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0397-2006 银杏种核质量等级
GB/T 20397-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0397-2006

中文名称:银杏种核质量等级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05-23

实施日期:2006-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81630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水果、蔬菜及其制品>>67.080.10水果及其制品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加工与制品>>X24果类加工与制品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5, 字数:23千字

标准价格:12.0 元

计划单号:20010400-T-432

出版日期:2006-1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6-05-23

起草单位:杨州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江苏省林业局

归口单位:国家林业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银杏种核质量等级、贮藏指标以及外观、物理、化学和生理的检测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银杏种核的生产和销售。 GB/T 20397-2006 银杏种核质量等级 GB/T20397-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67. 08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397--2006
银杏种核质量等级
Grades of seed stone quality for ginkgt2006-05-2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6-11-01实施
本标雄的附录 A和随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场州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江苏省林业局GH/T20397—2006
本标推主要起草人:陈、宋朝枢、严宏生、陈志银,褚生华、赵洪亮、李样、周吞华、竿、陶俊凌裕平、王莉。
GB/T20397—2006
银查核用品种按照种核的形状和特征可分为长子、佛指、马铃、梅核和圆子5种类型,银查种核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较商,已成为市场畅销的高档食品,亦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商品。同时,银杏种核又用丁播种育苗。我国银杏核用品种小仅资源丰富品质优良,而丑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地形地势复杂,环境条件相差亦大,致使银否种核的成熟期不一,耳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食用寸惯有所差异,不同的品种形成了约定俗成的销市场。因此,随着银杏核用产品需求量的加大和银杏生产规模的扩大,银查种核无论是食用,还是种用,都需要进行标准化牛产建设和经营。在银查种核商品贸易中,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成熟期,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市场,都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质量等级标准和质检测体系,促逊银杏核用产品的市场流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化发展。我国银否核产量占世界的9必以,国际市场的银查种核主要来自中国。为利于形成银否种核质量等级的国际标推和银查种核的全球流通,本标准同时提出银否种核质量检测的技术和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检测指标,以便有关国家和地区引用和参考。1范围
银杏种核质量等级
GB/T 20397—2006
