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2085.2-2015 汽车 空调滤清器 第2部分:气体过滤测试
GB/T 32085.2-201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2085.2-2015

中文名称:汽车 空调滤清器 第2部分:气体过滤测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3120858

相关标签: 汽车 空调 滤清器 气体 过滤 测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标准号:GB/T 32085.2-2015
标准名称:汽车 空调滤清器 第2部分:气体过滤测试
英文名称:Automobiles-Cabin air filter-Part 2: Test for gas filtration
标准格式:PDF
发布时间:2015-10-09
实施时间:2016-03-01
标准大小:3.46M
标准介绍:GB/T32085的本部分规定了测试汽车空调滤清器对有害气体动态吸附性能的若干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测试能减少来自外部环境或内循环中的有害气体和异味浓度的汽车空调滤清器。 GB/T32085《汽车空调滤清器》包含了以下两个部分:
第1部分:粉尘过滤测试
第2部分:气体过滤测试
本部分为GB/T32085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115-2:2009《道路车辆乘驾室用空气滤清器第2部分:气体过滤测试》。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32085.1-2015《汽车空调滤清器第1部分:粉尘过滤测试》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为适应我国的习惯用语将标准名称改为《汽车空调滤清器第2部分:气体过滤测试》。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长春科德宝·宝翎滤清器有限公司、科德宝·宝翎(苏州)无纺布有限公司、东莞市海莎过滤器有限公司、沈阳新科精密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华立、王柏孚、薄源、丁明明、韦毅、陈仪娜、高阳、李赫峰、耿进辉。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43.04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2085.2-—2015/ISO11155-2:2009汽车
空调滤清器
第2部分:气体过滤测试
Automobiles-Cabin airfilter-Part 2:Test forgas filtration(ISO11155-2:2009,Roadvehicles—AirfiltersforpassengercompartmentsPart2:Testforgaseous filtration,IDT)2015-10-09发布wwW.bzxz.Ne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6-03-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测试精度
一般条件
测试用污染物
测试设备
t。的确定和t的应用
试验用滤清器或过滤的准备
测试方法
系统状态的确认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单位换算和试验气体及其浓度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吸附效率的计算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参考文献
关于t。和ta的具体定义和计算
测试台构造
容污量的确定
GB/T32085.2—2015/ISO11155-2:200910
GB/T32085《汽车空调滤清器》包含了以下两个部分:第1部分:粉尘过滤测试
第2部分:气体过滤测试
本部分为GB/T32085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32085.2—2015/ISO11155-2:2009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1155-2:2009《道路车辆乘驾室用空气滤清器
部分:气体过滤测试》。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GB/T32085.1-2015《汽车空调滤清器第1部分:粉尘过滤测试》(ISO/TS11155-1:2001MOD)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为适应我国的习惯用语,将标准名称改为《汽车空调滤清器第2部分:气体过滤测试》。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长春科德宝·宝翎滤清器有限公司、科德宝·宝翎(苏州)无纺布有限公司、东莞市海莎过滤器有限公司、沈阳新科精密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华立、王柏孚、薄源、丁明明、韦毅、陈仪娜、高阳、李赫峰、耿进辉。1范围
GB/T32085.2—2015/ISO11155-2:2009汽车空调滤清器
第2部分:气体过滤测试
