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4282.4-1993 仪表着陆系统(ILS)航向信标接收机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GB/T 14282.4-199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4282.4-1993

中文名称:仪表着陆系统(ILS)航向信标接收机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3-04-03

实施日期:1993-01-02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206559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航空器和航天器工程>>49.090机上设备和仪器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雷达、导航、遥控、遥测、天线>>M50雷达、导航、遥控、遥测、天线综合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PTCA-DO-B1(A)-1979,REF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0033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4, 字数:44千字

标准价格:14.0 元

出版日期:2004-08-20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3-04-03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机电部国营第765厂

归口单位:全国导航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电子)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仪表着陆系统(ILS)航向信标接收机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在108.0~112.0MHz频段的ILS航向信标接收机,作为制定产品标准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的依据。 GB/T 14282.4-1993 仪表着陆系统(ILS)航向信标接收机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GB/T14282.4-199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282.4—1993
仪表着陆系统(ILS)
航向信标接收机
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forILSlocalizerreceiver
1993-04-03发布
1993-12-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仪表着陆系统(ILS)
航向信标接收机
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for ILS localizer receiver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14282.4—1993
本标准规定了仪表着陆系统(ILS)航向信标接收机(以下简称接收机)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在108.0~112.0MHz频段的ILS航向信标接收机,作为制定产品标准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的依据。
2引用标准
HB 6167.1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总则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温度和高度试验HB6167.3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温度变化试验HB6167.4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湿热试验HB 6167.5
HB 6167.8
HB 6167.10
HB 6167.11
HB6167.12
HB 6167.17
HB 6167.18
HB6167.19
HB6167.20
HB6167.21
HB 6167.22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飞行冲击和坠撞安全试验
振动试验
爆炸试验
防水试验
砂尘试验
霉菌试验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盐雾试验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磁影响试验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电源输入试验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电压尖峰试验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电源线音频传导敏感性试验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感应信号敏感性试验
