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8491-2009 高硅耐蚀铸铁件
GB/T 8491-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8491-2009

中文名称:高硅耐蚀铸铁件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4-01

实施日期:2009-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945350

相关标签: 耐蚀 铸铁件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冶金>>钢铁产品>>77.140.80钢铁铸件

中标分类号:机械>>加工工艺>>J31铸造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8491-1987

采标情况:MOD ASTM A 518/A 518M:1999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10951-T-604

出版日期:2009-1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7-12-28

起草人:宋量、孙爱民、张寅、钱坤才、杨力、王滨、张宏鹤、王延双

起草单位:安徽省机械科学研究所、马鞍山市海天重工科技发展公司、沈阳铸造研究所等

归口单位: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高硅耐蚀铸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取样及检验规则、铸件标记、包装和储运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含硅10.00%~15.00%的高硅耐蚀铸铁件。 GB/T 8491-2009 高硅耐蚀铸铁件 GB/T8491-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GB/T 8491-2009 高硅耐蚀铸铁件
GB/T 8491-2009 高硅耐蚀铸铁件
GB/T 8491-2009 高硅耐蚀铸铁件
GB/T 8491-2009 高硅耐蚀铸铁件
GB/T 8491-2009 高硅耐蚀铸铁件

标准内容

ICS77.140.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491-2009
代替GB/T8491-1987
高硅耐蚀铸铁件
Corrosion resistant high silicon iron castings2009-04-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数码防伪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2-01实施
本标准修改采用ASTMA518/A518M-99(2008)《高硅耐蚀铸铁件标准规范》。GB/T8491—2009
本标准和ASTMA518/A518M-99(2008)相比,在主要技术内容上存在如下差异:在结构上作了较大的编辑性修改;删除了ASTMA518/A518M-99(2008)的第6章化学成分分析,改用我国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一以我国的相对应的铸铁牌号替代了ASTM的铸铁牌号;删除了ASTMA518/A518M-99(2008)的附录。本标准代替GB/T8491—1987《高硅耐蚀铸铁件》。本标准与GB/T8491一1987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删除了原标准的四个牌号的材料及其相应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增加了三个新牌号材料及其相应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更改了材料牌号的表示方法;一删除了原标准的表3铸件的机械加工余量;一删除了原标准的表4铸件的允许缺陷范围;-增加了弯曲试验试棒规格。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机械科学研究所、马鞍山市海天重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沈阳铸造研究所、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南京万福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量、孙爱民、张寅、钱坤才、杨力、王滨、张宏鹤、王延双。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GB/T8491—1987。
1范围
高硅耐蚀铸铁件
GB/T8491—2009
本标准规定了高硅耐蚀铸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取样及检验规则、铸件标记、包装和储运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含硅10.00%15.00%的高硅耐蚀铸铁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23.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法二安替比林甲烷磷钼酸重量法测定磷量GB/T223.11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过硫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铬量GB/T223.12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碳酸钠分离-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铬量GB/T223.1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223.1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硫代硫酸钠分离-碘量法测定铜量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铜量GB/T223.26
