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845.3-199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5845.3-1995
中文名称: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 使用2Mbit/s以内数字信道的视听用户终端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5-01-02
实施日期:1996-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214501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33.160音频、视频和视听工程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2数据通信设备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30, 字数:53千字
标准价格:16.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5-12-13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电子部西南通信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电子)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视听用户终端之间建立以多种速率和多种模式传输音频、视频、数据和远程处理信息的通信的方法。本标准规定的方法适用于确定呼叫建立时的兼容操作模式,呼叫期间的动态模式转换,并允许呼叫转移。 GB/T 15845.3-1995 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 使用2Mbit/s以内数字信道的视听用户终端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 GB/T15845.3-199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_33.1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5845.3—1995
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
使用2Mbit/s以内数字信道的视听用户终端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audiovisual terminals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udiovisualterminals using digital channels up to 2 Mbit/s1995-12-13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
使用2Mbit/s以内数字信道的视听用户终端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audiovisual terminals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udiovisualterminals using digital channels up to 2 Mbit/siKAoNiKAca-
GB/T15845.3-—1995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建立H.242《使用2Mbit/s以内数字信道的视听用户终端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1992年版)。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视听用户终端之间建立以多种速率和多种模式传输音频、视频、数据和远程处理信息的通信的方法。
本标准规定的方法适用于确定呼叫建立时的兼容操作模式,呼叫期间的动态模式转换,并允许呼叫转移。
2引用标准
GB4110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GB6107使用串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GB7610音频脉冲编码调制特性
GB/T15845.1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视听用户终端业务中64~1920kbit/s信道的顿结构GB/T15845.2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视听系统中顿同步的控制和指示GB/T15845.4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窄带视觉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GB/T15845.5视听用户终端技术要求PX64kbit/s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译码器CCITTG.72264kbit/s内的7kHz音频编码CCITTG.72564kbit/s内使用7kHz音频编译码器的系统方式CCITTH.200/AV.270视听系统中的多层规程3技术要求
3.1终端能力
本标准规定的技术措施确保终端只传输能由远端无歧义地接收并适当处理的那些信号,这就要求每个终端的接收和解码的能力应通告另一个终端。某些能力可用等级结构来定义:带有能力值N的终端也有低于N的能力值。当没有等级结构时,则必须以相继顿传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样类型的码。以下各条规定了终端的音频、视频、传输速率和数据速率能力。不需要终端理解和存储所有进入的能力一一不能理解或不能利用(因为终端不打算传输相应的信息)的那些进入能力可以不管。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批准1996-06-01实施
GB/T15845.3—1995
某一终端通过传输(见3.4.1条)它的能力集使其他终端知道这一终端接收和解码各种信号的总的能力。这个能力集由BAS能力标记,后跟所有当前的能力组成,其编码规范在GB/T15845.1附录A(补充件)中给出:表1(见3.10条)概括了可归在有效集中的能力。除了视频图像格式值必须后跟最小图像间隔值以外,传送的顺序不是重要的。注:CCITTG.725终端只传单个能力值,且无标志。这个值至少重复一次才有效。这可用于验明CCITTG.725终端,一经如此验明,符合本标准的终端就将执行CCITTG.725过程。3.1.1音频能力
音频能力的定义见GB/T15845.1。所有视听终端都应有能力发送和接收GB7610音频编码信号。通常不必在含有其他音频能力的能力集之中传送GB7610能力。只含一个值必须解释为是一种请求:不发送其他编码律的音频编码信号(见3.5.3.1条)。
3.1.2视频能力
视频能力的定义见GB/T15845.1,包括:图像格式:四分之一CIF,或四分之一CIF和CIF两者。a.
