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8448.1—2001 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
GB/T 18448.1—200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448.1—2001

中文名称: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18448.1—2001.Laboratory animal--Method for examination of ectoparasites.
1范围
GB/T 18448.1规定了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的取样、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标准。
GB/T 18448.1适用于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兔、犬及猴等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的检测。
2原理
寄生部位取样,用显微镜观察,直接查找虫体或虫卵。
3材料和试剂
3.1显微镜。
3.2载玻片、盖玻片。
3.3透明胶带(约2 cm宽)。
3.4甘油。
3.52.5 mol/L氢氧化钠溶液。
4检测步骤
4.1肉眼观察
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对动物进行仔细观察。体外寄生虫感染严重时,可引起动物脱毛、毛糙甚至由搔痒引起溃疡、结痂。检查时尤其注意动物易感染部位,如耳根,颈后、眼周、背部、臀部及腹股沟等处。用梳子梳理动物毛发可发现蚤、虱和螨等节肢类寄生虫。
4.2取样
4.2.1 透明胶带粘取法取样(适用于小动物)
将透明胶带剪成与载玻片近等长的胶条,贴于载玻片上,将其一端胶面相对反折约0.5 cm(便于揭拉)。用时拉住重叠部分揭开胶带(使其另一端仍粘在载玻片上),在待检动物的易感染部位依次按压,并逆毛向用力粘取﹐拔下少许被毛为宜。然后将胶带复位于载玻片上,不要留有气泡或皱褶,编号待检。
4.2.2拔毛取样(适用于较大动物)
用镊子在实验动物易感染部位分别拔取少许被毛,散放于载玻片上,用透明胶带压住(或加一滴生理盐水后,覆以盖玻片),编号待检。
4.2.3 刀片刮取皮层物取样(适用于皮层内寄生螨类的检测)
用解剖刀或刀片刮取动物溃疡或结痂部位深层碎屑或挤破脓疮取其内容物,置于干净载玻片上,加两滴2.5 mol/L氢氧化钠溶液使之液化(或加两滴甘油使之透明),然后覆以盖玻片,编号待检。
4.2.4除以上方法外,其他方法(如适用于小动物的黑背景检查法、解剖镜下整体检查法等)可参考使用,以提高准确性。

标准图片预览

GB/T 18448.1—2001 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
GB/T 18448.1—2001 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
GB/T 18448.1—2001 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
GB/T 18448.1—2001 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
GB/T 18448.1—2001 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

