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 > TD/T 1043.1-2013 暗管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 第1部分土壤调查
TD/T 1043.1-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D/T 1043.1-2013

中文名称:暗管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 第1部分土壤调查

标准类别: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

英文名称:Technical regulation on subsurface drainage and desalination soil. Part 1:Soil surve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3-10-12

实施日期:2013-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451KB

相关标签: 改良 盐碱地 技术规程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环保、保健与安全>>土质、土壤学>>13.080.01土质和土壤学综合

中标分类号:农业、林业>>土壤与肥料>>B10土壤、肥料综合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52页

标准价格:50.0

出版日期:2013-12-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鞠正山、罗明、卜凡敏等

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等

归口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发布部门:国土资源部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标准简介

TD/T 1043.1-2013 暗管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 第1部分土壤调查 TD/T1043.1-2013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TD/T 1043的本部分为暗管改良盐碱地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测评价及其后期维护管理提供土壤调查参数指标和各参数的测定方法。规定了暗管改良区域土壤调查的一般程序,土壤环境、理化性质、水文特征等调查指标,提供了各调查指标的测定方法以及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写规范等内容。本部分适用于以暗管改良盐碱地为目的的土壤调查工作和我国北方地区盐土或盐化土壤的改良利用工程,也适应于农田暗管排水工程进行防涝除渍等。在改善土壤渗透性条件下,本部分可指导碱化土壤的改良利用应用暗管改碱技术。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3.08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T1043.1-2013
暗管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
第1部分:土壤调查
Technical regulation on subsurface drainage and desalination soilPartl.Soil survey
2013-10-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3-1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准备工作
土壤自然环境状况调查
土壤理化性状调查
地下水调套
8土壤调查成果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土壤剖面性状调查方法
土壤颗粒组成和质地测定方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土壤水溶性盐电导率及其盐分组成测定方法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附录G(规范性附录)
附录H(规范性附录)
参考文献
土壤渗透性和持水性测定方法·地下水矿化度和临界深度测定方法:土壤盐化、土壤碱化分级
土壤调查的基本数据·…
土壤调查报告书编写·
TD/T1043.1—2013
TD/T1043《暗管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共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土壤调查;
第2部分:规划设计与施工。
本部分为TD/T1043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归口管理。TD/T1043.1—2013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东营市土地整理中心、山东中天水土资源生态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东营金川水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省土地整理服务中心、吉林省土地整理中心、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天津泰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吉林农业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翰正山、罗明、卜凡敏、康跃虎、宋付朋、王军、郝吉虎、林国华、褚琳琳、郑小刚、万书勤、张亚男、郭义强、商少华。本部分参加起草人(按姓氏笔画排序):于利涛、王振宇、王常宇、刘阳、李志祥、刘国珍、刘金铜、刘树明、江振东、刘景华、刘慧涛、杜长友、杨玉珍、陈金国、宋家敬、陈惠明、张大军、周伟、张志谭、张青、张金龙、张宝民、胡小安、赵广民、段存国、赵华平、施振斌、徐翠兰,盖振宇、彭成山、蒋树芳、董晓亮、窦森。
