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5845.1-1995 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 视听用户终端业务中64?1920kbit/s信道的帧结构
GB/T 15845.1-199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5845.1-1995

中文名称: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 视听用户终端业务中64?1920kbit/s信道的帧结构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udio-visual user terminals Frame structure of 64-1920 kbit/s channels in audio-visual user terminal service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5-01-02

实施日期:1996-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837058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33.160音频、视频和视听工程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2数据通信设备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CCITT H.221-1992,REF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5, 字数:46千字

标准价格:15.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5-12-13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机械部第十三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电子)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在单个或多个B信道(64kbit/s)或H0信道(384kbit/s),或者单个H11信道(1536kbit/s)或H12信道(1920kbit/s)上传输视听用户终端业务的帧结构。本标准适用于把64到1920kbit/s的一个总传输速率信道动态划分成适合音频、视频、数据和远程信息处理等业务传输的多个低速率子信道的应用场合。 GB/T 15845.1-1995 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 视听用户终端业务中64?1920kbit/s信道的帧结构 GB/T15845.1-199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3.1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845.1—1995
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
视听用户
终端业务中64~1920kbit/s
信道的帧结构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audiovisual terminalsFramestructurefora 64to1920kbit/schannelinaudiovisual teleservices1995-12-13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视听用户终端业务中64~1920kbit/s信道的顿结构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audiovisual terminalsFramestructurefora64to1920kbit/schannel in audiovisual teleservicesTTTKAONTKAca-
GB/T15845.1—1995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建议H.221《视听用户终端业务中64~1920kbit/s信道的帧结构》(1992年版)。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单个或多个B信道(64kbit/s)或H0信道(384kbit/s),或者单个H11信道(1536kbit/s)或H12信道(1920kbit/s)上传输视听用户终端业务的帧结构。本标准适用于把64到1920kbit/s的一个总传输速率信道动态划分成适合音频、视频、数据和远程信息处理等业务传输的多个低速率子信道的应用场合。2引用标准
