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3513-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3513-2017
中文名称:带传动 汽车多楔带与带轮 PK型:尺寸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559KB
相关标签:
传动
汽车
多楔带
尺寸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3513-2017 带传动 汽车多楔带与带轮 PK型:尺寸
GB∕T33513-2017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21.2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513—2017
带传动
汽车多楔带与带轮
PK型:尺寸
Belt drives-Pulleys and V-ribbed belts for the automotiveindustry-PKprofile:Dimensions(ISO 9981:1998.MOD)
2017-02-2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7-09-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33513—2017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9981:1998《带传动汽车多模带与带轮PK型:尺寸》。本标准与ISO9981:1998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9981:1998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9981:1998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删除了范围中关于工业用多楔带和带轮的描述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摩擦型带传动分技术委员会(SAC/TC428/SC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市产品质量检验技术研究所、宁波凯驰胶带有限公司、湖北茂鑫特种胶带有限公司、莱芜永驰橡塑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紫金港胶带有限公司、河南省金久龙实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桂卿、郝永亮、应建丽,熊立军、陈月增、庞长志,张留杰1
1范围
带传动
汽车多楔带与带轮
PK型:尺寸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辅机传动用PK型环形多楔带和带轮轮槽的主要尺寸。本标准适用于PK型汽车辅机传动用环形多楔带和带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33513—2017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egvISO2768-2:1989)GB/T350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
(GB/T3505—2009ISO4287:1997.IDT)GB/T11357带轮的材质、表面粗糙度及平衡(GB/T11357—2008.ISO254:1998,MOD)GB/T17516.2
V带和多楔带传动测定节面位置的动态试验方法第2部分:多楔带(GB/T17516.2—1998.idtISO8370-2:1993)3带轮
轮槽尺寸及公差
轮槽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参见图1、图2)。1
GB/T33513—2017
说明:
W(带轮齿顶)放大
X(带轮齿底)放大
轮槽槽顶轮廓线可位于该区域的任何部位,该轮廓线的两端应有一个与轮槽侧面相切的圆角(最小30°);2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轮槽槽底轮廓线可位于6弧线以下注:N值见图2。
说明:
有效直径;
外径:
球(或柱)外缘处带轮直径;
检验用圆球或圆柱直径。
轮槽横截面
图2带轮直径
表1带轮轮槽尺寸
槽距e-.b
带轮槽角α
楔顶圆弧半径r
极限偏差
最小值
规定值
槽底圆弧半径6
检验用圆球或圆柱直径de
表1(续)
极限偏差
最大值
公称值
最大值
最小值
表中所列的。值极限偏差仅用于两邻槽中心线的间距。槽距的累积偏差不得超过士0.3mm槽的中心线应对带轮轴线呈90°土0.5°尺寸N不是从带轮有效直径端点量起,而是从检验用圆球或圆柱的外切线量起最小有效直径
带轮最小推荐用有效直径d。为45mm。成品带轮尺寸公差
3.3.1检验条件
带轮轮槽尺寸直径的偏差及跳动应在没有表面涂层的带轮成品上检验3.3.2各槽有效直径的最大差值
GB/T33513—2017
