是由金属材料制成。3.2
塑料架plastic frame
眼镜架的前框主要部分是由塑料(或类似性质的)材料制成。3.3
天然有机材料
f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s
没有与其他原料合成,在经过加工后,能基本保持其原始性质的材料。注1:文中“加工”一词的定义为切割、成形、弯曲、抛光和加热。注2:一些天然有机材料,如贝壳类、木类材料等。3.4
镜架型号 spectacle frames model由同一设计、相同的材料(不一定是相同的颜色)及相同的表面处理而生产的镜架。3.5
方框法水平镜片尺寸horizontalboxedlenssize镜片周边方框两垂直边间的距离aα(见图1)。3.6
片间距离distancebetween lenses两镜片间距离d(见图1)。
方框法中心距
distance between centres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方框中心C之间的距离c(见图1)。3.8
overall length of side
镜腿长度
GB/T14214—-2003
镜腿中心线在螺纹轴与镜腿末端交点之间的距离(见图2)垂直对称线
图1方框法测量示意图
螺纹轴
镀腿中心线
图2镜腿长度(1=1,+12)测量示意图4产品分类
4.1分类
4.1.1按材料可分为金属架、塑料架和天然有机材料架,4.1.2按类型可分为全框架、半框架、无框架和折叠架。2
垂直中心线
水平中心线
5要求
镜架使用的材料
GB/T 14214---2003
生产商不应选用由于镜架与皮肤的接触而对大多数正常使用者产生不良刺激反应的材料制作镜架。
5.2镜架使用的螺纹
应符合GB/T196的相关要求。
5.3基本要求
所有镜架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镜架类别
天然有机材料
无框和半框架
所有其他架
(外观质量)
(尺寸)
所有镜架需符合的标准条款
(高温尺寸稳定性)
((机械稳定性)
注:十表示应符合的条款;○表示选择性符合的条款。5.4外观质量
(镀层性能)
(阻燃性)
在不借助于放大镜或其他类似装置的条件下目测检查镜架的外观,其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没有≥0.5mm的麻点、颗粒和明显擦伤。5.5 尺寸
按9.1方法测量,镜架尺寸应符合下列允差范围:a)方框法水平镜片尺寸:士0.5mm;b)片间距离:士0.5 mm;
镜腿长度:±2.0mm。
5.6高温尺寸稳定性
装上试片的镜架经受9.2试验,其尺寸变化应不超出十6mm或一12mm。对于从前框的背面到镜腿末端的尺寸小于100mm的小镜架,其尺寸变化应不超出十5mm或一10mm。5.7机械稳定性
5.7.1抗拉性能
未装试片的镜架按9.3试验,承受98.0N,各部位应不断裂、不脱落。5.7.2鼻梁变形
装上试片的镜架,经受9.4试验后,应符合下列要求:a)无裂缝;
镜架几何中心距与其原始状态的变形百分数应不大于2%。5.7.3镜片夹持力
装上试片的镜架,经受9.4试验后,两镜片应不从圈丝中全部或部分脱出。5.7.4耐疲劳
装上试片的镜架,经受9.5试验500次后,应符合下列要求:a)
无裂缝、无断痕;
永久变形量不大于5mm;
能轻松地用手指开闭镜腿;
镜腿不因其自重而在开/闭过程中的任意点上向下关闭。注:d)不适用于弹簧铰链镜腿。3
GB/T 14214-—2003
5.8镀层性能
5.8.1镀层结合力
经9.6试验后,试样表面应无皱褶、毛疵和剥落。5.8.2抗汗腐蚀
按9.7试验,在8.3规定的鉴别条件下,在试验至8h时,目测检查试样各部位;在试验至24h时,目测检查试样易与配戴者皮肤长期接触的部分(镜腿内侧和镜圈下缘),每次检查试样都应符合下列要求:
无腐蚀点或变色;
镀层不锈蚀、剥蚀或脱落。
5.9阻燃性
按9.8试验,在撤下试棒后,受试部位应不继续燃烧。6选样
为适应试验需要,对于每一型号的镜架,至少随机抽样三副样品,并标为样品1、样品2和样品3,然后按第7章进行预处理。
注:对于本标准来说,若镜架的设计、材料或表面处理有所改变,则认为改变了镜架型号。7预处理及条件
7.1试片
在试验之前,镜架应配上试片,试片应满足:顶焦度为0.00D士0.25D、中心厚度为2.00mm士0.2mm及凹面曲率半径为100mm士20mm的玻璃镜片或树脂镜片,试片按正常切割制片,对有槽镜圈的试片边缘倒角应为(120)°。7.2试样和试验条件
试验前,将样品置于温度为23℃士5℃的环境中至少4h,并在上述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8样品状态、试验步骤和判定规则8.1样品状态
