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近 30 年的 HTTP 402 状态码,正透过 x402 协议成为 AI 代理经济的基础支付层,连接人工智慧与区块链,重塑网路原生支付。本文源自 RWA 研究院 所着文章,由 Foresight New 整理、编译及撰稿。
(前情提要:解密「x402」:重构 AI 时代支付信任,通往下一代机器文明的圣杯 )
(背景补充:x402 协议是什么?如何掀起 AI 代理时代的网路支付革命 )
本文目录
1997 年,HTTP 标準在网路的早期蓝图中留下了一个空白的介面——状态码 402,「Payment Required」。它被设想为网路原生支付的入口,却因技术与时代条件的缺失而沉睡近三十年。
2025 年,Coinbase 与 Cloudflare、Google、Visa 一道,将它重新点亮——x402,不只是一个协议,它可能是 AI 代理经济的货币语法,是网路「支付层」缺席三十年的补完。

一个沉睡近三十年的 HTTP 状态码,正在成为连接 AI 与区块链的关键纽带,并可能重塑未来价值交换的基础架构。根据 Coinbase 在 2025 年 5 月发布的官方开发者文件,x402 协议旨在激活长期闲置的 HTTP 402 状态码,构建网路原生的支付层。
在协议推出后的短短几个月内,x402 协议从一个小众的开发者专案,迅速成长为 AI 代理经济的基础支付层。根据 Dune Analytics 的链上数据统计,截至 2025 年 10 月,x402 协议的链上交易量激增 701.7%,交易金额飙升 8218.5%,单日交易额接近 14 万美元。
网路有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它缺乏原生的支付层。当我们回顾网路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它在资讯传递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HTTP 协议让全球範围内的资料交换变得无缝且高效。然而,当涉及到价值交换时,网路却始终依赖外部的、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网路支付的历史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根据 Visa Developer Center 在 2025 年 10 月发布的 Trusted Agent Protocol 白皮书,传统支付系统存在微支付的不可能性问题,信用卡每笔交易 0.30 美元的固定费用外加约 3% 的交易费,让任何低于 1 美元的交易都失去经济意义。同时,使用者体验的碎片化问题也阻碍了支付的大规模应用,传统的线上支付需要使用者注册帐户、设置 API 金钥、绑定支付资讯,流程繁琐且存在安全风险。
HTTP 402 状态码原本是网路早期的一个预留介面,象徵着「未来的支付」。但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技术能让它真正运作。于是,这个代码沉睡了 27 年。直到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尤其是 Base 等以太坊 L2 网路将交易成本降至几分之一美分,以及 USDC 等合规稳定币提供了可靠的计价单位,才让 0.01 美元级别的支付在经济上变得可行。
从历史维度看,网路支付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在 Web1.0 时代(1990-2005),网路只有资讯流没有资金流,支付完全依赖线下管道。Web2.0 时代(2005-2020)出现了 PayPal、Stripe 等中心化支付闸道,它们绕开了 HTTP 原生的支付层,建立了自己的封闭生态。而 Web3.0 时代(2020 至今)的区块链技术为重启 HTTP 402 提供了可能,x402 协议正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应运而生。
x402 协议的核心创新不在于创造全新的技术,而在于巧妙地将现有技术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简洁而高效的解决方案。从本质上讲,x402 是一种开放协议,它使 AI 代理能够透过区块链自主完成交易。
