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221-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Z/T 0221-2006
中文名称: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标准类别: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697647
相关标签:
滑坡
泥石流
监测
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Z/T 0221-2006.Monitoring code of rockfall ,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1范围
DZ/T 0221规定了滑坡、崩塌变形与泥石流活动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网布设、监测资料整理,以及变形破坏或活动预报等技术要求。
DZ/T 0221适用于已经发生过且可能继续或再次发生变形破坏和活动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监测,以及有可能发生崩滑的自然的或人工的斜坡和泥石流活动的沟槽(或斜坡)的监测。
DZ/T 0221以专业监测为主,部分内容可供群测群防监测参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张量是注日期的专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争居文件,实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Z/T 0218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20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变形监测deformation supervision
对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土体与其上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移、沉降、隆起、倾斜、挠度、裂缝等微观、宏观现象,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周期性的或实时的测量工作。
4总则
4.1监测任务
a) 监测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形变或活动特征及相关要素。
b)研究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地质环境、类型、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活动方式和诱发其变形破坏或活动的主要因素与影响因素,评价其稳定性。
c) 研究和掌握滑坡、崩塌变形破坏与泥石流活动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提供资料,检验防治工程效果。
d)研究、制定滑坡、崩塌变形破坏判据和泥石流活动判据,及时按有关规定预报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量级)。
4.2专业监测
专业监测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应是稳定性差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
专业监测站(点)按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划分为四级,见表1。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Monitoring code of rockfail,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2006-06-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06-09-01实施
DZ/T 0221-2006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淤坡与崩塌监测
泥石流监测
8资料整理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规范性附录)
