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9616-2020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规范
GB/T 39616-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9616-2020

中文名称: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 for network real-time kinematic (RTK) surveys based on the reference stations using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 for network real-time kinematic (RTK) surveys based on the reference stations using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0-12-14

实施日期:2020-12-14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卫星 导航 定位 基准 网络 实时 动态 测量 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数学、自然科学>>07.040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地理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测绘>>A75测绘综合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31.0

出版日期:2020-12-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郭玉芳、邓国庆、葛中华、何书镜、黄功文、任福、张静、陈明、王铁军、吴桐、徐彦田、申仲舒、赵礼剑、杜仲进、文汉江、解修平、张智勇、成亚宣、李荣春

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浙江省测绘质量监督检验站、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福建省测绘院、武汉大学、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自然资源部重庆测绘院

归口单位: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0)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39616-2020.Specification for network real-time kinematic (RTK) surveys based on the reference stations using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1范围
GB/T 39616规定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实施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的参考基准、基本要求,以及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和检测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GB/T 39616适用于相应等级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利用单一基准站、多基准站进行实时动态测量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314全球定 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H 801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bal navigation stallite system;GNSS
在全球范围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卫星系统的统称。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格洛纳斯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等。
3.2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 GNSS reference station network
由若干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数据中心及数据通信网络组成,用于提供数据、定位、导航、授时,位置、气象、地震等服务的系统。
3.3
实时动态测量 real time kinematic; RTK
GNSS相对定位技术的一种,主要通过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实时数据链路和载波相对定位快速解算技术,实现高精度动态相对定位。
3.4
基准站 reference station
对卫星导航信号进行长期连续观测,获取观测数据,并通过通信设施将观测数据实时或者定时传送至数据中心的地面固定观测站。
本标准规定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实施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的参考基准、基本要求,以及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和检测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相应等级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利用单一基准站、多基准站进行实时动态测量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07.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616—2020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
动态测量(RTK)规范
Specificationfor network real-timekinematic(RTK) surveysbased on the reference stations using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2020-12-14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0-12-14实施
