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
The specification for oceanographic surveyMarine hydrographic observations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 12763.2—91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水文观测的技术要求、观测方法和观测记录的整理方法。本标准适用扩海洋环境基本要素调查中的海洋水文观测。2引用标准
海洋调查规范总则
GB I2763.1
G 12763.3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气象观测
GB 12763. 7
3技术设计
海洋调香规范海洋调查资料处理第一篇一
般规定
接收任务书或合同书后,任务承担单位,必筑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要求进行技术设计。技术设计的内容包括:
游区范围与测站布设
观测项目与观测资料质量要求;观溯方式与时次;
对调查船及其主要设备的要求:主要观测仪器的名称及数量;
应提交的调杏成果及完成时间,4观测项目、方式及顺序
4.1 观测项日
观测项月一般包括:深度、水温、盐度、海流、海浪、透明度、水色,海发光和海冰,如有条件,还应观测求位(见附录D),每次调查的其体观测项月,应在技术设计中明确规定4.2观测方式
水文观测采用下列方式:
大面观测:
b.断面观测:
连续观测:
国家技术监督局 1 9 9 1 - 0 3 - 2 2 批准1992 0101实施
d.同步观测。
4.3观测顺序
水文观测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站位和水深:
海流和水位:
水温和盐度
d.海浪,
透明度,水色和游发光;
海汝。
5测站布设原则与观测时次的确定GB 12763.2—91
5.1布设的测站在观测海区应具有代表性,即所测得的水文要素资料能够反映该要素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舰律。
5.2每一水文断面应不少于三个测站。同一断面上各测站的观测工作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水文断面的设置方向,应尽可能与经过观测海区的主导海流相垂直。5.3相邻两测站的站距,应不大于所研海洋过程空间尺度的一半。5.4在所研究海洋过程的时间尺度内,每一测站的观测次数应不少于两次。6测站定位和观测时间标准
测站的定位准确度和观测的时间标准按GB12763.1的有关规定执行。7选用水文观测仪器的基本要求
7.1选用水文观测仪器时必须符合GB 12763.1的有关规定7.2仪器的适用水深范用和测量范必须满足观测海区的水深变化范围和所测要紊的变化范围,同时还须满是对观测要素皮其计算参数的确度及时空连续性的要求。7.3选用的仪器必须适于所来用的承载工具和观测方式仪帮的记录方式应便于资料的处理和进一步加工。
7.4调查设备安装位置的基本要求是:下作方使,各项工作五不妨碍,防止建筑物,辐射热和船只排出污水等对观测结果的影。
7.5每航次观测结束后,调查设备和观测仪器应认真维护保养。凡人水的仪器均须用淡水洗净晾十后保存。绞车,钢丝绳和计数器等,应细撰拭并抹黄油后保存。8观测资料记录,整理和验收的一般要求8.1原始观测资料按GB12763.1的有关规定记录。8.2观测资料应按GB 12763.7中的报表与磁记录格式进行整理。8.3观测成果应由任务下达单位或委托单位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书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组织验收。第二篇深度测量
9术语
9.1现场水深
指现场测得的白海面至海底的铅直距离。它与海图上标注的自基准面起算的水深不同,测量的目的是据以确定观测层次。
9.2仪器洗放深度
GB 12763. 2—91
指测量时自海面至水下观测仪器的铅直距离。测昼的目的是确定所测得的水文要素值的所在深度。10,技术要求
10. 1 测量的准确度
深度测盘的准确度为士2%。100m以浅,记录取·位小数;超过100m,记录取整数。10-2测量的时次
大面或断面测站,船到站测量一次;连续测站、每小时测最一次。11测量方法
11.1水深测量
