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0250-198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0250-1988
中文名称:船舶电气与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88-01-02
实施日期:1989-07-01
作废日期:2008-03-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494056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造船和海上建筑物>>船舶和海上建筑物综合>>47.020.60船用电气设备
中标分类号:船舶>>船舶电气、观通、导航设备>>U60船舶电气、观通、导航设备综合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44页
标准价格:20.0 元
出版日期:1989-07-01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七院708所
归口单位: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主管部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船(包括海洋平台)和特种船舶(如调查船、海洋考察船、试验船等)安装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以及船舶总体电磁兼容的要求。 GB 10250-1988 船舶电气与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 GB10250-198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UDC 621.12. D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0250—88
船舶电气与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of electricaland electronic installations in ships1988-12-30发布
1989-07-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船舶电气与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Htyof electricaland electronic installations in shipsGB 10250—88
本标准参照IEC/TC18/533号出版物1977年版《船舶电气与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标准规定了般船舶(包括海洋平台)和特种船舶(如调查船、海洋考察船、试验船等)安装的屯气和电子设备以及船舶总休电磁兼容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导线问电压不大于500V(直流或交流)或导线与地之间电压不大于250(直流)或220Y(交流有效值)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不适用于赖率超过400Hz场合下使用的电气和电子设备。
对于发射天线区域以及使用F组设备,必须控制场强对人体的辐照,对于使用点火系统或使用非金属外壳的设备等,其附加考核标准,应选用附求A《特种船舶电气与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中的有关条款。
特种船舶补充实施要求,详见附录A《特种船舶电气与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中的有关条款。2引用标准
GB3907
业无线电干扰基木测量方法
GB4365无线电干扰名词术话
GB6113电磁/扰测量仪
8术语
本标准采用的术语,符合GB4365规定。以下术语适用十本标准,8.1电磁危害
由于电磁能量引起的自击、电引爆、电引燃等使人体,设备、易爆物、易燃物等受到不可挽回或严重的摄害(包括局部的损环)。3.2电磁污染
由于人为的因素,在较长的时阐内构成危害人体健康利生态平衡的电磁场的效应。s.2电磁辐照