b.最小图像间隔(MPI):1/29.97,2/29.97,3/29.97,4/29.97s。四分之一CF值必须后跟一个MPI值,全CIF值必须后跟两个MPI值一一第一个用于四分之一CIF,另一个用于CIF。
3.1.3传输速率能力
传输速率能力的定义见GB/T15845.1接收一定量的多个64kbit/s信道的能力包括了接收较少的64kbit/s信道的能力。类似地,接收一定量的多个HO信道的能力也包括了接收较少HO信道的能力。在两种情况下,接收终端将使所连接的附加信道跟初始信道同步,并在整个连接期间都保持同步。所有其他能力范围都通过包含多个传输速率能力码的能力集来通告。例如,一个终端可列出它的传输速率能力如(2B、H0、H11和H12),这种情况也隐含了1B能力。3.1.4数据能力
数据能力的定义见GB/T15845.1。如果终端能够接受任意类型(LSD,HSD,MLP,H-MLP)的一种以上数据速率,那么所有相关值必须包含在能力集中,一个值的声明不包括其他任意值。3.1.5加密和扩展BAS能力
加密和扩展BAS能力的定义见GB/T15845.13.2传输
3.2.1传输模式
音频操作模式规定在GB/T15845.1附录A(补充件)音频命令中规定。对模拟电话终端,可假定语音信号在某个数字网络接口上已转换成GB7610PCM。当连接到宽带语音终端时,这些终端被视为以模式OU工作。视频传输由“视频工作”和“视频关闭”命令管理。工作时,要是初始信道的容量没有被其他命令专门分配给别的信号,那么视频信号就占据这些信道的全部容量。因此,由音频、传输速率,ECS和数据命令导出不同的视频比特率是:传输速率减去音频速率、可能有的数据速率、可能有的加密控制信道的速率、所有信道/时隙上存在的FAS和BAS。传输速率模式的规定见GB/T15845.1传输速率命令。这些模式规定了在以后的子复顿中有效通信的总容量。
数据模式规定见GB/T15845.1,这些模式规定了用于用户数据信号的比特率和比特位置。数据应用规程由终端定义,也见3.8条。2
3.2.2操作兼容模式的建立
GB/T15845.3—1995
在通信开始的呼叫阶段,所有终端以模式OF开始工作。除了那些被限为GB7610能力的终端以外,其他终端都开始初始化过程。这个过程(见3.5条)包括:
KAONKAca
传输各有关终端接收和解出音频、视频、传输速率和数据速率的能力信息以及其他能力的信息,
确定与两端已知能力有关的一种合适的传输模式。附录G(参考件)G1条给出一个例子,它的b.
传输模式在两个方向上是相同的,但本标准所规定的过程同样可应用于非对称双向通信为最佳的系统例如监视,见附录G(参考件)G2条;c。若需要可转换到建立附加信道的模式。连接到呼叫的终端可能在呼叫期间会有变化。这就要求重新初始化,以便证实终端类型和重新建立希望的操作模式。在以模式0强制来实现时更显如此。对于呼叫转移来说这是必须的(见3.7条)。3.3顿结构
GB/T15845.1中所描述的顿结构即“视听用户终端业务中64~1920kbit/s信道的顿结构”被用于模式初始化和动态模式转换(见3.4条),以便更一般地确定内各种比特流(音频、视频、数据、加密控制信号和顺结构)的复用。
GB/T15845.1规定了比特率分配信号(BAS),它特别用来分配子信道和表示编码算法。用表示BAS属性的前三个比特的值对BAS码进行分类,因而每个属性可有最多32个定义值。四个BAS属性是命令:它们确定了下一个及其以后的子复顿的复用,也规定了音频编码算法,从而命令远端正确接收和处理信号。这四个属性是独立的,也就是说,一个属性的值不改变另一个属性的值。另外的BAS属性用于向远端通告本终端能力。接收以后,这些属性并不直接影响当前的传送模式然而它们可能导致启动由这个终端执行的特定动作。这个特性在模式初始化过程中和在模式0强制过程中(见3.5.2条)使用。
初始信道的奇帧顿定位信号(FAS)的第三个比特称为A比特,当顿和复定位丢失时,A比特置为“1”,一旦获得帧和复顿定位就置为“0”。从而,接收到带有A比特置为0的定顿信号的终端将认为远端能够按照BAS的变化而工作。
注:对于只有单信道工作能力和没有加密能力的终端不需要搜索和获得复顿定位,因为后面的服务用于多个信道编号并使之同步。
3.4“在信道过程”的基本序列
本标准规定了三种信令序列。这些序列被用作3.5条和3.6条所规定过程的构筑模块。3.4.1能力交换序列A
