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内容
1范围
GB/T 20312-2006/1SO 12571:2000建筑材料及制品的湿热性能
吸湿性能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多孔建筑材料及制品吸显性能的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干燥器法,用十燥器和称卧杯;
气候箱法.用气候箱。
十燥器法是基准提示的方法。
本标准没有规定抽样的方法,
本标准规定的方法也可以用案测宠试样在规定温度和湿度下达到湿平衡时的含湿率。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推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干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0313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湿热性能含湿率的测定烘干法(GB/T 20313一2006。1S012570:2000,10F
IS)9316绝热材料传质物理量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符号和单位
3.1术语和定义
1S0)934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1
吸湿作用 hygroscpic surption达到平衡前多孔材料和周围空气之间的水蒸气交换。3.1.2
质量含湿率mcistire trmlent mass by mass可蒸发水的质处与下燥材料的质造之比。3. 1,3
moistnre contenl yolume by volume体积含湿率
可蒸发水的体积与干燥材料的体积之比。3. 1. 4
t moisture conlent mass by volume.体积含湿量
单位体积干媒材料中包含的川蒸发水的质量,注:通过称但试样在于燥前和在定乱度下烘下至恒重的质长可测定出水的质征。3.1.5
吸湿曲线
sorption curve
在规定的温度下,试样与环境达到湿平衡时的含率和环境猎刘趣展的关系曲綫。1
GB/T 20312—2006/ISO 12571:20003. 1. 6
吸附曲线 adsorption curve
在一组递增相对湿度条件下试样的吸避作用曲线。3. 1. 7
desorption curve
解吸曲线
在一组逆减相对湿度条件下试样的吸湿作用曲线。2符号和单位(见表1)
符号和单位
4原理
4.1吸附曲线
物理量
试样质盘
干燥试样质呆
质用含湿率
体积含湿率
体积含湿量
YYKANKAa
干燥试样至惬重。在恒定的温度下,将试样依次放入相对度逐级增加的环境中。当试样和环境达到湿平衡时测定其含湿率。猕量试样,当其达到恒重时,即为试样和环境送到了平衡。选择至少四个相对源度环境。
得到各相对湿度下试样的含湿率,即可绘制吸附曲线。4,2解吸曲线
解吸曲线的起始点相对湿度至少为95%。这可以是吸附曲线的最后一点也可以是通过于燥试样的吸湿得到的。在恒定的温度下,将试样依饮放人相对混度逐级降低的环境中。当试样和坏境达到湿平衡时测定其含褪率。称母试样,当其达到恒耻时,即为试样和环境达到了平衡。选择至少四个相对度环境。最后,试样被烘干至恒重,得到各相对湿度下试样的含湿率,即可绘制解吸曲线。注:为了保证测试的重复性带要定义解吸曲线的起点。5仪器
5.1干燥器法
澳试仪器应包括:
a)称量杯,不吸水且杯盖严实;b)天平,精度为称或总质地的0.01%;注,如果称研杯所斑较大,关平精度应能同时继足总质册和试验结果的精皮要求。c)烘箱,符合GF/T20313要求;
d)干燥器能维持内部空气相对避度土2%;e)恒温箱+在规定的试验温度下,温度被动不超过0.5℃。5.2气候箱法
测试仪器应包括:
a)称量杯,不吸水:
天平,精为称量总质量的0.01%,b)
