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673-201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673-2019
中文名称: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9110727
相关标签:
汽车
主要
尺寸
测量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标准号:GB/T 12673-2019
标准名称: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
英文名称:Motor vehicle main dimensions measurement method
标准格式:PDF
发布时间:2019-10-18
实施时间:2020-05-01
标准大小:19781K
标准介绍:本标准代替(B/12678-1998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与CB12013106比,:除性
主要技术变化如T
—修改了第1章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
增加了第2章对GB1589、GB/T19514、GB/T29120-2012的引用(见第2章)
修改了第3章的内容:增加了车辆坐标系(见3.1)、H点及H点测量装置(见3.2)乘员参考点及参考平面(见3.3)、座椅布置类型(见3.4)、车身设计术语(见3.5)、最大质量(见3.6)、尺寸编码〔见3.7)、头部包络和头部位置包络(见3.8)的定义
—修改了第4章的内容:增加了车辆状态(见4.2)、测量基准(见4.3)、測量仪器、设备改为测量工具的精度要求(见4.4)
修改了第5章的内容:增加了角度、座椅尺寸、行李箱/货箱容积、H点行程路径尺寸参数的代号及定义(见5.1)、修改了数字分段(见5.2)、增加了内部尺寸后缀(见5.3.1)、外部尺寸后缀见5.3.2)、行李箱/货箱尺寸后缀《见5.3.3)、特殊后缀(见5.3.4
L128-1、L.128-2并删除了载荷状况(见6.1);删除了“满载”的载荷状况、将“最大总重”改为“最大质量”(见6.3
修改了第7章的内容:增加了“内部尺寸—长度”〈见了。1)、“内部尺寸—宽度”(见7.2)内部尺寸高度”(见73)、“内部尺寸—角度”(见7.4)、“内部尺寸—座椅”(见7.5)内部尺寸—H点行程路径”(见7.6)
一修改了第8章的内容:删除了部分载荷状况:“车长”参考了GB1589的相关要求(见8.1);“车宽”参考了GB1589的相关要求(8.2》;修改了”车辆高”的定义并制除了“车辆高”满载的测量方法,“车高”参考了GB1389的相关要求(见83};增加了“外部角度”(见8,4)
修改了第9章的内容:增加了部分载货尺寸测量方法,并对部分载货尺寸测量方法进行了重新编辑(见第9章
增加了附录A驾驶员及乘客头部包络及其定位
增加了附录BH点行程路径
一增加了附录C座椅类型的确定方法及LA8、1.51的测量方法结构框图
—增加了附录D中的部分附图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主要尺寸的测量方法。
本标准规定的外部尺寸、行李箱/货箱尺寸测量方法适用于M类、N类车辆,其他车辆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规定的内部尺寸测量方法适用于M1类车辆,其他车辆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89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3730.2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3730.3-1992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GB/T19514乘用车行李舱标准容积的测量方法
GB/T29120—2012H点和R点确定程序
标准内容
ICS43.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673—2019
代替GB/T12673—1990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
