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林业行业标准(LY) > LY/T 3269—2021 钟花樱育苗技术规程
LY/T 3269—202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LY/T 3269—2021

中文名称:钟花樱育苗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林业行业标准(LY)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208595

相关标签: 育苗 技术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LY/T 3269—2021.
1范围
LY/T 3269规定了钟花樱(Cerasus cam panulata Maxim)种子采集与处理、苗木培育、苗木出圃、档案管理。
LY/T 3269适用于长江以南的钟花樱苗木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6001育苗技术规程
LY/T 1000容器育苗技术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 2290
林木种苗标签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5.5嫁接育苗
5.5.1 嫁接时间
春季嫁接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树液开始流动前进行,秋季嫁接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选择晴天时嫁接。
5.5.2 砧木选择
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地径0.4 cm~1.0 cm的1年生钟花樱实生苗。
5.5.3 接穗采集
采集采穗母株树冠外围中上部生长健壮、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1a生枝条。
5.5.4 接穗处理
休眠期采集的接穗,及时剪截后用塑料膜密封或蜡封处理,分捆并用标签注明采集信息,置于1℃~3℃低温贮藏。定期检查,防止失水、霉烂和发芽。
生长期采集的接穗,宜随采随接。
5.5.5嫁接方法
采用丁字形芽接或切接,嫁接位置离地面5 cm-8 cm。
5.5.6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剪除切口上部10 cm内的砧木枝叶,用遮光度为50%~75%的遮阳网搭建遮荫棚遮荫。嫁接10 d~15 d后检查成活情况,未成活及时补接。丁字形芽接成活株及时在接口上方1 cm~2 cm 处剪砧。及时抹去砧木上的不定芽。

标准图片预览

LY/T 3269—2021 钟花樱育苗技术规程
LY/T 3269—2021 钟花樱育苗技术规程
LY/T 3269—2021 钟花樱育苗技术规程
LY/T 3269—2021 钟花樱育苗技术规程
LY/T 3269—2021 钟花樱育苗技术规程

标准内容

ICS65.0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3269—2021
钟花樱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seedling cultivation for Cerasus campanulata Maxim2021-06-30发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2-01-01实施
LY/T3269—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全国林木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5)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林业局、南平市延平区新绿园林苗木场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播溪、张宏梓、丁、肖晖、潘惠忠、何志斌、康木水、吴擢城、李赛花,1
1范围
钟花樱育苗技术规程
LY/T3269—2021
本文件规定了钟花樱(Cerasus campanulataMaxim)种子采集与处理、苗木培育、苗木出圃、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长江以南的钟花樱苗木培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6001
育苗技术规程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2289
9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林木种苗标签
