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0234-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0234-2006
中文名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06-20
实施日期:2006-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912126
相关标签:
电动汽车
传导
充电
插头
插座
车辆
耦合
插孔
通用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道路车辆工程>>道路车辆装置>>43.040.01道路车辆装置综合
中标分类号:车辆>>车用电子、电气设备与仪表>>T35车用电子、电气设备与仪表综合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NEQ IEC 62196-1:2003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9, 字数:51千字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20781-T-545
出版日期:2006-1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6-04-30
起草人:朱小林、郭衡、佟于谦
起草单位:北京嘉捷博大电动车有限公司、北京嘉捷恒信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参考采用了IEC 62196-1:2003。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的通用要求,适用于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车辆插孔和电缆束,这些附件和电缆束可用于具有控制性能的传导充电系统。符合本标准规范要求的附件适用于电动汽车的部分充电模式。本标准可作为轻型车辆用触头数量较少和使用级别较低的附件的指南。 GB/T 20234-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 GB/T20234-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43.04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234—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
Pluge, socket-outlets, vehicle couplers and vehicle inlets forconductive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General requirements(IEC 62196-1:2003,Plugs, socket-outlets,vehicle couplers and vehicleinletsConductive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Part l:Charging of electricvehiclesupto250Aa.c.and400Ad.c.,NEQ)2006-06-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6-1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参数
结构要求
耐环境要求
安全要求
特殊要求…
其他要求
试验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动汽车充电表1
模式和允许的连接方式
咬合拉力线长度的确定…
功率和信号导线的尺寸
短时间试验电流
通用车辆接口的概述
车辆设备的互配对应
基本车辆接口的概述
型式试验方法与技术要求对应表端子拉拔试验值
机械弯曲试验值
温升测试用测试电流和锅导体的标准横截面面积介电强度测试电压
分断能力
正常操作
定频振动试验条件
扫频振动试验条件
螺旋式端子机械强度的拧紧力矩图A1
连接方式A
连接方式B
连接方式C
电动汽车充电及附件用途示意图GB/T20234—2006
GB/T20234—2006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IEC62196-1:2003《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电动车辆的传导充电
第1部分:交流到250A和直流到400A的电动车辆的充电》(英文版)。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嘉捷博大电动车有限公司、北京嘉捷恒信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小林、郭衡、佟子谦。m
1范围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
GB/T20234—2006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车辆插孔(以下文内统称“附件”)和电缆束,这些附件和电缆束可用于具有控制性能的传导充电系统,其额定工作电压不超过下述值:交流660V,50Hz~60Hz(额定电流不超过250A时):*直流1000V(额定电流不超过400A时)。这些附件和电缆束可用于本标准所描述的不同电压和频率,包括特低电压(ELV)和通信信号的电路工作。
