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8233-2000 信息技术 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
GB/T 18233-200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233-2000

中文名称:信息技术 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2000-10-17

实施日期:2001-08-01

作废日期:2009-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339662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35.200接口和互连设备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计算机>>L65系统设备接口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GB/T 18233-2008代替

采标情况:idt ISO/IEC 11801:199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7371

页数:78页

标准价格:38.0 元

出版日期:2004-04-16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0-10-17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五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群内使用的通用布缆,建筑群可能由园区内的一栋楼宇或多栋楼宇组成。本标准最适用的建筑群最大跨距为3000米,办公空间最大为1000000平方米,员工在50人和50000人之间。对不在此范围的安装,建议使用本标准的原则。本标准定义的布缆支持范围广泛的服务,包括话音、数据、文本、图像和视频。本标准规定:a) 通用布缆的结构和最小配置;b) 实现要求;c) 各段布缆链路的性能要求;d) 一致性要求和验证规程。虽然安全(电气、防火等)和电磁兼容(EMC)的要求超出了本标准的范围,并由其他标准和规章所覆盖,但本标准给出的信息可能有助于满足这些要求。 GB/T 18233-2000 信息技术 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 GB/T18233-200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5.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2332000
idtIS0/IEC11801:1995
信息技术
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
Information technologyGeneric cablingforcustomerpremises
2000-10-17发布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1-08-01实施
GB/T18233—2000
本标准采用ISO/IEC11801:1995《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编制而成,在技术内容和编排格式上与原英文标准等同。
本标准提出的通用布缆具有很大的适用性。对于特定的网络技术,应根据设备要求选择适用的线缆。
本标准的附录A至附录C为标准的附录,附录D至附录J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五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保栋、李卫国、王宝艾、杨松、张春婷。c
WW.Tizw.hei
GB/T18233—2000
ISO/IEC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性的标准化专门机构。国家成员体(它们都是ISO或EC的成员国)通过国际组织建立的各个技术委员会参与制定针对特定技术范围的国际标准。ISO和IEC的各技术委员会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内进行合作。与ISO和EC有联系的其他官方和非官方国际组织也可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对于信息技术,ISO和IEC建立了一个联合技术委员会,即ISO/IECJTC1。由联合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国际标准草案需分发给国家成员体进行表决。发布一项国际标准,至少需要75%的参与表决的国家成员体投票赞成。
国际标准ISO/IEC11801是ISO/ECJTC1信息技术联合技术委员会SC25(信息技术设备互连)分委员会制定的。
