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QSY 06506.1-2016 炼油化工工程转动设备技术规范 第3部分:润滑、轴封及控制油系统
QSY 06506.1-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SY 06506.1-2016

中文名称:炼油化工工程转动设备技术规范 第3部分:润滑、轴封及控制油系统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959KB

相关标签: 炼油 化工 工程 转动 设备 技术规范 润滑 轴封 控制 系统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QSY 06506.1-2016 炼油化工工程转动设备技术规范 第3部分:润滑、轴封及控制油系统 QSY06506.1-2016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Y06506.3—2016
炼油化工工程转动设备技术规范第3部分:润滑、轴封及控制油系统Rotatingequipmentspecificationfor oil refining and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Part 3: Lubrication, shaft sealing and control-oil system2016—01—27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16-04—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伴
术语和定义
般要求
仪表、
控制和电气系统
检查、
试验和发运准备
特殊用途油系统
泵和驱动机
油冷却器
油过滤器
转换阀
蓄能器
高位油箱
仪表、控制和电气系统
检查、
试验和发运准
股用途油条统
泵和驱动机
冷却器
油过滤器
仪表、控制和电气系统
检查、
试验和发运准备
干气密封系统
气体过滤器
切换阀
冷凝液收集器
Q/SY06506.3—2016
Q/SY06506.3—2016
7.6仪表、控制和电气要求
7.7检香、试验和发运准备
8保证
工艺保证
8.2机破保证
-TKAONKAca
Q/SY06506.3-2016
Q/SY06506《炼油化工工程转动设备技术规范》是炼油化工工程设计系列标准之一。该标准分为以下16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离心压缩机:
第3部分:润滑、轴封及控制油系统:第4部分:离心泵和旋转泵的轴密封系统;第5部分:焦化装置水力除焦系统:第6部分:中轻载荷离心泵;
第7部分:往复式计量泉;
第8部分:往复泉;
第9部分:无密封离心泵;
第10部分:重载荷离心泵:
第11部分:转子泵:
第12部分:搅拌机,
第13部分:往复压缩机;
第14部分:回转式正排量压缩机:第15部分:特殊用途汽轮机;
第16部分:一般用途汽轮机。
本部分为Q/SY06506的第3部分。本部分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利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提出。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大然气集团公可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邢桂坤、范吉全、张一兵、付大春、姚德群、吴惠萍、王小鹏、肖峰、杨永光、李晓明、常亮、谭国锋、叶林、刘翔、何凯。1范围
炼油化工工程转动设备技术规范第3部分:润滑、轴封及控制油系统Q/SY06506.3-2016
Q/SY06506的本部分确立了炼油化工用转动设备润滑、扣封和控制油系统及下气密封系统工程设计、选型等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同时对作为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辅助设备、管路系统、电气控制和仪表方面给出了指南。
