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900-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LY/T 1900-2010
中文名称:柚木培育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林业行业标准(L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0-02-09
实施日期:2010-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560473
相关标签:
培育
技术规程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农业>>农业和林业>>65.020.40绿化和造林
中标分类号:农业、林业>>林业>>B61种子、苗水、苗圃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18.0 元
出版日期:2010-06-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梁坤南、邝炳朝、周再知、马华明、黄桂华
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营造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营造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林业局
主管部门:全国营造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柚木的苗木培育、造林、抚育与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适生区内的柚木培育。 LY/T 1900-2010 柚木培育技术规程 LY/T1900-201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65.02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1900—2010
柚木培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Tectona grandi2010-02-09发布
国家林业局
2010-06-01实施
LY/T1900-—2010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苗木培育
抚育与管理
a.aaa.aaa.aa.aaa.aaae.aaaa.
检查验收建档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柚木主要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营造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坤南、邝炳朝、周再知、马华明、黄桂华。LY/T1900—2010
1范围
柚木培育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柚木的苗木培育、造林、抚育与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适生区内的柚木培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
LY/T1900-2010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T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
GB/T15776—2006
5造林技术规程
GB/T16619—1996
林木采种技术
速生丰产林检验方法
LY/T1078—1992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柚木种实
teakfruit
属干性核果。果实外为宿存的花萼;中果皮为土黄色或黄褐色的海绵层,密被绒毛;内果皮骨质;核果内种子1粒3粒,罕有4粒。
截干苗stem-cutseedling
又称低切干苗。由实生苗或无性系苗经移植、分床培育10个月~12个月,起苗时离地面2cm~3cm处截干,留主根15cm~20cm,修剪侧根,剪除须根而获取的苗木,3.3
小棒槌苗stump
播种发芽后不分床,通过密度调节,培育主根成“小棒槌”状,并按3.2截、剪要求获取的苗木。3.4
棒度degreeoftaprootenlargement;DTE主根段膨大处直径与地径之比值。4苗木培育
4.1实生苗培育
4.1.1种卖
4.1.1.1种实采集
应采自实生或无性系种子园、母树林或树龄15年以上优良林分中干形通直、圆满、无病虫害的母株。采种方法按GB/T16619—1996执行。4.1.1.2菜种时间与后处理
种实成熟期为12月至翌年3月份,当宿存花萼由青色变枯黄色时采集。采集后嗪晒1天~2天,1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LY/T1900—2010
搓去花尊,装人布袋临时存放。4.1.1.3种实质量分级与检验
种实质量分3级:
I级种实:种实净度95%以上、种子优良度85%以上、含水量10%以下。Ⅱ级种实:种实净度90%以上、种子优良度75%以上、含水量10%以下。Ⅱ级种实:种实净度85%以上、种子优良度65%以上、含水量10%以下。检验方法参照GB2772执行。
4.1.1.4种实购赖
贮藏2个月~5个月,宜用布袋置于干燥通风处存放;贮藏一年,宜用瓦罐密封存放;藏2年~3年,宜用干燥器密封存放。长期贮藏时,宜用5℃低温的冰箱密封或冷库密封存放。4.1.2播种育苗
4.1.2.1面地选择
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粘重土壤,宜在床面铺2cm厚的细沙。4.1.2.2苗圃建立
按GB/T6001—1985执行。
4.1.2.3催芽处理
4.1.2.3.1石灰浸区处理
种实与石灰粉按5:1的重量比置于容器内,加清水搅拌成浆,面撒少量石灰粉,以不见种实为度。浸这8天10天,以中果皮变软至用手捏去为度,取出种实,放人白内,轻轻春捣去中果皮、洗净可播种。
4.1.2.3.2冷热干湿交替处理
清晨将种实摊晒于水泥地面,午后气温最高时,堆积种实,淋透清水,用薄膜覆盖,重复此过程7天~10天后播种。该法适于干热少雨季节处理大量种实。4.1.2.3.3漫区冷热干湿处理
石灰浸这处理5天后,再冷热干湿交替处理5天可播种。该法比单一处理方法效果更好。4.1.2.3.4坑区处理
在面地按种量挖适宜大小的土坑,放入种实,淋透水,覆盖树叶或稻草以不见种实为度,待发芽后取出点播,其余继续坑区。
4.1.2.3.5激素处理
清水浸泡种实24h,取出晾干后用0.1%的赤霉素浸种24h可播种。4.1.2.4播种
4.1.2.4.1播种时间
3月~4月份为最适宜播种时间,8月份后不宜播种(海南省除外)。播种后如遐连续低温阴雨天气,需盖薄膜。
4.1.2.4.2播种方法
经催芽处理已发芽的种子可直接移入容器或苗床;未发芽的种子用撒播方式播种,播种量以干重1kg/m\为宜,种实间互不重叠,播后将种实平压入土中,略露于地表面,不覆土。4.1.2.4.3播种床管理
每天光照最强、地表温度最高时淋水一次。大量发芽后,每天早晚各淋水一次。4.1.3苗木培育方式
4.1.3.1容器苗
—容器规格以8cm×12cm为宜。
基质用60%~70%新表土、30%~40%火烧土,外加3%~5%钙镁磷肥混合配制而成。2
一当小苗长出一对真叶时,移苗人袋。LY/T1900—2010
—移植后10天,用复合肥(N:P:K=15:15:15)与尿素按4:1混合,配制成0.3%~0.5%的水溶液淋施,施后立即清水淋洗,此后每星期施肥一次。可适当追施0.5%1%钙肥。可当年播种,当年出圃造林或培育1年生苗造林。适宜造林地就近育苗,少苗木运输环节。4.1.3.2截干苗
按种子发芽先后分批移植,株行距为(20cm~25cm)×(25cm~30cm)。移后适当遮荫。施肥方法与容器苗相同。
截干苗为10个月~12个月生苗。—适宜集中育苗,苗木便于长途运输和分散造林。4.1.3.3小棒槌苗
