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545.1-200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545.1-2001
中文名称: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2001-07-03
实施日期:2002-03-01
作废日期:2009-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935185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道路车辆工程>>43.020道路车辆综合
中标分类号:车辆>>汽车>>T40汽车综合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0-12-12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12545.1-2001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GB/T12545.1-2001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GB/T 12545.1—2001
本标推参照采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R84(1990)《关丁就测量燃料消耗量批准的装备有内燃机车辆的统一规定》中的附录4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本标准是对GB/T12545一1990%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中轿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的修订,编写符合GB/T1.1--1993的规定,以下标准与本标难一起构成燃料消耗量的系列标难:GB/T12545.2-2001: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本标准与GB/T12545—1990的卡要差异有:①本标准适用范用与ECER84相同。②本标准规定十五工况循环试验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代替GB/T12545-1990中轿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部分。本标准附录入、附录B、附录C为标谁的附录,附录D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门。本标准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负资起草。不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惠、颜详。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77年,1990年第-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t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乘用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
Passenger car-Fuel consumption test method本标推规定了乘用车的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M.类车辆和最大总质量小于2t的N.类车辆。2试验项目
2.1模拟城市工况循环燃料消耗量试验。2.290 km/h 等速行驶燃料消耗量试验。2.3120km/h等速行驶燃料消耗量试验。3试验条件
3.1或验车辆的一般条件
3.1.1试验车辆在试验前应进行磨合,至少应行驶3000km。GB/T 12545.12001
代替GB/T12545-1990(轿车部分)3.1.2应根据制造厂规定调整发动机和车辆操纵件。特别应调整怠速装置(调整转速和排气中CO)含量)、起动装置和排气净化系统。3.1.3为避免因偶然进气而影响滤合气的形成,应检变试验车辆进气系统的密封性。3.1.4试验车辆的性能应符合制造厂规定,应能正常行驶,并顺利地冷、热起动。3.1.5试验前,试验车辆应放在环境温度为20~30℃的环境下,至少保持6h,直至发动机机油温度和冷却液温度达到该环境温度的士2Y为止。车辆应在常温下运行之后的30h之内进行试验,3.1.6试验车辆必须清洁,车窗和通风口应关闭,只能使用车辆行驶必需的设备。如果有手控进气预热装置,应处于制造厂根据进行试验时的环境温度规定的位置。3.1-7如果试验车辆的冷却风为温控型,应使其保证正常的工作状态。乘客舱的应关闭空调系统,但其压缩机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1.8试验车辆如果装有增压器,试验时增压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1.9如果四轮驱动的试验车辆,使用同轴两轮驱动进行试验,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3.2润滑油