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中国境内新建或改扩建石油化工建设项自中转动设备工程设计和采购,在中国境外的项日经业主批准后可参照扶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义件对于本义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义件:仅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义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Q/SY06506.1炼油化工工程转动设备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APIStd614:2008润滑、轴密封、控制油系统及辅助设备(Lubrication,shaft-sealingandcortrcl-oil systems and auxilisries)3术语和定义
APIStd614:200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一般要求
4.1总则
4.1.1系统内所有设备和附件应满足项日的现场环境。4.1.2用于规定的公用工程条件下,设备(包括所有的辅机)应适合于操作。4.1.3卖方应对订货合同范围内所有设备和所有辅助系统负责。4.1.4:卖方文件应按实方要求提交,设备位号(包括油冷却器、油过滤器,油泵,油箱,高位油箱等)、仪表位号、管线号等应按买方要求标识。4.1.5由卖方所供的设备应符合规定的声压级(详见Q/SY(055C6.1),卖方应提供设备倍频带的最大声压级和声功率级数据、
4.2管路
4.2.1管路系统应包括管路、隔离阀、控制阀、安全阀、减压器、孔板、温度计和温度套管、液流视镜以及相关的放空管和排凝管4.2.2除非另有规定,润滑、轴封和控制油系统的管路材料最低按表1的要求4.2.3管壁厚度按APIStd614:2008的第1部分要求执行。4.2.4管路系统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1
Q/SY06506.3—2016
法兰栓
表1润滑、轴封和控制油系统管路材料最低要求除Sch10s和40s的300系列不锈钢管,可电容焊除Sch10s和40s的300系列不锈钢管,可电容煤300系列不锈钢,对焊或平焊,禁止承插焊对于小于或等于ANSI300级一非石棉平垫对于大于或等于ANSI600级—304或316继绕和外部定心的螺旋型真充非石棉缠统望
按项目规定
除非另有规定,应提供阀芯材质(一般为)为13Cr不锈钢的截上阀合适的文撑和防护,以防止由于振动或装运、操作和维护追成的损害b
为便于操作、维护和彻底清洁前具有适当的弹性和止常可接近性。安装要整洁有序,适合设备的外形轮廓,面不妨碍检修通道。e
d)采用无积存的管路布置。
e)再过低点完全排净而不用拆管路4.2.5油管路在正常回注温度达到最大流量条件时,回流管的尺寸应使得油量不充满油管的一半其布置应保证良好的排放。水平管应有一定的斜度,连续倾斜地朝向油箱,分支油管宜以油流方向至少以45进人回油管。油过滤器下游的压力管路不得有可能聚积污垢的内部障碍物4.2.6公用工程的管线应分类汇总,4.2.7引起机组损坏或跳间的管线连接处,不应安装载止視。4.2.8系统内所有管线接口应采用法兰连接。管线可以拆除,拆除位置应位于离机组较近的地方:便于设备的移动与组装。所有管线的死端应装有盲板法兰。4.2.9
完草。
除非另有规定,阀门不应采用软密封,碟形阀不应用手本系统不锈钢管道系统上的阀门在清洗时应能够拆除。所有管线系统应设置高点放空阀和低点排凝阀。玻璃板液位计和力表应设置排污阀。視门的支撑应放置于和阀门接近的管道上,不应直接支撑在阀体上。除非征得买方同意,油管线中不允许使用软管。控制油、润滑油和密封油管线的油过滤器下游应采用对焊连接当仪表安装远离初始根部阅门时,应提供第二道根卖方应为仪表和仪表盘提供所有必需的管路、阀门和管件。仪表盘应在出厂前完全组装仪表、控制和电气系统