附录((资料性附求)
附录H(规范性附录)
附录I (资料性附录)
崩塌、玻、泥石流·般分类
斜坡移动的国际分类(联舍国教科文组推荐,1987)滑坡稳定性野外评价指标
滑坡发育阶段划分…
滑坡、崩塌变形监测于要内容和主要(常用)方法滑坡综合信息预报系统
泥有流活动预测方法
混有流活动预报力法
监测嫩(标)类型结构图
TTKAONTKAca
1范围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DZ/T0221—2006
本规范规定了滑坡.崩塌变形与泥石流活动的监测内睿、监测方法、蓝测惠网布设、监测资料整理,以及变形破坏或活动预报等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丁已经发生过盘可能继续或再欢发生变形毅环和特动的滑坡,崩塌与泥有流的监测,以及有可能发生朋滑的白然的或人工的斜坡和泥石流活动的沟槽(或斜坡)的临测。本规范以专业监测为主,部分内容可供群测群防监测参见。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思感为本标谁的条款乳是注试期的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送于本标准,然面解教励根据本标阻达成协议的务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本注日期的磨文件,DZ/T0218滑坡防治工程期查规蔻IDZ/T0220泥石流灾害防治工剪查规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变形监测 detormation supervision对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范国内的岩士体与其「建筑物、新版本适虑于本标准,
的移、沉降、降起、倾斜、烧度、裂缝等微观、宏观现象,在一定时期内进行阔期性的或实时的测量作4总则
4.1监测任务
a)监测滑玻、崩塌与泌石流的形变或活动特征及相关要素。b)研究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地质环境、类型、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活动方式和诱发其变形破坏或活动的主要因素与影响因素,评价其稳定性。研究和掌握滑坡、崩塌变形破坏与泥石流活动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为地质灾击防治工程勘套、设计、施工提供资料,检验防治工程效果。d)研究、制定滑坡,崩塌变形破坏判据和泥石流活动判据,及时按有关规定预报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最级)。
4.2专业监测
专业监测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应是稳定性差的滑坡、崩塌与泌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按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划分为四级,见表1。1
DZ/T 0221—2006
监测站(点)
所处位置的重要性
特别重
(县级和县级以上裁镇等)
(重要集镇、重要工矿企业
和重要交消设施等)
较重要
(集中居民点、一-段工矿
企业等)
较重要
(居房点一版工矿企业等)
4. 3群测群防监测
监测站(点)分级表
出现滑坡、熊塌变形
失稳或活动
的危害性
破坏或混石流活动时
妥灾害胁的人效
10C0~-60:
500~-100
情换、肋据出现变形
破坏或泥石流活动时
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
损失/万元
20 000
:0 009~-5 000
5 c00~10c
列入群测群防监测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一般是潜在不稳定的,受威胁的人数和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遗失先均较少的滑救、崩额与泥石流。5基本要求
5.1对确定进行监测的滑坡、崩竭和泥石流,应有相应的地质调(勘)查等资料做依据。这些资料包括:地质查报告(或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a)
1)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和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条件等。
