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9599-2020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 基础术语
GB/T 39599-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9599-2020

中文名称: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 基础术语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Low impact development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Basic terminology

英文名称:Low impact development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Basic terminolog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0-12-14

实施日期:2020-12-14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影响 开发 雨水 控制 利用 基础 术语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词汇>>01.040.01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 (词汇)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标准>>A22术语、符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4页

标准价格:43.0

出版日期:2020-12-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许静、云振宇、李俊奇、盛田田、胡良兵、张伟、谭琪琦、王为群、乔银环、崔清慧、李梦婕、赵丹、韩哲、吴美强、周建斌、毕学军、赵飞、黄培钊、金晓石、游生华

起草单位: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福州乐亿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市技术标准科学研究所、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提出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39599-2020.Low impact development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Basic terminology.
1范围
GB/T 39599界定了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实践中的基本术语、设施术语和技术术语。
GB/T 39599适用于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规划、建设、维护与管理和评价。
2基本术语
2.1
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
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降低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排水工程,合理利用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径流污染(2.5)。
注:改写GB 50014-2006(2016年版),定义2.1.8B。
2.2
海绵城市 sponge city
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滯、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4.2.1),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达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
[GB/T 51345-2018,定义2.1.1]
2.3
海绵效应 sponge effect
海绵城市(2.2)建设实现的自然水文特征维系和修复效果。
[GB/T 51345-2018,定义2.1.3]
2.4
城市水体 urban water body
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等自然或人工水体。
[GB/T 51345-2018,定义2.1.9]
本标准界定了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实践中的基本术语、设施术语和技术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规划、建设、维护与管理和评价。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01.04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599—2020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
基础术语
Low impact development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Basicterminology
2020-12-14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0-12-14实施
基本术语
设施术语
4技术术语
参考文献
GB/T39599—2020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GB/T39599—2020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福州乐亿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市技术标准科学研究所、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静、云振宇、李俊奇、盛田田、胡良兵、张伟、谭琪琦、王为群、乔银环、崔清慧、李梦婕、赵丹、韩哲、吴美强、周建斌、毕学军、赵飞、黄培钊、金晓石、游生华。m
1范围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
基础术语
GB/T39599—2020
