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NB/T 20017-2010 压水堆核电厂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
NB/T 20017-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NB/T 20017-2010

中文名称:压水堆核电厂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0-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KB

相关标签: 压水堆 核电厂 安全壳 结构 整体性 试验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EJ/T 1098-1999

出版信息

出版社:原子能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10-10-01

相关单位信息

发布部门:国家能源局

标准简介

NB/T 20017-2010 压水堆核电厂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 NB/T20017-201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27.120.20
备案号:29115-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20017—2010
代替EJ/T1098-1999
压水堆核电厂
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
Structural integritytestof containments for pressurizedwaterreactorpowerplants
2010-05-01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0-10-01实施
NB/T20017—2010
规范性引用文件
试验目的。
试验依据的基本条件
试验压力
测试项目
测点布置
试验技术要求
试验验收条件及复试
试验承担单位的资格要求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试验的实施步骤
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NB/T20017—2010
加压、减压曲线图
利用铅垂线法测量安全壳整体变形示意图利用水准仪测量弯顶挠度
几种理入式混凝土应变计定位方法NB/T20017—2010
NB/T20017—2010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EJ/T1098-1999《压水堆核电厂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与EJ/T1098-1999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在安全壳整体变形测量项目中,增添了弯顶相对环梁的挠度测量:增加了灌浆钢束力值测量项目:对于油钢束,增设了环向束、弯顶束的力值测量项目。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松涛、王永焕、张际斌、杨林、谢永金。EJ/T1098于1999年4月首次发布。II
1范围
压水堆核电厂
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的方法、技术要求和验收评定条件。NB/T20017—2010
本标准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士带有钢衬里的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适用的安全壳结构形式为扇球面穹顶、平底板和立式圆筒形单层安全壳。对该种安全壳进行结构在役检查时可参考使用。对于其它形状安全壳也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15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HAF102(2004)
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
3试验目的
满足HAF102(2004)第6章的要求,通过试验检验安全壳在构造和强度方面承受设计基准事故的能力,验证在设计基准事故时安全光能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4试验依据的基本条件
4.1试验与基本条件关系