滑坡、崩塌与滤石流的特征与成因,包括:规模、类型和一殷特征,形贼条件和发育过程,变2
形或活动特征等。参见附录A~附衰D。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稳定性评价,包括: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稳定性计算、试验成果稚综3)
合评价,进一·步变形破坏或活动的方式、规模和主要诱发内紊与影响因素等。滑坡,崩癌稳定性野外评价参见附示C,发育阶段分析参见附录D。h)滑坡、崩塌与泥石流所在地区和影响范围内的社会一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规划资料,包括人口、直接经济价值等。
c)能满足监测点、网布设的地形图,地质图(含平面图和剖面图)和附近建设现状与规划图。5.2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监测站(点)布设之前,应有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下这的任务书,监测单位根据任务书编制监测设计书
监测没计书的内容包括:任务来源和监测的重要性,自然条性和地质环境,滑坡、扇塌与滤石流的特征、成因和稳定性分析的土要成果,监测精度要求,监测内容论证和确定,监测方法选定,监测点网布设监测资料整理,变形破坏或活动判据和预报方案,监测经费预算。监测设计书应通过下达任务的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的审批。5.3监测内容依据下列因素确定:品)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赋存条件、地质特征和变形、活动的主要因素相美因素。b)滑坡、崩壤变形破环的可能方式和泥石流活动的可能方式:捐坡、期塌变形阶段,变形量和泥石流发育阶段、适动频率。d)滑坡、崩遏与泥石流稳定性评价的需要和预报模型、预报判据的髂要。2
TTTKAONTKAca
DZ/T0221—2006
1级监站(点)和有条件的II级测站(点)的监测内容应尽可能齐全,并随其发展过程和稳定状况增加或臧少监测项目、完善监测内容。祥测群防监测应重点监测相对位移和变形活动的车要相关因素。5.4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监测方法,应在监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其重要性和危害性、监测环境优劣情况和难易程度、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本窘先进、直观、方便、快速、连续等原则确定。1级监测站(点)都有条件的I级监测站(点)版尽问能采用多种方法和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监测,形成合理的监测方法的组合。多种方法监测所取得的数据、资料,5相联系,占相校核、相验连,并做出综合分析,取得可靠的结论。
群测群防监测,一般采用简易方法进行监测。5.5监测仪器、设备,应能满足监测精度婆求,精确可靠:能适应环境条件,抗腐蚀能力强,受温度,冻融、风、水,雷电,动等作用影小,支架焊接徐变变形小;能保持仪游和传输线路的长期稳定性与可靠性,故障少,并便于维护和更换。5.6在经济、技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逐步实现监测数据采集自动化和实时监测。自动化监测仪器、设备、应有自检.自校功能,没有白、白校功能时应罕少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人工检查,校正,确保长期稳定。在白动化监测的同时,应适当地进行人工监测,保证在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观测数据不中断。5.7滑坡、崩竭变形监测精度,根据其变形量确定。监测误差应小于变形量的1/5~1/10,5.B应及时进行监测资料的编录、整理和分析研究。有条件的专业监测站(点)应尽可能采用计算机进行监测资料的编录,整理和分析研究。5.9及时行滑坡、崩塌变形破坏预报和泥石流发生、发展、爆发预报。预报分为中长期、短期和临灾预报。
中长期预报,指一以上的危险性的预报。包括滑坡、期娲与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划和易发区的定。
