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863-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LY/T 1863-2009
中文名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
标准类别:林业行业标准(L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6-18
实施日期:2009-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5247349
相关标签:
自然保护区
评价
指标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标准简介
LY/T 1863-2009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 LY/T1863-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65.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1863-—2009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
Indicators for the evaluation of ecotourism in nature reserves2009-06-18发布
致码防化
国家林业局
2009-10-01实施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表附录A(规范性附录)自
LY/T1863—2009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俊清、杜书翰、于玲、吴金友、钟永德等。LY/T1863—2009
1范围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
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标准适用于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
LY/T1863—2009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自然保护区
区naturereserve
对有代表性或有重要保护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范围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naturereservefornaturalecosystem以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等五个类型自然保护区。3.1.2
naturereserveforwildlife
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
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两个类型自然保护区。3.1.3
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naturereservefornaturalmonument以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等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包括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两个类型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ecotourism
以享受大自然、了解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宗旨,使当地居民受益的特殊旅游活动。1
LY/T1863—2009
生态旅游资源ecotourismhresources以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为特色,具有较高观光、欣赏价值,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用,并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环境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能够产生可持续的旅游综合效益的旅游活动对象物。3.4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ecotourisn environmentcapacity某一生态旅游目的地在特定的时期内,在保证该地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该地生态的完整性和文化的连续性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或旅游活动的强度。4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
4.1评价对象
为兼顾不同类保护区之间的差异性及评价一系列保护区所需的可比性,本标准根据GB/T14529—1993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主要以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及自然遗迹类三大类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状况为评价对象。4.2评价程序
按照被评价的自然保护区所属类型,从3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中选择适用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各评价因子的评分值之和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分值,将其分值与自然保护区的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生态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所得的分值相加,最终分值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分值。4.3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分值将被评价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进行等级评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表见附录A。4.4三种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及赋值4.4.1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4.4.1.1多样性(20分)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结构极为复杂,类型复杂多样;物种相对丰度极高,区内物种种数占其所在生物地理区或行政省内物种总数的比例>40%,或高等植物种数>2000种,或脊椎动物种数>300种。(20分)
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结构比较复杂,类型比较丰富;物种相对丰度较高,区内物种种数占其所在生物地理区或行政省内物种总数的比例达25%~40%,或高等植物种数达1001~2000种,或脊椎动物种数达201~300种。(15分)c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结构比较简单,类型较少;区内物种种数占其所在生物地理区或行政省内物种总数的比例达10%~25%,或高等植物种数达500~1000种,或脊椎动物种数达100~200种。(8分)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结构简单,类型单一;物种相对丰度较低,区内物种种数占其所在生物地理区或行政省内物种总数的比例<10%,或高等植物种数<500种,或脊椎动物种数<100种。(0分)
4.4.1.2自然性(20分)
基本处于自然状态,人为干扰极少,保护区内基本无居民。(20分)a)
虽有少量人为干扰,但核心区保持自然状态,且核心区内无居民。(15分)c)
受到比较明显的人为干扰,核心区内有少量居民分布,但核心区基本保持自然状态。(8分)d)人为干扰非常明显,且核心区受到人为破坏。(0分)2
3典型性(10分)
属全球同类型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典型代表。(10分)b)
属全国或生物地理区的典型代表。(7分)属生物地理省的典型代表。(4分)c)
代表性一般。(0分)
科学价值(10分)
在生态、环境、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极高研究价值。(10分)b)
在生态、环境、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较高研究价值。(6分)c)
在生态、环境、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一般研究价值。(3分)4.4.1.5利用价值(10分)
LY/T1863—2009
在资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方面具有重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10分)a)
在资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方面具有较大和关键的作用与意义。(6分)b)
在资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方面具有一般意义。(3分)c)
吸引度(10分)
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生态旅游区。(10分)b)
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生态旅游区。(7分)e)
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著名的生态旅游区。(4分)d)
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的生态旅游区。(2分)珍稀性(10分)
有国家I级保护物种,属世界性珍稀或濒危、残遗类型;或景观异常奇特。(10分)b)
有国家Ⅱ级保护物种,属国内珍稀或濒危、残遗类型;或景观奇特。(7分)有省级保护物种,在国内分布较少或有特殊保护价值;或景观突出。(4分)c)
有个别珍稀物种,在国内分布比较普遍;或景观比较突出。(2分)4.4.1.8
组合性(10分)
各类生态旅游资源能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互补充和烘托。(10分)a)
各类生态旅游资源能够联系在一起的程度一般。(6分)c)
各类生态旅游资源相互孤立,不能联系到一起。(3分)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4.4.2
物种珍稀濒危性(20分)
主要保护物种为世界性珍稀濒危物种。(20分)a)
主要保护物种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物种。(15分)主要保护物种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10分)c)
主要保护物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或虽未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但确实属于我国特有的危物种。(6分)
主要保护物种为地方重点保护的特有物种。(3分)e)
主要保护物种为普遍常见物种。(0分)物种代表性(20分)
4.4.2.2!