本标准界定了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实践中的基本术语、设施术语和技术术语。本标准适用于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规划、建设、维护与管理和评价。基本术语
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降低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排水工程,合理利用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径流污染(2.5)。注:改写GB50014—2006(2016年版)定义2.1.8B2.2
海绵城市
spongecity
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4.2.1),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达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GB/T513452018.定义2.1.1
海绵效应spongeeffect
海绵城市(2.2)建设实现的自然水文特征维系和修复效果[GB/T51345—2018.定义2.1.3]]2.4
城市水体
urbanwaterbody
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等自然或人工水体[GB/T51345—2018,定义2.1.9]2.5
径流污染
runoffpollution
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污染的现象,是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源头径流控制系统
runoffsourcecontrolsystem
雨水在排入市政排水管渠系统之前,为达到控制雨水径流产生、减排雨水径流污染(2.5)、收集利用雨水和前削减峰值流量的目的而采取的控制系统。GB/T39599—2020
雨水控制利用stormwatermanagementandharvest城镇区域削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2.5)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称。注1:包括雨水渗滞、集蓄回用、调蓄、截污净化和转输等。注2:改写GB50400—2016.定义2.1.12.8
stormwater infiltration and retention雨水渗滞
雨水渗透(2.9)和雨水滞留(2.10)的统称。2.9
stormwaterinfiltration
雨水渗透
利用人工或自然设施,使雨水下渗到土壤表层以下,以补充地下水。2.10
雨水滞留
stormwaterretention
将雨水存储下来予以人渗、蒸发蒸腾的过程。2.11
雨水集蓄利用
stormwaterharvestingandutilization利用一定的集雨面收集降水作为水源,经过适宜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要求后,通过管道输送或现场使用方式予以利用的过程,
stormwater detention and storage雨水调蓄
雨水调节(2.13)和雨水储蓄(2.14)的统称注:改写GB51174—2017,定义2.1.1。2.13
stormwater detention
雨水调节
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流量,延长排放时间,实现削减峰值流量的目的
stormwaterstorage
雨水储蓄
对径流雨水进行储存、滞留、沉淀、蓄渗或过滤以控制径流总量和峰值,实现径流污染控制和回收利用的目的。
stormwaterinterceptionandpurification雨水截污净化
采用适宜的方式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汇流雨水中携带的污染物排人后续设施或环境的总量,缓解径流污染(2.5)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2.16
雨水转输stormwatertransfer
转移和输送雨水的过程。
注:主要用以衔接各项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也可作为雨水收集利用各项技术与传统市政排水设施、防洪设施等的衔接技术。
underlying surface
下垫面
降雨受水面的总称。
注1: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注2:改写GB/T50400—2016.定义2.1.4。2.18
蓄滞洪区detentionandretardingbasinGB/T39599—2020
包括分洪口在内的河堤背水面以外临时贮存洪水或分泄洪峰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GB50773—2012,定义2.0.1]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water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注: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2.20
绿色设施
greeninfrastructure
采用自然或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控制城市降雨径流(4.2.1)的设施。[GB/T51345—2018,定义2.1.6]2.21
灰色设施
grayinfrastructure
传统的较高能耗的工程化排水设施。[GB/T51345—2018.定义2.1.7]
3设施术语
渗滞设施detentionandretentionfacilities储存雨水径流量并进行渗透的设施。3.1.1
透水铺装
permeablepavement
采用透水材料或透水结构铺设的具有一定下渗能力的地面。3.1.1.1
permeablebrickpavement
透水砖铺装
具有一定厚度、空隙率及分层结构的以透水砖为面层的路面。3.1.1.2
permeableconcretepavement
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
由具有较大空隙的水泥混凝土作为路面结构层铺装而成、容许路表水进人路面(或路基)的一类混凝土路面。
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
permeableasphaltpavement
由较大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结构层铺装而成、容许路表水进入路面(或路基)的一类混凝土路面。
structuralpermeablepavement
构造透水铺装
铺装砖体或构件本身不具有透水功能,利用铺装砖体或构件缝隙或自身结构实现透水功能的铺装路面。
grass planting permeable pavement嵌草透水铺装