h)短期预报,指在一年到儿大内将要发生的两报。c)临炎预报,指在几天内将要发生的预报。中长的预报,在月报,季报,年报中提出:短期和临灾预报,随时出现时提出,以专报形式提交。5,10坡,崩塌与泥石流,经治理或受自然环境影响已处于平稳状态时,经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批摧后可以结京监测。
6滑疲与朗塌监测
6.1监测内容
6.1.1滑坡、崩遏监测的内容,分为变形监测、相关因衰监测、宏观前兆监测。6.1.2滑坡、崩竭变形临测。一般包括位移监测和倾斜监测,以及与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监测。a)位移监测。分为地表的和地下(钻孔、平酮内等)的绝对位移监测和相对位移监测。1)绝对位愁监测。监测滑坡,崩塌的三维(X,Y、Z)位移量、位移方向与位移速率。2)相对位移监测。监测滑坡、崩塌重点变形部位裂缝、崩滑面(带)等两侧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移厨,包括张并、闭合错动,抬升、下流等,b)倾料监测,分为地面倾斜监测和地下(平洞、竖并,钻孔等)倾斜监测,监测滑坡、崩塌的角变位与颁倒、倾操变形及切层驱滑。C)与滑坡、崩塌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监测。一般包括地应力、推力监测和地声、地温监测等!6.1.3滑坡、崩形成和变形相关因案监测,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地表水动态。包括与滑坡、崩竭形成和活动有关的地表水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等动态变化,以及地表水冲蚀情况和浓蚀作用对汾坡、崩塌的影响,分析地表水动态变化与滑被、崩塌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进行地表水与滑玻,期塌形碱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3
DZ/T 0221—2006
b)地下水动态。包括滑坡、崩塌范围内钻孔、井、润、坑、高沟等地下水的水位、水压、水量、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泉水的流量、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十体含水量等的动态变化。分析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其与地表水、大气降水的关系,进行地下水与情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气象变化。包括降雨量、降雪量、融雪量、气温等,进行降水等与滑坡、船塌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d)地震活动。监测或收集附近及外国地括动情况,分析地展对滑坡、崩塌形战与稳定性的影响。
e)人类活动情况。主要是与滑坡、崩塌的形成活动有关的人类工程活动,包括洞掘,削坡、加载、爆破,振动,以及高山潮、水库或渠道渗漏、溃决等,开据以分析其对滑坡、期形成与稳定性的影响。
6.1.4、滑坡、崩竭变形破坏宏观前兆监测。一般包含下列内容:a)宏观形变。包括着坡,萌变形破坏前常常出现的地表裂缝和前缘岩士体局部姗塌、鼓胀,剪出,以及建筑物或他哦的破坏等。测量其产出部位变形量及其变形速率。h)宏观地声。监所疗精坡、崩竭变形破坏前常常发出单宏观地声及其发声地段。动物异常观察。
观察清玻、崩竭变形被坏前其上动物(鸡、狗、牛羊等管常出现的异常活动现象。
d)地表水和地
卡水宏观异常,监测滑坡、崩堤电段地表水、地下水水位突变(上升或下降)或水显突变增大载减小),泉水突然消失、增大,浑洱突然出现新泉等。6.1.5滑技、崩
内容应根据滑坡
应进行绝对位移相对位移、宏观变形前兆监测和主要相关因素监测。监测的具体场特点,有针对佳的确定。
6.1.6不同类型和特
点的滑城,期屌,其相关因素监测的重点内容是:a)降雨型质臀坡,应重点监测地下水、地表水和降水动态变化等内容;降丽型岩质滑坡、崩厨,除监测上述内容外,还应重点监测裂缝的充水情况、充水高度等,b)冲蚀型级明套型滑坡、崩璃,应重点监测:前缘的冲蚀(或开挖)情况,坡脚被切割的宽度.高度、倾角发其变化情况,坡顶及谷肩处裂缝发育程度与充水情况,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动态变化。
洞掘型滑域痛爆,应进行内井下地压监测。包括:项板(老项)下沉量及岩层倾角变化,顶板冒落,侧型茂升成剪切,支架变形和位移,底鼓等,有条件时应进行支架上压力值的监测,6.2监测方法