附件和电缆束的使用环境温度通常在一30℃和+50℃范围内。这些附件只能与铜或铜合金导体芯的电缆线相连接。符合本标准规范要求的附件适用于电动汽车的部分充电模式。在附录A中可以找到这些充电模式的定义和说明及连接类型(A、B和C)的说明。表1给出了在每种充电模式和连接类型下允许使用的附件类型(B,U32,UA,Up),并指明了必须使用符合本标准规范要求的附件的充电模式和连接类型。表1还给出了既允许使用符合本标准规范要求的附件也可使用其他标准化附件的充电模式和连接类型。本标准不适用于充电系统中那些符合其他标准的标准化附件(如模式1和模式2)。这种类型的标准化附件可应用的充电模式和连接类型在表1中的标识为列“类型”内的对应条目内容为“任意”。本标准可作为轻型车辆用触头数量较少和使用级别较低的附件的指南。表1模式和允许的连接方式
插头和插座
电流/
电源极和
保护接地
1+N或2
1+N或2
控制极
电缆线
控制盒
电动汽车连接器和插孔
电源极和
保护接地
1+N或2
1+N或2
控制极
任B或
B或Us2
见注1
用于输人
线控制盒
用于输入
线控制盒
GB/T20234—2006
电流/
电源极和
保护接地
1+N或2
插头和插座
控制极
注1:车辆标识负载小于16A的要注意。注2:B—基本;
Us?——通常接触电流额定在交流32A;表1(续)
电缆线
控制盒
UA——通带接触电流额定在交流32A/250A;Up—通常只设置电流在直流32A/400A。电动汽车连接器和插孔
电源极和
保护接地
1+N或2
1+N或
1+N或
2@250A
3@32A+N
3@250A
3@32A+N
3@250A
3@32A+N
2@400Adc
控制极
B或Us2
注3:“L1+N\或“L1+L2\用于与单相电源匹配。注4:所有附件强制性接地,模式2、3、4中的附件内指示触头强制连接,其他触头根据用户需要提供。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56标电压(GB156--1993negIEC38:1983)GB/T3956电缆的导体(GB/T3956—1997,idtIEC60228:1978)GB/T4207
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电痕化指数和耐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GB/T4207—2003,idtIEC60112:1979)GB4208外壳防护等(IP代码)(GB4208—1993,eqvIEC60529:1989)GB/T11918—2001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idtIEC60309-11999)GB/T16935.1一1997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一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dtIEC664-1:1992)
GB/T20234—2006
GB/T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般要求(eqvIEC61851-1:2001)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8487.1—2001、GB/T11918—2001和GB/T19596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电缆上的控制盒in-cablecontrolbox连接在电缆束上并完成控制功能的装置。它应位于插头内或位于距插头或电动汽车充电设备0.3m之内。
电缆处理装置cablemanagementsystem用来保护电缆不受机械伤害或为了方便其使用的装置。注:电缆总架装置就是一个例子。3.3
家用domestic
用作家庭或相似用途,即最大额定电流在32Aa.c.以下。3.4
限制短路电流conditional short-circuitcurrent在短路保护装置满足规定的使用和操作条件下,带有这种保护装置的附件在整个工作期间都可以安全承受的电流。
注:这个定义将电流限制装置的概念拓展为短路保护装置,这个装置的功能不只是限制电流。3.5
互配能力intermateability
相似的附件与其互配的附件在使用时被此适应的能力。3.6
用户可维修附件user-serviceableaccessory可由用户自已通过普通工具进行拆线或部分可替换的附件。3.7
专业可维修附件
仅由制造商指定的专业人员才能进行维修的附件。3.8
盖帽cover
插座和连接器分离时可以用来起保护作用的附件。可用作保护措施或保护措施的一部分。注:封闭盖、盖子和其他类似的装置都可起到这种作用。4分类
4.1按用途分类:插头、插座、车辆连接器、车辆插孔和电缆束。4.2按导线连接方法分类:
可拆线附件;
不可拆线附件。
4.3按适用性分类:
用户可自行维修;
GB/T20234—2006
专业维修。
4.4按电气操作分类:
带负载可分合电路;
带负载不可分合电路。
4.5按电动汽车和电源的连接分类:基本型(B);
通用型交流高功率(U^);
通用型直流高功率(Up);
通用型32A(U32)。
5技术参数
5.1标准额定值
5.1.1额定工作电压优选值:
0~30V(仅用于信号和控制用途)220Va.c.
5.1.2额定电流:
5.1.3用于信号和控制用途的电流额定值2A。5.1.4额定250Aa.c.和400Ad.c.仅对附件未连接使用时的评定,而不对虽连接但电流中断时的评定。
5.1.5带有指示电路触头且额定电流为32A的附件是否适用于接通和切断电路,其评定见4.4。5.2标志
5.2.1附件应予以如下标识:
按附件的互配性予以标识;
额定电流,单位:安培;
最大工作电压,单位:伏特;
制造商或者是授权经销商的名字和商标;型号,型号可以使用产品目录编号。5.2.2使用标识符号如下:
①或或N
~或a.c.
或 d. c.
