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QB/T 1765-1993 液压自动压砖机 - QB/T 1765-1993 - Chinese standardNet - bzxz.net
QB/T 1765-1993 液压自动压砖机
Basic Information
Standard ID:
QB/T 1765-1993
Standard Name: 液压自动压砖机
Chinese Name:
液压自动压砖机
Standard category:Light Industry Standard (QB)
state:in force
Date of Release1993-04-15
Date of Implementation:1994-12-01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number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Number: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轻工机械>>Y93日用玻璃、搪瓷、陶瓷加工机械
associated standards
Publicatio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house: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Publication date:1994-12-01
other information
drafter:陈帆、罗明照、黄永泉、陈峭
Drafting unit:华南理工大学陶瓷机械研究室、佛山市陶瓷机械制造总厂
Focal point unit:全国陶瓷机械标准化中心
Proposing unit:轻工业部技术装备司
Publishing department: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
Introduction to standards:
本标准规定了液压自动压砖机(以下简称“压砖机”)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建筑陶瓷墙地砖粉料压力成型的压砖机。 QB/T 1765-1993 液压自动压砖机 QB/T1765-199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Some standard cont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液压自动压砖机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QB/T 1765—1993
本标准规定了液压自动压砖机(以下简称“压砖机”)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陶瓷墙地砖粉料压力成型的压砖机。2引用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3766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5226机床电器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T 7932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 7935
GB/T10923锻压机械精度检验通则JB/T8产品标牌
JB3915液压机安全技术条件
QB/T 842
轻工机械衡器通用技术条件
轻工机械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QB/T 1588.2车
轻工机械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QB/T1588.3
QB/T 1588.4
轻工机械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QB/T 1763
ZBJ50003
ZB J50 004
3术语
3.1送料滑架
日用陶瓷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金属切削机床清洁度的测定
金属切削机床噪声声压级的测定作平面往复运动将粉料均勾地送人模腔内,同时利用其前端将坏体送出的部件。3.2料槽
承接喂人的粉料并将粉料均匀分布于送料滑架的部件。3.3活动横梁
固定上模具并由主油缸带动作往复运动的部件。3.4上横梁(固定横梁)
构成压机机架的部分,固定支撑主油缸的部件。3.5下横梁(工作台)
构成压机机架的部分,上面为压机工作台面,固定支撑顶出装置。3.6主油缸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993-04-15批准1993-12-01实施
QB/T1765—1993
压砖机加压成型的执行机构,驱动活动横梁按预定程序作往复升降运动。3.7顶出装置
连接下模或模腔按预定程序作往复运动的油缸组件。3.8液压站
压砖机液压系统的动力源装置。3.9压机附件
维持压砖机正常工作所必须的配套零部件,如模具、除尘系统、冷却系统等。4产品分类
4.1型式
压砖机按主体部分的结构特点分为三类。a.
梁柱式机架由上横梁和下横梁、立柱组成,立柱又作为活动横梁的导向杆;框板式机架由框板和上下横梁组成;复合式机架由复合连接柱和上下横梁组成。压砖机按公称压力的大小分为三类。小型压砖机公称压力不大于6000kN的压砖机;a.
中型压砖机公称压力在6000kN以上,15000kN以下的压砖机;大型压砖机公称压力不小于15000kN的压砖机。4.2型号
压砖机型号应符合QB/T1763的规定。4.3参数
压砖机的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公称压力