滑坡、崩塌变形监测方法分为地表变形监测、地下变形监测、与滑玻、期竭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监测和与滑坡、崩垢形成、活动相美因素的监测等,方法很多(参见附录E),应根据滑坡、崩塌特点,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月。
列为群测群防监测的滑坡、崩塌,富用地表变形监测中的简易监测法和宏观变形地质监测法监测。6.3监测额率
正常情况下每15犬一次,比较稳定的可每月一次1在汛期,丽季,预报期,防治工程施工期等情况下虚加密监测,宜每天一次或数小时一次直至连续跟踪监测,4监测点网布设
石、4,1滑坡、崩塌变形监测网应根据滑坡、崩塌的地质特征及其范阐大小,形状、地形地貌特征、视通条件和施测要求布设。监测网是由监测线(即监测面,以下简称测线)、监测点(以下简称测点)组成的一维实体监测系,监测网的布设能达到紧统监测滑皱、崩娲的变形量、变形方向,握其时空动态利发展趋势,满足预测预报精度等案求。6.4.2沿坡、崩塌变形测线,应穿过滑坡、崩塌的不同变形地段或快体,并尽可能照顾滑坡、崩塌的群体4
YKAOKAca=
DZ/T 0221—2006
性和次生复活特征,还应兼顾外围小型滑坡、崩塌和次生复活的滑坡、崩塌。测线两端应逆人稳定的岩上体中。纵向测线与主要滑坡、崩塌变形方向相一致;有离个或两个以上变形方向时,应布设相应的纵向测线;当滑坡、崩竭呈旋转变形时,纵问测线可呈扇形或放射状布设。横向测线一股与纵向测线相垂直,在以上原则下,测线应充分利用谢探剖面和稳定性计算部面,充分利用钻孔、平满、坚竖井勘操工程。
测线确定后,应根据滑技、崩塌的地质结构、形成机制、变形特征等,分析、建立沿浏线在平面上,垂向上所表征的变形地段、块体及其组合特征。6.4.3测点应根据测线建立的变形地段、快体及其组合特征进行设,在测线上或测线两侧5m范围内宜布设。以绝对位移监测点为主,在沿测线的型续滑带、软弱带上布设相对位移监测点,并利用钻孔、平洞、竖并等勘探工程布设深部位移监测点。每个测点,应有自已独立的监谢、预报功能。测点不要求平均布设。对架部位应增加测点和监测项目:的)变形速率较大或不激定块段与起始变形块段(滑圾诉崩瑶源等)。b)初始变形块段(潢坡段、推移滑动段,松脱滑动段等)c)对滑玻、崩塌慧定生建关键作用或破坏初始块段(滑玻阻滑段,脂塌锁固段等)d)易产生变形部位剪出口、裂缝,临空面等)。e)控制变形部位(带、软弱带维等)6.4.4滑坡变形监激网型,有如下九科a)十字型。纵向横向测线格成十字型,测点布设在测线上。测线两端故在撸定的岩土体上并分别布设为测站点(放测量仪器)和照准点:在测站点上用大地测量法监测备测点的位移情况:这种网型适用于范围不大,平面狭窄,主要活动方向明品的滑坡。当设一绿纳向测线和若干条横向测线,或设若干条纵向测线和一条横间测线时,网型变成“丰”字型、型或“卅”字型等,均根据需要确定。5)方格型滑坡范围内,多条纵向,横向测线近直交组成方格网,测点设在测线的交点上(也可加密布设在交点之间的测线上。测站点,膜准点布设同十字网型,这种网型测点分布的规律性强,且较均匀,监测精度高适用于滑坡地质结构复杂,或群体慢滑城)三角(或放射型网。在滑玻外围稳定地段设测站点,自测站点按三偏形放射状布设若干条测线,在各测线终点设照准点,在测线交点或测线上设测点,在测站点用太地测量法等监测测国
点的位移情况一时测点进行三角交汇法监测时,可不设照准点。遵种网型测点分布的规律性差,不均勾,距测站近的测点的蓝测精皮较高d)任意型。在滑放围内布设者十测点在外留稳定跑段布设测站点,月三角交会法,GPS法等监测测点的位移情倪。适用于自然条件,地形条件复杂的当坡的变形监测。e)对标型,在裂缝、清摄(弱带等两侧,布设对标或安设专门仪鑫、监测对标的位移情况,标与标之间可不相联系,后缘链的对标中的一中尽可能布设在稳是的岩土体上。在其他网型在设困难时,可用此网型监测滑疫垂点部位的绝对位移和概对位移。)多层型。除在地表布设测线,测点外,利用错孔、平润、竖并等地下工程布设测点,监测不同高程、不同层位滑坡的变形情况。无论采用那种网型,测站点,测线,测点的数最均应柜据需要确定惑调整。可同时采用二税网型,布成综合型网。
测站点.测点(含对标点)、朋谁点,均应设立混上挺:柑的埋深同6.2.3条1款。必要射设保护桩和负桩,防止测挺遭受白然或人为困素破坏。6.4.5崩竭变形监测网形可根据崩竭体所处的地形与地质条件参见6.4.4布设。6.5变形破坏颈报
6.5.1分级分主次确定滑坡、期塌变形破坏的预报对象。DZ/T 0221—2006
监测对象可以是但不一定全是主要预报对象,尤其是对大型滑坡,期塌或期滑群。一般情况下,主要赖报对象是:
变形速率大的地段或块体。
b)产生严重危害的地段或块体。c)对整个滑坡、崩竭的稳定性起关塞作爪的地段或块体。对整个滑坡、崩塌的变形破坏具有代性的地段或块体,d)
6. 5. 2 正确确定崩肾灾害范围。灾害范围应包括:
1)滑坡、崩璟白身的范围。
2)择坡、崩塌运动所达的范围。3)
滑坡、前所造成的次生灾害(如通浪,堵江,堵河,堵梁和在暴雨条件下滑坡、剪娠迎速转化为泥石流等)的危害范围。