区系和分类学上具有世界性代表意义。(20分)b)
区系和分类学上具有全国性代表意义。(15分)c)
区系和分类学上在国内具有定的代表意义。(8分)d)
区系和分类学不具有代表意义。(0分)4.4.2.3
种群结构(10分)
a)主要保护对象在保护区内具有稳定的种群结构,能保证物种的长期繁衍。(10分)3
LY/T1863--2009
b)主要保护对象在保护区内种群数量较少,但具备繁衍的能力。(6分)c)主要保护对象在保护区内种群数量极少,不具备繁衍的能力,或为偶见种。(3分)生境自然性(10分)
a)基本处于自然状态,人为干扰极少。(10分)b)
虽有少量人为干扰,但核心区保持自然状态。(7分)受到明显的人为干扰,但核心区基本保持自然状态。(4分)c)
受到严重破坏且难以恢复。(0分)4.4.2.5面积适宣性(10分)
面积足以保证主要保护物种的正常繁衍或生存,其总面积>20000hm2,且核心区面积a)
>2000hm2。(10分)
面积基本能保证主要保护物种的正常繁衍或生存,其总面积10000hm2~20000hm2,且核心b)
区面积>1000hm2。(7分)
面积尚能达到主要保护物种的正常繁衍或生存的最低需求,其总面积5000hm2~10000hm2,且c)
核心区面积>1000hm;或总面积>2000hm,核心区面积>600hm2的岛屿生境的自然保护区。(4分)
面积不能达到主要保护物种的正常繁衍或生存的最低需求,其总面积<5000hm2,且不能满d)
足c)项有关条件的自然保护区。(0分)4.4.2.6
利用价值(10分)
在资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方面具有重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10分)a
b)在资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方面具有较大和关键的作用与意义。(6分)c)
在资源利用、旅游、教育等多方面具有一般意义。(3分)4.4.2.7
吸引度(10分)
a)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生态旅游区。(10分)b)
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生态旅游区。(7分)c)
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著名的生态旅游区。(4分)d)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的生态旅游区。(2分)4.4.2.8组合性(10分)
各类生态旅游资源能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互补充和烘托。(10分)a)
b)各类生态旅游资源能够联系在一起的程度一般。(6分)c)
各类生态旅游资源相互孤立,不能联系到一起。(3分)4.4.3自然邀迹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4.4.3.1
稀有性(20分)
属世界上唯一或极特殊的遗迹。(20分)a)
属世界上少有或国内唯一的遗迹。(15分)属全国少有的遗迹。(8分)
d)在国内外均不具特殊性的普通遗迹。(0分)4.4.3.2
典型性(20分)
遗迹的类型、内容、规模等具有国际对比意义。(20分)b)
遗迹的类型、内容、规模等具有全国性对比意义。(15分)c)
遗迹的类型、内容、规模等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学意义。(8分)d)遗迹的类型、内容、规模等属国内常见。(O分)4.4.3.3游憩价值(10分)
a)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0分)4
b)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7分)全部或其中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4分)c)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分)d)
4.4.3.4文史价值(10分)
LY/T1863--2009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0分)a)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7分)b)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4分)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2分)d)
4.4.3.5自然性(10分)
遗迹基本保持自然状态,未受到或极少受到人为破坏。(10分)a
遗迹虽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破坏,但影响程度很低或稍加人工整理可恢复原有面貌。(6分)b)
遗迹受到比较明显的人为破坏,但经人工整理后仍有较大保护价值。(3分)c)
遗迹受人为破坏严重,极难恢复。(0分)4.4.3.6系统性和完整性(10分)遗迹的形成过程和表观现象保存系统而完整,内容丰富多样。(10分)a)
遗迹的形成过程和表观现象保存比较系统、完整,内容较多样。(6分)b)Www.bzxZ.net
遗迹的形成过程和表观现象保存不够系统、完整,但基本能反映该类型遗迹的主要特征。c).