GB/T 20312—2006/[S0 12571:2000注:如果称量杯质母较大,天平精度应能同时满足称母总质鱼和试验结果的精度要求。e)烘箱,符合GB/T20313标推要求:d)气候箱,在整个测试区域内,温度波动不超过土2么,相对褪度波动不趋过十5%。6试样
6.1试样的规定
试样应具有代表性,质量至少是10g:对密度小于300kg/m2的材料试样尺寸应至少为100mm×100mm
若能证明试样的大小不影响结果,则试样可取得小一些以减少试样达到湿平的时间。6.2试样数量
应至少测试3个试样。应按第?章的规定对每个试样分别进行测试。7试验步骤
7. 1试验条件
基推吸附曲线应在(23士0.5)亡的条件下试验得到。如果双方同意,吸附曲线也可在特殊应用的其他温度下试验得到。
7.2干燥器法
7.2.1概述
在干燥器内盛人合适的饱和盐液·使干燥器内维持所需的龈度。注:附录A给出了平条件下各种饱和溶被上方空气的和对湿度。附录B给出了各种饱和溶液的制备方摆。将干蝶器放人恒温箱中。
7.2.2吸附曲线
称量经干燥处理的称量杯和杯盖的质量。将试样放人称量杯巾,不盖杯益,放人烘箱,按GB/T20313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干燥至恒重。若间隔至少24h的连续三次称量试样质量的变化小于总质量的0.1%,即可认为达到恒重。试样放人称量杯中,不盖怀盖,将称量杯和杯盖一同放人盛有能提供合适相对湿度的饱和甜游的干燥器中。
定期称量试样,直至试样达到湿平衡(恒重)。称量时,打开十燥器,立即盖好怀盖并移至天平上称量。称量后.将其政回干燥器,打开杯盖。注1附录℃给出了详细的称盘步骤示例。逐级增加湿度,重复上述操作。在相对度从30%~95%的区间内,以大致相等的间隔选择率少4个相对湿度环境。
注2:在相对显度80%以上的环境巾,不质基材的试样可能长毒使试验无效,可在盐溶满中加少诈灾每剂。7.2.3解吸曲线
解吸曲线的起始点相对湿度少为95%。这可以是吸附曲线的最后一点也可以是適过干燥试样的吸湿得到的。
试样放人称量杯中,不盖杯盖,将称量杯和杯盖一同放人盛有能提供合适相对度的饱和盐溶液的干燥器巾。
定期称量试样,直至试样达到湿平衡(恒重)。称量时,打开干燥器,立即盖好杯盖并移室尖平上称鼠。称量后,将其放回于燥器,打开杯盖。若间猫至少24瓦的连续三次称量试样质量的变化小于题质的 0, 1%,即可认为达到恒重。
注:附录亡给出了详刻的称耳步骤示例。逐级降低凝度,重复上述操作。在相对湿度从95%到30%的区间内,以大致相等的间隔选择至少3
GB/T 20312—2006/IS0 12571:20001个相对龈度环境。
7.3气候箱法
7.3.1吸附曲线
YYKANKAa
将试样放入烘箱中,必要时可以将试样屑于称量杯中,按 GB/T 20318 规定的温度 于燥至恒重。若间隔至少24h的连续三次称量试样质量的变化小于总质量的0.1%,即可认为达到恒重。将试样放入气候箱中。起始湿度为试验所选凝度中的最低湿度。期称量试样,到送到平衡(和重)。逐级增如湿度重复上述操作。在相对湿度从 30%~5%的区间内,以人致相等的间隔选择至少4个相对龈度环境。
7.3.2解吸曲线
解吸曲线的起始点相对湿度至少为95%。这可以是暇附曲线的最后-点也可以通过十燥试样的吸混得划的。
将试样放入气候箱巾,必要时可以将试样置于称量杯中然后敢人候箱中。定期称量试样,直至达到褪平衡(恒重)。若间隔至少24 h的连续三次称量试样质量的变化小于总质量的0. 1%,即可认为达到慎垂逐级降低凝度,重复上述操作。在相对混度从95%~30%的区闻内·以大致相等的间隔选择牟少4个相对凝度环境。
8计算和结果裁示
每一个试样的操率按式(1计您
4 = m- a
为得到吸附曲线或解吸出线,计算每一相对度条件下各试样含湿率的平以值。1)
求得不同相对度条件下试样的平均含湿率,用直载连接数据点即得到吸附曲线或解吸也线。GB/T20313铅出了由质量含显率计算体积含湿率亚或质量体积含凝量W的方法。9测量精度
9,}含湿率误差
对于符合5.11)的决平,含湿率误差可用式(2)估算:=0.000 2,
9.2环境条件的控制
9.2.1干燥器法
称量杯内的相对湿度坡决于十燥器内饱和盐溶液的种类。恒温箱的漏度应该由经过校验的仪器严密监控。9.2.2气候箱法
