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340-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T/T 340-2009
中文名称: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测量与计算方法
标准类别: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7-23
实施日期:2009-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KB
相关标签:
船舶
动力装置
能量
平衡
测量
计算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简介
JT/T 340-2009 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测量与计算方法 JT/T340-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03.220.4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JT/T340-—2009
代替JT/T134—1994、JT/T239—1995、JT/T340—1995、JT/T384—1998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
测量与计算方法
Measuring and calculating methods forenergy balance of marine engine power plant2009-07-23发布
2009-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模型和体系划分目
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的分类和计算基准测量的基本要求
测量方法
推进体系能量平衡
9电力体系能量平衡
蒸汽体系能量平衡·
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
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计算和报告表12
附录A(规范性附录)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计算表附录B(规范性附录)
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报告表
JT/T340—2009
JT/T340-—2009
本标准代替JT/T134—1994《内河船舶运输企业能量平衡方法》、JT/T239—1995《船舶能量平衡通则》、JT/T340一1995《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能量平衡计算方法》和JT/T384一1998《港务船能源利用检测规程》,本标准对以上标准进行整合修订。本标准与JT/T134—1994、JT/T239-1995、JT/T340—1995和JT/T384—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JT/T134—1994中运输船舶耗能体系的划分和体系的边界,经修改后写人本标准第4章,删去其以运输企业为对象的非船耗能设备的内容;删去JT/T239一1995中的“单位综合能耗”和“可比单位运输能力能耗”的表述:-将JT/T384-1998中有关检测方法的内容经调整修订后写人本标准第7章,删去其特指港务船的表述;
-将“轴带发电机”所属的耗能体系由船舶电站划人推进体系,其输出能量为推进体系的有效能量(见第8章);同时也作为电力体系的供给能量(见第9章);修订JT/T340-1995中的附录A“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计算表”,删去能流图,增加\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报告表”,作为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交通部能源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静、俞筱莉、李文华、李庆祥、刘大江、曾勇、梁军。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T/T134—1994;
—JT4095.1—1988,JT/T239—1995;—JT4095.2—1988,JT/T340—1995;-JT/T384—1998。
1范围
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测量与计算方法JT/T340—2009
本标准规定了运输船舶的推进体系、电力体系和蒸汽体系能量平衡的测量与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柴油机为推进动力的各类运输船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定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624(所有部分)