IP××(有关数字)
安[培]
伏[特]
赫[兹]
保护接地
交流电
直流电
IP代码(GB4208的防护等级)
用GB4028的IP代码时,应规定两个特征数字(××)(见8.5)。4
GB/T20234—2006
5.2.3对于所有附件,互配性符号标志应标在主要部件的外壳外侧,易于用户看到和便于识别。对于插头和车辆连接器,制造商或代理商的名称或商标的任一标志和型号、产品编号及牌号也应标在主要部件的外壳上,易于用户看到和便于识别。5.2.4互配性的标志不少于10mm的高和宽,可以用对比色,可以在车辆插孔和车辆连接器上采用加压或其他类似的工艺进行加工。5.2.5所有附件的最大工作电压和额定电流的标志应当在安装前就在显而易见的位置上标出,插座和车辆插孔的制造商和销售商、型号、目录序号和设计也是如此。5.2.6对于可拆线的附件,触头应在表5中描述的从1到12的数字进行说明,或者用表7所描述的4到14的数字加以标注位置。
这些位置数应位于相对于紧贴端子的位置,不能放置在螺钉、可洗去或其他可去除的位置上。5.2.7对于可拆线附件,应提供其配线结构。5.2.8对于不可拆线附件,标记在5.2.6和5.2.7中不作要求。5.2.9标志应耐磨、清晰、
应特别注意制造商的或代理商的名称或商标,如有电源性质标志,此标志亦是特别注意的对象。5.2.10电缆束由电缆和一个附件共同构成,应提供线端、端子及布线和安装结构等的搜索信息。可拆线附件在未布线的电缆束底部应当标注出导体性质。5.3尺寸规格
5.3.1电动汽车的附件应当符合相关标准。如果尚未有标准,则应遵循制造商提出的规定。5.3.2电动汽车的附件应仅与其他的标准电动汽车附件相配合,而不能使插头和车辆连接器和其他不同额定值或触头的插座和车辆插孔插合。除非确保安全的操作或提供其他的安全操作方法,才能实施不同的连接插合。
此外,附件的设计应保证不出现以下两者之间的不正确连接:信号和控制触头与带电功率触头:一插头的接地/指示触头和插座的带电触头,或插头的带电触头和插座的接地/指示触头:一插头的相线触头和插座的中性触头(若有的话);一插头的中性触头和插座相线触头。5.3.3在单种类附件内,应不能在插头与插座或车辆连接器之间或在车辆插孔与车辆连接器或插座之间进行单极连接。
5.4接地尺寸和颜色
连接接地端的线芯端用绿色和黄色双色予以标记。接地导线和中性导线(如果有)的横截面至少等同于相线导线或应与表3所描述的一致。6结构要求
6.1一般结构
6.1.1附件的易触及表面应无毛刺、飞边及类似尖锐边缘。6.1.2用以将插座触点的传导部分或插头触点的传导部分固定到装配面、盒内或外壳里的螺钉或其他零件应是易于触及的。
除非自动地建立内部接地和有一种可靠的安装方法,这些固定件和其固定外壳不可用作任何其他用途。
6.1.3对于插座或车辆连接器非互换性器件和插头或车辆插孔非互换性器件的位置,使用者应无法变更接地触头或中性触头(如有)。手动检查以确保只能有一个安装位置。6.1.4按正常使用要求安装且无插头插人时的插座和车辆连接器应能保证具有其标志规定的防护等级。此外,插头或车辆插孔与插座或连接器完全插合时,应保证具有两种附件之中较低的防护等级。5
GB/T20234—2006
6.1.5附件在加载额定电流范围内最大值进行测试时,在正常操作过程中可以握住的插头和车辆连接器部件其允许最高温度不得超过:金属部件50℃
非金属部件60℃。
可以接触但不能握住的插头和车辆连接器部件最大允许温度不得超过:金属部件60℃;
非金属部件85℃。
6.1.6当与对应附件完全插合时,触头应保证具有足够的接触压力。车辆连接器和插座的触头应可自调确保足够的接触压力。
6.1.7在插座和插头之间或车辆连接器和车辆插孔之间施加的压力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插头或车辆连接器的插拔困难。插头或车辆连接器在插拔时的用力应低于80N,且动作不必是单纯直线运动。在插投动作的每一个阶段都按需要的力度进行插拔。生家厂家应说明施力的位置和方向。6.1.8配合附件上应有闭锁装置可防止插头或车辆连接器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从插座或车辆插孔上脱落。
6.1.9闭锁装置到位时,采用与附件及其使用的最大长度电缆或电缆组件同等质量的力拉配合附件(如表2所示),闭锁装置应不会打开。表2咬合拉力线长度的确定
6.1.10可拆线附件的构造应能保证:导线易于插入并牢牢固定于端子里:电缆长度/m
导体放置位置正确,导线绝缘不会与导体不同极性的带电部分接触,或者漏电间隙值不会减少至8.9.1所列值以下;
保护套或盖可容易卸下检查,与导体连接后应方便安装。6.1.11现场可维护附件的设计和安装应通过下面一种或几种方法完成: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如卷边工具,焊接设备等)一必须替换附件的个别零件(如更换接线端子或栓)拆卸密封件后附件会被破坏
