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2171-1990 TDM/FDM60路复用转换设备进网要求
GB/T 12171-199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171-1990

中文名称:TDM/FDM60路复用转换设备进网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0-01-12

实施日期:1990-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15584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电信系统>>33.040.40数据通信网络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网>>M14通信网传输系统接口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CCITT G791,G792,G793

出版信息

页数:33页

标准价格:17.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0-01-12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邮电部电信传输所

归口单位:信息产业部(通信)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60路复用转换设备进入电信网时必须统一并达到的主要电气性能、接口、时钟与同步、信号要求及使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数模混合网中长途网及本地网的各种方式构成的60路复用转换设备。 GB/T 12171-1990 TDM/FDM60路复用转换设备进网要求 GB/T12171-199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2171—1990
TDM/FDM60路复用转换
设备进网要求
Specification for TDM/FDM 60-channeltransmultiplexing equipments used inthe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1990-01-12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0-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TDM/FDM60路复用转换
设备进网要求
SpecificationforTDM/FDM60-channeltransmultiplexing equipments used inth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GB/T12171—1990
为了使TDM/FDM60路复用转换设备在数模混合网中运行时能发挥预期的实效和提供使用、维护和管理的灵活性,在整个电信网中必须统一该设备与网路相关的特性与要求。为此特制定本标准。60路复用转换设备是完成时分复用信号(PCM系列数字率)与相应的频分复用信号(FDM基础群及基础超群等)之间双向转换的设备。60路复用转换设备有S型(TMUX-S)(模拟接口由一个基础超群构成)和P型(TMUX-P)(模拟接口由五个基础群构成)两种。它们主要用于模拟传输信道与数字传输信道互连和数字交换局与模拟信道互连。
60路复用转换设备应具备转换由FDM系统及PCM系统所传输的话音信号及各种话带内业务信号的能力。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60路复用转换设备进入电信网时必须统一并达到的主要电气性能、接口、时钟与同步、信号要求及使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数模混合网中长途网及本地网的各种方式构成的60路复用转换设备。2引用标准
GB3376
GB3384
电话自动交换网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方式模拟载波通信系统网路接口参数GB3971.2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中继数字型线路信号方式GB4576
GB4577
GB6879
GB7609
GB7610
GB7611
载波系统基群变频级基本技术要求载波系统通路变频级基本技术要求2048kbit/s30路脉冲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电信网中脉冲编码调制音频通路总失真测试方法音频脉冲编码调制特性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3主要电气性能
3.1通路数量
60路。
3.2设备的数字接口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01-12批准1990-08-01实施
两个2048kbit/sPCM接口。
GB/T12171—1990
注:设备的每个2048·kbit/s流还应当具有64kbit/s数字接口的能力,该接口用于64kbit/s数字信号对2048kbit/sPCM数字流接入/分出。3.3设备的模拟接口
3.3.1S型(TMUX-S):一个312kHz~552kHz的FDM基础超群接口。3.3.2P型(TMUX-P):五个60kHz~108kHz的FDM基础群接口。3.4音频通路编码特性
A律13折线压扩,每样值8比特。3.5PCM通路抽样速率
标称抽样速率为8kHz,其容差为士50×10-6。3.6PCM通路的幅值限制
理论负载容量为3.14dBm0。
