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林业行业标准(LY) > LY/T 2196-2013 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非洲鸵鸟
LY/T 2196-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LY/T 2196-2013

中文名称: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非洲鸵鸟

标准类别:林业行业标准(LY)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324KB

相关标签: 野生动物 饲养 管理 技术规程 非洲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LY/T 2196-2013 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非洲鸵鸟 LY/T2196-2013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5.02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2196—2013
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非洲鸵鸟
Technical code of feeding and management for wild animals-African ostrich2013-10-17发布
国家林业局
2014-01-01实施
LY/T2196—20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驼鸟饲养场的建设
驼鸟的营养需要量与饲料
驼鸟的繁殖
饲养管理wwW.bzxz.Net
卫生防疫
档案管理
附录A(资料性附录)驼鸟不同生长时期营养需要量与饲喂量附录B(资料性附录)驼鸟饲料配方附录C(资料性附录)
驼鸟饲养场常用记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司提出。LY/T2196-2013
本标准由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经营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9)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参加起草单位: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本标主要起草人:王忠艳、王迪、孙红瑜、王帅。1范围
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非洲驼鸟
LY/T2196—2013
本标准规定了非洲轮鸟的饲养场建设、营养需要量与饲料、繁殖技术、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及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内非洲驼鸟养殖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GB13078
GB16549
GB18596
HJ/T81
3术语和定义
饲料卫生标准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非洲驼鸟Africanostrich
原产于非洲的驼鸟。
雏驼鸟nestlingostrich
出壳至12周龄的驼鸟。
育成期轮鸟juvenileostrich
12周龄至开始繁殖的乾鸟。
成年驼鸟adultostrich
开始繁殖的驼鸟。
开饮firstdrinking
维驼鸟第一次饮水。
开食firstfeeding
雏驼鸟第一次吃食。
LY/T2196—2013
4乾鸟饲养场的建设
4.1场址选择