能力交换序列在传输的两个方向上强制定顿并交换终端能力码。任意一终端都可以初始化这个序列,不会因同时或者接近同时初始化而引起问题。当输入信号未定顿时,没有必要就不发送BAS能力码。
使能力交换序列初始化的终端X,如果先前传输是未定的,必须首先使用序列c(见3.4.3条)复原顺定位,然后置定一个定时器T1(值为10s),重复传输它的当前能力集(见3.1条),或者至少传送跟有标志码的一个完整集(表明集的完整)。这些能力将是表1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力。当终端Y第一次检验到除中性(见3.4.3条)以外的任何输入能力码时,它就开始传输自已的能力码集;如果传输还是未定帧,则应转换到定模式。为确保每个终端都能接收到另一终端的完整能力集,它们必须连续重复发送能力集,在检测到输入A一0之后,至少还要发送一次完整能力集和标记码。注:见3.1条关于G.725终端的注。存在三种可能的结果:
结果I:在定时器计数时满之前就获得复顿定位,以值0接收A比特,远端的完整能力BAS码集3
GB/T15845.3—1995
被确认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就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序列。注:如果序列A在输入A一0期间就已初始化,那就不必重复这个集。结果I:定时器到期还未获得复顿定位。此时序列失败。注:当连接到PCM电话终端时会出现这种结果,此时应通过口头交谈继续通信。结果I:定时器到期获得复顿定位,但没有获得A比特为0的有效指示,或没有接收到远端能力码的完整集(或两者都未获得)。在这种情况下,序列重新开始。结果直将向用户提示此为潜在失败条件(它可能是在远端造成的)。
为了改变通信模式,在呼叫期间的任何时刻,终端能够启动序列A,它可以含有不同于在呼叫建立时使用的能力集(例如GB/T15845.4规定的模式间转换,从模式ao到模式b1,从模式b2到模式a1)。当终端在呼叫期间接收到了远端的这种能力集,它应当发送自己的能力集来响应,但自己的能力集不需要随远端的新能力而改变。
当终端在呼叫期间激活了序列A,它必须保持多媒体复接的当前模式,若有的话,还包括附加信道的FAS和BAS。
可通过附件中给出的识别序列A是否结束的方法来避免反复不断地进行能力交换。序列A结束的识别见附录C(补充件)。3.4.2模式转换序列B
模式转换通过BAS命令码来完成,每个命令码从跟在第一个传输这个码的子复顿后的偶顿开始有效。在初始化过程完成后,通信期间的任何时刻都可能进行模式转换。在发送终端通告操作的模式之后,该模式就从下一个子复顿开始有效。必须注意,传输的信号必须符合已知的远端接收和解码的能力,否则,仅可以送模式OF或OU(GB7610的音频)。如果在执行序列A中指示的能力改变导致当前模式不再能接收和解码,就必须尽快转换到能够接收和解码的模式上。在通信开始阶段,序列A结束之前,不能够传送非缺省(缺省指表2中列出的1B传输速率、A律音频、视频关闭等)的BAS命令。
不能够传送超过当前传输能力的BAS命令(例如在第2个信道建立之前传送2B传输速率命令)。接收终端解码并使这个BAS码有效,且相应地转换它的接收操作模式。如果因某些原因终端接收到它不能执行的BAS命令,将导致模式失配(见3.5.3条)。除了音频模式转换外,模式转换包括开启或关闭视频、采用或停用附加信道、激活或去激活加密控制信道和开启或关闭数据信道。原则上,模式转换在两个传输方向独立完成。某些应用基本上是非对称的。对会话业务来说,终端规程通常将提供对称传送一一虽然这不是必须遵循的。注:①对称和非对称传输模式的例子见附录G(参考件)②虽然GB/T15845.4要考虑对称性。但制定GB/T15845.1和本标准应避免任何对称性主张。终端在其服务或应用层作这种判断。如果终端提供者或使用者希望他的终端采用同输入信号同样的模式,内部软件应能这样作而不必依赖标准。存在一个明显的风险,即两个终端保持在模式0,因此算法应当包含有“选择的模式是否在已确定为适合于这种应用的范围内”。3.4.3顿复原序列c(见图1)
GB/T15845.3—1995
当前输出借号是64it/据2
案送具有适当数据谢令t8.4 khit/a试慌些》的定信号
一注意:在与一端恢可FS之前接收的数据是不可带的,若需要,交替中性能力,N
当前输出错号是64it/规要?
