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标准图集 >  城市道路 >  05MR201城市道路──沥青路面
【05MR201】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

基本信息

标准号: 05MR201

标准图集号:05MR201

标准图集名称:城市道路──沥青路面

标准图集类别:城市道路

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发布日期:1506441600

实施日期:1054396800

作废日期:1438358400

下载格式:pdf zip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代替标准号:15MR201

出版信息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

图集简介

标准图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城市道路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沥青路面
批准文号建质[2005]71号
主编单位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月二00五年六月一日
实行日期
总说明
统一编号
图集号
GJBT-850
05MR201
主编单位负责人国朝
主编单位技术负责人子奏生侯相弹技术审定人
设计负责人尽生侯相漆
$ --http16t20ww.totod.net
快速路、大城市主干路典型结构大城市主千路典型结构
大城市次干路、中小城市主干路典型结构---24~28支路、中小城市次干路典型结构支路典型结构
非机动车道典型结构
新旧沥青路面基层搭接处理图
附录一:轴载换算表(货车)
附录二:轴载换算表(客车)
附录三:一车道累计当量轴次计算表附录四: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表
附录五:季节性冰冻地区冻结指数表29~31
-32~34
审核侯相深相校对刘建波剑建波设计弓秦生服屋生图集号
05MR201
1编制依据
总说明
本图集根据建设部建质【2004】46号关于印发《二00四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进行编制。2设计依据
2.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2.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3适用范围
3.1本册图集适用于我国城市各类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居住区道路可参照本图集使用。3.2本图集所提供的道路材料参数、典型结构模式、示例等,设计人员应依据相关现行规范,并结合地方成热经验设计选用4设计原则
4.1本图集城市道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参照《公路沥育路面设计规范》,并结合城市道路特点进行的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4.2路面材料参数宜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给定的方法进行实测确定。
4.3沥青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5典型路面结构设计
5.1轴载交通量
5.1.1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用BZZ一1OO表示。设计交通量的计算应将不同轴重的各种车辆(前、后轴)换算成BZZ-10O标准轴重的当量轴次。5.1.2沥青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W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人式碎()石路面为15年,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年:
b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年。
5.1.3轴载交通量的等级划分:见表5.1.3总说明
图集号
审核侯相深候们校对刘建液闵建设计弓秦生牵页05MR201
轴载交通量等级划分表
交通等级
特轻交通
轻交通
中交通
重交通
特重交通
5.1.4车道系数.见表5.1.4
折合BZZ-100标准轴栽
(×106次/车道)
12.0~25.0
车道系数取值表
车遭特征
双向单车道
双向两车道
双向四车道
双向六车道
双向八车道
设一条公交专用道
按公交车
双向交通
单行线交通
车道系数n
0.25~0.35
5.1.5设计年限内机动车行车道上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按公式5.1.5计算:
免费下载
Ne=365Ni[(1+)-1) n/(5.1.5)
式中:Ne一设计年限内机动车行车道上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次);
N1一路面营运第一年的全断面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m-车道系数;见表5.1.4