4)地霆、暴雨等其他灾害条件下放大效应所波及的范围。b)
确定灾害范围时,应考虑下列条件:1)捐坡、崩竭运动的规模、范围、形式和方向,滑坡、崩塌运敌场所内的地形、地貌、地质及水文条件。2)
滑坡、崩堀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在峡谷区产生气垫浮托效应,折射回弹及多冲程的可3)
能性。
次生灾害产生的可能性和波及的范目。对于浪、堵江,堵河、培渠等,应对不同水位、流4)
显条件下不同崩滑规模(上石体积)、运动速度所产生的灾害进行分析:6.5.3滑坡、期塌变形破坏预报等级,按时间分为;预测级、预报级、警报级,各等级内容见表2。表 2滑玻与丽墙预报等级表
项报等级
中长期预报
(预级)
短期预报
(预报级)
临灾预报
(警报级)
1年以上
1年~几天
几关以内
区域,单体
少区城,
主要单体
调查评价
谢套评价
与监测
危险程度
临界值
危险程度区划和数据库
预防措施
防治工程或搬迁
1.区域自然、地镜、地质、社会因「抢险应急工程或
素分新·
2.变形位移监测
1.变形位移鉴测和地声等物理
量监测:
2. 宏观变形监测;
3、气象、水文与地质等相关因素监测
常规紧急避难
紧总避难
6.5,4区城性滑被、舱塌变形破坏预报,主要避行预测级和部分预报级预报。宣在每年丽季前进行巡查并进行稳定性评价,提出预报报告。6.5.5单体滑坡、崩塌变形破坏预报,应合理选择预报参数。一般情况下:a)短临前兆参数是首要的预报参数,是准确预报滑坡、崩塌变形破环的参数。b)
家维筑移监测数据,是滑坡,剪变形破坏预握的最基本参数,其中绝对位移效据是预报模型所必须的参数。
倾斜监测数据,是滑坡、鼠塌变形破坏预报的重要参数之一地声监测数据,是岩质滑坡、崩塌变形被坏的重要参数之一,具有较短的时效性和较高的有d
效性。
YKAONTKACa
D2/10221—2006
e)地应力、滑坡推力、地温及地下水监测数据,均是滑坡、崩塌变形被不表征的预报参数。)应结合实际监测内容和方法选取预报参数,进行多参数综合评判和预报,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6.5.6宏观前兆监测资料对滑坡、崩塌变形破坏预报极为重要,在分析6.5.5条所列参数时+必须和宏观监测资料相结合。
6.5.7滑坡、崩塌变形被坏预报模型的建立和预报判据的确定,应遵循如下原则和方法:a)在地质模型和实施的监测内容、方法的基确上,选择建立适宜的、有效的监测预报模型,)在进行滑坡变形破坏预报时,宣建立类比分析因果分析、统计分析等模型,进行多参数、多模型的综合评判提高预报的准确性。预报模型建立以后,应利用已经发兰过的相似的坡、崩爆的监浏资料,进行反演分析,捡验模型的有效性,并初步确定相应的颈报判据。山)预报模型与预报判据均应由主普部门或单位纠织专家评审、鉴定。滑坡、期塌综合信息预报模型,是通过对滑坡、崩塌变形阶段的判据建立起来的颈报填型,见附录上
7泥石流监测
7.1监测内容
7.1.1泥石流监测内容,分为形成条件(同体物质来源、气象水文条件等)监测、运动特征(流动动态要素,动力要素和输移冲淤等)监测流体特征(物质组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监测。7.1.2泥石流固体物质来源是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应在研究其地质环境和固体物质、性质.类型、规莫的基上(参见参见附录A附录B),进行稳定状态监测。固休物质来源下滑坡、崩塌的,H监测内容接6.的规定:固体物质来源于松散物质(含松散体岩土层和人工弃石,弃透等堆积)的,应监测其在受暴雨.洪流冲蚀等作用下的稳定状态。7.1.3气象水文条件监测。点监测降雨量和降历时等水源求自冰雪和冻土消融的,监测其消融水量和消融历时等,当上游有高山湖、水库、渠道时,应评估其渗漏的危险性。在固本物质集中分布地段,应过行降雨入渗和地下水动态监测。7.1.4滤石流动态要素监测,包括爆发时间、历时、过程、类型、流态和流速、泥位、流面宽度、阻高、阵流次数、沟床纵横皱度变化、输移冲淤变化和准积情况等,并取样分析,测定输矽率,输砂量或泥石流流量、总径流量、固体总径流量等。
I、Ⅱ级监测站(点),应监测泥位。7.1.5泥石流动力要素监测内容,包括泥石流流体动压力、龙头冲击力、石块冲音力和泥石流地芦频谱振幅等。
7.1.6泥石流流体特征监测内容,包措周体物质组成(岩性或矿物成分)、坎度,颗粒组成和流体稠妄、重度(重力密度),可落盐等劲理化学特性,研究其结构、构造和物理化学特性的内在联系与流变模式等,7.2监测方法
7.2.1泥石流固体物质来源十滑坡、崩塌的,其变形破坏监测方法应安6.2的划定。固体物质来源于松散物质的,可以在不同地质条件地段设立标准片蚀监测点,监测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冲刷侵蚀量,分析形成泥石流临界雨显的刮体物质供给显。7.2.2暴雨型泥石流应设立以监测降雨为主的气象站,监测气温、风问、风速、降雨量(时段降水量和连续变化降水)等。