用经过7.2预处理,没有作前期整形的样品进行试验,8.2试验步骤
按表2规定的顺序进行试验。
表2试验顺序表
试验项目
高温尺寸稳定性
镀层结合力
鼻梁变形
镜片夹持力
耐疲劳
抗拉性能
抗汗腐蚀
阻燃性
*该试验所选的样品。
标准条款号
试验方法条款号
步序号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8.3鉴别
GB/T14214—2003
检验时,在不借助于放大镜或其他类似装置的条件下,将试样置于两支30W日光灯的照射下,面对着黑色消光背景进行鉴别。
8.4判定规则
三副试样为一组,按照表1的要求,若第一组试样全部项目都符合,则认为该产品符合本标准。若第一组试样有两项或两项以上不符合,则认为该产品不符合本标准。若在第一组中有一项不符合时,应使用第二组中的一副试样按表1顺序,对不符合项目和随后的项目进行试验,若这副样品通过试验,则认为该产品符合本标准,若这副样品仍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则认为该产品不符合本标准(见图3)。
三副试验样品(第一组)
有一项不符合
全部项目都符合
使用第二组的一副样品,对不符合项目和随后的项目进行试验
这副样品通过试验
符合本标准
9试验方法
9.1尺寸
两项或两项以上
不符合
不符合本标准
图3判定流程图
按图1、图2所示,用精度优于0.1mm的线性测量器具进行测量。9.2高温尺寸稳定性
9.2.1装置
9.2.1.1加热箱:温度在室温~+60℃范围内可调,箱内温度波动≤3℃。9.2.1.2光滑平板:可为玻璃或金属材料,放在加热箱内,可直接放在箱底或与箱底平行。9.2.1.3线性测量装置:测量精度优于0.5mm。9.2.2步骤
9.2.2.1在符合7.2的环境中,取出装好试片的镜架,将镜腿自然开足,用符合9.2.1.3要求的测量装置测量两镜腿端点的距离,记下其测量值为热前尺寸L。。9.2.2.2在开始试验前,将加热箱稳定在试验温度,将试样放在9.2.1.2平板上,镜腿仍然自然开足,使镜前身的上边及镜腿的上边靠在平板上,确保镜架不与其他试样或箱壁接触。9.2.2.3在温度达到55℃±5℃的试验温度时,保持2h+min。5
GB/T14214--2003
9.2.2.4经历上述试验后,将试样连同平板移出加热箱,并在符合7.2的环境中稳定2h以上,然后按测量L的方法,测量两镜腿端点间的距离,记下此测量值作为热后尺寸1i,并计算差值L一L。。9.3抗拉性能
9. 3. 1 装置
精度不低于土1%的拉力试验机。9. 3.2步骤
金属架:用夹具分别在距铰链中心20mm处夹住两镜腿,作相反方向运动,当达到规定数值时,取下镜架观察其受损情况。
塑料架和天然有机材料架:在距铰链5mm内固定前框,使镜腿垂直前框,并在距前框30mm处夹住镜腿,顺着镜腿方向加力,当力达到规定的数值时,取下镜架观察铰链和连接件的状况。在试样的另一镜腿重复上述试验。
9.4鼻梁变形
9.4.1装置
试验装置能不变形并不产生滑移地夹紧镜架,环状夹具的直径为25mm士2mm,由弹性材料(尼龙)制成两个接触面(El和E,)。另有一个能向下移动的加压杆,其直径为10 mm士1mm,接触面为一近似半球面。夹具与加压杆间的距离应可调,加压杆能上下移动。装置的线性测量计的精度优于0. 1 mm(见图 4)。
单位为毫米
【10±
-测量装置;
环状夹;
施力点和指示器,
移动环:
加压杆。
图4鼻梁变形试验装置图例
9.4.2步骤
9.4.2.1将试样放在夹具上,其腿张开,前框朝下,在试片的几何中心2mm范围内夹住试样。下降加压杆,使其正好落在另一试片的后表面上,下落点位于该试片的几何中心2mm范围内,应确保该试片没有位移,记下此值作为起始点。缓慢、平滑地向下移加压杆,压力不大于5N,当位移等于两试片几何6
中心距的(10士1)%时,停止加压,并保持镜架处于该位移处5s。GB/T14214—2003
9.4.2.2回复加压杆,保持其不接触试样20s后,再降低加压杆直至其恰好触及镜片,记录此值作为终止点。
9.4.2.3若最大压力已达5N,仍不足以使加压杆位移至所需的距离,记下此时所达到的位移量,并保持该压力5S。重复9.4.2.2步骤。9.4.2.4计算加压杆终止点与起始点的位移量。用式(1)计算变形百分数,并检查镜架是否有裂缝。@
式中:
变形百分比数;
压力杆的位移量,单位为毫米(mm);c
镜架方框法中心距,单位为毫米(mm)。9.5耐疲劳
9.5.1装置
本试验装置主要包括两个装有万向节头的夹具及个鼻梁支撑。鼻梁支撑为一直径10mm士1 mm,并带有一片厚度为1 mm土0.5mm的刚性金属簧片,夹具与鼻梁支撑间的相应位置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至少可调40mm。