由能够绿化路面及地面工程的砖和空心砌块等铺设的路面或在块料与块料之间留有种草空隙的3
GB/T39599—2020
路面。
生物带留设施bioretentionsystem;bioretentioncell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GB50400—2016,定义2.1.23]3.1.2.1
生物滞留带bioretentionarea
具有滞留和净化径流雨水功能,外表类似一般的绿化隔离带,主要用于处置路面径流的生物滞留设施(3.1.2)
注:可替代停车场、道路及高速公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达到净化、输送道路径流和营造景观的多重目的,3.1.2.2
雨水花园raingardens
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生态树池
ecologicaltreepool
在树池设置范围内采取一定的特殊滤料、结构等生态化的措施对降雨径流(4.2.1)和污染物进行控制的设施。
高位花坛highlevelparterre
基于土壤渗滤系统改进,由人工建成的,出水口相对于集水面有一定垂直距离,雨水从高位进水口进入,在势能差的作用下向下经过填充基质,通过基质的吸附截留和微生物作用实现水质净化,最终从低位出水口流出,能净化和收集降雨径流(4.2.1)并兼具美化环境功能的花坛。3.1.3
subsidedgreenspace
下沉式绿地
sunkengreenbelt
下凹式绿地
低于周边汇水地面或道路,且可用于渗透、滞蓄和净化雨水径流的绿地注:改写GB51222—2017.定义2.1.18。3.1.4
绿色屋顶
greenroof
种植屋面
在建筑物屋顶铺设种植土层并栽种植物,收集利用雨水、减少雨水径流的源头减排设施注:改写GB51222—2017.定义2.1.16。3.1.4.1
简单式绿色屋顶
extensive green roof
仅种植地被植物、低矮灌木的屋面或地下建筑顶板。注:改写JGJ155—2013.定义2.0.33.1.4.2
花园式绿色屋顶intensivegreenroof种植乔灌木和地被植物,设置园路、坐凳等休憩设施的屋面或地下建筑顶板。注:改写JGJ155—2013.定义2.0.4。3.1.5
渗透塘
infiltration basin
雨水通过侧壁或池底进行人渗的滞蓄水池(塘)。4
渗井infiltrationwell
雨水通过侧壁和井底进行人渗的设施。注:改写GB50400—2016.定义2.1.133.2
harvesting and utilization facilities集蓄利用设施
对降水进行收集、存储和调节利用的设施3.2.1
蓄水池reservoir
具有雨水储存功能和削减峰值流量功能的集蓄利用设施(3.2)。3.2.2
rainwater harvesting tanks
雨水罐
雨水桶
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集蓄利用(2.11)设施。3.3
调蓄设施detentionand storagefacilitiesGB/T39599—2020
储存一定时间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洪峰径流量、延长排放时间的设施3.3.1
调节塘
regulatingpond
由进水口、调节区、出口设施、护坡及堤岸构成,具有削减峰值流量功能的雨水调节(2.13)设施。3.3.2
wetpond
具有雨水调蓄(2.12)、雨水净化和景观功能的水体,有稳定水源保障,维持一定运行水位,且以雨水作为主要补水水源
注:改写GB50400—2016,定义2.1.21。3.3.3
regulatingpool
调节池
调蓄雨水管渠峰值流量的调节设施。3.3.4
合流制溢流调蓄池combinedseweroverflowdetentionandstoragetank用于收集降雨期间部分合流制溢流雨污水,提高合流制系统的截留倍数的一种调节设施3.3.5
多功能调蓄设施multi-purposedetentionand storagefacilities具有对雨水调节(2.13)、储蓄的功能,与绿地、广场等空间结合,平时发挥正常的景观、休闲娱乐功能,暴雨产生积水时发挥调蓄功能的设施。注:改写GB51174—2017,定义2.1.3。3.4
截污净化设施
interception and purificationfacilities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汇流雨水中污染物的设施。3.4.1
人工土壤渗滤
:artificial soil infiltration人工构建具有一定渗透性与密度,并可达到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持水能力的土壤5
GB/T39599—2020
渗透能力的系统或设施。
植被缓冲带vegetativefilterstrips坡度较缓的植被区,能利用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等作用促进雨水下渗,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
生态驳岸ecologicalrevetment
通过多种措施,重建或恢复水陆生态结构,使其恢复成自然河岸或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具备截污净化功能的人工驳岸。
自然土坡驳岸naturalsloperevetment采用原生态方式的驳岸处理手段构建的处于水域和陆地之间、界限不明显、适合水生生物生长的生态驳岸(3.4.3)。
木桩驳岸pilerevetment
取伐倒木的树干或适用的粗枝,横向截断成规定长度的木桩打成的生态驳岸(3.4.3)。3.4.3.3
石笼驳岸crockrevetment
用石笼网箱对河岸进行堆砌防护而建成的生态驳岸(3.4.3)。3.4.3.4
连锁植草砖驳岸
chaingrass-plantingbrickrevetment使用连锁型块体设计的植草砖作为河岸护坡材料而建成的生态驳岸(3.4.3)。3.4.3.5
块石驳岸stonerevetment
以形状各异的太湖石、青石、黄石等石材进行堆叠,营造出高低错落、棱角分明的硬质驳岸或利用水泥、玻璃钢、有机树脂等材料,采用现代施工技术,在河岸边坡塑造出造型多变、形态丰富的山石景观。3.4.3.6
生态砌块驳岸eco-blockrevetment采用以隧道弃渣、尾矿石、石屑等固体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生态砌块而建成的生态驳岸(3.4.3)。3.4.4
雨水湿地
stormwaterwetland
将雨水进行沉淀、过滤、净化、调蓄的湿地系统,同时兼具生态景观功能,通过物理、植物及微生物共同作用达到净化雨水的目标。
沉砂池
gritchamber;detritustank
去除水中自重较大、能自然沉降的较大粒径砂粒或颗粒的构筑物[GB50125—2010.定义3.2.71]
旋流沉砂池vortex-typeflowgritchamber靠进水形成旋流离心力分离砂粒的沉砂池(3.4.5)。[GB50125—2010,定义3.2.74]