Motor vehicle main dimensions measurement method2019-10-18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0-05-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12673—2019
本标准代替GB/T126731990《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与GB/T12673—199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第1章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增加了第2章对GB1589,GB/T19514、GB/T291202012的引用(见第2章);一修改了第3章的内容:增加了车辆坐标系(见3.1)、H点及H点测量装置(见3.2)、乘员参考点及参考平面(见3.3)座椅布置类型(见3.4)、车身设计术语(见3.5)、最大质量(见3.6)、尺寸编码(见3.7)、头部包络和头部位置包络(见3.8)的定义;一修改了第4章的内容:增加了车辆状态(见4.2)、测量基准(见4.3)、测量仪器、设备改为测量工具的精度要求(见4.4);
修改了第5章的内容:增加了角度、座椅尺寸、行李箱/货箱容积、H点行程路径尺寸参数的代号及定义(见5.1)、修改了数字分段(见5.2)、增加了内部尺寸后缀(见5.3.1)、外部尺寸后缀(见5.3.2)、行李箱/货箱尺寸后缀(见5.3.3)、特殊后缀(见5.3.4);修改了第6章的内容:将H136更改为H136-1、将H137改为H136-2、将L127、L128更改为L128-1、L128-2并删除了载荷状况(见6.1);删除了“满载”的载荷状况、将“最大总重”改为“最大质量”(见6.3);
修改了第7章的内容:增加了“内部尺寸——长度”(见7.1)、“内部尺寸——宽度”(见7.2)、“内部尺寸一高度”(见7.3)、“内部尺寸——角度”(见7.4)、“内部尺寸—一座椅”(见7.5)、“内部尺寸—H点行程路径”(见7.6);一修改了第8章的内容:删除了部分载荷状况;“车长”参考了GB1589的相关要求(见8.1);“车宽”参考了GB1589的相关要求(见8.2);修改了“车辆高”的定义并删除了“车辆高”满载的测量方法,“车高”参考了GB1589的相关要求(见8.3);增加了“外部角度”(见8.4);修改了第9章的内容:增加了部分载货尺寸测量方法,并对部分载货尺寸测量方法进行了重新编辑(见第9章);
增加了附录A驾驶员及乘客头部包络及其定位;—增加了附录BH点行程路径:
增加了附录C座椅类型的确定方法及L48、L51的测量方法结构框图;增加了附录D中的部分附图。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一汽丰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卡达克机动车质量检验中心(宁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观致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汽福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凯、古晓冈、熊乐、韦乐侠、邢汶平、刘玉波、尹丽华、吴吉霞、于显峰、谢东明、刘鹏、韩建军、程宏美、方朝、赵建红、孙枝鹏、刘钢、冯威、王晖、吴龙龙、苏青瑞、连俊锋、汪建安、吴少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2673—1990。
1范围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主要尺寸的测量方法。GB/T12673—2019
本标准规定的外部尺寸、行李箱/货箱尺寸测量方法适用于M类、N类车辆,其他车辆可参照执行本标准规定的内部尺寸测量方法适用于M,类车辆·其他车辆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89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3730.2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2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GB/T3730.3—1992
