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林业行业标准(LY) > LY/T 1707-2007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 1707-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LY/T 1707-2007

中文名称: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标准类别:林业行业标准(L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6-04

实施日期:2007-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522612

相关标签: 湿地 生态系统 定位 观测 指标体系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农业>>65.020农业和林业

中标分类号:农业、林业>>林业>>B65森林资源保护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页数:16/字数:22千字

标准价格:16.0 元

出版日期:2007-10-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王兵、周梅、郑秋红、高润宏、德永军、李少宁、郭浩、刘殿国、余新晓、张慧东

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

归口单位:国家林业局

提出单位:国家林业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即湿地资源综合指标、湿地气象常规与梯度观测指标、湿地大气沉降指标、湿地土壤理化指标、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湿地水文指标、湿地群落学特征指标。本标准适用于我国范围内湿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 LY/T 1707-2007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1707-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LY/T 1707-2007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 1707-2007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 1707-2007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 1707-2007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 1707-2007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标准内容

ICS65.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1707—2007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Indicatorsforlong-termobservationof wetland ecosystem2007-06-04发布
国家林业局
2007-10-01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前言
LY/T1707—2007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兵、周梅、郑秋红、高润宏、德永军、李少宁、郭浩、刘殿国、余新晓、张慧东。
本标准首次发布。
1范围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1707—2007
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即湿地资源综合指标、湿地气象常规与梯度观测指标、湿地大气沉降指标、湿地土壤理化指标、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湿地水文指标、湿地群落学特征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范围内湿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使用于本标准LY/T1606-2003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3术语和定义
LY/T1606-200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湿地wetland
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3.2
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ecosystem具有持续或周期性的浅层积水特征组成的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类型。
湿地面积wetlandarea
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和水域的面积。3.4
湿地流域面积catchmentareaofwetland湿地所在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3.5
湿地率percentageofwetland
湿地面积占湿地流域总面积的百分比。3.6
大气沉降atmosphericsettlement大气中在重力作用自然沉降到地面物质的量。3.7
土壤表面热通量heatfluxinsoil2
土壤表面单位面积上的传热速率。沉积物粒度grain sizeofsediment湿地沉积物中颗粒的大小,
区soilsaturatedhydraulicconductivity土壤饱和导水率
水分饱和条件下土壤的导水率。3.10
土壤有机质
soilorganicmatter
LY/T1707—2007
存在于士壤中的各种含碳物质。主要包括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3.11
土壤碳储量
carbonstorageinsoil
土壤中碳素的质量总和。
土壤二氧化碳通量
soilcO,flux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土壤中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的量。3.13
赤潮red tide