11.1.1水深通常用回声测深仪测量,利用回声测深仪连续测水深时,不得超过仪器所规定的连绞工作时间。
11.1.2当水深不大于100m时,也可利用钢丝绳测深法测量水深。测前,应先求得计数器的校正系数,以便对钢丝绳作计数器的器差校正。测量时着钢丝绳倾斜,应用偏角器量取钢丝绳倾角。倾角超过10时,应进行钢丝绳的倾角订正:倾角超过30°时,应加大铅锤重量或利用船上侧推便倾角控制在30°以内:
11.2仪器沉敢深度的测量
仪器沉放深度,通常由仪器本身所配的深度传感器测得。但当仪器的预定沉放深度不大于100m时,也可参照钢丝绳测水深的方法进行测。如不得不利用钢丝绳测深法测量大于100m的仪器沉放深度时,必须在观测记录表中1予以说明。12测量记录的整理
12.1回声测深仪测量记录的整理12.1.1测深仪指示或记录水深,须经换能器吃水深度订正、声速偏差订正和转速订正。记录表格式应符合附录C中表C1的要求。实测水深的计算公式(1)为: = D, + + +
式中:D——实测水深,mr
D,—测深仪读数m;
AD.--吃水深度订正值,m;
—声速偏差订止值,m;
转速订正值,m。
12.1.2换能器吃水深度订正值的计算公戏(2)为:Ah - H+ +(H。 - H) -
式中:f
船首吃水,m:
船尾吃水.m
0—船首至换能器的水平距离,m:船尾至换能器的水平距离,㎡;
换能器工作面至龙骨边缘的垂直距离,m。.....( 1)
12.1.3当测站的铅直平均声速偏离设计声速土7.5m/s时,须进行声速偏差订正.声速偏差订正值的计算公式(3)为:
GB 12763. 2
式中,—
测站的铅直平均声速,m/s,可根据历史或实测温、盐、深资料按GB12763.7的声速公式计算各层声速后取平均求得;
一一测深仪的设计声速,m/s。
12.1.4当测深仪的实际转速偏差超过设计转速的1%时,须进行转速订正。转速订正值的计算公式(4)为:
式中n
-测深仪实际转速,r/min;
测深仪的设计转速,r/mn。
12.2钢丝绳测深记录的理
12.2.1钢丝绳测深记录必须经计数器器差校正。计数器校正系数的求法如下:通过计数器放出一段钢丝绳(约100 Ⅱ),利用卷尺最取放出钢丝绳的长度,该长度与计数器示数之比,即为计数器的校正系数。测深时若钢丝绳倾角在1以内,可不作倾角订正.计数器示数(测锤达海底和游面时计数器示数之差)乘以计数器的校正系数,即得水深值。12.2.2钢丝绳的倾角订正分水上和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的订正值,可由绞车臂端离梅面高度和测锤达海底时的钢丝绳倾角由表1查得。水下部分的订正分两种情说:船只抛锚作业时,由经器差校正后的计数器示数减去水上部分的实际绳长得放出绳长。由放出绳长和钢丝绳倾角查表2得水下部分订正值.放出绳长减去水下部分订正值,即得实测水探。船只漂泊作业时由放山绳长和钊丝绳倾角查表3得水下部分订正值。然后由放出绳长减去水下部分订正值即得实测水深。记录表格式应符合附录C的表C2的要求。
表1钢丝绳倾斜时水上部分订正值钢丝绳倾角
放出绳长
绞车臂端离海面高度
船只抛锚测深时钢丝绳極斜水下部分订正值锅
故出绳长
放出绳长
GB 12763. 2—91
续表2
缅陋角
表3船只漂泊测深时钢丝绳倾斜水下部分订正值丝绳
12.3仪器沉深度测量记录的整理15
12.3.1配有深度传感器的观测仪器,其沉放深度测量记录的整理方法,根据所采用传感器的类型和记录方式进行整理
12.3.2根据钢丝绳放出绳长和钢丝绳倾角确定仪器的沉放深度时,若钢丝绳上只挂一个仪器,其沉放深度测量记录的整理方法,参照钢丝绳测深记录的整理方法进行。钢丝绳上感挂一中仪器时,应根据各仪器所在深度的计数器示数(仪器达该深度和达游面时计数器示数之差),经计数器器差校正,钢丝绳倾斜时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的订止后,即可得各仪器的实际沉放深度,第三燕
13术语
指现场条件下测得的海水溢度。14技术要求
14.1水温观测的准确度
水温观测的准度列于表4。
推确度等级
14.2观测时次
GB 12763. 2 -91
表 4水温观测的准确度
准确度
大面或断面测站,船到站观测次;连续测站,一般每两小时观测一次。14.3水温观测的标雅层饮
分辨率
水温观测的标准层次如衣5所示,其中表层指海面以下1以内的水层。底层的规定如下:水深不50m时,底层为离底2m的水层;水深在50~200m范围内时,底层离底的距离为水深的4%;水深超过200m时,低层离底的距离,根据水深测量误差,海浪状况、船只漂移情况利海底地形特征综合考思,在保证仪器不触底的原则下尽量靠班海底。表5水温观测的标准层次
