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2364-1990 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
GB/T 12364-199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364-1990

中文名称: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0-06-16

实施日期:1991-03-01

作废日期:2008-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47803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无线通信>>33.060.30无线中继和固定卫星通信系统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5卫星通信设备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GB/T 12364-2007代替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标准价格:13.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邮电传输研究所

归口单位:信息产业部(通信)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一个6/4GHz通信卫星和通信地球站进入国内卫星通信网及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入国内通信网时所必须满足的一般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卫星固定业务(6/4GHz频段)的国内通信卫星和地球站,适用于国内通信卫星和租用国际通信卫星转发器组成的国内卫星通信系统。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系统和旧系统的技术改造。本标准适用于SCPC/PSK/FDMA,FDM/FM/FDMA,TV/FM等多种调制和多址方式。 GB/T 12364-1990 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 GB/T12364-199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Network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thedomestic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s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 12364--90
本标准规定了一个6/4GHz通信卫星和通信地球站进入国内卫星通倍网及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入国内通信网时所必须满足的一般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卫星固定业务(6/4GHz频段)的国内通信卫星和地球站,适用于国内通信卫星和租用国际通信卫星转发器组成的国内卫星通信系统。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系统和旧系统的技术改造。本标准适用于SCPC/PSK/FDMA,FDM/FM/FDMA,TV/FM等多种调制和多址方式。2引用标准
GB2789模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网路接口基本技术要求GB3384模拟载波通信系统网路接口参数GB13159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进网要求GB11443.1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部分:通用要求3名词术语、代号和定义
FDM/FM/FDMA:频分多路复用/调频/频分多址;SCPC/PSK/FDMA:每载波单话路/相移键控/频分多址;TV/FM:电视/调频;
EIRP: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DFH-2甲:东方红2号甲卫星;
DFH-3C:东方红3号C频段卫星;G/T:天线增益与噪声温度之比;①:研究方向与天线波束主轴方向的夹角;S/1:信号电平与基带干扰电平之比;C/I:载波电平与解调器输入端干扰电平之比;S/N:信号电平与基带噪声电平之比;C/Nt:载波电平与解调器输人端的总噪声电平之比;dBr:相对电平;
dBmO:相对于0相对电平点的绝对电平;D-2MAC/packetsystem:D-2复合模拟分量,分组系统;国家技术监督局7990-06-16批准1991-03-01实施
4系统使用频段
4.1使用频段
4.1.1目前使用频段
4. 1.1. 1卫星
接收(MHz):5925~6425;
发送(MHz):3700~4200;
实际卫星使用频段见表1:
接收(MHz)
发送(MHz.)
GB 12364 90
5 925~~6 425
3700~4200
注:①)租用国际卫星转发器满足A。②DFH-2甲卫星满足B。
? DFH-3C 频段卫星满足 C。
4.1.1.2地球站
发送(MHz):5925~6425;
接收(MHz)3700~4200。
4.1.2进步扩展频段
4. 1.2.1 卫星
卫星转发器工作频段见表2:
频段,GHz
发送,MHz
接收,MHz.
地球站
地球站工作频段见表3:
频段,GH7.