GB/T32085的本部分规定了测试汽车空调滤清器对有害气体动态吸附性能的若干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测试能减少来自外部环境或内循环中的有害气体和异味浓度的汽车空调滤清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SO/TS11155-1道路车辆乘驾室用空气滤清器第1部分:粉尘过滤测试(RoadvehiclesAir filt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Part l:Test for particulate filtration)ISO11841-1道路车辆和内燃机滤清器术语第1部分:滤清器和滤清器组件的定义(Roadvehicle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Filter vocabulary-Part l:Definitions of filters and filtercomponents)
ISO11841-2道路车辆和内燃机滤清器术语第2部分:滤清器及其组件特性的定义(Roadvehicle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Filter vocabulary-Part 2. Definitions of characteristics offilters and their components)3术语和定义
ISO11841-1和ISO1184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试验空气流量testairflowrate
单位时间内通过测试通道的气体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3.2
压力降
pressureloss
滤清器上游和下游两侧的静压差。单位为帕(Pa)。3.3
contamination
污染物
散布于试验气体中的有害成分。3.4
浓度concentration
一种成分散布于另一种成分中的质量(或体积)。注:通常表示为某成分的质量除以气体的体积,如毫克每立方米(mg/m):或该成分的体积除以气体的体积,表示为10-,参见附录A。
GB/T32085.2—2015/ISO11155-2:20093.5
引入气流influentair
用于稀释污染物以产生试验气体的洁净空气流。3.6
试验气体challengegas
引人气流和测试用污染物均勾混合后用于测试滤清器性能的气体。3.7
试验气体浓度challengegasconcentration在规定条件下,单位体积试验气体中测试污染物质量(或体积)。注:表示为毫克每立方米(mg/m2)或10-°。参见附录A。3.8
试验气体污染物质量
test contaminant mass
作用于滤清器的测试用污染物的总质量。注:表示为毫克(mg)。
流入气体浓度influentconcentrationC
滤清器上游试验气体中污染物的浓度。注:表示为毫克每立方米(mg/m)或10-参见附录A。3.10
effluentconcentration
流出气体浓度
滤清器下游试验气体中污染物的浓度。注:表示为毫克每立方米(mg/m2)或10-。参见附录A。3.11
吸附效率efficiency
滤清器去除或减少的污染物的量除以直接作用于滤清器上的污染物总量即为该滤清器的吸附效率。
1min efficiency
1分钟效率
从零时(t。)起1min测得的吸附效率。3.11.2
2minefficiency
2分钟效率
从零时(t。)起2min测得的吸附效率。3.11.3
5分钟效率5minefficiency
从零时(t。)起5min测得的吸附效率。3.12
穿透率
penetration
穿过滤清器的污染物量占作用于滤清器上污染物总量的比例。3.13
timezero
GB/T32085.2—2015/IS011155-2:2009根据气体穿透和时间之间关系的上扬曲线计算出来的零时。参见第7章和附录C。
注:一旦曲线确定,通过计算可得到零时(t。)。所有的吸附效率和穿透率数据可以通过确定的t。计算得到。3.14
起始时间
start of test time
t start
试验气体被导人测试系统的时间。3.15
滞后时间
lag time
tstant和t。的差。
注:参见附录C。
终止时间
end of test time
达到用户指定的吸附效率(通常为5%)的时间或规定的时间。3.17
ftotal test time
测试总用时
从t。开始,试验气体作用于滤清器的全部时间。3.18
容污量
capacity
在整个测试时间内,滤清器从测试气流中吸附的污染物的质量。注:通常表示为毫克(mg)。
fdesorption
从测试滤清器中释放先前捕获的污染物。4
测试精度
流量监测仪
测量仪器应对试验气体或污染气体进行校验。要求精度达到测试值的士3%。2压力监控器
压差要求精确到测试值的士2%。4.3温度
温度要求精确到士0.5℃。
4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要求精确到土2%。
5试验气体监测精度
试验气体(诸如正丁烷、甲苯或二氧化硫)浓度的监测精确要求精确到士3%。3
GB/T32085.2—2015/ISO11155-2.20095一般条件
5.1气体状况
试验气体混合后的温度应为(23士3)℃,相对湿度应为(50土2)%。5.2引入空气的洁净度
引人空气中的有机污染成分碳氢化合物的体积不得超过总量的2×10-(以体积计百万分之一,即10-)。建议使用高效过滤器(HEPA)(参见EN779除去引人空气中的悬浮颗粒。5.3试验气体浓度的稳定性
试验气体浓度的偏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求不超过设定值的士3%。6
测试用污染物
6.1强制使用的污染物
之所以选择这些强制用的试验污染物,是因为它们在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会恶化空气的质量,或者是因为它们对某种特定的净化系统提供了有用的标志。试验污染物的纯度和浓度如表1所示。表1测试用污染物
测试用污染物
正丁烷”
最低纯度/%
设定值/10-8b
转换系数
选用的理由是正丁烷提供了对活性炭吸附系统有效的且容易实现的试验方法。正丁烷对于测试非活性炭吸附系统价值有限,因此应当使用其他替代性污染物。与国际标准单位的转换,参见附录A。允许转换为23C和101kPa大气压下的mg/m。6.2可选择使用的污染物
基于用户和制造厂家之间的协议,也可选择使用其他污染物。建议选用的污染物及其纯度和浓度如表2所示。
表2选用的测试污染物
测试污染物
最小纯度/%
设定值/10-6b
选用的理由是它代表了酸性气体可用于测炭基吸附系统的性能。与国际标准单位的转换,参见附录A。允许转换为23C和101kPa大气压下的mg/m。4
转换系数?