水深范围
水温观测的标准层次
表层,5.10,15,20.25,心,50,75.100,125,150,底表层,10,20,30,50,75,100,125,150,200,250.300.400,500,600,700,800.1000.1200,1500.2000,2500,3000(水深大于3000m附,每于米加层),底层14.4底层与相邻标准层的最小距离水深不足50m时,底层与村邻标筛层的最小距离规定为2切;水深在50~100m范用内时,最小距离规定为5m;水深在100~200m范固内时,最小距离规定为10m;水深超过200m时,最小距离规定为25㎡.底层与相邻标准层的距离小于现定的最小距离时,可免测接近底层伪标谁层。15观测方法
15.1水温的铅直连续观测
15.1.1利用温深案统可以测量水温的铅直连续变化。常用的仪器有温盐深仪(简称CED或STD),电了温深仪(简称FBT)和投弃式温深仪(简称XRT)等,利用温深系统测水温时,每天至少应选择一个比较均匀的水层与颜倒温度表的测缺结果比对次。如发现温深系统的测量结果达不到所要求的准确度,应调整仪器零点或更换仪器探头,比对结果应记入姚测值班日志。15.1.2观测应在船眩的迎风面进行,以免电缆或钢丝绳乐入船底。一口压入船底,应文即采取施,观测位置应避开机舱排污口及其它污染源15.1.3根据现场水深确定探头的下放深度,温盐深仪探头下放速度一般应控制在0.5~1.0m/s范围内,计成在一次观测中保持不变。若船只摇摆剧烈,应选择较大的下降速度,以免观测数据中山现较多的深度(或压强)逆变现象。
15.1.4探头应放置在阴凉处,切总暴晒。若探头过热或海-气温监较大时,观测前应将探头放入水中停留数分钟游而平静时,探头人水后即行观测;风浪较大时,待探头达数米深度处再开始观测。15.1.5实时显示的温盐深仪,观测前应记下探头在水面时的深度(或压强)量值。自容式温盐深仪,应根据取样间隔确认在水面已记录广至少-组数据后方可下降开始观测15.1.6探头下放时获取的数据为正式测量值,探头1升时获取的数据作为水温数据处理时的参考价。15.1.7观测期间应记录仪器的型号、编号.测站的站号、站位和水深,观测期、开始时阿(探头入水始下放的时间)、结束时问(探头到达底层的时间)和观测深度,数据取样间隔、探头下放速度、换头上升GB 12763.2 91
速度(当获取上升数据时)和探头出水时间(当获取上升数据时)以及船只漂移情况等。15.1.8获取的记录·如磁带,磁盘、固体存储器或记录曲线等,应立即读取或查。如发现缺测数据,异带数据或记录曲线间断和不清晰时,应立即补测。如确认探头的测温源移较大,应检查探头的测温系统,找出原因,排除故障
15.1.9利用XIT进行观测时.应按照仪器技术性能规定的航速进行投放观测。15.2标准层水温的观测
标准层的水温,可利用温深系统测得的标准层上、下相邻的观测值通过内插求得.也可利用颠倒温度表测得。题倒温度表观测海水温度的方法和观测记录的整理方法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16观测记录的整理
16.1温-深系统观测记录的整理
16、1.1深度(或压强)和水温烷测值,须先按标定结果进行订正。16.1.2删除水温原始观测记录中深度(或压强)逆变的深度值(或压强值)及其对应的水温据,建立深度(或压强)递增的水温序列。16.t.3判断水温数据序列中的“异常值”对于水温而言,判断式(5)如下:[Tx Tr-1il/(Dk — Dx-1) A7e式中:Tx深度(或压强)D处欲判断的水温值,C+Tr-[--\--前一个深度(或压强)呢-1 处的水温值, ;AT。一质量控制系数,视观测海区可能出现的水温最大梯度而定,C/m城/kPa。若上式成立,则认为Tk为不合理的记录值,并将T和值删除。16.1.4如需将所测得的压强换算为深度时,应按照公式(6)计算:2-+++r+%
g()+rp
式中:2—深度,m
p压强,kPa
9(办)=9.780318(1.0+5.2788×10-sin—2.36×10-5sin*),为随纬度中变化的重加速度,m/s3;
=2.184×10-7,为重力的平均垂直梯度m/(s2-kFa);一为重力势偏差,m=/s,其中
=【(s,t,p)—V(35,o,P),为比容偏差C = 9. 726 59× 10-#;
C, ——2. 251 2X10-7
Gg =2. 279X 10-*,bZxz.net
C, = - 1. 82X10-19,