试验车辆应使用制造厂规定的润滑油,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3.3轮胎
轮胎应选用制造厂作为原配件所要求的类型,并按制造厂推荐的轮胎最大试验负荷和最高试验速度对应的轮胎充气压力进行充气。轮胎可以与车辆同时磨合或者花纹深度应在初始花纹深度的50%~90%之间,
3.4试验燃料
试验燃料应符合车辆制造厂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豪质重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07-03批准2
2002-03-01实施
3. 5燃料消耗量的测量条件
GB/T12545.1—2001
3.5.1距高的测量准确度应为0. 3%,时间的测量准确度应为0.2。燃料清耗量、行驶距高和时间的测量装置应同步起动。
3.5.2燃料通过一个精度为士2%的能测量质量的装量供给发动机,该装置使车辆上的燃料记录装置进口处的燃料压力和温度的改变分别不得超过10%和士5亡。如果选用容积法测量时,应记录测量点的燃油溢度。
3.5.3也可以设置一套阅门系统以保证燃油从正常的供油管路迅速流人测量管路。改变燃油方向的操作时间不得超过0.2s。
3.6标准条件
大气压力:H。-100kPa
温度:T=293 K(20℃)
3.6.1 空气密度
a)空气密度的计算公式:
式中:孕一试验条件下的空气密度;d——标准条件下的空气密度;
H1—试验期间的大气压力
Tr-—试验期间的绝对温度,K。
b)按上式计算的试验时的空气密度与标谁条件下的空气密度之差不得大于7.5%。3.6.2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应在5C(278K)和35C(308K)之间,大气压力应在91kPa和104kPa之间。相对湿度应小于 95%;
b)如果制造厂允许,可在最低到1C的环境温度下进行试验,此时,应采用5.2.8.1规定的5C的温度校正系数。
3. 7燃料消耗量的计算
3.7.1采用重量法确定燃料消耗量CM
× 100(L/100 km)
式中,5,—标准温度20℃(293K)下的燃料密度,kg/dm;D—试验期间的实际行驶距离,kmM——燃料消耗测摄值,kg。
3.7.2采用容积法确定燃料消耗量CC- VL1+a(T-TpI × 100 (L/100 km)式中,V—燃料消耗量(体积)测量值,L一—燃料容积膨胀系数,燃料为汽油和柴油时,该系数为0.001/C,T。—标准温度为20℃(293K),℃,T·燃料平均温度,即每次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在容积测盘装暨上读取的燃料温度的算术平均值,c。
4模拟城市工况循环燃料消耗量试验4.1试验应按附录A(标准的附录)的要求在底盘测功机(以下简称测功机)上进行,试验运转循环见图3
1.表1、表 2和表3。
4.2车辆试验质量
GB/T12545.12001
4.2.1M,类车辆的试验质鼠为整车整备质量加上100kg。4.2.2N,类车辆试验质量为整车整备质量加上.180kg:当车辆的50%装载质量大于180kg时,则试验质量为整车整备质量加王50%的装载质量(包括测量仪器和人员的质量)。表1 试验运转循环
运转次序
2加速
5减速·离合器脱开
10等速
减速离台器脱开
13急速
J7换销
减速离合器脱开
25您速
1)PM指变速器在空挡,离合器接合速度
0·+15
15-+35
每次时间
运转/s
上况/
2)K(减K)指变速器挂1挡(或2挡),离合器脱并。3)姑车辆装备白动变速解,驾驶员可根据工况自行选合适的挡位。4.2.3N,类车辆的载荷分布应符合5.1.2.4的规定。1
累计时间
于动变速器
使用挡位
6aPMi±5s KP
16PM+5Kl
1$PM-5:Ki
GB/T12545.1—2001
送转续广时间:195g
GB/T12545.1-2001
表2当量惯量下的试验车辆质量
试验车辆总质量 T/kg
480540T595
595Tm650
650710Tm≤765
765850T≤965
9651 080AT#1 190
1 1901 305≤T$1 420
1 4207≤1 530
15301 6401 760≤Tm≤1 30
1 9302 155≤Tm
4.4燃料消耗量的测量
当量惯盘(I)下的试验车辆质量/kg455
