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4808-2017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大豆
GB/T 34808-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4808-2017

中文名称: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大豆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 for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oybean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7-11-01

实施日期:2017-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589KB

相关标签: 农业 气象观测 规范 大豆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农业、林业>>植物保护>>B18农业气象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36页

标准价格:59.0

出版日期:2017-11-01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23-12-28

起草人:郭建平、姜丽霞、李帅、闫平、朱海霞、王萍、纪仰慧、赵俊芳

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9)

提出单位:中国气象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9)

标准简介

GB/T 34808-2017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大豆 GB/T34808-2017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农业气象观测的规则,包括观测原则和地段选择,发育期、生长状况、生长量、产量要素、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田间工作等的观测时次、项目、标准和计算方法,观测结果的记载记录格式等内容以及观测簿表填写。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大豆农业气象观测的业务、服务和研究。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4808—2017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oybean2017-11-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7-11-01实施
术语和定义
观测原则和地段选择
发育期观测
生长状况观测与评定
生长量观测
产量要素分析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
主要病虫害观测
田间工作记载·
观测簿表填写
生育期间气象条件鉴定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地段选择
大豆密度观测
大豆生长量观测.
大豆产量要素观测·
观测薄表填写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大豆农业气象观测薄及报表格式参考文献
GB/T34808—2017
iKAoNi KAca
iiiKAoNikAca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建平、姜丽霞、李帅、闫平、朱海霞、王萍、纪仰慧、赵俊芳。GB/T34808—2017
iKAoNi KAca
iiiKAoNiKAca
1范围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GB/T34808—2017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农业气象观测的规则,包括观测原则和地段选择,发育期、生长状况、生长量、产量要素,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田间工作等的观测时次,项目,标准和计算方法,观测结果的记载记录格式等内容以及观测簿表填写。本标准适用于开展大豆农业气象观测的业务、服务和研究。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平行观测
parallel observation
观测大豆发育进程、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形成情况,同时观测相关的环境要素。2.2
植株密度
plant density
单位土地面积上大豆植株的数量。注:以株数每平方米表示。
empty and blighted pod
大豆空批莱
荚果中无粒或不足正常籽粒1/4的荚。观测原则和地段选择
观测原则
3.1.1平行观测