射频敏感性试验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射频能量辐射试验
HB6167.23
3术语
3.1I类工作性能
以高的进场成功概率达到I类着陆标准(见表1)。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4-03批准1993-12-01实施
3.21类工作性能
GB/T14282.4—1993
以高的进场成功概率达到I类着陆标准(见表1)。表1I、I类着陆标准的规定
3.3标准测试信号
3.3.1标准航向测试信号
决断高度
跑道视距
400~800
同时用90Hz士0.3%和150Hz士03%信号调制、调制度和为40%士2%的射频调幅信号。3.3.2标准航向航道信号
调制频率为90Hz和150Hz、调制度差小于0.002(0.1dB)的标准航向测试信号。3.3.3标准航向偏离信号
调制频率为90Hz与150Hz、调制度差为0.093士0.002(4士0.1dB)的标准航向测试信号。3.3.4标准航向语音/识别信号
附加一个用1000Hz调制、调制度为30%的标准航向测试信号。3.3.5全向信标测试信号
同时用下列调制频率调制、调制度为30%土1%的射频信号:a.9960Hz副载波(此副载波又被30Hz士1%基准相位信号调频,频偏率为16)。b.30Hz士1%的可变相位信号(相位相对于基准相位变化)。3.4标准偏转
在给接收机输入1000μV的标准航向偏离信号的情况下,接收机偏离指示器的指示为下述规定的偏转:
a.当指示器从零到满刻度的偏转为线性时,标准偏转为满刻度的60%(90μA)。b.当指示器从零到满刻度的偏转为非线性、且调制度差为0.093(90uA)时,标准偏转应至少在9.5mm处。
3.5接收机灵敏度
使接收机偏离指示器的偏转至少为标准偏转的60%,且噪声引起的不稳定摆动不大于标准偏转的土5%时,所需标准航向偏离信号的电平值。4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的性能要求4.1航道精度
4.1.1接收机按其指定的工作性能种类,其最大航道偏差应符合表2中的相应规定。表2航向信标接收机最大航道偏差飞机失速速度
小于55kn
55~95kn
大于95kn
大于95kn(自动着陆)
最大航道偏差(相对于标准偏转的变化)I类,工作性能
22%(20μA)
15%(14μA)
11%(10μA)
5%(5uA)
类,工作性能
15%(14μA)
11%(10μA)
7%(7μA)
5%(5μA)
GB/T14282.4—1993
4.1.2在下列各条件的影响下,按附录A(参考件)测量其95%统计概率的航道偏差,不应超过表2中的相应规定。
a.标准航向航道信号的电平在50~10000μV范围内变化;b.航向航道信号的载波频率在f。一9kHz~f。+9kHz范围变化;注:f。为被指定波道的频率(以下同)。c.给接收机同时施加一个30μV的标准航向航道信号和一个电平为1500μV、调制频率为150Hz、调制度为30%的第一邻道的无用信号,且频率在其各自指定的f。士9kHz范围内相应变化d给接收机同时施加一个30μV的标准航向航道信号和一个电平为1500uμV的第一邻近波道的VOR测试信号,且频率在其各自指定的f。士2kHz范围内相应变化;e.将1000μV的VOR测试信号加到标准航向航道信号上,使标准航向航道信号的电平从50~10000μV变化,VOR测试信号的频率在108.0~112.0MHz(f。士98kHz频段除外)范围变化;f.将电平为10000μV、调制频率为150Hz、调制度为30%的无用信号加到标准航向航道信号上,标准航向航道信号的电平从30~10000μV变化和无用信号频率在108.0~112.0MHz(f。士141kHz频段除外)范围变化:
g.电源频率在接收机设计值的允许范围内变化;h。电源电压在接收机设计值的允许范围内变化,i.调制信号的频率在90Hz的士1.5%及150Hz的士1.5%范围内同时变化,j.90Hz和150Hz调制信号各自的调制度在18%~22%范围同时变化;k.标准航向语音/识别信号的调制频率在350~2500Hz范围内变化;1.90Hz与150Hz调制信号的相位关系从30Hz公共谐波正确相位变化士12°(在进行这项测试时,应施加标准航向语音/识别信号);m。在下列各环境试验期间:
温度变化;
高度,
振动;
电压尖峰;
电源线音频传导敏感性;
感应信号敏感性;
射频敏感性。
n。湿热试验(5.3条)。
4.2偏转的自动增益(AGC)特性
给接收机输入1000μV的标准航向偏离信号,调整接收机使其达到标准偏转,当输入信号电平在50~10000μV范围变化时,偏离指示器偏转的变化应在标准偏转的士20%范围内。4.3偏转的对称性
给接收机输入1000μV的标准航向偏离信号(90Hz信号大于150Hz信号),将其调整到标准偏转,当调制信号改变为150Hz信号大于90Hz信号时,所得到的相反极性偏转的变化,应在标准偏转的土4%范围内。
4.4目视航道的偏离指示
当提供目视航道偏离指示器时,其偏离指示应满足以下要求:4.4.1偏转范围
当标准航向测试信号的调制度差从零变化到0.093时,航道偏离指示器的指针沿指示器刻度的偏转至少在9.5mm处。
4.4.2偏转线性
GB/T14282.4—1993
给接收机输入5010000μV的标准航向测试信号,在调制度差为00.093范围内,指示器指针的偏转应与调制度差成线性,线性偏差在10%或标准偏转值的5%范围内(取其中较大者)。对于采用旋转式指针的偏离指示器,其偏转角度相对手调制度差值的变化也应呈线性。当调制度差增加到使偏离指示器产生满刻度的值直到0.4时,指示器指针的偏转不应减小。4.4.3偏转响应
当标准航向测试信号的调制度差值突然从零变到士0.155之间的任一数值时,偏转指示器指针应在2s内达到其最终偏转的67%且指针的过冲量不大于5%。4.5电航道偏离输出
如果接收机是用来为自动驾驶仪/耦合器提供电的引导信息,其电气输出应满足以下要求:4.5.1航道偏离电流线性
给接收机输入50~10000μV的标准航向测试信号,在调制度差为0~士0.155范围内,偏离电流应与调制度差成线性,线性偏差在10%或标准偏转的5%范围内(取其中较大者)。当调制度差从士0.155变化到士0.4时,偏转电流不应减少。4.5.2航道偏离的电流响应