,发送带C0)[31和(010)1BAS值的定智信案一注意:在,与一端恢妊下AS之前接收的规娠是不N
可养的,若需要。交替中性能力。当前输出估号是音照膜式CCITT G. 725。不改变模式地叠圳恼定位,采用(000)[67,若需要,交替中性能力。
当前模式必定是FUM音频
Y发送其有(ODD)[1的模式CF.茗带要,文替中性能力:图1顿复原序列“c”
TKAoNiKAca
如果终端A正在传输未定顿信号但又正在接收定顿信号,则顿复原将把FAS和BAS插入到公务子信道的前16比特去,等待进入A=0。等待期间的重叠顿保持中性BAS能力,以避免触发全部能力交换。
中性能力(100)[0]应总是包含在两个BAS能力标志之间。应当注意中性能力绝不能包含在能力集中。
若接收未定顿的终端A希望远端B恢复定顿,为此A必须首先恢复定顿(如果它还没有定顿传输),然后发送中性的BAS能力;B必须用复原定顿来响应,以便返回中性BAS能力和使A=O,继续这样,直到它收到A=0时为止。
3.5模式初始化,动态模式转换和模式0强制视听终端将被连到接有其他种类终端的数字网络上:其他种类终端包括GB7610终端、数据终端、远程信息处理(Telematic)终端和服务器等等。当要求这些终端在不同业务间具有兼容性时,必须有一个初始化过程。
当需要自动兼容时,就采用以3.4条规定的序列为基础的过程。对呼叫转移或模式失配恢复来说,必须要求终端以公共模式OF和强制过程操作,其基础仍是3.4条规定的序列。
在呼叫的开始,呼叫转移之后和3.5.3条过程完成之后,需要有一个初始化过程以确保两个连接终端能够以最合适的公共模式进行操作。3.5.1模式初始化过程
3.5.1.1单信道
一旦从网络接收到连接消息,或收到任何意味着物理连接已建立的指示,就开始初始化过程。在模式初始化的开头,每个终端都以模式OF开始传送。终端的接收部分应处在顿搜索状态,接收音频是模式OF,序列A启动。日按照3.4.1条结果I完成了序列A(见图2结果I),就启动序列B。在序列B发送的BAS码是由本地和远端的能力知识计算得到的,用于转换到合适的工作模式上去。这一处理包含在“终端过5
GB/T15845.3—1995
程”中,由用户或终端中的预置影响终端过程做出的选择。符合定义的终端业务的例子在GB/T15845.4中给出。
倘若是结果I,终端将转换它的发送和接收到模式OU。终端的接收部分在整个呼叫期间保持顿搜索。
倘若是结果Ⅲ,定时器T1重置,终端继续处在序列A。当两个终端都转换到所希望的工作模式时,结束初始化过程。连接
结果1
摄式发送
B,S菌力期药
TI计时消:
计时潜
(向币产指示失啦)
Ti计满?
FAS使
快女畅排刻?