t一设计年限(年):见5.1.2条一设计年限内轴载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5.1.6路面营运第一年的日平均交通轴次(N1)的资料取得按下列方法取相对可靠的较大值:a代表性道路的轴载交通量调查。b对于禁货交通管制的市区,可综合该路段的公交线路数、长途客运线路的车辆数,一定比例的随机车辆(如班车、经交警管理批准的货车车辆,仓库站场附近货车,深夜可能的过境车辆等)轴次,
C公交专用道的交通轴次数。
d利用城市建立的交通模型,结合大车比例进行预测,5.2材料
5.2.1沥青路面沥青标号的选择
α沥青性能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等路用性能密切相关,选择沥青标号应考虑当地的最高气温和总说明
图集号
审核侯相深候旭校对刘建波风建传设弓秦生牵套页05MR201
最低气温,以及道路等级、交通量状况、面层结构、施工工艺等因素并结合当地使用经验确定。当地缺乏使用经验时,各类沥青路面面层沥青的选用可参考:南方地区50号、70号:北方地区70号、90号:东北地区90号、110号。b道路石油沥青按其含蜡量等技术指标分为A级、B级和C级(具体技术要求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一2004).A级沥青适用于各等级道路在任何场合和层次。B级沥青适用于城市快速路和主于路下面层及以下的层次,次干路及支路的各个层次,改性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稀释沥青的基质沥青。C级沥青只有支路才可使用。C对以下情况宜选用改性沥青:
当用道路石油沥青拌制的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达不到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指标要求时:交通量繁重、重载车较多的道路:温差变化较大,高温或低温持续时间较长,产酷气候条件的道路:
特殊结构的表面层,如超薄罩面层,彩色路面,升级配抗清滑层、沥青玛蹄脂碎石等:
路线线形处于连续长纵坡、陡坡及半径较小匝道,制动、起动频繁的交叉口和停车站等以及有特殊要求的道路。d乳化沥青按照不同品种分别主要用于透层、粘层、封层、贯入、稀浆封层等:改性乳化沥适用于交通量大或重要道路的粘层、改性稀浆封层。e液体石油沥青宜用于透层、粘层。f各种沥青质量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指标的要求。
5.2.2矿粉、细集料、粗集料、基层结合料、砂砾料等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指标的要求。5.3结构层和组合设计
5.3.1沥青面层应选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并与压实层厚度相匹配。对热拌热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层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3倍T对于SMA(沥青玛蹄脂碎石)和OGFC(排水表面层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等嵌挤型混合料不宜小于公称最大粒径的2倍~2.5倍。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cm,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压实层厚度不宜大于12cm。5.3.2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层最小厚度推荐如下:快速路
大城市主干路
大城市次干路、中小城市主干路,A级以上交通的道路8cm其它道路
总说明
图集号
审核侯相深候润校对刘建波事设计弓秦生页05MR201
沥青层厚度与粒径关系表
公称最大粒径(mm)最小压实厚度(mm)适宜厚度(mm)沥青混合料类型
砂粒式沥青混源土
细粒式沥青混凝士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粗粒式大粒径沥青碎石
粗粒式大粒径青碎石
特粗式大粒径沥青碎石
70~100
80~120
188~228
228-28
5.3.3结构层最小压实厚度与适宜厚度见表5.3.3。结构层最小压实厚度与适宜厚度表结构层类型
上拌下黄沥青碎石
沥青贯入式碎石
沥青表处
石灰(水泥)稳定类
石灰(水泥)粉煤灰稳定类
贫混凝土
级配碎、砾石基层
填康碎石
最小压实厚度(mm)
适宜厚度(mm)
60~100
160~200
160~200
180~240
100~200
100~120
5.3.4设计时,应采取技术措施,加强路面各结构层之间的紧密结合。
α各种基层上应设置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可采用液体沥青、乳化沥青。透层沥青应符合行业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酒布数量宜通过现场实验确定,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基层的透入深度不宜小于5mm,液体沥青宜(0.6~1.5)L/m2:乳化透层沥青宜(0.7~1.5)L/m2基层上设置下封层时,透层沥青不宜省略。b在半刚性基层上应设下封层。下封层宜用沥青单层表面处治或改性沥青稀浆封层,下封层厚度不宜小于6mm。层铺法沥青表处铺筑下封层的石料(0.5cm2lcm)用量宜(6~8)m%1000m2沥青用量建议为(0.8~1.1)L/m2封层材料的规格与要求均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规定。C在沥青层之间,应设置粘层,粘层沥青宜采用快裂或中裂乳化粘层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也可采用快、中凝液体石油沥青,洒布数量宜为(0.3~0.5)L/m2:d新旧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旧水泥混凝土板之间应酒布粘层沥青,宜用热沥青、改性热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e拓宽路面时,新旧路面接茬处,宜喷涂粘结沥青。总说明