钢铁及合金钼含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223.53
GB/T223.58
GB/T223.59
GB/T223.60
GB/T223.61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量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锰量锑磷钼蓝光度法测定磷量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氮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磷钼酸铵容量法测定磷量
GB/T223.64
钢铁及合金锰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223.68
GB/T223.69
GB/T5612
GB/T5677
GB/T567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钢铁及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铸钢件射线照相检测
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
GB/T6060.1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
GB/T6414
GB/T7233
GB/T9444
GB/T11351
GB/T14203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铸钢件超声探伤及评级方法
铸钢件磁粉检测
铸件重量公差
钢铁及合金光电发射光谱分析法通则GB/T20066
GB/T20123
GB/T20125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低合金钢多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JB/T7945
5灰铸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3订货信息
3.1下列订货信息由需方提供:
a)执行的标准号。
GB/T8491—2009
高硅铸铁牌号。
铸件数量。
铸件重量。
标明规格、形状及尺寸的图样,铸件清理说明,图样应指明关键尺寸并给出所有尺寸公差。如e)
需方提供模型,铸件尺寸应和模型预留尺寸相符。3.2订货信息中的可选项:
铸件交付时的热处理状态;
是否向需方提供化学成分分析报告;是否要求做弯曲试验;
是否要求做液压试验,如果是,应标明测试的压力和允许的渗漏程度。任何特殊的包装、标识等。
生产方法
除另有规定外,熔化方式和铸造工艺由供方自行决定。5技术要求
5.1高硅耐蚀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5.1.1高硅耐蚀铸铁的牌号表示方法符合GB/T5612的规定,共分为四个牌号。高硅耐蚀铸铁牌号及其相应的化学成分见表1。表1高硅耐蚀铸铁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质盘分数)/%
HTSSi11Cu2CrR
HTSSi15R
HTSSi15Cr4MoR
HTSSi15Cr4R
10.00~12.00
14.20~14.75
14.20~14.75
14.20~14.75
R残留盘
注:本标准的所有牌号都适用于腐蚀的工况条件,HTSSi15Cr4MoR尤其适用于强氛化物的工况条件,HTSSi15Cr4R适用于阳极电板,适用条件见附录A,5.1.2高硅耐蚀铸铁以化学成分作为验收依据,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5.2力学性能
高硅耐蚀铸铁的力学性能一般不作为验收依据。如需方有要求时,则应对其试榉进行弯曲试验,以测定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试验结果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高硅耐蚀铸铁的力学性能
HTSSil11Cu2CrR
HTSSi15R
HTSSi15Cr4MoR
HTSSi15Cr4R
最小抗弯强度oa/MPa
最小挠度f/mm
5.3试棒
GB/T8491—2009
5.3.1高硅耐蚀铸铁弯曲试验采用直径为30mm,长度为330mm,不经机械加工的单铸试棒,其规格如图1所示。
单位为毫米
注:推荐的试棒铸造尺寸,落砂前在铸型中冷却至540℃,在做抗弯试验前要进行消除残余应力处理。图1弯曲试棒尺寸
5.3.2单铸试棒应与铸件同一批铁液(不应用最初和最末包)浇注。同一铸型内,可同时浇注多根试棒,其参考工艺如图2所示。
单位为毫米
直浇道
5.4几何形状及尺寸公差
内浇口
分型线
图2抗弯强度试棒铸型(水平铸造)高硅耐蚀铸铁是一种较脆的金属材料,在其铸件的结构设计上不应有锐角和急剧的截面过渡。铸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应符合需方图样或技术要求。如需方对铸件尺寸公差无特殊要求时,则按GB/T6414的有关规定执行。
GB/T8491—2009
5.5重量偏差
铸件重量偏差如需方无特殊要求时,则按GB/T11351的有关规定执行。5.6表面质量
5.6.1铸件的表面粗糙度应符合GB/T6060.1的规定或需方的图样或技术要求。5.6.2铸件应清理干净,修整多“肉”,去除浇冒口、芯骨、粘砂及内腔残余物等。铸件允许的浇冒口残余、披缝、飞刺残余、内腔清洁度等,应符合需方图样或技术要求或供需双方的订货协定。5.7铸造缺陷
铸件不应有降低强度和有损产品外观的铸造缺陷,允许修整的缺陷及其修整方法由供需双方商定。5.8热处理
5.8.1高硅铸铁通常在热处理状态(消除残余应力)下应用。简单形状的小铸件如在铸态下供货,须供需双方商定。
5.8.2铸件应经去除残余应力热处理,若需方无特殊要求时,可参照下列方式进行:铸件在红热状态下落砂,迅速地排除一切阻碍铸件自由收缩的机械阻力,消除浇冒口,将红热铸件直接装人预热高于600℃的热处理炉内,随即缓慢地加热,最低保温温度为870℃。在高于870℃的温度下,按铸件的最大壁厚计算,以1h/25mm的时间保温,但最少的保温时间不得小于2h。然后以最大不超过55℃/15min的速度冷却,随炉冷却到205℃后出炉,在常温下空冷。5.9特殊要求