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应与本章的基本条件相适应,并依据这些基本条件开展试验工作。4.2原型安全壳
若被测的安全壳结构,是新的设计或有新的改进,并且未经试验验证,则应定义为原型安全壳。其试验内容见6.1。
4.3非原型安全壳
如果在原型安全壳的试验中,已经取得了应变、整体变形的测量值,并且对测量值和预计值做出了比较、评价,则把这种安全壳在另行建造时定义为非原型安全壳。其试验内容见6.2。4.4安全壳结构特征
安全壳结构特征包括安全壳的结构形式、混凝士强度等级及粗骨料最大粒径、混凝土和钢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参数、预应力钢束的分布及其预应力水平。-
NB/T20017—2010
安全壳主要参数
安全壳主要参数包括单堆名义功率、安全壳外形尺寸、安全壳设计压力、安全光内设计基准工况下最高温度等。
4.6工程建设进度计划
应随土建施工安装埋设测试仪表,依据工程建设进度计划开展试验工作。5
试验压力
最高试验压力
安全壳最高试验压力为1.15倍设计压力。5.2压力分级
从大气压开始,向安全壳内充气施加压力,加压和减压过程分成接近相等的5级。压力加减速率
压力的加减速率每小时不应大于最高试验压力的20%;每一级压力到达后分级加压、减压曲线例子可参见降录A。6
测试项目
原型安全壳
试验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安全壳整体变形测量
混凝土应变测量
灌油(蜡)钢束力测量:
灌浆钢束力测量:
温度测量:
混凝土裂缝观测:
安全壳外观质量检查(包括安全壳内部和外部)安全壳内试验压力测量。
根据工程要求,可以选择下列项目:非预应力钢筋应力测量:
现场气象测量。
6.2非原型安全壳
试验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安全壳整体变形测量:
混凝土应变测量(可在7.2.2中选择应变测点):温度测其:
混凝土裂缝观测: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此文档由emma659063分享于2018-05-12恒压时间不应小于1h。
安全壳外观质量检查:
安全壳内试验压力测量。
根据工程要求,可以选择下列项目:灌油钢束力测量;
灌浆钢束力测量;
非预应力钢筋应力测量;
—现场气象测量。
7测点布置
安全壳整体变形测量
7.1.1分类
NB/T20017—2010
整体变形分为安全光水平方向直径的变化(径向变化)、安全壳高度变化和弯顶挠度。其测点可以布置在壳内,也可以布置在壳外。一般情况,宜用铅垂线法,把测点布置在壳外。当壳内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松散,壳内比较空旷,投产工期不紧时,可采用张线法,在壳内布置位移计。7.1.2铅垂线法
铅垂线法测量系统由铅垂线、上锚点、套管、保护箱、读数装置、重锤和阻尼器等构成,测量系统示意图参见附录B。
该系统用于径向(即安全壳直径变化)整体变形测量时,铅垂线应使用不锈钢丝,读数装置宜采用光电、光学等测读方法。
该系统用于安全壳高度变化(即环梁或筒体上部的高度变化)整体变形测量时,考虑到温度对铅垂线的影响,铅垂线应选用温度线膨胀系数小的丝材。读数装置采用机械、电感等竖向变形测量系统。径向变形测策,沿安全壳筒壁圆周4个方位,避开设备闸门孔和扶壁柱,间距90°左右,设置铅垂线。在每一方位,应至少取3个标高(大致分别为筒壁高的1/4、1/2和3/4处附近)布置测点。其中,中间高度一层测点应接近理论计算所得之径向变形产生最大值位置。高度变形测量,测点方位与径向变形测点位置接近,其标高设在环架的下方或筒体的项部,共4个测点。
在高度变形测量的4个方位,以环染上表面为相对固定的参考点,观测项中央、弯顶中央至环架水平距离的中点附近(1个方位)相对环梁的挠度。参见附录C。7.1.3张线法
张线法测量系统由位移计、张线、重锤和固定支架组成。测量安全壳径向变化时,在壳内大致间隔90”的四个方位、按五个标高布置测点。其中,最低一层布置在筒壁高度的1/5处;最高一层布置在筒壁与环架的交接处:剩余的中间三层,宜沿筒壁高度均匀分布。另外,在设备闸门孔四周应适当增设壳壁径向变化的测点。测量安全壳高度变化时,在筒体顶部4个方位上布置筒体顶部相对于底板的高度变化的测点,在弯顶顶点(中央)和顶点到起拱线的之间(仅1个方位),设置弯顶相对于底板的高度变化测点。考到温度对张线的影响,上述张线应选用温度线膨胀系数小的丝材。2混凝土应变测量
NB/T200172010
测点的组成
测点布置在安全光壁厚的内、外排普通钢筋处,对某些重要测量部位,还可以增加壁厚中部测点。每个测点,一般均按主应力方向已知的平面应力状态布置,由环向的和竖向的两个应变计组成。测点分布
原型安全党应在下列部位设置应变测点:简壁与基础底板交接处(如加腋可取2个方位,无加腋可取4个方位);简壁高度的中间部位(4个方位)弯顶的项点部位;
设备闸门孔的一侧及其正上方的变断面处。7.2.3选择部位
根据受力情况,决定下列部位是否设置应变测点:基础底板;
筒壁与扶壁柱交接处
简壁与环梁交接处:
弯顶与环梁交接处
7.3灌油钢束力测量