4.1.1平原地区应选择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有缓坡。坡地选择南或东南山坡、雨天不积水,同时供电便利、饲料资源丰富的地方建场。4.1.2水源应充足、便于取用,水质应符合GB5749的相关规定。4.1.3养殖场土壤要求在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的沙质黄土地或砂质土壤上铺垫粗砂4.1.4场址应选择在远离居民区T.厂1.0km以上,交通便利,与交通干线保持1.5km以上距离,方圆1.0km范围内没有其他动物养殖场且当地没有发生过动物疫情的地方。4.1.5具有足够的污水、粪便、垫料及垃圾排放场地,排污应符合GB18596的相关规定。养殖过程中的垃圾及污染物处理应符合HJ/T81的规定。4.1.6建场前应配备好相应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饲养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等。4.2饲养场规划
4.2.1生活区设在驼鸟养殖场区外,上风向及地势较高的地方,其位置应便于与外界联系。4.2.2生产区按主风向依次分为孵化区、育维区、育成区、成鸟区和隔离饲养区。4.2.3经营管理区位于饲养场人口处,与生产区平行。包括管理办公室、技术办公室、水电供应设备、杂品库、更衣消毒室等。
4.2.4加工区包括何料加工区和驼鸟产品加工区,位于经营管理区下。5乾鸟的营养需要量与饲料
5.1营养需要量
各生长时期日粮营养水平参见表A.1。精饲料与青绿饲料伺喂量参见表A.2。5.2驼鸟常用饲料原料
饲料卫生应符合GB13078的相关规定。5.2.2常用种类包括青绿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添加剂。其中:
青绿饲料包括:青菜、优质牧草、水草、胡萝卜、树叶及所有无毒青绿多汁饲料,且新鲜、无污染:a)
粗饲料包括:青于草、农作物桔杆及树叶等;能量饲料包括:玉米、高菜、碎米,稻谷和大麦等;蛋白质饲料包括:豆饼、花生饼、芝麻饼、棉籽仁饼、菜籽饼、鱼粉、肉骨粉、血粉、蚕粉及蝇姐d)
粉等:
矿物质饲料包括:贝壳粉、石粉、骨粉、磷酸氢钙、食盐及微量矿物质元素的无机盐类;e
维生素饲料包括: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添加剂包括:营养性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常用的营养性添加剂有赖氨酸和蛋氨酸,带用的g)
非营养性添加剂有风味剂、着色剂、抗氧化剂、防霉、防腐添加剂等品质改良剂。5.3饲料原料的加工
5.3.1青绿饲料应清洗干净,切成长度为0.5cm~3.0cm,放人料槽中自由采食。2
LY/T2196—2013
5.3.2粗饲料采用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的方法,把牧草及树叶等青绿饲料干燥,切成长度为0.5cm~3.0cm
5.3.3能量饲料、蛋白饲料粉碎,粒度宜为2.0mm~5.2mm,也可与其他饲料原料混合后制成颗粒饲料。
5.3.4粉末状与颗粒状矿物质饲料宜混合使用。5.4驼鸟日粮的配制
5.4.1宜将精料配制成颗粒,育成期颗粒直径为0.6cm~0.8cm,产蛋期颗粒直径为1.2cm~1.4cm如果没有制粒机,可把粉料加入少量水拌投喂。饲料资源应充足、新鲜,适口、防止需变。配合后的饲料存放时间不应超过1周。
5.4.2维乾鸟精料粗蛋白质含量宜为21%~22%,钙1头~1.5%。推荐饲料配方参见表B.1。5.4.3育成期驼鸟精料粗蛋白质含量宜为15%17%,钙、磷0.9%~1.2%。推荐饲料配方参见表B.25.4.4成年期驼鸟的精铜料中赖氨酸含量宜为1.2%~1.5%.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宜为0.90%~0.75%。产蛋期间舵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也较大,注意适当添加,推荐饲料配方参见表B3。5.5驼岛饲料的贮存
5.5.1精料败存
颗粒状精料应贮存在低温,避光及通风的环境中,贮存期不宜超过1个月。粉状精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周。
5.5.2粗饲料存
5.5.2.1露天堆垛,垛可堆成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堆垛时,尽量压紧,增大密度,以缩小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垛顶用塑料薄膜覆盖。5.5.2.2草棚堆藏。建造简易的干草棚来藏干草,用草棚贮藏干草时,应使棚顶与干草距离不小于50cm.