水体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的增殖和聚集,引起定范围和时间内的海水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3.14
水分更新率(或水分周转率)
renewal rate of water
定时段内,通过湿地生态系统的总水量与湿地生态系统储水总量之比,3.15
淹水历时inundationduration
湿地中一次性积水或达到某一水位高程以上的持水时间。3.16
总残渣totalresidue
水样直接蒸发后留在器血上的物质。3.17
chemicaloxygendemand;coD
化学需氧量
水体中物质进行化学氧化时消耗溶解氧的量。3.18
生物化学需氧量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BOD3
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溶解氧量。totalorganiccarbon;Toc
总有机碳
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以有机物中的主要元素碳的量来表示。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类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化合物。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LY/T1707—2007
水体中由于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的增加,引起各种生物过量生长和整个水体生态平衡改变的一种污染现象。
气体溶解度
gassolubility
1升水中溶解的气体的物质的量。3.23
食物丰富度
foodchain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生物成员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3.24
生物量biomass
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内全部活有机体(干重)总量。3.25
微量元素
traceelement
人类、动物或植物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极低浓度的化学元素。4
4指标体系
4.1湿地资源综合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1。
指标类别
地理位置
地貌类型
湿地面积
水源状况
湿地分类
湿地保护区概况
地理坐标
海拔高度
表1湿地资源综合指标
观测指标
地貌形态类型
地貌成因类型b
湿地流域面积
湿地面积
植被覆盖率
斑块平均大小
湿地水源类型°
湿地可能蓄水量
湿地积水状况
湿地类型
湿地基质。
保护区面积
主要保护对象
自然性!
稀有性&
a可分为平原、丘陵、高原和盆地等类型。b可分为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等。°可分为天然降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单位
(°)、()、(\)
LY/T1707—2007
观测频度
建站时测定
建站时测定
建站时测定
建站时测定
建站时测定
每5年1次
每5年1次
每5年1次
每5年1次
每5年1次
每5年1次
建站时测定
建站时测定
建站时测定
建站时测定
每5年1次
每5年1次
d可分为常年积水型、季节积水与土壤常年过湿型、季节性积水与土壤季节性过湿型。e可分为分泥质基质、砂质基质、砾质基质、石质基质。「可分为自然性I级:极少受到人类侵扰,生境完好,接近原始状态;自然性II级:受到人类轻微干扰和破环,但生态系统无明显的结构变化,生境基本完好;自然性Ⅲ级:受到人类较严重的破环,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生境退化:自然性IV级:遭受人类全面破环,自然状态基本上为人工状态所代替。
g可分为稀有性I级、稀有性ⅡI级、稀有性Ⅲ级、稀有性IV级。5
2气象常规与梯度观测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2。
指标类别
天气现象
灾害天气
地表温度和土
壤温度
空气湿度
土壤含水量
表2气象常规与梯度观测指标
观测指标
云量、雷电、沙尘“
气压a
干旱、暴雨、冰苞、霜冻、台风等湿地上方6.0m处风速
湿地上方4.5m处风速
湿地上方3.0m处风速
地面上方1.5m处风速
湿地上方1.5m处风向
(E, S. W,N,SE.NE.SW,NW)
湿地上方6.0m处温度b
湿地上方4.5m处温度b
湿地上方3.0m处温度b
湿地上方1.5m处温度b
地面最低温度°
地面最高温度。
10cm深度土壤温度
15cm深度土壤温度
20cm深度土壤温度
40cm深度土壤温度a
80cm深度土壤温度
地表最低温度
地表最高温度“
地表温度a
土壤表面热通量
湿地上方6.0m处湿度b
湿地上方4.5m处湿度b
湿地上方3.0m处湿度b
湿地上方1.5m处湿度b
10cm深度土壤含水量
15cm深度土壤含水量
20cm深度土壤含水量
40cm深度土壤含水量
80cm深度土壤含水量
总辐射量#
净辐射量“
光合有效辐射a
日照时数
UVA+UVB紫外辐射量a
LY/T1707—2007
观测频度
每日1次
连续观测
发生时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每日1次
每日1次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每日1次
每日1次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每日1次
连续观测
指标类别
大气降水
水面蒸发
表2(续)
观测指标
冻土层厚度a
土壤始冻及解冻时间
冻土层分布的南缘
降水总量a
降水强度“
蒸发量a
指标参考《地面气象规范》(2003)及遵照LY/T1606-2003b湿地上方如果有植被则指植被上方。c离地面1.5m高度处测定。
4.3湿地大气沉降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3。
表3湿地大气沉降指标
指标类别
大气干沉降
大气湿沉降a
大气中气体组分
大气降尘量
观测指标
大气降尘组分:非水溶性物质、非水溶性物质的灰分、非水溶性可燃物质、水溶性物质、水溶性物质灰分、水溶性可燃物质、苯溶性物质、灰分重量、可燃性物质总量、pH值、硫酸盐和氯化物含量、汞、固体污染物总量等
大气湿沉降量(降水量)
大气湿沉降组分:SO2、NO、CI
NHt、Ca2+、Mg’+、Kt、Nat、Hg2+电导率
大气中气体组分:CO、CO2、CH4、NOx(以NO2计)、O3、SO2
注:生态站结合当地实际可选做此类指标。大气沉降采样器放置高度距地面5m15m。单位
tkm2月!
LY/T1707—2007
观测频度
始冻及解冻期每日1
