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9713-1988 信息处理 计测磁带(包括遥测系统)的记录特性 互换要求
GB/T 9713-198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9713-1988

中文名称:信息处理 计测磁带(包括遥测系统)的记录特性 互换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88-02-26

实施日期:1989-03-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632360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数据存储设备>>35.220.20磁存储设备综合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计算机>>L64数据媒体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SO 6068-8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87页

标准价格:30.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8-09-05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詹辛农、车梅令

起草单位: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七○四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柔性磁媒体分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为使不同系统用户进行计测磁带的信息交换,规定了计测磁带与记录器/重放器的记录特性和方式。本标准适用于信息处理互用各种计测磁带(包括遥控测系统)。 GB/T 9713-1988 信息处理 计测磁带(包括遥测系统)的记录特性 互换要求 GB/T9713-198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信息处理计测磁带(包括遥测
系统)的记录特性互换要求
Inforraation processlng-Recording characteristics oflnstrumentatlon magmetlc tape (includiag telemetrysystems)—Interchange requirements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6068—1985。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E 9713—88
本标准为使不同系统用户进行计测磁带的信息交换,规定了计测磁带与记录器/重放器的记录特性和方式。
本标准适用于信息处理互换用各种计测磁带(包括遇测系统)。2引用标准
G日9714信息处理互换计磁带用的76mm中心孔通用带盘和盘芯GB 9715信息处理互换计测磁带用精密带盘GB9718信息处理互换计测磁带用8mm中心孔通用带盘GB 9712未记录计测磁带的物理性能和测试方法GB 9717信息处理互.换用未记录计测磁带的般尺寸要求3术语
下列术语在本标准中具有专门的技术含义,但并不作为本标准之外正式定义的词汇。3.1双相码(或Bi-中)
脉码调制(PCM)中表示二进制“1”和“0”的一种方法。在6.3.3和图1中规定了它的两种型式,称为双相电平码(B迪-L)和双相传号码(Bid、M)。3.2数据方位
任何时刻,在磁带平面内,磁带基准边的垂线和定义数据离散度的两平行线小任一占线所构成的角度。
数据方位可以表达成静态和动态成分之和,如A+B厂()其
f(r)dt- o
往,1#见3.5条注1),
a.数据方位(动态)
在一段时间间隔内,数据方位与用数据方位(静态)义的它的平均值之最人角偏差,对于本定义来说,最大词解释为止态分布95%概率级,御倍标准偏差(20)。注:1)数据方位(动态)趋关于数据方位中的量厂(t)的最大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1988-09-26批准1989-03-01实施
