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327.2-200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327.2-2001
中文名称:滑动轴承 应用符号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1-02-02
实施日期:2001-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8978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机械系统和通用件>>轴承>>21.100.10滑动轴承
中标分类号:机械>>通用零部件>>J12滑动轴承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dt ISO 7904-2:199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7808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1, 字数:16千字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2004-04-17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1-02-26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归口单位:全国滑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在滑动轴承计算、设计、试验中应用的符号。本标准定义的符号适用于滑动轴承的计算、设计、制造和试验。 GB/T 18327.2-2001 滑动轴承 应用符号 GB/T18327.2-2001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GB/T 18327. 2--2001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7904-2:1995《滑动轴承符号号第2部分:应用符号》。
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ISO7904-2:1995无差异,只做了一些编辑性的修改。本标推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滑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关标准化研究所、机械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柱国、查朝晖、邓跃。38
GB/T 18327.2-2001
ISO前言
iKAoNiKAca-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个世界范围的国家标准团体(ISO成员国)组成的联合组织。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是通过ISO各技术委员会进行的。每个成员国如对某一个技术委员会所进行的项目感兴趣时,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有联系的国际组织、政府或非政府机构都可以参加ISO的工作。ISO与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在所有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密切合作。技术委员会采用的国际标准草案需送交给各成员国投票表决。国际标准的正式出版至少需要75%的成员国投票赞成。
国际标准ISO7904-2是由ISO/TC123滑动轴承技术委员会制定的。ISO7904在“滑动轴承符号”的总标题下,由下列部分组成:-第1部分:基本符号
第2部分:应用符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滑动轴承
应用符号
Plain bearings—Applications本标准规定了在滑动轴承计算、设计、试验中应用的符号。GB/T 18327.2-2001
idt ISo 7904-2:1995
本标准根据GB/T18327.1(滑动轴承基本符号》中滑动轴承基本符号体系和附加符号(上、下标)组合成滑动轴承实际应用所必须的符号。根据需要,实际应用符号可按此组合规律增加新符号。本标准定义的符号适用于滑动轴承的计算、设计、制造和试验。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8327.1-2001滑动轴承基本符号(idtISO7904-1:1995)3符号与定义
3.1符号(罗马字母)
热辐射表面积(轴承座),断裂面积表面积
相对表面积
油穴面积(油槽面积;油腔面积)截面积
距离;加速度;散热系数
油楔进口处与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油楔进口处与回转中心之间的相对距离轴承支承
轴承有效宽度;圆形可倾瓦块直径相对轴承宽度
轴承座宽度
轴承总宽度
轴向出口宽度
周向出口宽度
油槽宽度
油穴宽度
间隙;浓度;倒角
相对轴承间隙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02-26批准40
2001-09-01实施
GB/T 18327.2—2001
多油楔或可倾瓦块径向轴承半径间隙轴承直径间隙
Cn的平均值
实际轴承直径间隙
Cu的最大值
Cn的最小值
多油楔径向轴承间隙公差范围
多油楔径向轴承间隙最大值
多油楔径向轴承间隙最小值
轴承半径间隙
Ck的平均值
实际轴承半径间隙
C的最大值
Ck的最小值
可倾瓦块轴承锲形深度(止推轴承间隙)比热容;刚度系数