GB7610音频脉冲编码调制特性
GB/T15845.2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视听系统中顿同步的控制和指示信号GB/T15845.3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使用2Mbit/s以内数字信道的视听用户终端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
GB/T15845.5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P×64kbit/s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器CCITT G.7226
64kbit/s内的7kHz音频编码
CCITT G.7256
64kbit/s内使用7kHz音频编解码器的系统方式CCITTG.728
使用低时延码激励线性预测(LD一CELP)的16kbit/s语音编码5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成员代码分配的手续CCITTT.35
CCITTV.120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对具有V系列接口和考虑到统计复用的数据终端设备(DTE)的支持
3技术要求
3.1—般要求
总传输信道是通过同步地和顺序地传输1B~6B连接、1H0~5H0连接,或一个H11、或一个H12连接而取得。第一个建立的连接是初始连接。初始连接在每一个方向上支持初始信道。附加连接支持附加信道。传输信息的总速率称为“传输速率”。传输速率可定在小于总传输信道容量范围内,其值列于附录A(补充件)。
单个64kbit/s信道构筑成以8kHz频率传送的8比特组。8比特组的每一个比特位置构成一个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批准1996-06-01实施
GB/T15845.1—1995
8kbit/s的子信道(见图1a)。第8个子信道称为公务子信道(Sc),它由3.1.1~3.1.4条所述的部分组成。
个H0、H11或H12信道由一定数量的64kbit/s时隙(TS)组成(见图1b)。最低编号的时隙的结构和单个64kbit/s信道的结构完全相同而其他的时隙无此结构。在多个B或H0信道的情况下,所有信道都具有帧结构,初始信道的顿结构控制整个传输的大多数功能,附加信道的顿结构用于同步、信道编号和相应的控制。
3.1.1顿定位信号(FAS)
定位信号将I信道1)和其他定顿264kbit/s信道构筑为每80个8比特组组成的顿和每16顿组成的复顿(MF)。每个复顿再划分为8个包含2顿的子复顿(SMF)。“顿定位信号(FAS)\指每顿中公务子信道(SC)的比特18。除了顿定位信息和复顿定位信息以外,在FAS中也嵌入控制和告警信息,FAS中还包含有误码检测信息,它控制端到端的误码性能和检测顿定位的有效性。其他时隙与第一个时隙校准。按比特1在前,顺序传送比特到线路上。当提供8kHz网络时钟时(例如,在一个ISDN基本速率接口或基群速率接口),在每125μs时间内以8比特组的最低有效位发送和接收FAS。北特编5
图la单个64kbit/s信道(B信道)的顿结构比特
组编号
GB/T15845.1—1995
音题丨公备了信道
H11:=4
H12: ±=5
8比特
图1b更高速率单信道(H0、H11、H12信道)的顿结构KAONKAca-
应当注意,在要求视听终端和电话终端互通的场合,必须使用网络定时来发送信号。接收端应当在所有比特位置搜索FAS。如果接收到的FAS位置与网络的8比特组定时相矛盾,应优先采用接收到的FAS位置。
当网络没有提供这一定时时,FAS可用于获得接收8比特组定时。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终端不能传送与网络的8比特组定时部分正确对准的FAS,也不能与仅靠网络定时进行8比特组定位的终端互通。
注:1)“I信道”指初始的或唯一的B信道,初始的或唯一的H0信道的时隙TS1,H11、H12信道的TS1。2)定顿信道指具有顿结构的信道。3.1.2比特率分配信号(BAS)
每一顿中公务子信道(SC)的比特9~16称为BAS。这个信号允许传输描述终端能力的码字,它以各种方法配置单个信道或同步的多个信道的容量,命令接收端分接和使用在这种顿结构中的各种组成信号。BAS也用作控制和指示信号。3.1.3加密控制信号(ECS)
加密控制信号应有一个专用的传输信道。当需要时,通过分配公务子信道(SC)的比特17~24来提供800bit/s的专用子信道。因此可变的数据和视频传送速率减少了800bit/s。该800bit/s子信道称为ECS信道。
3.1.4其余容量
GB/T15845.1—1995