仪表设计利安装应按照买方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执行。4.3.1
4.3.2除非另有规定,所有的控制装置和仪器仪表应适于空外安装4.3.3所有的控制装置和仪表应安装和布置得使操作人员易于观察以及便于进行试验、调节和维扩。4.3.4除非另有规定,所有接触流体的仪表零件应为300系列奥氏休不锈钢材质。4.3.5应提供必要的陶门配置,开关,桥式链接(跨接线)或其他方案,使得除停机传感器外的所有仪表及其部件能够在设备运行中进行替换4.3.6仪表板和仪表盘应全组装
4.3.7当机组配置的控制或仪表需要多个线接点时,应提供端子接线盒到每个电气控制元件或仪表的连线及其附件。
Q/SY06506.3-—2016
4.3.8在仪表和其隔离阀之间要求使用放气阀(空气用途除外),可以使用隔离阀/放气阀的组合阀4.3.9电气系统应符合本部分电气部分的要求。4.4检查、试验和发运准备Www.bzxZ.net
APIStd614:2008中第1部分的要求适用于本部分5特殊用途油系统
5.1总则
5.1.1特殊用途油系统包括的设备(包括辅助设备)应设计和制造满足使用寿命最少为20年:不问断运行至少5年
5.1.2除非另有规定,每个机组应配有一个润滑泊系统。5.1.3当控制油和润滑油压力差别较大或润滑油流量较大时,可单独设置控制油泵。5.1.4系统应设成一个独立的油站,应准许在不中断系统或系统所供油的设备运行时,系统的主要和备用组件相互切换和停机进行维护。5.1.5
润滑油应从泊过滤器的上游进行循环,以避免产生静电(或静电荷)。5.1.6采用密封油系统应得到买方批准。5.1.7设备的布置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安全通道,便于操作和维护。5.1.8应提供阀门连接的放空管,排凝口和管道,使得设备运转期间备用部件可以非放,清洗和再充满。
冷却器、过滤器、高位油箱、回油装置、蓄能器应符合规定的压力容器设计规范。5.1.9
,卖方的设计应考虑主润滑泊供油系统发牛故障时,保证备用供油系统足够供给,或采取其他5.1.10
预防措施。买卖双方应对系统和其部件共同进行协商。除非截止阀是组合部件和旁通布置的一部分,过滤器至用油设备之间不应设置截止阅。5.1.11
所有回注在管线中应有足够的潜留时间,以保证静电荷得到充分消除。5.1.12
当工作压力大于4.0MPa时,密封油排凝应采用双阀。5.1.13
5.2底座
5.2.1润滑油站的所有设备和仪表应安装在一个公用底座上。在公用底座范围内的电气、仪表在底座内完成安装并配管,所有外接管线接到底座达缘。主要部件的支承结构(泵、过滤器、冷却器和泊箱等)应直接安装在钢结构上。5.2.2除非另有规定,公用的底座应设有排液,排液槽应配备一个或多个尺寸规格至少为DN40接头。底座、安装的部件和盖板的布置和安装确保积液排放干净,避免盖板和沟槽的倾斜面造成的液体滞留。
5.2.3底座至少应提供有四个起的吊耳。底座应有足够刚度,以防止永久变形或者有其他的损伤。5.2.4除非另有规定,在座上应提供足够的人行通道和防滑金属盖板。5.2.5除非另有规定,底座间隔区应至少有一个可以灌浆和一个能够放空的开口。每个开口应有不小于0.0125m的有效面积而且直径不小于100mm,每个开口应允许底座下整个空腔灌浆和放空而不产生气穴。
5.2.6在每个底脚螺栓附近应提供校平螺钉。5.3油箱
5.3.1除非另有规定,油箱应和机组底座分开,并且要有足够的刚度以防止塌陷和振动。用螺栓连3
Q/SY06506.3—2016
接到泊箱上的组件,应安装在一个补强垫板上,螺栓孔不应延伸至油箱内,需要加强筋板时,应安装在油箱外面:以防止沉积物积聚。5.3.2油箱最小的滞留容量应满足8min正常供油量,且最低运行液位至泵入口液位至少为5min的正常流量。停机容量应考德轴承箱和密封腔、密封高位油箱、润滑高位油箱、蓄能器、控制元件和排放回流到泊箱管路等含有的全部油量。停机容量应保留至少10%的附加容积,5.3.3除非另有规定,注箱和焊接在油箱上的所有附件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榜子和扶手栏杆除外)。
5.3.4油箱应密封防止污物和进人,油箱顶开口应高出平面至少25mm并加密封垫。5.3.5除非征得买方批准,油泉、油冷器或油过滤器不应装车油箱顶上。回油口应远离泵的吸入目。