照射到人体或生物体上的电磁能虽。3.↓蔽开区域
金属舱室以外的所有场合,包括没有防护措施的飞机库利问露天开大门的货舱,以及非金属船体即没有尿蔽可利用的区域。
3.5独立供电
设备或系统没有直接从酷舱电网供电,而是单独用蓄电池或两个绕组分开的电动发电机组供电。采用双绕组隔离变压器或稳压电源不禹独立供电。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88-05-11批准1989-07-01实施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4设备分组
GB 10260—88
将对电磁干扰敏感的或能产生电磁于扰的设备分为六组。4.1 A组
以窄频带或者正弦电压工作的设备。如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定位设备、无线电导航设备和电视设备。
产宽频带连续频谱干犹电压的设备。如半导体整流设备、电力变换器、中站和中板机械、家用电器以荧光灯。
以脉冲能量工作的设备,如雷达和声纳设备,4.4D组
产生瞬变电压和电流的设备。如开炎设备和控制设备、月动能、电罗经导航仪器、厨房用恒温器和电热器。
采用模拟或数字技术的自动控制电略。4. 6 F组
使用给定频率的工业、科学、医设备。如高频、射频、微被加热器等设备。5抑制干扰的一般原则和防于扰措施5.1抑制干扰的一般原则
5.1.1采用抑制元器件和安装工艺等措施,使电磁下扰能晟减少到容许的程度。5.1.2在产生十扰的设备的电源接线端采用抑制措施以降低传导·+扰能量。5.1.3在下扰源处采取屏蔽和接地括施,以降低辐射干扰能量,即使用电缆屏蔽以及对十扰场所完全屏鼓起来。
5.2设备防干优措施
5.2.1 降低传导干扰
5.2.1.1传导干扰以线间干扰电压、线地于扰电压两种形式山现。通常用抑制干扰电容器来衰减传导F扰能鼠。在「扰能量高或于扰源阻抗低的场合采用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相结合的方法衰减传导!扰能量。5.2.1.2在大多数情况下,由L、T或型电感电容网络组成的低通滤波器,能把传导干扰能最降低到容许的程度,
5.2.1.3为减少低频高电平能量所产生的影响,可采用对产生十扰和对十扰敏感的设备进行分别供电。
降低韬射干扰
将设备进行问隔或屏敏,对电缆进行隔离或异蔽,在高辐射强度的十扰场所,应考感电缆数设路径。
5.2.3安全要求
抑制干扰元件不应危及人身和船舶的安全,并保证不降低重要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辑。
5.2.4结构要求
在设备设计让的初期就应对可能出现的十扰叫题加以考患。5.2.5电缆的屏蔽
如没有其他特殊要求,电缆的屏鞍应出下列任一种材料到成:2
GB 10250—88
3静、铅、铝或钢的刚性或半刚性的管子;b。对称或非对称的铜丝或钢丝制成的编续套。编织套的编织密度应使其重量至少等于同--金属翻成的同长度管了重量的90%(其管子的内径等于编织套内径、管子的厚等于编织套一根金属丝直径。
5.9船舶结构防干抗措施
5, 3.1结构
5.3.1.1采用焊接或铆鞍结构的船舶,能保证船体或上层建筑所有金属部件的电气连续性。5.3.1.2铝结格应以接为好。
5.3.1.3钢质船射的铝质上层建筑应多点同船体连接,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不应尺于2m。5.8.2绝缘与接地
5.3.2.1承受很大张力的索具,如稳侧支案和烟窗支案,特别是沾船甲板的支索应该接地,在这些支素上下两端采用防腐性钢导线与韶体可靠接地,并保识能承受够的机械应力。5.3.2.2测问仪环形天线附近的支索应加以绝缘。5.寻3舱室的屏酸
在束些情祝下,露对个别金属舱室实施屏蔽时,这些屏蔽舱室应满足下列要求:5.3.3.1所有舱醛、地板、天花板和门应该形成个连续的导电Hi,在导电面上任何两端的直流电阻不应超过10m2。
5.3.3.2所有电缆管、净路、金属杆和电缆解蔽套在屏蔽舱室的进入处必须接地。5.3.3.3抑制滤波器应配有屏蔽外壳。5.3.4金属箱和机托的接地
在需要接地措施的地方,接地线长度应尽遭短,--股应不大于·25mm,并直接连接到船构件。采用宽念属带是获得低的身射额阻抗的好办法。每台设备应有各自的接地线。5.3.5特种期铂实施要求
特种船舶的总体补充实施要求,览附录A(补充件)中的第二篇利第三篇。6设备实施细侧和界值
6.1A组设备
8.1.1实游纽测
6.1.1.1无线电室