发送,MHz
接收,MHz
4.2转发器频率配置
4.2.1转发器占用带宽和间隔
占用带宽:36MHz;
闻隔:4 MHz。
4.2.2中心频率
C类卫星转发器中心频率见表4和表5。320
3400~~4200
5850~~6650
6 048~6 425
3 823~~4 200
5850~~6 650
3 400~~4 200
5 925~~6 425
3 700~~4 200
10 700~11 200
14 000-14 500
14 00014 500
10 700~11 200
转发器编号
GB12364-90
卫星接收,MHz
其中转发器编号“单数”和‘双数”的频率之间正交极化。表5
4.2.3转发器移频频率
同一转发器收、发射频频率之差为:2225MHz。4.3定点后的卫星信标(遥测)工作频率。其遥测频率见表6。
卫星发送,MHz
遥测.MHz
5极化特性
5.1系统的极化厂作方式
A类:收(和发)左、右旋圆正交极化;B类:收、发正交线极化;
C类:收(或发)正交线极化。
5.2极化隔离度或轴比
GB 12364--
3 700~3 718肉
4 182~~4 200 两
圆极化系统(A类)在地球站天线发射频段(5925~~6125MHz)上,电压轴比不大]1.06(强制性要求);在地球站天线接收频段(3700~4200MHz)上,电压轴比不大于1.06(非强制性要求)。收(或发)正交线极化系统,其卫星系统天线主瓣在规定的主要服务区覆盖范围内,两正交线极化波的极化隔离度在(5925~~6425MHz)的收到收或3700~4200MHz的发到发上均应大于33dB地球站天线在主轴增益下降1dB范围内,两正交线极化波的极化隔离度(37001200MHz收到收,或5925~6125MHz发到发)均应大于33dB。在整个发射和接收频段(5925~6425MHz和3700~4200MHz)内,两正交线极化波的极化隔离度不小于10dB(在1°~~10°的偏轴角内)。6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参数
国内卫星通信系统中,其通信卫星主要参数见表7:表7
服务区边缘EIRP值,
单载波饱和通量密度,
dBW/m2
信标信号
EIRP,dBW
位置保持
(度)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29(带宽72 MHz)
26(带宽36MHz)
(边缘)
高增益档
低增益档
74. 6; -- 77. 5
-67. 5; 70
--5(中心)
-10(边缘)
82~ --88
37(中功率转发器)
33.8(低功率转发器)
5(边缘)
(中功率转发器)
78~~ 88
(低功率转发器)
指向精度
(度)
轴向旋转
(度)
6.2服务区
GB12364—90
续表7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工作在6/4GHz频段上的国内卫星天线射束,应能覆盖我国的全部国土,其中大陆,台湾岛和海南岛地区为主要服务区,中沙、西沙、南沙群岛为降级服务区。在主要服务区内,各卫星通信系统必须能满足GB11443.1的相关规范。6.3可用弧段
在我国全部国土范围内,地球站允许最低工作仰角为5°时,卫星轨道的可用弧段为:65.22°E-—147.25°E
7发射信号功率密度的限制
E:东经
7.1地球表面功率通量密度的限制T.作在3400MHz~4200MHz频段的卫星固定业务空间站发射机在地球表面的辐射功率通量密度不得超过下述值:
- 152 dBW/m3/4 kHz
-152 dBW /m2/4 kHz+[(@ - 5°)/2]--142 dBW/m*/4 kHz
0°05°
5°25°
2590°
代表接收点到卫星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单位:度。7.2地球站偏轴发射功率密度限制地球站偏轴辐射到空间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密度最大允许值为:7.2.1SCPC-PSK有话音激活系统
45-251g@
(dBW/40 kHz)
(dBW/40 kHz)
7.2.2SCPC-FM有话音激活系统
12—251g@
(dBW/40 kHz)
(dBW/40 kHz)
48°180°
2.5@A48°
48°≤@180°
7.2.3除7.2.1和7.2.2以外的FDM/FM、TV/FM等其他调制方式32--251g
35 - 251gΦ
(dBW/4 kHz)
(dBW/4 kHz)
(dBW/4 kHz)
2.5°≤@ 7°
7°≤@<9.2°
9.2°≤@48°
·(2)
(3)
.(6)
*(8)
(dBW/4 kHz)
GB 12364-90
48°1800
上述各式中@值表示研究方向与波束主轴方向的夹角,单位为度。7.3地球站沿水平方向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不应超过下述限制:40(dBW/4 kHz)
40+30(dBW/4kHz)
0≤0≤5°
α:发射点到卫星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单位:度。8地球站天线发射旁瓣包络特性限制(强制性要求)8.1地球站天线旁瓣峰的总数的90%不得超过下述包络值:8:天线直径和工作波长之比D/a>150时:G =29—251g@dBi
如图1所示。
东西方向:1≤Φ<20°
任意偏轴方向:1°≤Φ≤3°
注:目前使用的天线(D/2)>100时:( -- 32 --- 251godBi
G = -- 10 dBi
1°±48°....
48°@180°..