常压回油接口应位于最高探作油位之上5.3.7
5.3.8油系统控制背压闵和回流控制闵接口应分开设置。5.3.9泵的吸人接口应靠近倾斜的油箱底部的较高一端,并至少高出50mm5.3.10泊箱底部应以1:50连续倾斜至低点,并提供规格至少为50mm的法兰连接的排放口。除非另有规定:人孔应位于油箱的顶部,人孔尺寸至少应为600mm×6c0mm的方形口或直径450mm的圆孔。
5.3.11泊箱成具有水分和杂质分离的能力5.3.12除非另有规定,油箱注油几的规格应至少为直径50mm,并能自动关闭,配有开口面积等于管内截面积200%的一个不锈钢细日粗滤网,5.3.13泪箱应配置法兰连接的放空接口,规格至少为直径50mmm,要配有防风雨、耐腐蚀的过滤器通气罩
5.3.14除非另有规定,油箱应提供加热器。加热器宜选用电加热型,加热器应能够在12h之内,把油箱中的润滑泊从规定最低现场环境温度加热至卖方要求的启动温度,油箱内不得使用蒸汽加热盘管。
5.3.15卖方应提供油净化器接口,并带阀门和盲法兰。5.3.16汨应有可靠的接地设施。5.4泵和驱动机
5.4.1油系统应包括均适用于连续运行的一台主油泵和一台助油泵,买方应规定泵和驱动机的型式,辅助泊泵应使用电动机驱动。5.4.2除非另有规定,泵人应设在油箱顶部5.4.3买方有规定时,应提供一台事故油泵。经买方认可,可以提供轴头录,轴头泵应为容积式泵,设置轴头泉时,可不设润滑泊高位5.4.4
油箱。
确定泵的规格应满足如下准则
在最高温度和相应最低黏度下确定泵的规格,以满足流量要求。a)
b)每台泵应满足:
供给设备所要求的正常流量加上正常油流量的20%或401/mm,取其中的较大者瞬态泊的要求。
设备卖方的正常设备磨损裕度
提供蓄能器以满是暖态控制油压要求,回转泵应在安全阀设定压力下能够通过总油量。应能在正常流量、安全阀或限压阀设定压力及最小操作黏度下连续运行。4
Q/SY06506.3--2016
5.4.6离心泵的正常工作流量应在泵最佳效率点的80%~110%之间,以正常运行点到关闭点:离心泵压头应至少连续上升5%,新叶轮安装后,应能提高压头至少为10%。驱动机功率应考惠性能山线未端需要的最大功率,且能够在规定的润滑油黏度范围内连续稳定工诈。5.4.7除非另有规定,应在每台泵的吸人管路中安装一台带奥氏体不锈钢粗滤器,过滤器过流面积等于吸人管的横截面积的159%。5.4.8除非另有规定,应使用侥性联轴器,联轴器和联轴器与轴的连接应至少以最大驱动功率(包括任何电动机使用系数)来评定,联轴器最小使用系数应为1.5,5.5油冷却器
5.5.1油冷却器应是管壳式,采用双联布置,并带连续流动转换阀。板式冷却器和空气冷却器应得到买方批准。
5.5.2对于双联布置冷却器,卖方应设置独立的热安全視以提供热过压保扩5.5.3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条件应满足相应的项目规定,5.5.4单个冷却器负荷应与其总的冷却负荷相对应:并保持至少20%的裕度。且最大允许工作压力不应小于系统最大运行压力,不小于容积泵限压阀的设定值,或者不小于离心泵的最大出口压力5.5.5油冷却器不应安装在油箱内。5.5.6除非另有规定,应提供包括一个带有温控阀的润滑油旁通管线来调节供油温度,温度控制阀和管路的规格确定,应适应于处理所有通过冷却器的润滑汕流量。对于三通湿度控制阀的压力降,不应超过冷却器的压力降;对于二通温度控制阀的压力降,不应超过冷却器的压力降的50%。5.5.7冷却器的冷却水侧和润滑油侧均应配置带阀的放气/排凝接口。55.8管壳式冷却器应在管侧走冷却水,为可拆式管束设计,带有可拆卸的水室盖。管子的名义外径应至少为16mm,管子的名义壁厚至少为1.245mm,且为光管或整体肋片(低助片管)的设计。经买方同意,可以提供型管
5.5.9润滑油侧工作玉力应高于冷却水侧工作压力5.5.10在禁铜的场所使用时,接触油的零部件可以采用300系列不锈钢材料,但应考虑冷却水中氯离子合量满足不锈钢的使用要求。5.6油过滤器
5.6.1应提供带有可更换元件或滤芯的双联全流量油过滤器。试验压差为350kPa时:过滤器对10gm颗粒(Bl≥10)应提供至少90%的颗粒过滤效率,对15mm颗粒(3≥200)应提供至少99.5%的颗粒过滤效率。
