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G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
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Test Methods of Materials Stabilized with InorganicBindersforHighwayEngineering2009-10-15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Test Methods of Materials Stabilized with Inorganic Bindersfor Highway Engineering
JTGE51-—2009
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实施日期:2010年01月01日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12ISBN 978-7-114-08046-3
I.公IⅡ.交ⅡⅢ.道路工程-建筑材料:无机材料-材料试验-规程-中国IV.U414.1-6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19935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外馆斜街3号)(100011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北京交通印务实业公司印刷
开本:880×12301/16印张:10.752009年12月第1版
字数:220千
2010年4月第2次印刷
印数:20001-30000册定价:48.00元ISBN 978-7-114-08046-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09年第42号
关于公布《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的公告
现公布《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同时废止。该规程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由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负责。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政编码:100088),以便修订时研用。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五日
主题词:公路规程公告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09年10月16日印发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一1994)(以下简称原规程)自发布实施以来,对指导我国公路路面基层材料的试验和施工现场基层质量检测,保证路面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公路建设水平的进步,半刚性基层的原材料要求和施工工艺水平全面提高,相关试验方法随之改进,原规程需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为此,交通部于2006年下达了原规程的修订任务,委托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具体负责修订工作。修订组开展了全面的调研和相关试验工作,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及其他技术资料并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完成了修订工作。修订后的规程由5章(35个试验方法)、2个附录构成,主要修订内容有:1.本规程统一采用方孔筛;明确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粗、中、细粒土的分界。2.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提高了相关试验的精度要求。3.修订了含水量试验方法、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方法(EDTA滴定法)及石灰稳定材料中石灰剂量测定方法(直读式测钙仪法)3个试验方法。4.增加了石灰细度、石灰未消化残渣含量测定等22个试验方法。本规程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负责日常解释,希望各单位在使用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函告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政编码:100088,E-mail:
[email protected]),以便修订时研用。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长安大学
主要起草人:王旭东李美江沙爱民汪水银周兴业沈国辉路凯冀1总则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原材料试验
T0801-2009
T08021994
T0803—1994
T0809—2009
T0810—2009
T0811—1994
T0812—1994
T0813—1994
T0814—2009
T0815——2009
T0816—2009
T0817—2009
T0818—2009
bzxZ.netT0819—2009
T0820—2009
含水量试验方法(烘干法)
含水量试验方法(砂浴法)
含水量试验方法(酒精法)
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方法(EDTA滴定法)
石灰稳定材料中石灰剂量测定方法(直读式测钙仪法)石灰有效氧化钙测定方法
石灰氧化镁测定方法
石灰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简易测定方法石灰细度试验方法
石灰未消化残渣含量测定方法
粉煤灰二氧化硅、氧化铁和氧化铝含量测定方法粉煤灰烧失量测定方法
粉煤灰细度试验方法
石灰、粉煤灰密度测定方法
粉煤灰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取样、成型和养生试验T0841—2009
T0804—1994
T0842—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取样方法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振动压实试验方法T0843-—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圆柱形)T0844—2009
T0845—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梁式)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养生试验方法5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试验T0805—199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T0806—1994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间接抗拉强度试验方法(劈裂试验):T0851—2009
T0808—1994
T0807—1994
T0852—2009
T0853—2009
T0854-2009
T0855—2009
T0856—2009
T0857——2009
T0858-—2009
T0859—2009