气候箱中整个测试试验区域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出有防护和经过校验的仪器,例如于湿球温度计或露点温度计严密监控。
10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引用本标准
b)产品标记
一产品名称、厂家,制造商和供应商一产品种类,
产品代码;
样品到达试验室时的形式和状态:其他信息,如厚度、密度等。
试验步骤
试验开始日期和持续时间:
一取样方法;
一十燥方法和温度;
———影响试验结果的任何因素;采用的试验方法(于燥器法或气候箱法);试验温度。
GB/T20312—2006/[S012571:2000测试的数据表(相对谨度,比,必要时出和)和给定温度下含湿率的平均值;·吸湿曲线。
CB/T20312-2006/1S012571+2000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平衡条件下饱和溶液上方空气的相对湿度YYKANKAa
裘A.1给出了在温摄每间隔5度的情况下,28种饱和溶被与于媒器内的空气达到平衡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并且同时给出了每一温度下的误差范围。23℃时的值由线性内插得来。表A,1平衡条件下饱和溶液上方空气的相对湿度温度
氨化艳
5.52±1.0
4. 89±1. 6
4.33±1.4
3.83±1,1
3.57±1.0
3. 30±0. 94
3. 01±0. 77
2. 69±0,63
2. 44±0. 52
2. 24±0. 44
2.11±0.40
2. 04±0. 38
2,.03-上0,40
滨化钙
21.62±0.13
20.20±0.12
18.50±0.12
17.30±0.12
16.50±0,12
溴化锤
7.75±0.83
7,43±0.76
7. 14±0. 69
6.86±0.63
6.61±0.58
6.47±0.55
6. 37±0.52
6.16±0.47
5, 97上0. 43
5. 80±0. 39
5. 65±0, 35
5. 53±0. 31
5.42±0.28
5,33上0.25
澳化锂
21.68±0.30
20.61±0,25
19.57±0.20
18.56±0.16
17.96±0.1-
17.56±0.13
16.57±0.10
15. 57±0.08
14.55±0.06
13.49±0.05
13.38±0.05
11,22±0.05
9.98±0.06
相对超度/%
溴化锌
8.86±0.89
8.49±0,74
8.19±0, 61
7.94±0.49
7. 83±0. 43
7.75±0. 39
7.62±0.31
7.55±0.25
7. 54 ±0. 20
7. 59 ±0. 17
7.70±0. 16
7. 87±0. 17
8. 09±0. 19
氢氧化钾
14. 34±1. 70
12.34±1.40
10.68±1.10
9.32±0.90
8.67±0.78
8.23±0.72
7. 38±0.56
6. 73±0. 44
6, 26 ±0. 35
5. 94 ±0. 29
5. 72±0.27
5.58±0.28
5. 49±0.32
相对湿度/%
酸酸钾
KC,H,O2
23.38±0.53
23,40±0.32
23. 11±0.25
22.75±0.30
22.51±0.32
21.61±0.53
氰化钾
30.85±1.30
27.27±1.10
24.59±0.94
22.68±0. 81
21.46±0.70
20.80±0.62
20. 60±0. 56
20.77±0.53
氢氧化销
9.57±2,8
8, 91±2.4
8. 51±2. 2
8. 24±2, 1
7. 58±1.7
6.92±1.5
6. 26±1. 2
5.60±1.0
4. 94 ±0. 85
4.27±0.73
3. 61±0. 65
氯化筷
33.66±0.33
33.60±0.28
33.47±0.24
33, 30±0.21
33,07上0.18
32.90±0.17
32.78±0.16
32.44±0.14