GB/T39616—2020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参考基准
基本要求
控制测量
地形测量
仪器设备要求
成果检验和资料提交·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控制点测量成果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参考控制点的转换残差及转换关系表10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0)归口。GB/T39616-—2020
本标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浙江省测绘质量监督检验站、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福建省测绘院、武汉大学、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自然资源部重庆测绘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玉芳、邓国庆、葛中华、何书镜、黄功文、任福、张静、陈明、王铁军、吴桐、徐彦田、申仲舒、赵礼剑、杜仲进、文汉江、解修平、张智勇、成亚宣、李荣春。1
1范围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
动态测量(RTK)规范
GB/T39616-—2020
本标准规定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实施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的参考基准、基本要求,以及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和检测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相应等级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利用单一基准站、多基准站进行实时动态测量可参照本标准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801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在全球范围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卫星系统的统称。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格洛纳斯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等3.2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GNSSreferencestationnetwork由若干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数据中心及数据通信网络组成,用于提供数据、定位、导航、授时、位置、气象、地震等服务的系统。3.3
实时动态测量
real timekinematic;RTK
GNSS相对定位技术的一种,主要通过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实时数据链路和载波相对定位快速解算技术,实现高精度动态相对定位3.4
基准站
reference station
对卫星导航信号进行长期连续观测,获取观测数据,并通过通信设施将观测数据实时或者定时传送至数据中心的地面固定观测站。3.5
流动站
rovingstation
在基准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GB/T39616—2020
网络RTK
networkRTK
由数据处理中心对覆盖在一定范围内多个参考站的同步观测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差分数据并通过网络播发,该区域内的流动站接收卫星信号和差分信号,实现RTK定位的技术。3.7
天线高
antenna height
观测时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3.8
截止高度角elevationmask;elevationcut-off可用于观测卫星数据的.接受卫星数据的最低角度。3.9
positional dilution of precision;PDOP位置精度衰减因子
卫星几何分布对三维空间坐标分量不定性影响的描述,3.10
固定解
fixed solution
卫星载波相位观测值的整周模糊度固定为整数时得到的坐标值。3.11
测回数
observationtimes
同一流动站初始化后获得相应精度结果的观测次数3.12
个时期和一个事件的起始时刻或者表示某个测量系统的参考日期。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GCS2000: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GeodeticCo0rdinateSystem2000)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PDOP:位置精度衰减因子(PositionalDilutionofPrecision)RTK:实时动态测量(RealTimeKinematic)参考基准
坐标系统
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5.2
2高程基准
高程基准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5.3
时间系统
时间系统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当采用北京标准时间(BST)时,应考虑时区差与UTC进行换算。最终成果的时间应采用北京时间,公元纪年。2
6基本要求
GB/T39616-—2020
网络RTK平面测量按精度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及图根、碎部,网络RTK高程测量按精6.1
度等级划分为:等外和碎部
6.2一级、二级、三级平面控制点及等外高程控制点,适用于布设外业数字测图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控制基础,可以作为图根测量、像片控制测量、碎部点测量的起算依据。6.3网络RTK控制点可一次性全面布设,控制点间的通视条件可根据需求确定。6.4根据任务需要,收集CGCS2000、地方坐标系的控制点、图件等基础资料,并对其进行检核和验证。6.5
提供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测绘资质和提供产品服务、技术服务的功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提供网络RTK服务前应按要求通过测试和项目验收。6.6