本标准规定了银否种核的食用质量等级和育苗用质量等级。同时,提出了银否种核的贮藏指标,并对银查种核质量提出了外观、物理.化学和生理的检测指标。本标推适用于全国银杏种核的生产、加工与经营。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的茶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摊,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香可使用这些文利的最新版本,凡尼不注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下本标推。GB2772一1999称木种子拉验规程GB/T5009.7-2003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B/T5009.8—2003食品中蔗糖的测定GB/T5009.9--2003食品中淀粉的测定GB/1 5009,%2--2003食物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F的测定GB/T5009.83-2003食物中胡萝卜素的测定G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杆样,分样法GB/T5512-1985粮食,油料检验粗脂肪测定法GB/T6195.-1986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法(2.6-二氯靛份滴定法)GB7908-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T3/T7628—1987谷物维生素B测定方法GB/T76291987谷物维生素IB2测定方法GB/T8856—1988水果蔬菜产品粗蛋白质的测定方法GB/T14609—1993谷物中铜、铁、锰、锌、钙、镁的测定方法GB/T156831995稻米直链旋粉含量测定G片/T5009.36-2003粮食卫牛标准的分析方法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 18406.2—200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出仁率 percentage of kernel production银杏种仁重占种核重的比率
核形指数index of stone shape银香种核的长度、宽度与厚度的相对比值。3.3
品种真实性cultivartrueness
送检的种核样品足否与文件记载的相同,是否与送检单位或人指定的产品名称相符合,1
GB/T20397—2006
种子批seed lat
银查形态一致的达到1000kg的种子(育苗用种核称为种子,以下统一简称种子)。3.5
批种子abalch of seed
银否间·-品种、同一年度和同-单位来源、质量基本均勾一致的达到5000kg的种子。批种子又可分为若十种子批。
初次样品primarygample
从种子批一个样品随机抽取的一小部分种子。又称小样。3.7
混合样品compositesample
由同种子批随机抽取的全部初次样品混合而城。又称原始样品。3.8
送检样品
suhmitted sample
送交种子检验部门、至少符合规定重量的样品。其可以是全部握合样品,亦可为混合样品的一部分。又称平均样品:
试验样品working sample
在实验室内从送检样品巾分取的一是重量的种子,用丁分析一是种子质量项自。文称试样或工作样品。
次级样品sub-sample
采用一定分样方法分取的一部分样品,如由混合样品分取的送检样品,或由送检样品分取的试验样品,甚至从上一级试验样品到下一级试验样品,均称为次级样品。3. 11
品种纯度uliivarpurily
种核个体间或单株间在植物学、细胞学及生物化学、生物学特征和经济学性状等各方面一致或相似的程度:
种核健籽率percentaeofhealthyseedstone银香种仁钩满,完全成熟耳完好无损的种核占总核数的百分案。3.13
种核净度seed slone cleanliness样品中去掉杂质后的净种核重量占样品总重的百分率。表示银杏种核的于净程度,亦称为清洁度。3.14
种核具胚率 perceniage of seed stone with emhrya银杏送检样品巾具种胚的种核数占送检总粒数的百分率,3.15
发芽率germination percentage银杏种核在一定条件下发芽的籽粒数占送检总粒数的百分率。y
生活力vitality
银查种核在一定条件下发芽的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3.17
种核营养成分nutrientcomponeniinseedstoneGB/T 20397--2006
银种核巾的蛋白质、氮基酸、淀粉、糖、脂肪,有机酸、维生素、钙、镁、锌、铁等物质。3.18
aclive component in seed stone种核有效成分
银查种核中县多方面生物活性的特定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试类、类、烃基酚类和多烯醇奖等化学坡分。
种核失重率weight lorss pcrcentage of seed sinne贮获中种核减少的重录与韧始重量的比率,即种核失重率=-种核刻始重基一剥时重量×100%种核初始重量
种核浮籽率percentage of floating seed stone种核漂浮的粒教占水中总粒数的比率,即种核浮籽率三
种核漂浮粒数
置于水中总粒数
种核变率percentage of mouldering seed stone种核感染舞菌的粒数占检测总粒数的比率,即种核感染霉菌粒数×100%
种核霉变率一免费标准bzxz.net
检测总粒数
percentagc of shrivelling kernel种仁萎缩率
种仁蒸缩皱褶的粒数占检总粒数的比率,即种仁粪缩皱褶粒数×100%
种仁菱缩率=
种仁绿色率percentage of green kernel检测总粒数
种仁保持绿色的粒数占检测总粒数的比率,即种仁绿色率一
种仁具绿色粒数
检测的种核总粒数
种仁光泽率percentagc of lustrous kernel种仁具光泽的粒数凸检测总粒数的比率,即种仁光泽率:
4种核的食用质量等级
4.1出仁率
>75.0%。
种仁具光泽粒数
检测的种核总粒数
