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林业行业标准(LY) > LY/T 2223-2013 棕榈藤栽培技术规程
LY/T 2223-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LY/T 2223-2013

中文名称:棕榈藤栽培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林业行业标准(LY)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880KB

相关标签: 棕榈 栽培 技术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LY/T 2223-2013 棕榈藤栽培技术规程 LY/T2223-2013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5.0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2223-2013
棕榈藤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attan cultivation2013-10-17发布
国家林业局
2014-01-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I--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LY/T2223--201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3)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光天,李荣生,杨锦昌、邹文涛。1
1范围
棕榈藤栽培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棕榈藤的种实调制、容器育苗、种植和抚育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华南地区棕榈藤的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
LY/T2223--2013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术质量分级
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
GB/T15776
GB/T26914
GB/T27650
LY/T1000
3术语和定义
造林技术规程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棕榈藤名词术语
棕榈藤种实采收及处理技术规程容器育苗技术
GB/T26914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苗高
棕榈藤苗木基部土痕处水平面与苗木最高处的垂直距离。4容器育苗
4.1种实调制
果实采收、果实处理、种子贮藏和运输按照GB/T27650执行。4.2沙床催芽
4.2.1沙床准备
沙床宽1.αm~1.2m,高30cm,长度不限。沙床四周用红砖或其他材料围封,沙床先用粗沙铺垫,厚度约10cm,后用细沙填满。用0.05%~0.1%的高锰酸钾或0.3%~1.0%的硫酸铜溶液喷洒沙床进行消毒。
4.2.2种子消毒
按GB/T6001附录B执行。
LY/T2223—2013
4.2.3播种
将种子均匀播于沙床上,以种子不重叠为原则,然后用木板将种子压人沙内,再覆盖细沙,厚度为种子直的1.0倍~1.5倍。播种后应经常雾状喷水保持沙床湿润,4.3容器
容器按LY/T1000附录A执行。
4.4基质
基质可就地取材,如林地表土、黄心土、塘泥,或上述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4.5
整地作床
整地作床按LY/T1000执行。
4.6芽苗移植
芽苗高出沙床表面1.5cm~2.0cm、部分呈现绿色、未展叶时进行移植。移植时,用水浇透沙床,取出芽苗,如主根太长,可修剪保留根长5cm~6cm,然后移人容器并及时浇透水。4.7苗期管理
4.7.1遮荫
建造固定荫棚或简易荫棚,遮光度保持在40%~60%,4.7.2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按照LY/T1000执行。
4.7.3病害防治
苗期病害主要有叶枯病、环斑病和白斑病,主要症状及防治措施见附录A。4.8出圃
活叶数达到3叶~5叶、苗高30cm~50cm,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苗木即可出圃,其他要求按GB6000和LY/T1000执行。
5种植
5.1栽培区域
北回归线以南低山丘陵区域的林地,华南地区海拔不高于800m,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可达1600m。5.2林地选择
选择轮伐期长的人工林或次生林套种棕榈藤。林分郁闭度一般要求0.3~0.6,郁闭度过高的应适当疏伐。土壤为砖红壤、红壤或黄红壤,土层厚度40cm以上,pH为4.5~6.5。2
5.3整地
5.3.1林地清理
LY/T2223-—2013
沿等高线带状清理,栽植带带宽1.0m~1.5m,清除栽植带内杂灌及非目的树种。5.3.2挖穴
块状整地,栽植穴规格一般为50.cm×50cm×40cm。5.3.3基肥
载植前将穴周边表土回入穴内,同时每穴施放0.5kg~1.0kg有机肥,0.15kg~0.25kg磷肥0.15kg~0.25kg复合肥作基肥,
5.4栽植
5.4.1密度
小径藤为1250穴/hm2~1660穴/hm*,中大径藤为830穴/hm2~1660穴/hm。白藤、黄藤每穴一般栽植1株,单叶省藤,南巴省藤每穴一般栽植1株~2株。双株栽植时穴内株距20cm~25cm。5.4.2
2时间
雨季裁植。
3栽植
按照GB/T15776执行。
栽植后3个月,全面检查成活率,发现死亡的植要及时补植。裁植后第二年检查保存率,保存率低于90%时应及时补植。
6抚育管理
6.1抚育时间
连续3年抚育,种植当年抚育1次,8月份~9月份进行,第2年和第3年各抚育2次,分别于3月份~4月份和8月份~9月份进行。6.2松土除草
铲除植株周围60cm80cm范围内的杂草,并松土、扩穴。6.3施肥
结合松土除草时进行施肥,采用沟施或环施。第1次每株施0.1kg尿素,以后每次每株施复合肥0.15kg0.25kg。
LY/T2223-2013
病虫鼠害防治
鼠害防治
棕榈藤幼林易遭鼠害,严重发生时可导致植株大量死亡。防治措施一般采取鼠药诱杀,同时结合清除林地杂草以减少鼠类栖息地。6.4.2红棕象甲防治
当藤林出现无折断外伤面枯梢的藤茎时,需要对枯梢进行解剖观察,如果枯梢内部为蛀空或有虫,即可判定为红棕象甲危害。
红棕象甲危害需要综合防治,需将枯梢的藤茎砍下销毁其携带的幼虫,同时采用诱捕器诱杀红棕象甲成虫。
建档和管理
按GB/T15776执行。
叶枯病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苗期三种常见病害症状与防治措施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叶尖开始干枯,并渐向叶基部发展。病浅褐色、边缘清晰,后期呈灰白色至浅褐色.其上可见有许多黑色小点
发病时在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竭色枯斑,枯斑边缘清断、外围深竭色、中间浅褐色,其上可见环斑病
若干环状斑纹
白斑病
病害主要侵染中下部叶片,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浅灰色病斑,边缘清晰色深,中间蛋壳色或灰白色LY/T2223-2013
防治措施
用75%的可湿性百菌清8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每周1次,连续2次~3次
用75%百菌清800倍~1.000倍液,每周1次,连续2次~3次
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可湿性多菌灵喷雾,每月1次,最多施用3次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