6.3其他污染物
GB/T32085.2—2015/IS011155-2:2009其他污染物参见附录A。选择其他污染物通常是出于特定的应用目的,具体的选择由滤清器用户和制造厂商定。
7测试设备
7.1总体布置
测试台应符合7.2~7.7列出的要求。图D.1显示了一个试验台的布置示例。系统中的各个与试验气体接触的所有部件应选用抗腐蚀材料,使部件表面吸附效应所导致的误差降到最低。测试台应包括镇定气流供给、流量检测、压差检测、污染物注入采样以及样品分析等设备和仪器。测试台最好在负压模式下工作,即风扇或风机安装在测试样件的下游。这样的构造即使测试通道存在泄漏也可避免测试气体进入周边环境。此外,由于测试气体与风机接触出现系统误差的可能性也可被排除。基于上述理由,选择负压模式是最适合的,然而,根据正压模式设计的系统如果能够满足7.2~7.7的要求,同样可以接受。7.2测试台性能
测试台的性能应按第11章要求,作为整个测试系统(包括实验台和相关设备)的一部分加以验证。这样的验证在测试状态(如流量)或测试台的构造(如气体混合装置或工装夹具)出现大的变动时应重新进行。测试仪器应按生产厂推荐的方法和校验周期进行校验。7.3气流供给
引入气流要求按5.1和5.2规定(控制温度、湿度并净化)。系统应具备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持续保持该状态的能力,并能够提供和保持用户要求的气流量。7.4测试通道
一般而言,测试通道的设计,应使其表面对测试污染物的吸附量最小,并使气流能均匀地到达测试样件的表面。为实现该目的,可使用穿孔的薄片、混合器或变流器等。注入的测试污染物和通道中气流的混合情况,应严格的关注和确认。总体上讲,类似于ISO/TS11155-1中描述的测试通道可以满足上述要求。然而,ISO/TS11155-1中对微粒的处理和检测的一些设计细节,有些虽不会影响对气体的处理和检测,但在本测试中并非必须。
7.5污染物的发生和供给
在测试条件下已处于气体状态的测试污染物,可直接供给测试通道。在测试条件下处于液体状态的测试污染物(如甲苯)在注人通道之前,应预先挥发。这可以用加热或超声波及其他方法来实现。应符合5.1的温度要求。此外,应采用适当的手段(如加热、管形设计等)避免测试污染物的冷凝,尤其在污染物注人段附近。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测试污染物,如NO2,应在一个单独的小室中产生,然后再注人测试通道,以保证污染物的化学纯度。
7.6采样和试验气体的分析
在被试滤清器的上下游处采集试验气体样本。取样点位置应保证能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样本。这应5
GB/T32085.2—2015/ISO11155-2.2009根据第11章进行确认。从测试通道中引出定量(最好是独立控制)的气流,通往气体分析仪采样的频度应能够满足可以绘出一条有意义的吸附效率曲线。建议每隔10s采样一次,或使用气体分析仪所能允许的最快频率。对于测试时间较长的,如果绘出的吸附效率曲线足够好,可选择低一些的采样频率。
7.7测试设备组成
7.7.1流量监测仪
测试仪器应针对试验气体进行校验并达到4.1规定的精度。7.7.2
压力监测仪
压力差应使用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或电子压力传感器进行监测,精度应达到4.2中的规定。7.7.3温度
温度应被监测并满足4.3规定的精度。7.7.4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应被监测并满足4.4规定的精度。7.7.5数据记录
温度、大气压、压差和相对湿度等数据应做定时记录。气体分析仪
气体分析仪的量程应覆盖各种特定试验气体的浓度范围。应保证对样件上游浓度5%以内的试验气体的监测精度。校验功能应通过每一种测试气体的全程浓度来确定。浓度的测试精度应满足4.5的规定。分析仪的信噪比(S/N)要求大于3。推荐气体分析仪的采样频率为10s一次,或足以绘出一条有意义的吸附效率曲线的其他频度。滤清器下游的试验气体的浓度C,就是按照这个频率进行采样。对于某些下游浓度变化小的试验台情况,只要下游浓度变化值在相应的时间内能符合所需的精度,则可以将采样的频率降低到1min。这尤其适用于当下游浓度的变化已经低于分析仪的监测下限的情况。采样频率应尽量早地增加到10s或更高,以便完全记录下游浓度在这段时间内的增长。而减少采样频度的试验阶段应在另一个事先单独试验中确定。
8t。的确定和tiag的应用
按下述程序进行:
a)稳定试验气体流人的浓度和流量;将气体直接通往排气装置;
将空的样件固定器安装在测试通道;c)
将仪器回复到零浓度读数;
输送气体进人测试台(tsturt);以仪器允许的最高采样频率记录气体浓度,在气体浓度从零到最大值之间,至少采样3~5次;f
使气体的浓度升高到试验气体最大浓度;6
h)将气体送回排气装置,这就完成了一次检测;GB/T32085.2—2015/ISO11155-2:2009i)计算气体曲线上穿透率为50%处的斜率(参见附录C);j)
计算t。和tla(参见附录C);