压捆贮藏。把青千草压缩成长方体或圆柱体的草捆,然后藏,草捆垛成长为20m、宽为5m~6m、高为18层~20层干草捆垛,每层布设通风道,数目根据青干草含水量与草捆垛的大小而定,6驼鸟的繁殖
6.1繁殖
6.1.1雕驼104周龄达到性成熟,雄乾鸟156周龄达到性成熟。雌、雄驼鸟达到性成熟后,可根据驼系谱和外貌选择种鸟。
6.1.2系谱选择应看其父母代、祖父母代的生产性能以及被选驼鸟其幼鸟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外貌选择应选体形大、骨架好、身体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性情温顺、活没好动、羽毛鲜亮、反应灵敏、漂情适中采食有力的为种鸟。
6.1.3雄鸟与雌岛按1:2~1:3的比例配对,采取自然选配,产蛋后应及时将蛋取走。6.2人工孵化
6.2.1种蛋的选择与贮存
6.2.1.1应及时收集驼鸟产下的种蛋,用消毒干布擦净,再用消毒过的纱布或毛巾裹取种蛋装箱,箱内应垫泡沫或棉花,且气室朝上:如果蛋太脏,用软毛刷蘸取含消毒液的温水轻轻刷洗,之后用温清水冲3
LY/T2196—2013
净,自然晾干。
6.2.1.2应选择重量在1400g~1600g、形状好的蛋为种蛋,剔除破口、裂纹、软皮蛋、畸形蛋。6.2.1.3存温度12℃~14℃为宜,相对湿度60%~80%为宜,注意室内通风换气。种蛋保存时间不宜超过7d,保存时间1d~3d时,应钝端向上直立:保存时间3d~7d时,应锐端向上直立或锐端向上侧放。
6.2.2孵化前的准备
6.2.2.1种蛋消毒。可采用如下方法:a)熏蒸消毒。按高锰酸钾14g/m甲醛28mL,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60%~70%条件下,密闭熏蒸20min,然后打开门窗即可;b)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把高锰酸钾配制成0.015%~0.05%的水溶液,将种蛋浸泡其中2min~3min后,取出晾干:
新洁尔灭溶液消毒。用0.1%~0.2%的新洁尔灭水溶液浸泡种蛋1min2min后,取出晾干。
6.2.2.2检查孵化器。自动控制系统应灵敏可靠,控制孵化器内各部位温差小于士0.2℃、相对湿度误差小于士3%,有效区内风速不小于0.1m/s。6.2.2.3清洁、消毒孵化室、孵化器及孵化用具。清理干净后,按高锰酸钾14g/m和40%甲醛溶液28mL混合进行熏蒸消毒20min~30min后换气6.2.2.4调机、试温、运转一天正常后方可人孵。6.2.3孵化条件
6.2.3.1温度和相对湿度
孵化温度和相对湿度见表1。孵化时,每0.5h观察门表水银精密温度计1次,每2h记录1次。通过增减孵化器底部水盘内水量的多少来控制湿度。表1解化温度和相对湿度
孵化时间/d
度/℃
相对混度/%
6.2.3.2通风换气
36.2~36.5
孵化器内CO,浓度应小于1%,孵化室内空气中CO,浓度应小于0.3%。整个孵化期间应保证通风换气,孵化初期通气孔打开1/3、孵化中期通气孔打开2/3、孵化后期通气孔完全打开。6.2.4孵化操作
6.2.4.1上蛋。上蛋前应把种蛋放人孵化室内预温12h,然后将种蛋钝端向上放人蛋盘内,上架。6.2.4.2翻蛋。第一天每隔1h翻蛋一次,以后每隔2h~4h翻蛋一次,每次翻蛋角度为90°到38d时停止翻蛋。
6.2.4.3晾蛋。孵化中、后期当蛋温超过35.5℃宜进行晾蛋,蛋温达到33℃晾蛋结束。6.2.4.4照蛋。孵化10d~12d后,进行第一次照蛋,剔除无精蛋死精蛋。以后每周照蛋1次,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剔除死胚蛋。
6.2.4.5落盘。孵化36d38d后,将种蛋移入出锥器内的出锥盘中,等待出雍。LY/T2196—2013
6.2.4.6出雏,雏乌出壳后应用龙胆紫或碘涂敷脐部,然后继续留在出雏器内12h~24h,待雏鸟全身干燥,羽毛蓬松,称重后标好标签再移人育雏室。6.2.5解化管理
6.2.5.1驼鸟蛋孵化期一般为41d~42d,孵化过程中,每2h记录一次温、湿度及通风情况。根据温度及空气状况对孵化室进行通风换气,同时保证所有水盘有水,保持孵化室卫生,6.2.5.2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严格按照孵化规程进行操作,认真做好日常记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杜绝非本室工作人员进入。6.2.5.3全部出维后对所有孵化设备及用具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6.2.5.4统计有关孵化技术指标,填写报表.格式参见附录B。饲养管理