5.6.2油过滤器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油应从外部流向滤芯的中央。
经买方同意,可以提供润滑油流从滤芯中央向外流动,滤芯应进行适当支承,防止其断裂或防上未过滤的(污)油旁通过滤芯进入设备。与过滤器外壳及中心支柱和其他金属构件应为奥氏体不锈纲材页过滤器滤芯筒在一组中最多为2个。e)
芯筒接合处应百行对中,可以在重叠的志简之间使用口缘法兰,保证对中。过滤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油过滤器应安装在油冷却器的下游。a)
油过滤器应使用连续流转换阀的管路连接并联布置c)
过滤器壳体和盖端应适于在离心泵最高出口压力或在不小于容积泵的限压装置设定值的压力下操作。
Q/SY06506.3—2016
d)端盖质量大于15kg的油过滤器应有盖板起吊构件。e)油过滤器不应装配差压限制阀或其他阀门。油过滤器应装备阀门连接的放空,净油侧及污油侧阀门连接的排放接头。污油侧排放接头应f
位于壳休下部,低于过滤器元件和芯子支座,以便于污油侧的完全排放。g)
除非另有规定,平衡注人阀应馈定在开启的位置,平衡/注人管线等有节流孔的热力学尺寸出卖方规定。
5.6.4过滤器芯于材料应防水和耐腐蚀,如果油中的水含量按容积达到5%并操作温度高到/0。防水过滤器芯筒过滤能力不应下降。5.6.5干净的过滤器芯子和芯筒的压力降,在40℃摸作温度和正常流量下应不超过30kPa,芯子和芯简最小承受压差为500kPa
5.7转换阀
5.7.1除非另有规定,卖方应供给独立月于各冷却器和过滤器装置的各自转换阀。5.7.2转换阀的阀体、阀芯和阀柱塞或阀球材质应为不。5.8蓄能器
5.8.1在伺服控制瞬间需要保持汽轮机控制油玉力或者如果当各用油泵从备用状态加速到工作转速要保持润滑油或密封油压力时,应提供蓄能器。所有操作条件下(包括瞬态),控制油压力应保持在卖方所规定的最小供油压力之上。5.8.2在辅助油泵加速期间,系统供油压力应至少4s内保持在停机设定值之上5,8.3除非另有规定,蓄能器的壳体应为奥氏体不绣钢,5.8.4蓄能器应远离油泵启动信号取压点,以清除启动信号动作的延退,5.8.5蓄能器应装有法兰接口,充许人工清洗,并应安装于动预充气阀(包止回阀)。5.9高位油箱
5.9.1除非另有规定,注系统应设置润滑油高位油箱:油箱的本积至少为3min正常操作的润滑油流量,油箱应采用奥氏休不锈钢。5.9.2油箱溢流管线二应提供一个目视玻璃流量计,目视玻璃流量计应位于易于观察的区域。5.9.3卖方应规定底部出口接管高于机器中心线的最小和最人容许高度;最高静压头应不小于润滑油跳闸压力。
5.10仪表、控制和电气系统
AFIStd614:2008的规定适用于本部分。5.11检查、试验和发运准备
APIStd614:2008的规定适用于本部分。6一般用途油系统
6.1总则
6.1.1一般用途润滑油系统设计。制造应满足使用寿命至少为20年,连续不间断运行时间不少于3年的要求。
6.1.2系统应为独立的准站,或与它所服务的设备构成一个整体的底座。应允许在不间断系统运行6
或设备运行的情况下,系统的主要部件和备用部件间相互切换和停机进行维修。6.1.3油系统的流量和热负荷应满足所有操作要求Q/SY06506.3-2016
6.1.4油系统设备的布置(包拮阅门、管线)应留出足够的维修空间以及冷却器和过滤器的抽芯空间。
6.2油箱
6.2.1油箱与设备底座组合在一起时,应有足够的刚度以防止塌陷和振动。用螺栓固定在油箱上的组件应安装在补强板上;但螺孔不应延伸到油箱内,油箱底部应坡向排净口。6.2.2、油箱应密封:以防止污物和水进入,当油泵,冷却器或过滤器安装在油箱顶部时,油箱顶部应配备排液用带凸缘的檐(槽),以及个或多个排液接头。6.2.3所有回油接口应尽可能远离泵的吸入口。6.2.4油箱应具有使水分和杂质分离的容积,并能为整个系统停机时提供裕量。油箱设置排气口,并带有一个防风雨、耐腐蚀的过滤器通风罩。6.2.5油箱的尺寸按下列准则:
最低运行油位和吸人油位间的最大容积应足够至少3min的正常流量。停机容积应充许部件、轴承箱、停机油箱、控制元件和卖方提供的管路内的所有油流回油b)
箱。停机容积至少保留10%的余量6.2.6
除非另有规定:油箱应提供一个电加热器。6.2.7除非另有规定,油箱和所有焊在油箱上的附件(除梯子、扶于以外)应采用不锈钢6.2.8油箱应设置接地柱接地。
泵和驱动机