平流沉砂池horizontalflowgritchamber污水沿水平方向流动分离砂粒的沉砂池(3.4.5)。[GB50125—2010.定义3.2.72]
transfer facilities
转输设施
转移和输送雨水的设施。
植草沟
grassswale
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GB512222017.定义2.1.15
conveyance dry grass swale
转输型干式植草沟
开阔的浅植物型沟渠,主要起到收集、转输雨水径流的作用。3.5.1.2
permeabledrygrass swale
渗透型干式植草沟
GB/T39599—2020
开阔的、覆盖着植被的水流输送渠道,它在设计中包括了由人工改造土壤所组成的过滤层,以及过滤层底部铺设的地下排水系统,设计强化了雨水的传输、过滤、渗透和滞留能力,从而保证雨水在水停留时间内从沟渠排干。
wetgrassswale
湿式植草沟
长期保持潮湿状态的沟渠型植草沟(3.5.1)。3.5.2
管infiltrationpipe
具有渗透功能的雨水管,将雨水有组织地渗入地下。3.5.3
infiltration canal
用可渗透介质填充并兼具渗透和排放功能的雨水渠。技术术语
4.1降雨基本技术术语
降水量precipitation
某一时段,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降雨)或固态(降雪)(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厚度。
注1:单位为毫米(mm)。
注2:改写GB/T28592—2012.定义2.1。4.1.2
recurrence interval
重现期
在一定长的统计期间内,等于或大于某统计对象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t
GB/T39599—2020
[GB50014—2006(2016年版),定义2.1.184.1.3
降雨历时
duration of rainfall
降雨过程中的任意连续时段。
[GB50015—2003.定义2.1.68]
设计降雨量designrainfalldepth为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4.2.3),用于确定低影响开发(2.1)设施设计规模的降雨量控制值。注:通常用日降雨量(mm)表示。4.1.5
雨水资源化利用率utilizationratioofstormwaterresources雨水收集净化并用于道路浇酒、园林绿地灌溉、市政杂用、工农业生产、冷却、景观、河道补水等的雨水总量(按年计算),与当年降雨量(折算成立方米数)的比值2径流技术术语
rainfall runoff
降雨径流
降落到地面的雨水,由地面和地下汇流到管渠至受纳水体的流量的总称,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初期径流initialrunoff
一场降雨初期产生一定厚度的降雨径流(4.2.1)。[GB50400—2016,定义2.1.8]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captureratioofannualrainfall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设下垫面(2.17)的降雨径流(4.2.1),得到控制的年均降雨量与年均降雨总量的比值。[GB/T51345—2018.定义2.1.2
雨水入渗滞留控制量stormwaterinfiltrationandretentionvolumeforrunoffvolumecontrol为满足低影响开发(2.1)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而需要入渗和滞留的雨水量。4.2.5
雨水滞流控制量stormwaterdetentionvolumeforpeakflowcontrol为满足低影响开发(2.1)外排洪峰流量控制目标而需要滞流的雨水量。4.2.6
单位面积控制容积volumeofLIDfacilitiesforcatchmentrunoffcontrol以降雨径流(4.2.1)总量控制为目标时,单位汇水面积(4.2.7)上所需调蓄设施(3.3)的有效调蓄容积(不包括雨水调节容积)。Www.bzxZ.net
汇水面积catchmentarea
雨水管渠汇集降雨的面积。
[GB50014—2006(2016年版),定义2.1.20]4.2.8
汇流时间convergencetime
降雨产生的径流水量在某一范围内的集中过程所需要的时间。4.2.9
排水分区drainagecatchment
以地形地貌或排水管渠界定的地面径流雨水的集水或汇水范围。注:改写GB/T51345—2018,定义2.1.4。4.2.10
runoff coefficient
径流系数
一定汇水面积(4.2.7)内地面径流量与降雨量和汇水面积(4.2.7)乘积的比值。注:改写GB50014—2006(2016年版),定义2.1.16。4.2.11
流量径流系数flowrunoffcoefficientGB/T39599—2020
形成高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该段历时内降雨量和汇水面积(4.2.7)乘积的比值。注:改写GB50400—2006,定义2.1.4。4.2.12
雨量径流系数pluviometricrunoffcoefficient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降雨量和汇水面积(4.2.7)乘积的比值注:改写GB50400—2016,定义2.1.6。4.2.13
年径流污染物负荷annualrunoffpollutantloac一年中所有场次降雨引起的地表径流排放污染物的总量。4.2.14
年污染物负荷削减率reductionrateofannualpollutantload一年中,地块低影响开发(2.1)雨水控制利用(2.7)区域内降雨径流(4.2.1)中污染物总量与雨水流经该区域前相比减少的比例。
径流污染控制量rainwatertreatmentvolumefornon-pointsourcepollutioncontrol为满足低影响开发(2.1)径流污染(2.5)控制目标而需要处理的初期径流(4.2.2)水量。4.2.16
径流污染控制降雨厚度precipitationdepthfornon-pointsourcepollutioncontrol为满足低影响开发(2.1)径流污染(2.5)控制目标而需要控制的净降雨厚度。4.2.17
径流污染控制系数
volumetric runoff coefficient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径流污染控制量(4.2.15)和径流污染控制降雨厚度(4.2.16)与总汇水面积(4.2.7)乘积之比。4.3其他技术术语
透水系数permeabilitycoefficient入渗系数
导水系数
单位时间内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单位制品截面的水量。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