7.1育雏期
7.1.1育雏前的准备
7.1.1.1准备育雏舍及设备。平面育维,育锥室分隔成小单元,每一单元内设供暖、采食、饮水设备,地面铺锯末或稍壳为垫料,育雏舍内墙壁用石灰水粉刷,地面用2%氢氧化钠溶液刷洗消毒,饮水设备及食槽等用消毒水浸泡消毒,铁丝网可用喷灯火焰消毒。然后将门窗密封,根据舍内大小按7g/m高铸酸钾、14mL甲醛惠蒸消毒,封闭到进锥前24h,打开门窗,驱除异味,再把门窗关好升温备用,7.1.1.2试温。鸟人舍前一周·含内温度为30℃,并检查保温情况,育维单元内初始温度应为34℃~36℃。
7.1.1.3准备饲料。维鸟入舍前按1周每100只15kg准备。7.1.2育雏期饲养管理
7.1.2.1开饮:雏鸟进人育维室1h进行首次饮水,水温在18℃~20℃。雏鸟长途运输到育雏舍后,应在水中加0.5%~0.8%葡葡糖或维生素C。以后每天常备清洁饮水,每周应加一次0.01%的高锰酸钾水。饮水设备应定期清洗和消毒。71.2.2开食,饮水2h后开食,开食料应为精料,开食1周后应逐增加切碎的青绿饲料,先喂青绿饲料后喂精饲料。每天喂料量应是体重的1.5%~3.0%。前一周每天喂6次~8次,以后逐渐降到每天4次~6次少暇勤添,第10周后应在伺料内加人少量沙砾。7.1.2.3控温。环境温度的要求见表2。表2雏蛇鸟的环境温度
育雏单元内温度/C
育雏室温度/℃
LY/T2196—2013
表2(续)
有维单元内温度/℃
育锥室温度/℃
7.1.2.4控湿。育维舍的相对湿度:1周龄50%~70%.2周龄~5周龄60%~65%,6周龄以后55%~60%。可通过地面酒水、放水盘、凝沙或加水蒸气控制湿度。7.1.2.5通风换气。在保持舍内温度的情况下适当地通风换气,避免冷风直吹。7.1.2.6光照。维鸟前3周龄光照时间为23h~24h、以后采取自然光照。7.1.2.7饲养密度。应为1周龄时4只/m~5只/m2,2周龄时3只/m~4只/m,3周龄时1只/m~2只/m。
7.1.2.8看护。维鸟应进行编号,每天观察维鸟的进食情况,精神状态及粪便的形状、颜色和健康状况等,每周抽测体重1次,建立饲养管理日志:饲养管理日志参见附录B。7.2育成期
7.2.1饲养
7.2.1.1每天喂4次。上、下午各两次,每次相隔2h,同时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饮水器具每天应清洗1次,每周消毒2次。
7.2.1.2育成期驼鸟精料和青绿饲料喂量参见表A.3。7.2.2管理
7.2.2.1育维达到12周龄时,应由育维舍转群到育成含。转群过程中,应把生长发育基本一致的幼鸟组成一群,群的大小以20只~25只为宜。每只驼鸟于舍内占地面积宜为10m2~30m2。7.2.2.2在天气好、安全、牧草较好时,可选择放牧。放牧应选择在早上太阳升起1h左右,露水消失后,再将乾岛赶到牧地进行放牧,放牧时应防止驼鸟采食有毒植物或喝到脏水而致疾病。7.2.2.3驼鸟舍和运动场类便应及时清理并消毒,保持地面干燥,舍内空气新鲜。7.3成年鸟
7.3.1饲养
饲喂上采取精料定量,青粗饲料自由采食的方式。精料应制成颗粒状,其采食量平均为1.5kg/d~2kg/d,种驼鸟每天喂4次,早晨首次饲喂时间宜为6:30~7:00,每次饲喂间隔时间约4h左右,饲喂的顺序为先粗料后精料。精料宜拌入青粗料中一起饲喂,应让其多采食青粗伺料,精料量每日不超过2kg。
7.3.2管理
7.3.2.1组群。种驼鸟开产前30d左右由育成舍转人种鸟舍。组群方式为雄雌比例1:2~1:3,组群应防止近亲交配。应保持群体内个体间关系稳定、协调,有不合群现象发生应及时进行调整。7.3.2.2运动和放牧。同7.2.2.2。7.3.2.3春季管理。增加舍内通风换气量,多晒太阳,对种鸟舍和运动场要经常进行消毒;减少日粮中6
LY/T2196—2013
能量的比例,此时可比冬季下降5%,同时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比例,早晚喂饲时间可分别安排在太阳升起后1h~2h和太阳落后0.5h1h进行,7.3.2.4夏季管理。运动场内应有遮荫设施,在炎热的中午可对种舵鸟舍和运动场进行酒水降温;夏季采食量减少,要适当地提高饲料中的营养浓度,早餐和晚餐分别提前和延后,提早放牧,天气晴好时种轮鸟可舍外露宿;常备清洁饮水用具定期清洗和消毒。7.3.2.5秋季管理。适当增加侗料的投喂量,及时做好越冬期饲料的贮备工作。7.3.2.6冬季管理每天早晚喂何时间宜调整为早8:00~9*00、晚16:00~17:00,午夜补饲一次,冬季青绿饲料缺乏,应提供一些如胡萝卜、大白菜等青饲料,应给些大麦芽,饮用温水,及时清理运动场,及时更换清洁干爽的垫草,种驼鸟含内不必加温,但应防止冷风直吹。8卫生防疫
