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1827-2008 化学品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局部淋巴结方法
GB/T 21827-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1827-2008

中文名称:化学品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局部淋巴结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Chemicals - Test method of skin sensitization - Local lymph node assay (LLNA)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5-12

实施日期:2008-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KB

相关标签: 化学品 皮肤 试验 局部 淋巴结 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13.300;11.100

中标分类号:综合>>标志、包装、运输、贮存>>A80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综合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DT OECD No.429 Feb.2002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32502

页数:7页

标准价格:10.0 元

计划单号:20070948-T-469

出版日期:2008-08-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8-05-12

起草人:刘清君、邱璐、孙金秀、史晓袆、马中春

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归口单位: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局部淋巴结法的范围、试验基本原则、试验方法、试验数据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检测化学品致皮肤变态反应作用,即检测皮肤变态反应诱导阶段淋巴细胞增殖的反应,可以提供评估剂量-反应的量化数据。 GB/T 21827-2008 化学品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局部淋巴结方法 GB/T21827-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局部淋巴结法的范围、试验基本原则、试验方法、试验数据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检测化学品致皮肤变态反应作用,即检测皮肤变态反应诱导阶段淋巴细胞增殖的反应,可以提供评估剂量-反应的量化数据。
本标准等同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指南No.429(2002年)《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局部淋巴结法试验》(英文版)。
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范围一章;
---计量单位改为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删除了OECD 的参考文献部分。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清君、邱璐、孙金秀、史晓、马中春。

