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886-199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886-1992
中文名称: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2-01-01
实施日期:1993-06-01
作废日期:2009-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31291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香料和调料、食品添加剂>>67.220.20食品添加剂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添加剂与食用香料>>X42合成食品添加剂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0页
标准价格:15.0 元
出版日期:1993-05-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0-04-01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陈梅英、赵端品、徐连滨、宋耘
起草单位:天津化工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碳酸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工业盐为原料,由氨碱法和联碱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碳酸钠。分子式:Na 2Co 3相对分子质量:105.99(按198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GB 1886-1992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GB1886-1992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碳酸钠
Food additive Sodium carbonate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 1886-92
GB 1886:-83
代替GB8920-88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碳酸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工业盐为原料,由氨碱法和联碱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碳酸钠。分子式:Na2CO3
相对分子质量:105.99(按198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2引用标准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603
GB3049
GB3050
GB3051
GB4456
化工产品中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无机化工产品中氯化物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电位滴定法无机化工产品中氯化物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汞量法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 4857.3
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
GB6678
GB6682
GB8450
GB8946
堆码试验方法
垂直冲击跌落试验方法
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实验室用水规格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
砷斑法
塑料编织袋
复合塑料编织袋
GB 8947
3技术要求
3.1外观:白色粉状结晶。
3.2食品添加剂碳酸钠应符合下表要求。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03批准1993-06-01实施
总碱量(以Na.CO,计),%
氯化物(以 NaCi计)含量,%
铁(以 Fe计)含量,%
重金属(以Pb计)含量,%
砷(以As计)含量,%
烧失量\,%
水不溶物含量,%
注:1)为包装时检验结果。
4试验方法
GB 1886—92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规定时,均按GB601、GB602、GB603之规定制备。
4.1鉴别
4.1.1试剂和材料
4.1.1.1盐酸(GB 622),
4.1.1.2硫酸镁(GB671):120g/L溶液;4.1.1.3氧化钙(GB1262):室温下饱和溶液。称取约3g氧化钙,精确至0.1g,置于试剂瓶中,加入1000mL水,盖上瓶塞,用力振摇后,放置澄清。使用时取上层清液。
4.1.2鉴别方法
4.1.2.1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20g试样,精确至0.1g,置于烧杯中,加入100mL水并使其溶解。4.1.2.2用盐酸润湿铂丝环,在火焰上燃烧至无色,再蘸取少许试验溶液在火焰上燃烧,火焰即呈鲜黄色。
4.1.2.3在试验溶液中滴加盐酸时放出二氧化碳气,通入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即呈白色混浊液。4.1.2.4在试验溶液中滴加硫酸镁溶液,即生成白色沉淀。4.2总碱量的测定
4.2.1方法提要
以溴甲酚绿-甲基红为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4.2.2试剂和材料
4.2.2.1盐酸(GB622):c(HCI)约为1mol/L标准滴定溶液;4.2.2.2溴甲酚绿(HG3-1220)-甲基红(HG3—958)混合指示液将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与甲基红乙醇溶液(2g/L)按3+1体积比混合,摇匀。4.2.3仪器、设备
一般实验室用仪器和
4.2.3.1称量瓶:$30mm×25mm或瓷娲,容量30mL;4.2.3.2电烘箱或高温炉:能控制在250~~270℃。132
4.2.4分析步骤
GB 1886--92
在预先于250~270℃下恒重的称量瓶或瓷中称取1.7g试样,精确到0.0002g,置于电烘箱或高温炉内,在250~270℃下加热至恒重。将试料倒入锥形瓶中,再准确称量称量瓶或瓷埚质量。用50mL水溶解试料,加10滴漠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暗红色为终点。4.2.5分析结果的表述
总碱量(以NazCO:计)质量百分数αi按式(1)计算:j =m V×0 053 00 ×100m 5.300 m
武中:c-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V——滴定所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试料质量,g;