播种后不分床,发芽50%后,间密补稀,最适密度控制为250株/m~400株/m。控制水肥,勿使茎叶徒长;抑强扶弱,防止超级苗产生。一小棒槌苗为10个月~12个月生苗。适宜高效集中育苗,苗木便于贮藏、长途运输与分散造林。4.2无性系苗培育
4.2.1无性系来源
经测定的优良无性系或选育的优树。4.2.2采穗圃营建
4.2.2.1选地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水源充足,排灌良好,且交通便捷的地方作采穗面。4.2.2.2种植与修剪
一用0.5年~1年生无性系组培苗,按床宽100cm,株行距40cm×30cm,每床4行种植,步道宽50cm。
——3月份~4月份种植。翌年3月中旬截于,留干高15cm,4月中下旬可采穗扦插。通过修剪,控制株高30cm~40cm。
4.2.2.3采穗间隔期
侧芽长至7cm~10cm即可采集,间隔7天~10天。4.2.2.4施肥
一种植当年的6月份~7月份,沟施一次有效磷150g/m和有效钾100g/m。每年3月份沟施一次复合肥(N:P:K=15:15:15)150g/m2每次采条后喷施1%的复合肥(N:P:K=15:15:15)。加喷100mg/kg的6BA,提高采穗量。
4.2.3扦插
4.2.3.1扦插材料
4.2.3.1.1组培瓶苗
选取练苗10天~15天、茎粗≥0.6mm、高度≥60mm、至少有3对绿色小叶的无根瓶苗,剪去其下部的愈伤组织和近切口处小叶后,置于清水内用于扦插。4.2.3.1.2采穗圃穗条
当母株的萌芽条7cm~10cm长时,剪作穗条。每根穗条留顶芽及2对~3对叶,顶叶小则全留,大则剪去1/2,其余叶片剪去2/3~3/4。制备好的穗条下端置于清水中,时间不宜超过5h~6h。4.2.3.2扦插条件
4.2.3.2.1荫棚
荫棚高3m,棚内迹荫度60%~75%,顶部宜用活动遮荫网。3
LY/T1900—2010
4.2.3.2.2容器
采用塑料薄膜袋(规格8cm×12cm)、轻基质网袋或孔深11cm的聚苯乙烯林木穴盘。4.2.3.2.3基质
—黄心土:泥炭土(或甘蔗渣)=1:2或黄心土:河沙=1:1(体积比)。泥炭土:椰:炭化稻壳=1:8:1或泥炭土:蛭石:椰糠:火烧土=6:1:2:2(体积比)。
基质pH值5.0以下,按重量比添加1%~2%的石灰粉;不加其他肥料。4.2.3.3扦播季节
4月中旬~7月下旬为扦插最适季节。4.2.3.4扦插方法
扦插前1天用0.3%的高锰酸钾淋透基质消毒。用0.1%的多菌灵溶液浸泡插条10min~15min。组培小苗或插条基部蘸粉状或糊状生根剂(1kg滑石粉十0.05mg吲哚乙酸调配)。扦插深度2.5cm~3.0cm,插后浇水,再喷酒.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4.2.3.5扦插苗管理
4.2.3.5.1水分
扦插后塑料薄膜全密封覆盖保湿,强光照下,薄膜上加盖一层遮荫网。喷雾次数以保持叶片坚挺新鲜为度,晴天次数增加,阴雨天适当减少,20天~30天后揭开薄膜两端。30天~45天后揭开薄膜,早晚各淋水一次。
4.2.3.5.2养分
生根前,每星期喷一次0.3%复合肥(N:P:K=15:15:15)或0.2%~0.3%磷酸二氢钾的水溶液。生根后,将复合肥(N:P:K=15:15:15)与尿素按4:1混合,配制成0.1%~0.2%浓度的水溶液,5天喷施一次,随幼苗生长逐渐加大浓度(不得超过06%)。施肥后立即薄淋清水一次。4.2.3.5.3温度
棚内或床内温度宜保持在25℃~30℃范围内。温度过高时,在薄膜上喷水降温。4.2.3.5.4光照
扦插1个月后,揭去棚四周的遮荫网;2个月后揭开顶部的遮荫网。4.2.3.5.5病虫害防治
插后每隔2天~3天,交替喷800倍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0.1%的高锰酸钾溶液各一次,之后每隔5天交替喷施。发现腐烂插条,及时清除。4.3苗木分级
4.3.1容器苗
以苗高为指标,分3级(见表1)。表1
苗木分级
苗高H
截干苗
I级苗
13.7cm以地径为指标,分3级(见表2)。苗木分级
地径D
I级苗
2.5cmⅡ级苗
24.5cmⅡ级苗
1.5cmⅢ级苗
H≤13.7cm,H>35.9cm
Ⅱ级苗