前AA=
E4S能力通开
BASI调wwW.bzxz.Net
环细束
结果1
注:1)除非存在8比特组定时,否则FAS应在整个输入信号去搜索。2)若知道呼叫是国际呼叫,最好静噪喇叭,直到音频解码器置为正确的编码律。图2初始能力交换(通常情况)
3.5.1.2附加信道
建立更多信道的可能性由能力交换序列确定。主呼终端可以直接开始建立连接。每当建立一个,则在这个信道上只传送FAS和BAS并置定时器Ta以10s值。根据GB/T15845.1和第3.2.7条实现与初始信道的同步。当观察到附加信道的输入A比特为0时,则用合适的传输速率命令BAS开始去顺序6
GB/T15845.3—1995
占据编号信道。如果定时器Ta到时还没接收到A三0,就作为失败条件来处理。TiiKAoNiKAca
作为缓冲处理可把附加延迟插入到初始信道,初始信道已携带了用户信息(语音、视频、数据),为这种间断(例如输出的短时无音)应需有所准备。当附加信道获得同步时,它们就被顺序编号一一采用如GB/T15845.1所提供的FAS和BAS编号。
附录D(参考件)给出了两个信道的模式初始化例子。3.5.2动态模式转换过程(见图3)模式转换过程使用了3.3条指明的帧结构和3.4条所规定的序列。注:所有终端接收器必须在整个呼叫期间都保持顺搜索状态。当终端以定顺模式接收,即当它能解出比特A时,如果比特A置为1,则模式转换应当延退,甚至可以采用3.5.4条描述的模式失配恢复过程。当终端×希望进行模式转换而接收的是未定顿信号,可首先使用能力交换序列强制另一终端Y到定顿模式,此后终端X才能对输入A0进行检测。如果终端X先前传输的是未定顿信号,则尤其需要采用序列A,因为Y不可能处在可以接受来自X的模式转换位置,直到Y已获得顺定位(见3.5.2.3条)。如果X先前已传输定帧信号,那就可以省略能力交换序列。假定Y已意外地丢失顿定位,它早就应当尝试恢复过程(见3.6条)。
3.5.2.1从一种定顿模式到另一种定顿模式的动态模式转换使用3.4.2条描述的基本序列模式转换”。在发送终端,如果发送一个BAS命令通告了一种新的模式,那么发送器从下一个子复顿的第一个8比特组开始就应当以合适的模式操作。类似地,在接收终端,如果收到的BAS命令通知了一个新模式,接收器从下一个子复顿的第一个8比特组开始必须以合适的模式操作。3.5.2.2从一个定顿模式到一个未定顿模式的动态模式转换如同第3.5.2.1条样,使用3.4.2条描述的基本序列“模式转换”。如果通告一个未定顿模式的BAS只用单个子复帧传送,在恶劣的误码条件下就很有可能出现模式失配。一种可供选用的方法可以用来改善转换的可靠性:把基本序列“模式转换”的新BAS值重复三次,但这将会引起接收信息的最低有效比特暂时恶化。3.5.2.3从未定顿模式到另个模式(定顿或未定顿)的动态模式转换顺序传输基本序列“顿复原”和“模式转换”。若需要,复原序列可包括能力交换。3.5.3模式0强制过程(见图4)
3.5.3.1单信道
当需要确保两个终端都以模式0操作(比如呼叫转移之前)时,要使用这个过程。主强制终端执行带有转换到模式OF的BAS音频命令的动态模式转换过程(见3.5.2条),然后执行只指出GB7610音频能力(见GB/T15845.1)的序列A,以防呼叫被转移到本地G.725规定的类型0终端。远端一旦接收到模式转换命令,必须转换成模式OF。当主强制终端检测到输入模式OF,模式0强制过程就算完成了,就能够实现网络配置的改变(见3.7条)。7
港瑞X
辅入定杭尚号
新定要1
#1A52原列
发送二5能人)
择训销人FAS,定双4=
GB/T15845.3—1995
#界is
检快信中
测到进1
小1小××
“英范一
计时满
出京出
进人一
换列能
转亮心格足管
注:1)若已字节定位,以适当比特搜索。n
监靶3.15
甲下32作点
长原和A一心
进人A07
进人A-0L
-家编2或起持按4降
专快足产
H定顿模站2
向制制5个
+川塞的过望:
等件 :作
2)根据接收的BAS能力,在中性或完全的BAS能力循环。3)进入BAS能力造成输出顿复原。图3终端X初始化模式转换
“完毕.非希注
能总去控的出航
输出定信多?