表示研究方向与波束主轴方向的夹角,单位:度。上述指标允许继续使用到1990年。b、天线直径与工作波长之比
G =32—251g@ -dBi
*( 16 )
100东西方向:1°≤@≤20°
任意偏轴方向:1°≤≤3°
注:以上两项均适用于1988年以后投入使用的地球站天线。G 29—25lgΦ dBi
东西方向:1°≤Φ≤20°
任意偏轴方向:1≤@≤3°
注:该项规定适用于1991年以后投入使用的地球站天线。c.
天线直径与工作波长之比35≤D/入≤100G = 52 -- 101g(D /a) - 25lg@ dBi注:该项规定适用于1989年以后投入使用的地球站天线。G = 49 - 10lg(D /a) - 25lgΦ dBi注:该项规定适用于1991年以后投入使用的地球站天线。(11)
(12)
.(13 )
(18)
(19)
(20)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天线直径下限D/2=35,角在100%/D(度)和D/5%(度)之间D/5元不小7度。该要求还适合于静止卫星轨道3°范围内任何偏轴方向。324
地球站
静止卫星轨道
9卫星网路间干扰量允许值
GB 12364-
受影响地区
9.1进入调频电话卫星通信系统的干扰量卫星经度位置
9.1.1工作频率低于15千兆赫,使用同一频带的几个静止卫星网之间,由其他静止卫星空间站和地球站发射机共同产生,折算到受干扰的卫星固定业务系统假设参考电路任一话路零相对电平点上的干扰总功率不得超过:
不采用频率再用的系统,任何月份80%的时间内,噪声计加权-分钟平均值功率为2500pW。即:S/I = $/Nt+ 6 dB
采用频率再用的系统,任何月份80%的时间内,噪声计加权一分钟平均值功率为2000pWum。即:S/I = S/Nt + 7 dB
其正交极化引入干扰量为500pW。即:S/I≥$/N+13dB
(22)
9.1.2使用频率调制的卫星固定业务,静止卫星网路假设参考电路中,任一话路零相对电平点上,由另一个静止卫星网里的所有发射机产生的干扰最大允许电平,在任何月份80%的时间内噪声计加权-分钟平均值功率不得超过800pW。。即:S/I≥S/Nt+ dB
(24)
GB 12364—90
9.2进入8比特PCM电话卫星通信网的干扰量。9.2.1使用频率低于15千兆赫,工作在同-频带的卫星固定业务网,由所有其他网路的地球站和空间站发射机产生的干扰进人一个8比特PCM卫星固定业务电话系统中的总干扰量应符合下述规定:不采用频率再用的系统,任何月份80%的时间内,10min平均下扰噪声功率电+不得超过相当于产生1×10~6比特误码率的解调器输入端总噪声功率的25%即C/1 ≥ C/Nt + 6dB
采用频率再用系统,任何月份80%的时间内,任何10min平均干扰噪声功率电平不得超过相当于产生1×10-6比特误码率的解调器输入端的总噪声功率的20%。即:C/I≥C/Nt+7dB
极化再用引入的干扰量为:
C/1≥C/Nt+ I13dB
(27)
9.2.2在任何月份80%时间内,由另-个固定卫星业务网产生,并落到任何·个8比特PCM电话系统中的最大10min平均干扰电平,不得超过相当于产生1×10‘比特误码率的解调器输入端总噪声功率的6%
C/1 ≥ C/Nt + 12. 2 dB
9.3进入调频电视通路的干扰量
(28)
9.3.1工作在同一频段、卫星固定业务的不同静止卫星网路间的7扰应按下述原则设计:由其他网中的地球站和空间发射机共同产生的,落到使用频率调制的固定业务网电视假设参考电路中的总干扰噪声功率在任何月份99%时间内不得超过假设参考电路允许视频噪声功率的1/10。即:S/I= $/Nt + 10 dB
(29)
9.3.2由任何--个卫星通信网产生的落到另-一个卫星通信网里的最大千扰噪声功率也半不得超过上条推荐值的1/10。但有时把单入干扰噪声限制在比4/10还要小。即S/I=S/Nt+ 14dB
10卫星通信系统与共用频带陆上微波接力系统间的干扰噪声允许值10.1进入卫星通信调频电话系统的干扰量(30))