本国际标准考虑了附录G列出的应用标准规定的要求。当适用的国际标准可供使用时,它对部件和测试方法提出了国际标准。
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本国际标准的组成部分。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和附录J仅提供参考信息。..comGB/T18233—2000
ISO/IEC引言
在用户建筑群内部,布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类似于其他基本的楼宇公用设施,如供热、照明和配电。像其他公用设施一样,中断服务可能会有严重的影响。由于缺乏设计的预见性,不适当部件的使用、不适当的安装、较差的管理或不充分的支持而形成的较差的服务质量,会危及组织机构的有效性。历史上,建筑群内的布缆由特定应用和多目的的网络组成。适当的使用本标准将能可控地变迁到通用布缆。一定的情况下引用特定应用布缆可能是合理的,但这种情况应减至最小。本标准包括:
a)向用户提供与通用布缆系统无关的应用和布缆部件的开放市场;b)向用户提供灵活的布缆方案,使修改易于并经济地进行;c)向楼宇专业人员(例如建筑师)提供指南,允许在了解特定要求之前,也就是说,在对建造或装修进行初始计划时就配备布缆;
d)向工业和应用标准化团体提供支持当前产品的布缆系统,并提供未来产品开发的基础。本标准规定一种多厂广商布缆,并与下列相关:a)由IEC委员会制定的布缆部件国际标准,例如:铜缆EC/TC46\,铜质连接器IEC/TC48,光纤线缆和连接器IEC/TC86;
b)由ISO/IECJTC12分委员会和ITU-T3研究组制定的应用,例如:LAN:ISO/IECJTC1/SC6和SC25/WG4,ISDN:ITU-TSGI3
c)实现和使用通用布缆系统的计划和安装指南。对附录G列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通用布缆系统的要求。这些要求与来自不同国家关于建筑群几何尺寸的统计值和6.1.1所述模型一起用来建立布缆部件的要求,并规定了布缆系统的布局结构。因北本标准内定义的通用布缆目标是不限于一般办公环境。预计本标准定义的该通用布缆系统的寿命超过10年。1)国际电工委员会一技术委员会46。2)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一联合技术委员会1。3)国际电联一电信。
4)分委员会25—工作组4。
5)研究组13。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InformationtechnologyGenericcablingfor customer premises
GB/T18233—2000
idtIS0/1EC11801:1995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群内使用的通用布缆,建筑群可能由园区内的一栋楼宇或多栋楼宇组成。本标准最适用的建筑群最大跨距为3000m,办公空间最大为1000000m2.员T在50人和50000人之间。对不在此范围的安装,建议使用本标准的原理。本标准定义的布缆支持范围广泛的服务,包括话音、数据、文本、图像和视频。本标准规定:
a)通用布缆的结构和最小配置1);b)实现要求;
c)各段布缆链路的性能要求;
d)一致性要求和验证规程。
虽然安全(电气、防火等)和电磁兼容(EMC)的要求超出了本标准的范围,并由其他标准和规章所覆盖,但本标准给出的信息可能有助于满足这些要求。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421—199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则(idtIEC68-1:1988)GB/T2423.2—1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eqvIEC68-2-2:1974)
GB/T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idtIEC68-2-6:1982)
GB/T2423.22—198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N:温度变化试验方法(eqvIEC68-2-14:1984)
GB/T2423.34—1986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测试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方法(idtIEC68-2-38:1974)
GB/T2951.1—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dtIEC811-1-1:1993)GB5023—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idtIEC227)GB/T5095.1一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1部分:总则(idtIEC512-1:1994)