3.4数据方位(静态)1)
数据方位在一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值。GB $71888
注:1)数据方位(静态)是关于数据方位中的量 4。3.5数据离散度1)
在磁带平面内,包括同时在同一磁头中记录的全部数据跳变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小距离。注:1)同时录在全部奇数追成数道上的瞬变数据之间的位置和角度关系误差用下列术语定义:数据方位、数据离敏度和各道数据方位差。它们近似等于磁头方位角,隙缝高散度和避头段隙缝方位差,而在数据位置误差的定义中包括了导问不当的影响。3.6数据间隔
使用交错磁头时,录在奇数道和偶数的同时发生事件之间,在磁带上的距离。注,记录时,数据间隔等于磁头间距。而重放时,只有在记录张力与重放张力相等的条件下,方等于磁头间矩,记录与重放张力的差异将导致由两个磁头产生的信导之间在时间一致方面出现少盘误差。$,7(脉冲)占空因数
在脉冲周期或时隙内,脉冲持续时间所占百分数。3.B
边沿余量(M)
最大编号磁道外侧和磁带边沿间的距离(见图5)。边沿余盘最小值(Mn)
边沿余量的最小允许值。
注,此值对于磁道配置提出了附加限制。因为一段情况下,若道宽、磁位置和磁带宽度同时取最坏情况的公差,会使边沿余量小于M。
3.10频分多路复用(FDM)
·种多路复用技术。其中,已调副载波的组合方式是若干数据通道中每道各占据可用带宽的特定区段。
3.11主顿
每个输人通道至少采样一次,所构成的最低总重复脉冲序列。主顿周期由最长削顿长度确定。3,12于顿
包括并用同步脉冲或同步码组结束的一组数据脉冲或样值。子臧是主懒的整约量,在没有副交换,的场合,是重复的并等于主顿。3.1毫副顿
一组重复的副交换数据脉冲。在副顿内可以有超交换(见图2)。3.14隙缝宽度
在垂直磁道宽度方向上测得的磁头隙缝前沿至后沿的距离(见图3)。3.15隙缝离散度
在磁带平面内,包括记录器磁头各隙缝后沿的两条平行线间的最小距离(见图3)。3.16磁头
隙缝线位于公共平面内,构成一个固定部件的各个磁头段的组合。3.17磁头方位角
在磁带平面内,通过两个外侧磁道隙缝中央的直线,与磁头基准面垂线之间的夹角(见图3)。3.18磁头编号
一对磁头的1号磁头是在正常工作方向走带时,磁带段通过的第一个磁头。3.19磁头基准面
与磁带基准边平行,并垂直于磁带面的一个平面,磁头基准面可能是想象的(对于某些磁头设计GB 871$88
者来说,它就是标定的磁头安装面)(见图3)。(在此定义中,认为磁带是理想的)。3.20磁头段
在磁带上记录或重放一路磁道的一个换能器。3.21磁义段隙缝方位角
在磁带平面内,磁头基准面的垂线和一个记录磁头段的隙缝后沿之间的夹角(见图3)。3.22磁头段隙缝方位差
一个磁头中,磁头段隙缝方位与磁头方位的角偏差(见图3)。享.23磁头段编号
磁头段的编号应与正常工作情况下该磁头段在磁带上形成的磁道编号·致,一对磁头的1号磁头包括全部奇数段,2号磁头包括全部偶数段(见图3和图4)。3.24磁头间距(S)
采用交错型磁头时,沿带道方间,1号磁头与2号磁头隙缝中线间的距离(见阁4)。3.25磁头倾角
在磁头段隙缝中线处,磁头前(工作)面的切面与磁头基准面的垂线间的夹角。3.26单排磁头
对十单排记录,只用·个记录磁头和·个重放磁头。3.27交错型磁头
交错记录的磁头配置是将各磁头段(包括记录磁头段和重放磁头段)按照形成交织磁道的要求安排在分立的磁头中。因此,记录碰带上的全部磁道,需用两个记录磁头,重放造带上的全部磁道,需用两个重放磁头。
交错记录的对记录磁头或重放磁头中两个磁头的安装方式,应使通过每个磁头段隙缝的巾线相互平行,间隔等于磁头间距(S)(见图4)。3.2各道数据方位差
各奇数或偶数记录磁道的数据方位与全部奇数或偶数磁道的数据方位间的角偏差。因为难于直接用光学方法测量角度,此项误差允许用信号幅度损失表示。这里,信号幅度损失是指用隙缝与全部奇数或偶数道的数据方位致的理想重放头重放磁带时的信号幅度。和针对各道将重放磁头方位调成最佳状态时所得到的最大信号幅度之比(参见图3)。注:1)见3.5条注1)。
3.29记求方式
在遥测系统中,通常采用下列两种技术之在磁带的既定磁道上进行记求,这两种技术是直接记录(DR)和单载波FM(频率调制)记录。注:单载波FM(及PCM)本身既可以用直接记录(加偏磁),世可以用饱和(无偏硅)技术记录,而在其他计测系统中可能被认为是一种调制方式。3.80调制方式
在传输或记录之前,对数据进行编码的形式,例如多载波FM、PAM、PCM等。签见关于记录方式的定义中对单载波FM的注(3.29)。3.3FNRZ(不归零制)