观测大豆的发育进程、生长状况、产量,并同时观测大豆生长环境的物理要素(包括气象要素等)。大豆观测地段的气象条件与气象观测场基本一致时,气象台站的基本气象观测可作为平行观测中的气象要素部分。
3.1.2点与面结合
应在相对固定的观测地段进行系统的观测;在大豆生育的关键时期以及当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时,应根据当地服务需求进行较大范围的农业气象调查,增强观测的代表性3.2地段选择
应选择能代表当地一般情况下气候,土壤、地形,地势、耕作制度及产量水平的地段作为观测地段地段一旦选定宜保持长期稳定,确需调整时应选择该地段邻近的农田,并对调整情况进行记载。地段选1
iiiKAoNiKAca
GB/T34808—2017
择的具体要求见附录A。
4发育期观测
4.1观测内容
播种期、出苗期、三真叶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英期、鼓粒期和成熟期。观测时间
播种期按实际播种日期记载:出苗期通过目测确定并记载。其他发育期进行隔日观测,若规定观测的相邻两个发育期间隔时间很长,在不漏测发育期的前提下,可逢5和旬末观测,临近发育期即恢复隔日观测。具体时段宜由台站根据历史资料和当年大豆生长情况确定。
4.3观测地点的选择
4.3.1观测点的确定
在观测地段4个区内,各选有代表性的一个点,作上标记并编号,并在此观测发育期。4.3.2观测点面积的确定
条播密植:宽2行~3行、长2m~3m。4.3.2.1
穴播:宽2行~3行,每行长可包括15穴(株)~20穴(株)。3间套种:条播参照4.3.2.1,穴播参照4.3.2.24.3.2.3
观测植株数的选择
条播密植:观测植株一般不固定,在发育期测点内,每个测点连续取25株。4.3.3.2
穴播:每个测点连续固定5穴。
间套种:条播参照4.3.3.1,穴播参照4.3.3.2。4.4
发育期确定
发育期的确定包括以下几部分:出苗期:子叶在土壤表面展开:三真叶期:两片真叶(单叶)出现后,又出现了由三片小叶组成的复叶,并开始展开:一分枝期:在主茎叶腋间出现了长约1.0cm的侧芽。出现分枝期因品种而异,有的在开花前,有的在开花后;
开花期:花序上展开了第一朵花的花瓣(旗瓣);结荚期:落花后开始形成幼英,长约2.0cm;一鼓粒期:英果籽粒开始明显凸起;成熟期:植株变黄,下部叶开始枯落,英果变干,籽粒变硬,呈现出该品种固有的颜色。当观测植株上出现某一发育期特征时,即为该个体进人了某一发育期。地段大豆群体进人发育期,是以观测的总株数中进人发育期的株数所占的百分率确定。第一次大于或等于10%时为该发育期的始期,大于或等于50%时为发育普遍期。一般发育期观测到50%为止。2
HiiKAoNiKAca
4.5特殊情况处理
GB/T34808—2017
4.5.1因品种等原因,进人发育期植株达不到10%或50%时,观测进行到进入该发育期的植株数连续3次总增长量不超过5%为止,气候原因所造成的上述情况,仍应观测记载。4.5.2如某次观测结果出现发育期百分率有倒退现象,应立即重新观测,检查观测是否有误或观测植株是否缺乏代表性,以后一次观测结果为准。4.5.3因品种、栽培措施等原因,有的发育期未出现或发育期出现异常现象,应予记载4.5.4固定观测植株如失去代表性,应在测点重新固定植株观测,当测点内观测植株有3株或以上失去代表性时,应另选测点。
4.5.5在规定观测时间遇到有妨碍进行田间观测的天气或旱地灌溉可推迟观测,过后应及时进行补测。如出现进人发育期百分率超过10%或50%,则将本次观测日期相应作为进人始期或普遍期5生长状况观测与评定
5.1观测内容
植株高度、植株密度、一次分枝数和英果数。5.2
观测时间
5.2.1植株生长高度观测时间:三真叶期、开花期、鼓粒期。5.2.2植株密度观测时间:三真叶期和鼓粒期。5.2.3
一次分枝数和荚果数观测时间:鼓粒期。5.3植株生长高度的测量
在发育期观测点附近,选择植株生长高度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对于条播密植大豆,植株不固定,连续取样测量。选4个测点,每个测点取10株,共40株为观测对象。对于穴播大豆,连续取5穴,每穴任取3株。个别植株因折断或死亡时,应补选。测点中有3株或3株以上失去代表性时,则该测点植株应全部另选,并在备注栏注明具体测量值取从子叶节至主茎顶端(包括花序)值。高度测量以厘米为单位,小数四舍五人,取整数记载。
5.4植株密度测定
第一次进行植株密度测定时,应在发育期观测点附近,各选一个有代表性的测点,做上标志,以后每次密度测定都在此处进行。如果测点失去代表性时,应另选测点,并注明原因。具体观测方法见附录B。
5.5一次分枝数和英果数观测
在每个测点连续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测定一次分枝数和荚果数。注:一次分枝数:数出样本上一次分枝的数量,求出单株平均,取一位小数;英果数:数出样本上的荚果数,求出单株平均,取一位小数,5.6生长状况评定
5.6.1评定时间
在发育期普遍期进行。
HiiKAoNiKAca
GB/T34808—2017
5.6.2评定方法
目测评定。以整个观测地段全部大豆为对象,与全县(市)范围对比和当年与历年对比,综合评定大豆生长状况的各要素,采用5.6.3划分苗类的方法进行评定。前后两次评定结果出现变化时,要注明原因。
5.6.3评定标准
评定标准分为三类:
一类:生长状况优良。植株健壮,密度均匀,高度整齐,叶色正常,花序发育良好,豆荚多,结实饱满:没有或仅有轻微病虫害和气象灾害,对生长影响极小:预计可达到丰产年景的水平:一二类:生长状况较好或中等。植株密度不太均匀,有少量缺苗断望现象:生长高度欠整齐:豆荚少:植株遭受病虫害或气象灾害较轻,预计可达到近5年平均产量年景的水平;一三类:生长状况不好或较差:植株密度不均匀,植株矮小,高度不整齐;缺苗断垄严重;豆荚少籽粒不饱满。杂苗很多:病虫害或气象灾害对其有明显的抑制或产生严重危害;预计产量很低,是减产年景。
5.7大田生育状况观测调查
大田调查可根据当地的气象决策服务需要,自行安排进行调查。并根据服务需求,记载调查情况并存档。
6生长量观测
观测内容
叶面积和干物质重量。
6.2观测时间
三真叶期、分枝期(或三真叶后20d)、开花期、鼓粒期和成熟期。观测方法见附录C。7产量要素分析
测定和分析内容
株荚数、空枇荚率、株结实粒数、株籽粒重、百粒重、理论产量、茎秆重、籽粒与茎秆比。2测定时间
成熟期。
测定和分析方法
在观测地段4个区取样,先进行数量测定,然后晾晒、脱粒,及时进行重量分析,并且做好观测样本的保管。具体方法见附录D
8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
观测内容
干旱、洪涝、渍害(湿害)、连阴雨、风灾、冰苞、低温冷害、霜冻。4
8.2观测时间和地点
GB/T34808—2017
8.2.1观测时间:在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观测。从大豆受害开始至受害症状不再加重为止8.2.2观测地点:一般在大豆生育状况观测地段上进行,若灾害重大,还应做好全县(市)范围内的调查。
8.3记载项目
发生灾害的名称、受害期及受害程度灾害名称
记录实际发生的灾害名称。
2受害期
灾害开始发生,大豆出现受害症状时记为灾害开始期,灾害解除或大豆受害部位症状不再发展时记为终止期,其中灾害如有加重应进行记载。霜冻,洪涝,冰,风灾等突发性灾害除记载作物受害的开始和终止日期外,还应记载天气过程开始和终止的时间(以时或分计),以气象台站观测记录为准当农业气象灾害(干早、低温冷害等)达到当地灾害指标时,则将达到灾害指标日期记为灾害发生开始期,并进行各项观测,如未发现作物有受害症状,则继续监测两句,然后按实况作出判断,如判断作物未受害,记载“未受害”并分析原因,记人备注栏。8.3.1.3受害症状和程度
记录作物受害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受害部位(上、中、下)及外部形态、颜色的变化等,并根据表1判断受害程度。
表1大豆受害症状及受害程度
灾害名称
低温冷害
连阴雨
旱象露头。20cm深土壤湿度
占田间持水量小于60%;对播种
不利,出苗不齐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植株部分被淹
叶子击破,倒伏
植株倒伏偏离垂直方向
15°~45°
叶尖受冻,少量烂秧粉种,对
植株正常生育有影响
影响晾晒,田间有积水
早象发展。20cm深土壤湿度
占田间持水量50%左右:播种困
难,缺苗严重,叶子白天调菱
植株大部分被淹,1d~2d
茎秆折断,花、荚果、籽粒脱落植株倒伏,偏离垂直方向46°
60°部分茎秆折断
茎秆、花蕾、未成熟荚果受冻,大量粉种、灌浆受阻
收割播种困难
早情严重。20cm深土壤湿度
占田间持水量小于40%:不能播
种、出苗;植株死亡
植株大部分被潼死,被冲走,
被泥土掩盖。荚果腐烂、种子
植株死亡,颗粒无收
花、荚果、籽粒被吹落,植株被风吹走或被吹雪掩盖
植株被冻死、粉种严重,植株
因低温不能成熟,严重影响产量种子发芽、荚果腐烂,不能播
种出苗
GB/T34808—2017
8.3.2受灾期间天气气候情况分析灾害发生后,记载实际出现使作物受害的天气气候情况,在灾害开始、增强和灾害结束时记载分析。主要分析导致灾害发生的前期气象条件、灾害开始至终止期间的气象条件以及气象条件发生的变化、使灾害解除的气象条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等。发生不同灾害时天气气候情况记载的内容见表2。表2大豆农业气象灾害及期间的天气气候情况灾害名称
连阴雨
低温冷害
9主要病虫害观测
观测内容
天气气候情况记载内容
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干旱期间的降水量和天数、地段干土层厚度(cm)、土壤相对湿度(%)连续降水日数、过程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及日期过程降水量、连续降水日数、土壤相对湿度(%)连续阴雨日数、过程降水量
过程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及日期最大冰苞直径(mm)、冰密度(个/m)或积霍厚度(cm)不利温度持续日数,过程日平均气温及距平、极端最低气温及日期地表温度小于或等于0℃持续时间、极端最低气温及日期观测内容包括紫斑病、花叶病、食心虫、蚜虫等。9.2
观测时间和地点
在观测地段上,结合大豆生育状况进行观测。如有病虫害发生应当立即进行观测记载,直至病虫害不再蔓延或加重为止。同时记载地段周围危害情况。9.3
记载项目
9.3.1发生灾害的名称
记载学名,不得记各地的俗名。9.3.2受害期
当发现大豆受病虫危害时,记为发生期;病虫发生率高,记为猎癫期;病虫害不再发展时记为停止期。9.3.3受害程度
记录作物受害的器官及部位,并根据表3判断受害程度表3大豆受害部位及受害程度
受害部位
茎叶受害
花、荚果、种子受害
全株受害,植株死亡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