GB/T6302
CB/T10180
3术语和定义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压差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GB/T2624-2006,ISO5167:2003,IDT)
船用柴油机热工参数的测量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energybalanceofmarineenginepowerplant以柴油机做推进动力的运输船舶为对象,对推进体系、电力体系和蒸汽体系进人、离开的能量在数量上进行测量,并建立能量的供给、有效利用及损失间的能量平衡关系。3.2
能量平衡测量energybalancemeasuring通过计量与测试手段,对供给设备的燃料、蒸汽、电力等各种能源所提供的能量的使用状况,如利用与损失、分布与流向等进行定量分析。3.3
能源利用率energyefficiency
供给能量的有效利用程度在数量上的表示,它等于有效能量占供给能量的百分数。4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模型和体系划分4.1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模型
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模型见图1。损失能量
工质带人能量
供给能量
图1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模型
体系边界
有效能量
JT/T340—2009
4.2体系划分
4.2.1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体系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体系划分为三类,各类体系相应的能量平衡模型按图1的原则加以明确。a)推进体系一一包括主机、轴系及为主机服务的辅助设备;电力体系一一包括船舶电站及耗电设备:b)
蒸汽体系一一包括辅助锅炉、废气锅炉、蒸汽管路及耗汽设备。c)
4.2.2如果单做推进体系的能量平衡测量和计算,应将废气锅炉划入该体系中。5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的分类和计算基准5.1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的分类5.1.1根据船舶作业方式的不同,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可分为:航行状态能量平衡(如满载、空载能量平衡)和停泊状态能量平衡(如装、卸能量平衡)。5.1.2根据船舶耗能体系运行工况的不同,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可分为全负荷、常用负荷和部分负荷的能量平衡。
5.2计算基准
5.2.1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计算时,以环境温度为基准。若采用其他温度基准时,应予以说明。5.2.2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计算时,系统的能量以单位时间为基准。6测量的基本要求
6.1在进行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测量前,应确定测量项目并编制试验大纲。6.2测试过程中,使用的测试设备和仪器仪表应具有国家计量部门签发的有效合格证书。配置的在线仪表应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CMC)标志,其准确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且在检定有效期内。
6.3进行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测试时,应使测试对象工况保持稳定,设备体系处于正常运转的技术状态,测试过程中不得进行调整。6.4每次测试时,应对测试的起、止时间,工况,船舶状态,水域及环境状况进行明确记载。6.5测试设备、仪器仪表的安装调试,应符合其说明书的要求或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6.6测试现场应整洁、畅通,有足够的照明,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7测量方法
7.1主机功率测量
7.1.1可采用应变方式测量转矩、脉冲式仪表测量转速,并统一换算成螺旋浆吸收的有效功率。7.1.2传感器的安装应满足技术要求,并尽量远离轴承处。有齿轮箱时,应安装在齿轮箱输出端中间轴处。
7.1.3仪器的标定应在舰轴处于静止状态下进行,测试前、后各标定一次。7.1.4测量时,控制柴油机转速波动不大于±1%。7.1.5每个工况的测量应不少于10min,并采用计算机连续采样和记录。7.2燃油消耗量测量
7.2.1可采用容积法或质量法测量燃油消耗量。测量过程中,不应有漏油损失,应避免回油重复计量。
7.2.2主、辅机燃油消耗量测量应与主机功率测量同步进行。7.3燃油低位发热量测量
燃油的取样应在试验结束时,从进油管路中采样,密封保存,送具有资质的机构化验测定。2
7.4空气流量测量