GB/T19514乘用车行李舱标准容积的测量方法GB/T29120—2012H点和R点确定程序3术语和定义
GB1589、GB/T3730.2、GB/T3730.31992、GB/T29120一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29120一2012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3.1
车辆坐标系
vehiclecoordinatesystem
由相互关联的三个垂直正交平面组成,用于确定平面、轴、点的位置关系,见图1。艾苯准·面
“基准平而
艺苯准平面
车头方间
图1车辆坐标系
GB/T12673—2019
Y基准平面
zero Y-plane
GB/T3730.3—1992中定义2.4规定的车辆纵向对称平面。3.1.2
zero X-plane
X基准平面
制造厂规定的垂直于Y基准平面的垂直面。3.1.3
Z基准平面
zeroZ-plane
制造厂规定的垂直于Y基准平面和X基准平面的平面。3.1.4
Y平面
Y-plane
平行于Y基准平面的平面,
X平面
X-plane
平行于X基准平面的平面。
Z平面Z-plane
平行于乙基准平面的平面。
X向X-axisdirection
平行于X平面法线的方向。
Y向Y-axis direction
平行于Y平面法线的方向。
Z向Z-axis direction
平行于Z平面法线的方向。
basepoint,baseline,zeroplane基准点、线、面
制造厂规定的三个或多个实际点、线或面。2H点及H点测量装置
H点H-point
在HPM中,H点是躯干和大腿的旋转中心,模拟人体驱干和大腿的铰接中心,用于座椅实际H点的确定。在HPM-Ⅱ中,H点是座板总成和背板总成的铰接中心点,位于HPM-IⅡ或HPD的侧向中心线上。
注1:在HPM中,H点位于HPM的中心面上,处于该装置两侧的H点标记钮连线的中点。注2:在HPM-II中,H点也是座垫线与躯干线的交点。当HPM-II适当地放置于车辆上时,无论是CAD还是实际物理装置,H点相对于车辆的位置就作为车辆的基准点。如果座椅被移动,车辆上H点的位置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可调座椅会有不止一个H点位置,而固定座椅只有一个H点位置。注3:H点通常指臀部点或臀部铰接点,但不精确代表人的臀部关节点的位置。[GB/T29120—2012,定义3.3]
actual H-point
实际H点
在HPM中,座椅位于制造厂指定的乘坐基准点位置,HPM采用合适的腿长时,在其躯干线和大腿2
GB/T12673—2019
杆中心线的铰接中心处测得的H点。在HPM-Ⅱ中,座椅位于制造厂指定的乘坐基准点位置,HPM-Ⅱ采用合适的姿态时,在其座板总成和背板总成的铰接中心点处测得的H点。[GB/T29120—2012.定义3.3.2]3.2.3
R点R-point
制造厂设定的设计H点位置,特别指定为R点或SgRP,且满足下述所有要求的点:是用于建立乘员调节工具和尺寸的基本基准点;a)
b)模拟人体躯干和大腿铰接中心位置;C)具有相对于所设计的车辆的结构建立的坐标:d
建立了每个指定乘坐位置的最后面或制造厂指定的正常驾驶和乘坐位置的H点,它考虑了座椅所有的调节状态,包括水平、垂直和倾斜,但不包括用于非正常驾驶和乘坐目的的座椅移动。H-pointtravelpath
H点行程路径
指定乘坐位置的座椅在所有的调节状态(包括水平、垂直和倾斜)下H点所有的可能位置。GB/T291202012.定义3.9
三维H点装置
three-dimensionalH-pointmachine;HPM用于测定车辆上的实际H点和实际躯干角的装置。[GB/T29120—2012,定义3.1]
三维H点装置-I
Ithree-dimensional H-point machine-I ;HPM-I新的SAE(SocietyofAutomotiveEngineers: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H点装置,用于更加准确地测定车辆上的实际H点和实际躯干角以及其他参数值的装置。HPM-Ⅱ主要的变化是改进了可重复性,使用更加方便,增加了一些附加部件,增强了测量能力,并尽可能减小这些改进对基准点位置和其他测量值的影响,见图2。
[GB/T29120——2012.定义3.2]躯干线,
大腿线
坐垫缇
小??线
脚踪周由圆角为44mm