x402 协议的工作流程可以简化为四个步骤。客户端向一个受保护的资源发起存取请求;如果请求未附带有效支付凭证,伺服器返回「402 Payment Required」状态码,并在 JSON 负载中说明所需费用;客户端使用其钱包对支付授权进行签名,并将签名附加在请求头中,重新发起请求;验证服务验证签名、在链上结算支付,随后伺服器授予对资源的存取权限。
关键技术组件包括三个部分。一是 HTTP 原生整合,x402 利用现有的 HTTP 协议,不需要改变网路的基础架构。二是支付协调者,这一服务可以验证客户端的付款授权是否合法,然后帮忙在链上完成支付,让 API 开发者更容易整合 x402 支付。三是区块链抽象层,虽然目前主要以 Base 链为主,但协议本身是链无关的,支援多种区块链网路。
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x402 在微支付场景展现出压倒性优势。根据 Base 链的官方数据,传统支付管道如信用卡通常收取约 0.30 美元的固定费用加上约 3% 的交易费,而在 Base 链上,x402 的交易成本低于 0.0001 美元。传统支付需要数天才能完成最终结算,而 x402 能在约 2 秒内实现链上最终确认。信用卡支付存在长达 120 天的交易撤销风险,而 x402 的链上支付一旦确认便是最终且不可逆。
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一切要在 2025 年发生?过去的微支付实验失败,原因在于交易费用过高与链上执行效率不足。而 Base 链将交易成本降至 0.0001 美元,使「程式级结算」成为现实。同时 AI 代理需要无需人工干预的支付介面,这为 x402 提供了天然需求场景。区块链和 AI 两大技术浪潮在 2025 年交汇,创造了重启 HTTP 402 支付层的完美时机。
随着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AI 代理正成为科技领域的新焦点。但当 OpenAI 推出 o1 模型、Claude 支援电脑操作、Google 发布 Gemini 2.0 时,产业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如何让 AI 代理自主完成支付?x402 协议恰恰解决了这个痛点。
传统支付方式对 AI 代理极不友好。根据 Gartner 2024 年 AI 代理市场报告的预测,到 2030 年,由 AI 代理主导的交易量将达到 30 兆美元,但现有支付体系需要大量人工设置与维护,AI 根本无法独立使用。如今,要让 AI 代理存取付费 API,必须人工注册各个平台、绑定信用卡、维护 API 金钥——整个过程全靠人力介入,这与 AI 代理的自主性理念背道而驰。
x402 协议为 AI 代理带来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它「杀死了 API 金钥」,让支付可以直接透过 HTTP 请求完成,使 AI 代理无需人工介入即可存取付费 API;解决了对人工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依赖;切断了信用卡和第三方支付中间商的高额抽成。这使得 AI 代理能够真正实现自主经济行为,为智能体经济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机器对机器支付的场景正在迅速扩展。在 API 调用方面,交易机器人为每次请求实时市场数据支付 0.02 美元;在计算资源方面,AI 模型为每分钟的 GPU 使用支付 0.50 美元以进行模型训练;在数据检索场景中,研究型 AI 为获取一篇付费研究文章支付 0.25 美元。这些看似微小的交易,在规模化后形成了巨大的市场。
当 AI 代理开始「消费」,人类经济的定义也在被改写。 AI 代理自主支付的商业前景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高德纳预测,到 2030 年,由 AI 代理主导的交易量将达到 30 兆美元,智能体商务将成为未来不可避免的庞大市场。届时,区块链产业将继稳定币之后,透过 x402 找到第二个全球範围内的「产品 – 市场契合点」。
如果说 AI 代理经济定义了 x402 的技术方向,那么巨头的介入则决定了它的命运。x402 协议的迅速崛起,不仅源于其技术创新的内在价值,更离不开一个精心构建的、跨产业的强大策略联盟的支持。