网络RTK测量前,应按照用户申请、注册审核、签订协议等流程办理网络RTK服务。6.7
网络RTK流动站的基本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在有效服务区域内进行;
b)获取系统服务的授权;
设置工作所需的时间系统、坐标系统、投影方式、坐标转换关系等;d)
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重新获取服务,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每测回观测之间应重新初始化;e
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固定解丢失,应重新初始化;f
天线高度设置与天线高的量取方式应保持一致:g)
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6.8网络RTK测量时,GNSS卫星的状态应符合表I要求。表1GNSS卫星状态的基本要求
观测窗口状态
不可用
截止高度角15°以上的同一系统卫星个数≥6
PDOP值
≥4且<6
6.9经、纬度记录精确至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0.001m,天线高量取精确至0.001m。6.10网络RTK高程测量中正常高的获取,可采用似天地水准面模型内插或高程异常控制点拟合等方法。
6.11网络RTK测量中的安全保密应满足下列要求:a)采用的仪器设备、通信技术手段等应符合受控管理的安全要求;b)控制点、坐标转换关系等涉密数据成果应符合有关保密和信息安全要求7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7.1.1网络RTK平面控制点的点位选择、点之记绘制应按照GB/T18314要求执行7.1.2网络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要求3
GB/T39616—2020
相邻点间距离/m
网络RTK平面测量技术要求
点位中误差/cm
注: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可缩短至表中数值的2/3。边长相对中误差
≤1/20000
≤1/10000
≤1/6000
测回数
7.1.3网络RTK控制点平面坐标测量时,流动站采集卫星观测数据,并通过数据链接收差分改正数据,可依据实际需要,通过坐标转换方法将观测得到的CGCS2000坐标转换为指定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
7.1.4坐标系统转换关系的获取应符合下列要求:a)已有坐标系统转换关系时,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参数在没有已知转换关系时,参数求解应满足下列要求:b)
1)CGCS2000与地方坐标系转换关系的求解,应采用不少于3个高等级控制点作为参考控制点,所选控制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区域,坐标转换精度应不大于2cm。转换时应根据区域范围及具体情况,对参考控制点进行可靠性检验,采用合理的数学模2)
型,进行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和优选。转换关系的求解,不应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进行。3)
7.1.5网络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的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a)
每次作业开始前,应进行至少二个同等级或高等级已知点的检核,平面点位较差应不大于7cm;
网络RTK平面坐标转换残差应不大于2cm;网络RTK观测前设置的平面收敛阐值应不大于2cm;网络RTK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测回观测历元数应不少于20个,采样间隔不少于2s,各测回的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大于4cm;e)
应取各测回的平面坐标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高程控制测量
网络RTK高程控制点测量获得的大地高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要求。7.2.1
表3网络RTK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中误差/cm
7.2.2网络RTK高程控制点测量流动站的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a)
网络RTK观测前设置的高程收敛阈值应不大于3cm;测回数
网络RTK高程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宜进行已知点大地高的检b
核,大地高较差应不大于5cm,每测回观测历元数应不少于20个,采样间隔不少于2s,各测回的大地高较差应不大于4cm;
c)应取各测回的大地高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4
7.3成果数据处理与检查
7.3.1网络RTK控制测量外业采集的数据应及时进行备份和内外业检查。7.3.2
GB/T39616—2020
网络RTK控制测量外业观测记录采用仪器自带内存卡或数据采集器,网络RTK控制测量外业观测记录项目和成果输出应包括下列内容: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投影方式;a)
控制点点名(号)、天线高、观测时间、解的类型、PDOP值、数据采集时的卫星数等;b)
控制点的平面、高程收敛精度;控制点点号、纬度、经度、大地高,纬度、经度格式为ddd.mmsssssss;d)
控制点的地心坐标、平面和高程成果,具体参见附录A:f)
控制点点位分布图
7.3.3坐标转换参数需要求解时,成果输出应提供转换控制点的相关信息及点位分布图。控制点的信息参见附录B。
7.3.4用网络RTK技术施测的控制点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的外业检测,检测点应均勾分布于测区。总点数少于30点时,检测点应不少于3点。7.3.5外业检测可采用网络RTK检测法测量已知控制点或采用同等级精度重测法进行比较检核,作业方法按照7.1和7.2执行。平面控制点外业检测可采用相应等级的卫星定位静态技术测定坐标、全站仪测量边长和角度等方法;高程控制点外业检测可采用相应等级的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相应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和表5的要求。表4网络RTK平面控制点检测技术要求等级
边长校核
测距中误差/mm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15
检测方法