7.4.1可用标准孔板、标准喷嘴或双纽线流量计测量空气流量。7.4.2用标准孔板、标准喷嘴测量空气流量时,按GB/T2624的规定进行。JT/T340-—2009
7.4.3用双纽线流量计测量,应在标准节流装置上进行标定。安装时,在其前端不应加装任何管道。7.5主、辅机冷却水流量测量
7.5.1可用涡轮流量计或旋涡流量计测量主、辅机冷却水流量。7.5.2用涡轮流量计测量时,变送箱应水平安装。水流方向应与箭头指向一致,并应有足够的直管段,进水端直管长度至少为管道内径的5倍。7.5.3用旋涡流量计测量时,进水端直管长度至少为管道内径的10倍,出水端直管长度至少为管道内径的5倍。
7.6主、辅机其他热工参数测量
7.6.1主、辅机其他热工参数测量主要指主、辅机系统各处的压力和温度。7.6.2主、辅机系统各处的压力、温度测量按GB/T6302的规定实测。7.7废气锅炉系统的测量
7.7.1废气锅炉系统的测量,应在热态稳定后与主机测试同步进行。测试时间,每工况不少于1h,每间隔15min测量一次主机有效功、燃油消耗量,取其平均值。7.7.2蒸汽产量(废气锅炉系统的有效能量)可采用水表、热水表,通过测量锅炉给水流量的方法确定,也可采用蒸汽流量计测量。7.7.3蒸汽压力测试过程中其波动不超过5%。测试期间不得排污,不吹灰,安全阀不得起跳。7.7.4蒸汽压力、蒸汽湿度、给水温度、排烟温度、烟气成分分析的测量,应符合GB/T10180的相关规定。
7.8电站有效功的测量
可直接从主配电板读取有效电功率。采用其他仪器测量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7.9燃油辅锅炉测量
7.9.1测量应在锅炉正常燃烧和热工况稳定后进行。每工况连续测试时间不少于2h。7.9.2燃油消耗量的测量应满足7.2.1的规定,应与蒸汽产量(或给水量)的测量同步进行。7.9.3蒸汽压力、蒸汽湿度、给水温度、排烟温度、烟气成分分析的测量,应符合GB/T10180的相关规定。
7.9.4对使用加热的燃油,如渣油、重质燃料油的锅炉,输人能量应计入加热燃油的外供能量。8推进体系能量平衡
8.1推进体系的边界
推进体系的边界划分如下:
供给能量以燃油进口、江(海)水进口、空气进口为边界;a)
有效能量以中间轴或轴上测功仪安装处为界。有齿轮箱船舶应以齿轮箱后、中间轴上测功b)
仪安装处为界;
冷却介质带走能量以江(海)水、淡水冷却器出口为界;c)
排烟损失能量以废气锅炉前为界;d)
其他损失能量则按以上范围向外界散热的表面为界。e)
8.1.2如果燃油输送泵、滑油泵、冷却水泵等辅助泵不是主机本身带动,而是由独立的电机驱动,燃料油需要外供能量加热,输人能量应加上为主机服务的辅助设备的供给能量。8.1.3如果装有轴带发电机,轴带发电机输出的能量应计入推进体系的有效能量。3
JT/T340—2009
8.2推进体系能量平衡方程式
式中:OF
Q=QY+Q%+QF+QT免费标准bzxz.net
Q=Q+QS
QT=QY+QF
-推进体系的供给能量,单位为千焦(kJ);QT
-推进体系的有效能量,单位为千焦(kJ);Qi———主机(废气锅炉前)排烟损失能量,即废气锅炉的供给能量,单位为千焦(kJ);QF——主机冷却介质带走能量,单位为千焦(kJ);er
-推进体系的其他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Q%——主机的供给能量,单位为千焦(kJ);Q—为主机服务的辅助设备的供给能量,单位为千焦(kJ);Qy
一螺旋桨吸收的能量,单位为千焦(kJ);主机轴带发电机的有效能量,单位为千焦(kJ)。8.3推进体系能源利用率计算方法my
9电力体系能量平衡
9.1船舶电站
船舶电站的边界划分如下:
×100%
×100%
供给能量以燃油进口、江(海)水进口、空气进口为界;有效能量为发电机输出的电功率;冷却介质带走能量以江(海)水、淡水冷却器出口为界;排烟损失能量以排气总管或涡轮增压器后为界;其他损失能量则按以上范围向外界散热的表面为界。如果装有轴带发电机,其输出能量应计人电力体系的供给能量。船舶电站能量平衡方程式为:
Q=QP+Q+Qf+Q
式中:Q
电站的供给能量,单位为千焦(kJ);电站的有效能量,单位为千焦(kJ);发电柴油机(废气锅炉前)排烟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一发电柴油机冷却介质带走能量,单位为千焦(kJ);QDZ
一电站的其他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船舶电站能源利用率计算方法为:9.1.4
×100%
O%+Qf+Q0
×100%
9.2耗电设备
9.2.1耗电设备能量平衡方程式为:QDS=QPS +QPS
式中:QS—耗电设备的供给能量,单位为千焦(kJ);QS——耗电设备的有效能量,单位为千焦(kJ);Qps
一耗电设备的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9.2.2耗电设备能源利用率计算方法为:×100%
9.3电力体系
9.3.1电力体系能量平衡方程式为:ns
Q=Q+QD
Q=Q+QF
Q: =(QI +QF +Q)+QPS +QP
式中:Q8-
一电力体系的总供给能量,单位为千焦(kJ);-电力体系的总有效能量,单位为千焦(kJ);Q’——电力体系的总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ODS——各耗电设备的总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Q——电力体系的其他损失能量(主要指电网的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9.3.2电力体系能源利用率计算方法为:QP