6.1.12为提供防触电保护,附件周围及其部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其安装应牢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松脱。不使用工具这些部件将无法卸下。6.1.13电缆始端应能从导管或电缆保护套导入,从而给电缆提供完善的机械保护。6.1.14绝缘衬、屏障物和类似物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固定在保护套或本体上。除非受到严重损坏,否则不易卸下或应设计成放置位置不正确而不能被安装。6.2插座的结构
当插座装有螺纹导管或电缆护套时,即使不与插头插合,亦应是完全封闭的。不禁止使用PVC护套电缆。如果可以,能达到完全封闭效果且保证标识防护等级的装置,应牢固地安装到插座上。此外,当插头完全插合时,插座应真有能明确标志规定的防护等级。IP44插座的设计只有一处安装位置,可以开一个排水孔,此孔直径至少为5mm,或宽至少3mm面积不少于20mm2,应能在插座处于安装位置时起作用。6
GB/T20234—2006
注:只有外壳在设计上能保证其与隔壁有至少5mm的间隙,或能提供一个至少具有规定尺寸的排水槽的前提下,预定安装于垂直墙壁上的IP44插座的外壳背部具有排水孔才视为有效。6.3插头和车辆连接器的结构
6.3.1插头和车辆连接器的外壳应将端子和软电缆端部完全封闭。可拆卸插头和车辆连接器的结构应能保证将导线正确连接,将线芯保持于正常位置,从而做到线芯到端子分离点之间不会有接触的危险。附件的设计应能保证:将附件重新装配后其元件之间的关系应保持原始装配状态。6.3.2插头或车辆连接器上的各零部件应可靠固定,保证正常使用时不会松脱。不用工具应无法从插头或车辆连接器上拆卸。
6.3.3当插头与其配套的附件完全插合时,插头应配有相应标志所示防护等级的装置。若不用工具便不能拆下的帽盖,插头在此帽盖正确安装后亦应符合上述要求。6.3.4车辆连接器在按正常使用要求装了软电缆且不与车辆插孔插合时,应是完全封闭的。此外,车辆连接器在与车辆插孔完全插合时,应配有确保所示防护等级标志的装置。注:车辆插孔不插合时,标志所示等级的防护可用盖慢来保证。确保所示防护等级标志的装置牢牢固定到车辆连接器上。盖弹簧应由耐腐蚀材料制成,例如青铜、不锈钢或防腐蚀性能良好的其他合适的材料制品。6.4车辆插孔的结构
6.4.1与车辆连接器完全插合时,车辆插孔应确保具有标志所示防护等级。车辆插孔的IP防护等级必须考虑在内,任何在车辆连接器连接时有可能带电的可触及部分在车辆连接器脱离接触或被测试指触碰时都不应带电。若有配属的帽盖不用工具便不能拆卸,当车辆插孔在此帽盖正确安装后亦应符合上述要求。如果车辆连接器没有显示保护等级,车辆制造商必须保证IP等级。6.4.2额定工作电压高于50V的车辆插孔应装配接地触点。6.4.3IP44车辆插孔的设计只有一处安装位置,可以开一个排水孔,此孔直径至少为5mm,或宽至少3mm、面积不少于20mm2,应能在车辆插孔处于安装位置时起作用。6.5端子
6.5.1触头额定电流值250A及以上的端子接到车辆连接器时应提供一个可靠和安全的连接,这些端子是不可拆线或不可由用户自行维修的。6.5.2可拆线附件连接端子的装配应采用螺钉、螺母或等效件进行。6.5.3端子部件中,除螺钉、螺母、垫圈、U形卡、夹紧板等之外,其余的,应以如下材料制成:铜;
一一铜含量至少为58%的合金,适用于作冷轧制成的部件;铜含量至少为50%的合金,适于作其他部件:
一耐腐蚀性能和机械电子性能均不亚于铜的其他金属。钢制螺钉应有足够的防腐蚀保护。材料通过化学分析检查。
6.5.4如果接地端子的本体不是附件壳罩、框架的一部分,本体的制作材料应与6.5.3对端子部件规定的一样。如果本体是壳罩和框架的一部分,则夹紧螺钉和螺母应用同种原料来制作。如果接地端子的本体是铝或铝合金壳罩或框架的一部分,则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因铜与铝或铝合金接触而引起腐蚀的危险。
6.5.5端子应能连接铜或铜合金导线。对于可拆线的附件,这些端子应当连接表3所示的横截面积的导线。对于不可拆线的附件,这些端子应和电缆束的制造商所提出的一致。除接片端子之外的其他端子,应当通过11.5.3的试验和11.7.4的试验。7
GB/T20234—2006
触头额定值
电流/A
表3功率和信号导线的尺寸
端子连接
插头和车辆连接器用软电缆
车辆插孔用单芯或绞合电缆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导线横截面积/mm
插座用单芯或绞合电缆
导线横截面积/mm
导线的分类按GB/T3956。
隔离直流设备一PE导线尺寸基于交流电源(支路)电路过流保护尺寸。PE,交联聚乙烯套管材料。b
6.5.6端子应有适当的机械强度