D≤1.5cm,D>3.5cm
小棒苗
以棒槌度为指标,分3级(见表3)。苗木分级
槌度DTE
4.4苗木贮藏与运输
4.4.1小棒槌苗败藏
4.4.1.1贮藏池修建
I级苗
Ⅱ级苗
1.57LY/T1900—2010
亚级苗
DTE≤1.57
于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处建简易库房,房内修建若干个长宽5mX2.5m、深1.3m~1.5m的水泥池。
4.4.1.2慰前处理
一苗本休眠期起苗,留2cm~3cm,主根留15cm~20cm,剪去全部须根,剪短侧根,清洗制备好的苗木,浸人0.5%的苯来特或多菌灵溶液中消毒30min后,取出摊开、凉干至表皮无水渍溃,按苗木分级标准,每100株捆扎。4.4.1.3苗木入池
池底铺5cm~10cm厚的干净河沙(含水量<0.8%),中间立2个直径10cm竹编通气管。苗捆直立人池,间距3cm~5cm,每层苗填充5cm~6cm厚的河沙,最上层盖20cm厚的河沙,其上度盖一层麻袋,留出通气管口。每池可35000株~45000株。4.4.1.4温湿监测
通气管内垂吊一温度计。如温度高于35℃,则取出苗木,如沙子受潮,则调换干燥的河沙或取出河沙晾干,处理后重新入池。
4.4.1.5出池
造林季节按需出池,随出随种。4.4.1.6贮藏效果
贮藏15个月,造林成活率为90%~100%;19个月为75%~90%。4.4.2苗木运输
长途运输的截于苗和小棒槌苗应保持干爽,到达目的地后尽快造林。5造林
5.1造林地选择
5.1.1气候
适宜湿润、温暖、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最适雨量为900mm~2000mm,一年有3个月~5个月的明显干季(月累计降雨量<50mm)。最适年平均温度22℃~27℃,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5℃~32℃,最冷月平均温度18℃~24℃,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一1.0℃。5.1.2地形
选择避风、开阔、向阳的平地、坡地及河谷盆地。不宜选择寒流通道及冷空气易于沉积的小地形。偶有霜冻发生的地方,不宜种植于低洼地和谷底。5.1.3土壤类型
适宜由石灰岩、片岩、片麻岩、页岩、砂岩和玄武岩等发育的土层深厚(>80cm)的土壤或排水性好的冲积土。在沙质土、重粘土、土层薄(<50cm)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上生长不良。5.1.4土壤性质
适宜pH值5.5~7.5(最适pH值范围为6.5~7.5),盐基饱和度>30%,钙、磷、钾、镁和有机质含5
LY/T1900-—2010
量较高(尤其是钙含量高)的土壤上生长。对pH值低于4.5的强酸性土壤,需采取改土(如施石灰和施肥)或选择耐酸性土壤的种源/家系/性系等措施,才可种植。5.2苗木
宜选用容器苗、截干苗和小棒槌苗的I级和Ⅱ级苗造林。5.3林地准备
5.3.1林地清理
造林前6个月~7个月,砍倒、归或清除造林地的乔木、灌木和杂草,树桩高度不高于10cm。杂多的山地,以带状清理为主,按设计的行距,沿山体等高线将杂物归行,清理出宽1.5m的无章带。5.3.2整地
-—整地方式参照GB/T15776—2006。—植穴规格:穴状整地宜60cm×60cm×50cm;带状整地和全面整地宜50cm×50cm×45cm。5.4造林密度
立地条件好、集约经营程度高或采用良种,宜采用1111株/hm~1333株/hm,通过2次~3次间伐,培育大径材。
立地条件一般或受台风影响的地方,宜采用1667株/hm~2500株/hm2,通过3次~4次间伐,培育中大径材。
5.5基肥
5.5.1施肥量
以碱性肥料十有机肥为主,施足基肥。每穴施1kg~1.5kg钙镁磷肥和2kg有机肥,可每穴追加1kg~1.5kg沸石作为肥料增效剂。土壤pH值低于5.0,每穴施1kg石灰。5.5.2施肥与回土
有机肥应堆驱、腐熟。植穴内先回2/3表土,再施入基肥,与回土充分混匀,最后回表土满穴成龟背形。
5.6种植
5.6.1种植时间
以各地雨季初土壤湿透后造林为宜。5.6.2种植方法
