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8312-2001 双目望远镜检验规则
GB/T 18312-200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312-2001

中文名称:双目望远镜检验规则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1-01-05

实施日期:2001-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12425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成像技术>>37.020光学设备

中标分类号:仪器、仪表>>光学仪器>>N31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7659

页数:7页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2004-04-17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1-03-05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杨朋利、许增凤、黄卫佳、杨红、郑雪

起草单位:中国兵器工业第二0五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双目望远镜出厂检验、型式检验时的试验工具及设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通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双目望远镜的制造和验收,单筒望远镜也可参照使用。 GB/T 18312-2001 双目望远镜检验规则 GB/T18312-2001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7.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312—2001
双目望远镜检验规则
The inspection rule for binoculars2001-01-05发布
2001-09-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GB/T18312—2001
本标准是GB/T17117—1997《棱镜式双目望远镜》及GB/T17118—1997《伽利略式双目望远镜》的配套文件。
本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兵器工业第二O五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朋利、许增凤、黄卫佳、杨红、郑雪。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双直望远镜检验规则
The inspection rule for binocularsGB/T-18312—2001
本标准规定了双目望远镜出厂检验、型式检验时的试验工具及设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双目望远镜(以下简称望远镜)的制造和验收,单筒望远镜也可参照使用。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7117—1997棱镜式双目望远镜GB/T17118—1997伽利略式双目望远镜JJG827-1993分辨力板检定规程
3试验方法
3.1试验工具及设备
望远镜主要试验工具、设备及其主要技术要求见表1,表1试验工具、设备及其主要技术要求工具、设备名称
标准口径框
测量显微镜
视场仪
猎率计
视度计
像倾斜仪
平行光管
主要技术要求
口径标定误差绝对值不大于0.05mm径向测量不确定度不大于0.01mm轴向测量不确定度不大于0.2mm
测量不确定度不大于3'
镜内分划误差绝对值不大于0.02mm镜外分划误差绝对值不大于0.5mm视度零位误差绝对值不大于0.1m~1测量范围不小于-6m*1~6m-1
测量不确定度不大于0.2m-1
测量不确定度不大于2
0.02mm级
视差不大于0.01m-1
分辨力不低于140\/D
焦距不小于1000mm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01-05批准2001-09-01实施
工具、设备名称
分辨力板
前置镜
双管前置镜
望远镜综合校正仪
(以下简称综合校正仪)
GB/T18312—2001
表1(完)
主要技术要求
按JG827执行
放大率不小于4倍
分辨力不低于140\/D'