8.1每年应定期检疫,可参照GB16549的相关规定,引种时应按照GB16549的相关规定进行产地检疫。及时潮汰不良个体,采取相应的免疫措施。8.2凡是在检疫中检出有临床症状及血清抗体量阳性的个体应及时同健康群体隔离;同时对健康的驼鸟样进行预防;对尚无临床表现、血检阴性的群体进行紧急接种或药物预防。8.3卫生消毒
8.3.1场区大门前应设消毒池,进场车辆应通过消毒池,池内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3次。在传染病高发期,对进场的车辆应用配有消毒液的高压水枪喷射消毒。8.3.2孵化室使用之前应认真清理、冲洗并消毒,消毒方法参照6.2.2.3,密封熏蒸12h~24h后,开门窗透气后再使用。储蛋室应每周进行2次~3次消毒。出维结束后应认真清理出维器内的蛋壳碎片和污物,反复清洗设备及用具,消毒后备用。饲料室所有用其使用后清洗干净,用消毒柜或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8.3.3笼舍消毒,育雏前应清洗育锥室后用2%烧碱溶液消毒,再用福尔马林熏蒸12h~24h:及时清除粪便、更换垫料,保持含内干燥、清洁,每周对地面和墙壁消毒一次:饲养用具每天清洗、消毒8.3.4工作人员踝踏消毒池后方可人内,更换工作服工作鞋。饲养员踩踏消毒池后方可进人驼鸟舍,更换工作服。
8.3.5消毒工作开始前,工作人员应认真阅读、并严格按说明书要求配制消毒液。消毒作业人员,应带好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确保人身安全。消毒时,消毒人员应认真负责,消毒到位,不留死角,特别注意阴暗潮湿地段的污物清理与消毒。8.4常规免疫
鸟带规免疫程序见表3。注射疫苗时,每个注射点不应超过1mL。表3驼鸟常规免疫程序
免疫种类
新城疫
0.5月龄
1月龄
2月龄
6月龄及成鸟,每年
春秋两季
6月龄及成鸟,每年
春秋两季
疫苗种类
新城疫Lasota 苗
新城疫Lasota苗
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
新城疫Lasota苗
新城疫润乳剂灭活苗
接种方式
点眼、滴异
点眼、滴算
皮下往射
点眼、滴费
皮下准射
接种剂量
鸡用量的3倍
鸡用量的6倍
2mL/只
鸡用量的12倍~15倍
5mL/只,分两点注射
LY/T2196-2013
免疫种类
禽流感
8.5药物预防
1月龄以内
2月龄~3月龄
4月龄~6月龄
6月龄以上每年一次
表3(续)
疫苗种类
鸡用H5油乳剂灭活疫苗
鸡用H5油乳剂灭活疫苗
鸡用H5油乳剂灭活疫苗
鸡用H5油乳剂灭活疫苗
接种方式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接种剂量
0.5mL/只~1mL/只
1mL/只~2mL/只
2mL/只~4mL/只
5mL/只~6mL/只
在轮鸟育维期及北方早春、严冬,南方梅雨季节,应定期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预防性剂量的抗生素类添加剂。
8.6封锁
在确认已患某种烈性传染病或疑似某种急性传染病时,按应急措施分群隔离饲养,必要时应对全场进行封锁,快速化验诊断,并及时上报。档案管理
非洲驼乌的档案资料,应按常用生产统计表认真填写并归档,参见附录C。Do
营养素
代谢能/CMJ/kg)
粗蛋白质
椎脂肪
粗纤维
颗氨酸
蛋氨酸+胱氨酸
12以上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轮鸟不同生长时期营养需要量与饲喂量表A.1
各生长时期轮鸟营养需要量
育维期
育成期
10.9~11.5
不同生长时期轮鸟精饲料与青绿饲料投喂量精饲料/xg
育成期驼鸟精饲料和青绿饲料饲喂量表A.3路
驼鸟体重/kg
101-120
精饲料量/ckg/d)
LY/T2196—2013
成年期
10.5~11.5
青绿饲料/kg
青绿饲料量/(kg/d)
3,0~3,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