1范围
暗管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
第1部分:土壤调查
TD/T1043.1—2013
TD/T1043的本部分为暗管改良盐碱地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测评价及其后期维护管理提供土壤调查参数指标和各参数的测定方法,规定了暗管改良区域土壤调查的一般程序,土壤环境、理化性质、水文特征等调查指标,提供了各调查指标的测定方法以及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写规范等内容。本部分适用于以暗管改良盐碱地为目的的土壤调查工作和我国北方地区盐土或盐化土壤的改良利用工程,也适应于农田暗管排水工程进行防涝除渍等。在改善土壤渗透性条件下,本部分可指导碱化士壤的改良利用应用暗管改碱技术。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
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GB/T21010-2007地利用现状分类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土壤碱化度的计算
LY/T1249--1999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2000
NY/T11192006
土壤监测规程
NY/T1121.22006
NY/T1121.3—2006
NY/T1121.52006
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上壤检测
土壤检测
NY/T1121.132006
NY/T1121.16--2006
NY/T1121.17-2006
NY/T1121.18—2006
NY/T1121.22—2010
土壤检测
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bzxz.net
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第13部分: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第16部分:土壤水性盐总量的测定土壤检测
土壤检测
第17部分: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第18部分:土壤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土壤检测
土壤检测第22部分: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环刀法NY/T13772007土壤中pH值的测定SL791994矿化度的测定(重量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
TD/T1043.1—2013
盐碱地salineland
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分,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地。3.2
土壤质地soiltexture
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3.3
土壤渗透系数soilpermeabilitycoefficient单位水压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土壤单位截面积的流量。3.4
土入渗率soil infiltrationrate单位时间内地表单位面积土壤的入渗水量。3.5
土壤含盐量S
soil salinity
土壤中可溶盐的总量,以每千克干上中含有可溶盐的克数表示。3.6
土壤碱化度exchangeablesodiumpercentage;ESP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3.7
暗管埋深burieddepthof subsurfacepipe吸水管或集水管管底到地面的垂直距离。3.8
田间持水量fieldmoisturecapacity田间水分饱和后,在防止蒸发条件下2~3天内自由水排除至可忽略不计时的含水量。以干土质量或容积的百分量表示。
地下水临界深度
critical depth of groundwater防止土盐碱化所要求的最小地下水理深。4准备工作
4.1材料准备
4.1.1土填调查底图图件
图件包括暗管改良区域的地形图、土分布图、土壤质地分布图、地下水理埋深图、水文地质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底图图件(比例尺不应小于1:2000)及必要的遥感像等相关图件资料。4.1.2土壤调查工具
土壤调查主要工具包括土钻、土铲、环刀、铝盒、水位测量工具、钢卷尺、GPS、记录表等。土壤检测仪器包括酸度计、电导率仪等。4.2人员准备
调查队伍由植物、地理、水文、气象、农业、土壤等专业人员或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组成,在必要情况2
下吸收有经验的农民参加。
5土壤自然环境状况调查
5.1调查内容指标
土壤自然环境状况调查的内容与指标包括:地形地貌方面主要调查盐碱地高程等;气象方面主要调查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一土地利用方面主要调查土地利用类型、范围、面积和植被等:TD/T1043.1—2013
一水文方面主要调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位及其季节性变化、矿化度、地下水侧渗速率、给水度等。