16.1.5对于取样速率较快,在每米间隔内有两次以上取样的水温数据时,应按预定的深度(或压疆)间隔,对水温数据进行平滑,求得等深(或等压)间隔的水温数据序列。例如,将1~3 m之间的水温测量值求和聪平均,则得2 m 处的水猛值:依此便得2,4,6,8-m处等深间隔的水温数据数列。16.1.6对于取样速率较慢,取样间隔在1m以上的水温数序列,欲求得等深间陷的水温数据,可通过内插求得,
16. 1. 7对于水温观测序列进行了时间滞后订正的水温数据,上述的处理应采用订正后的水温数据序列。
16.7.8原始记录是以温-深曲线形式给出时,可利用数字化装置连续读取温-曲线。经数字化的温-GB 12763. 2—91
深数据,可按上述方法给出等深间隔或标准层的水温值。如利用读取器由人工读取,只读取标准层的温、深值。读值时应舍去曲线上的“异常值”。记录曲线上有联层时,应读取温跃层的某些特征点,如跃层上、下界和中间某些拐点的温深值。第四篇盐度测量
17术语
17.1绝对盐度
海水中溶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称绝对盐度。因绝对盐度不能直接测量,而又定义了实用盐度。17.2实用盐度
实用盐度由式(7)确定:
S=a +a+ais +ak+ +
我中,多
实用盐度:
温度为15C时。一个标准太气压下海水样品的电导率,与相同温度和压强下质基比为32. 435 6×10-\的氛化钾溶液的电导率的比值;n - 0. 008 0;
= = -0. 169 2;
dg -25. 385 1;
as - 14. 094 1;
+ - - 7. 026 1;
ab =2. 708 ,
当K15精确地等于1时,海水样品的实用盐度恰好等于35,即24:=35.0000。(7)式的适用盐度范函为:2 S 42
18技术要求
18.1盐度测量的准确度
盐度测量的准确度列于表6。
表6盐度测量的准确度
椎确度等级
18.2观测时次
准确度
分辨率
盐度与水温同时观测。大面或断面测站,船到站观测一次;连续测站,一般每两小时观测一次。18.3盐度测量的标准层饮
盐度测量的标推层欲及其它有关规定与温度相同,见14.3~14.4条。19测量方法
19.1利用现场温盘深仪测属盐度19.1.1利用现场温盐深仪可以测得盐度的铅直连续变化。测量方法参见15.1.2~15.1.8各条。19.1.2利用温盐深仪测盐度时,每天至少应选择一个比较均勾的水层,与利用实验室盐度计对海水样品的测量结果比对·次。如发现温盐深仪的测量结果达不到所要求的准确度,应调整仪器零点或更换仪器探头。比对结果应记入观测值班日志。GB 12763-2--91
19.1.3温盐深仪的电导率传感器必须保持清洁。每次观测完毕,都须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不能娥留盐粒或污物:
19.2利实验室盐度计测量海水样品盐度19.2.1利用电极式或感应式实验案盐度计测定水样度时.须先行定标,求得温度T(C)时标准海水电导比的定标值然后将是标值调节在品读数各档上。重复调节定位校准各档,使得两次读数在最后位相差在3以内定标结束。测量海水样品时,定位校准各旋钮不冉变动。19.2.2测量海水样品时,先将海水样品注入电导池中,待启动搅拌器搅拌1~2min后测量海水样品的温度,调节R各档旋钮,使表头指针趋!零,读取R值。若发现读数可疑,必须重测,直至认为数据台理为止,将测量的海水样品温度及所值记人盐度分析记录表1.记录表格式见附录C的表C10,19.2.3连续测量时,每天至少应用标雅海水定标一次。定标和测量时,不得在未搅拌的情形下进行,且电导池内不充许存在气泡和其它漂浮赖。19.2.4被测海水样品的温度须与标准海水的温度相近时方可进行测,感应式盐度计要求两者相差在2℃以内;极式盐度计要求在搅拌器启动1~2mn,待两者温度基本趋于相等。19.2.5工作结束后,电导池必须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电极式盐度计须在电导池内注满蒸馏水,以保护电板。
20测量记录的整理
20.1现场担盐深仪测量盐度记录的整理20.1.7温盐深仪测得的盐度记录,参照16,1.1~16.1.7各条进行整理。20.1.2如所测得的为电导率、温度和压强值时,应借助实用盐度计算公式.将电导率换算为盐度。实用盐度计算公式(8)为:
=a +a + aR ++ a as
T— 15
+1+ K(T-15)
Eho h +b2 +b + +hR\]
式中:R一被测海水样品与实用盐度为35的标准海水样品,在相同温度和一个标摊大气压下电导率的比值;
T—被测海水样品的温度,℃
t = 0. 000 5
b: -0. 005 6;
b = — 0. 006 6 :
ta=--0.037 5,
h, -0. 063 6 :
K =0.016 2.