轴的抗弯刚度
比定压热容(b油膜压力稳定)
轴承内径
多油锲和可倾瓦块径向轴承的两倍油叶或瓦块半径D的最大值
DB的最小值
轴承座直径
止推轴承支承环内径
D,的最大值
D的最小值
止推轴承支承环外径
直径;阻尼系数
毛细管直径
出油孔直径
弹性模量
相对弹性模量
轴承材料的弹性模量
轴转动表面的弹性模量
综合弹性模量
偏心距
偏心率(见ε)
多油叶和可倾瓦块径向轴承滑动表面偏心距多油叶径向轴承载荷方向轴的偏心距轴承载荷
相对轴承载荷(轴承载荷参量)HKAoiKAca-
hin er
hmiuat
hrinor
弹流(EHD)轴承载荷
GB/T 18327.2--2001
弹流(EHD)相对轴承载荷
弹流(EHD)下;边界润滑极限状态轴承载荷弹流(EHD)下;边界润滑极限状态相对轴承载荷相对实际轴承载荷www.bzxz.net
摩擦力
相对摩擦力
正压力(与滑动表面垂直)
由轴旋转(锲效应)效应承受的载荷部分静载荷
由挤压效应承受的轴承载荷部分起动时轴承载荷(N0)
停止时轴承载荷(N~0)
边界润滑极限状态轴承载荷(不计EHD影响)边界润滑极限状态轴承载荷无因次参量(不计EHD影响)摩擦因数;函数符号
摩擦因数无因次参量
流体摩擦因数(在边界润滑瓦内)在 Stribeck 曲线最小值时的摩擦因数固体摩擦因数
转变到边界润滑时的摩擦因数
剪切模量
重力加速度
轴承座高度
布氏硬度
洛氏硬度(球)
洛氏硬度(锥)
维氏硬度
局部润滑剂膜厚度(膜厚)
相对润滑剂膜厚度(相对膜厚)
入口处润滑剂膜厚
出口处润滑剂膜厚
油槽深度
最小许可润滑剂膜厚
最小许可相对润滑剂膜厚
在转变到边界润滑时最小许可润滑剂膜厚在转变到边界润滑时最小相对许可润滑剂膜厚最小润滑剂膜厚
相对最小润滑剂膜厚
在转变到边界润滑时最小润滑剂膜厚在转变到边界润滑时最小相对润滑剂膜厚hp
hway.eff.lim
P thuanh
油穴深度
滑动表面波度
滑动表面实际波度
GB/T 18327. 2--2001
最人许可的滑动表面实际波度
ε=0时局部润滑剂膜厚
ε=O时局部相对润滑剂膜厚
e=O时最大润滑剂膜厚
润滑剂膜厚比(e=0时相对最大润滑剂膜厚)磨损系数
热传递系数
热传递系数无因次参量
外部热传递系数(参阅面积A)
内部热传递系数(油膜)
长度;滑动长度;周向长度(止推片)轴承座长度
轴向支承面长度
周向支承面长度
毛细作用长度
油槽长度
油穴长度
锲形长度
加载力矩
摩擦力矩
旋转频率(单位时间转数)
旋转频率无因次参量
轴承的旋转频率
刚性支承轴的临界旋转频率
轴承载荷旋转频率
轴的旋转频率
最大许可转换旋转频率
Stribeck曲线摩擦最小值处旋转频率安装在滑动轴承内的轴共振旋转频率转换旋转频率
冷却容量
摩擦功率
输出功率
热流量
对周围环境的热流量
基于摩擦功的热流量
润滑剂热流量
KAoNKAca-
Rian c
总功率(P+P)
总功率无因次参量
局部润滑剂膜压力
GB/T 18327.22001
比载荷,即投影面积单位载荷
动压比载荷
润滑剂注入压力
润滑剂注人压力无因次参量
最大许可润滑剂膜压力
最大许可轴承比载荷
最大润滑剂膜压力
最大润滑剂膜压力无因次参量
油穴中润滑剂压力
静比载荷
起动时比载荷(N~0)
停止时比载荷(N0)
润滑剂流量;流量速率
润滑剂流量无因次参量
冷却容量
基于供油压力的润滑剂流量
基于供油压力的润滑剂流量无因次参量基准润滑剂流量
润滑间隙(周向)入口处润滑剂流量润滑间隙(周向)人口处润滑剂流量无因次参量润滑间隙(周向)出口处润滑剂流量润滑间隙(周向)出口处润滑剂流量无因次参量由于流体动压形成而需要的润滑剂流量由于流体动压形成而需要的润滑剂流量无因次参量轴颈轴承内孔半径
表面粗糙度C.L.A平均值
轴承滑动表面粗糙度C.L.A平均值轴颈滑动表面粗糙度C.L.A平均值多油锲轴颈轴承油叶和可倾瓦块轴颈轴承瓦块的半径静压轴承毛细管流阻
轴颈半径
静压轴承轴向流阻
静压轴承周向流阻
静压轴承油穴流阻
表面平均峰谷高度
轴承表面平均峰谷高度
轴颈表面平均峰谷高度
雷诺数
临界雷诺数
Uirn t
GB/T 18327.2—2001
可重复度
防备因过载导致边界润滑的安全因数防备因过低旋转频率导致边界润滑的安全因数索莫菲尔德数
旋转索莫菲尔德数
挤压索莫菲尔德数
过渡到边界润滑时索莫菲尔德数壁厚
转子共振振幅
环境温度
轴承温度
润滑剂实际温度
轴承人口处润滑剂温度
轴承出口处润滑剂温度
气压计温度(塑料试验)
轴颈温度
润滑剂温度
最高允许轴承温度
槽穴中润滑剂温度
轴承间隙出口处润滑剂的温度
圆周速度;滑动速度
轴承圆周速度
轴颈圆周速度
允许的最高过渡圆周速度
静压轴承预先设定的平均流速
过渡圆周速度
方向速度分量;方向变形量
容积;y方向表面速度;位移速度黏度等级
黏度指数
y方向速度分量;y方向变形量
2方向表面速度;功
之方向速度分量;方向变形量
轴承座圆周介质速度
平行于滑动表面周向坐标鞋
垂直于滑动表面的坐标轴
滑动面数(止推片)或每个轴承的槽数;断裂面颈缩KAoNKAca-
平行于滑动表面,垂直于圆周方向的坐标轴(轴颈轴承为轴向,止推轴承为垂直于轴向)
2符号(希腊字母)
Bh,min
传热系数
线性热膨胀系数
GB/T 18327.22001
轴承的线性热膨胀系数
轴颈的线性热膨胀系数
体积热膨胀系数
偏位角(相对于载荷方向的轴偏心位置角),温黏指数载荷方向与最小润滑剂膜厚位置间的夹角轴承载荷位置角(垂直轴承载荷方向=0)偏差,拉普拉斯算符
最小润滑锲形间隙位置角
轴承偏位角(轴承的角度偏位)轴颈偏位角(轴颈的角度偏位)偏心率(见e\),相对偏心距
流体阻尼系数
润滑剂动力黏度
间隙缝中润滑剂平均动力黏度
润滑剂实际动力黏度
阻尼比
热导率
轴承相对刚度
润滑剂运动黏度,泊松比
轴承泊松比
轴颈泊松比
静压轴承节流比
积,常量
I.udolfs数,圆周率(元=3.1415926)密度
应力、标准偏差
剪切应力
滑动面利用率
圆周方向角度坐标
相对轴承间隙(见C\)
平均相对轴承间隙
实际相对轴承间隙
多油叶轴颈轴承相对制造间隙
虫最大值
山最小值
20℃时轴颈轴承相对轴承间隙
轴承滑动表面包角
角速度(2元N)
轴承角速度
流体动压角速度
轴颈角速度
相对角速度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