 1.OECD 试验指南立足从科学技术进步和动物福利的角度,对检测方法的建立和优化进行定期审查,从而决定是否对现有的方法进行更新或者建立新的方法指南。基于此目的,一种新的方法,即利用小鼠进行的判断皮肤变态反应的方法———局部淋巴结法(LLNA)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并被接受成为新的OECD 指南。它是目前公布的第二个评估化学品对皮肤致敏作用的动物试验指南。另一个为利用豚鼠进行的最大反应试验和局部封闭涂皮试验的指南。
2.LLNA 的优点是既体现了科学的进步,又兼顾了动物福利的问题。它检测的是皮肤变态反应诱导阶段淋巴细胞的增殖,可以提供评估剂量反应量化的数据。关于LLNA 验证过程以及相关工作的综述已经发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豚鼠试验中推荐使用的轻中强度的阳性对照致敏物,在LLNA试验中同样适用。
3.LLNA 是鉴别皮肤致敏化学品的可选择的方法之一,它既可以识别皮肤致敏化学品,也能够确
定那些没有明显皮肤致敏活性的化学品。当然这不是说在所有的情况下LLNA 都可以替代豚鼠试验,
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是变态反应试验可选择的方法之一,通常也不需要对阳性和阴性结果再进
一步确认。
4.LLNA 是一种体内试验,不可避免要使用一定量动物,但LLNA 可以减少动物使用的数量,而
且优化了动物接触受试物的方法。LLNA 是基于化学品刺激下致敏反应的诱导阶段建立的。与豚鼠试验不同,LLNA 不需要激发皮肤的超敏反应;而且也不需要豚鼠试验中的最大反应,因此不使用佐剂,这样就减少了动物的痛苦。虽然LLNA 比传统豚鼠试验具有这些优点,但同时必须认识到LLNA也有一定的缺陷(如:在某些金属物质的试验中发现假阴性的结果,在某些皮肤刺激物试验中出现假阳性结果),这时必须进行传统的豚鼠试验。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3.300;11.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827--2008
化学品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局部淋巴结方法
Chemicals--Test method of skin sensitization-Local lymph node assay(LLNA)
2008-05-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
国家标准
化学品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局部淋巴结方法
GB/T21827-200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
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5字数10千字
2008年8月第一版
2008年8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2502
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1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GB/T21827—2008
本标准等同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指南No.429(2002年)《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局部淋巴结法试验》(英文版)。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范围”一章;
一计量单位改为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删除了OECD的参考文献部分。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宁波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清君、邱璐、孙金秀、史晓祎、马中春。CB/T21827--2008
OECD引言
1.OECD试验指南立足从科学技术进步和动物福利的角度,对检测方法的建立和优化进行定期审查,从而决定是否对现有的方法进行更新或者建立新的方法指南。基于此目的,一种新的方法,即利用小鼠进行的判断皮肤变态反应的方法—局部淋巴结法(LLNA)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并被接受成为新的OECD指南。它是目前公布的第二个评估化学品对皮肤致敏作用的动物试验指南。另一个为利用豚鼠进行的最大反应试验和局部封闭涂皮试验的指南。2.LLNA的优点是既体现疗科学的进步,又兼顾了动物福利的问题。它检测的是皮肤变态反应诱导阶段淋巴细跑的增殖,可以提供评估剂量-反应量化的数据。关于LLNA验证过程以及相关工作的综述已经发表。此外,值禄注惩的是,在豚鼠试验中推荐使用的轻-中强度的阳性对照致敏物,在LLNA试验中尚样适用。
3.LLNA是鉴别皮肤致敏化学品的可选择的方法之一,它既可以识别皮肤致敏化学品,也能够确定那些没有明显皮肤效敏活性的化学品。当然这不是说在所有的情况下LLNA都可以替代豚鼠试验,但这种方法具有一穿的优/点,是变态反应试验可选择的方法之一,通常也不需要射阳性和阴性结果再进一步确认。
4.LLNA是一利俐内试验,不可避免要使用定量动物,但LLNA可以减少动物使用的数量,而且优化了动物接触变微物的方法。LLNA是基于化学品刺激方致敏反应的诱导阶段建立的。与豚鼠试验不同,LLNA求需囊激发皮肤的超敏反应;而且也不需要豚鼠试验中的最大反应因此不使用佐剂,这样就减少了动物的痛苦。虽然LLNA比传统豚鼠试验具有这些优点,但同时必须认识到LLNA也有一定的缺陷(如:在某些金属物质的试验中发现假阴性的结果在某些皮肤刺激物试验中出现假阳性结果),这时必须链行传统的豚鼠试验1范围
化学品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局部淋巴结方法
GB/T21827—2008
本标准规定了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一局部淋巴结法的范围、试验基本原则、试验方法、试验数据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检测化学品致皮肤变态反应作用,即检测皮肤变态反应诱导阶段淋巴细胞增殖的反应,可以提供评估剂量-反应的量化数据。2试验基本原则
LLNA的基本原则是致敏化学品在景露后·能够诱导染毒部位的引流淋巴结内淋巴细胞的增殖。增殖反应与化学品的剂(和致敏原的致敏力)成比例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获得客观、定的致敏试验数据。LLNA通过/比较受试样品试验组与溶剂对照组增殖的剂量-反应关系来评估增殖状况。对受试样品试验组与溶剂对照组的增殖比率即刺激指数(SI)进行比较,当该指数大升等于3时受试样品才能作为潜在皮肤致敏物进行进一步评估。本文所述LLNA法是通过放射标记检测细胞增殖。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毒性终点的检测手段评价细胞的增殖,但必须提供充足的理由和科学依据,包括完全引用和方法学的描述3试验方法
3.1受试物bZxz.net
受试样品可以是液态、固体和颗粒状。赋形剂应在考虑最大试验浓度和可溶性的基础上进行选择,使形成的溶减/悬浮液适于使用。推荐赋形剂按优先顺序为病酮/橄榄油(4:1.体积分数)、二甲基甲酰胺、丁酮、两二酵和二甲基亚砜,如具备充分的科学依据,也可使用其他赋形剂。在某些情况下有必要增如受试物使用的临床赋形剂或商品化制剂作为另外的对照、持别应注意要使亲水物质分傲在赋形剂系统中这样溉能湿润皮肤,又不会立即流失,但要避免使用只含水的赋形剂。3.2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