3.7模拟群输入等效峰值功率电平基础群
基础超群21.2dBm0
3.8模拟虚载频精度
优于1×10-7。
3.9模拟和数字通路间的对应关系TMUX-S
PCMI第1~第12路
PCMI第13~第24路
PCMI第25~第30路
PCMI第1~第6路
PCMI第7~第18路
PCMI第19~第30路
TMUX-P
PCMI第1~第12路
PCMI第13~第24路
PCMI第25~第30路
PCMI第1~第6路
PCM第7~第18路
PCMI第19~第30路
FDM超群(312~360kHz);
FDM超群(360~408kHz);
FDM超群(408~432kHz)
FDM超群(432~456kHz);
FDM超群(456~504kHz);
FDM超群(504~552kHz)。
FDM基群1(108~60kHz);
FDM基群2(108~60kHz);
FDM基群3(108~84kHz);
FDM基群3(84~60kHz);
FDM基群4(108~60kHz);
FDM基群5(108~60kHz)。
3.10编码律与模拟电平间关系的调整3.10.1PCM—FDM方向,PCM侧送字符信号序列(见GB7610表2),FDM侧的1kHz信号应在0dBm0±0.5dB以内。
3.10.2FDM一PCM方向,FDM侧送1020Hz(指相应通路的标称频率,以下均同),正弦波负载容量应为(3.14±0.5)dBm0。
3.11损耗短期和长期随时间变化PCM侧环回,FDM侧1020Hz,一10dBm0测量,损耗变化不超过下述值。正常运行期间:
连续10min内
连续3天内
±0.2dB;
±0.5dB。
在允许的电源电压和温度变化范围内:2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1年内
3.12增益随输入电平变化
GB/T12171—1990
PCM侧环回,FDM侧保留导频输入,用700Hz~1100Hz之间的一个正弦信号测试,以一10dBmO为参考,增益变化(AG)应在下述范围内:输入
—40~+3dBm0
—50~-40dBm0
—55~-50dBm0
3.13FDM各通路增益偏差
IG≤0.5dB;
[△G<1. 0 dB;
IAG<3. 0 dB。
PCM侧环回,FDM侧用一10dBm0,1020Hz正弦信号测试。以参考导频所在通路为基准,各路增益相对于该通路增益的偏差不超过士1dB。3.14衰减/频率失真
PCM侧环回,FDM侧测试。测试电平是一10dBm0,参考频率是1020Hz。衰减/频率失真应在下述范围内:
300~400Hz
400~600Hz,2400~3000Hz
6002400Hz
3000~3400Hz
200~300Hz,3400~3600Hz
-0.6~+1.7dB;
—0.6~+1.0dB;
0.6~+0.6dB;
0.6~+2.4dB
对低于200Hz和高于3600Hz,不允许有增益。3.15群时延
PCM侧环回,FDM侧测试。
3.15.1群时延的绝对值
规定话音频带(300~3400Hz)内群时延的最小值为群时延的绝对值,该绝对值应<3ms。注:当复用转换设备用于卫星数字通信的地球站而缓冲存储器包含在TMUX内时,上述时延值可放宽到<6.5ms。
3.15.2群时延失真
以最小群时延为参考,群时延/频率失真应在下述范围内500~600Hz,2600~2800Hz
600~1000Hz
1000~2600Hz
3.16噪声
3.16.1空闲通路噪声
<1.5ms,
所有通路空闲,有导频,FDM侧环回,PCM侧测试:≤-65dBmOp
3.16.2加载通路噪声
除被测通路外,各路均加载白噪声,不发导频,PCM侧环回,FDM侧测试:≤-62.5dBmOp
3.16.3单频噪声
FDM侧环回,PCM侧测试,300Hz~3400Hz频带外任一频率成分:<-50dBm0
(80Hz或140Hz例外,允许≤—40dBm0)注:当参考导频使用104.08kHz和547.92kHz时,80Hz可例外。当参考导频使用84.14kHz和411.86kHz时,140Hz可例外。
GB/T12171—1990
3.16.4PCM一FDM方向所有通路空闲时的噪声<-70dBmOp
3.17总失真(包括量化失真)
FDM侧环回,PCM侧用噪声信号法测试,信号-总失真比应在用直线段连接下述各点(均匀坐标)形成的模框之上。
输入电平(dBm0)信号-总失真比(dB)-3
3.18串话
在两个复用转换设备FDM侧和PCM侧背对背连接情况下分别测试。3.18.1可懂串话
700Hz1100Hz频带之间的0dBm0正弦信号作主串信号,近端及远端串话比分别应大于或等于65dB。
3.18.2不可懂串话
0dBm0常规电话信号1)作主串信号,远端及近端串话电平低于一60dBmOp。注:1)按GB6879附录C的规定。3.18.3往返串话
300~3400Hz之间的0dBm0正弦信号作主串信号,本路近端串话比应大于或等于58dB。3.19导频的防护和抑制
PCM侧至FDM侧,以及FDM侧至PCM侧均应测量,要求见表1。表1导频的防护和抑制要求
通路中相
对载频的
导频频率
导频电平
(dBmo)
通路序号
5基11
5基12
PCM通路序号
千扰频率
-1,13,25
1-7,19
1—2,14,26
1-8,20
1—6,18,30
1-12,24
1-7,19
1—1,13,25
FDM-PCM
插入衰减
最小带宽
PCM—FDM
插入衰减
最小带宽
4接口
4.1数字接口
4.1.12048kbit/sPCM数字信号接口4.1.1.1基本要求
标称比特率2048kbit/s;
比特率容差:士50×10-6。
代码:HDB3。
4.1.1.2电气特性
4.1.1.2.1输出口
输出口一般要求,见表2。
GB/T12171—1990
表22048kbit/s输出口—般要求
脉冲形状:标称脉冲形状为矩形每个传输方向的线对
测试负载阻抗
脉冲(传号)的标称峰值电压
无脉冲(空号)的峰值电压
标称脉冲宽度
脉冲宽度中点处正负脉冲幅度比标称脉冲半幅度处正负脉冲宽度比不管极性如何,所有有效信号脉冲(传号)都应符合图1中所给模框图的限制。A值对应于脉冲信号的标称峰值个同轴线对
752电阻性
(0±0.237)V
输出口输出数字信号所允许出现的抖动峰-峰值b.