0.053 00-
(1)
与1.00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碳酸钠的质量。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
4.2.6允许差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2%,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4.3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4.3.1电位滴定法
4.3.1.1方法提要
见GB3050第2章。
4.3.1.2试剂和材料
4.3.1.2.1硝酸(GB626):1+1溶液;4.3.1.2.2硝酸钾(GB647):室温下饱和溶液;4.3.1.2.3溴酚蓝(HG3—1224):1g/L乙醇溶液;4.3.1.2.4氯化钠(基准试剂)(GB1253):c(NaCI)=0.05mol/L标准滴定溶液称取2.9225g预先在500~600℃下烘至恒重的氯化钠,精确到0.0002g,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后全部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4.3.1.2.5硝酸银(GB670):c(AgNO.)约为0.05mol/L标准滴定溶液称取8.75g硝酸银,精确到0.01g,溶于1000mL水中,摇匀。保存于棕色瓶中。用移液管移取5mL氯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置于100mL烧杯中,加40mL水,放入电磁搅拌子,将烧杯置于电磁搅拌器上,开动搅拌器,加入2滴溴酚蓝指示液,滴加硝酸溶液至恰呈黄色。把测量电极和参比电极插入溶液中,连接电位计接线,调整电位计零点,记录起始电位值。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先加入4.00mL,再逐次加入0.10mL。记录每次加入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后的总体积和对应的电位值E,计算出连续增加的电位值△E,和△E,之差△E,。△E,的最大值即为滴定终点,终点后再继续记录一个电位值E。
记录格式见GB3050附录C(参考件)。滴定至终点所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按式(2)计算:by
(2)
GB 188692
式中:V。—电位增量值△E,达最大值前所加入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V,电位增量值△E,达最大值前最后一次加入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b—一△E,最后次正值;
B一一△E,最后一次正值和第一次负值的绝对值之和。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按式(3)计算:C2·V,
式中:C2一一→氯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IV2——氯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V—滴定所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4.3.1.3仪器、设备
见GB3050第3章。
4.3.1.4分析步骤
称取1g试样,精确到0.01g,置于100ml烧杯中,加40mL水溶解。以下操作按第4.3.1.2.5条进行,自\..放入电磁搅拌子\开始到“终点后再记录-个电位值E”为止。但不再一次加入4.00mI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
同时做空白试验。
4.3.1.5分析结果的表述
氯化物(以NaCI计)质量百分含量按式(4)计算:Ta m (V=YX 0 058 44 × 100 = 5. 844c:=V)m(1 — rs)
m(1 - s)
式中:℃—一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实际浓度,mol/L;V—滴定所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V。—-空白试验所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rs——由第4.7条所测得烧失量的百分含量,m——试料质量g;
(4)
0.05844———与1.00m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氯化钠的质量。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二位小数。
4.3.1.6允许差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02%,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4.3.2乘量法
4.3.2.1方法提要
见GB3051第2章。
4.3.2.2试剂和材料
见GB3051第4章。
4.3.2.3仪器、设备
见GB3051第3章。
4.3.2.4分析步骤
GB 1886—92
称取2g试样,精确到0.01g,置于锥形瓶中,加40mL水溶解,加2滴溴酚蓝指示液,滴加硝酸溶液(1+1溶液)中和至黄色,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呈蓝色,再用硝酸溶液(1十7溶液)调至恰呈黄色并过量2~3滴,加入1mL二苯偶氮碳酰耕指示液,用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由黄色变为紫色为终点。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保存滴定后的废液,按GB3051附录D处理。4.3.2.5分析结果的表述
氟化物(以NaCI计)质量百分含量r:按式(5)计算:2s = S:(V -Ve)X 0. 058 44 × 100 = 5. 844c:(V-Ve)m(1- s)
m(1 - as)
式中:c-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实际浓度,mol/L;一滴定所消耗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空白试验滴定所消耗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IL;V。
as—由第4.7条所测得烧失量的百分含量;m --试料质量,g;
0.05844—与1.00mL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c的氯化钠的质量。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二位小数。
4.3.2.6允许差
(5)
1Hg(NO;)2·H,O)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02%,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4.4铁含量的测定