GB/T20397—2006
种核外观特征
4.2.1种核形状
符合附录 A。
4.2.2核形指数
符合附录A。
4.2.3其他特征
符合附录 A。
4.3种核大小
4.3.1千克粒数
等级标准见表 1。
克粒数
百粒核量/8
种梭具胚率/()
浮率/(%)
种核失重率/(%)
种核霉变率/()
种仁菱缩率/(%)
种仁绿色率/(%)
种仁光泽率%)
4.3.2百粒核重
等级标准见表1.
4.4种核贮嵌指标
4.4. 1 种核失量率
等级标准匹表[。
4.4.2种核浮籽率
等级标准见表 1。
4. 4. 3 种核睾变率
等级标准见表1。
4. 4. 4种仁萎缩率
等级标准见表 1,
4.4.5种仁绿色率
等级标准见表 1。
4.4.6种仁光泽率
等级标准见表1。
4.5种壳
4.5.1色泽
表1银杏种核质量等级标准
320~~400
250~313
80. 1.~90. 0
2, 0~-5. 0
1. 1--5. 0
85.1---90, 5
90.1~95. 0
采后呈汉凸上或鱼肚白色,具光泽,贮后略泛黄。4.5.2厚度
0. 30 rm--a. 50 nms
401~480
208~-219
70. 1-~ 80. 5
5. 1 --10. 0
5.1--10.0
5. 1~-10. 0
70. 1 ~80. 0
85.1~-90.a
481600
167~208
60,0~-70,
10. 1 ~~15. a
10.1 --15. 0
10. 1--15. 0
10. 1 ~15. 0
60. 0 ~70, 0
80,0~85,0
4.5.3结构
GB/T20397—2006
孔隙径1.0m11.0pm,平均单位面积孔隙数<5~9)个/(20m×20μm):孔隙占总面积5.0%~8.0%,
4. 6 种仁外观特性
4. 6.1 形状
同 4, 2. 1 种核形状。
4.6.2色泽
刚采黄中泛绿,呈翡翠绿色,贮后渐成乳黄色。4.6.3剥皮难易
内种皮膜质细薄,热水烫后易剥4.6.4质地
质地细腻,具韧性和性。
4.6.5口感
甜,香,略有古感,具银杏特有风味。4.7种核营养成分
干物质
支链淀粉
蛋白质
可溶性糖
胡萝卜素
维生素 A(VA)
维生索 B,(Vs,)
维生素B(Ve)
维生素C(Ve)
维生素 E(VE)
磷(P)
钾(K)
钙(Ca)
铁(Fe)
镁(Mg)
4. 8种核有效成分
黄响≥0.3%。
黏内酯0.1%。
氢氰酸<5. 0 μg/g。
258. 0 g/ 100 g 干重
251. 0 g/100 g十重
4.3g/100十重
43. 5 g/100 g 下重
9.0 g/100 g下重
=0, 4 mg/100 g鲜重
20.3mg/100g鲜重
0.24mg/100g鲜重
1.3 mg/100 g鲜重
22.0mg/100g鲜重
2.28 mg/100 g鲜重
98.0 nig/100 g于重
580 mg/100 g 千重
216. 0 mg/100 g干重
1.0 mg/100 g重
270.0mg/100g干重
育苗用种核的质量等级
5.1种核大小
同4.\种核大小,
5.2种核贮藏指标
同4. 4 种核贮藏指标。
GB/T20397—2006
5.3品种纯度
>98. 0%。
5.4种核健籽率
5.5种核净度
299. 0%。
5.6种核具胚率
等级标准见表 1。
6种核质量检测
6. 1 种核质量检测程床
符合附录R。
6. 2育苗用质量的检测
6.2.1品种真实性
根据送检样品的文件记载,对照附录A,日测种核的形状和相关性状,测定核彤指数,确定品种名称。
6.2.2品种纯度
在一批种核中,随机抽取若干初次样品组成混合样品后,随机抽样测定100粒种核,记载送检样品品种的种核占检测样品总核数的百分率。6.2.3种核健籽率
在一批种核中,随机拙取若干初次样品纽成混含样品后,随机抽样测定100粒种核,记载种仁饱满、成熟度高且光好无损的种核占总核数的白分率:6.2.4种核具胚率
种核充分成熟采收后,在一批种核中,随机抽取若干初次样品纽成混合样品后,随机抽样测定100粒种核,分别从每核的尾端沿缝合线纵切,观察记载具种胚的种核占总核数的白分率。6.2.5发芽率
播种前,随机抽取完成低湿砂藏层积的种核置于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在25℃~26℃、湿度在80%~~85%进行催芽,计算露出胚芽的种核占处利核总粒数的百分率,85.0%以上为达标。6.2.6生活力
在种核砂层积前,从一批种核中随机抽取若初次样品组成混合样品后,随机抽取100粒种核,置于清水巾5d6d,充分吸湿,每大换水2次~次。种核充分吸胀后,将其去壳、去皮.并纵切成两瓣,置于pH7.0、浓度为 0.5%的三苯基四熟化四氨唑溶液中,保持温度 30℃,30 min~60 min后,如胚乳和种胚完全染成红色,则表示种核有生命力;反之,如未染色,则表示种核无生命力.记载有生命力种核占试验总核数的白分率,85.0%以上为达标。6.3食用质量的检测
6.3.1感官指标
6,3.1.1种核、种仁形状及相关特征:日测。6.3.1.2种壳、种仁的额色与光泽:日测。6.3.1.3种仁风味:品尝。
6.3.2物理指标
6, 3.2.1出仁牵
在一批种核中,随机抽取若干初次样品组成混合样品后·随机抽取10)粒种核,分别去壳取出种仁用天平(精确度为0,000 2 g)称量种核总重和种仁总重,重复两次,取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按式(1)计算出仁率:
6.3.2.2核形指数
出仁率=100粒仁重/100粒核重×100%GB/T 20397—2006
在·批种核中,随机抽取若下初秋样品组成据合样品后,随机抽取100粒种核,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0mI)分别测定各粒种核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取平均值来表示。6.3.2.3种核大小