规定值
同一带轮不同轮槽的有效直径的最大差值为0.15mm。该值通过比较各轮槽内检验用圆球或圆柱的外缘处带轮直径K的大小而得到。3.3.3轮槽径向和端面圆跳动
径向和端面圆跳动应符合GB/T1184一1996中5.2.5的规定。两个方向的跳动应采用安装在轮槽内的球分别测量。该球靠弹簧对小球施加压力来保持小球与轮槽接触。3.3.4球(或柱)外缘处带轮直径偏差球(或柱)外缘处带轮直径K的偏差应不超过士0.6mm。3.3.5轮槽表面结构的粗糙度
轮槽表面结构的粗糙度高度参数Ra的最大允许值为3.2uμm。关于Ra参数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参见GB/T3505和GB/T11357。
3.4节径dp
多楔带与对应带轮的配合参见图3。多带轮的实际节径稍大于有效直径。节径精确值需将所用的多楔带安装在带轮上才能测定。本标准以有效线差△。表示对节径的要求,有效线差△。的公称值为2mm,有效线差的公称值可用来粗略计算传动比。3
GB/T33513—2017
节面位置
说明:
有效直径:
有效线差;
节径:
露出高度。
带轮标记
图3多楔带节面位置示意图
带轮的标记示例。以符合带轮槽数为6槽,型号为PK型,有效直径为100mm的带轮为例.其标记为:P6PK100
标记中各要素的含义如下:
多楔带
4.1尺寸
表示带轮;
带轮槽数为6槽;
带轮型号为PK型;
有效直径为100mm
4.1.1截面尺寸
多楔带的截面尺寸参见表2、图4。表2多模带的截面尺寸
楔距P
r(最小值)
r(最大值)
带高h(近似值)
楔高h,(近似值)
单位为毫米
注:楔距、带高与楔高的值仅为参考尺寸。全部楔距的累积偏差是一个重要参数,但它常受带的张力和抗拉体弹性模量的影响。
说明:
带楔顶可选用平顶:
Y(带楔顶)放大
2——带实际楔底轮廓可位于该区域任何地方。节面位置公称宽度6=n×Pb,n为楔数ba
Z(带楔底)放大
图4多楔带截面尺寸示意图
4.1.2有效线差及露出高度
GB/T33513—2017
多楔带的有效线差及露出高度如图3所示。露出高度按4.2方法进行测定,有效线差按GB/T17516.2的测定方法进行测量。有效线差和露出高度的公称值和极限偏差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1.3有效长度极限偏差
多楔带的长度用有效长度表示,按4.2所述方法进行测定。有效长度一般应为10mm的整倍数,其极限偏差如表3所示。
表3有效长度的极限偏差
有效长度L。
L≤1000
1 000120015002000L≤2500
25003000
注:有效长度大于3000mm时,其极限偏差由带的制造方与使用方协商确定。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GB/T33513—2017
有效长度及露出高度的测量
4.2.1测量装置
多楔带的有效长度及露出高度是将带安装在由下述主要部分组成的测长机上测量的(参见图5)。测量装置的示意图
说明:
测量力:
两带轮中心距;
计算用值,单位为毫米(mm)。图5长度及露出高度的测量装置
露出高度测量示意图
4.2.1.1两个具有相等直径的测量带轮,其中一个位置固定而另一个可沿轨道移动。其荐用有效直径按表4所示数值确定。带轮轮槽尺寸如图1和表1所示。4.2.1.2测量力施加装置:用于将测量力施加在可移动带轮上。中心距测量装置:用于测量两带轮中心间的距离。4.2.1.3
4.2.2测量力
用于测量带的有效长度的测量力参见表4。表4测量带轮参数和测量力
带轮有效圆周长(位于有效直径处)C。/mm检验用球或柱外缘处带轮直径K/mm每楔测量力F/N
4.2.3测量程序
96.48±0.13
测量带的有效长度时,先将带轮装到测量装置上,施加规定的测量力后,将带至少转动两圈以上,使其很好地楔人带轮并使总测量力平均分配在带的两直段上,然后测出两带轮的中心距。再按式(1)计算带的有效长度,按式(2)计算带的露出高度。L=amin+amax+C.
式中:
带的有效长度,单位为毫米(mm);测量带轮的有效圆周长,单位为毫米(mm);带轮中心距的最大测量值,单位为毫米(mm);带轮中心距的最小测量值,单位为毫米(mm)。(1)
式中:
露出高度,单位为毫米(mm);d
有效直径,单位为毫米(mm);S
一一计算用值,单位为毫米(mm)。多模带的标记
GB/T33513—2017
多楔带的标记示例。以符合楔数为6楔,型号为PK型有效长度为1500mm的多楔带为例,其标记为:
6PK1500
标记中各要素的含义如下:
楔数为6楔;
型号为PK型:
有效长度为1500mm。
GB/T33513—201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SO9981:1998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本标准与ISO9981:1998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具体章条编号对照情况见表A.1表A.1本标准与IS09981:1998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本标准章条编号
附录A
附录B
ISO9981:1998章条编号
附录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