当标准航向测试信号的调制度差突然从零变到士0.155内的任一数值时,偏离电流应在0.6s内达到其最终偏转值的67%,且电流过冲量不大于2%。4.6偏转随调制频率变化的稳定性给接收机输入1000μV的标准航向偏离信号,当其调制频率在90Hz的士1.5%和150Hz的士1.5%范围内同时变化时,偏离指示离开标准偏转的变化量,不应大于标准偏转的15%。4.7接收机灵敏度
接收机灵敏度应不劣于30μV。
4.8电压驻波比
在108.0112.0MHz频率范围内,连接接收机和信号源的传输线上的电压驻波比,不应大于10:1。
4.9射频能量的辐射
由接收机所产生的传导和辐射的各种射频能量电平,应符合HB6167.23射频能量辐射试验的有关要求。
4.10选择性
在f.士9kHz的整个频率范围内,接收机响应的变化不应大于6dB;在f。士35kHz整个频率范围内接收机响应的变化不应小于60dB,且边频选择性应符合4.1.2条中c.d两项的要求。4.11告警信号
4.11.1告警条件
当出现下列任一情况时,接收机中的故障告警系统应给驾驶员和其他采用航向数据的系统以告警信号:
a.无射频信号或无90Hz、150Hz调制信号;b.当90Hz或150Hz调制信号之一的调制度减小到零,而另一个维持在其正常值(20%)时;注:90Hz或150Hz调制信号的调制度减小到10%时告警为最好。c。当一个标准航向偏离信号的电平产生50%或小于50%的标准偏转时。4.11.2目视告警指示特性
自视告警指示特性应满足以下要求:a。应提供一个易于分辨的告警指示。如果采用警旗的告警方式,警旗应大到适用的程度且与显示器的比例适当;
b。在所有通常的飞机座舱条件下,告警指示应清晰可见。4
GB/T14282.4—1993
4.12接收两个载波情况下的接收机性能4.12.1航道信号
给接收机输入频率为f。十5kHz、电平为5010000μV的标准航向航道信号和频率为f。一5kHz、电平比上一信号低10dB的标准航向航道信号,由此而产生的附加航道偏差不应大于表2中相应允许最大航道偏差的25%,且不应导致告警装置产生报警。4.12.2满刻度信号
给接收机输入频率为f。+5kHz、调制度差为0.155、电平为50~10000μV的标准航向测试信号和频率为f。一5kHz、调制度差为0.10、电平比上一信号低10dB的标准航向测试信号,由此而产生的附加偏转偏差,不应超过标准偏转的5%,且不应导致告警装置产生报警。4.12.3超满刻度信号
给接收机输入频率为f。十5kHz、调制度差为0.4、电平为5010000μV的标准航向测试信号和频率为f。一5kHz、调制度差为0.3、电平比上一信号低3dB的标准航向测试信号,接收机偏离指示器的指示不应小于满刻度,且不应导致告警装置产生报警。当第二个信号电平缓慢地增加到高于第一个信号3dB时,也应满足上述要求。4.13假信号响应
在接收机的任一波道上,输入频率为90kHz~1000MHz(107.8122.2MHz频段除外)、调制频率为150Hz、调制度为30%的射频信号,在整个频率范围内,接收机的响应至少应低于该波道频率响应60 dB。
4.14语音/识别音频输出
给接收机输入调制频率为1000Hz、调制度为30%、电平不大于30μV的射频信号,接收机应达到其语音/识别音频输出的额定值,且信号加噪声的和与噪声之比应大于12dB。在30~10000μV的整个射频电平范围内,上述要求都应得到满足。4.15语音/识别音频频率响应
给接收机输入标准航向语音/识别信号,使输出的信号加噪声的和与噪声之比为20dB,在保持输入信号电平恒定的情况下,调制频率在350~2500Hz范围内变化时,语音/识别音频输出的最大和最小电平的差值不应大于6dB。
4.16语音/识别音频失真
接收机输入航向语音/识别信号的电平在50~10000μV范围内和调制频率在3502500Hz范围内,其语音/识别音频输出的失真度应不大于10%。4.17语音/识别的自动增益特性
当标准航向语音/识别信号的电平在30~10000μV范围内变化时,接收机最大和最小语音/识别音频输出电平间的差值不应大于6dB。4.18天线效率
4.18.1当与一个水平标准偶极子天线(安装在接地平板上方254mm处、且平行于接地平板)的最大辐射相比较时,在108.0~112.0MHz频率范围内,天线前后方向辐射的水平分量不低于10dB(可采用110MHz的标准天线,在输入为108.0~112.0MHz范围进行测量)。4.18.2在108.0~112.0MHz范围内的任一频率上,在水平面内辐射的水平分量的最大和最小场强间的差值不应大于20dB。
4.19天线极化
在108.0~112.0MHz范围内,从天线正前方接收到的垂直极化信号应比从相同方向接收到的水平极化信号至少低10dB。
4.20天线电压驻波比
在108.0~112.0MHz频率范围内,连接天线和信号源传输线上的电压驻波比不应超过6:1。5
4.21两部接收机共用一个天线
GB/T14282.4—1993
在设计为两部接收机共用一个天线的情况下,当两部接收机按制造厂说明同时工作时,接收机灵敏度应满足4.7条的要求,且不应因两部接收机工作于同一射频频率时相互干扰而产生航道指示偏差。注:符合上述标准的两部接收机在波道配置的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相互干扰,制造厂应在干扰可能出现的地方作出努力,减少这些波道的配置组合。在无法消除干扰的场合,应减少干扰的严重程度。5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要求
5.1温度和高度试验
5.1.1低温工作试验
接收机经HB6167.2规定的低温工作试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所有机械装置应能正常工作;b.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中的相应要求,c.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d.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