4.4.1方法提要
见GB3049第2章。
4.4.2试剂和材料
见GB3049第3章。
4.4.2.1盐酸(GB622):1+1和1+3溶液;4.4.2.2氨水(GB631):2+3和1+8溶液。4.4.3仪器、设备
见GB3049第4章。
4.4.4分析步骤
4.4.4.1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10g试样,精确到o.01g,置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血,滴加35mL盐酸溶液(1+1溶液),煮沸3~5min,冷却(必要时过滤),全部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勾。4.4.4.2试验空白溶液的制备
量取7ml盐酸溶液(1+1溶液),置于100mL烧杯中,滴加氨水溶液(2十3溶液)中和至中性(用精密 pH 试纸检验)。
4.4.4.3工作曲线的绘制
见GB3049第5章。
选取3cm吸收池和相应的铁标准溶液体积。4.4.4.4测定
用移液管移取50mL试验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与试验空白溶液同时同样,用氨水溶液(1+8溶液)或盐酸溶液(1+3溶液)调节至pH约为2用精密pH试纸检验)。分别全部移入100ml容量瓶13;
GB 1886-92
中。以下操作按GB3049第5章进行吸光度的测定。从试验溶液吸光度中减去试验空白溶液吸光度,由工作曲线上查出试验溶液中铁质量。4.4.5分析结果的表示
铁(Fe)质量百分含量r.按式(6)计算:0.1m
5×100
m × 1 000
式中:m,-一由工作曲线上查得的试验溶液中的铁质量,mg;-移取试验溶液中所含试料的质量,g。所得结果应表示至四位小数。
4.4.6允许差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0005%,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4.5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4.5.1方法提要
(6))
在弱酸性(pH3~~4)条件下,试样中的重金属离子与硫化氢作用,生成棕黑色,与同法处理的铅标准溶液比较。
4.5.2试剂和材料
4.5.2.1盐酸(GB622):1+4溶液;4.5.2.2氨水(GB631):1+2溶液;4.5.2.3冰乙酸(GB676):1+15溶液;4.5.2.4饱和硫化氢水:临用时配制;4.5.2.5铅标准溶液:0.010mgPb/mL。临用时配制;用移液管移取10mL按GB602配制的铅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勾。4.5.2.6酚(GB10729):10g/L指示液。4.5.3分析步骤
称取2g试样,精确到0.01g,置于100mL烧杯中,加5mL水,盖上表面皿,由杯口缓慢加入17ml盐酸溶液,煮沸5min,冷却后加入1滴酚酞指示液,用氨水溶液中和至淡红色。全部移入50ml比色管中,加2ml乙酸溶液、10mL饱和硫化氢水,加水至刻度,摇匀。在暗处放置10min后和标准比较,不得深于标准。
标准是用移液管移取2mL铅标准溶液,置于100mL烧杯中。以下操作从“加5mL水”开始和试验溶液间时同样进行。
4.6神含量的测定
4.6.1方法提要
砷斑法
见GB8450第2.1条。
4.6.2试剂和材料
4.6.2.1盐酸(GB622);
4.6.2.2碘化钾(GB1272);
4.6.2.3无砷锌粒(GB2304);
4.6.2.4氯化亚锡(GB638):400g/L溶液。称取约40g氯化亚锡(SnCl2·2H,O),精确到0.1g,置于烧杯中,加40mL盐酸使其溶解,用水稀释至100 mL。
4.6.2.5乙酸铅(HG3—974)棉花;136
4.6.2.6溴化汞GB1398)试纸;
GB 1886. 92
4.6.2.7砷标准溶液:0.0010mgAs/ml。临用时配制。用移液管移取10ml.按GB602配制的碑标准溶液置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6.3仪器、设备
见GB8450第2.3条。
4.6.4分析步骤
称取1.g试样,精确至0.01g,置于测砷装置的锥形瓶中,加25mL水溶解,用盐酸中和至中性(用pH试纸检验),再过量5mL,摇匀。加入1g碘化钾、0.2ml氟化亚锡溶液,摇匀。放置10min后,加入3g无砷锌粒,立即装上预先装有乙酸铅棉花和溴化汞试纸的测砷管。在25~~30(暗处放置1~1.5h。取下溴化求试纸与标准色斑进行比较,不得深于标准。标准是用移液管移取2ml砷标准溶液,臀于测碑装置的锥形瓶中。以下操作从“加25mI.水”开始和试验溶液同时同样进行。4.7烧失量的测定
4.7.1方法提要
试样在250~270C下加热至恒重。加热时失去游离水分和由碳酸氢钠分解的水和二氧化碳,计算出烧失。
4.7.2仪器、设备
般实验用仪器和
4.7.2.1称瓶:$30mm×25mm或瓷埚,容量30ml;4.7.2.2电烘箱或高温炉:能控制在250~270℃。4.7.3分析步骤
在预先于250~270℃下恒重的称量瓶或瓷埚中称取约2g试样,精确到0.0002g,于电烘箱或高温炉内,在250~270℃下加热至恒重。4.7.4分析结果的表述
烧失量质量百分数z.按式7)计算:rs
式:m.-试料加热后失去的质量.,试料质量,g。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二位小数
4.7.5允许差
ml×100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04%,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4.8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4.8.1方法提要
试样溶于水,不溶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4.8.2试剂和溶液
4.8.2.1盐酸(GB622):1+3溶液;4.8.2.2无水碳酸钠(GB639):100g/L溶液;4.8.2.3酸洗石棉(HG3—1062);()
取适量酸洗棉罩」烧杯中,加入盐酸溶液,煮沸20min.用布氏漏斗过滤并洗至中性。取出漫泡」137
GB 1886-92
碳酸钠溶液并煮沸20min,用布氏漏斗过滤并用水洗至中性(用酚酸溶液检验),取出于烧杯中加水调成糊状。
4.8.2.4酚(GB10729):10g/L.乙醇溶液。4.8.3仪器、设务
-般实验用仪器和免费标准bzxz.net
4.8.3.1舌氏蜗:容量30ml;
4.8.3.2电烘箱:能控制在110士5C。4.8.4分析步骤
将古氏埚罩于抽滤瓶上,在筛板上下均铺--层酸洗石棉,各层厚约3mm,抽滤,用50士5(水洗至滤液中无酸洗石棉纤维,将古氏埚置于电烘箱中,于110土5℃下干燥后称量。重复此操作直至恒重。称取约40g试样,精确到0.01g,置于烧杯中,加入400ml.约40C的水使溶解,保持溶液在50士5(。用已恒重的古氏地过滤,用50土5C水洗涤,直至取20mL滤液加2滴酚酸后不显红色为止。取下占氏甘置于110土5C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重。4.8.5分析结果的表述
水不溶物质基百分含量。按式(8)计算:r.