×100%
蒸汽体系能量平衡
辅助锅炉
辅助锅炉的边界划分如下:
×100%
供给能量以燃油进口、空气进口、给水进口为界;有效能量以蒸汽或热水出口为界;排烟损失能量以烟气出口为界;其他损失能量则按以上范围向外界散热的表面为界。辅助锅炉能量平衡方程式为:
QFU=QYU+QFU+QFU+QFU
式中:Qu
-辅助锅炉的供给能量,单位为千焦(kJ);QFU—辅助锅炉的有效能量,单位为千焦(kJ);JT/T340—2009
JT/T340—2009
-辅助锅炉排烟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辅助锅炉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辅助锅炉其他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辅助锅炉能源利用率计算方法为:10.1.3
×100%
废气锅炉
n=(1-+Of +OF
废气锅炉的边界划分如下:
供给能量以锅炉烟气进口、给水进口为界;有效能量以蒸汽或热水出口为界;排烟损失能量以烟气出口为界;×100%
其他损失能量则按以上范围向外界散热的表面为界。废气锅炉能量平衡方程式为:
QE=QF+Q+QFE
QE=QP+QP
式中:QE
废气锅炉的供给能量,单位为千焦(kJ);QE——废气锅炉有效能量,单位为千焦(kJ);QE
一废气锅炉排烟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废气锅炉其他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10.2.3废气锅炉能源利用率计算方法为:OFE
×100%
10.3耗汽设备
10.3.1耗汽设备能量平衡方程式为:Q+Q:
×100%
QQS=QQS+QS
一耗汽设备的供给能量,单位为千焦(kJ);式中:08—
-耗汽设备的有效能量,单位为千焦(kJ);一耗汽设备的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10.3.2耗汽设备能源利用率计算方法为:0
×100%
10.4蒸汽体系
10.4.1蒸汽体系能量平衡方程式为:QQ=Q+Q!
Q=QFU+QFE
×100%
(28)
式中:Q
QQ=QFU+QFE+Q+Q
QFU=QFU+QFU+QFU
QFE=Q+QFE
Q%=20%
-蒸汽体系的总供给能量,单位为千焦(kJ);-蒸汽体系的总有效能量,单位为千焦(kJ);蒸汽体系的总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辅助锅炉的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废气锅炉的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蒸汽体系各耗汽设备的总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JT/T340-2009
(35)
蒸汽体系的其他损失能量(主要指蒸汽管道的损失能量),单位为千焦(kJ)。蒸汽体系能源利用率计算方法为:10.4.2
×100%
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
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方程式
Q+Q+QU=(QY+Q+Q)+[(Q照+Q+Q)+(QF+QP+QPS+Q+(QF+QFE+Q+Q)
2船舶动力装置能源利用率计算方法QX+Q+Q
r=+0g+g×100%
NY=(1-[(Q+QF+QT)+(QF+Q+QPS+Q)+(QFU+QF+Q:+Q)J/(Q+Q+QU)×100%
12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计算和报告表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计算表见附录A。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报告表见附录B。(36)
JT/T340—2009
A.1推进体系能量平衡计算表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船舶动力装置能量平衡计算表
推进体系能量平衡计算表见表A.1。表A.1
推进体系能量平衡计算表
主机废气锅炉前排烟带走能量
测量或计算项目
主机燃油消耗量
燃油低位发热量
主机的供给能量
为主机服务的辅助设备的供给能量推进体系的供给能量
螺旋桨吸收的功率
轴带发电机的有效能量
推进体系的有效能量
推进体系的能源利用率
空气耗量
烟气流量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下空气比热
排烟温度
排烟温度下烟气比热
燃油进主机温度
燃油进主机温度下燃油比热
排烟带走能量
占供给能量的百分比
kJ/(kg·K)
kJ/(kg·K)
kJ/(kg·K)
计算公式或来源
Q=qmQpw
QT=Q+QS
QT=3600(P+P)
-%100%
m=d+qm
查表或图
查表或图
查表或图
(qzCt+qmCpoto)
%%x10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