标准内容

ICS,65.02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448.1~18448.10—2001
实验动物
寄生虫学检测方法
Laboratory animalParasitological examination methods2001-08-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2-05-01实施
GB/T18448.1—2001
GB/T18448.2—2001
GB/T18448.3—2001
GB/T18448.4—2001
GB/T18448.5—2001
GB/T18448.6-2001
GB/T18448.7—2001
GB/T18448.8--2001
GB/T18448.9—2001
GB/T18448.10—2001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
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
弓形虫检测方法
免脑原虫检测方法
卡氏肺孢子虫检测方法·
艾美耳球虫检测方法
竭虫检测方法
宪原虫检测方法
犬恶丝虫检测方法”
肠道溶组织内阿米巴检测方法
肠道鞭毛虫和纤毛虫检测方法
GB/T18448.1—2001
本标准由GB/T14926.33—1994《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检验方法》修订而成。本标准增加了犬和猴体外寄生虫的检测内容及犬、猴中常见寄生虫的描述。本标准增加了检测原理。将几种常见实验动物寄生螨的形态特征描述作为附录,供参考。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冠民、诸欣平、潘振业、刘兆铭。本标准于1994年1月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
实验动物
LaboratoryanimalMethodforexamination of ectoparasites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的取样、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标准。GB/T18448.1—2001
代替GB/T14926.33—1994
本标准适用于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免、犬及猴等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的检测。2原理
寄生部位取样,用显微镜观察,直接查找虫体或虫卵。3材料和试剂
3.1显微镜。
3.2载玻片、盖玻片。
3.3透明胶带(约2cm宽)。
3.4甘油。
3.52.5mol/L氢氧化钠溶液。
4检测步骤
4.1肉眼观察
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对动物进行仔细观察。体外寄生虫感染严重时,可引起动物脱毛、毛糙甚至由播痒引起溃疡、结痴,检查时尤其注意动物易感染部位,如耳根、颈后、眼周、背部、臀部及腹股沟等处。用梳子梳理动物毛发可发现蚤、虱和螨等节肢类寄生虫。4.2取样
4.2.1透明胶带粘取法取样(适用于小动物)将透明胶带剪成与载玻片近等长的胶条,贴于载玻片上,将其一端胶面相对反折约0.5cm(便于揭拉)。用时拉住重叠部分揭开胶带(使其另一端仍粘在载玻片上),在待检动物的易感染部位依次按压,并逆毛向用力粘取,拔下少许被毛为宜。然后将胶带复位于载玻片上,不要留有气泡或皱褶,编号待检。4.2.2拔毛取样(适用于较大动物)用锻子在实验动物易感染部位分别拔取少许被毛,散放于载玻片上,用透明胶带压住(或加一滴生理盐水后,覆以盖玻片),编号待检。4.2.3刀片刮取皮层物取样(适用于皮层内寄生螨类的检测)用解剖刀或刀片刮取动物溃疡或结痴部位深层碎屑或挤破脓疮取其内容物,置于干净载玻片上,加两滴2.5mol/L氢氧化钠溶液使之液化(或加两滴甘油使之透明),然后覆以盖玻片,编号待检。4.2.4除以上方法外,其他方法(如适用于小动物的黑背景检查法、解剖镜下整体检查法等)可参考使用,以提高准确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08-29批准2
2002-05-01实施
5结果判定
GB/T18448.1-2001
用光学显微镜对取样标本片进行仔细检查,综合肉眼观察结果,凡发现虫卵、幼虫、若虫、成虫均为阳性。常见实验动物寄生螨的主要形态特征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其他节肢类寄生虫的形态参考有关资料。
6结果报告
根据判定结果,作出报告。
成虫大小
主要形
态特征
虫卵特征
宿主种类
常见寄
生部位
主要症状
鼠癣螨
GB/T18448.1—2001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几种常见实验动物寄生螨的特征描述表A1几种常见实验动物寄生螨的主要特征鼠肉蝎
Myocoptesmusculinus
早约0.3mm×
3约0.2mm×
早虫第一二对足
简单,第三四对足
呈黑棕色,强几丁
质化,呈钩夹样。
,虫前三对足与
早相同,第四对足
粗壮,向后包绕成
抱握器,体后两对
长刚毛,而早虫为
椭圆形,粘于毛发
中段,大小约
0.2mm×0.5mm,
淡黄色
消、颈部、臀部
瘙痒,肩、背部脱
毛,重者引起皮肤
Myobia musculi
早长0.4
长0.28~
第一对足短小,向
前伸,各足间皇叶
状突起,第二对足
末端无爪,仅一爪
间垫样结构,体后
端具两根长刚毛,
虫两毛基距较
早虫近
长卵形,粘于毛发
基部,白色,大小
约0.2mm×
耳后、颈部、口周
瘊痒,脱毛,过敏、
皮炎等
拉德佛螨
Radfordia spp.
早似鼠肉螨
似鼠肉螨
第二对足末端爪
以及腹部背毛的
形态特点可作种
内和种间区别,其
他特征同鼠肉螨
与鼠肉螨相似
大鼠、小鼠
耳后、颈部、口周
強痒、脱毛、过敏、
皮炎等
免痒螨
Psoroptes cuniculi
早约0.7mm×
犬蜡形螨
Demoder canis
早约0.18mm×
a约0.6mm×约0.22mmx
早虫第三对足有
较长的刚毛,无吸
盘。子虫第四对足
无吸盘,明显短于
第三对足,其余各
足末端都有钟状
吸盘。体后缘其两
个叶状突起
椭圆形、大小约
0.3mm×0.1mm
耳部、并可蔓延到
头及全身
皮肤充血,结色
疮痴等
体细长呈蝠虫状,
乳白色,半透明,
额体宽短,位于躯
体前方,体后部呈
细窄有环节状结
构。有四对足,位
干体前部腹面,早
生殖孔位于腹面
第四对足之间。。
阴茎位于体背面
的第二对足之间
无色半透明,呈麟
菇状,长约
0.1mm,最宽处
面部、耳部的毛套
脱毛、皮脂溢出、
银白色粘性皮屑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