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1/14.000
≤1/7000
≤1/5000
角度校核
测角中误差(\)
角度较差限差(\)
5网络RTK高程测量检测技术要求高程较差/mm
注1:L为水准检测线路长度.以千米(km)为单位,小于0.5km的,按0.5km计。注2:S为三角高程测距边长,以千米(km)为单位,小于0.5km的.按0.5km计8地形测量
一般规定
坐标校核
坐标中误差/cm
网络RTK地形测量内容分为图根点测量和碎部点测量。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要求。5
GB/T39616—2020
图根点
碎部点
表6RTK地形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图上点位中误差/mm
高程中误差
1/10基本等高距
符合相应比例尺成图要求
注: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可缩短至表中数值的2/3。8.2
图根点测量
相邻点间距/m
≥100
图根点标志宜采用木桩、铁桩或其他临时标志,必要时可埋设一定数量的标石。8.2.1
测回数
网络RTK图根点测量时,CGCS2000与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关系获取方法按照7.1.4执行。8.2.2
8.2.3网络RTK图根点作业方法按照7.1和7.2中相关要求执行8.2.4网络RTK图根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方式对中、整平,每测回观测历元数应大于20个,采样间隔应不小于2s。
8.2.5网络RTK图根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应不大于图上0.07mm。RTK图根点测量高程拟合残差应不大于1/12基本等高距
8.2.6网络RTK图根点测量平面测量各测回测量点位较差应不大于图上0.1mm,高程测量各测回测量高程较差应不大于1/10基本等高距,各次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后成果。8.3碎部点测量
8.3.1网络RTK碎部点测量时,CGCS2000与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关系获取方法按照7.1.4,亦可在测区现场通过点校正的方法获取。
8.3.2网络RTK碎部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应不大于图上0.1mm。RTK碎部点测量高程拟合残差应不大于1/10基本等高距。
8.3.3网络RTK碎部点测量观测历元数应大于5个8.3.4连续测量一组地形碎部点数据超过50点,应重新进行初始化,并检测一个重合点,检测点位坐标较差不大于图上0.7mm。
8.3.5当网络RTK用于连续测量(如水下地形测量)时,初始化1次,观测历元数1个,不进行检测。8.4成果数据处理与检查
网络RTK地形测量外业采集的数据应及时从数据采集器中导出,并进行数据备份。8.4.1
8.4.2成果输出内容应包含点号、纬度、经度、大地高,纬度、经度格式为ddd.mmsssssss。8.4.3用网络RTK方法施测的图根点平面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的外业检测检测点应均匀分布于测区。总点数少于30点时,检测点不少于3点。外业检测采用网络RTK图根点测量或相应等级的全站仪测量点位坐标、边长和角度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应符合表7的要求表7图根点平面成果检测要求
边长校核
测距中误差/mm
边长较差的
相对误差
≤1/3000
角度校核
测角中误差(\)
角度较差限差(\)
点位校核
图上平面点位
较差/mm
GB/T39616-—2020
8.4.4用RTK技术施测的图根点高程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的外业检测:其检测点应均匀分布测区。总点数少于30点时,检测点不少于3点。外业检测采用网络RTK图根点测量或相应等级的三角高程、几何水准测量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应满足表8的要求。表8图根点高程成果检测要求
仪器设备要求
接收设备要求
网络RTK测量的接收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宜选用优于表9的技术指标要求的双频或多频接收机;a)
高程较差
≤1/7基本等高距
接收设备包括接收机、天线和天线电缆、数据链设备、数据采集器等;b)
流动站接收设备应具有通信模块,并支持相关数据通信协议;流动站接收设备应具备接收和处理标准差分数据功能;d)
流动站宜支持BDS数据接收和处理的功能;接收设备应操作方便、性能稳定、故障率低、可靠性高。表9接收机的技术指标要求
技术指标
平面标称精度/mm
10+2×10×d
注:d为基线长度,单位为毫米(mm)。9.2
接收设备的检验
接收机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接收机及天线型号应与标称一致,外观良好;a
高程标称精度/mm
20+2×10-Xd
各种部件及其附件应匹配、齐全和完好,紧固的部件应不得松动或脱落;数据传录设备及软件应齐全,数据传输性能应完好;接收设备使用手册和后处理软件操作手册及磁(光)盘应齐全:d)
接收机的检定按CH8016执行,并应在有效的使用周期内10
成果检验和资料提交
成果检验
网络RTK成果检验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技术设计、技术总结和检查报告是否符合要求;a)
接收机检定或校准资料是否齐全:c)
观测的参数设置、观测条件及检测结果和输出的成果是否符合要求;d)
实地检验控制点的选点、埋石质量和控制点的精度;GB/T39616—2020
实地检验地形测量中图根点和碎部点的精度。10.2资料提交
网络RTK测量任务完成后,应提交下列资料:a)
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接收机检定或校准资料;
按需要应提交的控制点点之记;7.3.2、7.3.3及技术设计书要求的各类成果资料。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控制点测量成果表
GB/T39616—2020
平面及高程控制点的成果表整理和提交格式见表A.1。表中平面坐标为转换后的高斯平面坐标,如:CGCS2000、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及地方坐标系等,表中填写其中的一种。表A.1
编制者: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日期:
纬度(°\)
控制点测量成果表
CGCS2000
经度(°\)
检查者:
大地高/m
日期:
第页共页
(平面坐标、中央子午线)
纵坐标/m
复查者:
横坐标/m
正常高/m
日期: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