LY/T 2290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种子采集与处理
4.1采种母树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冠形圆满的优良单株为采种母树4.2
2采种时间
4月上旬至中旬,果皮由黄色开始出现红色或红褐色时即可采种。4.3
3种实调制
将采收的果实放置在室内阴凉、通风处3d~7d,待果皮完全变红后搓洗去肉质种皮,种子用清水洗净阴干。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min15min,用清水冲洗两次后沥干水分,置于室内通风处阴干。
4.4种子贮藏
种子自然阴干至含水量10%~12%,2℃~4℃低温冷藏。1
LY/T3269—2021
5种子品质检验
按GB2772的要求执行。
种子催芽
在播种前5个月开始种子催芽。采用混沙层积,沙与种子的体积比为3:1,层积高不超过50cm,用容器盛装,沙面覆盖保湿材料。于当年秋播的种子,混沙层积沙的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60%,层积温度为2℃~3℃;于翌年春播的种子,沙的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30%,层积温度为1℃~2℃。播种前1周左右,转至9℃~10℃混沙层积。在催芽过程中,每隔15d将种子翻动1次,每月检查1次沙子含水量,保持通气良好并及时补充水分。5苗木培育
5.1大田播种育苗
5.1.1圃地选择
按GB6001的要求执行。
5.1.2整地作床
整地标准和土壤处理按GB6001的要求执行。分为播种床和育苗床,均按床宽110cm~120cm,床高25cm~30cm,步道宽25cm~30cm的规格作床。5.1.3施基肥
结合整地,施火烧土1800kg/667m2~2500kg/667m2+复合肥180kg/667m2~200kg/667m,或腐熟农家肥2000kg/667m2~3000kg/667m2作为基肥。5.1.4播种
播种时间:春播为2月中旬至3月上旬,秋播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种前进行种子催芽,待种子露白时播种,种子催芽见3.6。播种量:15kg/667m25kg/667m2。播种方式:撒播、将种子均勾地撒在播种床上,种子不能重叠。播种方法:播种前5d~7d用0.3%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浇透苗床进行消毒。播后覆盖细黄心土,覆土厚度以1.5cm~2.0cm为宜。覆土后用稻草或塑料薄膜覆盖播种床面,将播种床浇透水。5.1.5芽苗移栽
幼苗长至2片真叶时进行芽苗移栽。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或晴天的早晚进行。按苗木大小分级后,截去其主根长的1/4~1/3,将芽苗从播种床移栽到育苗床,株行距为20cm×25cm。移栽后及时浇透水。
5.1.6补苗和定苗
芽苗移栽后,及时拔除病死苗,及时补苗,苗木最后保留株数宜为20株/m。2
5.1.7苗期管理
5.1.7.1撤除覆盖物
播种后10d~20d,苗木出土时分批撤除覆盖物。5.1.7.2遮荫
LY/T3269—2021
播种后及时搭建遮荫棚,春播用透光度为50%的遮阳网遮荫,秋播用透光度为75%的遮阳网遮荫。待苗茎完全木质化时去除遮荫网。5.1.7.3除草
出苗期不除草,其后根据杂草生长和土壤板结情况,及时中耕除草。5.1.7.4灌溉和排水
根据土壤情及时浇水,保持苗床湿润。雨天应及时清沟排水。5.1.7.5追肥
出苗后15d20d施0.2%的尿素1次。春播的苗木,6月份前每月施0.2%~0.5%的尿素1次,并用0.1%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1次;6月份后每月施0.5%~1.0%复合肥1次。秋播的苗木,9月份前每月施0.2%~0.5%的尿素1次,并用0.1%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1次。9月份后停止施肥5.1.7.6病虫害防治
出苗期,每周喷施杀菌剂1次。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5.2容器育苗
5.2.1育苗地条件
按LY1000的要求执行。
5.2.2整地作床
按LY1000的要求执行。
5.2.3容器材料与规格
宜采用无纺布制作的圆柱形容器,容器直径5cm~8cm、高10cm5.2.4育苗基质
育苗基质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可用腐殖质土,珍珠岩,稻壳、椰糠,锯糠,粉碎的树皮和农作物秸秆等混合配制。可选用制的粉碎杉木皮35%、区制的锯糠45%、腐殖质土10%、珍珠岩10%,或腐殖质土70%、区制的锯糠20%、稻壳10%,或腐殖质土60%、珍珠岩30%、黄心土10%等基质。基质中宜添加1%~2%的过磷酸钙或缓释肥,