在有条件时,宜利用逻测雨量监测系统、测雨雷达超短时监测系统、气象卫星短时监测系统等自动化监测仪器,进行降雨量的监测。对冰雪消题型泥若流,还应对泳需消融量进行监测。7
DZ/T 0221-2006
降雨人渗和地下水动态监测方法按6.2的规定7.2.3泥石流动态要素、动力要素监测,应在选定的若干个断面上进行。小型泥石流沟或爆发频率低的泥石流构,一般采用水文观测方法进行监测。较人的或爆发频卒较高的泥石流沟,宜利用专门仪器迟行监测。常用的有雷达测速、各种b)
传感器与冲击力仪、超亨波泥位计(带报警器)、无线遥测地市仪(带报警器)、地震式泥石流报警器,以及重复水推测量,动态立体摄影测量等7.2.4泥石流流休特征监测应与泥石流运动特征监测结合进行。7.2.5在有条件时,宜采用逛感技术对泥石流规模、发育阶段、活动规律等边行中长期动态监测,用地面多光谱陆地摄影、地面立体摄影测显技术,进行短周期动态监测。7.3监测频率
泥石流监测频率与6.3相同。限中以降丽监测为中心的气象监测频率,应与附近气象部门气象站的监测频率保持一致。
7.4监测点网布设
赢区和堆区都应布设定数量商测点网,7.4.1在泥石流补给区,
7.4.2泥石流固休物质学子滑玻、于松散物质的,其稳定扭监议点网的表3
侵独区
假块区
侵蚀区
变形破坏监测点
程度分区的
微是性测点布
的布读按6.规定。固体物质来源上进行测点查度按表3确定。
点密零
1个/平方喜
15 -- 20
可少布或不布
测点重点布设严童慢蚀区内,并根据侵试强度的发展趋和变化来调整。
7. 4.3以监测降荫为主的泥石流气象按下列原则布设监测
三)泥石流形成区其暴雨带内
或流域内有代表性的地民或试验场。降雨泥石流沟或流贼滑坡、崩塌和松散物质储量最人的范围内及沟的上方。b)
测点选在四周季
平且风力影响小的地段
口高差的2倍
于障碍物项高与钱器
测点布设敬量视诉
般情说下,四周障碍物与仪器的距离不得小或蔬域面积和测声代表性好坏而定,测点宜以网格状方式布设,泥石流沟或流域面积以学采用三角形方式布设。7.4.4泥石流运动情况和流本餐证监测断面布设数量、距离,视沟道地形、地质条件而定,一般在流通区纵坡、横断面形态变化处和地质累件变化处,以发弯追处等,都应布慢。间时,必须充分考虑下游保护区(居民点、重要设施)撤离等防灾效灾所篇提前警报的时间和泥流运动速度,可按下式估算:atV
式中:
断面距防护点的距离(rm):
需提前报警的时间(5)
V——泥石流运动速度(m/h),多按下游居民避难的最短时间考虑.....(1 3
泥位监测点布设在防护点1游的基岩跌水或卡口处(距防护点的鼠离L(rm))部位,且在其区间河段内无其他径流补给或补给量可忽略不计。监测并确定警报泥位及雨量。7.5活动预报
7.5.1泥石流活动预报方法很多,包括宏观前兆法、类比分析法,果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仪器微观监8
TTKAONTKAca
测法等,可结合不同地区泥石流活动特点和监测资料选择使用。DZ/T 0221—2006
7.5.2泥石流活动预报等级,时间分为预测级、预报级,警报级三个等级。各级内容见表4。表4泥石流活动预报等级表
预报等级
中长期预报
(预测级)
短期预报
(预报级)
临预握
(警报级)
1年以上
1年~几小时
,小时以内
泥石流活动颈测
区域,单沟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区峨,中沟
参见泥石流活动预测
调查评价
调香评价
和监测
危险度
临界值
警戒值
危险应区划和数据库
1、流域、沟谷自然、地貌、地质、社会因系分折;
馨雨蓝测
降荫、范鼠市、流速等监测仪
器及其报警装军
取得的泥石流戴查、监测资
的要因素,对泥石流的活勃无律和录。
7.5.4泥石流活动颖服
a)泥石流活顾应在顽测的
石流活动的激豪因素及其动
漩流预
沟谷纵坡
核心是确定派
流泥动的题康
地貌临
的危害性逃行危
化,及时度
活动的临界务
件,降雨量、雨
行综合分镇
预防措施
【防治工程或搬迁
抢险应急工释或
常规紧急避难
紧急避滩
确定泥石筑形成和活动
泥石活动预测方法参见附
地质、此疆资料智监测数据,掌握泥迅速传递到下游保护区。
及其含水量、稳定性和
固体物质忙量
等降雨
地貌临界条件,一般在实地调查和监测资料的基础分析、稳
算等方法确定。降面
往决定考科雨量,攻降丽量临界b)泥石流滤动预报包括区域性
动进行预提响重法见附录F
7.5.5泥石流活动车推
在泥石流临近爆最原地监测站
振动声音、泥位等特在,
8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任务
向下游保
流临界条件等。泥石
,通载统计分析、类比
果条件;主要根培监测资料静定,而径流最往利用短历电暴明对单沟泥石流活监测中心)应根据泥