0.95至1.05
0.95至1.05
一个对称线对
1202电阻性
(0±0.3)v
当发送数字信号的定时使用设备内部时钟时,对于抖动频率在fi1=20Hz至f4=100kHz范围内测量输出数字信号抖动量,其峰-峰值不应超过0.05U1。注:UI为单位码元间隔,1UI=488ns。5
注:值对应于脉冲信号的标称峰值。4.1.1.2.2输入口
a.输入口阻抗
输入口标称阻抗:
75Q(同轴),1202(对称)。
输入口阻抗特性,见表3。
频率范围
51.2~102.4kHz
102.4~2048kHz
2048~3072kHz
GB/T12171—1990
269元
244 + 25 )
( 219 + 255
(244 - 244)
打格改理
2048kbit/s输出口输出脉冲模框表3输入口阻抗特性
回波衰减
≥12dB
≥18dB
≥14dB
GB/T12171—1990
b。出现在输入口的数字信号应符合表2中的规定,但允许依连接本输入口至其他设备对应输出口所使用的传输线对的不同而变化。输入口应能适应这种变化。所使用线对的衰减频率特性应近似符合√f规律,而且在1024kHz频率点上的衰减值的变化范围至少应为0~6dB。此衰减值应包括存在于输出口与输入口之间的数字配线架所引入的任何衰减。c.输入口对输入信号漂移和抖动的最低容限:使用PCM测试序列,并用正弦信号作数字信号抖动或漂移调制信号,使数字信号产生抖动或漂移,在满足4.1.1.2.2条中b.的同时,输入口对输入信号抖动或漂移的最低容限值应按表4和图2中所给出的规定。
注:1)PCM测试序列是指符合GB7611中3.3.2条中规定的PCM数字信号。表4输入口对输入数字信号漂移和抖动的最低容限参
比特率
2048kbit/s
抖动峰-峰值
调制数字信号使之产生抖动或漂移的频率(漂移和抖动频率)
测试用序列
1.2×10-5
PCM测试序列
注:对于某一个网路节点上的输入口(也即处于网路节点上某设备的输入口)A。值应当是43UI(21μus)的绝对值。:
1.2 210-5Hz
漂移和抖动频率(对数坐标)
图22048kbit/s接口输入口对输入数字信号漂移和抖动的最低容限输入口抗干扰性能
GB/T12171—1990
输入口应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信号和干扰信号比的最低容限为18dB。干扰信号为具有215一1伪随机二进制内容,并满足2048kbit/s同向型接口要求的数字信号,但其时钟不得与被干扰信号的时钟同步。于扰信号以线性相加方式在连接输入口线对的远端加入。连接线对应满足本标准4.1.1.2.2中b.的规定。
4.1.1.2.3连接输出口与输入口使用的对称电缆的屏蔽层或同轴线对的外导体应在输出口接地,如果需要,也可在输入口接地。
4.1.1.3通过2048kbit/sPCM接口数字信号的顿结构a.