一踝点
、原足底线
LH点行程轨迹
图2HPM-I装置
GB/T12673—2019
H点测量装置H-pointmeasurementmachine包括三维H点装置(HPM)及三维H点装置-Ⅱ(HPM-IⅡ)在内的,用于测量车辆上实际H点和实际躯干角的测量装置的统称
乘员参考点及参考平面
膝关节点
kneepoint
H点测量装置上大腿与小腿的铰接点,见图2。3.3.2
小腿线
legline
在Y平面内,H点测量装置上连接K点到踝点的线,见图2。3.3.3
大腿线
thighline
在Y平面内,H点测量装置上连接K点和H点的线,见图2。3.3.4
驱干线
torsoline
在HPM中,头部空间探杆向后紧靠HPM背板时,探测杆的中心线在HPM-IⅡI中,通过H点和胸部滑动铰接轴的直线,见图2。注:HPM中躯干线过H点且平行于确定躯干角的背板的平坦部分。[GB/T29120—2012,定义3.4]
anklepoint
H点测量装置鞋具与小腿的铰接点,见图2。3.3.6
heelofshoe;HOS
当乘员的座椅位于R点时,H点测量装置的右与压下的地板覆盖层或其他睡部支撑面的交点,见图2。
balloffoot;BOF
鞋底上,鞋具侧向中心线上离HOS203mm处的一个点,见图3。4
鞋模型而
203Trn
米受止地板
受压地板
GB/T12673—2019
鞋模与侧涉
控台边沿
御踝侧涉
图3AHP、APP、BOF、BOFRP、BOS位置图踝足底线barefootfleshline
在侧视图上,起点为过HOS与BOF的连线上距HOS286.9mm的点且与鞋底成6.5°的一条直线,见图2。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踏点参考点ball offootreferencepoint;BOFRP脚后跟位于加速踏板点(AHP),鞋底放置在加速踏板平面上时,鞋底面垂直于侧向中心线且距加速踏板点203mm的直线与加速踏板中心面的交点,见图3。注:若鞋具与侧面支撑物相交未引起BOFRP的偏移,则横向位置(Y坐标)和BOF相同。3.3.10
accelerator heel point;AHP
加速踏板点
当踝角为87°,鞋具放在未受压加速踏板平面上,鞋后跟与压下的地板覆盖层的交点,见图3。注:若鞋具与侧面支撑物相交未引起AHP和BOFRP的偏移,则横向位置(Y坐标)和BOFRP相同。3.3.11
鞋底bottomof shoeBOs
鞋具的底面,用于在侧视图确定平面或角度,见图3。3.3.12
acceleratorpedalpoint;APp
加速踏板点
在侧视图上加速踏板表面中心线距离AHP200mm的点,见图3。3.3.13
乘员地板平面passengersfloorplaneH点测量装置鞋具鞋底与车身底板相接触所构成的平面。3.3.14
地板参考点floorreferencepoint;FRP鞋具放在受压地板覆盖物上,脚后跟与受压地板覆盖物的交点,见图4,注:确定该点时.将鞋具和小腿装配在一起放置在距乘员中心面两侧各127mm范围内最靠前位置,直到与前面组件(如与座椅下部结构或靠背装饰物下面部分)相交,踝角保持在87°~130°范围内。5
GB/T12673—2019
最小藤部间隙
乘员腿部间顾
胆部间隙
下涉区域
前排R点
鞋模型干涉:
乘员有效腿部空问
图4短排距座椅干涉和FRP位置图3.3.15
方向盘中心steeringwheel center前轮处于直线前进状态时,方向盘轮圈上表面与转向管柱中心线的交点。3.3.16
乘员中心面centerlineof occupant每个指定乘坐位置R点的Y坐标平面。注:对于单人座椅,一般情况下指座椅中心面。对于长条座椅,乘员中心面由制造厂指定。3.4座位布置类型
长排距座椅long-coupled seating后排R点
当前排座椅在设计位置,H点测量装置位于后排左外侧座椅上时,与前排座椅间X方向上连续的距离足够安放踝角大于130°的H点测量装置的(第一排到第二排,第二排到第三排等)连续两排座椅。3.4.2
标准排距座椅standard-coupled seating当前排座椅在设计位置,H点测量装置位于后排左外侧座椅上时,与前排座椅间X方向上连续的距离足够安放踝角不大于130°的H点测量装置的(第一排到第二排,第二排到第三排等)连续两排座椅。
短排距座椅short-coupled seating当前排座椅在设计位置,H点测量装置位于后排左外侧座椅上时,H点测量装置的鞋具或腿模型在X方向最小极限位置时与前排座椅装饰物或座椅结构相干涉的连续两排座椅。注:如图4所示:乘员有效腿部空间(L51),乘员腿部间隙(L58)或最小膝部间隙(L48)至少有一个会受到短排距座椅的影响。