GB/T15845.3—1995
性件AS烂儿的收原
T+ DASP::
下件 RAS使小其后
光此酒
进入A-
转疫到情比 CF,步2
进AA-和
境式F
不可非些过望
F4A拖
剂到选的 Fa
律定信步中
裴-能力
节+: 1345能别
和A定原
进人HAS能力了
项通用
按模武作,意
进(10转换
不可靠的在降
方能使以过程
图4模式0强制(终端启动强制过程)KAoNKAca
在两个或多个信道的情况下,“模式0”强制只应用于初始信道,需要分别考虑附加信道的处理。对多B信道,可考虑以下三种情况:丢弃附加信道:在拆线之前这是必要的。在只保留一个信道的情况下,主强制终端通过申明只a
有1×64kbit/s传输速率能力和GB7610的能力来启动这一过程,这样将连续地导致模式转换到数据9
GB/T15845.3—1995
关闭”“视频关闭”和音频模式OF或OU,从而腾空并拆线所有的附加信道。b。附加信道空闲:除了主强制终端不进展到拆线以外,这种情况与a相同。空闲的附加信道携带FAS(复顺缩号)和指示信道编号的BAS。空闲信道其余部分的内容无关紧要。c。附加信道保持工作:在一些恢复过程中这是有利的。主强制终端申明PCM音频能力并且不改变先前的传输速率能力值,然后本身再转换到合适的模式。模式0强制本条a的一个例子在附录E(参考件)中给出。3.5.3.2使用模式0强制过程的注意事项a.
模式0强制可以在呼叫期间的任何时刻激活。因为模式0强制含有序列B(模式转换),后跟序列A(能力交换),被强制终端不可能识别“强制”,但必须首先返回它的原始能力集来响应能力交换,然后根据主强制终端的能力集减少命令。高档终端设计可包含“正被强制”识别,这样首先返回减少命令,然后响应能力交换。
b.如果主强制终端的能力集中含有1B传输速率,就不必涉及附加信道的内容,此时附加信道可以只含有FAS和BAS,而其他比特位置是任意比特,或者甚至不带FAS和BAS为全空。c。在模式0强制激活之后,两个终端开始以预定的强制模式工作,根据终端过程可发生针对通常能力交换的序列A的重新激活,附加信道的激活,拆线,或模式转换。3.5.4模式失配恢复过程
在已发生模式失配的情况下,模式0强制过程可被用来建立一个公共工作模式,模式0强制过程完了之后,通过模式初始化过程可以获得重新初始化。3.6从错误条件中恢复
本条的规定不是全部必须遵循的。通常可以预期错误条件是罕见的,提供所有可能错误的完善恢复过程是不经济的。但必须遵循的是在输出信道上传输错误条件的恰当指示,特别是在A一0的条件不满足时A必须置为1。在本条中规定了处理丢失定位、复顿定位、同步或连接以及处理接收输入A=1的方法。
3.6.1同步或帧定位的意外丢失
3.6.1.1初始信道定位的丢失
如果终端在它的接收通道上意外丢失了顿定位,就置定T3定时器(比如置为1s),并丢弃输入信息。在此期间要监视接收方向上的帧的状态:a。如果定时器满之前顿已恢复,则重新开始正常工作,b。如果定时器满之前顿未恢复,终端执行模式0强制过程,再重新初始化。3.6.1.2在一个附加信道上同步的顿定位的丢失如果终端在一个附加信道上意外地丢失了同步(包括由于帧定位丢失造成的),就置定时器T3,输出A比特置为1,丢弃输入信息。如果这一信息的丢失还造成其他信道上的信息无意义,也要丢弃那些信息。
如果定时器满之前恢复同步,则重新开始正常工作。这里要考虑因传送线路上比特或同步误差a.