ota+a和as 的值同(7)式
电导比,可根括现场测得的电导率,温度和压强值,通过式(9)计算:R
中:n
现场测得的电导率与%=35,T=15℃+=0时标准海水电导率的比值:此,—现场测得的电导率与同一样品在相同温度和=0条件下电导率的比值;一实用益度为35的参考海水在温度为T(C)时与其在15C时电导率的比值。R.可通过下式计算:
GB 12763. 2--- 91
(A +AP + A)
R, =1+I+RT+BP+ (B + B/T)R
现场测得的压强,kPa;
T—现场测得的海水温度,℃
R—现场测得的电导率与8-35.T=15,=0的标准海水电导率的比值;41 =2. 070X10-5 :
Ag ---6. 370X10-12
As =3. 989X 10: 11 ,
B, = 3. 426X10-*:
H =4. 464X10-1;
B3 -4. 215×10-1;
B, =-3. 107X 10 *.
的计算公式为
= G + CT +C+CT + CT
式中。T——现场测得的海水温度,Co = 0. 676 609 7,
G, 2. 005 64 × 10- ;
C2 =1. 104 259×10-4;
Cs =-6. 969 8X10-\,
G, =1. 003 1x.10-
上述(8)、(9)和(11)各式,在温度为--2~35℃,压强为0~10°kPa,实用盐度为2~42范围内均有效,20.1.3测甚的电导率值换算成盐度后,如在所层非1有明显的“异常尖峰”存在时,应将电导率或温度测值进行时间后订正,然后再重新计算盐度,20.2实验室盐度计测量水样盐度记录的整理利用实验室盐度计测量海水样品的盐度时,可根据测得的电导比R值和海水样品的温度T值,通过(8)式计算盐度5值;也可利用测得的电导比和海水样品的温度查国际海洋学常用表得S(未修正值)和S值,然后将两者相加便得盐度值,S=S+ AS。第五篇海流观测
21术语
21.1游流
海水的宏观流动称海流,以流速和流问表征。21.2流速
单位时间内海水流动的距离称流速。21.3流向
海水流去的方向称流间。正北为零,顺时针计量。22技术要求
22.1需测量的量
需测的主要量为流速和流向:需测的辅助量为风速和风向。辅助量的规测应符合GB12763.3的有美规定。
22.2测量的准确度
GB12763.2--91
22.2.1海流观测的流速、流向值规定为3min的平均流速和主流向。如流速的观测值不是3min的平均值,应在观测记录上说明取样时段。22.2.2流速不大于100m/g时,水深在200m以浅的海区,流速测量的准确度为±5cm/s;水深在200m以深的海区,流速测量的准确度为士3cm/s。流向测量的准确度均为士10°22.2.3流速超过100m/s时,水深在200m以浅的海区,流速测量的准确度为士5%;水深在200m以深的海区,流速测量的准确度为土3%。流向测电的准确度均为工10°。22.3观测层次
参照:表5(见14.3条),根据需要选定。但海流观测的表层,规定为3m以内的水层。22.4连续观测的时间长度和时次海流连续观测的时间长度应不少于25h,率少每小时观测次。预报潮流的测站,一-般应不少于兰饮符合度好天文条件的周目连续观测。23规观测方法
23.1观测浅层(船只吃水深度三倍以内的水层)海流时,应借助小型锚定浮标戴施放小艇进行观测。23.2利用调查船为承载工具测浅层以下各层海流时,非自记海流计,待海流计沉放至预定观测水层后即可进行观测+自记海流计,可根据绞车和钢丝绳的负载,串挂多台游流计同时测多层海流。测流时必须记录观测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23.3利用自记海流计,借助浮标或潜标进行海流观测时,投放与回收浮标(或潜标)的船只必须具备专用起吊设备。标(或潜标)错定后记录观测开始时间和浮标(或潜标)位置,观测结束回收浮标(或潜标)前记录观测结束时问:浮标或潜标上的闪光装须切实水密,保证正常连续闪光。23.4在深海测流时,如船只抛锚困难且深层流速确实很小,可用“双机法”观测,即在源移的船只上,将一台海流计性于预定观测水层,而将另一台海流计沉放至“无流层。两层海流计观测结果的矢基差,便是预定观测层的海流观测值。