次,其他时间每月1次
每年1次
每5年1次
每次降水时观测
每次降水时观测
每日1次
观测频度
连续观测
每季1次
每季1次
每季1次
每季1次
每季1次
连续观测
4湿地土壤理化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4。
指标类别
土壤类型
土壤物理性质
(季节性水淹)
土壤化学性质
(季节性水淹)
表4湿地土壤理化指标
观测指标
沼泽土、草甸土、白浆土、盐土、碱土、、泥炭土、水稻土(水稻田)等
沉积物粒度
土壤容重“
土壤饱和导水率
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a
土壤坚实度
湿地沉积层厚度
土壤渗透系数
土壤pH值a
土壤潜性酸度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盐碱土)“土壤交换性钾和钠
土壤交换性酸量(酸性土)a
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
土壤碳酸盐量(盐碱土)a
氧化还原电位b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盐量,土壤水溶性盐分(SO42CO3,HCO3,CI,Ca,Mg,Kt,Na)
土壤全氮,水解氮,亚硝态氮
土壤全磷,有效磷“
土壤全钾,速效钾,缓效钾a
土壤全镁,有效镁“
土壤全钙,有效钙
土壤全硫,有效硫a
土壤全硼,有效硼
土壤全锌,有效锌
土壤全锰,有效锰a
土壤全钼,有效钼“
mm·dl
cmol-(100g)-1
cmol-kg
cmol-kg
cmolkg
cmolkg
cmol-kg
%,mg.kgl
%,mg.kg
%,mg.kgl
%,mgkg,
%,mg.kg
%,mg*kgl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LY/T1707—2007
观测频度
建站时测定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季1次
每季1次
每季1次
每季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指标类别
十壤化学性质
(季节性水淹)
土壤碳素
表4(续)
观测指标
土壤全铜,有效铜
土壤全铁,有效铁
土壤有机碳
土壤二氧化碳通量
土壤碳储量
指标遵照LY/T1606-2003
土壤和水体同时测定
4.5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5。
表5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
指标类别
病虫害的发生
与危害
湿地鼠害的发
生与危害
与湿地有关的
灾害发生情况
观测指标
有害昆虫与天敌种类
受到有害昆虫危害的植株占总植株的百分率有害昆虫的植株虫口密度和湿地受害面积植物受感染的有害菌类种类
受到菌类感染的植株占总植株的百分率a受到菌类感染的湿地面积
发生面积
过火面积
火灾类型b
火灾程度。
泥石流发生次数
赤潮发生次数
赤潮发生面积
赤潮持续时间
赤潮危害程度
指标遵照LY/T1606-2003
b分地面火、地下火。
℃可分为火警、一般火灾、重大火灾、特大火灾。9
个·hm2
LY/T1707—2007
观测频度
每季1次
每季1次
每季1次
连续观测
每季1次
观测频度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4.6湿地水文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6。
指标类别
潮汐类型
浅海、滩涂湿地
水文要素
河流湿地水文要素
湖泊湿地水文要素
沼泽水文要素
库塘水文要素
湿地水体的
物理性质2
湿地水体的化学性质
(包括富营养化
指标)b
平均高潮位
平均低潮位
表6湿地水文指标
观测指标
平均潮滩宽度
潮水输入量
河网级别
淹水平均深度
淹水最大深度
水分周转率(水分更新率)
淹水历时
地表积水深度
地下水位
泥炭厚度
电导率
总残渣
淤泥沉积量
pH值a
矿化度
Ca’t,Mg?
mg·dm
LY/T1707—2007
观测频度
建站时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潮起、潮落观测
潮起、潮落观测
建站时观测
建站时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每5年1次
连续观测
每5年1次
每5年1次
连续观测
丰水时观测
丰水时观测
连续观测
每年1次
淹水时观测
连续观测
连续观测
每年1次
每5年1次
每5年1次
连续观测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年1次
指标类别
湿地水体的化学性质
(包括富营养化
指标)b
水中溶解性气体
(包括部分温室气体)
湿地水体污染
(常规指标)
湿地水体污染
(无机成分)
总碱度
表6(续)
观测指标
悬浮性固体(SS)
可溶性固体
K+,Nat, Fe2+, A1+, CO32, HCO3, CI.SO42-
总氮(以N计),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态氮
总磷(以P计),磷酸盐
有机磷
溶解性无机磷
富营养化指数
藻类叶绿素A
藻类生产的潜在能力(AGP)
微量元素(B,Mn,Mo,Zn,Fe,Cu),重金属元素Cd,Pb,Ni,Cr,Se,AsTiHg)
气体溶解度
溶解氧(DO)
氮氧化物(NO,NOx)
二氧化碳(CO)
氨(NH3)
硫化氢(H2S)
申烷(CH4)
化学需氧量(COD)
五日生物化学需氧量(BODs)
颗粒状有机碳(POC)
氯离子
硫化物
凯氏氮
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含量。
非金属元素类:氰化物,氟化物(以F计)
易分解类:有机磷农药(硫磷、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敌百虫)
难分解类: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沸),多氯联苯(PCBs)
表面活性剂
mg·dm3
mg·dm
mg·dm3
mg·dm-3
mg·dm3
mg·dm3
mg·dm3
mg·dm3
mg·dm3
mg·dm3
mg·dm3
mg·dm3
mg·dm3
mg·dm
mg·dm3
mg·dm
mg'dm3
mg·dm3
mg·dm3
LY/T1707—2007
观测频度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年1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年1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一次
每季—次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发生时观测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