作夹紧用途的螺钉和螺母应具有GB螺纹或在螺距和机械强度上均可与GB螺纹相比的螺纹。6.5.7端子应正确固定到附件上,并且在拧紧或拧松夹紧螺钉时,端子不得松脱。用以夹紧导线的螺钉不得挪作夹紧任何其他元件之用。6.5.8端子应设计成能以足够的接触压力将导线夹紧于金属表面之间但不会损伤导线。用3个分立的端子进行11.7.4的端子的型式试验检查。6.5.9接片端子仅可用于额定电流至少为63A的附件;如果装配接片端子,这些端子必须装配弹簧垫圈或等效的锁定件。
6.5.10每个端子均应定位于其对应的端子或不同极性的端子附近,如有内部接地端子,还应尽可能与内部接地端子接近,除非有足够的技术性理由不这样做。6.5.11接地端子的夹紧螺钉或螺母应充分锁定,以防意外松脱,而且,应是必须用工具才能拧松的。除非用双螺钉柱型端子,否则要进行试验检查锁定性能。6.5.12端子应正确定位与屏蔽,使一从端子里松脱的螺钉不会在带电部件与连接到接地端子的金属部件之间形成电气连接;一从带电端子脱落的导线不会触及连接到接地端子的金属部件:从接地端子脱落的导线不会触及带电部件。本要求亦适用于信号或控制导线用端子。6.5.13导线正确连接后,不得有不同极性部件之间和不同极性部件的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意外接触的危险,而且,万一绞合导线线丝从端子脱出,亦不能让此线丝冒出外壳。“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不得有意外接触危险”的要求不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50V的附件。
7耐环境要求
7.1橡胶和热塑性材料的耐老化
附件带橡胶或热塑性材料外壳及弹性材料的部件,诸如密封环和密封垫,应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能。
7.2温升
7.2.1附件的结构应能保证其在正常使用时温升不会超过50℃。7.2.2附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表面温度不超过6.1.5中所列值。7.3耐热、耐燃和耐漏电起痕
7.3.1附件应有良好的耐热性能。8
7.3.2绝缘材料外部部件和支承带电部件的绝缘部件应能耐受非正常热和耐燃。7.3.3支承带电部件的绝缘部件应由具有耐漏电起痕的材料制成。除非特别说明,固定带电部件的绝缘材料部件由具有耐漏电起痕的材料制成。7.4腐蚀与防锈
铁质部件,包括外壳,均应妥为保护,以防生锈。注:如腐蚀会使电气部件出问题,建议使用IP67附件。如设计并规定有特定条件时,制造商应特别注意其产品的耐腐蚀性能。8安全要求
8.1通用要求
GB/T20234—2006
附件的设计和构造应能保证在正常使用时性能可靠,且对使用者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应符合环保与安全要求。
8.2防触电保护
8.2.1附件的设计应能保证在正常使用时不会触及到插座和车辆连接器的带电部件。8.2.2附件应设计成:
当插人插头或车辆连接器时:
如有相线触头及中性触头时,应先接通接地触头。如有控制指示触头,应在相线触头及中性触头之后连接。2)
当拔出插头或车辆连接器时:
如有相线触头及中性触头时,应先于断开接地触头之前予以断开。1)
如有控制指示触头时,应先于断开相线触头及中性触头之前予以断开。2)
8.2.3应不允许意外的将插头或插孔触头的任意导电部分接触到插座和车辆连接器的外壳,也不允许意外地将插座和车辆连接器的任意导电部分接触到插头或插孔触头的外壳。8.3接地措施
8.3.1附件应配有接地触头和接地端子以便起到保护作用。保护接地触头应可以直接且可靠地连接到保护地端子上。
8.3.2附件的易触及金属部分因在附件绝缘失效时会带电,故在其结构上应可靠地连接到内部接地端子上。
8.3.3接地触头应当遵循下列各项的要求,同时应遵循电动汽车制造商所提出的要求。8.3.3.1接地触头应能承载与相触头相等的电流而不会过热。8.3.3.2带接地保护的附件应当按表4所示的电流和时间进行试验。电流流经的是最小规格的接地触头,其部件在接地电路中不能熔化、断开、破损。表4短时间试验电流
装置额定电流/A
时间/s
试验电流/A
8.3.3.3互配的附件按要求安装和配合。固定于各保护地端子上的接地导线尺寸不少于0.6m长,按制造商要求的力矩紧固。插座和车辆插孔装有最小允许尺寸的铜导体,插头和车辆连接器装有符合于装置电流值耳尺寸相符的软线、标准导体或电缆。试验电流应连续地通过互配附件且接地线。8.3.3.4在通过了8.3.3.2所要求的特定加载电流试验之后,接地导体间的连续性应得到测试。所有带指示器的仪器如欧姆计、过流蜂鸣器或其他类似装置,都可用来测试电流是否持续。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