图集号
审核侯相深依相泽校对刘建波建设计弓秦生奉页05MR201
5.3.5对于半刚性基层宜采用以下措施减少低温缩裂、防止反射裂缝。
a选用骨架密实型半刚性基层,并严格控制细料含量、水泥剂量、含水量。
b在半刚性基层上设置改性沥青应力吸收膜或应力吸收层。
C采用混合式沥青路面结构(在半刚性或刚性基层、底基层上铺筑柔性基层的沥青路面)。5.3.6为排除路面、路基中滞留的自由水,确保路面结构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下列情况的路基应设置垫层。α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经常处于潮湿、过湿状态的路段。
b有裂隙水、泉眼等水文不良的岩石挖方路段。C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潮湿路段,可能产生冻胀需设防冻垫层的路段。
d基层或底基层可能受污染以及路基软弱的路段。5.4路基
5.4.1快速路土基回弹模量值宜大于30MPg:其它城市道路的土基回弹模量值应不小于25MPa,并保证达到路基压实度要求,如不能满足路基模量及压实度要求,应进行处理。5.4.2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的确定,在新建道路初步设计时,宜根据查表法、室内实验法、换算法等综合分析、论证。当路基建成后,应采用承载板法或弯沉仪法、便携式落锤弯沉仪法现场测定检验各路段路基的回弹模量,并换算为不利季节路基最不利状况,若换算实测的回弹模量代表值小于设计值,应分析原因并采取加强路基措施或调整路面结构厚度。5.4.3当采用弯沉仪法测定路基施工变沉,作为检验路基强度和均勾性的指标之一时,设计按公式(5.4.3)由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计算其相当的路基设计弯沉值。LoD=2p(1-μ)α。×102/(K·Eop)(5.4.3)式中:Eop-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MPa);Lop一路基设计弯沉值(0.01mm);Pt-测定车轮胎接地压强(MPa,标准车取.7)与当量圆半径(mm,标准车取106.5)μo-路基泊松比,取0.35;
α。一均匀体弯沉系数,取0.712;K一不利季节和路基干湿类型的综合影响系数。根据经验选取,也可参考JTJ014-97表14《季节影响系数》。路段实测的弯沉代表值L。应不大于路基弯沉设计值LoD·L。=L。+Za S< LoD
式中:L。、S一分别为该路段的实测路基弯沉平均值(0.01mm)与均方差(0.01mm):
总说明
图集号
审核侯相深医划校对刘建波区建设计号秦生页05MR201
Za一保证率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2:次干路、支路为1.645。
5.5基层、底基层
5.5.1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时,试件应在热区25。C、温区和寒区20。C条件下湿养6天、浸水1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以下筒称七天抗压强度),以确定无机结合料用量。
5.5.2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及七天抗压强度见表5.5.2
石灰稳定类基层压实度与七天抗压强度表支路
快速路、主干路、火干路
底基层
细粒土
细粒土
压实度
抗压强度(MPo)
压实度
抗压强度(MPa)
注:①在低塑性土(塑性指数小于10)地区,石灰稳定砂砾土和碎石土的七天抗压强度应大于o.5MPa。
②低限用于塑性指数小于10的土,高限用于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③支路及以下道路的压实机具有困难时压实度可减少1%.D、E级交通的中间基层也不宜使用石灰稳定类,5.5.3石灰稳定集料用于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用于底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不含粘性土的砂砾,级配碎石和未筛分碎石最好用水泥稳定,若无条件只能用石灰稳定时,应采用石灰土稳定,石灰土与集料的质量比宜为1:4,集料应具有良好的级配。5.5.4当石灰稳定达不到强度指标时,宜掺入一定剂量水泥进行综合稳定:当水泥稳定含泥量大的砂、砂砾时,宜掺入一定剂量的石灰进行综合稳定。当水泥用量占结合料总质量的30%以上时,应按水泥稳定类进行设计,否则,按石灰稳定类进行设计。
5.5.51水泥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及七天抗压强度见表5.3.5tp://www.totoa.net
水泥稳定类基层压实度与七天抗压强度表快速路、主干路和
E、D、C级交通其它道路
底基层
细粒士
细粒土
压实度
抗压强度(MPa)
E级交通
总说明
其它交通量
A、B级交通的
次干路、支路
压实度
抗压强度(MPa)
图集号
审核侯相深候润深校对刘建波刘设计弓秦生奎页05MR201