本装置的一个方向节头能在一循环周期(向下30mm士0.5mm,向外60mm±1.0mm,向上30mm士0.5mm)内连续而平稳地运动,频率为每分钟40周,而另一夹具保持固定(见图5)。结构位移刻度板;
手动螺丝;
计数窗;
控制开关;
锁紧螺丝;
轴承;
万向接头;
可调镜架鼻梁压杆;
可调镜架鼻梁托杆;
匹配各种镜架尺寸的可调支架;夹持点。
控制面板和计数器;
边夹具调节;
万向接头;
-固定夹具R;
旋转夹具M;
可调鼻梁支撑;
试样;
旋转盘;
齿轮电动机。
疲劳试验装置图例
GB/T 14214—2003
9.5.2步骤
9.5.2.1在把试样装到试验装置上之前,应先定好夹持点及测量点,要使镜腿的夹持点位于距铰链中心的距离等于镜腿全长的70%土1mm,而测量点位于夹持点向铰链中心移15mm士1mm处(卷簧架的夹持点位于卷簧与硬边的交接点向内移3mm士1mm处,测量点位于夹持点向铰链内移10mm士1 mm)。
9.5.2.2在试验前,将镜腿自然开足,在预定测量点上测量腿间距离d1。9.5.2.3将装上试片的镜架定位后,开动装置,试样承受规定次数9.5.1所表述的旋转运动。9.5.2.4完成旋转运动后,将试样移出试验装置。在测量点测量腿间距离d2,d与d2的差值为永久变形量。
检查试样的裂缝、断痕及开闭状况,记录永久变形量。9. 5. 2. 5
9.6镀层结合力
将镜腿弯曲成120°土2°使凸面弧线半径为15mm,观察试样的表面状况。9.7抗汗腐蚀
9.7.1装置
9.7.1.1加热炉体:能控制55℃士5℃的试验温度。9.7.1.2玻璃柱体容器:直径220mm士20mm,高度100mm士10mm,并可盖上。9.7.1.3容量瓶:1L。
9.7.1.4水:pH=5.0~~7.5(25℃),电导率为0.50 mS/m(25℃)。9.7.1.5仿汗液成分:
a)乳酸:p=1.21g/mL,纯度>85%;b)氯化钠:分析纯;
c)水:符合9.7.1.4要求。
称取50g士0.1g乳酸和100g士0.1g氯化钠,溶入水中,使用9.7.1.3规定的容量瓶制成1L溶液。
9.7.1.6试样支架:容器内具有一只玻璃或性塑料支架,使试样保持在仿汗液上面。9.7.2步骤
9.7.2.1将仿汗液倒人容器至10mm深,使试样最低的部位恰好离液面15mm土3mm(见图6)。一仿汗液
图6抗汗腐蚀试验装置图例
9.7.2.2将装好试片的试样放在支架上,镜腿保持自然开足,镜腿的底边靠在支架上,保证试样不与其他物品接触,
9.7.2.3盖上容器,放入加热炉体,保温在55℃土5℃,历经8h土30min,移出试样并马上用水清洗,然后用软布无摩擦地吸于水分。9.7.2.4按照8.3所规定的条件,检查试样各部位,可与另一未经受本试验的试样进行比较,记录试样情况。
9.7.2.5将试样再次放人支架上,盖上容器,放回加热炉体,在55℃土5℃的温度点保温16h士30min,在共计24h的试验后,移出试样并马上用水清洗,然后用软布无摩擦地吸干水分。8
GB/T 14214—2003
9.7.2.6按8.3所规定的方法,检查试样易与配戴者皮肤长期接触的部分(镜腿内侧和镜圈下缘),可与另未经试验的镜架进行比较,并记录试样情况。9.8阻燃性
9.8.1装置
9.8.1.1钢棒,长300mm士3mm,标称直径6mm,端面为垂直于长轴的平面。9.8.1.2热源。
9.8.1.3热偶及温度显示装置。
9.8.2步骤
9. 8. 2. 1
加热钢棒的一端(至少50mm),加热至650℃士10℃,用热偶在距热端点20mm处测量温度。
9.8.2.2达到温度后,将棒的热端面垂直朝下,在1S内接触试样表面(即接触力相当于棒的自重),并保持5s±0.5s,随后移开钢棒。在试样各个分立部分重复上述试验。9.8.2.3当钢棒与试样分离后,观察各受试部分是否继续燃烧。10标志
10.1产品标记
10.1.1在产品的明显部位应有字迹清晰的牢固标记。10.1.2若声明镜架符合本标准,应按表3要求进行标记(制造商的其他标记不限)。表3标记位置及方法
对制造商或供应商的识别
式样识别
颜色识别
水平方框镜片尺寸与方框符号
片间距离
镜腿长度
方框法水平镜片尺寸
方框符号
片间距离
10.2标签标志
标签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产品名称;
商标或贸易名;
制造或经销单位名称;
执行的标准代号。
不指定
不指定
不指定
前框,或其他合适的位置
前框,或其他合适的位置
标记方法: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