e.试验后,天线电压驻波比应符合4.20条的要求。5.1.2高温工作试验
5.1.2.1接收机经HB6167.2规定的短时高温工作温度试验时,其电气和机械装置应能正常工作。5.1.2.2接收机经HB6167.2规定的高温工作试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所有机械装置应能正常工作;b.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中的相应要求;c.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d.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
e.试验后,天线电压驻波比应符合4.20条的要求。5.1.3高度试验
接收机经HB6167.2规定的高度试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的要求;b。偏转的直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c.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
5.2温度变化试验
在适用的情况下,接收机经HB6167.3规定的温度变化试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的要求;b.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c.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
5.3湿热试验
5.3.1接收机经HB6167.4规定的湿热试验后,在接通电源的15min内,所有机械和电气装置应能正常工作,且接收机的所有元器件和电路不应出现失效。5.3.2接收机经HB6167.4规定的湿热试验后,在接通电源的4h内,应满足以下要求:a.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的要求,b.在适用的情况下,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c。在适用的情况下,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5.4冲击试验
5.4.1接收机经HB6167.5规定的飞行冲击试验后,应满足以下要求:a.所有机械装置应能正常工作,6
GB/T14282.4—1993
b.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中的相应要求,c.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d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
5.4.2接收机经HB6167.5规定的坠撞安全试验后,受试接收机应仍保持在机座上,且无元器件或固定件脱落或松动。
5.5振动试验
接收机经HB6167.6规定的振动试验后,应满足以下要求:a.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的要求;b.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c.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
5.6爆炸试验(需要时)
接收机经HB6167.7规定的爆炸试验时,试验箱内的接收机不应引起箱内易爆混合物的爆炸。5.7防水试验(需要时)
接收机经HB6167.8规定的防水试验后,应满足以下要求:a.所有机械装置应能正常工作;b.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中的相应要求;c.在适用的情况下,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d.在适用的情况下,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e.天线电压驻波比应符合4.20条的要求。5.8砂尘试验(需要时)
接收机经HB6167.10规定的砂尘试验后,应满足以下要求:a。所有机械装置应能正常工作
b.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中的相应要求c.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d.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
5.9霉菌试验(需要时)
接收机经HB6167.11规定的霉菌试验后,应满足以下要求:a.所有机械装置应能正常工作,b.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中的相应要求,c.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d.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
5.10盐雾试验(需要时)
接收机经HB6167.12规定的盐雾试验后,应满足以下要求:a。所有机械装置应能正常工作;b.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中的相应要求;c.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d.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
5.11磁影响试验