放大率不小于4倍
可测量范围不小于40mm~100mm
光轴平行性不大于30\
光轴平行性示值误差不大于2°
放大率示值误差绝对值不大于1%像倾斜示值误差不大于6
平行光管视差绝对值不大于20\,并应控制在发散方向;光束平行度在高低方向不大于30水平方向发散不大于60,汇聚不大于10%注:D为被测望远镜的人瞳直径,mm,D为被测望远镜出髓直径,mm。3.2试验方法
3.2.1放大率及放大率差
当两种方法检验结果不一致时,以方法1为仲裁。3.2.1.1方法1
用标准口径框和测量显微镜或倍率计检验。a)首先将望远镜各视度调整到零位。b)将标准口径框(其口径为被测望远镜入直径的60%~80%)安装在望远镜物镜一方并尽量接近于望远镜物镜前表面,并在物镜方加以照明。c)用倍率计或测量显微镜测量标准口径框经过望远镜后成像的大小,并按公式(1)~公式(3)分别计算望远镜的放大率及放大率差:F=D/D
4F=IF-F1/FX100%
一左支光学系统的放大率;
式中:r-
-右支光学系统的放大率;
标准口径框的直径,mm;
一标准口径框经左支光学系统成像后的直径,mm:D标准口径框经右支光学系统成像后的直径,mm;4F一放大率差;
放大率公称值。
3.2.1.2方法I
(1)
(2)
·(3)
用综合校正仪检验。
将望远镜置于综合校正仪检验光路中,调整望远镜使综合校正仪分划板刻线经望远镜左、右支镜筒后清晰地成像于投影屏上,从投影屏上分别读出左、右支镜简的放大率值,并按公式(3)计算出望远镜左、右支光学系统的放大率差。3.2.2视场
用视场仪检验。
a)将望远镜放在视场仪物镜前,人眼处于望远镜出瞳位置观察,调整望远镜使视场仪分划面上十2
GB/T18312—2001
字分划线中心的像与望远镜视场中心基本重合,然后根据视场仪分划板角度分划读取望远镜视场光阑边缘左右(上下)的读数,两读数之和即为所测得的视场。b)视场测量时,如出现视场各方向视场大小不一致时,应以最小视场与最大视场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2.3出睡直径
用测量显微镜或倍率计检验。
a)将望远镜各视度调整到零视度条件下,并在物镜方向加以照明。b)将测量显微镜或倍率计置于望远镜目镜一方,纵向调焦直至清晰看到望远镜出瞳为止,用测量显微镜或倍率计测量出瞳直径。c)当出瞳出现切割或椭圆现象时,以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3.2.4视度零位
当两种方法检验结果不一致时,以方法I为仲裁。3.2.4.1方法1
用平行光管和视度计检验。
8)对于具有中轴视度调节机构和单支目镜视度调节机构的望远镜,将望远镜对向乎行光管,调节中轴用视度计,使无目镜视度调节的镜简光学系统视度调节到零视度,然后再将另一支镜简的目镜视度示值归零。在平行光管上利用视度计测出该简的视度值,即为视度零位误差。b)对于两目镜分别调节视度的望远镜,将两目镜视度示值归零,在平行光管上用视度计分别测出两镜简的视度值,即为视度零位误差。3.2.4.2方法
用综合校正仪检验。
a)对于具有中轴视度调节机构和单支目镜视度调节机构的望远镜,首先调节中轴使无目镜视度调节的镜简光学系统成像清晰,然后调节另一镜简的目镜,使其成像清晰,其目镜视度示值即为视度零位示值误差。
b)对于两目镜分别调节视度的望远镜,将两目镜视度分别调节至成像清晰,各目镜视度示值即为视度零位示值误差。
3.2.5像倾斜和相对像倾斜
当两种方法检验结果不一致时,以方法I为仲裁。3.2.5.1方法1
用像倾斜仪和铅垂线检验。
将望远镜置于距铅垂线不小于4m的距离上,调节望远镜直至看清铅垂线为止,用像倾斜仪分别测出铅垂线经过左、右支镜筒时的像倾斜大小,并根据左、右支镜简产生的像倾斜大小及方向按公式(4)计算出相对像倾斜:
式中:Y—望远镜左右两支镜筒产生的相对像倾斜,(\);β——望远镜左支镜简产生的像倾斜,)β2—望远镜右支镜简产生的像倾斜,(\)。注,当β、β,同方向时,上式取“一”,反之取“+”。3.2.5.2方法1
用综合校正仪检验。
..(4)
将望远镜置于综合校正仪检验光路中,调整望远镜使得综合校正仪上的分划线清晰地成像于投影屏上,从投影屏上读出左、右支镜简产生的像倾斜值,并按公式(4)计算出相对像倾斜。3.2.6出射光束平行度
GB/T18312—2001
当两种方法检验结果不一致时,以方法「为仲裁。3.2.6.1方法I
用平行光管和双管前置镜检验。a)将望远镜左、右目镜视度归零,置于视轴经过校准的平行光管和双管前置镜之间。调整望远镜,使平行光管十字分划线交点经望远镜左支光学系统所成的像与前置镜左支系统十字分划线交点重合,保持产品原状,然后测定通过产品右支光学系统的平行光管十字分划线交点的像与前置镜右支系统十字分划交点的偏差,此测定值为望远镜光轴的平行度。b)改变不同的目距,重复上述检验方法。出射光束平行度应在整个目距调节范围内进行,且以最大光束平行度的读数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3.2.6.2方法1