脉码调制(PCM)中,一种表示二进制“1”和“0”的方祛。它有两种型式,分别称为不归零电平码(NRZ-L)和不归琴传号码(NRZ-M),定义6.3.3和图1。3.32脉幅调制(PAM)
一种时分多路复用(TDM)技术,其中脉冲为调幅序列,脉冲幅度代表模拟可变参数的样值。3.85PAM/FM
射频载波用PAM波形进行频率调制。3.H PAM/FM/FM
GE 9713-BE
射频载波用组FDM副载波调频,而副载波又被PAM波形调频。$,脉码调制 (PCM)
一种时分多路复用(TDM)技术,其中,数据样值用一组离散脉冲(字)以二进制形式表示(见图1)。
a. PCM/FM
射频载波用 PC M波形调频。
3.$7 PCM/FM/FM
射频载波用-组FDM副载波调频,副波义被PCM波形调频。3.88伪噪声(PN)波形
具有均值,方差及其他类似随机噪声性质的非随机波形(参见附录C)。8.89基准边
最接近第1磁道的磁带边(见图5)。3.40基准磁道位置(G)
第1磁道的中线相对磁带基准边的位置(见图5)。3.41标准张力
记录或重放期间,磁头附近的磁带之基准纵向张力。3.42副交换
在连续子顿的同一时隙内分配一路以上输人通道(数据源),分配给这种时隙的各数据源再形成一个重复序列。
3.43超交换
在每个子顿内,给一个输人通道(数据源)分配二个或二个以上时隙。3.44同步
建立数据序列的定时关系,为了识别子顿、主顿(副帧)以及PCM中的位和字,可能需要若7不问的同步格式。
9.45实际带速(D aci)
记录或重放时的带速,一般,实际带速不等于标准带速。3.46有效带速(ar)
考虑到张力、磁带材料和厚度以及坏境(溢度和湿度)等不同对十磁带的影响,针对工作条件与标准条件的差异加以校正之后的实际带速。有效带速应等丁标准带速中的一种。注:本定义没有包括环境对卡记录器/重放器系统的影响。3.47标准带速(std)
在标准环境条件下以标准张力工作时磁带的额定带速范围。8.48磁带张力
磁带工作期间,外加的磁带张力。此张力值不定是标准张力,但假定张力是沿磁带宽度均勾施加的。
3.49时分多路复用(TDM)
一种多路复用技术。其中,数据样值在时间上按顾序进行传输或记录,每个样债在序列中占据一个特定的时间间隔或时隙。
3. 50时隙
通道间隔,在子帧中分配给每个脉冲或样值的时间。3.,51磁道位置(H,)
从基准道(第1道)中线至所录链道(n)的中线间的距离(见图5)8.52磁道编号
GB9713-88
磁带上的磁道应从第1道开始连续编号,当面对磁带的磁层面,记录信号的先录部分位丁观察者右侧,自上而下编号(若先录部分置下观察者左侧,则自下而上编号)《见图5)。3.53磁道间距(D)
相邻记录磁道中线间的距离(见阁5)。s.54磁道宽度(W)
在隙缝处,记录磁头段交界面的机械宽度。不计边缴磁场的影响,边缘磁场倾向于使记录磁道宽度略有增大(见图3和图5)。
3.55倍密度记录
其记录频带宽度等于宽频带2.0MHzDR及宽频带Ⅱ组FM的带宽,而带速只用它们的一半。对于倍密度记录,需要专用的记录重放磁头和高输出磁带。磁带和记录器/重放器特性
4.1概述
本章规定了为保证互换性,即在·台机器上记录的磁带能够成功地在另一台机器上重放,所要求的磁带和记录器/重放器特性。关于磁带记录/重放设备的推荐测试方法见附录A(参考件)。4.2磁带和带盘特性
4.2.1磁带宽度
标准磁带宽度在表1中规定。
表 1 标准磁带宽度
标称宽度
4.2.2带盘
磁带应绕在符合GB9714、GB9715或GB9718要求的盘芯和带盘上。4.8带速
4.3.1标准带速
计测磁带记录器的标准带速(2d)为:6096、3048、1524、762、381、190.5.95.2、47.6和23.8mm/s4.3,2有效带速
整盘磁带的有效带速(at)(在不用磁带伺服控制的条件下),应在标准带速的±0.2%以内,带速误差定义为平购带速与标准值的偏差。推荐的有效带速测量方法见A 2.2 。往注,频半高于0.5Hz的带迹误差称为抖动(见4.6)。4.4磁道配置
磁道配置如图5所示,并在表3~表11中作了规定。应该注意,虽然规定了磁带基准边,但是并没有对记录器/重放器提出关于磁带导向边的要求。GB 971$ --46
可调磁头的磁头间距是对于具有重放头方位角调整装望的设备而言,宽频带口R记录器/重放器就有这方面的要求(见5.1.1.D。4.5记录器/重放器特性
4.5.1数据离散度
表2规定了数据离敏度的最大值。表2数据离散度最大值
磁带宽度
数据离散度最大值
设备制造厂有责任划定数据离散度是否等于隙继离度(见图3和3.2的注)。4.5.2数据方位(静态)