在竖向钢束中,选择直的四根钢束作为灌油钢束,其中二根钢束的上下端各安装一个测力传感器。另外二根钢束只在被动端安装测力传感器。对于环向钢束,选取二楼
根标准钢束作为灌油钢束,在每根钢束的两端均布置测力传感器。对于项钢束,选取不同方向的
有的安全壳以蜡替代油,
灌浆钢束力测量
测点分布
根钢束作为灌油钢束,在每根钢束的两端均布置测力传感器。成为灌蜡钢束,其钢束力测量方案应与灌油束完全在灌浆钢束的下列部位布置应力或应变测点:沿筒壁高度,选取六根环向钢,在每根钢束上布置四个测点;
选取三根竖向钢束,在每根钢束上布置三个测点;在弯顶的每个方位选取一根钢束,并在其上布置二个测点7.4.2测量方案
浆钢束力测量传感器应具有优良的长期稳定性利在传感器安装、预应力张拉过程不易损坏的特点。应优先采用光纤测量技术,直接测量钢束的应力应变。也可在滞浆钢束周围混凝土内,安装混凝土应变传感器,间接测量钢束力值。7.5温度测量
温度测量数据用于测试设备的温度特性修正和安全究温度变形及温度应力分析,温度测点应照7.2.2测点在光壁内布置。在穹项上表面、筒体上部的外表面,适当增设温度测点。如果采用张线法测量安全光整体变形,还应考虑整体变形测量系统温度特性修正的需要,在壳内布置温度测点。
7.6混凝土裂缝观测
7.6.1观测部位
在下列部位,应设置裂缝观测区:简壁的中问高度处;
设备闸门孔周围:
扶壁柱与简壁交接处:
弯项中央: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弯项与环架交接处:
有外观质量缺陷的表面。
7.6.2观测区
NB/T20017—2010
在上述部位里,除弯项中央设1个观测区外各设2个观测区,每个观测区的检查范围不应小于4m。7.7安全壳外观质量检查
本项目是对安全壳外观的全面检查。检查范围包括裂缝、蜂窝、麻面、孔洞、表面夹杂物、表面站污及缺棱掉角等,对于混凝士受拉区外表面、钢衬单、截面有较大变化处、孔口附近等部位,要作为重点对象进行检查。对于钢束锚具暴露部分或其上面的永久性保护部分(包括混凝土、水泥浆或钢蜡)都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做好记录。7.8壳内试验压力测量
壳内压力测点宜靠近试验用的电气贯穿件设置,除测量压力的工作传感器外,还应在其附近设置备用传感器,同工作传感器一并从电气费穿件引出壳外。7.9非预应力钢筋应力测量
7.9.1测量原则
如经计算结构整体性试验进行期间混凝土不会开裂,可认为钢筋应变数值与混凝土应变相等。若经计算混凝士有裂缝出现,则应设置钢筋应力测点。7.9.2测点设置
钢筋应力测点应按照7.2.2选抒布置。现场气象测量
现场气象测量装置宜放在安全壳穹顶上部,测量试验期间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阳光直射、阳光散射的数据,为安全壳的热传导分析、温度响分析等提供所需的重要数据。8
试验技术要求
总体要求
测试设备检验
结构整体性试验测试设备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应经过实践证明,性能符合要求。5
NB/T20017—2010
8.1.2精度
测试设备的精度应符合8.2的要求。8.1.3修正处理
试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应具备补偿、修正处理功能,能够实现多参数实时修正、处理,实时绘出曲线图表。对于同安全壳结构力学性能有关的修正,如安全壳的温度应力、温度变形等,可在试验结束后另行处理。
8.2各测试项目的技术要求
8.2.1安全壳整体变形测量
整体变形测量系统的综合误差不应大于最大变形测点总变形值的土5%或绝对误差不应大于0.25mm,取其大者。
8.2.2混凝土应变测量
综合误差不应大于最大应变测点总应变的±5%或绝对误差不应大于20微应变(ue),取其大者。的应变计基距,要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对于预埋在混凝士内部或安装在混凝土表面的5倍。
应变计安装过程中,应监控其输出数值,使其有较小的零点读数,应变计的几种安装定位方法参见附录D。
8.2.3灌油钢束力测量
被测钢束预应力张拉完毕后,及时灌油。钢束力测量宜用穿心式测力传感器,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被测张拉值的主1%。8.2.4灌浆钢束力测量
采用光纤等直接测量钢束力方案时,综合误差不应大于最大应变的5%或应变绝对误差不应大于10μ,应力绝对误差不应大于2MPa,取其大者。如采用测量灌浆钢束周围混凝土应变,则测量精度要求同8.2.2。灌浆钢束力测量过程,
温度测量
要监测传感器的零点漂移,并做必要的数据修正处理。温度测量绝对识差不应大于土1℃。8.2.6混凝土裂缝观测
每个观测区范围内应将表面刷白,并分格画线。在加压试验前、试验中、试验后,对混凝土外表面状态进行检查,绘出宽度超过0.25mm和长度超过150mm的裂缝。观测裂缝宽度的仪表,其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0.05mm安全壳外观质量检查