容器苗种植穴中间挖一小穴,除去不易降解的容器,把苗和基质完整放人小穴内、培土、压实、覆土。土面高于苗茎土痕2cm3cm,成龟背状。晴天应剪去2/3的叶片后种植。截干苗种植穴中间插一个与苗木大小匹配的小洞,插人苗木,压实四周,覆土高于苗顶1cm,穴面成龟背状。
小棒槌苗种植方法与截干苗相同。6抚育与管理
6.1定株
截于苗和小棒趟苗萌芽后,及时定株,初次可留2株,稳定后保留1株。6.2补植
容器苗造林2个月后、截干苗和小棒槌苗造林3个月后及时查苗补缺。6.3幼林抚育
一以除草、制灌为主,且适时松土,避免伤及植株。注意清除攀援植物。一幼林抚育4年。造林当年抚育2次;第2年~第4年每年抚育3次。6.4追肥
第1年~第3年每年顶芽萌动半个月至1个月后追肥,每年1次,每次施复合肥(N:P:K=156
LY/T19002010
15:15)100g/株~250g/株。第1年~第2年秋季加施1次钾肥100g/株。pH值低于5.0的土壤视土壤条件和植株营养状况增施碱性肥料。6.5平茬
植后1年~2年,对弯曲、歪斜或生长不良等植株,休眠期或顶芽萌动前进行平,芽后及时定株。
6.6修枝
林分郁闭后分期进行修枝,间隔期为3年~4年。修枝自下而上,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3。切口与树干平行,平整光滑,切忌损伤树皮。6.7间伐
轮伐期内间伐2次~3次,间隔期为5年~6年。一立地条件较好或高集约裁培的林分,第6年~第7年可实施第一次间伐;其他林分可推迟3年~4年。最终保留220株/hm~370株/hm2。一间伐强度视立地、造林密度和林分生长状况确定,一般为30%~40%。6.8风害与冻害处理
6.8.1风害后处理
风害后,及时扶正歪斜木,培土压实;及时平茬风倒木。断口离地2m以上的风折木,应及时在断折处下方5cm斜锯、修平,锯口和其他伤口涂上防虫防腐药剂;2m以下的风折木,作平茬处理。6.8.2防冻措施
偶有霜冻发生的地方,对1年~3年生幼林采取以下措施:在冬季来临之前,每株施150g~200g氯化钾,并对根颈培土;清除枯枝落叶,铲除杂草;在谷底、低洼处用杂草、谷壳、木屑等熏烟增温;石灰浆涂干1m高
6.8.3冻害后处理
林木冻害后,采取以下措施:当气温回升后,及时追施复合肥(N:P:K=15:15:15),每株100g~200g,施肥后培土;及时剪除冻死的顶芽;留1个顶芽生长;及时平茬地上部分冻死的植株。6.9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营林技术为基础,采取生物与药物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其体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6.10采伐与更新
6.10.1轮伐期
轮伐期为30年~35年,立地条件较好或高集约裁培的人工林可缩短为20年~25年。6.10.2更新方式
包括重造林更新和萌芽更新方式。萌芽更新适宜立地条件好,立木生长中等以上的柚木林,技术要点如下:
主伐宜在柚木休眠期或顶芽萌动之前砍伐。伐高度控制在3cm~5cm,断面平整而稍有倾斜。一皆伐3个月~5个月后,及时定株,每伐桩选留1根~2根健壮的萌芽条。密度不足,宜用大苗、挖大穴、下足基肥等措施进行补植。伐桩定株后适当追肥,每伐沟施0.5kg~1.0kg钙镁磷肥,每年1次,连施2年。一更新当年抚育2次,第2年起每年抚育1次~2次,直至幼林郁闭为止。7检查验收、建档
7.1检查验收
7.1.1检查内容与验收方式
按GB/T15776--2006的有关规定执行。7
LY/T1900—2010
验收指标
7.1.2.1成活率和保荐率
当年造林成活率95%以上,低于90%应及时补植;第4年保存率应达90%以上。7.1.2.2生长要求
1年生平均树高1.2m以上;2年生平均树高2.5m以上。2技术档案
应将造林规划、施工设计、经营方案、小班调查记录及面积、小班作业设计、造林设计图、每次作业内容、检查验收报告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文字图表及照片要准确、清晰、整洁。有关检查验收表格,参照LY/T1078—199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