(3分)
遗迹的形成过程和表观现象保存较少,内容单一,不能反映该类型遗迹的基本特征。(0分)d)
4.4.3.7吸引度(10分)
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生态旅游区。(10分)a)
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生态旅游区。(7分)b)
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著名的生态旅游区。(4分)c)
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的生态旅游区。(2分)d)
4.4.3.8组合性(10分)
各类生态旅游资源能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互补充和烘托。(10分)a)
b)各类生态旅游资源能够联系在一起的程度一般。(6分)各类生态旅游资源相互孤立,不能联系到一起。(3分)c)
4.5自然保护区区域环境质量评价4.5.1大气质量(2分)
a)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GB3095一1996)一级标准。(2分)b)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GB3095-1996)二级标推。(1分)地裘水质量(2分)
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级标准。(2分)a)
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二级标准。(1分)b)
4.5.3土壤质量(1.5分)
a)达到国家土质量(GB15618-1995)级标准。(1.5分)达到国家土壤质量(GB15618一1995)二级标准。(1分)b)
声环境质量(2分)
a)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GB3096-2008)0类标准。(2分)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GB3096一2008)1类标准。(1分)b)
4.5.5负离子含量(2.5分)
a)旅游旺季主要旅游点其含量>50000个/cm2。(2.5分)5
LY/T1863—2009
旅游旺季主要旅游点其含量为10000个/cm~50000个/cm2。(2分)b)
旅游旺季主要旅游点其含量为3000个/cm2~10000个/cm。(1分)c)
d)旅游旺季主要旅游点其含量为1000个/cm2~3000个/cm。(0.5分)4.5.6空气细菌含量(2分)
a)空气细菌含量为1000个/m2以下。(2分)b)
空气细菌含量为1000个/m2~10000个/m。(1分)空气细菌含量为10000个/m3~50000个/m。(0.5分)c)
旅游废弃物处理率(2分)
废弃物处理率100%。(2分)
废弃物处理率96%~99%。(1分)b)
废弃物处理率90%~95%。(0.5分)c)
4.5.8地面清洁指数(2分)
地面清洁指数100%。(2分)
b)地面清洁指数96%~99%。(1分)地面清洁指数90%~95%。(0.5分)c)
4.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4.6.1
旅游适游期(2分)
a)大于或等于240天/年。(2分)b)150天/年至240天/年之间。(1分)小于150天/年。(0.5分)
区位条件(2分)
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小于100km,或以生态旅游区为中心,半径100km内有100万人口规a)
模的城市,或100km内有著名的旅游区(点)。(2分)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或著名旅游区(点)100km200km。(1分)b)
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或著名旅游区(点)超过200km。(0.5分)c)
景点可进入性(2分)
a)主要景点可进人性极强。(2分)b)主要景点可进人性较强。(1分)主要景点可进人性一般。(0.5分)c)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2分)
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已编制的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合理。(2分)a)
b)较为重视环境保护,已编制环境保护规划。(1分)c)
重视环境保护。(0.5分)
4.6.5外部交通(4分)
4.6.5.1铁路(1分)
a)50km内通铁路,在铁路干线上,中等或大站,客流量大。(1分)50km内通铁路,在铁路干线上,客流量小。(0.5分)b)
4.6.5.2公路(1分)
国道或省道,有交通车随时可达,有一定客流量。(1分)b)
省道或县级道路,交通车较多,有一定客流量。(0.5分)4.6.5.3水路(1分)
a)水路较方便,客运量大,在当地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1分)b)水路较方便,有客运。(0.5分)6
4.6.5.4航空(1分)
100km内有干线机场或150km内有枢纽机场。(1分)内部交通(2分)
区域内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具备游览的通达性。(2分)a)
区域内交通方式较为单一。(0.5分)4.6.74
综合管理(2分)