T0860-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弯拉强度试验方法·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室内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方法(顶面法).101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室内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方法(承载板法)....11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劈裂回弹模量试验方法·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弯拉回弹模量试验方法·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干缩试验方法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温缩试验方法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疲劳试验方法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室内动态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方法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冻融试验方法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渗水试验方法···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冲刷试验方法附录A
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及处理方法—一狄克逊准则
附录B
元线性回归分析
:149
1.0.1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需要,保证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质量,规范各类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方法,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及其综合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试验,以及石灰、水泥、粉煤灰等原材料的试验。1.0.3本规程使用的仪器设备,均应经相应的计量部门或检测机构定期检定合格,并满足相应的量程和精度要求。1.0.4本规程采用国家法定标准计量单位制。1.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标准及规范的规定。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公称最大粒径nominalmaximussize通过率为90%~100%的最小标准筛孔尺寸。2.1.2细粒土fine-grained soil颗粒最大粒径不大于4.75mm,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2.36mm的土,包括各种黏质土、粉质土、砂和石屑等。
2.1.3中粒土mediumgrained soil颗粒最大粒径不大于26.5mm,公称最大粒径大于2.36mm且不大于19mm的土或集料,包括砂砾土、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2.1.4粗粒土
coarse-grainedsoil
颗粒最大粒径不大于53mm,公称最大粒径大于19mm且不大于37.5mm的土或集料,包括砂砾土、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2.1.5集料aggregate
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包括碎石、砾石、机制砂、石屑、砂等。2.1.6无机结合料inorganicbinders主要指水泥、石灰、粉煤灰及其他工业废渣。2.1.7水泥稳定材料cementstabilizedmaterial在经过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材料中,掺入足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水泥稳定材料。2.1.8石灰稳定材料lime-stabilizedmaterial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材料(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人足量的石灰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石灰稳定材料。2.1.9综合稳定材料compositestabilizedmaterial术语、符号
两种或两种以上无机结合材料稳定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例如石灰粉煤灰级配碎石和石灰粉煤灰级配砂砾,简称二灰碎石和二灰砂砾。2.1.10
最佳含水量和最大于密度theoptimumwatercontentandthemaximumdry density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进行击实或振实试验时,在含水量一干密度坐标系上绘出各个对应点,连成圆滑的曲线,曲线的峰值点对应的含水量和干密度即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表明在最佳含水量及最佳压实效果的状态下稳定材料所能达到的最大干密度。2.1.11动态抗压回弹模量dynamic compressionmodulus ofresilience在圆柱形试件上,采用具有一定周期和波形的动态压力荷载,其应力的模(振幅)与材料响应的应变的模(振幅)的比值,称为该应力(荷载)条件下的动态抗压回弹模量。2.1.12抗压强度compressivestrength试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2.1.13弯拉强度flexural-tensilestrength试件所能承受的抵抗弯拉的最大弯拉应力。2.1.14抗压回弹模量compressionmodulusofresilience试件轴向承受一定压力时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应力。2.1.15劈裂强度splitting strength通过加载条加静载于圆柱形试件的轴向,试件按一定的变形速率加载,通过施加的压荷载与垂直、水平向变形的测量,计算的试件中心点的最大拉应力即为劈裂强度,也称间接拉伸强度(indirecttensionstrength)。2.1.16劈裂回弹模量splittingmodulusofresilience通过加载条加静载于圆柱形试件的轴向,试件按一定的变形速率加载,通过施加的压荷载与垂直、水平向变形的测量,计算的试件中心点的劲度模量即为劈裂回弹模量。2.1.17弯拉模量flexural-tensilemodulus试件承受一定弯拉应力时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应力。2.1.18
3干缩性
drying shrinkage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在一定环境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失水后尺寸的收缩性能。2.1.19
温缩性temperatureshrinkage
在环境温度降低时,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降温后尺寸收缩的性能。2.1.20重复性试验
金repeatabilitytest
指测量程序相同、观测者相同、在相同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在相同地点、短时间内重复进行的试验。本规程中的平行试验推荐采用重复性试验。2.2符
抗压强度
劈裂强度(间接抗拉强度)
弯拉强度
动态抗压回弹模量
抗压回弹模量
劈裂回弹模量
弯拉回弹模量
变异系数
含水量
稳定材料的湿密度
稳定材料的干密度
干缩系数
温缩系数
抗冻强度损失
渗水系数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