6.3.1油系统应配置一台主油和一台辅助油泵,宜选用容积式泵。除非另有规定,主油泵(除轴头泵列)和辅助注泵应是电动机驱动的。6.3.2应以最高温度和最低黏度泵送润消油来确定油泵规格,满足输送所需的油量要求6.3.3每台泵(主泊泵或备用油泵)应能够供应设备所需要的正常油量120%的油量。容积泵应能够在压力限定阀限定的压力下通过总的油量,在最低工作黏度时,压力不应超过卖方规定的最大压差额定值的90%。泵应能够在正常油量、压力限定阅整定压力及最低工作霸度下连续运行。6.3.4卖方宜提供置式压力限定阀。6.3.5油系统应提供压力调节装置,以防止系统油压的波动6.3.6所有某(除广轴头泉之外)应安装有满溢式进口管,以保证泵的自行注油启动,并应装有人口截止阀、出口载止阀和止回阀6.3.7除非另有规定,对于外部安装的泵的进口管路上,应装有不锈钢制的篮网式永久性Y型粗滤器,其最小过流面积等于进几管路截面积的150%6.4冷却器
6.4.1除非另有规定油冷却器应为管壳式水冷却器6.4.2除非另有规定,油冷却器应为单一配置,冷却器设计热负荷应至少为计算负荷的120%。6.4.3应设置冷动器的旁通温控阀,并带手动操作功能,6.4.4冷却器的最高充许工作压力不应低于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不应低于容积泵的压力限定阀的设定值,
6.4.5冷却器的水侧和油侧都应装有带阀的排气/排凝接头。7
或设备运行的情况下,系统的主要部件和备用部件间相互切换和停机进行维修。6.1.3油系统的流量和热负荷应满足所有操作要求。Q/SY06506.3—2016
6.1.4油系统设备的布置(包括阀门、管线)应留出足够的维修空间以及冷却器和过滤器的油芯空间。
6.2油箱
6.2.1油箱与设备底座组合在一起时,应有足够的刚度以防止谢陷和振动。用螺栓固定在油箱上的组件应安装在补强板上:但螺孔不应延伸到油箱内:油箱底部应坡向排净口6.2.2油箱应密封,以防止污物和水进人,当油泵、冷却器或过滤器安装在油箱顶部时,油箱顶部应配备排液用带凸缘的檐(槽),以及一个或多个排液接头6.2.3所有回油接口应尽可能远离泵的吸入口。6.2.4油箱应具有使水分和杂质分离的容积,并能为整个系统停机时提供裕量。油箱设置排气口并带有一个防风雨、耐腐蚀的过滤器通风罩。6.2.5油箱的尺寸按下列准则:
a)最低运行油位和吸入泊位间的最人容积应足够至少3min的正常流量。停机容积应允许部件、轴承箱、停机油箱、控制元件和卖方提供的管路内的所有油流回油b)
箱。停机容积至少保留10%的余量。除非另有规定,油箱应提供一人电加热器。6.2.6
6.2.7除非另有规定,油箱和所有焊在油箱上的附件(除佛子,扶手以外)应采用不锈钢,6.2.8
油箱应设置接地柱接地。
6.3泵和驱动机
6.3.1油系统应配置一台主油泵和一台辅助油泵,宜选用容积式泵。除非另有规定,主油泵(除轴头泵外)和辅助油泵应是电动机驱动的。6.3.2应以最高温度和最低黏度泵送润滑油来确定油泵规格,满足输送所需的油量要求6.3.3每台泵(主油泵或备用油泵)应能够供应设备所需要的正常泊量120%的油量。容积泵应能够在压力限定阀限定的压力下通过总的油量,在最低工作度时,压力不应超过卖方规定的最大压差额定值的90%。应能够在正常油量,压力限定阀整定压力及最低工作新度下连续运行。6.3.4卖方宜提供外置式压力限定阀。6.3.5油系统应提供压力调节装置,以防止系统油压的波动。6.3.6所有泵(除了头泵之外)应安装有满溢式进口管,以保证泵的自行注油启动,并应装有人口截止闵,出口截止阀和上回阀6.3.7除非另有规定,对于外部安装的泵的进口管路上,应装有不锈钢制的篮网式永久性Y型粗滤器,其最小过流面积等于进口管路截面积的150%6.4冷却器
6.4.1除非另有规定,油冷却器应为管壳式水冷却器6.4.2除非另有规定,油冷却器应为单一配置,冷却器设计热负荷应至少为计算负荷的120%。6.4.3应设置冷却器的旁通温控阀,并带手动操作功能6.4.4冷却器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不应低于系统的最高工准压力。不应低于容积泵的压力限定阀的设定值。
6.4.5冷却器的水侧和油侧都应装有清阀的排气/排凝接头: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