5.2地形地貌调查
按照GB50026-2007的要求,针对暗管改良盐碱地的目的和任务,采用GPS和其他测量设备测定项目区不同点位的高程数值,获取土地整治暗管改良区域田块四至、形状、面积、分布等要素信息,绘制土地整治暗管改良区域数字化高程模型(DEM),所有图件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5.3水文调查
搜集暗管改良项目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地表水系、地下水系相关资料,调查地表水的流量、流向、水位及其季节性变化等水文特征,地下水的潜水埋深、地下水临界深度及其流量、流向、水位、补给和排泄,不透水层理深,厚度等水文地质待征,5.4气象调查
收集暗管改良区域周边的气象资料,调查暗管改良区域历年的气象资料,主要包括项目区所在区域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要素数据。5.5土地利用调查
收集暗管改良区域土地利用资料,确定其土地利用方式的类型(按GB/T21010一2007的要求进行与面积、布局分区、权属等指标。实地样方调查,获取土地整治暗管改良区域土壤盐碱类型、农作物种植制度、主要农作物灌溉制度、植被类型与指示植物种类等资料。5.6基础设施调查
收集有关暗管改良区域农田水利设施资料,明确暗管改良区域农田水利设施与工程的组成,布局形式、管线铺设、使用状况等具体情况及其灌排沟渠水位的季节变化,测量暗管改良区域灌溉水梁、排水沟和承泄区水位,调查地表基本水利设施和水工建筑物、道路、生态敏感区电线光缆和油气管线等地下工程及其他地物的分布与特征,标注于调查底图上。6土壤理化性状调查
6.1调查内容与指标
土壤理化性状调查的主要内容与指标有土壤剖面性状、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等,3
TD/T1043.1—2013
6.1.1土壤剖面性状调查
土体构型(土壤层次数量、排列、厚度,土体厚度)、不透水层深度和厚度、冻土层深度和厚度等。6.1.2土壤物理性状调查
土壤容重、孔隙度、人渗率和田间持水量、渗透系数、土壤颗粒组成(粒径分布)、质地类型等。6.1.3土壤化学性状调查
土壤水溶性盐分的总量及组分类型、土壤酸碱度(pH)、土壤碱化度(ESP)。6.2调查布点原则与方法
6.2.1布点原则
布点要遵循土壤调查点代表性和均匀性的原则。代表性原则要求每个土壤盐渍化程度相对一致的调查区域分单元内至少设置一个调查采样点,并布置在具有稳定土壤发育条件、未受侵蚀和期塌等影响的、最有代表性的典型地形部位上。均匀性原则要求同一调查区域单元内,应按一定的面积比例设置调查采样点,确保调查采样的精度。
6.2.2布点方法
布点方法按实际需要选择使用网格布点法或随机布点法。网格布点是将调查区域划分成若干均勾网状方格,每个方格为正方形,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中心。
随机布点可采用分块随机和系统随机布点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土壤盐溃化程度相对一致的条件下,可以进行系统随机布点:另一种是调查区域土壤盐渍化差异明显,可以进行分块随机布点,即将区域分成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再随机布点。所有点位的地理坐标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6.2.3布点数量
土壤调查布点数量主要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调查精度要求、调查项目区地形及其环境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
采用网格布点法时,调查点的数量一般5hm10hm选1个点,实际应用时根据项目区大小微地形变化、土壤盐渍化变异、土壤质地、地下水变化等实地情况进行调整,在调查底图上设计和标注调查样点在调查田块上的布局,得到野外调查布点图。调查布点根据上述原则、方法和数量要求进行:或根据实际需要,按照NY/T395一2000和NY/T1119—2006的要求进行。
6.3土壤剖面性状调查
主要有田间钻孔法和土壤面挖掘法两种调查方法,根据实地情况和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具体方法详见附录A。
6.4土壤颗粒组成与质地
土壤颗粒组成根据实际选择采用激光粒度仪法或吸管法或土壤比重计法(NY/T1121.3一2006)4
TD/T1043.1—2013
进行测定:土壤质地的类型,在室内可结合土壤颗粒组成测定结果确定(见附录B),在野外可参考手测土壤质地法进行判定(见附录B),6.5土填盐分类型与含量
土填水溶性盐总量采用电导率法(见附录C),或采用烘干残渣质量法(按NY/T1121.16-2006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其中实验室用水按GB/T6682—2008进行。土壤盐分组成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建议测试方法如表1。
土壤盐分类型与含量参照附录F中表F.1、表F.2、表F.3分类分级。表1土壤盐分组成建议测试方法
CO,HCO,
水溶性Ca*+,Mg
交换性Cat,Mg?+
水萨性和交换性Na+K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盐减土交换量
土堆威化度(ESP)
土壤酸碱度
建议测定方法
NY/T1121.17-2006规定的方法
NY/T1121.18—2006规定的方法
双指示剂中和法(见附录C)
EDTA络合滴定法(见附录C)
NY/T1121.13-2006规定的方法
火焰光度法(见附录C)
采用酷酸铵交换法(见附录C)成NY/T1121.5—2006规定的方法采用乙酸钠法(见附录C)
LY/T1249-1999规定的方法
土填酸碱度(pH)采用酸度计法测定,按NY/T1121.22006或NY/T1377-2007规定的方法进行。
土城渗透系数
土壤透系数采用田间原位调查法(见附录D)进行。6.8