式中:m,——水不溶物质量,g;一试料质量,g。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三位小数。
4.8.6允许差
m×100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006%,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5检验规则
(8)
5.1食品添加剂碳酸钠应由生产厂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对产品质进行检验。生产厂应保证所有出厂的产品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链批出厂的产品都应附有一定格式的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生产广名称、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净重、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证明及本标准编号。5.2使用单位有权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对所收到的食品添加剂碳酸钠进行验收。5.3每天产量为一批。
5.4按GB6678第6.6条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数。取样时将取样器插入包装袋的四分之三处采样。将取出的样品混匀,用四分法缩分至不少于50()g,置于两个清洁、干燥的具塞广日瓶中。瓶上粘贴标签,注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名称、批号、采样日期和采样者姓名。·瓶供检验用,另一瓶保存三个月备查。5.5如检验结果中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时,则应重新自两倍量的采样袋数的包装袋中取样检验。核验结果如仍有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整批产品不能验收。5.6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堪发生异议时,按《全国产品质量仲裁检验暂行办法》之规定办理。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包装材料
6.1.1材料
GB 1886--92
采用内衬聚乙烯吹塑薄膜袋(C型)、外套塑料编织袋(C型)双层包装;或者采用复合塑料编织袋(C型)单层包装。
6.1.2性能和检验
每批包装材料都应抽样检验,其性能和检验方法应分别符合GB4456C型、GB8946C型或GB8947C型的规定。
6.2包装件
6.2.1质量
6.2.1.1每件净重40kg或50kg
6.2.1.2允许偏差:随机抽取10件称量时,平均偏差为士0.2kg;随机抽取1件称量时,偏差不大于±0.3kg。
内袋用人工扎口,或用与其相当的其他方式封口;外袋在距袋边约30mm处折边,在距袋边约15mm处用维尼龙线或其他质量相当的线缝口,针距7~12mm,缝线整齐,针距均匀,无漏缝和跳线现象。缝口线头尾应在包装件外留足50mm6.2.3检验
6.2.3.1采样量
每批出厂的包装件应按1%的比例,最少不得少于10件随机抽样检验。6.2.3.2检验项目
6.2.3.2.1包装质量
净重必须符合6.2.1条的规定。
6.2.3.2.2封口
封门应符合6.2.2条的规定。
6.2.3.2.3跌落试验
按照GB4857.5之规定,取三个包装件,分别对袋的平面、侧面和端部三个方向进行坠落,其结果应无破损,缝线应完好。
6.2.3.2.4堆码试验
按照GB4857.3之规定进行堆码试验,其结果应为:在规定时间内无任何堆码不稳的现象。6.3标志
包装件上应涂有牢固明显的标志,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商标、标准号、生产厂名称、生产日期、净重、防止H晒雨淋和食品添加剂字样的标志。6.4存和运输
6.4.1运输中应有遮盖物,防止日晒雨淋,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6.4.2仓库地面应干燥,并能防止日晒雨淋。6.4.3防止与酸混贮混运,防止与有毒有味的物质混贮混运。6.4.4有条件的单位应采用集装网和集装托盘装卸和运输。6.4.5食品添加剂轻质碳酸钠的包装材料、包装件以及贮存和运输都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
GB1886—92
附录A
(参考件)
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集装袋包装或散装,包装材料和包装件质量等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化工部天津化工研究院、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归口。本标准由化工部天津化工研究院、天津碱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梅英、赵端品、徐连滨、宋耘。本标准参照采用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第五版(1986年)碳酸钠标准。14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