在单个64kbit/s连接时,每个8比特组的比特1~8载荷的其余容量(包括公务子信道的剩余部分),在BAS控制之下,可以运送多媒体业务框架中的各种信号。例如:采用GB7610PCM截断形式的56kbit/s编码语音;a.
以16kbit/s编码的语音和以46.4kbit/s编码的视频;b.
以56kbit/s编码、带宽为50~7000Hz的语音(符合CCITT建议G.722的子带ADPCM);这种编码算法还能够以48kbit/s工作,因此能够以高达14.4kbit/s的速率动态地插入数据;以56kbit/s编码的静止图像;
e。在一次视听会唔中的56kbit/s数据(例如个人计算机间通信的文件传送)。3.2顿定位
3.2.1概述
个长度为80个8比特组的顿产生公务子信道的一个80比特的字,这80个比特编号为1~80,每个顿中的公务子信道的比特1~8构成FAS(见图2),其内容包括:a.
复顿结构(见3.2.2条);
顿定位字(FAW);
“比特A”;
d。“比特E”和“比特C”(见3.2.6条)。遵北特翁
注:1)见3.2.2条和图3。
顺定位字”
图2每顿公务子信道的比特1~8的分配3
2)定位字的前7比特在偶顿。FAW的第8比特在奇为FAW的第1比特的反码,以避免由顿重复图形造成的FAW的冒仿。
3)比特A:复顿定位丢失指示(0\为定位,“1”为丢失)。4)比特E和比特C1~比特C4的使用,在3.2.6条叙述(E=0为无误码或未使用CRC,E=1为有误码)。FAW由偶顿FAS的比特2~8的“0011011”和相继奇帧FAS的比特2的“1”组成。每当接收端处在复顿定位状态时,I信道的比特A被置成“0”,否则置为“1”(见3.2.3条)。对附加信道,见3.2.7.1条。
3.2.2复顿结构
下夏顿
L1~L3为信道编号。最低有效位在L1。信道
R:备用,置0。
A,E,C1C4,如图2所列。
GB/T15845.1—1995
年趣公夺了信道的比特13
N1N4:用于3.2.2条所述的复顺编号,编号不工作时置0。N4
复顿编号:
0(编号不工作)
N5:指示复顿编号是工作(N5=1)或不工作(N5=0)。5
KAONiKAca-
TEA,当一个内部终端设备存在故障,以致不能接收和不能对输入信号起作用时,终端设备告警置“1”,否则置*0”。图3在一个复顿中每顿公务子信道的比特1~8的安排5
GB/T15845.1—1995
每个复顿包含编号为0~15的连续的16个顿,每个复划分成包含每2顿的8个子复顿,见图3。复顿定位信号安排在顿1、3、5、7、9、11的比特1位置,其编码为“001011”。顿15的比特1留作今后使用。暂设成“0”。
顿0、2、4、6的比特1用作模16计数器,以递减方式对复顿进行编号。最低有效位在顿0传送,最高有效位在顿6传送。接收端使用此复帧编号对互相分离的各连接的不同时延予以均衡,使收到的各信号达到同步。
对多个B或多个HO信道的通信,复帧编号在初始和附加信道都是必要的。但对单个B或单个HO,或者H11/H12等不需要多个信道间同步的通信,复顿编号可嵌入或不嵌入这些信道中。当复顿编号时,8的比特1置“1”,不编号时置“0”。顺10,12,13的比特1必须用于编号在多连接结构中的每个信道,这样,远端的接收器就能够以正确的顺序放置每125μs接收到的8比特组。复顿中的信息比特应在一致地接收到三个复顿后才是有效的。3.2.3顿定位的丢失和恢复
当接收到的3个相继帧定位字有错码时,帧定位被规定为已丢失。当检测到以下序列,顿定位规定为已恢复:
a。第一次出现了顿定位字的正确的前7比特;b。在下一顿FAS的比特2检测到“1”c。再下一顿出现了顿定位字的正确的前7比特。如果已获得帧定位,但不能获得复帧定位,那么顿定位应在另外的位置搜索。当帧定位丢失,发送方向的下一个奇帧的比特A置为“1”。3.2.4复定位的丢失和恢复
复顿定位用来编号和同步两个或多个信道,还可能用于加密。只具有单个信道能力的终端,它并不使用复顿结构,却必须传送复顺结构,但不必对输入信号检测复顿定位。当顿定位已恢复时,这种终端输出A=0,这样的终端不能传送TEA(见图3)。本端复顿定位已经有效之后,即可使用由公务子信道的比特1表示的其他功能。当远端的复帧定位已经通告(接收到A=O),则可预料远端有了有效的BAS码并能够解释BAS码。当收到连续3个复顿顿定位信号有错码时,复帧定位被规定为已经丢失。当收到下一个复帧的顿定位信号无错码时,规定为复顿定位已恢复。当复顿定位丢失,甚至当接收未定顿模式时,发送方方向的下一个奇的比特A置为“1”。当复顿定位已恢复,比特A复位为0”。当附加信道的复顿定位和与初始信道的同步已恢复时,它的比特A复位为“0”。3.2.5从定位恢复8比特组定时的过程当网络未提供8比特组定时时,终端可以从比特定时和从顿定位中恢复接收方向的8比特组定时,发送方向的8比特组定时可从网络比特定时和内部8比特组定时获得。3.2.5.1一般原则
接收8比特组定时通常由FAS位置确定。但在呼叫开始和获得顿定位之前,接收8比特组定时可以设定与内部8比特组定时一样。一旦获得第一个定位,接收8比特组定时就在新的比特位置开始,但它还不是有效的。只有当顿定位在下一个16顿期间都没丢失,接收8比特组定时才是有效的。3.2.5.2特殊情况
a。在呼叫初期,当终端处在强制接收模式,或当没有获得帧定位时,终端可暂时使用发送的8比特组定时:
b。当顿定位已经获得后又丢失时,在顿定位恢复以前,将不改变接收8比特组定时;c。一旦顿定位和复顿定位已经获得,8比特组定时在呼叫休止期认为是有效的,除非顿定位丢失和在另一个比特位置获得新的顿定位;6
GB/T15845.1—1995
HTYKAONKAca免费标准bzxz.net
d当终端从定顿模式切换到未定顿模式(借助于BAS)必须保持以前获得的8比特组定时;e。当在一个新的位置获得一个新的顿定位,而它不同于以前有效的顿定位时,接收8比特组定时将重新初始化到新的位置,但还不是有效的,此时应存储先前的比特位置。若在下一个16顺期间未去失顿定位,新的位置就是有效的,否则重新使用存储的先前的比特位置。3.2.5.3帧定位信号(FAS)的搜索可采用两种方法,顺序法或并序法。在顺序法中,对FAS的8个可能的比特位置逐位搜索。当FAS有效后又丢失时,搜索必须从先前有效的比特位置开始。在并序法中,可以使用一个滑动窗口,它将每个比特周期移1比特。在这种情况下,当顿定位丢失,搜索必须从先前有效的比特位置的下一个比特位置开始。
3.2.6CRC4方法的描述
为了提供连接的端到端质量监视,可以使用4bit循环几余校验(CRC4)方法,在信源端计算的4比特C1、C2、C3和C4嵌入奇帧的比特58的位置。此外,奇顿的比特E用于传送一个指示,指出在输入方向接收的最近CRC块是否含有误码。不使用CRC4方法时,由发送方置比特E为0,置比特C1、C2,C3,C4为\1”。接收方接收到8个置为全“1”的连续CRC之后,接收方暂时禁止CRC误码报告,接收到两个分别含有“0”的连续CRC之后,接收方允许CRC误码报告。
3.2.6.1CRC4比特的计算
对每个B/H0/H11/H12信道的每两顿构成的块计算CRC4比特C1、C2、C3,C4),每个CRC块由一个偶顿和后一个奇帧组成。对B/H0/H11/H12信道,CRC块的大小是160/960/3840/4800个8比特组,对128/192/256/512/768/1152/1472kbit/s信道,CRC块的大小是320/480/640/1280/1920/2880/3680个8比特组。每秒计算50次。注:1)如果传输速率是任何H0/H11/H12信道的一部分,未全部占用,则只对由传输速率覆盖的部分进行计算。3.2.6.1.1乘-除处理
位于块N的给定C1~C4所表示的多项式是块(N一1)的多项式乘再除以生成多项式十十1(模2)之后的余式。
当把块的内容表示成多项式时,块的第一个比特应作为最高有效位。类似地,C1被定义成余式的最高有效位,C4是余式的最低有效位。该处理可用一个四级寄存器和两个异或门实现。3.2.6.1.2编码过程
a.把奇顿的CRC比特位置初始化为“0”,即:C1=C2-C3=C4=0;b.对这个块按3.2.6.1.1条所述作乘-除处理;C。存储乘-除处理导出的余式,准备嵌入到下一个奇帧对应CRC的位置。注:这些CRC比特并不影响下一个块的CRC比特的计算,因为在计算之前相应的位置已置为“0”。3.2.6.1.3解码过程
a.对一个接收的块在提取了本身的CRC比特,并用“0”取代之后,进行3.2.6.1.1条所述的乘-除处理;
然后存储该乘-除处理导出的余式,接着与在下一个块收到的CRC比特逐位比较;c。如解码计算的余式准确地对应于编码端发送的CRC比特,就认为被检测块是无误码的。3.2.6.2后续处理
3.2.6.2.1对比特E的操作
如果接收方向在对最近的CRC块检测C1~C4的过程中发现有误码(至少一个比特错误),则发送方向将块N的比特E置为“1”,反之置为“0”。3.2.6.2.2错误顿定位的监视
GB/T15845.1—1995
在长时间冒仿FAW的情况下,CRC4信息可用于重新要求定位搜索。为此目的,在2s期间(100块)计算错误CRC块的数量,再与89比较。如果错误CRC块的数量大于或等于89,则顿定位的搜索将重新开始。
选择100和89这些值是为了:
a。对10-3的随机传输误码率,由于有错块数量大于等于89,错误地重新启动顿定位搜索的概率应小于10-;
b.在帧定位冒仿的情况,2s周期后未重新开始顿定位搜索的概率应小于2.5%。注:此条的值和3.2.6.2.3条的示例都是说明64kbit/s信道的情况,对H0、H11、H12信道,细节有差别,但原理仍是可用的。
3.2.6.2.3误码性能监视
64kbit/s连接的质量可通过在1s期间(50块)内计数错误CRC块的数量来监视。为了提供误码信息,表1示出随机误码的误码率P。与有错误的CRC块的比例的关系。表1
错误CRC块的比例
通过计数接收的比特E,可以反方向监视连接的质量。3.2.7多个连接的同步
些视听终端能够在多个B或HO连接上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建立单个B或HO初始连接,多个连接的可能性由附录A(补充件)的传输速率能力BAS决定,然后建立附加的连接,并由使用复顿结构的终端同步。
3.2.7.1多个B连接
在每个B信道都传输FAS和BAS。
FAS操作如下:
复帧编号用于确定3.2.2条叙述的B信道间的相对传输延迟;a.
传输如3.2.2条所述的信道编号,初始连接的信道编号为1,有多至5个附加连接;c.
