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3130-2008 房间空调器用热交换器
GB/T 23130-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3130-2008

中文名称:房间空调器用热交换器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12-30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6365160

相关标签: 房间 空调器 热交换器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家用和商用设备、文娱、体育>>厨房设备>>97.040.30家用制冷设备

中标分类号: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家用电器、日用机具>>Y61家用空调与冷藏器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72863-T-607

出版日期:2009-09-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8-12-30

起草人:马德军、杨超、刘本健、张桃、王友宁、刘阳、林晓艺、胡自强、蔡宁

起草单位: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美的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

提出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房间空调器用热交换器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GB/T7725《房间空气调节器》中规定的各种型式空气调节器上使用的整体管束式热交换器。 GB/T 23130-2008 房间空调器用热交换器 GB/T23130-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97.04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130-2008
房间空调器用热交换器
Heat-exchanger for room air conditioners2008-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9-01实施
GB/T23130-2008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谱和定义
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热交换器型号编制方法
热交换器换热抵和风阻的测试方法热交换器换热的试验工况….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归口。GB/T23130—2008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美的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德军、杨超、刘本健、张桃、王友宁、刘阳、林晓艺、胡自强、蔡宁。1范围
房间空调器用热交换器
GB/T23130—2008
本标准规定了房间空调器用热交换器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GB/T7725《房间空气调节器》中规定的各种型式空气调节器上使用的整体管束式热交换器(以下简称热交换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坡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1SO780:1997,MOD)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长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灿样计划(GB/T2828.1--2003,ISO2859-1.1999,IDT)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7725房间空气调节器(GB/T7725--2004,ISO5151:1994,NEQ)JG/T21-1999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性能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冷凝器condenser
使制冷系统高压制冷剂气体在管内逐步冷凝或液化的--种翅片管式热交换器。3.2
蒸发器evaporator
使制冷系统高压制冷剂气体在管内逐步冷凝或液化的一·种翅片管式热交换器。3.3
分配器distributor
装在节流装置与蒸发器进口之间,用以保证制冷剂液体均匀分配到燕发器各支路的部件。3.4
冷凝器换热量condenserexchangingcapacity冷凝器在规定的额定工况下运行时,单位时间内管内制冷剂与管外空气的换热摄,单位为瓦(W)。3.5
蒸发器换热量evaporatorexchangingcapacity蒸发器在规定的额定工况下运行时,单位时间内管内制冷剂与管外空气的换热册,单位为瓦(W)。3.6
热交换器风阻exchangerairresistance热交换器在规定的额定工况下运行时,空气流过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单位为帕斯卡(Pa)。1
GB/T23130—2008
热交换器制冷剂侧流阻pressuredropofrefrigerantside热交换器在规定的额定工况下运行时,制冷剂流过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单位为千帕(kPa)。3.8