4.4.1燃料消耗量值由两个连续的模拟城市工况循环所消耗的燃料盘来决定。4.4.2进行惩环之前,应使发动机在规定条件下进行足够次数(至少进行五次循环)的模拟城市工况循环试验,直到湿度稳定,特别应使机油温度稳定。发动机温度应保持在制造厂规定的正常工作范围内。如有必要,可采用附加冷却装置。4.4.3为了便于测量燃料消耗,两个连续的模拟城市工况循环之间的间时间(怠速状态)不应超过60 s。
4.5试验结果
4.5.1按模拟城市工况循环测量的燃科消耗量应等于按上述规定进行的三次连续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次4.5.2如果进行三次试验后的燃料消耗量极限值与平均值之差超过5%,则按上述规定维续试验,直至获得至少5%的测量精度为止。4.5.3测量精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c一n次c值的算术平均值;精度 =K·号·1%
C-—由3.7.1或3.7.2条给出的公式得出;测量次数!
(c-c,)
一由表 3 给出。
谢量改数 证
表3K值
GB/T12545.1—2001
4.5.4如果进行10次试验后测量精度仍末达到5%,那么应更换一辆同型式的试验车辆进行试验。5 等速行驶燃料滴耗量试验
5.1等速行驶燃料消耗量试验既可在测功机土进行,也可在道路上进行。5. 1.1车辆试验质量
车辆试验质量为整车整备质量加上180kg,当车辆的50%戴质量大于180kg时,则车辆试验质量为车辆整车整备质量加上50%的载质量(包括测量人员和仪器的质量)。5.1.2载荷分布
5.1.2.1对于M1类车辆,载荷的质心应位于前排外侧座摘R点连线的中点。5.1.2.2对于最多两排座椅的车辆,载荷的质心应位于前排外侧座椅R点连线的中点。5.1.2.3对于多手两排座椅的车辆,最初的180kg载荷的质心应位于前排外侧座椅R点连线的中点,附加载荷的质心应位于车辆中心线上,且应在前排外侧座椅R点连续中点和第二排外侧座椅R点连线中点之间。
5.1.2.4对于N1类车辆,附加载荷(指试验总载荷减去测量仪器和人员的质量)的质心应位于车辆货厢的中心。
5.1.3变速器
5.1.3.1如果车辆在最高挡(n)时的最大速度超过130km/h,则只能使用该挡位进行燃料消耗量的测定。
5.1.3.2如果在(n一1)挡的最大速度超过130km/h,而元挡的大速度仅为120km/h,则120km/h的试验应在(n1)挡进行,但制造厂可要求120km/h的燃料消耗量在(n—1)挡和n挡同时测定,条件是用n挡时应满足5.2. 4条的要求。5.2道路试验
5. 2. 1道路条件和气象条件
5.2、1.1道路应干燥,路面可以有湿的痕迹,但不得有任何积水。5. 2. 1. 2平均风速小于3 m/s,辉风不应超过5 m/s。5.2.2在第一次测量之前,车辆应进行充分的预热,并达到正常工作条件。在每次测最之前,车辆应在试验道路上以尽可能接近试验速度的速度(该速度在任何情况下与试验速度相差不得大于士5%)行驶至少5km,以保持温度稳定。
在测量燃料消耗量时,若速度变化超过土5%,冷却液、机油和燃油温度变化不应超过士3℃。5.2. 3测量用试验道路
测盘路段的长度应至少2km,可以是封闭的环形路(测量路程必须为完整的环形路),也可以是平直路(试验在两个方向上进行)。试验道路应保证车辆按规定等速稳定行驶,路面应保持良好状态,在试验道路上任意的两点之间的纵向坡度不应超过+2%。
5.2.4为了确定在规定速度时的燃料消耗燃,应至少在低于或等于规定速度时进行两次试验,并在至少等于或高于规定速度时进行另两次试验,但应满足下面规定的误差。在每次试验行驶期间,速度误差为士2km/h。每次试验的平均速度与试验规定速度之差不得超过2 km/h。
5.2.5使用3.7.1和3.7.2条给出的公式计算每次试验行程的燃料消耗量。5.2.6指定速度的燃料消耗量应按5.2.4条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试验数据用线性回归法来计算。在试验道路上的两个方向上进行试验时,应分别记录在每个方向上获得的值。为了使置信度达到95%,燃料消耗量的精度应达到士3%。为了得到此精度,可增加试验次数。燃料消耗量测量精度由下式计算,
武中:
精度—
GR/T 12545. 1—2001
V2(c - C,)2
在速度时测鼠的燃料消耗量;
?·100%
C…在速度时用线性回归法计算出的燃料消耗量;-…在指定速度√时,用线性归法计算出的燃料消耗量;Vret
指定速度;
,时的实际迷度;
平均速度,
试验饮数;
由表4给出。
表4K值
5.2.7如果在平均速度等于指定速度士0.5km/h时测量燃料消耗量,可用获得的试验数据的平均值计算规定速度下的燃料消耗量。5.2.8试验结果的校正
5.2. 8. 1 为了与标准条件相--致,使用下式对在一定的环境条件范国内确定的燃料消耗量值进行校正:
武中:我一
式中:Re
C板正 '·C磷且
标条件下的燃料消耗量.L./100 km;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测量的燃料消耗量,L/100km;校正系数:
K R[1+Kk(t - t) +
试验速度下的滚动阳力;
试验速度下的空气动力阻力
总行驶阻力一RR十KAERO;
试验期间的坏境温度,(:
RAERDe!
滚动阻力相对温度的校正系数、采用值为:3.6×10/C;……试验条件下的空密度;