每当接收的附加信道与初始信道不同步时,在同一个连接的附加B信道中将输出比特A置“1”,
d。通过引入延迟重新排列相关的复顿信号,获得初始信道和附加信道间的接收同步后,将发送的比特A置0”;
e。每一个附加B信道的比特E在同一个连接的附加B信道上传输,因为它与传输通路的物理条件有关。
附加连接的BAS操作只限于传输附加信道编号(这样任何附加连接的信道编号必须在符合附录A(补充件)的BAS和如3.2.2条所述的FAS中传送,而初始信道的信道编号只在FAS中传送)。远端一旦接收到与顺序编号信道有关的置为“0”的比特A,通过发送附录A(补充件)的传输速率BAS把这些附加连接的容量和初始连接容量相加。在这些信道中传输的比特顺序与图4给出的示例一致。
3.2.7.2多个H0连接
在每个HO的第一个时隙都传输FAS和BAS。FAS的操作同3.2.7.1条,但信道编号还用于确定每125μus接收的6个8比特组顺序,此顺序与在其他信道接收的6个8比特组群有关。附加信道的BAS操作同3.2.7.1条。8
3.3比特率分配信号(BAS)
3.3.1BAS的编码
GB/T15845.1—1995
KAONKAca-
比特率分配信号占据每顿公务子信道的比特9~16。一个8比特BAS码(bo,b1,b2,bs,bu,bs,bs,br)由8个纠错比特(Po,P1P2Ps*P4P5P6P7)补足,实现一种(16,8)双误码纠错编码。这个纠错码通过缩短(17,9)循环码得到,具有生成多项式(如式(1)):ga)=a++r+4+2+r+1
纠错码比特作为在以下方程(见式(2))中的剩余多项式的系数计算出来:Pr+P+r+z++++P=
RESg()bor16+b1+b18+bgz12+ba1+b10+br9+b8)式中:RESg(r)[f(r)一用g(r)除f)得到的余式。(1)
BAS码在偶编号顿传输,其相应的纠错比特在后续的奇编号顿传输。BAS码或纠错比特按下面的顺序传输,以避免顿定位字的冒仿。比特位置
如果接收端处在顿和复顿定位状态,并且在同一个子复顿中的FAW以小于或等于2个比特误码接收,解码的BAS值才是有效的。否则,就不理踩解码的BAS值。当接收端实际丢失了顿定位,废除由前面三个解码值造成的任何变化将是合理的,如同它们已经有误码一样(即使纠错之后)。3.3.2BAS的值
BAS的编码是按等级属性方法进行的:包括属性类(8类),属性族(8族),属性(8属性)和值(32值)。个属性的前3比特表示它的描述一般命令或能力的编号,后5比特指出“值”一一特定命令或能力。
以下属性是在类(000)、族(000)的条件下定义的:属性
音频编码命令
传输速率命令
视频和其他命令
数据命令
终端能力1
终端能力2
GB/T15845.1—1995
这些属性的值在附录A(补充件)列出并定义。它们提供了以下可能性:a.
在单个或多个信道上以各种总的速率传输;音频传输,以符合各种标准的算法进行数字编码;视频传输,以符合标准的算法进行数字编码;在I信道或更高速率初始信道的TS1中的低速数据(LSD);在最高编号64kbit/s信道或时隙(除了I信道)的高速数据HSD);或者在I信道(MLP)、或者在非I信道(H一MLP)的多层协议内的数据传输;个加密控制信号;
用于维护目的的面向网络的环回;用于控制和指示的信令;
传送与设备制造厂家和设备类型有关的消息系统。j
命令BAS属性有以下意义:根据在一顿(偶顿)接收的BAS命令码和下一顿(奇顿)接收的它的纠错码,接收器准备从再下一顿(偶)接受状态模式转换起点:这样,模式转换能够在20ms内起作用。命令强制保持直到被取消。在图4a~图4g中示出由BAS命令的组合占据的比特位置。能力BAS属性有以下意义:它指出了终端接收和正确处理各种类型信号的能力;根据从远端Y接收的一组能力值,终端X不得传输在申明能力范围以外的信号。属性(111)的值[0~7]保留用于设置类,[8~15]用于设置族;缺省值都是(000)。比学院号
8北特
组编号
对14.4kbit/sLSD比特编号和位置图4a
GB/T15845.1—1995
比特编号
56kbit/sLSD比特编号和位置
比状编号
62.4kbit/sLSD比特编号和位置
R比特纳号
比特编号
KAONT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