接收机经HB6167.17规定的磁影响试验时,应满足其设计安装类型的要求。5.12电源输入试验
5.12.1正常工作条件
接收机经HB6167.18规定的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源输入试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所有机械装置能正常工作,
GB/T14282.4—1993
b.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中的相应要求,c.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d.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
5.12.2非正常工作条件
5.12.2.1当接收机经HB6167.18规定的非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源输入试验时,其电气和机械装置应能启动并连续工作。当其电源输入恢复到正常工作条件时,接收机的性能应能重新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5.12.2.2在进行低电压试验后将主电源电压恢复到正常工作条件2min后,直流工作的接收机应能正常工作。
5.12.2.3对于直流工作的接收机,主电源电压逐渐减小到零时,不应产生打火或冒烟迹象。5.13电压尖峰试验
5.13.1A类设备
接收机经HB6167.19规定的电压尖峰试验期间及试验后,应满足以下要求:a。所有机械和电气装置应能连续工作;b.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的要求,c.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d.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
5.13.2B类设备
5.13.2.1接收机经HB6167.19规定的电压尖峰间歇瞬变试验后,应满足以下要求:a.所有机械装置应能正常工作;b.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中的相应要求:c.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d.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
5.13.2.2接收机经HB6167.19规定的电压尖峰重复瞬变试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的要求;b.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c.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
5.14电源线音频传导敏感性试验接收机经HB6167.20规定的电源线音频传导敏感性试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的要求,b.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c.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
5.15感应信号敏感性试验
接收机经HB6167.21规定的感应信号敏感性试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的要求;b.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c.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wwW.bzxz.Net
5.16射频敏感性试验
接收机经HB6167.22规定的射频敏感性试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航道精度应符合4.1.1条表2的要求;b.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应符合4.2条的要求;c.灵敏度应符合4.7条的要求。
6性能测试方法
6.1测试条件及要求
6.1.1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
GB/T14282.4—1993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的测试均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为: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86~106kPa。
6.1.2电源电压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测试的电源电压应在设计值的士2%范围内。接收机输入电压值应在其输入端测得。6.1.3电源频率
6.1.3.1接收机设计为用一个固定频率的交流电源工作时,电源频率应调节到设计值的土2%范围内。6.1.3.2当接收机设计为用一个可变频率的交流电源工作时,电源频率应调节到被选频率的士5%范围内。
6.1.4接收机的调节
在进行规定的测试之前,受试接收机应准确地进行调节,或按制造厂规定的操作方法进行调节。6.1.5测试仪表的防护措施
在进行测试期间,应当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由于连接耳机、电压表、示波器及其他跨接在接收机输入、输出阻抗上的仪表而导致引入误差。6.1.6预热时间
在接通电源的5min内,接收机的灵敏度及航道精度应分别满足4.7条及4.1.1条的要求,其余测试均应在预热5min后进行。