k)为提高测试精度,在同等条件下重复几次测试;在以后的气体性能测试中,应用t确定tatat和to之间的时间间隔,穿透时间的确定应由t。开始计时。在t。点的试验气体浓度的读数也许并不为零9试验用滤清器或过滤的准备
将试验用滤清器干燥至质量稳定在2%以内。将新滤清器在50%的相对湿度、23℃温度的空调箱中至少存放14h,然后将滤清器放人测试台,以洁净、稳定的额定流量,通过滤清器至少15min。10测试方法
10.1试验目的
这些试验的目的是使用第7章中说明的设备,确定滤清器对有害气体或挥发物的去除效率、容污量、脱附特性(选用)和气流阻力等。测试系统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检测前,应首先得到确认(见第11章)。10.2
气流阻力
该测试用来确定一个干净的滤清器在洁净的空气流中的阻力特性,流量-压力降曲线分别在额定流量的25%,50%,75%和100%处检测压力降而获得。压差试验应按ISO/TS11155-1的要求进行。10.3试验气体的准备
通过将致污气体或蒸气导人洁净空气流并通过监测和控制,确保测试气体的浓度和流量符合试验所需的浓度、纯度和样件的额定流量。10.4吸附效率/穿透率
10.4.1概述
测试的目的是确定滤清器对试验气体中污染物的吸附能力。试验按第5章和第6章的规定,在恒定的流量和污染物的条件下进行。10.4.2确定吸附效率
根据第9章的要求,试验选用新的、经标定的滤清器进行。用试验浓度的测试污染物在规定流量,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去测试样件。测试应进行到样件下游的气体浓度达到上游的气体浓度的95%或达到预先规定的时间为止。
10.4.3吸附效率测试程序
按以下程序进行:
a)将预先标定过的滤清器装人测试台,设定测试流量并检测温度和相对湿度连续注人试验气体达到所需浓度,让它流经测试样件以启动试验;记录下试验起始时间;b)
检测引人的试验气体的浓度,并不断监测;7
GB/T32085.2-2015/IS011155-2.2009按7.7.6说明的时间间隔,检测样件下游气流中的气体浓度;d)
e)持续地检测气体浓度直至样件下游的气体浓度达到上游浓度的特定百分数(一般为95%)或经过了预先确定的试验时间为止;记录试验终止时间:停止注人污染物和气流供给,终止试验;f)
g)从浓度数据中计算吸附效率/穿透率。10.5确定容污量
滤清器的容污量可通过吸附效率曲线的积分得到(见附录E)。10.6数据和分析
以数字形式记录下来的数据要求以图和表的形式表示。要求有原始数据,如果实测条件与标准条件有偏差时,可通过回归方法进行修正。10.7确定脱附
如10.4中所述结束穿透率测试后,停止引人试验气体。确认样件上游的试验气体浓度已低于规定浓度的5%。
监测样件下游气体浓度与时间的曲线,直至气体浓度降低至规定浓度的5%时为止。11系统状态的确认
11.1气流的均匀性
气流的均匀性应按ISO/TS11155-1的要求进行。11.2验证试验气体的稳定性(不装测试样件)验证试验的目的是确保通过滤清器的试验气体的浓度维持稳定,而且滤清器支架对气体的吸附量最小。验证试验应在测试台可能采用的最小和最大流量下进行,而且在规定的测试浓度和只有规定浓度10%的情况下进行:
a)不在测试台安装滤清器的情况下,确立测试气流流量,温度和相对湿度。b)开始注入所需浓度的试验气体。c)在滤清器壳体/空间的开口处取五个点进行气体浓度的读数。第一个点位于开口面的中心,其他四个点分别取自位于中心点和开口边缘的中间,分别相隔90°(见图1)。所有采样点应位于滤清器的同一平面上。在每个采样点至少采样三次,并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读数。d)比较这五个平均浓度(分别在样件上游和下游)。这些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应不大于5%。8
说明:
—滤清器装配平面开口;
一滤清器装配平面内部区域;
一中心采样位置;
一偏离中心采样位置。
12报告
GB/T32085.2—2015/ISO11155-2:2009图1试验气体浓度的读数位置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含下述信息:一般信息:
试验日期;
实验室和进行操作的技术员姓名;测试方法,如果与标准试验方法有差异,应详细描述;测试样件的明确标志;
样件的表面面积(m2)和滤材的厚度(mm);试验气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流量(m2/h):
污染物(应使用的、可选用的以及其他特定气体),即气体类型和浓度(以mg/m2表示);样件的预处理情况;
样件上游及流量计处的大气及系统压力。试验结果:
在试验流量下的压力降(以Pa表示);2
吸附效率-时间分布曲线图;
在时间t后的吸附效率(%),具体的t可由客户指定;要检测下述时间间隔的效率:正丁烷:1min;
甲苯:2min;
二氧化硫:5min;
容污量(吸附效率和试验时间曲线所包围部分的面积),经换算用毫克(mg)表示:4)
5)脱附数据。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