工作在同一频段的无线电接力系统和卫星固定业务系统应按下述原则设计:来自陆上微波接力站的干扰,折算到卫星固定业务网调频系统,假设参考电路任一话路零相对电平点上的噪南计加权分钟平均功率:
在任何月份80%时间内,不应超过1000pWp326
GB12364-90
一在任何月份99.97%时间内,不应超过50000pWp要求T作在1~10GHz频带内的无线电接力系统a:无线电接力系统发射机馈送到天线输人端的功率不应超过十13dBW;b,任何一个无线电接力系统的发射台的最大等效全向辐射功率不应超过十55dBW:只要条件允许,等效全向辐射功率超过35dBW的新建发射台应选在其天线最大辐射方向至少偏离静止卫星轨道2°的位置处。如果上述条件不能满足,则每个发射台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最大值不应超过:在静止卫星轨道0.5°范内,EIRP为47dBW;在静止1星轨道0.5°~1.5°之间,EIRP为47~55dBW(每度8dB的线性刻度)。条件允许,建在原来位置的新的无线电接力系统,其每一个发射台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的最大值,不应超过:
在静止卫星轨道任何位置0.5°范围内,EIRP为47dBW;在静止卫星轨道0.5°~1.5°范围内,EIRP为47~55dBW(每度8dB的线性刻度)。10.2进入8比特PCM电话卫星通信系统的于扰量共用同一频段的无线电接力系统和卫星固定业务系统应按下述原则进行设计:由各个无线电接力系统发射机产生的,进入卫星固定业务8比特PCM电话系统中的总干扰量应当符合下述限制:在任何月份80%时间内,任何10min的干扰噪声平均功率不应超过相当于产生1×10-比特误码率的解调器输入端总噪声功率的10%C/1≥C/Nt + 10 dB
在任何月份内,由于射频干扰噪声功率,一分钟平均比特误码率超过1×10-的时间概率增加量不应超过0.03%。
在任何月份内,由于射频干扰噪声功率,一秒钟平均比特误码率超过1×10-3的时间概率增加量不应超过0.005%。
10.3进入调频电话微波接力系统的干扰量在频分多路调频的微波接力系统2500km假设参考电路中,由包括遥测、指令和跟踪发射机在内的卫星固定业务系统各地球站和空间站发射机产生的,并折算到零相对电平点上的干扰噪声功率,不应超过下述规定值:
在任何月份80%时间内,噪声计加权一分钟平均功率1000pW。,在任何月份99.99%时间内,噪声计加权~分钟平均功率50000pW。p。10.4进入PCM微波接力系统的干扰量参照GB13159。
10.5进入构成ISDN网一部分的微机波接务系统的下扰量在2500km假设参考数字连接中,包括遥测、指令、跟踪发射机在内的卫星固定业务系统的空间站和地球站发射机共同产生的性能和可用性恶化允许值,不应超过下述规定值:干扰发射不应使任何月份内-分钟平均比特误码率不低于1×10-6的时间概率特性恶化大于0.04%:
干扰发射不应使任何月份内一秒钟平均比特误码率不低于1×10-3的时间概率特性恶化大于0. 0051%;
干扰发射不应使任何年内的不可用时间概率恶化大于0.03%:干扰发射不应使64kbit/s接口处测得的误码秒的个数恶化大于任何月份的0.032%。327
11地球站接收天线旁瓣增益值
GB 12364—90
涉及网璐间干扰噪声功率的允许值计算的地球站接收天线旁瓣增益值规定如下:D/a 100
251g@ dBi
G =— 10 dBi
1°≤@<48°
48°180°
D/≤100
G—52101g(D/a)—251g@dBi100a/D≤@48%G = 10—101g(D /a) dBi48°≤@≤180°12互调、杂散、带外辐射的限制12.1卫星转发器的互调噪声
(32)
(33))
(35)
落在本转发器内或相邻转发器内的卫星转发器互调噪声功率,在任何4kHz带内EIRP密度不应大于—40 dBW/1kHz。
12.2地球站天线杂散辐射EIRP值12.2.1杂散辐射(不包括互调产物和频谱扩散)由杂散音、噪声带、或其他无用信号(除地球站非线性产生的多载波互调产物和频谱扩散信号外)落在本载波分配的卫星转发器频带单元之外,但在5925~6425MHz;14000~14500MHz频带内的杂散辐射不应超过下述值:
+AdBW/4kHz(单频杂散)
+AdBW/4kHz(噪声带)
—10dBW/4kHz(噪声带)
一、二类站
三类站
杂散辐射产物落在TDM载波分配频带的任何4kHz带内的杂散辐射产物电平至少应低于未调制载波电平:
40dB;(载波传输信息速率不超过2.048Mbit/s)。50dB;(载波传输的信息速率超过2.048Mbit/s)。12.2.2互调噪声
地球站发射机多载波工作时,非SCPC载波(FDM,TDM,TV/FM等)之间,SCPC载波与其他载波之间产生的互调噪声落到占用带宽之外,但在5925~6425MHz频带内的EIRP频谱密度(dBW/4kHz)至少要比主载波电平低40dB。SCPC载波与SCPC载波之间的任意的一个三阶互调产物的电平之比不应低于下述值:2≤N7
13+201gNdB
N≥7N:载波数目
.( 36 )
12.3PSK调制信号射频带外辐射
GB12364—90
由于地球站非线性所产生的频谱再生,使其旁瓣频谱,落在分配的卫星转发器带宽之外,所允许的EIRP谱密度至少要比主载波频谱密度(4kHz)低26 dB。13地球站
13.1地球站分类
地球站按其接收系统的G/T值大小,可以划分为下述四类:类站:
中央站:G/T≥33+20J/4dB/k
其他站:G/T≥31.7+201gJ/4dB/k二类站:
G /T ≥28. 5 + 20 1g f /4 dB/k三类站:
G/T≥23+ 20 1g J /4dB/k
泗类站:
G/T=≥18.5+20Igf /4dB/k
注:①f的单位:GHz.
②G/T值均指晴天、微风、仰角10°条件下的测量值;?A类卫星阶段,三类站G/T≥24.5+1gf/4dB/k。(38)
(40)
(41)
(41)
属非分类地球站,除地球站的G/T值不与上述各类站相符外,应遵守本标准规定的其他相关性能和指标。
13.2地球站的其他主要特性:
13.2.1发射功率的稳定度:
在晴天和微风条件下,包括高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稳定度,发射天线增益稳定度,天线波束指向误差和跟踪误差所造成的总的沿卫星方向的EIRP发射稳定度:一1.5~+1dB/天。注:发射功率的稳定度还应根据载波使用的调制方式、载波的性质,进一步做出相应的严格规定。13.2.2射频频率容差
地球站发射载波频率容差,包括频率调整容差和长时间频率漂移,应不大于下述值:电视载波:±250kHz/月
SCPC载波:±250Hz
FDM/FM载波:
占用带宽为5MHz时:±80kHz/月329
GB 12364—90
占用带宽大于5MHz时:±150kHz/月TDM/PSK/FDMA载波:
±0.025Hz/月
R:传输速率
最大允许±3.5kHz/月
13.2.3地球站工作仰角的限制
除非取得有关主管部门和其他业务可能受到影响的主管部门的同意外,一个发射地球站的工作仰角不应低于3°,
单收地球站不受此条限制。
14地球站与陆上通信系统的接口(模拟)14.1话音信道接口
14.1.1电话基带接口
14.1.1.1FDM基带设备之间的接口特性。FDM基带设备之间的接口特性见表8。表8
音频接口
相对功率
电平,dBr
阻抗,
回波损耗,dB
T2: -14
600(平衡)
≥15(300~600 Hz)
≥20(600~3400 Hz)
注:T:载波群路输入端口;
Ti:载波群路输出端口;
Ri:FDM基带输出端口;
R':FDM基带输入端口;
T2:音频输入端口,
T2:音频输出端口;
R2:音频输出端口;
R2:音频输入端口。
以上端口参见图2。
14.1.1.2与陆上电路的接口
音频、基群、超群接口特性见表9。330
300路
Ti:—36
Rt:45
Rt--15
T1·T'蹦:75
Ri,Ri端:75
不平衡)
T1,T端:220
Rl,R端:≥26
>300路
T:33
Ri:- 45
R:20
T1T:端:75
(不平衡)
RIR端:75
(不平衡)
T+T端:220
R:,Ri端:2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