需方对磁粉检测、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等有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商定,并分别按GB/T9444、GB/T7233和GB/T5677的规定执行。6试验方法
6.1化学分析
常规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或其他仪器分析方法都可接受,但应当标准化以得出相同的结果。6.1.1常规化学分析取样方法按GB/T20066的规定执行。6.1.2化学成分中碳、硅、锰、硫、磷的仲裁分析分别按GB/T20123或GB/T223.69、GB/T223.60、GB/T223.58或GB/T223.64、GB/T223.3或GB/T223.59或GB/T223.61、GB/T223.68的规定执行;铬、钼、铜的仲裁分析分别按GB/T223.11或GB/T223.12、GB/T223.26、GB/T223.18或GB/T223.19或GB/T223.53的规定执行。6.1.3光谱取样方法按GB/T5678和GB/T14203的规定执行。光谱分析方法按GB/T20125的规定执行。
6.2弯曲试验
抗弯强度试验应按JB/T7945的规定执行,并应符合下述条款:a)i
试棒无需机械加工。
试棒应足够光洁、圆整和平直以适应不加工即可试验的要求。按图2要求生产试棒,试棒应符合图1的尺寸。c)
试验时,以试棒承载处每50s~70s的时间内产生0.65mm偏移的速率加载。继续以相同速d)
率加载直到试样断裂。
6.3液压试验
6.3.1铸件需做水压试验时,应在图样或订货技术文件中规定。6.3.2承受液压的铸件,可用常温清水进行水压试验,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最小试验压力是0.275MPa,且保压的时间应不少于10min。6.3.3对进行水压试验的受压件,应逐件检查。在试验压力持续时间内,如铸件出现漏水或冒汗等任何渗漏显示,则判定该铸件为不合格。4
7取样批次的划分及检验规则
7.1化学分析取样
GB/T8491—2009
7.1.1炉前分析取样:供方应做每一炉的化学成分分析(或连续熔化时的每一包),以确定表1中各元素的含量。
7.1.2产品分析取样:产品分析由供方从每一炉(或连续熔化时的每一包)浇注的铸件上取样分析。用于分析的样品按需方的技术要求选取。7.2抗弯强度试验取样
7.2.1当需方要求做弯曲试验时,每一炉(连续熔化时的每一包)都应在浇注铸件的同时浇注试棒。7.2.2在规定的熔化工艺规程和炉料固定的情况下,每批量铸件以清理后的2000kg为限度,作为一个取样批次。
7.2.3测试试棒和铸件以同样的工艺方式进行热处理。7.2.4每一个试棒应当清晰地标识注的炉次或包次。7.2.5每一批量至少进行一组(3根)试棒做抗弯强度试验。7.2.6为了保证铸件与试棒的炉次或包次相同,应在试样与铸件的非重要面上标识出清晰的炉次或包次编号。
7.3铸件外观检查
7.3.1铸件的外观质量应逐件检查,其表面粗糙度应进行抽检,抽检方法由供需双方商定。7.3.2首批铸件和重要铸件应逐件检查尺寸和几何形状,一般铸件可以抽检。检查方法由供需双方商定。
7.4检验结果的评定
7.4.1检验抗弯强度时,先用一组(3根)试棒进行试验。如至少有两根符合要求,则该批铸件在材质上即为合格;若试验结果只有一根达到要求时,则应从同一批的试棒中,另取一组(3根)进行重复试验。试验结果如有两根达到要求,则该批铸件仍为合格。若3根都不符合要求时,则该批铸件在材质上即为不合格。
7.4.2试验由于下列原因之一而引起检验不合格时,则试验无效。a)试样在试验机上安装不当或试验机操作不当。b)试样拉断后断口上有铸造缺陷。7.4.3供方按本标准进行检查,并对完成的所有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试验和检查要使用自有的或其他可靠的设备,保存所有完整的试验和检查记录,留客户复查。7.4.4需方没有特殊规定时,同批次的试棒和未做试验的试棒应自填写试验报告之日起至少保存3个月。
7.5检验规则
当需方要求时,需方的检查员有权利获得被检验材料的信息,并现场验证试样的选取,制备及检测结果。根据本检验条款,对于这种检测,检查员有权从试样中指定需检测的样件。7.6拒收和复检
7.6.1拒收
当需方对检测出的不合格项提出任何拒收要求时,需方应在开具检测报告之日起30天内通知供方。供方收到通知一周内回复。同时需方自提出拒收要求之日起,应至少为供方保留该批产品30天。7.6.2复检
对按本标推检测出的不合格项而提出拒收的样品,需方在开具检测报告之日起,应将其保存2周,在此期间,供方以对检测结果如有异议,可以要求复验。5
GB/T8491—2009
证书、标记、包装、运输和保管8.1
每批铸件出厂时,应附有质量合格证明书,其内容包括:产品标识;
供方代码;
供方名称;
图样号与零件号;
高硅耐蚀铸件牌号;
检测报告;
本标准号。
铸件的包装由供需双方商定。
铸件在运输、保管、安装和使用时,应避免碰撞和锤击损坏。8.3
HTSSi11Cu2CrR
HTSSi15R
HTSSi15Cr4R
HTSSi15Cr4MoRwww.bzxz.net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高硅耐蚀铸铁件的性能适用条件及应用举例表A.1高硅耐蚀铸铁的性能及适用条件举例性能和适用条件
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可以用一般的机械加工方法进行生产。在浓度大于或等于10%的硫酸、浓度小于或等于46%的硝酸或由上述两种介质组成的混合酸、浓度大于或等于70%的硫酸加氮、笨、苯磺酸等介质中具有较稳定的耐蚀性能,但不允许有急剧的交变载荷、冲击载荷和温度突变
在氧化性酸(例如:各种温度和浓度的硝酸、硫酸、铬酸等)各种有机酸和一系列盐溶液介质中都有良好的耐蚀性,但在卤索的酸、盐溶液(如氢氮酸和氮化物等)和强碳溶液中不耐蚀。不允许有急剧的交变载荷、冲击载荷和温度突变
具有优良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并有改善抗氧化性条件的耐蚀性能。商硅铬铸铁中和铬可提高其钝化性和点蚀击穿电位,但不允许有急剧的交变载荷和温度突变
适用于强氟化物的环境
GB/T8491—2009
应用举例
卧式离心机、潜水
泵、阀门、旋塞、塔
罐、冷却排水管、弯
头等化工设备和零
部件等
各种离心泵、阀
类、旋塞、管道配件、
塔罐、低压容器及各
种非标准零部件等
在外加电流的阴
极保护系统中,大
用作辅助阳极铸件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