6.1.1.1.1如无线电室不是由金属结构组成,则该舱需来取屏数措施。6.1.1.1.2在无线电客内或在其附近数设电缆应遵循6.2.1条的舰定。6.1.1.2无线电发射机的安装位置无线电发射机安装的化置应使其天线馈线最规。为隐低射烦辐射能量,在无线电室中的发射机天线措线应采用适当的屏蔽。
6.1.1.3无线电发射机的接地
中短波发射机外壳可多处与船貌金属结构进行良好的电*连接。6,1.1.4设备的接理
每台无线电设各应有客白单独的接地线。不采周汇流排集中接地。6.1.1.5电缆布置
发射馈线应没普敷设,以降低对邻近射频缴感设备的一扰。6.1.1.6屏蔽电缆的接地
电缆金属屏蔽层应适当接地。
6.1.1.7·天线与天线馈线
6.1.1.7.1所有发射天级利接收人线应远离船的承直金质构供。GB10250-88
6.1.1.7.2发射天线必须与接收天线利测问环形大线分开。6.1.1.7.3测天线应安装在驾驶空顶上较高的地方,以便在2MH2上只有良好的性能。6.1.1.7.4发射人线馈线采用屏蔽的同轴电缆是改善电磁兼容性能的有效措施。6.1.1.7.5所有接收天线馈线应在整个长度上采用连续屏蔽。在特殊情况下,同轴式天线馈线应来用双展蔽结构或者数设在无缝金属管内。6.1.1.8无线电发射机与其他电子设备的去耦6.1.1.8.1为消除光线电设备利电气设备通过解舶电网互相耦合,在交流供电时,使用绕组间有接地金属屏蔽层的隔离变下器;在直流供电时,使用绕组分开的旋转变流机。6.1.1.8.2安装在上甲板的对射频缴感的电子设备和电缆应加以适当的屏蔽。6.1.1.8.3当无线电案为屏型时,从无线电室引出的所有电缆在其出口处应有抑制下扰措施。6.1.1.9船内通
6.1.1.9.1传输低频低电平信号电缆(例如:拾音器至放人器之间电缆)应采用对绞式屏鼓电缆,并具有绝象外护套。
6.1.1.9.2’电缆的金属屏藏应该仪在一端(通常是人器端)接地,以避免形成感应回路。6.1.2设备界限值
6.1.2.1船舶电子设备射频电压界限值无线电发射机电源端所测的载频和其谐频点上的射频电压,在0.15~30MHz的频率范围内不应超过1m或B0dB(μV)。
当T作在0:15~30MHz的每一台无线电发射机以满功率连续发射时,应在无线电室外供无线电室的电源配电箱上按照7,1.3条规定的方法测量射频电压。但是发射机的大线输出应接到不辐射的仿真天线上,以免电缆受辐射能量的感应。w.1.2.2耦合衰减界限值
代0.03~30MHz频段内按第7.2条所规定的方法测得的电源网络与有效长度为1m的参考犬线之间的耦合衰减的最小值应为70dB。6.1.2.3接收机电源端抗扰度界限值无线电接收机电源端抗扰度按公式(1)计算M= 201g
接收机电源端抗扰度,dB,
式中:W-
UN.—-电源端?入的干扰电压,VU,输人端注入的信号电压,V。
U/s,U.使接教机产生同--输出。M在整个频段内最小值应是70dB。测母要求见附录A(补充件)中的A3.3.5A3.3.6条规定。()
如有必要,按收机可加电源干扰抑制滤波器。此时,电源端的抗扰度数值适用十接收机和波器组合情况。
6.2B组设备
8.2.1实施纠测则
6.2.1.1避免采用用解体作回路是有效降低F扰能量分布的良好措施。在电力线路中不应使用单芯电缆。为了降低磁场干扰,应优先采用扭绞多芯电缆。6.2.1.2在非要采用单芯电缆不可时,必须做到下列要求:8。电缆应无铠装或用非磁性材料铠表。金属屏蔽只应仅布·一点接地;同一供电线路中的所有电缴安装在同一管子、管道、电缆槽内或同一电缴导板内;b.
c,用两根、三根或四根单芯电缆组成的单相、一相电路在设时,电缆应尽可能靠近。.任何情况下,两根相邻当缆的外护套之叫间隔应不人于一根电缆的直径。GB1025088
6.2.1.3电力电缆应尽可能靠近金属船体和1舱壁数设。但载流大十250的单芯电缆当靠还钢质舱坚敷设时,除同一交流线路敷设成品字形的电缆外,缆与舱壁之闻的距离至少大十50mm。8.2.1.4设备供电的来回电源线应沿差同-路径列敷设。电力电綫不需要屏蔽,但在下列情况下应加以屏蔽:
组,在激开区域:
b.在无线电室附近:
c。在船的电站中采用品神管整流的控制没备。电力电缆的异嫩层应多点接地,至少在头,尾两端应接地。6.2.1.5对装有半导体元件和开关电路的所有外壳和机器应需注意。在大电流也路中般股不允许插人电感线圈,而应采用屏蔽也小电缆。接至了优源的所有外部连接线应有抑制计扰的措施。在半导体控制电路中采取抑制措施时,应避免降低电路的1作性能。6.2.2设备界限值
6.2.2.1电源端射赖电压散发界线,不同的电压散发界限值对应不同的测试阻抗见图1和图2中的主条线,其测试方法按7.1.2和7.1.3条进行。dhpy
图1宽带正散发界限
dB (u)
GB 10250—88
图2窄带电压散发界