外表面换热面积totalheattransferareaofairside热交换器空气侧的总换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3.9
热交换器迎风面积faceareaof heatexchanger热交换器有效换热长度与热交换器高度之乘积,单位为平方米(m\)。3.10
热交换器迎面风速
frontalairside-velocity
热交换器人口空气休积流盘接平空气质量流量相等原则,可与出口空气体积流量进行换算)与热交换器迎风面积之比,单粒为米酶秒(m/s)。4分类
产品的结构型或药整淋翅片管束式。4.1按照产品形据分类
“L\形;
“U\形;
多折形。
按翅片型式分谈
平片换热器;
波纹片换热器
开窗片换热
其他片型换热器
4.3按翅片种类分类
亲水铝箔换热器
普通铝箔换热器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热交换器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5.1.2热交换器所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与制冷剂接触的材料应充分验证其适用性能后才可使用。
5.1.3热交换器所用的熟色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适当的防锈蚀处理。5.2外观要求
5.2.1热交换器翅片应整齐、平直,无卷边、裂纹,端部钣金件无松动。5.2.2翅片表面无油污、水分及严重的灰尘、杂物,无腐蚀、无氧化斑点。5.2.3热交换器不应出现严重的翅片重叠、趣片烧伤及翅片松动。5.2.4用普通铝箔翅片的热交换器表面发生颜色变化的累计面积不超过整个换热器面积的20%。5.2.5热交换器外表面不应有飞边毛刺;热交换器内表面飞边毛刺分布面积不应超过整个热交换器迎风面积的20%。
GB/T23130—2008
5.2.6热交换器铜管折弯处不应有明显变形、划痕、暗裂、开裂等缺陷,压扁率不应大于20%;铜管折弯后壁厚减薄不应超过光管总壁厚(或内螺纹管平均壁厚)的30%。5.2.7热交换器露铜管部位的宽度不应超过5mm,每处所露铜管数不应超过2根(边板处露铜管不受铜管根数限制);整个热交换器露铜管处数不得超过2处。5.2.8热交换器端部弯头处焊口的搭接深度应大于3.5mm,其焊接后的钎料填料深度应大于3.0mm,不应有裂纹,钎料表面形成的麻点深度应小于0.5mm,焊口表面不应出现熔融或铜管过烧等现象。5.2.9热交换器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异味。5.3尺寸要求
5.3.1热交换器迎风面两条对角线长度之差按用户图纸要求,图纸由供双方确认。5.3.2热交换器沿传热管长度方向的直线度按用户图纸要求,图纸由供筛双方确认。5.3.3热交换器在任意100个片距长度上的平均片距按用户图纸要求,图纸由供籍双方确认。5.4性能要求
5.4.1亲水性能
按6.4.1方法试验时,使用亲水铝箔的热交换器片距间不应有明显的水桥。注:允许开窗片冲缝位的夹角部位有部分挂水。5.4.2耐压性能
5.4.2.1基本耐压性能
按6.4.2.1方法试验时,热交换器不应产生明显变形或泄漏。5.4.2.2极限耐压性能
按6.4.2.2方法试验时,应无破裂、泄漏(允许存在不导致泄漏的明显变形)。5.4.3气密性能
按6.4.3方法试验时,年漏率不大于2g。5.4.4管内残余水分含量
按6.4.4方法试验时,平均管内表面积残余水分含册不得超过40mg/m。5.4.5管内残余杂质含量
按6.4.5方法试验时,平均每平方米管内表面积残余杂质含应满足以下要求:a)固体质不得超过20mg/m;
b)有机油分杂质不得超过40mg/m。5.4.6热交换器换热面积
按6.4.6方法进行测量并计算,实际换热面积不应小于标称换热面积的98%。6试验方法
测量仪表精度要求应符合表1及下述规定:6.1
温度测册仪表的最小分度值不应超过仪表准确度的2倍;a)
仪器仪表的精度
空气干球温度、空气湿球温度
制冷剂温度
其他温度
气压测盘仪表
制冷剂压力测册仪表
制冷剂流盘、空气流盘测册仪表精度
气压谈数的士0.1%
测定绝对压力值的±0.5%
测定值的士1%
GB/T23130—2008
b)湿球温度的测盘应保证足够的湿润条件,流过湿球温度计处的气流速度应接近5m/s,读取数据时,湿球应达到燕发平衡;
测册制冷剂温度的测量仪表应直接插人制冷剂中或插入充满液体的套管中,套管再插人管c)
道中。
6.2热交换器换热盘的试验装置详见附录B(也可采用其他的测量装置)。6.3热交换器换热量的试验工况可参考附录C的规定。6.4试验方法
6.4.1亲水性能试验
使亲水铝箱翅片与地面垂直摆放热交换器,当确认喷雾器喷出的水为雾状后,往热交换器正面不同部位喷水,当热交换器与地面接触部位有水流出时停止喷水,静止30s,观察热交换器翅片上残留水的状态。
6.4.2耐压性能试验
6.4.2.1基本耐压性能试项
热交换器管束内殖人水并使水压缓慢升至试验压力,保持试验压力5减in,观察状态。基本试验派力如
R22、R107RI1a用热交换器为4.9MPa(表压,下同);R410A用热交换器为6.5MPa.
6.4.2.2极限耐底性能试验
基本耐试骑价后,再缓慢加压至极限试验压力13.0MPa,保压1min,观察状替。6.4.3气密性能试验
川岗索检漏仪进行气密性检测的,热交换器内充人制冷剂的试验压力如下:R22、R1B4-确热交换器为0.8MPa~1.0MPa(表压下同):R407C热交换器为0.8MPa~k1MPa;R110A用热赖器为1.2MPa~1.6MPa。用其他方法进燃性检测的,其检测精度不应低于此,6.4.4管内残余水分含量试验
热交换器管束进台接人收集水分装置如困所示,冷槽内注人液氮或干冰加酒精),将产品放入下燃箱内,下煤箱内溢度谢至(105土5)℃,抽真空使管内压力不大于13及Pa(绝对压力),持续2h,测最收集到的水分质量为严站残余水分含量。开关阁
干燥粒
热交换器
玉力表
液氮(或干冰加酒精)
图1收集水分装置示意图
6.4.5管内残余杂质含量试验