>15 000~ 25 000
5技术要求
5.1基本要求
空循环次数
次/min
顶出装置顶出力
≥150
活动横粱行程
≥140bZxz.net
工作台面柱(板)间
净空距离.mm
≥1000
≥1100
≥1300
≥1400
5.1.1压砖机应符合本标准和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结构应先进合理,并满足压砖工艺要求。5.1.2压砖机工作时应运转平稳,不应有异常的冲击声和尖叫声。5.1.3液压驱动件(如活塞、柱塞、活动横梁等)运动时不应有爬行和停滞现象。5.1.4压砖机各可调部位的调整应灵活可靠。70
QB/T 1765—1993
5.1.5压砖机不同工作规范的转换应灵敏、准确,在各种规定状态下运行应协调可靠。5.1.6压砖机正常工作时,滚动轴承的温升不超过40C,但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C;滑动导轨的温升不超过15C,但最高温度不得超过50C。5.1.7送料装置布送粉料应均匀协调,不应有明显的漏粉料现象。5.1.8主活塞(柱塞)、活动横梁、导柱等重要运动副应采取耐磨措施。5.1.9在用户遵守使用规则的条件下,压砖机大修期不少于20000h,整机使用期限不少于10年。5.2安全防护
5.2.1压砖机必须具有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并应符合JB3915的有关规定。5.2.2人体易触及的外露运动部件应设置防护装置。5.2.3要求单向旋转的电动机应在适当部位标出旋转方向的箭头。5.2.4压砖机手动操作时,不允许发生自动循环工作现象。5.2.5压砖机应设有自动循环的急停系统(其中包括急停钮),急停指令发出后,压砖机应立即停止自动循环,未进行复位操作前应不能重新启动自动循环。5.2.6压砖机应设有超载、料槽缺料和模具缺料等保护装置。5.2.7压砖机在空载及满载连续运转时的噪声声压级不应大于表2所列限值。表2
公称压力,kN
声压级.dB(A)
5.3加工和装配质量
5.3.1铸件、锻件应符合QB/T842及有关标准的规定。4 000~~10 000
5.3.2机械加工件质量应符合QB/T1588.2及有关标准的规定。5.3.3装配质量应符合QB/T1588.3的规定。>10 000
5.3.4重要的固定接合面应紧密贴合,紧固后用0.05mm塞尺检验,只允许局部塞入,其塞入深度不得大于可检深度的20%,且塞人部分累计不得大于可检周长的10%。重要的固定接合面应包括:
立柱台肩、锁紧螺母与上横梁、工作台面的固定接合面;主油缸或活塞(柱塞)端部与活动横梁的固定接合面。5.3.5压砖机的几何精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工作台面的平面度
活动横梁下平面的平面度
活动横梁下平面对工作台面的平行度活动横梁运动轨迹对工作台面的垂直度液压、气动系统和电器设备
公差值
公称压力不大于6000kN:0.07mm公称压力大于6000kN:0.10mm
公称压力不大于6000kN:0.16mm公称压力大于6000kN:0.20mm
每100测量长度为0.04mm
压砖机的液压系统应符合GB3766的规定。液压系统中所用的液压元件应符合GB/T7935的规定。5.4.1
5.4.2液压系统工作时油箱内的油液温度不应超过55C。5.4.3液压系统油液清洁度等级应符合ZBJ50003中C的规定。5.4.4
压砖机的气动系统应符合GB/T7932的规定。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压砖机的电器设备应符合GB/T5226的规定。5.4.6
5.5外观质量
QB/T1765--1993
5.5.1压砖机的表面不应有图样上未规定的期凸、粗糙不平等缺陷。5.5.2零部件接合面的边缘应整齐勾称,不应有明显的错位。门、盖等接合面处不应有明显的缝隙。5.5.3外露的液压、气动,电器等管道应排列整齐,安装牢固,并不得与相对运动的零部件接触。5.5.4压砖机的油漆应符合QB/T1588.4的规定。6试验方法
6.1性能试验
性能试验前,分别在活动横梁和工作台面装上高度与实际使用模具相应的垫板。性能试验主要综合检查5.1.1~~5.1.7.5.2和5.4条的有关内容。6.1.1空运转试验
6.1.1.1油泵启动、停止试验在空载状况下进行,不少于三次,检验动作的灵敏性和可靠性。6.1.1.2液压系统工作压力调整试验从低压到高压分级调试,最后调至额定压力值,检验压力调整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6.1.1.3人工操作规范动作试验包括活动横梁送料滑架,顶出装置等的动作试验,检验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平稳性。
6.1.1.4行程和速度调整试验在规定的范围从小到大分别对活动横梁,送料滑架,顶出装置等的行程和速度进行谢试,检验调整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1.1.5自动空循环试验般按图1方式进行,试验时不施加压制力,送料滑架,顶出装置等应同步运行。
送料滑架
推出-兹画
6.1.2负荷运转试验
活动横梁
空程下赛
摊环周期
减璃制动
负荷运转试验时压砖机般设在自动循环工作状态,在额定的公称压力下连续运转时间不少于2h。6.1.2.1压制力调整试验从小到大分级谢试,最后调至公称值,检验调整的可靠性和各个循环之间压制力的稳定性。
6.1.2.2加压时间、排气时间调整试验在规定的范围对每个循环内的各段加压时间和排气时间进行调试,检验其准性和可靠性。
6.1.2.3不同工况(如二次加压,三次加压)的自动循环切换试验检验切换控制的准确性和运行的平稳协调性。
6.1.2.4急停试验
自动循环期间按急停钮,检验其急停性能,本试验不少于三次。QB/T 17651993
把压制力调至稍大于公称值,检验超载保护系统的性能,本试验6.1.2.5压制力超载保护性能试验不少于三次。
6.1.2.6缺料保护性能试验
分别模拟料槽缺料和模具缺料,检验缺料保护系统的性能,本试验不少于三次。