通过2048kbit/sPCM接口的数字信号格式(顿结构)应符合GB7611中3.3.2条的规定。但不限制使用一个全“1”(连续\1”)信号作为告警指示信号(AIS)通过本接口。b.:不要求复用转换设备将2048kbit/s数字信号流中TS1至TS15,TS17至TSs1中的非PCM信号转换到模拟口。
4.1.264kbit/s接
复用转换设备应当具有对2048kbit/s数字信号流中任一时隙同步分出和接入一二个64kbit/s数字信号流的功能。64kbit/s信号的接口应采用同向型,其规定如下:4.1.2.164kbit/s接口基本要求
标称比特率:64kbit/s。
b在发送和接收两个方向都应有三种信号通过接口。64kbit/s数据信号,
64kHz定时信号;
8kHz8比特组定时信号。
c.通过接口应能传送比特独立的64kbit/s数字序列。但不排除使用全“1”信号表示告警指示信号(AIS)。
4.1.2.264kbit/s同向型接口
4.1.2.2.1代码变换规则:
第1步:将一个64kbit/s数据信息比特周期分成四个相等的单位间隔。第2步:将64kbit/s数据信号中的二进制\1”编成如下四比特码组:“1100”。第3步:将64kbit/s数据信号中的二进制“0”编成如下四比特码组:“1010”。第4步:通过交替变换相邻四比特码组的极性,把二电平信号转换成三电平信号。第5步:每第8个四比特码组破坏组间的极性交替。被破坏的码组标志了64kbit/s数据信号的8个比特码组的最后一比特。
上述变换规则在图3中举例予以说明。8
比特序号
ik bit is 数据
函1—3步
GB/T12171—1990
#5%ULO
藏坏点
Bbi组时
64kbit/s同向接口代码变换举例4.1.2.2.2输出口
输出口一般要求,见表5。
表564kbit/s同向型接口输出口一般要求符号率
脉冲形状
标称脉冲形状为矩形
每个传输方向的线对
测试负载阻抗
脉冲(传号)的标称峰值电压
无脉冲(空号)的峰值电压
标称脉冲宽度
脉冲宽度中点处正负脉冲幅度比标称脉冲半幅度处正负脉冲宽度比融坏点
256千波特
不管极性如何,有效信号的脉冲(传号)都应符合图4(a)和图4(b)模框图的限制
个对称线对
120Q电阻性
(0±0.10)V
0.95至1.05
0.95至1.05
GB/T12171—1990
(3.0 -0.8)
(3.9-0.30)
(8.9+0.99)
(3.9 +2.6)
18.9 + 3.9)
(a)单脉冲模框
7,0944
C7.8- 0,T8
C5.8-0.39
【7.9-0.30]
C?.8+2.6)
(T.者 + 3. 9)
(b)双脉冲模框
图464kbit/s同向型接口输出口脉冲模框图GB/T12171—1990
输出口输出数字信号允许出现的最大抖动峰-峰值b.
在使用设备内部时钟时,发送数字信号的抖动峰-峰值,对于抖动频率在f1一20Hz至f4=20kHz范围内测量时,其值不得超过0.05UI。注:UI为单位码元间隔,1UI=15.625μs。4.1.2.2.3输入口
a.输入口阻抗
输入口标称阻抗:1202(对称);输入口阻抗特性,见表6。
表6输入口阻抗特性
频率范围
4kHz~13kHz
13kHz~256kHz
256kHz~384kHz
回波衰减
≥12dB
≥18dB
≥14dB
出现在输入口上的数字信号应符合表5中的规定,但允许随连接本输入口至其他设备对应输b.
出口所使用的传输线对的不同而变化。输入口应能适应这些变化。这些线对在128kHz频率点上的衰减值至少应为0~3dB的范围。此衰减值应包括可能存在于输出口与输入口之间的数字配线架所引入的任何衰减。
输入口对输入数字信号抖动和漂移所能承受的最低容限c.
使用伪随机序列,并用正弦信号调制数字信号使之产生抖动或漂移。在满足4.1.2.2.3条中b.的同时,输入口对输入数字信号抖动和漂移所能承受的最低容限应符合表7和图5中的规定。d输入口抗干扰性能
输入口应具有抗干扰能力,信号和干扰信号比的最低容限为20dB。干扰信号为具有211一1伪随机二进制内容,并满足64kbit/s同向型接口要求的数字信号,但其时钟不得与被干扰信号的时钟同步。干扰信号以线性相加方式在连接输入口线对的远端加入。连接线对应满足本标准4.1.2.2.3条中b.的规定。
4.1.2.2.4连接64kbit/s同向型接口输出口与输入口所使用的线对如果是对称屏蔽线对,其屏蔽层应在输出口端接地。但如果需要,在输入口端也可以接地。表7
64kbit/s同向接口输入口对输入数字信号漂移和抖动的最低容限抖动或漂移幅度峰-峰值
比特率
64kbit/s
(18 μs)
(21 μs)
调制数字信号使之产生抖动或漂移的正弦信号频率(漂移或抖动频率)
fo(Hz)
1.2×10-5
fi(Hz)
f2(kHz)
fa(kHz)
注:对于在某一网路节点上的输入口(也即某设备的输入口),Ao应当是1.35UI的绝对值。f4(kHz)
测试用
伪随机
序列长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