6.4.5.1固体杂质含量试验
GB/T23130—2008
热交换器管束内用环保清洗剂进行浸泡和清洗,清洗剂体积应大于热交换器容积的1/3。消洗液导出后用5μ滤纸过滤,滤纸在过滤前后分别在(105士5)℃的干燥箱内干燥并测量质量,两次测量质之差为产品残余杂质含量。
6.4.5.2油分杂质含量试验
将接收的清洗液蒸至近干(剩余2mL左右的溶液),放入(105士5)℃的干燥箱内干燥30min,冷却后称重。反复烘干,直至恒重。同时做空白试验,计算有机油分杂质含量。6.4.6热交换器换热面积
热交换器换热面积按照经过验证的公式或亩供带双方共向确认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出。7检验规则
7.1热交换器产品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7.2出厂检验
每件产品均应做出亡检验,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按表2的规定。表2
外观检整
尺寸检旗面
亲水性能
耐压性循
气缩性能
管内残余水分食站
管内残余杂质合所
热交换器换热面积
出/检验
注:“△”表示需执行项目,“获示不笛执行项目。7.3
抽样检验
检验项目
样梭验
型式检验
肢术弹求
试验方法
抽样检验项目按照表2的规定,抽样方案由制造厂质册检验部问按照(IB/T2828.1的要求行确定。7.4型式检验
7.4.1热交换器产品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试制的新产品;
间隔一年以上再生产时;
连续生产中的产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c)
当产品在设计、工艺和材料等方面有重大改变时: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e)
7.4.2型式检验的内容包括表2所列各项,抽样可按GB/T2829标准进行、采用判别水平I的一次排样方案,其样本大小、不合格质量水平按标准有关规定进行。5
GB/T23130—2008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8.1.1热交换器上应有工厂代号或商标标志。8.1.2热交换器包装上应标示产品名称、型号、制造厂名、生产日期或批号。8.1.3热交换器包装上应有明显的“防潮”“小心轻放”及“向上”字样和符合GB/T191的规定。8.2包装
8.2.1包装应采可靠的防簇、防移动措施。多台产品同箱时应有防相互磕碰等措施。8.2.2包装箱可用木板和纤维板制造,也可用金展或多层纸箱以及其他材料制成。8.2.3热交换器进行包装之前应采取足够的防尘、防潮、防水处理措施。8.2.4热交换器要较长时间贮存的,应对进出管口进行适当的密封处理。8.3运输
8.3.1运输时应堆放牢固,应避免频覆、跌落、踩踏。8.3.2严禁同化学性物质及溯湿性材料装在同一个车厢、船仓、集装箱内运输。8.3.3热交换器在运输和中转时应防雨、防雪和没湿。8.4贮存
产品应此存在无腐蚀性气体,且通风良好、于燥、消洁的库房中。6
A.1产品型号及含义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热交换器型号编制方法
热交换器的型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具体表示方法为:口
设计序列号
外表面换热面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单位:m
翅片种类·亲水铝箔用“Q\、表示酱通铝箔用\F”表示
型式代号:平册用\P\表示
波纹片用“B”表示
开窗片用\K”表示
A.2型号示例@免费标准bzxz.net
示例1:ZKQ.4
其他片型用\Q”表示
产品名称代号:冷凝器用“1”表示燕发器用Z”表示
表示产品外表丽势淋面积为7.4m,使用开制片,亲水铝箱的趣片售式蒸发器。示例2:LPF9.8
表示产品外表面换添流积为9.8n,使用平片,酱通例销的翅片管式冷覆器。GB/T23130—2008
GB/T23130-2008
B.1试验装置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热交换器换热量和风阻的测试方法试验装置由空气侧和制冷剂侧的控制和测量装置组成。B.1.1空气侧的测量装置
B.1.1.1空气侧进行空气流、干湿球温度及空气压力的测量。当采用图B.1所示的各种型式的测成装时,空气的流通过释如下:a)空气经…个或儿个收缩开孔进人进风室,需要时通过均流板,然后进入热交换器试件。在采用取样管时,则不必收缩进风室的横截面面积;离开热交换器试作后,空气进人混合室(需要时可以设混合器和均流板);b)
空气离开混合室后,通过一个或几个收缩开孔进入接收室,在采用取样管时,则不必收缩混合室的横截面面积;
当陷要时,通过另外一组均流板后,空气进入流量测量喷嘴,然后进入排风室;d)
圾后,空气从排风室流山。
接收究
进风室
测限仪农
均流版(雨婴时安装)
混金室
微尔益计
温度测欣仪表
接收室
混合器均流板(需要时安装)
图B.1空气流量和温度测量装置
B.1.1.2进风室、混合室和接收室必须进行密封和陷热。排风室
(均流板(循要时安装)
毕托管(可任选)
隔热后空气热损失不允许超过空气侧换热型的2%,当损失小于1%时,其换热量可不进行修正。进人热交换器试件表面的风速和温度应均匀。试件前后风洞断面上最大风速与最小风速之差不得超过最小风速的20%,断面内各点空气温度相差不大于0.3℃。B.1.1.3空气流量可用流册喷嘴进行测量,应符合JG/T21--1999附录A的要求。B.1.1.4进人和流出热交换器试件的空气干、湿球温度采用空气取样装置进行测量。取样装置的设不得引起空气温度和风速有明显的变化。B.1.1.5为了确定热交换器的风阻,应分别在风洞四个侧壁上开设静压接口。静压接口应在试件的上风侧和下风侧开设,距试件至少0.3m,各静压接口单个读数相差不大于5%,在进行蒸发器制冷量测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