3.2.1动物种属
选择未生育过和未怀孕的成年雌雕性小鼠(CBA/Ca或CBA/J品系)。试验开始时鼠龄为8周~12周,体重变异应小于平均体重的20%。选择其他种属或雄性动物时应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在该试验中不存在种属和性别的差异。
3.2.2动物饲养
动物单笼饲养,实验动物房温度应为23℃士3℃,除了清理动物房时外,其他时间的相对湿度应在30%~70%之间,最好保持在50%~60%。应采用人工照明,每天12h明暗交替。采用带规实验室何料,不限制饮水。
3.2.3动物数量
每一剂量组至少应有4只动物,受试物至少设三个剂量组,一个赋形剂阴性对照组,还应酌情考虑设立阳性对照组。收集每只动物的资料,每组动物数至少5只。3.3剂量设计
剂量可以从下列浓度系列中选择:100%、50%、25%、10%、5%、2.5%、1%、0.5%等。在选择三个1
GB/T21827-—2008
连续剂盐时应考虑现有的急性毒性和皮肤刺激性资料,最高剂量组应避免出现系统毒性和剧烈的局部皮肤剩激性。对照组动物除了不给予受试样品外,其余处理方法与试验组完全相同。3.4试验步骤
3.4.1试验前准备
试验前5d于饲养笼内饲养以适应实验室环境,并于试验前检查,确保动物无可见的皮肤损伤。对随机选择分组的动物进行编号(不能在耳朵上标记)。3.4.2对照
3.4.2.1阳性对照
阳性对照的设立用于验证试验过程的合理性,以及实验室成功实施试验的能力。阳性对照应该产生阳性的试验结果,所以在逃行某个剂量水平的染毒后,与阴性对照相比,其刺激指数(SI)的增加应在3倍以上。阳性对照剂册的选择应是能够产生明显但又不过度的致敏诱导作用。首选的阳性物为已基苯乙烯乙醛(CΛSNo.101-86-0)和巯基米并噻唑(CASNo.149-30-4)。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使用符合上述标准的其他阳性对照物。一般每次实验都需要阳性对照组,但如果同一实验室以往的阳性对照资料显示,在6个月或更长时间内的阳性反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最长可每6个月进行一次阳性物对照试验。虽然阳性对照物溶解在特定的赋形剂(如:丙酮/橄榄油)中易于产生一致的实验结果,但在一些特殊规定的情况下,要溶解在非标准的赋形剂(如临床/化学相关的试剂)中进行实验,这时应测试阳性对照物是否会与赋形剂发生化学反应。3.4.2.2阴性对照
一般即为赋形剂对照。赋形剂必须是非致敏物,不与受试样品发生化学反应。仅以赋形剂为受试物。
3.4.3试验步骤
第1天:确定并记录每只动物的体重。将25μL受试样品稀释液、赋形剂或阳性对照物(如需要)涂于相应组别动物的耳背。
第2~3天:重复第一天的操作。第45天:不进行处理。
第6天:记录每只动物的体重。将250μL含20μCi(7.4e十5Bq)\H-甲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PBS注射人所有试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尾静脉;或注射250μL含2μCi(7.4e十4Bq)125I-碘脱氧尿嘧啶核和10-5M氟脱氧尿嘧啶核苷的PBS。5h后处死动物。摘取每一只试验动物耳部的引流淋巴结并没泡于PBS中(以每个实验组为单位),或摘取每只动物的双侧引流淋巴结并浸泡于PBS中(以每只动物为单位)。
3.4.4细胞悬液的准备
用200μm孔径的不锈钢网纱对上述步骤中所取的成组动物的淋巴结或单只动物的双侧淋巴结轻柔地进行机械分离,制成单细胞悬液,然后用大量的PBS洗涤两次,并用5%三氯乙酸(TCA)在4℃时沉淀18h。沉淀物用1mLTCA重新混旋转移至闪烁瓶中(内含1.0mL闪烁液)进行\H-计数,或直接转移至计数管中进行1251-计数
3.4.5细胞增殖测定(合并放射能)用β-闪烁计数仪测定\H-甲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以每分钟衰变数(DPM)计算;或用125I-计数仪测定125I-碘脱氧尿嘧啶核苷,亦以DPM计算。根据计算方式的不同,检测结果分别以DPM/试验组或DPM/只表示。
3.4.6临床观察
仔细观察动物的任何临床症状、用药局部刺激反应及系统毒性出现情况。系统观察并记录每只动物的临床表现。
3.4.7体重
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处死动物前)均应称量并记录每只动物的体重。3.4.8结果计算
GB/T21827-—2008
3.4.8.1结果以SI表达。若以组为单位,则SI为试验组DPM/阴性对照组DPM;若以每只动物为单位,SI为每个受试样品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平均DPM/阴性对照组的平均DPM。阴性对照组的平均SI为1。
3.4.8.2使用单只动物法计算SI更有利于数据的统计分析。在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时,应注意可能存在的方差不齐和其他相关问题,有必要对数据进行转换或者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以适当的方法解释数据,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个体资料进行评价,并由最好的剂量-反应曲线计算可信限(CI)。同时应注意在同组中可能存在个别异常结果,这时应该选择其他的分析方法(如用中位数而不是平均数)或剔除该异常值。
3.4.8.3阳性反应的确定。SI大于或等于3、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并具有统计学意义。3.4.8.4需要阐述结果时,应该考虑到受试样品的多种特性,包括其是否与已知的皮肤致敏物有结构关联、是否引起严重的皮肤刺激,以及观察到的剂量-反应关系的性质。4试验数据和报告
4.1数据
以列表形式表示平均DPM值和每一只小鼠的DPM值以及每一剂量组的(包括阴性对照组)的SI。
4.2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4.2.1受试样品
名称和识别码(如CAS编号、来源、纯度、已知的杂质和批号);a)
物理性质和理化特性(如挥发性、稳定性和溶解度);若为混合物,其组分和相对含量。c)
4.2.2溶剂
溶剂名称和识别码(纯度、浓度、使用体积);b)
选择的依据。
实验动物
小鼠的品系;
动物的微生物学状况(如已掌握);c)
数量、年龄和性别;
动物来源、饲养条件、饲料等。试验条件
受试样品制备和使用的详细情况;b)
剂量选择的依据如果进行预试验,列出剂量及结果);c)
赋形剂和受试样品的浓度,以及受试物使用总量;饲料和饮水质量的详细情况(包括饲料类型和来源、饮水来源)。4.2.5可靠性检查
最新的可靠性检查结果的总结,包括受试物、使用浓度和赋形剂的相关信息;b)
实验室当前和以往阳性、阴性对照的检测结果。4.2.6结果
染毒前和处死前每只动物的体重;GB/T21827—2008
以表格形式列出组DPM平均值/中位数,单只动物的DPM值,整组和单只动物结果分别的b)
可信区间,以及每个剂量组(包括溶剂对照组)的SI;c)统计分析;
d)游性发作和症状出现的时间进程,包括每只动物在受试部位局部皮肤刺激反应。3结果讨论
对结果、剂量-反应关系分析和所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简要说明。得出该受试样品是否为皮肤致敏物的结论。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书号:155066·1-32502
GB/T21827-2008
定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