在加压试验前,检查壳内、壳外各有关部位的原始状况,做好记录。试验压力到达设计压力的1.15倍时,检查壳外部位,是否有异常现象。试验结束后,要对照试验前的检查结果检查各部位的变形恢复情况。
8.2.8壳内试验压力测量
NB/T20017—2010
压力传感器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试验压力的土1%。压力传感器的量程,宜为1.5~3倍的最高试验压力。
8.2.9非预应力钢筋应力测量
非预应力钢筋应力测量可采用钢筋计,利用焊接方法串接到结构钢筋中,其误差应小于8.2.2的要求。安装过程中,试验人员要与焊接工人密切配合,控制焊接温度。8.2.10现场气象测量
可参考自动气象站的技术要求。9试验验收条件及复试
验收条件
如符合下列最低限度条件,则认为安全壳满足结构整体性试验要求:a)
由裂缝宽度、混凝士应变和整体变形数据分析确定非预应力钢筋不会出现屈服:经检查,混凝土结构和钢衬里无永久性损伤的可见痕迹。若遇有钢衬里与混凝土剃离、分层等而由应变或整体变形测量不能确认的混凝土局部损坏,需由设计人员做出解释、确定并为业主所接受:
在减压结束或减压后24h,在最大实测的径向变化和高度变化整体变形处的剩余变形,不超过最大试验压力下的测量值或预计值的20%(取其较人者)加测量允许偏差再加0.25mm之和;最大试验压力下,在预计最大径向变化和高度变化整体变形处,测量值不超过预计值的130%d)
加测量允许偏差。对于同一标高的儿个径向变化整体变形测点,可取平均值计算。如果在减压后24h内剩余变形不大于10%,则认为这项要求已经达到。9.2复试
如测量结果表明不符合9.1中c)和d)的要求,则要求设计人员对涉及徐变、温度变化的可能影响和设计预计值的准确性作进一步研究;要求试验承担单位对试验数据的精度、可靠性作进一步论证。如这种研究和论证仍然表明不能满足9.1中c)和d)的要求,则应采取补救性措施或进行复试。如果第一次试验后,安全壳结构发生较大的结构改变或明显的损伤,需要修补,则在其后要重新进行试验,并在进行较大结构修补的部位增设附加的仪表,以测定结构修补后是否提供了适当的结构承载力。
)试验承担单位的资格要求
10.1技术与经验
试验承担单位应具有承担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或类似的大型建(构)筑物结构试验的工作经历。10.2法律地位和组织管理
试验承担单位应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组织形式;应有严格的组织管理和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能确保判断的独立性、工作的完整性和测试结界的公正性。7
NB/T20017—2010
资质审查
试验承担单位应通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其认可项目和技术能力符合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要求。
10.4对参试人员的要求
参加试验的人员应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并有相关专业的教育经历,对于在加压阶段进入安全壳的人员应有相应的健康合格证。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安全壳试验条件
安全壳内的结构设施、
11.2技术文件
设备、系统应进行必要的防护处置,以免试验时出现损坏。试验前应制订《实施方案大纲》《试验实施线
细则》《现场作业手册》等系列文件。《实施方案、方法、艺
大纲》规定试验的要求
组织管理。
提条件。文件需业主进行审查、确认按质量保证要求
编制《质量计划》,并说明试验前《试验实施细则》侧重于各测试项目的具体实施,,是《实施方案大纲》的执行细则。《现场作业手册》以现场作业为重点,规定设备安现场操作的主要依据文件。
11.3资料
检验、调试、岗位责任分工等项目的具体要求和作业方法,为收集安全壳设计资料、设计图纸和计算书,原材料的物理力学参数,施工的数据资料以及测试仪表装置读数的预计值。
11.4设备校验
对测试元件、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逐台进行复查标定,核对出厂数据的可靠性。按照结构整体性试验的特殊要求,有些元件、传感器还需补充测定一些技术参数。对于工作在安全壳内的仪表,需做试验压力作用下的工作性能试验,并在必要时,给出修正、补偿参数11.5仪表的安装
现场仪表安装严格遵守《现场作业手册》规定,并做好安装记录。6适应性的检查
跟踪安全壳施工进度,定期测读已安装的仪表,检查其适应性。在预应力张拉期间,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观测读数。
11.7仪表的防护
对于在安全壳外安装的仪表,应设有防风、防雨、防晒、防雷击等保护措施。:试验的实施步骤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