5.2.5基质消毒
芽苗移栽前2d~3d,用0.5%的高锰酸钾液将基质淋透消毒。3
LY/T3269—2021
5.2.6芽苗移栽
见4.1.5。
5.2.7苗期管理
见4.1.7。
5.3采穗圃营建
5.3.1圃地选择
宜选择交通运输方便,光照充足、地势平缓(坡度不超过20°)、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条件良好,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地方建圃。土壤宜为壤土或沙壤土。5.3.2整地与施基肥
整地时间:建圃前的秋冬季节。整地方式:坡地采取带状整地,平地采取全面整地。定植穴规格:60cm×60cm×50cm。裁植密度:2m×3m。
施基肥:每穴施2.5kg有机肥和钙镁磷0.5kg,穴底施基肥,与表土拌勾后回土。5.3.3建圃材料
优树的无性系分株。
5.3.4栽植
宜选择秋冬季或春初,在钟樱花落叶休眠期进行栽植。选择健壮的1a生苗木栽植,苗木根颈低于地面5cm~10cm,栽后浇定根水。5.3.5采穗圃管理
5.3.5.1管护
采穗母株栽植后,不成活的应及时补苗,加强水肥供给,防止性畜危害,及时防治病虫害5.3.5.2
定干与整形
裁植当年,在离地面100cm处定干。将树冠修剪培养成自然开心型。5.3.5.3松土除草
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穴内无杂草。5.3.5.4追肥
春季长叶初期,施复合肥0.15kg/株~0.25kg/株,秋季人冬前施有机肥1.5kg/株~2.5kg/株。追肥结合松王除草进行。
5.3.5.5灌溉
栽植后及时灌溉浇水。夏季高温干旱应进行灌溉,并采取保措施。4
5.3.5.6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5.4扦插育苗
5.4.1扦插基质
干净河沙或黄心土。
5.4.2基质消毒
LY/T3269—2021
扦插前5d~7d,用0.5%高锰酸钾溶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800倍液淋透基质消毒。5.4.3搭建遮荫棚bzxz.net
扦插前,在圃地搭建遮荫棚,棚高2.5m~3.0m,覆盖遮光度为75%的遮阳网。6月一8月高温季节,遮荫棚四周用遮阳网覆盖。5.4.4穗条采制
采集采穗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保湿。截成8cm~10cm长的穗条,穗条上至少有2个节间。保留上部1片~2片叶或2个半叶,除去其余叶片。上切口平切,高于节1cm;下切口斜切,低于节o.5cm:5.4.5扦插时间
春插:5月上旬至6月上旬:秋插:9月上旬至10月中旬。5.4.6扦插
5.4.6.1穗条处理
将穗条扎捆,放人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中浸泡3min~5min,控干药液。穗条基部1cm~2cm插在500mg/L的α-茶乙酸溶液中浸泡30min,或插在200mg/L的吲哚乙酸溶液中浸泡60min。
5.4.6.2扦插方法
扦插时先在基质上打孔后,将穗条垂直插人,穗条叶片之间不重叠,压实穗条周围的基质,并淋透水。扦插深度为3cm~4cm,扦插密度宜为100根/m2150根/m。5.4.6.3插后管理
扦插后,在插床上加盖塑料薄膜拱棚,拱棚高50cm。适时喷雾淋水,保持基质湿润。拱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每周喷1次杀菌剂。插穗生根后,每周喷施1次0.1%~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逐渐揭除拱棚塑料薄膜;根长2cm~3cm时移栽到育苗床,株行距为20cm×25cm。
5.4.7苗期管理
按GB6001的要求执行。
LY/T3269—2021
嫁接育苗
嫁接时间
春季嫁接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树液开始流动前进行,秋季嫁接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选择晴天时嫁接。
5.5.2砧木选择
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地径0.4cm~1.0cm的1年生钟花樱实生苗。5.5.3接穗采集
采集采穗母株树冠外围中上部生长健壮、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1a生枝条。5.5.4接穗处理
休眠期采集的接穗,及时剪截后用塑料膜密封或蜡封处理,分捆并用标签注明采集信息,置于1℃~3℃低温贮藏。定期检查,防止失水、霉烂和发芽。生长期采集的接穗,宜随采随接。5.5.5嫁接方法
采用丁字形芽接或切接,嫁接位置离地面5cm~8cm5.5.6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剪除切口上部10cm内的砧木枝叶,用遮光度为50%~75%的遮阳网搭建遮荫棚遮荫。嫁接10d~15d后检查成活情况,未成活及时补接。丁字形芽接成活株及时在接口上方1cm~2cm处剪砧。及时抹去砧木上的不定芽。5.5.7苗期管理