按GB2772-1999取样4kg混合内勾后,用四分法分为1份.各1kg,分别计数核数,取平均值.并分别用千克粒数和百粒核重表示。6.3.2.4种壳厚度
在-批种核中随机抽取种核30粒,分别于每粒种核中部取大小为0.5cm×1.0cm的种壳,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01mm)测量其厚度,重复10次,取平均值。6.3.2.5种壳结构
在一批称核中随机抽取种核30粒,用无水酒精清洗外壳,下燥后切取种壳中部0.2cm×0.2cm样品,用双面胶粘合在样品台上,在IB-3离子溅射仪上喷金20min,取样品在扫描子显微镜下扫描观察:工作电为20kV:
6.3.3化学指标
6.3.3.1于物质
在一批种核中,随机抽取若干初饮样品组成混合样品后·随机抽取100粒种核,去壳,称重(精确到0.0002g),在105℃±2℃下烘十15min,然后在80℃+1℃下烘十至恒重后称量(精确到0.0002g),按式(2)计算种仁干物质含量,
6.3. 3.2淀粉
十物质(%)=
烘干后重量(兴×100%)
姚十前重量(g)
按GB/T5009.9—2003规定的方法进行。6.3.3.3支链淀粉
按(GB/T15683—1995规定的方法进行。6.3.3.4蛋白质
接(H18856—1988规定的法进行。6.3. 3.5脂肪
按GB/T55121985规定的方法进行。6.3.3.6可溶性糖
按GB/T5009.7—2003、GB/T5009.82003规定的方法进行。6.3.3.7胡萝下素
按GB/5009.83—2003规定的方法进行,6. 3. 3. 8 维生素
(2)
接GB/T6195—1986.GB/T7628—1987,GB/T7629—1987、GB/T5009.82—2003规定的法进行。
6.3.3.9矿质元素
按GB/T14609—J993规定的方法进行6.3.3.10黄酮
在-批种子巾中,随机抽取若干初次样品组成混合样品后,随机抽取100粒种核,去壳,在105亡土2℃下烘十15min,然后在80士1℃下烘干至恒重后粉碎。精密称取银杏种仁下粉150mg,置100mL圆底烧瓶中,加甲醇20 ml、1%硫酸 20 mL,使其溶解,水欲回流提取 2 h,放置至空温,以中醇定容至 100 mL.
GB/T20397—2006
容量瓶中,过滤,取滤液备用。以擀皮素为对照,用HPLC法进行测定。按式(3)计算黄酮含量。黄酮含量(%)-2.50(a+6+c)×100%.3)
其中α、、分别是样品中3个主要成分榭皮素、山蔡黄素、异鼠李黄素相对于榭皮素标样的浓度值.
6.3.3.11菇内酯
在一批种子中,随机抽取若干初次样品组成混介样品后,随机抽取100粒种核,去壳,在105℃土2℃:下烘下15min,然后在80℃士1℃下烘干至恒重后粉碎。精密称敢银杏种仁干粉150mg,加甲醇5IlL溶解,后置于氧化铝层析杜上,用甲醇15mL洗脱,洗脱液用N,吹干后,加人含萃甲醇0.2%的甲醇溶液0.5ml.摇句用注射器取10μL进样。采用外标法定性,内标法定量测定内酯含草。按式(4)算内酯含量。
内酯含量()=内瞻峰面积×10°×1.045内标峰面积×RX
其中内标物为苯甲醇,R为内酯的响应因子,M为种仁干粉的重量(mg)。银杏内醋A(GinkgolideA,GA)、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银杏内酯C(Ginkgulide C,GC)和白果内酯(Bilohalide,BB)的R值分别为 1. 12、1. 16,1. 26 和 1. 11。6,3.3.12氢氟氰酸
按GB/T5009.36—2003巾4.4的方法进行,6.3.3.13其他有害物质
含量不超过GB18406.2200!规定的限量。6.4检测规则
6.4.1以同等级的同一批交货数为一检验批,每批不超过5000kg。6.4.2产品取样分样按GB5491—1985规定进行,每批抽样量不低于4kg。6.4.3检验结果如有一项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则以符合的等级定级,低于Ⅲ级的为等外品。7包装和贮藏
7.1产品包装上虚标明品种名称、等级、净重、产地、生产年份、生产单位名称和通讯地址。7.2产品标明贮藏条件和力法效其在规定贮藏条件下的保质期。8
种核形状
长于,长形似榄或长枣
指「长卵网形,上宽下牵
宽卵形,上宽下窄,上
部圆铃状彪大,腰部
明显有中盆状,似
近圆形或广椭圆形,
似梅核
近圆形或扁形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银否核用品种的分类
种梭纵横轴线
长·宽·厚
相交点
>1. 70 : 1, 00 : 0. 83 号
纵轴中点处正交
1. 5 ~. 1. 7 : 1, 00 :
1. 2 --1. 5 : 1. 90 :
1. 2 -~ 1. 5 : 1, 00 :
-.1. 2 : 1, 00 : 0. 83
纵轴由下往上
2/3处
种核先端
秃尖,无突起孔迹,略
回钝,孔迹常早一小
尖突起,亦有孔逊平
或内陷戚·-小浅团
GB/T 20397—2006
核棱及其他
有明显榜,不成翼状
有明显棱,近尾端不
明显,不是状
纵轴由下往上圆秃,孔逊呈小尖「有明显校,恢宽处棱3/5处
纵轴中点处正
交,将种核分成
4象限
纵轴中点处正
交,四象限大小
孔迹相合成炎,不突
起,项端圆止
稍宽,有不明显囊
有明显棱,无明显翼
礼迹小,不凸起或略,有明显楼,核中部宽凹陷
处楼有翼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