标准条件下的空气密度=1.189kg/m5.2.8.2R,Rk和R值t制造厂提供,如果得不到这些值,经制造!同意,也可采用本标推附录C【标准的附录)中给出的值
5. 2. 8.3如果在等速试验时,当环境条作变化超过 2C或 0. 7 kPa 时,则在确定燃料消耗量利试验精度值之前采用5.2.8.1给出的校止公式进行校正,5.3测功机试验
5.3.测功机的特性应符合本标推附录B(标准的附录)的规定。5.3.2试验室的条件应能调整,以便车辆在润滑油、冷却泌和燃油的温度同在道路上用同一速度行驶时的温度范围相--致的正常运行条件下进行试验该温度范是基于制造厂使用结构类似的发动机/华辆在道路试验期间事先收集的数据,并进行确认后得到的,5.3.3车辆推备
GB/112545.1—2001
5.3.3.1车辆的装载质量应与在道路上试验时相同。5.3.3.2驱动轮轮胎应符合3.1,3规定,5.3.3.3将车辆停在测功机进行以下检查:a)车辆的纵向中心对称平面是否与·个或多个滚简轴线垂直;b)车辆的固定系统不应增册驱动轮的载荷。5.3.3.4车辆一达到试验温度,就应以接近试验速度的速度在测功机上行驶足够长的距离,以便调节辅助冷却装置求保证车辆温度的稳定性。该阶段持续时间不得低于5min。5.3.4试验程序
5.3.4.1按适当的试验速度和5.1.1规定的试验质量根据附录C的5.1.2规定设定测功机,以达到总的道路行驶阻力。
5.3.4.2测量行教距离不应少于2km。5.3.4.3试验时,速度变化幅度不大于0.5km/h,此时可以断开惯性装置,5.3.4.4至少应进行四次测量。
5根据情况采用5.2.4.5.2.5.5.2.6,5.2.7的规定,5.3.4.5
5.3.5在试验报告中记录测功机型号。5.4试验结果记录在试验报告中。GB/T12545.1—2001
(标准的附录)
模搬城市工况循环斌验一—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A1为了熟悉操纵加速和制动装置,允许做准备性试验,以便使试验循环与理论循环的误差在规定范避内。
A2变速器的便使用
A2.1如果变速器的一挡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低于15km/h,应使用二挡、三挡或四挡。当制造厂推荐二挡用于在水平地面上起步时,或当一挡只用作越野、想坡、牵引时,也可以使用二挡、三挡和四挡。A2.2对于装有半自动变速器的车辆进行试验时,应使用通带在道路行驶时采用的挡位,并按谢造厂的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操纵
A2.3对于装有自动变速器的车辆进行试验时,应使用最高挡(前进挡)。便用油门踏板加速时,应使车辆获得尽可能均勾的加速,并使各挡位能按正常顺序接合。图中所示的换挡点不再适用,加速应在连接每次息速终了和下次等速起点所代表的期间内连续进行,其车速和时间公差应符合A3的规定。A2.4对于装有超速挡的车辆进行试验时,可以使用超速挡。A2.5受现有装暨的限定,可以在为两轮驱动车辆设计的测功机上,对四轮驱动车辆进行试验,并在试验报告中记录。
A3公差
A3.1加速,等速和使用车辆制动器减速时,试验车速与规定车速之间的误差应小于土1km/h。如果车辆减速时间在未使用制动情况下比规定的时间短,应由下一等速或怠速工说中的时间补偿,以使循环按规定时间进行。在工况改变时,车速误差可以大于规定值,但在任何情说下超过规定误差的时间不得大手 0. 5 s。
A3.2时间误差为士0.5S+此误差适用于每次换挡期\的开始和终了时间。A4试验车辆
必要时,试验车辆应装备测量装量,装置用于测量满足A5.1规定的测功机特性参数。A5测功机
A5.1测功机应能模拟道路行驶阻力,应属于下列两种类型之一:a)带有固定载荷曲线的测功机:其物理特性与已定曲线形状一致的测功机:b)带有可调整载荷曲线的测功机:改变曲线的形状至少能调节两个参数的测功机。A5.2在规定时间内,测功机的节应稳定,不应出现妨褥车辆正常运行的可见振动。测功机的特性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A5.3测功机应有模拟惯量和载荷的系统。如果是双转鼓式功机,模拟系统应与前转鼓连接。A5.4准确度
必须记录旋转部分的总惯量(包括模拟惯量),试验时当量惯量的误差必须在士20k名以内。A5.5测功机功率吸收曲线的澜节A5.5.1在任何情况下,不间速度下的模拟总行驶阻力,不得出现负值。载荷调整精度分别是:50km/h时为士3%;40和30km/h时为士5%,20km/h时为士10%。当速度低于50km/h时,如果得到的值较高,测功机不能满足公差的上偏差,购试验结果应经检验部门与制造厂协商同意后才可确定。A5.5.2附录C规定了总行驶阻力的确定程序和测功机的标定。A5.6惯量的调节
1)应注意,允许的23时间包括换挡时间和用于循环补偿(若有的话》的一段自由时间。10
GB/T 12545.1—2001
电惯量模拟式测功机应给出与机械式惯盘模拟系统相等的结果。附录D(提示的附录)规定了得出等同值所采用的方法。
A6试验程序
A6.1循环试验的特定条件