23.5当施放海流计的钢丝绳或电缆的倾角超过10°时,应进行倾角订正。订正方法见12.2.2条。23.6以船只为承载工具进行海流连续观测时,应每小时观测一次船位,如发现船严重走错(超过定位准确度要求),应移至原位,重新开始观测。23.7周口连续观测一般不得缺测。凡中断观测两小时以上者,须重新开始观测。24观测记录的整理
24.1利用以数字显示、记录纸带或直读等记录方式的海流计测流时,应按仪器的技术性能所要求的力法和程序对所测数据进行整理,求得实际流速和真流向。24.2利用以磁带记录的自客式海流计测疏时,记录磁带可通过回放机和打印机真接打印出流速和流向值。
第六篇海浪观测
25术语
25.1海浪
海上出现的风浪和涌浪统称海浪。在风力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波浪称风浪;出其它海区传来的波浪,或由」当地的风力急剧减小,风向改变或风平息后遗留的波浪,均称涌浪。25.2波高
相邻的波峰与波谷间的铅直距离称波高。海浪连续记录中,波高总个数的三分之一个人波波高的平均值称有效波高。
25.3周期
GE 12763.2—91
相邻两个波峰或两个波谷经过某固定点的时间间隔称一个波的周期。用于确定有效波高的各个波周期的平均值称有效波周期。
25.4波间
被浪传来的方向波向,正北为零,顺时针计融。25.5波型
海浪的外貌特征称波型。
25.6海况
在风力作用下的海面特征称海况,26技术要求
26.1需测量的量
需测的十要量为波高、周期、波向,被型和海况;需测的辅助量为风速和风向。辅助量的观测应符合GB12763.3的有关规定
26.2波高,周期利波向观测的准确度26.2.1仪测有效被高的准确度为士10%,有效被周期的准确度为士0.5s。26.2.2月测有效波高的准确度为土15%,有效波周期的准确度为土0.5s:用罗经方位仪测波向(用磁罗经测波向时须进行磁差校正)的准确度为士5°。26.3观测时
大面或断面测站,船到站观测一次;连续测站每二小时观溯一次,观测时间为北京标难时02.05,08,11,14,17,20,23时。日測只在白天进行。26.4波面记录的时间长度和采样时间间隔仪测波面记录要求不少于100个波;记录的时间长度视右效波周期的大小而定,-般取10~20min,采样时间间隔取0.5s或15。
26.5波型的分类
依波浪的外貌特征,波型分风浪波型、涌浪波型和混合浪波型三类(见附录B的表B1)。26-6海况的等级
依波峰的形状、峰顶的破碎程度和浪花出现的多少,海况分为10级(见附录B的表B2)。27现测方法
27.1波高和周期的观测
27.1.1测方法
27.1.1,1浅水测波通常采用易于固定的测波仪;深水测波一般采用浮球式加速度型测波仪。27.1.1.2根据风问和游流确定船只的工作方式(移或抛锚)和测头的施放位置施改感应浮球时,船只--般不抛锚,以使浮球较快地镖离船体,27.1.1.3观测位置应避开影响海浪的障碍物,如暗礁,浅滩、岛屿和人工建筑物等。测点附近有障碍物时,必须记录影响海浪的情况。27.1.1.4在强流区测波时,不宜采用游流会导致海浪记录漂零等误差的测波:测点附近有强电干扰时,不宜采用遥测被浪仪。
27.1.2日测方法
27.1.2.日测波高和周期时,应先环视整个海面,注意波高的分布状况,然后自测10个显著波(在观测的波系中较大的波)的被高和周期,取其平均值,即为有效坡高及其对应的有效被周期。27.1.2.2当波长小于船长时,可将甲板与吃水线间的距离作为参考标尺来测定被高而以相两个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