用综合校正仪检验。
将望远镜置于综合校正仪检验光路中,调整望远镜使得综合校正仪上的分划线清晰地成像于投影屏上,改变目距,在综合校正仪上读取目距调节范围内最大的光轴夹角值,并按公式(5计算出望远镜出射光束的平行度:
α=F-1)
式中:α——出射光束的平行度,(\);6—综合校正仪上两光轴夹角的读数值,();F—放大率公称值。
3.2.7视场中心分辨力
在平行光管上安装对比度为1的分辨力板,并采用适当照明。·(5)bzxZ.net
将望远镜视度归零,用望远镜观察平行光管焦面上分辨力板,使其位于望远镜视场中心,将前置镜置于望远镜目镜一方,调节前置镜对分划板经过望远镜后所成的像进行观察,记下刚好都能够清晰分辩开四个方向的分辩力图案的编号,依照平行光管参数计算出那一组图案所代表的鉴别率角度值,依此作为视场中心分辨辩力。
3.2.8视度调节范围
当两种方法检验结果不一致时,以方法I为仲裁。3.2.8.1方法1
用视度计和平行光管检验。
将望远镜视度调节到调节范围的某一极限位置,在望远镜目视方调节视度计,同时看清平行光管分划线的像与视度计的分划线,从视度计上分别读取该极限位置时的视度读数值。然后将视度调节到另一极限位置,重复上述步骤。记下此时的视度读数值。两视度值的范围即为望远镜的视度调节范围。3.2.8.2方法1
用距离法进行检验。
对于视度调节范围中的正视度,可用距离法来进行检验,并按公式(6)计算视度值:SD=1/L
式中SD视度值,m-l,
L一最近可观察距离,m。
3.2.9目距调节范围
用卡尺检验。
(6)
在目距调节范围内先将目距调至最大处,用游标卡尺量取两目镜框中心距,记下该值,然后将目距到最小处,量取最小目距值。两数据之间的范围即为目距调节范围。3.2.10左,右目镜高度差
用卡尺检验。
GB/T18312-2001
将望远镜左、右目镜视度归零,物镜向下垂直放置于平面度不低于0.1mm的工作平台上用卡尺分别量取左、右目镜相对于平板的高度值,从而计算出高度差值。用卡尺测量时不应引起眼罩变形。3.2.11运动部位平滑性
按照正常使用方法,对望远镜各运动部位在其运动范围内进行手感检查。3. 2. 12耐久性
将望远镜的各活动部位按照正常使用方法(每分钟不得多于30次)进行往返耐久性试验,每个活动部位往返一次记为一次。试验次数:棱镜式双目望远镜按GB/T17117一1997中6.13的规定执行,伽利略式双目望远镜按GB/T17118—1997中4.12的规定执行。3.2.13气密性
在望远镜腔内加压10kPa士1kPa条件下,经过3min后,测量腔体内部压力下降值。3.2.14振动
根据不同类型的望远镜分别按照GB/T17117—1997中4.13或GB/T17118—1997中6.15的规定执行。
3.2.15高温、低温
按照GB/T17117-1997中6.16和6.17的规定执行。3.2.16清洁度和光学零件表面质量镜身内部的清洁度、光学零件表面疵病及光学零件的脱膜、脱胶和破边等在60W白炽灯或8W荧光灯下,从目镜和物镜方向进行目视检查。3.2.17外观
目视和手感检查。
检验规则
4.1检验分类
望远镜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4.2检验项目
按照GB/T17117—1997中的表3或GB/T17118—1997中的表3执行。外观除表3的规定外,还应包括眼罩。4.3检验顺序
检验程序一般按如下顺序执行:外观——清洁度及光学零件表面质量一视度调节范围一
一运动部位平滑性一
一目距调节范围
左、右目镜高度差——放大率及放大率差——视场——出瞳直径——视度零位——像倾斜和相对
像倾斜—出射光束平行度——视场中心分辨力——振动——气密性——高、低温——耐久性。4.4抽样方案
棱镜式双目望远镜按GB/T17117—1997中的7.2.1及7.3.2执行:伽利略式双目望远镜按GB/T17118—1997中的5.2.1及5.3.2执行。4.5判定规划
棱镜式双目望远镜按GB/T17117-1997中的7.2.2及7.3.3执行;伽利略式双目望远镜按GB/T17118~1997中的5.2.2及5.3.3执行。5
GB/T1831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双目望远镜检验规则
GB/T18312-2001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剧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
开本880×12301/16印张3/4字数11千字2001年6月第一版
2001年6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2000
书号:155066·1-17659
网址bzcbs.com
科目571-510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