32.05±0.13
31.60±0,13
31. 10±0. 13
30, 54 ±0. 14
29. 93±0. 16
29.26±0.18
戴化锂
11.23±0.54
11.26±0. 47
11.29±0.41
11.30±0.35
11,31±0.31
11.30±0,28
11.30±0.27
11.28±0.24
11.25±0.22
11.21±0. 21
11.16±α.21
11.10±0.22
11.03±0,23
10.95±0.26
碘化钠
43.42±0.99
41.83±0.83
40.8B±0.70
39.65±0.59
38.76±0,52
38. 17±0. 50
36.51±0.43
34.73±0.39
32,88±0,37
31. 02±0, 37
29. 21±0. 40
27.50±0,45
25.95±0.52
43.13±0.66
43,13±0.50
43.14±0.39
43,15±0.33
43.16±0.33
43.16±0.36
43.16±0.39
43. 17±0. 50
硝酸钠
78.57±0.52
77. 53±0. 45
76. 46 ±0. 39
75. 36±0. 35
74.69±0.33
74. 25±0. 32
73, 14±0. 31
72.06±0.32
71.00±0.34
69.99±0,37
69.04±0.42
68.15±0.49
67. 35±0. 57
硝酸锯
Sr(NO)2
92. 38±0.56
90. 55±0. 38
硝酸黄
Mg(NO,)2
60.35±0.55
58.86±0.43
57,36±0.33
55.87±0.27
54,38±0.23
53.49±0.22
52.89±0.22
51.40±0.24
49. 91±0. 29
48.42±0.37
46.93±0.47
45.44±0.60
氯化钠
75.51±0.34
75.65±0.27
75.67±0.22
75, 61±0, 18
75. 47±0. 14
75. 36±0. 13
75. 20±0. 12
75. 09±0. 11
74.87上0.12
74.68±0.13
74. 52±0. 36
74.43±0,19
74.41±0.24
74.50±0.30
裹 A 1(续)
相对度/%
漠化钠
63. 51±0. 72
62.15±0,60
60.68±0.51
59.14±0.44
58.20±0.42
.57.57±0.40
56.03±0.38
54. 55±0. 38
53.17±0.41
51. 95±0. 47
50,93±0.55
50. 15±0, 65
49. 66±0. 78
GB/T 20312—2006/IS0 12571:2000碘化弹
73. 30±0. 3-1
72. 11±0.31
70.98±0.28
69,90-上0.26
69.28±0.25
64. 92±3. 5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61.83±2.8
58.63±2.2
55.48±1.8
52.56±1. 5
50.01±1.4
48.02±1.4
46.74±1.5
相对湿度/%
数化铵
80. 55±0. 96
79. 89±0. 59
79. 23±0, 44
78.83±0.42
78. 57±0, 40
77.90±0.57
溴化钾
85.09±0.26
83.73±0.24
82. 62±0.22
81. 67±0. 21
81.20±0.21
80, 89±0. 21
80. 27 ±0. 21
79. 78±0. 22
79.43±0.24
79,18±0.26
79.02±0.28
78. 95±0. 32
78.94上0.35
相对湿政/%
硝酸钾
96.3.3±2.9
96.27±2. 1
95. 96 ±1. 4
硫酸钾
98. 77± 1. 1
98,48±0,91
98.18±0.76
68.86±0.24
67.89±0.23
66.96±0.23
66.09±0.23
65.26±0.24
64.49±0.26
63.78±0.28
63.11±0.31
流酸铵
(NH.).SO.
