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50191-2012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 50191-201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50191-2012

中文名称: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50107916

相关标签: 构筑物 抗震 设计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 50191-2012.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special structures.
1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构筑物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或完全丧失使用功能,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
1.0.2 GB 50191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9度地区构筑物的抗震设计。
1.0.3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构筑物,在50年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抗震设防目标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觱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结构的损坏经一般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应发生整体倒塌。
1.0.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构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5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动参数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并按批准文件采用。
1.0.6 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的地震基本烈度,或采用与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已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场地,宜按经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1.0.7 构筑物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地震基本烈度 basic seismic intensity
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475年一遇的烈度值。
2.1.2
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地震基本烈度。
2.1.3
抗震设防 标准 seismic precautionary criterion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页码,1/477
GB 50191-2012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special structures2012-05-28发布
2012-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special structuresGB50191-201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2年10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2北京
页码,2/477
页码,3/47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92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构筑物
抗震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91一2012,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0.4、1.0.5、3.3.2、3.6.1、3.7.1、3.7.2、3.7.4、4.1.9、4.2.24.3.2、4.5.5、5.1.15.1.4、5.1.5、5.2.5、5.4.15.4.2、5.4.3.6.1.2、6.3.2、6.3.77.7.78.2.148.2.15、9.1.9.9.2.3(1)9.2.15(2)10.1.3,10.2.710.2.10、10.2.15、111.611.2.8、12.2.713.2.8、15.2.2(2).17.2.518.2.1122.2.422.2.9、22.2.1122.4.523.2.2、23.2.1023.3.5.24.2.424.2.11.24.3.5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产格执行。原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页码,4/477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〇一~二0O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一93进行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通过调查总结设计经验和国内外地震破坏实例,开展了专题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吸收了近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科研,教学等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经多次讨论,修改,试设计和经济分析,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25章和1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场地、地基和基础,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钢框排架结构,锅炉钢结构,筒仓,井架,井塔,双曲线冷却塔,电视塔,石油化工塔型设备基础,焦炉基础,运输机通廊,管道支架,浓缩池,常压立式圆简形储罐基础,球形储罐基础,卧式设备基础,高炉系统结构,尾矿坝,索道支架,挡土结构等。
本次修订的内容有:
1.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10等相协调并作了相关修订;
2.调整了场地类别划分和特征周期的取值:3.除尾矿坝和挡土结构外,统一按多遇地震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不再划分AB水准:
4.修改了阻尼比计算修正公式,给出钢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4
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值:
5.取消了钢筋混凝土锅炉构架,增补了锅炉钢结构;页码,5/477
6.增加了钢并塔、索道支架和挡土结构等构筑物的抗震设计:7.完善和修订了各类构筑物的抗震验算和抗震构造措施。本规范中以星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热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冶治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利建议反馈到中治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邮政编码:100088,Email:[email protected]),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
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治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治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治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尚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方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京治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钢结构协会锅炉钢结构分会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页码,6/477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北京远达国际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青岛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
主要起草人:李永录侯忠良
马炜言
王命平
关家祥
孙洪鹏
曲兴发
何建平
张战书
李大生
辛鸿博
罗永谦
唐大凡
梁传珍
魏晓东
耿树江
孔宪京
王建磊
刘小生
孙景江
朱丽华
孟宪国
杨大元
邹德高
罗国荣
黄左坚
马人乐马天鹏
王立军
王攀峰
孙雅欣
许卫宏
张文革
张建民
杨如曾
陈天镭
郑山锁
黄志龙
王兆飞
刘曾武
陆贻杰
张令心
李成智
杨晓阳
赵剑明
高名游
蔡建平
王余庆
任智民
孙恒志
曲传凯
李鹏程
苏军伟
严洪丽
胡正宇
崔元瑞
页码,7/477
主要审查人:陈厚群王亚勇刘锡荟王书增李大生杜肇民沈世杰陈传金姚德康徐宗和秦权陶亚东端木祥潘永来戴国莹魏利金免费标准bzxz.net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构筑物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产或完全丧失使用功能,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9度地区构筑物的抗震设计。
1.0.3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构筑物,在50年设计便用年限内的抗震设防标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结构的损坏经一般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应发生整体倒塌。
1.0.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构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5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动参数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并按批准文件采用。1.0.6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的地震基本烈度,或采用与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已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场地,宜按经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1.0.7构筑物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推的规定。
2.1.1地震基本烈度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basic seismic intensity
页码,8/477
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475年一遇的烈度值。2.1.2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地震基本烈度。2.1.3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 precautionary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确定。2.1.4地需作用
earthguakeaction
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坚向地震作用。
2.1.5设计地震动参数
design parameters of ground motion: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
2.1.6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ground motion
design basic acceleration ot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2.1.7特征周期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ground motion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霆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2.1.8地震影响系数
seismic influence coefficient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8
度比值的统计平均值。
2.1.9场地site
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的工程群体所在地。2.1.10构筑物抗震概念设计
cial structures
页码,9/477
seismic concept design of spe-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对构筑物进行工艺布置和结构选型及其确定细部构造的设计过程。
2.1.11地震作用效应
seismicaction effect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的剪力、弯矩、轴向力、扭矩等内力或线位移、角位移等变形。
2.1.12地震作用效应调整系数
mic action effect
modified coefficient of seis抗震分析中结构计算模型的简化和弹塑性内力重分布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结构或构件设计时对地震作用效应进行调整的系数,2.1.13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bearing capacity
modified coefficieni of seismic结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中,由于静力与抗震设计可靠度的区别和不同构件抗震性能的差异,将不同材料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截面承载力设计值调整为抗震承载力设计值的系数。2.1.14抗震措施seismicmeasures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抗震构造措施和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等。details of seismic.design
2.1.15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部件必须采取的细部要求。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