1)将特定应用设备连接到通用布缆系统所用的线缆和跳线处于本标准范围之外。因为它们对信道的传输特性有重要影响,所以在性能和长度上提供了假定和指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10-17批准..com2001-08-01实施
GB/T18233—2000
GB/T5095.2—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2部分:一般检查、电连续性和接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压应力试验(idtEC512-2:1994)GB/T7424.1—1998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eqvIEC794-1:1996)GB/T9023—1988射频同轴电缆屏蔽效率测量方法(转移阻抗法)eqVIEC96-1:1986)GB9254—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idtCISPR22:1997)IEC189-1:1986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第1部分:一般试验和测量方法
GB/T15629.5—1996
信息技术局域网和城域网第5部分:令牌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dtISO/IEC8802-5:1992)
[GB/T15972.1—1998光纤总规范第1部分:总则(eqVIEC793-1-1:1995)YD/T838.1—1996数字通信用多绞/星绞对称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eqvIEC1156-11994)IEC68-2-60TTD:1990基本环境测试规程第2部分:测试测试Ke:在甚低污染气体浓度的人造环境中的腐蚀测试[技术趋势文献]印制电路板下使用的频率低于3MHz的连接器第7部分:8极连接器的详细TEC603-7:1990
规范,包括具有普通配合特性的固定连接器及活动连接器IEC708-1:1981
带有聚烯烃绝缘层和聚烯烃防湿护套的低频线缆第1部分:一般设计细节和要求
IEd 793-21992
第2部分:产品规范
IEQ794-2:1989
光缆第2部分:产品规范
IEd807-8.1992
IEC874-1:1993
IEC874-10:1992
IEC874-14:1993
IE1073-1:1994
频率低于3MHz的矩形连接器第8部分:四信号触点和线缆屏蔽接地触点连接器的详细规范
光纤及线缆连接器第1部分:通用规范光纤及线缆连接器第10部分:BFOC/2.5类型光纤连接器的局部规范光纤及线缆连接器第14部分:SC类型光纤连接器的分规范光纤及线缆的接合第1部分:通用规范一一硬件及附件
ITU-TRec.G.117:1988对地不平衡传输的各方面(定义及方法)ITU-TRec.o.9.1988评估对地不平衡度的测量安排3定义和缩略语
3.1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应用application
利用电信布缆支持其相关传输方法的一种系统。3.12平衡线缆balancedcable
由一个或多个金属对称线缆元素(双绞线对或四线组)组成的一种线缆。3.1.3楼字主干线缆buildingbackbonecable连接楼宇配线架到楼层配线架的一种线缆。楼宇主干线缆也可连接同一楼宇中的多个楼层配线架。3.1.4楼宇配线架buildingdistributor终接楼宇主干线缆和与园区主干线缆进行连接的一种配线架。3.1.5楼宇入口设施buildingentrancefacility为电信线缆进入楼宇而提供所需机械和电气服务并符合所有相关法规的一种设施。3.1.6线缆cable
在一个总护套内,相同类型和类别的一个或多个线缆单元的一种装配。线缆可以包括总屏蔽层。2
3.1.7线缆元素cableelement
GB/T18233—2000
线缆中的最小构成单元(例如:线对、四线组或单根光纤)。线缆元素可以有屏蔽层。3.1.8线缆单元cableunit
同一类型或类别的一个或多个线缆元素的单个装配。线缆单元可以有屏蔽层。注:线扎组是线缆单元的例子。3.1.9布缆cabling
可以支持信息技术设备连接的电信线缆、跳线和连接硬件的一种系统。3.1.10园区campus
包括一个或多个楼宇的建筑群。3.1.11园区主干线缆campusbackbonecable连接园区配线架到楼宇配线架的一种线缆。园区主干线缆也可直接连接到楼宇配线架。3.1.12园区配线架campusdistributor园区主干布缆放射外出的配线架。3.1.13信道channel
连接任何两种特定应用设备的端到端的传输通路。设备和工作区线缆包括在该信道内。3.1.14交叉连接cross-connect
主要能通过快接跳线或压接跳线使线缆元素能够终接和连接的一种设施。3.1.15配线架distributor
为连接线缆所用的一组部件功能(如转接板、快接跳线)用的术语。3.1.16设备线缆equipmentcable将设备连接到配线架的一种线缆。3.1.17设备间equipmentroom