数据方位(静态)应在±0.3mrd(±1)以内,设备制造厂有责任判定数据方位(静态)是否等于磁头方位角(见累3和3.2的注)。4.5.3数据方位(动态)
根据测量同一磁头满个外侧磁道间的动态路间时移误差(ITDB)所确定的数据方位(动态)应在±0.3mrad(±1\)以内,设备制造厂有责任判定数据方位(动态)是否等于由避带导向部件对于磁带角运动的机限制。导向部件应不致于损伤磁带(见3.2的注)。推荐的ITDE测量方法见A2.4s
4.5.4各道数据方位差
由于各道数据方位差常而产生的最大信号损失,在设备规定的最短波长上应不大于1dB(重放磁头误差除外)。总记录/重放误差应不大于2dB。4.5.5磁头顿角
中频带DR记录器(见5.1.1.1)的磁头倾角应在±0.9mrad(±3\)以内,宽频带DR记录器的磁头倾角应在±0.3mrad(±1\)以内(见图3)。4.5.6磁头互换性
在规定磁头具有快速五换性的场合,除了重放头(宽频带)方位角调整外,磁头的安装、定位和紧固方法应在不加垫片或其他机械调整的情况下,保证满足全部调准和定位要求。4.5.7磁头极性
推荐的极性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2.1,更详细的资料见附录B2。4.6.7.1记录磁头
每个记录磁头绕组应按下列方式和各自的放大器相连接,在记录放大器输入端加一个对系统地为正的脉冲,在以止常走带方问通过记录头的磁带段上应该形成规定的磁化图形,所产生的磁化图形应是南-北-北-南极性序列。
4.5.7.2重放磁头
每个重放磁头绕组应按下列方式和各自的放大器相连接,呈现南一北一北一南磁化图形的磁带段,在重放放大器输出端应重放出对系统地为正的脉冲。1.5.8标准张力
GB 9713-88
对于使用聚酯(PET)带基的磁带,标准张力为每单位磁带宽度0.131N/mm。为了实现理想的互换,记录器/重放器工作磁带张力应等于标准张力。但在工作张力偏离标准张力的情况下,由于非线性等原因,通过校正使有效带速(\ert)等于标准带速(\sld)的作法变得越来越不可靠:4.6其他特性
关于抖动已在4.3.2中涉及,其他有关特性是时基误差(TBE)和脉冲间跳动,由于对这些特性的要求取决于预定的应用场合,故在本标准中不作规定。但是测最这些特性的推荐测试方法在附录A2.3(抖动),A2.5(TBE)和A2.6(脉冲间跳动)中给出。表3~表11为各种磁带的尺寸记求磁带格式。表3尺寸———记录磁带格式
4道单排型6.3mm宽磁带(见图5)尺
磁道宽度比
磁道间距D
基准道位置G
第n道位置。
磁道宽度
道间距
数据间满S
边缘余量最小值Mm
茶准磁道位置G
第道位置H。
表4尺寸
最大值
记录磁带格式
额定值
7道交错型6.3mm宽磁带(见图5)最大值
固定磁头
可谧醛头
额定值
最小值
最小值
磁道宽度H
避道间距
数据间隔S
边浆余量最小值耐。
基准磁道位置G
第*道位置H,
磁道宽度W
磁道距
效据降,s
边缘余虽敏小值M
基准磁道位置
第n道位置
GB 971$-88
表 5 尺寸——
记录磁带格式
7道交错型12.7mm宽磁带(见图5)寸
固定磁头
可调磁头
最大值
38, 125
记录磁带格式
额定值
12.7mm宽磁带(见图5)
14道变错型
最大殖
固定避头
可调磁头
额定侦
最小值
最小值
第道位置,bzxz.net
避道宽度
磁道间距D
数据间隔S
边缘余量最小值M
基准磁道位置
第道位置H。
GB 971888
续表6
最大彼
表了尺寸
记录磁带格式
额定值
21道交错型
12.了mm宽磁带(见图5)
般大值
固定碰头
可调磁头
额定值
最小值
最小值
第n道位置开,
磁道宽度
磁道间距 D
数据间隔S
边缘余盈最小值M
基准磁道位置G
第n道位置H.
GB 9718 --88
续表7
最大值
一记录磁带格式
14道交错型
25.4mm宽磁带(见图5)
固定磁头
可调醛头
最大值
额定值
额定值
最小道
第\道位置H。
磁道宽度
磁道间距
数据间骗
边缴余量最小值
基准磁道位置
第 n道位置 H
GB 9713--88
续表8
最大侦
表9尺
记录磁带格式
28道交错型254mm宽磁带(见图5)最大侦
定磁头
可谢磁头
最小值
最小低
第n道位置H.
磁道宽度
磁道间距D
数据间隔S
这缘余量最小假
基准磁道位置G
第道位置
GB 9713-88
续表9
最人值
表10尺寸一
一记录磁带格式
额定值
42道交错型25.4mm宽磁带(见图5)最人值
商定磁头
可调醚头
H,(基雄)
颖定值
最小值
最小位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