3.5车身设计术语
门槛rocker
门框下边部分的零部件。
行李箱/货箱地板luggagecompartment/cargofloor车身内部用于放置行李或货物的区域所形成的上表面。注1:若地板被覆盖则指的是覆盖物的表面GB/T12673—2019
注2:若该车辆布置了可折叠、翻转、滑动等型式的座椅,且其表面可支撑行李,则认为其自身表面也是行李箱地板的一部分。
注3:若车辆布置了未被覆盖的肋板,则指的是肋板顶端。3.5.3
C点cowlpoint
在Y基准平面内,前罩板、发动机罩或外部组件上的最高点沿X向在汽车前风窗玻璃外表面上的投影点,见图5。
D点deckpoint
在Y基准平面内,后背舱或外部组件上的最高点沿X向在汽车后风窗玻璃外表面上的投影点。见图5。
注:某些车辆的D点可能在玻璃边缘投影
区域山
图5C点和D点
一投影
GB/T12673—2019
透明区transparentarea
汽车风窗玻璃或其他透明表面的透光率(当光线与表面成直角测量时)不小于70%的区域。对于防弹车辆,其透光率不小于60%的区域3.5.6
腰线beltline
侧门玻璃透明区下边缘所形成的一条连续的线,并延伸至A柱、C柱。若两相邻玻璃透明区下边缘不共线,则连接各自较低的两个边缘的端点,不考虑圆角,见图6。搬线
图6腰线
最大质量grossvehiclemass;GVMGB/T3730.2中定义的汽车最大允许总质量”。注:单位为千克(kg)。
尺寸编码dimensioncodes
本标准中每一个尺寸都指定一个编码,一般由字母、数字组成,并通过追加后缀来区分不同的测量位置及测量条件。
3.8头部包络和头部位置包络
头部包络headcontour
乘员人群总体的头部定位模型。注:头部包络的确定方法参见附录A。3.8.2
头部包络最高点topofcontour
通过R点的Y平面上,头部包络的最高点,见图7。8
侧视图
面被面
义部络最商点
逆过头部包
络最高点的
半面截面
买部仙络中心
以部包络敢高点
追过头部
包络最高
点的平面
侧视图
头部包络中心
图7头部包络最高点
headpositioncontour
头部位置包络
透视图
透视图
GB/T12673—2019
通过R点的
面裁面
适过点的
面截面
头部包络在指定位置时,通过头部包络最高点所在X平面与Y平面截得的轮廓。测量准备
测量场地
测量场地应具有水平坚硬覆盖层的支承表面。4.2车辆状态
4.2.1若无特殊规定,应在车辆整备质量下测量。对于部分尺寸测量时,可在搭载部分必要测量仪器及1~2名测量人员下进行。
4.2.2汽车转向车轮应以直线前进状态置于测量场地上。4.2.3汽车轮胎气压应符合设计要求。4.2.4若无特殊规定,汽车装有可调节或可活动零部件时,应按如下规定状态进行测量:a)货箱栏板应处于关闭状态;
车门、发动机罩、行李舱盖和通风孔盖等均为关闭状态;b)
收音机天线应处于收回状态:
不包括汽车牌照,但包括汽车牌照板(架);d)
若方向盘可调,则应调节到制造厂规定的位置,如果制造厂没有规定,则应调节到可调节范围的中间位置;
GB/T12673—2019
车辆踏板应处于自由状态位置,对于可调节踏板,应调至制造厂指定或向前最大位置;车辆座椅应按如下要求进行调整:对于高度可调的头枕,如无特殊规定,应调至最高位置;1
若座椅水平、垂直方向可调,应调至R点位置或制造厂指定位置;2)
若腰靠可调,应调至完全收回位置;若坐垫角可调,应调至制造厂指定角度;若座椅靠背角可调,第一排座椅应调至22°或制造厂指定角度,第二排、第三排座椅应调至25°或制造厂指定角度;
h)其他零部件若可调也应调整至制造厂指定位置。4.3
测量基准
4.3.1若无特殊规定,长度应在与X向平行的直线上测量:宽度应在与Y向平行的直线上测量:高度应在与2向平行的直线上测量。
4.3.2若车辆两侧位置对称,可只测左侧或右侧,4.3.3若无特殊规定,车辆内部尺寸应在乘员中心面上测量。当使用H点测量装置测量时,宜采用HPM-I,腿长调至第95百分位的位置测量。为使测量保持一致,宜使用附录B给出的座椅H点行程路径公式。
4.3.4长排距、标准排距、短排距座椅类型的确定方法见附录C,长排距、标准排距座椅测量时H点测量装置推荐采用第95百分位,其他排距可由制造厂指定。4.4
测量工具的精度要求
测量时可采用直接或间接测量的装置进行测量,测量工具的单位及精确度如表1所示。表1测量工具的单位及精确度
测量工具
长度测量工具
宽度测量工具
高度测量工具
角度测量工具
5尺寸编码
尺寸代号及定义
表2中的大写字母表示所测尺寸分类代号。10
精确度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