5.5.6石灰粉煤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及七天抗压强度见表5.5.6
石灰、粉煤灰稳定类基层压实度与七天抗压强度表表5.5.6快速路、主干略和
E、D、C级交通其它道路
底基层
细粒土
细粒土
压实度
抗压强度(MPo)
A、B级交通的
次干路、支路
压实度
抗压强度(MPa)
5.5.7水泥粉煤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及七天抗压强度见表5.5.7.水泥剂量宜3%~6%,水泥粉煤灰与集料的质量比宜为13~17:87~83,集料级配要求与石灰粉煤灰稳定类相同。
水泥粉煤灰稳定类基层压实度与抗压强度表快速路、主干路和
底基层
E、D、C级交通其它遗路
压实度
抗压强度(MPa)
A、B级交通的
火干路、支路
压实度
抗压强度(MPo)
5.5.8快速路和主、次干路的基层或上基层宜选用骨架密实型的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基层材料性质、集料配比应满足行业标准的规定。
5.6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5.6.1沥青面层应具有坚实、平整、抗滑、耐久的品质,同时,还应具有高温抗车撒、低温抗开裂、抗水害以及防止雨水渗入基层的功能。
5.6.2密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AC)按表5.6.2可分为细级配(F型)和粗级配(C型),断级配属于粗级配类型,粗级配及细级配分界
用于分类的
混合料bzxz.net
公称最大
关键性筛孔
粗型密级配
AC-25C
AC-20C
AC-16C
AC-13C
AC-10C
关键性筛孔
通过率(%)
细型密级配
AC-25F
AC-20F
AC-16F
AC-13F
AC-10F
关键性筛孔
通过率(%)
注:细级配适用于降雨量小于500mm以下、气候寒冷地区。粗级配适用于高温、多雨地区,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总说明
审核侯相深修校对刘建波刘建设计弓秦生奏生图集号
05MR201
5.6.3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ATB.又称密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LSM)设计空陈率为4%~6%.特粗式包括ATBLSM)-40和ATBLSM)一30;粗粒式包括ATB(LSM)一25。5.6.4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级配类型为:细粒式包括SMA-10、SMA-13:中粒式包括SMA-16、SMA一20。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适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抗滑表层,沥青玛脂碎石混合料宜用改性沥青。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交通等级和改性沥青品种确定,混合料中应掺入纤维稳定剂,剂量为0.3%~0.4%。5.6.5各类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性等均应达到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
5.7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
5.7.1路面结构设计应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论进行计算。
5.7.2城市道路的路面结构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应以路表面设计回弹弯沉值和沥青混凝土层底拉应力(拉应变)及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在特轻交通的支路可以仅用路表设计回弹变沉为设计指标。应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级配,提高面层抗剪切强度,有条件应进行停车站、交叉口机动车制动的剪应力检验。5.7.3弯沉指标:
α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弯沉值Is不大于设计弯沉值ld,即Is≤ld
b设计弯沉值计算
ld=600Ne-0.2,Ac·As·Ab
式中:ld一设计弯况值(0.01mm);5.7.3-1
Ne一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当量轴次:Ac一城市道路等级系数(见表5.7.3-1)As一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1.0;沥青碎石、沥青贯入式碎(砾)石、沥青表处1.1;中、低级路面为1.2.http://www.totod.net
Ab一基层类型系数,对半刚性基层为1.0;柔性基层1.6混合式基层见表5.7.3一2
城市道路等级系数(Ac)表
道路等级系数
大城市
中、小城市
柔性结构层
总厚(cm)
快速路
主千路
次干路
混合式路面基层类型系数(Ab)表19
表5.7.3-1
表5.7.3-2
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00|1.05/1.10|1.151.20
总说明
图集号
审核侯相深候校对刘建波闪建设计弓秦生舍页05MR201