专门用来安置配线架和特定应用设备的房间。3.1.18楼层配线架floordistributor在水平线缆和其他布缆子系统或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所用的配线架(见电信柜)。3.1.19通用布缆genericcabling能支持范围广泛应用的结构化电信布缆系统。安装通用布缆系统不必事先了解所需应用。特定应用硬件不是通用布缆的一部分。3.1.20水平线缆horizontalcable连接楼层配线架到电信插座的一种线缆。3.1.21混合线缆hybridcable
由整体护套包括的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线缆单元、线缆或类别的一种装配。它可由总体屏蔽层包括。
2单个工作区individualworkarea3.1.22
专门留给某一员工的最小建筑空间。3.1.23互连interconnect
终接设备线缆并与布缆子系统连接而不使用快接跳线或压接跳线的一个位置。3.1.24接口interface
连接到通用布缆的点。
3.1.25压接跳线jumper
在交叉连接上进行连接使用的无连接器的线缆单元或线缆元素。3.1.26锁键keying
连接器系统的一种机械特性,可保证连接的正确方向,或防正连接到用于另外目的的相同类型的推3
..com孔或光纤适配器。
3.1.27链路link
GB/T18233—2000
通用布缆的任何两个接口之间的传输通路。3.1.28光纤线缆(或光缆)opticalfibercable(oropticalcable)由一个或多个光纤线缆元素组成的一种线缆。3.1.29光纤双工适配器opticalfiberduplexadapter为对准和连接两个双工连接器设计的一种机械装置。3.1.30光纤双工连接器opticalfiberduplexconnector为在两对光纤之间传送光功率而设计的一种机械终接装置。3.1.3线对pair
个双绞线对或一条星形四线组的单侧电路(两根径向相对的导线)。3.1.32快接跳线patchcord
转接板上建立连接所用的带有连接器的柔性线缆单元或元素。3.1.33转接面板patchpanel
为适配快接连线的使用而设计的一种交叉连接器。它便于移动和改变上的管理。3.1.34公用网络接口publicnetworkinterface公用和专用网络之间的分界点,在很多情况下,公用网络接口是网络提供者的设施和用户建筑群布缆之间的连接点。
四线组quad
见星形四线组。
3. 1. 36 单侧电路side eireuit见线对。
3.1.37屏蔽线缆shielded cablesTbcn
由两个或多个平衡双绞线线缆元素,或1个或多个四线组线缆元素构成的一种装配,并由处于一个公共护套或管套内的一个总体筛网或屏蔽层所包绕。屏蔽双绞线缆shieldedtwistedpaircables3.1.38
由1个或多个元素组成的电气导体线缆。每一元素都单独屏蔽。可能有一个总体屏蔽,在这种情况下,线缆称为具有总体屏蔽层的双绞线缆。3.1.39接合splice
导体之间和光纤之间的联结,通常具有分开的护套。3.1.40星形四线组starquad
由四个相互绝缘导体扭绞在一起组成的一种线缆元素。两个径向面对的导线形成一传输线对,主:如果包括星形四线组的线缆与由线对组成的线缆的电气特性满足相同的规范,两者可以交互使用。3.141电信telecommunications
涉及传输、符号发射和接收、信号、书写、图像和声音,也就是说,由电报、无线电、光学或其他电磁系统的任何性质信息的一种技术分支。术语电信在本标准中使用时没有法律意义。3.1.42电信柜(间)telecommunicationscloset安放电信设备、线缆终接和交叉连接布缆的一个封闭空间。电信柜是主干子系统和水平布缆子系统间的可识别的交叉连接点。
3.1.43电信插座telecommunicationsoutlet水平布缆终接处的一种固定连接装置。电信插座提供到工作区布缆的接口。3.1.44转接点transitionpoint
线缆形式发生变化的水平布缆的一个位置,例如:扁平线缆连接到园形线缆,或联接具有不同元素4
数目的线缆。
3.1.45双绞线
twistedpair
GB/T18233—2000
由两个相互绝缘导线以有规律的方式扭绞在一起形成平衡传输线路的一种线缆元素。非屏蔽双绞线线缆unshieldedtwistedpaitcable3.1.46
由1个或多个线对组成,其中每一线对都是无屏蔽的电气导体线缆。可能有一个总体屏蔽层,在这种情况下的线缆称为有总屏蔽层的非屏蔽双绞线缆。7工作区workarea
员工与电信终端设备进行交互操作的建筑空间。3.1.48工作区线缆
workareacable
连接电信插座到终端设备的一种线缆。3.2缩略语
B-ISDN
CSMA/CD
交流电
衰减与串扰比
楼宇配线架
楼宇入口设施
卡口式光纤连接器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基本速率的综合业务数字网
园区配线架
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
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直流电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
数据终端设备
被测装置
电磁兼容性
电磁干扰
设备间
楼层配线架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光纤中继器间链路