A6.1.1试验时,试验室内温度应为20-~30℃C,室内空气或发动机进气的绝对湿度(H)应为:5.5≤H≤12. 2 gH,0/kg 干空气。
A6-1.2试验时,车辆应水平停放,以避免燃料的不正常分布。A6.1.3试验时,应尽可能将发动机氧打开。为保持发动机温度正常,如果必要,在散热器(水冷式发动机)或进气管(风冷式发动机)的前方可以使用辅助通风装置。A6.1.4试验时,应及时记录速度和时间,以保证执行试验循环的正确性。A6.2起动发动机
A6.2.1按照制造厂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用起动装叠起动发动机。A6.2.2发动机保持息速运转40s.40s后开始第一个循环。A6.3怠速
A6.3-1手动或半自动变速器
A6.3.1.1息速时,离合器接合,变速器在空挡位置。A6.3.1.2为了实现下--个加速工况,在意速运转的后期,即在加速工况开始前的55,应使离合器脱并,变速器置于一挡。
A6.3.1.3循环开始时的第一个怠速时间应包括6s的空挡意速(离合器接合)及5s一挡(离合器脱开)的急速。
A6.3.1.4每个运转循环中间的急速运转时间应包括16s的空挡怠速(离合器接合)及5s一(离合器脱开)的愈速。
A6.3.1.5两个连续循环之间的怠速时间为13s的空挡愈速(离合器接合)。A6.3.2自动变速器
在试验开始时放好挡位选择器后,除按A6.4.3执行以外,在试验中,不得操纵挡位选摔器。A6.4加速
A6.4.1进行加速时,在整个工况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加速度恒定。A6.4.2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末能完成加速工况,所需的额外时间,尽可能从工况改变所允许的时间内扣除,否则,应该在下一等速工况的时间内扣除。A6.4,3自动变速器
自动变速器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加速工况,应该按照手动变速器的要求,操作挡位选择器。
A6.5减速
A6.5.1在所有的减速工况时间内,油门踏板完全松开。离合器仍处在接合状态,当速度减到10km/h时.便离合器脱开,但不得操作变速器杆。A6.5.2如果减速时间比相应工况规定的时间长,允许使用车辆制动器,以使循环按规定时间进行。A6.5.3如果减速时间比相应工况规定的时间短,应该由下-~等速或怠速工况中的时间补偿,以使循环按规定时间进行。
A6.5.4减速工况终了时(车辆停在测功机上),变速器应置在空挡,离合器应接合。A6.6等速
A6.6.1当从加速工况过灌到下一等速工况时,应该避免猛踏油门踏板或者关闭节气门。A6.6.2等速工况应该用保持油门踏板位置不变的方法实现。11bzxz.net
GB/T 12545. 1—2001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底盘测功机特性
本附录规定了用于测量模拟城市循环时排放和燃料消耗量及确定等速燃料消耗量的測功机特性。B1术语
在本附录中应采用下列术语:
F一一总行驶阻力在道路上或测功机上)P,被测功机功率吸收装置吸收的指示功率测功机的摩擦损失;
1.——被测功机啵收的功率,P=r-P:;P—被滚动阻力吸收的功率;
等速时,在测功机上可使用下列公式:P,=Pr+ P.=PR-P:+P:
B1.1测功机特性
测功机可以有一个或两个能合的转鼓。前转鼓用来驱动功率吸收装置,惯量模拟装置和速度、行驶距离的测量装置:
测功机应满尼下列条件:
a)当速度等于或高于50km/h时,应稳定模拟总行驶阻力精度为土3%b)在选定速度下时,将选定的吸收功率保持稳定,精度为土1%;c.)当速度高下 10 km/h 时.速度测量误差范围不超过士0. 5 km/h,行驶距离测量误差不超过士0.3%。所有等驶员辅助装曾的运行,应满足A3.1的规定的循环公差内;d)当测量燃料消耗量时,应能同时启动燃料消耗鼠、行驶距离和所用时间的测量装置;e)当測量等速燃料消耗时,为了获得更好的速度显示,可通过车辆来驱动速度和行驶距离的记录仪,
B2测功机的标定
2.1吸收功率包括摩擦功率和吸收装置吸收的功率。测功机的转动速度要高于试验的最大转动速度,然后断开驱动装置,被驱动的滚筒旋转速度降低,滚筒的动能被功率吸收装置和摩擦吸收,采用此方法不用考虑滚筒有尤载荷时内部摩擦的变化以及当后滚筒自由时的摩擦。叫以确定出在任何递度时,指示功率()和吸收功率(Pa)之比。该比值可以用来评价某段时问内由测功机摔擦吸妆的功率并在不同时间,或同型号不同测功机上模拟产生相同的总行驶阻力。
B2.2标定在速度为50km/h时指示功率(P)与所对应的吸收功率(P,)。B2.2.1如果还木进行滚简旋转速度的测量,则应进行此测累。为此月的可以使用轮仪、转速表或其他装置进行测量,
B2.2.2将车辆停放在测功机上或采用另种方法起动测功机。B2.2.3使用惯性飞轮或者使用考虑惯性级别的所有其他模拟惯性系统。B2.2.4以50km/h的速度起动测功机。B2.2.5记录指小功率(P),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