5.5.7.1除萌葉
及时剪除砧木上的萌芽和萌菓条5.5.7.2解绑带
嫁接口充分愈合牢固后,及时解除绑扎带。5.5.7.3水肥管理
根据土壤摘情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当接穗新梢长到10cm以上时,及时追肥。1其他管理措施
按GB6001的要求执行。
6苗木出圃
6.1苗木分级
按GB6000的要求执行。苗木质量分级标准见表1。6
2苗木出圃
根据苗木质量分级标准,达到Ⅱ级以上的苗木可以出圃。6.2.1起苗
LY/T3269—2021
裸根苗:在1月一2月中旬,苗木萌动前起苗,随起随裁。如遇土壤干旱,起苗前1d~2d进行灌溉,使土壤疏松,方便起苗和保护侧须根容器苗:按LY1000的要求执行。6.2.2苗木包装
裸根苗按每50株或100株打捆,苗根间填充湿润物,用草袋,编织袋、塑料布等包扎,苗梢外露。表1钟花樱苗木质量分级标准
苗木等级
I级苗
播种苗
容器苗
扦插苗
嫁接苗
6.3标签
1(1)-0
2(2)-0
1(2)-0
2(3)-0
按LY/T2290的要求执行。
4运输
按GB6001的要求执行。
档案管理
按LY/T2289的要求执行。
长I级
侧根数
Ⅱ级苗
长I级
侧根数
苗干通直,色泽正常,
芽体饱满、健壮,充分
木质化,无病虫害,无
机械损伤
LY/T3269—2021
附录A
(资料性)
钟花樱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钟花樱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见表A.1。钟花樱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表A.1
病虫害种类
猝倒病
茎腐病
穿孔病
流胶病
在幼苗期发病,地表或地表下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病斑,病部黄褐色,缢缩,可向植株上下部扩展。病势发展迅速,组织崩解,幼茎即菱為倒伏。如果环境潮湿,在病部及其附近土面还会长出白色绵毛状霉多发生在幼苗的中、后期,苗基部贴地面1圈韧皮部坏死
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嫩梢。5月份左右开始发病,发病初期,感病叶面出现针尖大小的斑点,斑点紫褐色,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斑。病斑褐色至灰白色,边缘紫褐色,最后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呈穿孔状,穿孔边缘整齐。当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穿孔,引起落叶,落叶时间在7月份左右主要发生于树干和主枝,枝条上也可以发生。当枝条发病时,最初在病部肿起,随后溢出淡黄色半透明的柔软树脂。树脂硬化后,成红褐色晶莹、柔软的胶块,最后变成茶褐色硬质胶块。随着流胶量的增加,树势日趋衰弱,叶片变黄,严重时甚至枯死防治方法
①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较好,不粘重,无病地或轻病地作苗圃,不用旧苗床土;
②深耕细整,施用净肥:
③土壤消毒,
①适期播种,尽量避开低温时期,同时,最好能够使幼苗出芽后1个月避开梅雨季节:③向幼苗基部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1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①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较好,不粘重,无病地或轻病地作苗圃,不用旧苗床土;
②育苗前用生石灰等对土壤消毒,③施用腐熟有机肥料,促进苗木生长,增强抗病力;①发病后,及时清除病苗,在病苗穴周围撒石灰粉,以防止蔓延;
③向幼苗基部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1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①冬季结合修枝,清除枯枝落叶,剪除有病枝条,集中销毁;
②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及时灌水,尤其是干旱季节:
③药剂防治:发芽前喷酒1:1:160的波尔多液,或2°Be~3Be的石硫合剂预防侵染。发病期每隔10d~15d喷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00倍液之一①增施有机肥,氮、磷、钾配比合理:②雨后及时排水;
③涂白减少冻伤和日灼:
④防治枝干病虫害,减少伤口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