管理机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2分)b)
设有管理机构,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1分)设有管理机构,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健全。(0.5分)c)
游览设施建设(2分)
游览线路布局十分合理,设施很完备。(2分)游览线路布局合理,设施完备。(1分)c)
游览线路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完备。(0.5分)4.6.91
旅游安全(2分)
a)消防、防盗、救护设施完备。(2分)b)
消防、防盗、救护设施较完备。(1分)c)
设有消防、防盗、数护设施。(0.5分)4.6.10
其他基础设施条件(2分)
LY/T1863-2009
自有水源或各区通自来水,有充足的变压电供应,有完善的内外通讯条件,旅游接待服务设施a)
齐备。(2分)
b)自有水源或各区通自来水,有较为充足的变压电供应和较完善的内外通讯条件,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较齐备。(1分)
通水、电,有通讯和接待能力,但各类基础设施条件一般。(0.5分)环境容量(2分)
科学测算极限环境容量,设立防止容量超载的预案,景区及各旅游点容量能严格控制执行。(2分)
测算极限环境容量,录区及各旅游点容量控制执行程度较高。(1分)测算极限环境容量,但景区及各旅游点容量控制执行程度一般。(0.5分)c)
解说系统(2分)
解说系统完备,引导标志美观、醒目,可以有效地引导游人进行生态旅游。(2分)a)
解说系统较完备,引导标志较为美观、醒目,可以引导游人进行生态旅游。(1分)b)
有解说系统和引导标志,但引导游人进行生态旅游的程度一般。(0.5分)c)
导游员素质(2分)
导游员具备充足的生态知识,语言、行为能充分体现生态性,对游客的引导示范作用明显。(2分)
导游员具备一定的生态知识,语言、行为能体现生态性,对游客有较好的引导示范作用。b)
(1分)
导游员对生态知识有初步了解,语言、行为体现生态性的程度一般,对游客的引导示范作用一般。(0.5分)
生态旅游宣传材料(2分)
积极向游客提供含丰富环境教育内容的宣传资料及游客手册,具有明显的生态教育与引导特a)
点。(2分)
b)提供含环境教育内容的宣传资料及游客手册,具有一定的生态教育与引导特点。(1分)7
LY/T1863--2009
c)提供宣传资料及游客手册,但生态教育程度一般。(0.5分)4.6.15旅游购物(2分)
a)确保旅游商品不含濒危物种,不含有重要的文化与遗产保护价值的东西,旅游商品具有浓郁的生态性和地方性等特点。(2分)b)确保旅游商品不含濒危物种,不含有重要的文化与遗产保护价值的东西,旅游商品具有一定的生态性和地方性等特点。(1分)c)
确保旅游商品不含濒危物种,不含有重要的文化与遗产保护价值的东西,但旅游商品缺乏生态性和地方性等特点。(0.5分)
4.6.16游客服务中心(1分)
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体现充分。(1分)a)
b)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基本齐全,功能体现程度一般。(0.5分)4.6.17当地群众参与(1分)
a)旅游区用工以当地人为主,并积极购买当地农特产品与服务。(1分)b)旅游区用工一部分为当地人,购买当地农特产品与服务的程度一般。(0.5分)4.7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分值计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分值按下式计算:E=M+H+L
式中:
E—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分值;M——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分值;H—自然保护区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L—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4.8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等级评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分值满分为150分,按评价分值划分为三级:级为130~150分,符合一级标准的自然保护区,其生态旅游发展状况极好,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高并且得到可持续的利用,游客能够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二级为110~129分,符合二级标准的自然保护区,其生态旅游发展状况较好,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应当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三级为90~109分,符合三级标准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同时应进行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资源质量的改造、改善和提高。三级标准以下的自然保护区,应首先进行资源质量和环境的改善。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