5.7.4弯拉指标
a轮隙中心或单圆荷载中心处的层底拉应力αm应不大于容许拉应力R,即
b充许拉应力按公式(5.7.4一2)计算OR=gs/Ks
式中:R一路面结构层材料允许拉应力(MPa);gs一沥青混凝土或半刚性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MPa)Ks一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为15。C时极限抗拉强度:对水泥稳定类材料龄期为90天的极限抗拉强度:对二灰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的材料龄期为180天的极限抗拉强度。对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宜按式5.7.4-3)计算:
Ks=0.09Ne0-2/Ac
对无机集合料稳定集料类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宜按式(5.7.4-4):
Ks=0.35Nea.1%Ac
对无机集合料稳定细粒土类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宜按式(5.7.4-5)
Ks=0.45Ne.1/Ac
5.7.5半刚性材料的设计参数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实验规程》等的规定测定。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参数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规程》等的规定测定,其中弯拉应力计算时,模量按十2S取值(X均值,S均方差)。5.8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
5.8.1基本资料:
某城市处于Ⅱ5区,人口120万,一主千路进行施工图设计,该路在城市禁货交通管制区内,经可行性方案论证需翻挖新建,机动车道宽23m,双向六车道,其中每单向考虑一条公交专用车道,拟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年降雨量730mm,最高月乎均气温33W,极端最低气温-16e七,多年平均冻结指数为48°C:d.最大冻结指数为91°C·d.5.8.2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根据4月下有现场勘探地质资料,该段土质主要为低液限粉土,塑性指数为7.8~9.5。地下水位距路床2.1m,稠度0.935,中湿状态,查表法,可得设计使用的土基回弹模量为37MPa.
设计考虑季节等修正,取修正系数1.45,可得土基回弹模量为25MPa。
总说明
图集号
审核侯相深信校对刘建波区建鸿设计弓秦生页05MR201
5.8.3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的确定a设计年限:15年(按5.1.2条)。b设计年限一个车道日轴载交通量轴次(BZZ-100次/百)的确定
建成第一年的日交通组成见表5.8.3一1.经调查该路段建成后有6条公交线路(一条双层客车线路,一条电车线路4条大客车线路)。公交车交通量根据公交进行发车频率、运行时间分析统计:其他车辆为现状调查结果。近期交通组成与轴载交通量
京华BK611CNG
字通ZK6116HG
字通ZK6105HG
上海SK6115KHP2-1
上海SK5105GP
东风ZQ3090
解放CA/CQ340
日野KF300D
江淮HF150
数量(额/日)
表5.8.3-
考虑以公交专用车道为控制。
查附录二《轴载换算表(客车)》经换算,建成第一年日标准轴次为:
按设计变沉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指标换算为2473.6BZZ-100次/日;
按半刚性材料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指标换算为2085.8BZZ-100次/日。
按(表5.1.4),公交专用道取车道系数0.5,设计年限内轴载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综合公交车发车频率的缩短、营运期间线路的增加等取6%。则按(t5.b5)式计算W-车道累计当量轴次为按设计弯沉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指标换算为1050万BZZ-100次/日;
按半刚性材料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指标换算为886万BZZ-100次/日,
按(表5.1.3)的道路交通等级的划分,该路段的交通等级为中交通(C级)偏上水平。
5.8.4路面结构的拟定
a当地筑路材料分析
总说明
审核侯相深相校对刘建波国建设弓秦生套生图集号
05MR201
小提示:此图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图集文档。

图集目录

05MR201
目录
总说明
快速路、大城市主干路典型结构
大城市主干路典型结构
大城市次干路、中小城市主干路典型结构
支路、中小城市次干路典型结构
支路典型结构
非机动车道典型结构
新旧沥青路面基层搭接处理图
附录一:轴载换算表(货车)
附录二:轴载换算表(客车)
附录三:一车道累计当量轴次计算表
附录四: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表
附录五:季节性冰冻地区冻结指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