核心支持者与关键时间节点勾勒出 x402 协议的发展轨迹。2025 年 5 月,Coinbase 正式发布 x402 协议,联合 AWS、Anthropic、Circle 和 NEAR 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出;9 月 15 日,Google 宣布将 x402 整合至其 Agent Payments Protocol 中,标誌着网路巨头的正式背书;9 月 23 日,Coinbase 与 Cloudflare 联合发起 x402 基金会,以确保协议的开放治理与中立性;10 月 13-14 日,全球支付巨头 Visa 透过其 Trusted Agent Protocol 宣布支持 x402 标準。

各大科技巨头的策略意图值得深入分析。从支付标準的争夺角度看,x402 可能成为「Web3 版的 SWIFT」,而 Visa、Google 等巨头的介入正是看中了这一潜在价值。Coinbase 作为协议创建者,为 Base L2 运营官方服务商,其策略目标是为「代理式网路」构建基础设施。Cloudflare 与 Coinbase 联合发起「x402 基金会」,其「Agents SDK」服务已整合 x402 协议,使 AI 代理可透过网路轻鬆完成支付。
对比 Web2 的支付闭环(Apple Pay、支付宝)与 x402 的开放支付生态,可以看出技术路线的根本差异。Web2 支付形成的是封闭花园,而 x402 构建的是开放协议经济。儘管 x402 标榜开放,但其基金会的治理权目前仍集中于少数科技巨头。开放标準的命运往往在此拐弯:它可能成为新形式的封闭生态。
这种跨产业联盟的组成,清晰地表明各方正致力于将 x402 打造为一个通用的产业标準,而非某家公司的专有工具。开放协议经济(Open Protocol Economy)的概念在此得到充分体现,各方在保持竞争的同时,在协议层达成共识,为整个 AI 代理经济奠定基础。
围绕 x402 协议,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已迅速形成,这反映了开发者社群的浓厚兴趣和强大的网路效应。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层,各种专案正在各个层面支持 x402 协议的发展。
应用生态中已经涌现出一批代表性专案。Questflow 作为多 AI 代理工作排序层,让多个 AI 代理能自主协调执行任务;AurraCloud 是面向加密原生应用的 AI 代理基础设施;PayAI 提供包括 Solana 在内的多链 x402 支付服务支持;Daydreams 为应用及 AI 代理提供支持 x402 的 LLM 推理过程;Gloria AI 是一个面向交易员、创作者、AI 代理和自动化系统构建的即时新闻平台。
x402 Bazaar 是生态中最关键的一环,它创建标準化的、机器可读的服务索引,让代理可以动态查询、发现、自动调用,完全无需人工干预。例如,一个旅行规划代理需要完成预订,它透过 Bazaar 依次发现天气 API、航班 API、饭店 API 和租车 API,自动支付每个调用,在几秒内完成整个複杂预订。
从网路效应的角度看,x402 生态系统正显示出典型的「协议网路效应」——越多 AI 代理使用 x402,就会有越多服务提供商支持它,进而吸引更多 AI 代理加入。这种正向循环一旦形成,就有可能使 x402 成为 AI 代理经济的预设支付层。
2025 年 10 月,x402 协议及其生态代币的迅速崛起,对加密货币市场产生了多层面的影响。从价格波动到链上活动,从稳定币使用量到市场情绪,x402 协议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价格与交易层面的变化尤为引人注目。根据 CoinGecko 的数据,以 PING 为代表的 x402 概念代币总市值已突破 1 亿美元,几乎是一夜之间实现了爆火。PING 作为首个直接透过 x402 协议铸造的代币,市值在几天内从 0 突破 2000 万美元,最高一度达到 3000 万美元,创造了惊人的财富效应。
链上基本面的数据同样令人印象深刻。Dune Analytics 过去 30 天数据显示,x402 协议交易笔数增长 35,000%,超过 100 万笔;买家数增长 244,000%,超过 6.8 万人。最新 24 小时数据显示,交易笔数达 424.85 千笔,交易额达 483.87 千美元,独立买家数达 25.61 千人。
需要澄清一个关键点:x402 是一个开放协议,它本身没有官方原生代币。市场上所提及的「x402 代币」类别,指的是那些使用 x402 协议构建的专案代币。
这场代币狂潮的意义,或许不在于价格,而在于人们首次用真金白银测试了 HTTP 402 的支付通道。 Abstract 开发者 Jarrod Watts 认为,「问题的关键并不是『为什么这个代币需要存在』,而是要承认加密货币产业中的大部分人来这里就是为了赚钱,而所谓 x402 代币正好创造了一个完美的投机市场。」