6.1.2.7滚动轴承及滑动导轨的温度和温升用点温计测量。6.1.2.8油箱内的油液温度用点温计测量,或从油箱的油液温度显示仪表读取。6.1.2.9压砖机的噪声按ZBJ50004的规定检验。6.1.2.10液压系统油液清洁度按ZBJ50003的规定检验。6.1.3压砖试验
压砖试验前应装上模具。
6.1.3.1压砖机的压砖工艺性能应符合5.1.1条的规定。6.1.3.2压砖机进行全自动工作运行,在3h内,累计总的工作时间不少于6h,成坏合格率不低于90%,重复两次。
6.2基本参数的测试
6.2.1公称压力和顶出力
负荷运转试验时分别测取主油缸和顶出装置中油缸的油压,并分别按下式计算压制力和顶出力。F-- 0. 1A - P
式中:F-
公称压力或顶出力,kN;
A相应油缸的活塞(柱塞)有效作用面积,cm;P—相应油缸油压,MPa。
6.2.2空循环次数
在6.1.1.5条自动空循环试验中用秒表测量,其中活动横梁和送料滑架的行程均应不少于表4的规定。表4
公称压力,kN
活动横梁行程,mm
送料滑架行程,mm
6.3精度检验
精度检验在负荷运转试验后进行,检验过程中不得对影响精度的机构和零件进行调整。6.3.2条的检验允许在装配前进行。
精度检验方法按GB/T10923的规定进行。6.3.1工作台面的平面度
在图2中双点划线围成区域测量。20
6.3.2活动横梁下平面的平面度
在图3中双点划线围成区域测量
QB/T1765--1993
6.3.3活动横梁下平面对工作台面的平行度图3
活动横梁测量范围与6.3.2条的规定相同,在纵向(图4b)和横向(图4a)两个方向上,距行程下限20mm和60mm处分别检验。当活动横梁不能自行停止在上述位置时,可在其中心位置加一合适的支撑棒。检验时允许在工作台面放置一把平尺。a)
6.3.4活动横梁运动轨迹对工作台面的垂直度图4
在纵向(图5b)和横向(图5a)两个方向上检验,检验距离应不少于活动横梁额定行程的60%。检验时允许在工作台面放置一把平尺。图5
6.4系统及设备检验
QB/T1765--1993
液压、气动系统和电器设备按5.4条中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6.5外观检验
外观质量用目测法检验,油漆质量按QB/T1588.4的规定进行检验。7检验规则
每台压砖机必须经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书才能出厂。7.1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5.1.2~5.1.6,5.2,5.3,5.4和5.5条的内容。其中5.4.3条的检验允许定期抽检。
7.2型式检验
7.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般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产品停产超过一年恢复生产时;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d.
国家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每累积生产20台应进行一次型式检验,年产不足20台时,每年应抽取1台进行型式检验。f.
7.2.2对第5章的全部项目进行检验。产品质量的评定采用全部指标达到法。且判定规则是:当压砖机的公称压力小于基本参数的要求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需重新试制。其他技术要求中的检验项目如不合格,允许修复、调整。如仍达不到本标准的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8标志、包装、运输、购存
8.1标志
每台压砖机应在适当明显的位置固定产品铭牌和指示润滑、安全等标牌,标牌的形式和尺寸应符合JB/T 8 的规定。
8.1.1产品铭牌的基本内容包括:a.
制造厂名;
型号名称;
主要参数;
制造日期和出厂编号。
8.1.2包装箱的收发标志和储运指示标志应符合QB/T842.8和GB/T191的规定。8.2包装
8.2.1产品包装应符合QB/T842.8的规定。8.2.2产品随机文件应齐全并妥善封装,随机文件包括:a.
产品合格证明书;
产品使用说明书;
装箱单(包括备件、附件清单)。8.3运输
应符合QB/T842.8及有关运输部门的规定。8.4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千燥、通风、防雨的地方。75
制造厂保证
QB/T 1765—1993
用户在避守运输、保管、安装、调试和使用规则的条件下,从发货之日起一一年内,产品确因制造质量不良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制造厂应免费为用户修理或更换零件(正常磨损和易损件除外),对无法修复的产品应负费退换或退货。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轻工业部技术装备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陶瓷机械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由华南理工大学陶瓷机械研究室、佛山市陶瓷机械制造总厂负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帆、罗明照、黄永泉、陈。76
Tip: This standard content only shows part of the intercepted content of the complete standard. If you need the complete standard, please go to the top to download the complete standard document for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