6.1.7负载的连接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测试均应在接收机连接到其设计的特性阻抗负载上进行。典型的设计负载为:
偏离指示器:3个1000Q装置并联,净负载为330Q告警指示器(旗):2个1000Q装置并联,净负载为500Q。注:偏离指示器和告警指示器的电流值在不同装置的接收机中各自规定。6.1.8射频信号源的阻抗和电压
射频信号源的阻抗应由一个不大于50Q十10%的电阳分量和电感分量组成。输入到接收机的射频电压应为开路电压,此电压可在校准的射频信号源输出端与接收机输入端之间连接一个6dB的衰减器获得。
在接收机设计阻抗不是502时,射频输入电压应作相应的计算。6.1.9标准测试信号
测试时输入的标准测试信号应符合3.3条的要求。6.1.10测试设备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通用测试仪表及设备的性能应满足被测技术指标的要求,其精度应至少高于被测指标一个等级。对于专用测试设备VOR/ILS信号发生器,应符合以下要求:a.频率范围:108~112MHz;
b.频率稳定度:士50×10-6
c.输出功率范围:—120~-6dBmW,d.输出精度:土2.5dB;
e.航向调制:
调制度差精度为0.002(0.1dB);GB/T14282.4—1993
调制度差固定设置为0、0.093、0.155、0.400;音频输出频率为90Hz士0.3%、150Hz士0.3%、1020Hz士1%;上述三种信号失真度均小于1%,并且可以单独或同时对射频信号发生器调幅,调幅度各为20%士1%(90Hz和150Hz)和30%±3%(1020Hz)。f.全向信标调制:
可变相位信号频率为30Hz士1%;副载波频率为9960Hz士1%;
以30Hz士1%为基准相位调频,频偏率为16;识别音频频率为1020Hz士1%,
上述三种信号的失真度均小于2%,并同时对射频信号发生器调幅,调幅度各为30%土3%。6.2航道精度
6.2.1测试设备
a.VOR/ILS信号发生器两台:
b.测量精度为1%的偏离指示器(或相同内阻表头)c.组合单元(见图1)。
Zo=502时,
R1-R2-R:=17Q2
图1两个信号同时加到接收机输入端的组合单元注:网络应引入6dB的衰减,每个信号源来的输入电平必须相应增加。6.2.2测试方法
除另有规定外,在接收机输入端加上1000μV的标准航向航道信号,然后进行下列测试6.2.2.1输入射频信号电平从50μV变化到10000μV;6.2.2.2航道信号的载波频率在(f。一9kHz)~(f十9kHz)的范围内变化。6.2.2.3利用组合单元进行下列测试:a.在30μV的标准航向航道信号上附加电平为1500μV、调制频率为150Hz、调制度为30%的第邻近波道无用信号,频率在f一9kHz)~(f十9kHz)范围变化。b.在30μV的标准航向航道信号上附加电平为1500μV的第一邻近波道的全向信标信号,频率在(f。—2kHz)~(f。十2kHz)范围变化。6.2.2.4利用组合单元,将10000μV的全向信标信号加到标准航向航道信号上。其中,标准航向航道信号的电平在50~10000μV范围变化,全向信标信号的频率在108.0~112.0MHz[(f。—98kHz)~10
(f。十98kHz)频段除外范围变化。GB/T14282.4—1993
6.2.2.5利用组合单元,将电平为10000μv、调制度为30%、调制频率为150Hz的无用信号加到标准航向航道信号上,其中标准航向航道信号的电平在3010000μV范围变化,无用信号的频率在108.0~111.95MHz[(f。-141kHz)~(f。+141kHz)频段除外)范围变化。6.2.2.6在适用的情况下,在接收机所设计的范围内变化电源频率。6.2.2.7在接收机所设计的范围内变化电源电压。6.2.2.890Hz和150Hz调制信号频率在其98.5%~101.5%范围内同时变化。6.2.2.990Hz和150Hz调制信号的调制度同时从其18%变化到22%。6.2.2.10将语音/识别信号的调制频率在350~2500Hz范围变化。6.2.2.11给接收机施加标准航向语音/识别测试信号,然后将90Hz和150Hz调制信号的相位相对30Hz公共谐波准确相位变化士12°。对于上述所有测试,按附录A(参考件)的方法确定接收机95%统计概率的航道偏差。6.3偏转的自动增益特性
6.3.1测试设备
a.VOR/ILS信号发生器;
b.测量精度为1%的偏离指示器(或相同内阻的表头)。6.3.2测试方法
给接收机施加1000μV的标准航向偏离信号,调整接收机使其达到标准偏转。然后将电平在50~10000μV范围变化,并确定偏离指示器偏转的最大和最小值。6.4偏转的对称性
6.4.1测试设备
a.VOR/ILS信号发生器;
b.测量精度为1%的偏离指示器(或相同内阻的表头))。6.4.2测试方法
给接收机施加90Hz调制信号大于150Hz调制信号的1000μV的标准航向偏离信号。调整接收机达到标准偏转,然后用同样的电平给接收机施加150Hz调制信号大于90Hz调制信号的标准航向偏离信号。确定此时指示偏转与标准偏转的差值。6.5目视航道的偏离指示
6.5.1测试设备
a.VOR/ILS信号发生器;
b.测量精度为1%的偏离指示器(或相同内阻的表头);c.秒表。
6.5.2测试方法
6.5.2.1偏转范围
给接收机施加1000μV的标准航向航道信号。然后调节调制度差,使其交替产生调制度差为士0.093,确定偏离指示器的指针从其中心位置“向在”和“向右”偏转的幅度。6.5.2.2偏转线性
给接收机施加标准航向航道信号,然后在0~士0.4范围内变化调制度差,确定调制度差对偏离指示器偏转的比例。测试应在输入信号电平为50~10000μV范围内进行。6.5.2.3偏转响应
给接收机施加1000μV的标准航向航道信号,然后突然相对改变调制信号的电平,使其产生0~0.155的调制度差,在每一个调制度差上,确定偏离指示器指针达到其最终偏转的67%时所需要的时间,同时确定指针过冲超过最终偏转的幅度。1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