儘管 x402 协议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其发展道路上仍存在多重挑战与风险。从技术到监管,从市场竞争到生态可持续性,这些障碍都需要逐一克服。
技术风险首当其冲。x402 协议作为一个新兴协议,其在身份验证、隐私保护以及防範複杂攻击方面的能力尚待时间检验。有批评指出其架构缺乏现代隐私保护技术如零知识证明(zk-ID)。此外,恶意提示注入和无限支出循环都是潜在威胁。
投机风险同样不容忽视。目前许多热门的「x402 生态代币」与协议官方并无直接关係,更多是市场利用概念进行的炒作,价格波动剧烈。慢雾余弦特别提醒,「x402 仅负责支付,不含发放代币或资料等附加内容,近期因 PING 代币热度上升,使用者需谨慎授权签名以防资金风险。」
监管风险是另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根据美国 SEC 对链上支付闸道的合规框架(2024 年 Coinbase Base 监管文件),如何满足不同地区的金融监管要求(如 KYC)是一个挑战。HTTP 层的支付请求究竟是否构成「金融行为」?目前监管框架仍模糊。若 HTTP 402 被视作支付指令,协议开发者可能需获得支付服务商牌照——这将直接影响 x402 的普及。 欧盟 MiCA 法规对「支付中间层协议」的分类存在模糊地带,而中国香港虚拟资产发牌制度对支付类服务有明确的许可要求。
竞争风险来自多个方面。该领域并非没有竞争者,例如 Nevermined 等专案也提供类似的解决方案,并在支付模型的灵活性和合规工具上有自己的优势。从网路效应的角度看,x402 需要足够的服务供应商和使用代理。这是典型的「鸡生蛋」难题。
基于当前的发展态势与技术路线图,x402 协议的未来发展路径已经初步清晰。从短期炒作到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x402 可能沿着一条独特的轨迹演进。
x402 V2 版本的规划揭示了协议进化的方向。更清晰的三层架构将明确区分核心规範层、促进者服务层和 SDK 工具层,使每一层专注于自己的职责。资源与支付分离将资源描述与支付指令分离,保持支付逻辑的简洁性。通用网路命名採用统一的网路命名规範,覆盖以太坊、Solana 等区块链,以及美元、银行转帐等传统支付方式。
发展阶段的预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短期内(1-3 个月),x402 生态可能持续涌现新的代币发行专案,同时也会出现更多自称「正统」的新专案。中期内(6-12 个月),随着更多网站支持 x402,AI 代理用其购买数据、算力的需求将随 AI 热潮普及。如果当前势头持续,x402 可能会成为 Coinbase 最成功的开发者主导的倡议之一。长期内(1-2 年),x402 协议有可能成为 Web3 支付标準,地位堪比 HTTPS 之于 Web2。
国际化趋势与竞争标準也值得关注。x402 是否可能成为「AI 经济版 SWIFT」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同时,亚洲地区可能推出竞争性标準,如阿里巴巴、腾讯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主导的替代方案。支付标準的竞争不仅是技术之争,更是未来 AI 经济主导权之争。
市场前景的分析表明,x402 协议代表了网路基础架构的重新设计。从 1997 年被定义到 2025 年被唤醒,这个故事关乎等待——等待 AI、等待区块链、等待技术成熟。现在条件齐备。
从链上数据来看,x402 协议已处理了超过 100 万笔交易,拥有超过 6.8 万个独立买家。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人们对网路原生支付方式的渴望。
科技巨头们已经投下了自己的筹码,开发者们正在构建生态,市场也在用真金白银表达看法。但最终,x402 协议能否真正实现其愿景,取决于它能否从投机阶段过渡到真实的商业应用阶段,成为 AI 代理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三十年前,HTTP 留下了一个未完成的注脚——402。三十年后,AI 与区块链补上了它。当机器开始为机器付费,人类或许正在见证网路经济的真正闭环。这一次,支付不再属于人,而属于智能体。
接下来,关键将是各国监管是否愿意为机器支付开放法律介面——那将决定 x402 究竟是一次技术狂欢,还是网路秩序的真正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