最大半振幅的全宽度
集成电路
绝缘位移连接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
综合业务数字网
国际标准化组织
国际电信联盟一电信标准化局(原CCITT)联合技术委员会
局域网
纵向转换损耗
4一致性
GB/T18233—2000
纵向转换转移损耗
不适用
N型到BNC转换器
近端串扰
光时域反射仪
专用分支交换机
建议草案补篇
物理层相关媒体
聚氯乙烯
用户连接器(光纤连接器)
双工SC光纤连接器
表面转移阻抗
电信柜(间)
时域反射仪
电信插座
转接点
为保证布缆安装符合本标准,下述内容适用:a)配置应符合第5章要求;
b)与布缆的接口应符合第9章要求1W.COn
c)整个系统应由满足第7章所规定的所需性能级别的链路组成。这可按照第6章的设计参数通过安装满足第8章和第9章要求的部件或通过确保满足第7章所述性能等级和第9章可靠性要求的系统设计和实施来获得;
d)系统管理应满足第11章的要求;e)应满足涉及安全和EMC的有关规定。第章规定的链路性能应遵照第6章的规定。当第8章和第9章规定的部件以熟练的右式并按照提供者和设计者的指令,在距离不超过第6章规定的数值时,应满足链路性能。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测试链路的传输特性。
对第7章规定的一致性测试在下述情况下使用:a)在长度超过第6章规定的情况下的链路设计;6)使用与第8章和第9章所述不同的部件时的链路设计;c)对安装的布缆进行评估,以确定支持一定应用组的能力,d)对按照第6章、第8章和第9章设计的安装系统根据需要进行性能核实。标注为“f.f.s.”(代表进一步研究)的规范是预备性规范、不需要对本标准具有一致性要求。5通用布缆系统的结构
本章标识通用布缆的功能元素,描述它们如何连接在一起而形成子系统,并标识由通用布缆互连的特定应用部件的接口。实现通用布缆的一般要求也在这里给出。通过将设备连接到电信插座和配线架,可支持多种应用。进行这种连接所用的部件不形成通用布缆的一部分。
5.1结构
5.1.1功能元素
通用布缆的功能元素是:
园区配线架
园区主干线缆
楼宇配线架
楼宇主干线缆
楼层配线架
水平线缆
转接点(可选))
电信插座
GB/T18233—2000
将多组这种功能元素连接在一起便可形成布缆子系统。5.1.2布缆子系统
通用布缆包括3个布缆子系统:园区主干、楼宇主于和水平布缆。子系统的合成在5.1.3.5.1.4和5.1.5中描述。多个布缆子系统连接在一起,可建立如图1所示的通用布缆结构。配线架提供一种手段用以配置布缆,以支持不同的拓扑结构,如总线型、星形及环形。5.1.3园区主千布缆子系统
园区主王布缆子系统从CD扩展到通常位于位置分开的楼宇的BD。当它存在时,则包括园区主于线缆,园区主干线缆的机械终接(在CD和BD上)以及在CD处的交叉连接。园区主干线缆也可互连BD。
5.1.4楼宇主干布缆子系统
楼宇主干布缆子系统从BD扩展到FD。该子系统包括楼宇主干线缆,楼宇主干线缆的机械终接(在CD和FD上)以及在BD处的交叉连接。楼宇主干线缆不包括TP铜线主干线缆不包括接合点。CD
园区非干布绳
子系统
5.1.5水平布缆子系统
楼宇主干布缆
子系线
通用布境系蔬
(可选)
水平布缆广杀统
图1通用布缆结构
终踪设备
工作区有溉
水平布缆子系统从FD扩展到TO。该子系统包括水平线缆,在FD处水平线缆的机械终接,FD处的交叉连接和TO。
水平线缆从FD延续到TO。如需要,在FD和任何TO之间允许一个TP。水平布缆的传输特性应维持不变。TP处的入和出线对和光纤的连接要维持1:1的对应关系。TP处的所有线缆元素都应进行7
GB/T18233—2000
机械终接。TP不应用作管理点(也就是说,不用作交叉连接)。特定应用设备不应置于该处。TP仅包括无源连接硬件。关于多单元线缆的使用限制见8.3条。5.1.6工作区布缆bZxz.net
工作区布缆将TO连接到终端设备。它具有非永久性和应用特定性,因而超出了本标准的范围。关于工作区线缆的长度和传输性能已经作出了假定。这些假定在相关时给以标识。5.2总体结构
通用布缆是一种分层星形结构,其形如图2所示。通用布缆实现中包括的子系统数目和类型取决于园区或楼宇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及用户的策略。例如:在仅具有一个楼宇的校园中,主配线点是BD,不需要园区主干布缆子系统。另一方面,一栋大楼宇可以作为一个园区处理,具有一个园区主干子系统和几个BD。关于布缆结构应用方面更多的信息参照附录D中的D3。在该结构中,线缆应安装在相邻级之间,这就形成了分层星形,如图2所示。该结构具有适应各种应用所需的高度灵活性。附录D详述了分层星形拓扑边界范围内如何配置各种网络。这些拓扑结构可通过在交又连接处和特定应用设备上互连线缆元素来建立。对于某些应用,在FD或BD之间,附加直接连接是希望的,而且是充许的。楼宇主干线缆也可以互连FD。然而,这种连接应增加到那些基本分层星形拓扑所需要的上面。多个配线架的功能可以结合在一起。图3示出了通用布缆的例子。图中可见的楼宇示出了分别安置的每一配线架,背面的楼宇表示BD和FED的功能业已组合到单个配线架关于为容错附加布缆的信息参见附录D。广
TO TO I TO
可线缆
亢选转接点
图2功能元素的相互关系
楼车1干线继
水平线缆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