土壤入渗率
土壤入渗率采用双环法((见附录D)。田间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测定按照NY/T1121.22—2010进行或采用铁框法(见附录D)。7地下水调查
调查内容与指标
地下水调套内容与指标主要有地下水埋深、矿化度,临界深度等7.2布点
布点原则与方法同6.2,根据实地情况具体确定测点数量。5
TD/T1043.1—2013
3地下水埋深
同6.7,采用测尺等测量地下水埋深。4地下水矿化度
采用电导率仪测定法(见附录E)或按照SL79—1994进行,并按照表F.5进行分级5地下水临界深度
采用查表法(见附录E)。
土壤调查成果
报告书
主壤调查报告书(见附录H)。
8.2附图
附图如下:
一暗管改良区地形图:
暗管改良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一暗管改良区土壤调查布点图;暗管改良区土壤质地图;
暗管改良区土壤盐分图。
8.3附表
土壤调查基本数据表(见附录G)
A.1田间钻孔法
A.1.1方法要点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土壤剖面性状调查方法
用土钻在调查区域布点位置进行钻孔,分层取土观测并取样。A.1.2操作步骤
A.1.2.1调查资料和工具
TD/T1043.1-2013
调查区域地形图、GPS、卷尺、采样袋、标签、调查表,塑料布(2m×2m)、土钻等。A.1.2.2具体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
按照野外调查布点图,用GPS找到相应的样点,并在样点所在田块中选取最佳的调查部位、a)
选取的样点要有代表性,样点能反映调查田块土层断面的变化,距最近集、沟、路等至少10m以上。
钻孔前,将钻孔周围大约2m的表土清理于净并整平。避免表层疏松的土壤、植物等杂物落b)
人孔中。还应在钻孔左前方另平整一块3m×3m的平地,放置塑料布,用来摆放钻孔所钻取的不同层次主壤,以便进行观测描述。钻孔时,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土钻的钻柄,稍稍向下用力:如退到硬且干的层次时,可加大向下)
钻的力度。通常只需旋转2~3个整圈,就会将钻头填满,土钻不要过度填充,这样会使土钻难以取出,并且记录深度也不够准确。向上提钻时,应随着顺时针缓慢旋转,把土钻提升上来,防止土壤被抽吸面从土钻中脱落,将取d
出土样从土钻中推挤出来放在塑料布上,尽量不破坏其内部结构,并按照土壤不同层次顺序排列。
在潮湿或黏性大的剖面上,有时会有孔壁上的土壤落人钻孔,因此钻孔要经常清理,以保证取样深度的精确性。清理钻孔时不要向下施力,清理到底部再将土钻提出,清出的土琅扔掉。正常操作,每次钻出的深度平均为10cm;每个钻孔的深度一般都取到150cm;取土样测定土盐渍度时,连续取样(如0cm~10cm,10cm~20cm20cm~40cm.40cm~60cm60cm~90cm.90cm120cm.120cm~150cm)。钻出的土样,一般顶层的混合土要扔掉,最下面的取化验样,中间部位供指述用,取好的土样g)
放人采样袋中,贴上标签并注上防水的标记,写明日期、田地号、孔编号、孔深等。h)用来指述的土样须按列和土层顺序在平整的地上排开,每列放10个,每列长度为1m。从距钻孔最远的那端开始放,以免钻头上掉下的土混人其他层面土(如果相邻两深度具有相同待性,可将其合在一起描述)
i为了减少土壤变异性所带来的影响,确定最佳调查部位后,在其周边3m~5m范围内,如果上层土壤变异较大可钻取3~5点混合样混匀后,采取四分祛取舍至1kg(土样风干后获得1kg即可满足各项分析需要),1m以下土层如果变异较小,钻取一个孔即可。7
TD/T1043.1—2013
A.2土壤剖面挖掘法
A.2.1方法要点
在田间确定代表性调查点位后,人工向下挖掘,使土层全部暴露出来,便于对土壤剖面层次进行性态观测和采样。
操作步骤
A.2.2.1调查资料和工具
调查区域地形图、GPS、卷尺、采样袋、铅笔、记录本、调查表、铁钛、剖面刀、土钻、土样标本盒、标签、环刀等。
A.2.2.2具体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
a)选择调查挖掘剖面点。剖面点要远离道路,田边以及粪堆等,要有代表性。b)挖掘剖面,剖面大小为南北长2.0m,东西宽1.5m,深度为1.5m,每向下30cm左右留个台阶,观察面上不能站人和放土,挖出的土壤应按土壤层次顺序放置于剖面坑两侧(见图A,1)。在深度不到1.5m时,以挖至地下水止:如埋深超过了1.5m,挖到1.5m深后,再在坑底部用土钻钻孔到2.5m深度为止,并观察土层是否有变化(图A1标注土壤部面坑为南北方向,实际挖掘时不必一定南北或者东西方向,而是根据挖掘进度,最好按照预计剖面完成时观察面正好向阳的方向进行)。光线
观察面
地下水面
图A.1土壤剖面挖掘示意图
c)韵面挖好后,首先整理剖面,放上标尺,然后划分土壤层次,记载面性态和土体构型。d)取剖面标本,按照划分的自然层次,在每一层的中间部位,采集各层原状土块,用手或小刀将士块修成与土壤标本盒空格大小相似的土块,土块向上一面保持自然结构面,不能刀修,只能依其自然结构面用手瓣开,放入标本盒空格中。土层主要性态特征如胶膜、斑纹、假菌丝体、结核、砂姜等新生体应在纸盒标本中如实体现,若土块松散应不破坏土壤自然结构,将散碎土块装满纸盒空格:再在标本盒侧面标明层次深度,同时要记载土壤剖面编号、土壤名称、剖面地点、地形,采样人、采样日期等,在盒底上方写好剖面号,、土琅名称,在盒底右侧注明深度。分层取样示意图及标签格式如图A.2所示,8
土城副面号:
地点:
主层深度:
果样深度:
采样入:
日期:
报分析项目:
一果集点
2土样袋标签和土壤剖面样采集点示意图图A.2
TD/T1043.1—2013
e)在土壤剖面自下而上分层采集化验分析样品,每层在中间部位采样,约1.5kg~2.0kg(或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采样量),放人取样袋中:样品装袋后随即用铅笔写好两份标签,一份折登后装人袋中,一份系在样袋口上,标签上要注明土壤面编号、土壤名称、采样地点,深度,日期、取样人、取样时间等项目。通常同一土壤剖面的各层样品袋应拥扎在一起,以免混乱或丢失,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