测试议表;频率为0.01~0.15MFfz时,采用200Hz的准峰值检被器频率X0.15~30MHz时,采用9kiz的推峰值检波器。
穿带信号或宽带信号判别方法,见录A(补充件)中的A6.3.2d条规定。6.2.2.2电源电缆电流散发界限值见图3及图4,按7.1.4条规定的方法测量射频电流。B(μA)
图3宽带电流散发界限
dB (μA)
6.2,2.3耦合斑减界限值
GB 10250-88
图1窄带电流散发界限
参照6.1.2.2条的规定,耦合娶减的最小值为70dB。6.2.2.4.瞬态抗扰度的界限值
按照7.3.5条规定进行试验,半导体控制设备应能承受线问和线地间的瞬态电压。6.3C组设备
6.8.1实施细则
6.3.1.1传送脉冲的电缆一定要和其他设备的电缆分开,雷达改备的波导管或馈电线的长度应尽可能短。
6.9.1.2所有设备(包括波导管)都应适当接地,这是降低雷达和其他无线电设备之相互干扰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6.3.1.3在声纳设备甲传送脉冲的电缆应加以屏蔽,电继穿在钢质电缆管里或采用双层屏蔽电缆进行敷设。
6.3.2设备的界限值
6.3.2.1电源干扰电玉和电流的界限值参照第6.2.2条的规定。
6.3.2.2稠合衰减的界限值
参照6.1.2.2条的规定,耦合衰减的最小值为70dB。6.3.2.3抗扰度界限
GB10250-88
对敏感电路产生于扰的雷达和纳设备应加以防护,抗扰度试验方法按照第7.3.3利第7.3.4条规定进行。
6.4组设备
6.4.1实施细则
6.4.1.1对出现的不规则时间H隔较长的弱瞬变1扰可以忽略不计,电抗电路的开关转换会产生高峰危的瞬变下扰,蒂要采取适当的抑制措施,幅大的瞬变F扰成使用非线性电阻或其他适当措施加以抑制,使用适当的波器可得到宽频带干扰的抑制。6.4.1.2缴感设备的低频信号电缆应采用有绝缘外护套的对绞电缆,以降低不同电路间的相干扰,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应在端接地。6.4.1.3信号电缆和控制电路应避免使用公具问路。6.4.1.4平均电差大于40 dB的干通信电路,不应设在同一根电缆内。6.4.1.5扰电路和敏撼电路的电缆应当隔离,这是减少干扰的有效措施。6.4.2设备的界限值
瞬态抗扰度界限值
按7.3.5条规定进行试验,JF关装置,测量仪利数字电璐应能承受线间和线地的感应瞬念【扰电压。
6.5F组设备
6.5.1实施期则
6.5.1.1系统设训
6.5.1.1,1设备应设评成符合系统要求的最小带宽。而对频段外的信号不敏感。6.5.1.1.2在系统容许的情况下,应采用高电平利低速采样信号。6.5.1,1.3为避免传输低信号,应在传感器端设置放大器以提高信号电平。6.5.1,1.4为减少电缆H)的电容耦合效应,应设计成低阻抗电路。6.5.1.1.5采用平衡差分放大器和保护环技术,可提高对非对称感应「扰的抑制效果。6.5.1.1.6模/数转换器应采用积分型。6.5.1,1.7在系统中设备之问设置的零电位线应在一点接地,接地线应靠近设备,以使检查接地的情况。当无法单点接地时,应采用变压器或光电柄合器达到电路间的隔离。6.5.1.18设备间和设备内的电缴设路径应精心设计,,并应采用分隔、扭绞或屏蔽措施。6.5.1.1.9者需将设备与船舶电网中的1扰源隔离片来,则采用铁心利绕组之间以及初次级绕纽之间均有接地屏蔽的变压器。
6.5.1.1.10在控制电路中应尽呈少用电动机。在必须采用的地方,电动机应加适当的抑制措施。6. 5.1.1.11
「扰能通过连接电缆(含电源线)选人设备,在设备的电缆进人处应采取适当的扪制十扰的猎施。
6.5:1.1.12危息数据处理设备能辐射超过允许值的+扰,而它对船帕发射机等「扰源的辐射也较敏感。必要吋应加以底蔽。
6.5.1.2测量放人器的特殊防护措施测最放大器的信号受到从低赖到射频的于批,在完全平衡的系统中,这些干犹在电位大小和符号上相向,在这些信号线之间不存在电位。实际上,在足够宽的频段上达到完全平衡是闲难的。为了把这种类型的干扰影响降低到允许值内。测虽放大器在设计巾应采用适当的措施(如滤波)。为了验证所采取的措施是否适当,应按6.5.2.5条款进行试验。6.5.1.3电缆敷设
当电路结构未采用适当的抑制:忧或坑下扰播施时,则应特别注意电缆的选择和设。6.5.1.3.1传送低频低电半的信导线应绞紧并屏蔽,屏蔽层应其有屯气连续性,并应准--端接地,不应将屏蔽层作为信号通路。传感器接地时,屏蔽婴应在传感器端接地。传感器不接地讨,屏蔽层应在GB10250 -.-88
信息数据处埋机端接地。