主要影响因索接近临界值的程度及急措施
避免或碱少损失。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监测资科整的任务是对各动监侧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和分析、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及其享自然条件、地质环境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滑坡、崩塌与泥石统的稳定性做出正确的评价,对其变形破坏和而动献出更确的预报。8.2监测数据采集
8.2. 1监测据采集方法。
a)监测点位的手动记录。包括各类位移监测点位处的于动记录和探头位臀处的手动记录。)探头位暨处的自动记录。采用能传送到探头位暨或附近控制板上的自动记录设备,根据手动指令将数据记录到磁带或穿孔纸带上。c)中心站处的手动记录。探头输出信号逍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送到中心站,中心站将信号连续转换为数字输出,监测人在中心站手动记录或采用手动指令将输出数据记录在穿孔纸带上。d)中心站处的全自动记录,采用白动化系统,自动激发记录启动装置,进行全自动操作,9
DZ/T 0221—2006
数据采集时的误差消除
a)手动记录时,应详细检查数垢,校正明显的错误、或对有问题的数据重新量测,以消除错误和明显的误差。
白动记录系统有可能会产生附加的结误源。记录数据在用计算机处理之前,应对数据逐一进b)
行筛选,检查和误差解释,消险明显的错误。8.3监测数据处理
8.3.1建立监测数据库。根据监测资料类别分别建立相应的监测数据库。包括地质条件数据库、地质灾宰数据库和监测数据库等。
8.3.2建立资料分析处理系统。根据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和所取得的监测数据,应用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和程序软件包,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一般包括滑坡、崩塌变形、变形速率,泥石流运动速率等,进行监测曲线拟合、平滑和滤波,绘制变形时程曲线、运动时程曲线、降菌过程曲线等,并进行时序和相关分析,
8.4监测资料整理
8.4.1监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建档。a)对丁手动记录的原始监测数据,应计算其长度、体积,压力等有关参数,并与其他有关资料如日期、监测点号、仪器编号、深度、气温等,以表格或其他形式记录下来,进行统一编号、建卡、归类和建。
b)对于自动记录在穿孔纸带上的数据等资新,应及时检查并归类、建档。c)对十全白动记录的数据,应及时法行数据拷贝,并编号存档。8.4.2应按规定间隔时间(日、旬、月、季、半年年)对数据库内的监测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计算特征值,如求和、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扩分类龚悄。8.4.3按监测内容和方法分类,对各类监测资料分别进行人工曲线标定和计算机曲线合,编制相应的图件。重要图件包括:
a)对绝对位移监测资料应编制水半位移、垂向位移矢量图及累计水平位移、垂向位移关量图,上述二种位移量送如在起的综合性分析,位移(其一监测点或多测点水乎位移、垂向位移等)历时曲线图。相对位移监测,编制相对位移分布图、相对位移历时由线图等。b)对地面倾斜监测资料应编制地面倾斜分布医、倾斜历时曲线图。地下倾斜测,缩制钻礼等地下位移与深度关系曲线图、变化值与深度关系曲线图皮位移历时曲线图等:c)对地声等物理量监测资料应编制地声(噪音)总量与地应力、地温等历时由线图和分布图等。d)对地表水,下水监测资料应编制地表水水位、流量历时曲线图,地下水位历时曲线图,土体含水量历时曲线图,孔院水压力历时曲线图,泉水洗量质时曲线图e)对气象监测资料应编制降水历时曲线图、气温历时曲线图、蒸发显历时曲线图,以皮不同雨强等值线图等。
)为逆行相关分析,还应编制如下图件:滑坡、崩塌变形位移量(包括相对的和绝对的)与降水量变化关系曲线图、变形位移量与地下水位变化关系曲线图、倾斜位移量(包括地表的和地下的):与降水量变化关系曲线图、倾斜位移与地下水位变化关系曲线阁;滑坡、崩区与泥石流固体物质分布区地下水位,土体含水量、降水量变化美系由线图,泉水流量与降水量变化美系曲线图,地表水水位、流量与降水量变化关系出线图等。8.4.4缩制监测报告,分为月报、季报、年报。10
TTKAONT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