造成的可恢复的同步丢失;
b。如果定时器满之前未恢复同步,就使用模式0强制过程。3.6.2丢失连接的恢复
丢失连接意味着已不能在那个信道上继续进行端到端的传输,因而所有貌似接收的比特都是无意义的,接收器当然就会丢失顺定位,这可按3.6.1条的过程处理。然而,可以从网络(D信道或其他)获得表明连接已丢失的一个指标,此时要执行本条的过程。这里假定连接丢失是双方向的。仅一个方向丢失的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3.6.2.1信道的重新编号
当一个附加信道毁坏时,下述过程用来重新配置剩下的正常附加信道:10
GB/T15845.3—1995
使所有信道的传送模式进入“定帧”模式;a.
腾空发送方的附加信道,
c。对附加信道重新编号,
d.等待远端的同步建立,然后扩展通信进入附加信道。3.6.2.2附加连接的丢失
TKAoNiKAca-
如果剩下的任何信道是未定顿的(例如数据传输),它们必须立即具有强制的顿结构,并保持到条件恢复正常为正(根据GB15845.1)。如果输入方向是未定顺的或乱序的,或者同步已丢失,附加信道上的输出A比特就置为1。
如果丢失的信道携带一种信号(如编码视频)的一部分,这种信号的其余部分在其他信道,那么这个信道的丢失还会造成在其他信道上的信息无意义,因此就通过动态模式转换腾空这些信道,如果合适,下一步是对可用信道重新编号,以便获得连续序列,这可采用3.6.2.1条的过程来进行。在输入A比特均为0的信道上,用动态模式转换重新建立视频传输或其他传输。倘若丢失的信道重新连接,则采用像呼叫开始的同样方法把它加到信道容量中。3.6.2.3初始连接的丢失
初始连接丢失将导致双向初始信道的丢失。这时两个终端立即把第2信道当作初始信道,并在其上传输以下BAS:
a.在所有未定顿信道上复原FAS和BAS;传输速率命令(001)[0或6]
1一一有着腾空所有附加信道效果的码;音频命令(000),不改变先b.
前值,
c.在原来的第2信道上传输速率为(001)[17],指出原来的初始信道丢失。从下一个子复顿起原来的第2信道代替原来的初始信道,同时对所有附加信道重新顺序编号;等待证实远端的回步保持/恢复(所有输入An=0);d.
使用合适的传输速率命令,扩展通信进入所有通道e.
f.终端试图重新建立丢失的信道。注:1)作为此过程的结果,发送和接收的初始信道可以不在同一个连接上。3.7网络考虑:呼叫连接、拆线和呼叫转移3.7.1呼叫连接
3.7.1.1初始信道
假定:在交换网上工作的终端将有在全网内发起呼叫的信令安排。在网络提供了表明连接建立的指示(连接确认消息)的情况下,主呼终端将发送和接收音频模式置于PCM,并在连接建立指示之后开始模式初始化过程。若网络不提供连接建立指示时,主呼终端将直接开始模式的初始化过程。
旦应答了呼叫,该终端就开始模式初始化过程。用于租用线路的终端能够向远端发送告警信号和应答告警信号。此时,发送告警信号等价于拨号和应用前面的过程。
每当终端被手动复位,或从失败条件中恢复时,终端将开始第3.5.3条的模式0强制过程,然后终端开始模式初始化。
3.7.1.2附加信道
提供附加信道的呼叫连接可用下面方法之一启动:a.
手动启动(与通过初始信道传送的能力交换无关):完成了表明彼此附加信道能力的交换序列后自动启动,b.
c。完成了表明彼此附加信道能力的交换序列后,由用户启动。在这些方法之间的选择将依赖于业务提供和/或终端过程。1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