为了防止与船体电阻耦合,在电缆屏层的外面应有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绝缘护套。8.5.1.3.2当信号电缆长度超过十扰信号波长的1/8时,应考虑对电缆屏懒层两端接地。6.5.1.3.3也缆通过接线盒转接时,应保持电缆的屏蔽连续性。6.5.1.3.4信号电缴与动力心缆和控制电缆应分开敷设,最小阅距为500mm,应避免平行敷设。如果信号电缆必须这些电缆附近通过时,其通过的长度应尽量短(小于5m),并应成直角交叉通过或至少相距200 mm。
6.5.1.3.5传输模拟倍号的电缆应与专输数字信号的电缆分开,并避免平行数设。6.5.1.3.6电缆不能适当分开设时,则传输低电模拟信号的电缆应设在钢质电缆导管内或金属电缆军壳内。所有钢质电缴守管和电缆罩克都跨接在一起,并应与船体连接。6.5.1.3.7传输高电平数字信号(伏级)的电缆,本身对于扰不敏感,能产生千扰,故应加屏蔽措。
为了获得最伟的兵蔽效果,应在屏殿两端接地。6,5.1. 4连接接地
与设备外壳的巾气连接应可率和避久,所有接触表面应清洁,不应有油漆、油脂和氧化物,连接线采用非编织的金属带,其长度应知,金属带的长度和宽度之比不应翘过5:1。6.5.2设备界限值
6.5.2.1射频电压和电流界限值
参照第6.2.2条规定。
6.5.2.2抗扰度界限值
设备应承受7.3.3、7.3.4、7.3.5条规定试验以及按附录A3.3.8进行判别。6.5.2.3测量放大器的附加试验
6.5.2.3.1抑制线地感应电压
试验按照图5的典型线路进行,干扰源的信号发生器的内阻应为509。在500负载下输出幅值调整为1V(有效值),十扰信号源应在50Hz~30MHz的频率范围内扫描,在10kHz~30MHz的频率范围内用1k11调制,调制度为30%,调节放大器输人信号使输出端有一方便的参考电平。并监视输出电平相对于参考电偏差。
抢人信号源
干扰信号源
电平指示
C,在往人频率下的阻抗小于60
图5向线地注人「扰信号试验线路GB10250—B8
若偏差设有超过试件的允许值,则认为抑制是符合要求的。6.5.2.3.2抑制线间感应电压
试验应按照图6的典型线路进行,输人信号调整到使输出有方便的参考电平,从信号输人端注人干犹信号。
输人信号源
电平指示整
平扰信导源
不平衡/平衡变压器
图6向线间注人于扰信号试验线路任下列条作下,如果偏差没有超过试件允许值,则认为这种抑制是满意的:且:在电源频率上施加有效值为1V的「扰电斥(50负载)b在10kHz~30MHz频率范围内,施加10mV[即80dB(μV)(50负载)的干扰电压,1扰源的调制频率为1kHz,调制度为30%。注:确定输出的参号电少的另一和方法是在放大器输人端接一等于其额定值的阻抗,输出端的干扰信号电平应不超过系统的额定电平。
6.6F组设备
6.6.1实施细则
6.6.1.1考核项日按附录A(补充件)中的表A1规定。6.6.1.2在总体上应采用屏蔽和隔离,防止强电磁场危害或电磁污染。6.6.2安全容限
安余容限按附录A(补充件)中的图A22标准考核,测量方祛按照附录A(补充件)中的A8进行。了涮量方法
7.1射频电压和电流
7.1.1总则
对设备、环境、操作等要求,均按附录A(补充件)中的A3有关规定。测方法应优先用附录A4.4条的电流法进行。
.7.1.2射频宽带电压
7.1.2.1在试件的电源端上测最射频宽带电压,其值应按GB3907的规定考核,并参照附录A(补充件)中的A4.3条执行。
7.1.2.2电源电流较大(大于25A)时,可不用隔离网络。7.1.3射频牵带电压
GB10250—88
窄带电压,可用RR型测干仪进行测量,测于仪应符合GB 6113要求。在电网上测昼窄带电压(如由无线电发射机产生的)可以省去隔离网络,用校正过的高阻抗探测器来测量每根电缆线的对地射频电压。7.1.4电缆中散发的射频电流
把试件直接接到电网按照附录A(补充件)中的A4.4条规定进行。7.2电源网络与无线电接收天线之间的去耦值7.2,1干扰信号注入
信号发生器输出至少为1V调幅信号的射频电压(Ug),经0.1μ隔离电容器接在注入点和最靠近的部体部分(地)之间。注入点应在配电坂上或尽可能靠近卡配电板方便的电源端子上,并在注人点用适当的电压表测最射频电正。在船舶无线电导航和无线电通信频带70kHz~25MHz之间选择合适的测量频率。f.2.2天线修正系数 Fa
在接收天线处的场强F,是用已校正过輕状大线和测量设备测得的,图7所示为鞭状天线的结构,图8所示相应的天线修正系数F。铜或黄铜管(外径为13±0.5mm)可移动的顺状天线
金属管(外径为76±25mm)
低损耗绝批材料
国糖电擎
支巢库板接地点
图?测显总体耦合衰减用的鞭状大线回轴电范拨地点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