82.77±0,00
82.42±0.68
82. 06±0. 51
81.70±0.38
81. 34±0. 31
81, 13±0. 29
80.99±0.28
80.63±0.30
80.27±0. 37
79.91±0. 49
79, 56±0. 65
79.20±0.87
氯化锶
77, 13±0. 12
75, 66±0,09
74. 13±0. 06
72.52±0.05
71.52±0.05
70.85±0.04
69.12±0.03
氧化钾
88. 61±0.53
87.67±0.45
86.77±0.39
85. 92±0. 33
85.11±0.29
84. 65±0. 27
84. 34±0. 26
83. 62±0. 25
82.95±0.25
82. 32±0.25
81. 74±0.28
81. 20±0, 31
80.70±0.35
80.25±0.41
铬酸钾
GB/T 20312—2006/1S0 12571:2000温度
硝酸锶
Sr(sO),
88.7210.28
86.89±0.29
85.79 ±0. 85
85.06±0.38
表A.1(续)
相对湿度/%
硝酸钾
95. 41 ±0. 96
94.62±0.66
94.00±0.60
93.58±0.55
92.31±0,60
90, 79±0.83
89.03±1.2
87. 03±1. 8
84.78±2.5
磁酸钾
97. 89 ±0. 63
97.59±0.53
97, 42上0, 47
97,30±0.45
97.00=0.40
96.71±0.38
96.41±0.38
96. 12 ±0, 40
95. 83 ±0.45
YYKANrKAca
铬酸钾
97.88=0.49
97. 08 =0. 41
96.42=0.37
95. 89 ± 0. 37
95.50±0,40
05,25±0.4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饱和溶液的制备
GB/T20312—2006/ISO12571:2000按照表B.1,将生成饱和溶液所需的一定的化合物和蒸馏水混合,加热至给定的温度(此时过量的化合物刚刚溶解),再缀慢冷却至室温,却过程中持续地搅动溶液。应使用试剂级化合物米制备溶液。饱和溶液可能具有腐蚀性并有害康,在制备和操作中应谢慎。应周期性地检查溶液,以确保它们保持固液相的混合,末受到污染。表H.1不同化合物在给定温度下的溶解化合物
氟化铠
溴化锂
澳化锌
氧化钾
氢新化钠
氟化锂
溴化钙
碘化埋
醋酸钾
氟化钾
结晶水*
水溢/℃
溶解度
g莓100l蒸溜水
GB/T 20312—2006/1SO 12571:2000化合物
氯化铁
碘化钠
碳酸钾
硝酸镁
Mg(NO,)2
氧化钻
碘化钾
無化铝
磷酸钠
氟化钠
氯化铵
结晶水?
裘B.1(续)
水盘/
YYKAoNiKAca
B每100ml燃水
化合物
溴化钾
硫酸铵
(NH., sO.
氟化钾
硝酸钾
SriNO,2
硝酸钾
硫酸钾
铬酸钾
每一盐分子的结晶水分子。
结品水
表B. 续
CB/T20312—2006/1IS012571:2000溶解度
水溢/
g每100mL蒸馏水
示例:用366.5B的1H,O氟化艳在 18℃时熔于 100 mI.的兼馏水,得到饱和盐浴液11
GB/T20312—2006/1S012571:2000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确定吸湿曲线上一个数据点的步骤示例(1)在干燥器内放人合适的溶液,(2)称量空的片经过干煤的称量杯和杯盖的质量(m1)。YYKANiKAca
将试样放人称量杯中,不盖杯盖在烘箱中干燥至但重。称取称量杯,杯盖和试样的质谨(m2)。(3)
计算干燥试样的质量:mg=mz-m1。(4)
将试样放人殊量杯中,不盖杯盖,称杯和杯盏一同放人盛有饱和溶液的干燥器巾。将干燥(5)
器放人保水浴中。
是期称鼻试群直至达到恒量。方法是从水浴中取出千燥器,即益上杯益:称量杯子的质量。称量后(得到质录研),游称景杯重新放人干燥器,不盖杯盖。台上干器并将其重新放人保温水浴中。
(7)若间隔至少24h的连续三次称盘中试样质的变化小于总质昼的01%,即可认为达到恒垂。
计算该相对疑度下试样在平衡状态下的质量:m=m.一m1。计算含湿率本及一ma
对于其他的相对湿度,重复上述步骤。1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