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276.31-2015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Z/T 0276.31-2015.Regulation for test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Part 31:Test for determining the sound velocity of rock mass.
1范围
DZ/T 0276的DZ/T 0276.31规定了测定岩体声波速度的试验方法。
DZ/T 0276.31适用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中的岩体声波速度测定。
2规范性引 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Z/T 0276.24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第 24部分:岩石声波速度测试
3原理
通过获得弹性波的传播时间及频谱特征,再结合被测岩体的地质特征,对岩体的岩性、质量、风化程度以及裂隙发育程度作出定量的判别。
4基本要求
4.1测点布置
4.1.1测点可选择 在平硐、钻孔、风钻孔或地表露头上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岩体部位.
4.1.2对各向同性岩体的测线,宜按直线布置;对各向异性岩体的测线,宜分别按平行和垂直岩体主要结构面布置。
4.1.3相邻两测点的距离,当采用换能器激发时,距离宜为1m~3m;当采用电火花激发时,距离宜为10m~30m;当采用锤击激发时,距离不小于3m。
4.1.4单孔测试时,发射点距接收点的间距不应小于0.5m,换能器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小于0.1m。
4.1.5孔间用于作穿透测试的两钻孔轴线相互平行,且发、收换能器应处于同一平面。孔内任意深度的距离应等于两孔口中心点的距离。
4.1.6在钻孔或风钻孔中进行孔间穿透测试时,换能器每次移动距离宜为0.1m~1.0m。
标准内容
ICS19.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76.31-—2015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第31部分:岩体声波速度测试
Regulation for test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Part 31:Test for determining the sound velocity of rock mass2015-02-0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5-04-01实施
DZ/T0276《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分为31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及一般规定;
第2部分:岩石含水率试验;
第3部分:岩石颗粒密度试验;
一第4部分:岩石密度试验;
第5部分:岩石吸水性试验;
第6部分:岩石硬度试验;
第7部分:岩石光泽度试验;
第8部分:岩石抗冻试验;
一第9部分:岩石耐期解试验;
-第10部分:岩石膨胀性试验;
第11部分:岩石溶蚀试验;
-第12部分:岩石耐酸度与耐碱度试验;-第13部分:岩石比热试验;
第14部分:岩石热导率试验;
-第15部分:岩石击穿电压和击穿强度试验;第16部分:岩石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一第17部分:岩石放射性比活度试验;一第18部分: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第19部分: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第20部分:岩石三轴压缩强度试验;第21部分:岩石抗拉强度试验;第22部分:岩石抗折强度试验;第23部分: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第24部分,岩石声波速度测试;第25部分:岩石抗剪强度试验;-第26部分:岩体变形试验(承压板法);第27部分:岩体变形试验(钻孔变形法);第28部分:岩体强度试验(直剪试验);第29部分:岩体强度试验(承压板法);一第30部分,岩体错杆荷载试验;-第31部分:岩体声波速度测试。本部分为DZ/T0276的第3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DZ/T0276.31-2015
本部分由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负责起草,广东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参加起草。本部分起草人:谭睿、刘立志、原力智、石丙飞。I
1范围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第31部分:岩体声波速度测试
DZ/T0276的本部分规定了测定岩体声波速度的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中的岩体声波速度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DZ/T0276.31-2015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Z/T0276.24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第24部分:岩石声波速度测试3原理
通过获得弹性波的传播时间及频谱特征,再结合被测岩体的地质特征,对岩体的岩性、质量、风化程度以及裂隙发育程度作出定量的判别。4基本要求
4.1测点布置
测点可选择在平硼、钻孔、风钻孔或地表露头上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岩体部位。4.1.2对各向同性岩体的测线,宜按直线布置;对各向异性岩体的测线,宜分别按平行和垂直岩体主要结构面布置。
4.1.3相邻两测点的距离,当采用换能器激发时,距离宜为1m~3m,当采用电火花激发时,距离宜为10m~30m;当采用锤击激发时,距离不小于3m。4.1.4单孔测试时,发射点距接收点的间距不应小于0.5m,换能器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小于0.1m。4.1.5孔间用于作穿透测试的两钻孔轴线相互平行,且发、收换能器应处于同一平面。孔内任意深度的距离应等于两孔口中心点的距离。4.1.6在钻孔或风钻孔中进行孔间穿透测试时,换能器每次移动距离宜为0.1m~1.0m。1
DZ/T0276.31—2015
应对发射点与接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校正。4.1.7
4.2地质描述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岩石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胶结物性质等。4.2.1
岩体结构面的产状、宽度、粗糙程度、充填物性质、延伸情况等。4.2.2
4.2.3层理、节理、裂隙的延伸方向与测线的关系。测线、测点平面地质图、展示图及部面图。4.2.4
5仪器设备
岩体声波测定仪。
跨孔超声换能器。
深度自动计数器。
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精度0.1μs。5.4
5.5组合激发锤。
钢卷尺,测绳。
5.7管口滑轮。
6现场检测
测试准备
岩体表面声波速度测试准备
测点表面应大致修凿平整,对各测点进行编号。6.1.1.1
测点表面应擦净。加速度传感器应涂1mm2mm厚的凡士林或黄油等作为耦合剂;激发锤位置应垫多层铝箔或箔,应将加速度传感器放置在测点上压紧。测量加速度传感器与激发锤两者中心距离,相对误差应小于1%。6.1.1.3
6.1.2钻孔或风钻孔中岩体声波速度测试准备钻孔或风钻孔应冲洗干净,将孔内注满清水,并对各孔进行编号。6.1.2.14
进行孔间穿透测试时,量测两孔口中心点的距离,测距相对误差应小于1%,当两孔轴线不平6.1.2.2
行时,应量测钻孔的倾角和方位角,计算不同深度处两测点间的距离。6.1.2.3试验前应对岩石声波参数测试仪进行校验。2
试验及稳定条件
DZ/T0276.31—2015
6.2.1每一个测点应测读不少于三次,取其平均值为读数值。对异常测段和测点,应测读多次,读数差不宜大于该读数的3%,以测值最接近的两次测值平均值作为读数值。6.2.2测试结束前应确定仪器与换能器系统的零延时值。6.3
数据记录
试验过程记录内容和格式见表A,1。7试验成果整理
7.1岩体的纵波速度按式(1)计算,横波速度按式(2)计算:Up
式中:
U,—-纵波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L
×10-3
-声波发射点与接收点之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纵波在岩体中传播的时间,单位为微秒(μs);-仪器系统的岑延时,单位为微秒(μs);横波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横波在岩体中传播的时间,单位为微秒(μs)。7.2岩体动弹力学参数计算:
-(1)
(2)
当岩体为各向同性或近似各向同性时,岩体的动弹性参数的公式计算应符合DZ/T0276.24—2015a)
中的相关规定。
b)当岩体为层状,垂直层面测量单一岩层时,若纵波波长大于或等于层厚2倍~5倍,动弹性模量按式(3)计算:
(1+pa)(1-2a)
Ea=po,
式中:
Ea—岩石动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p——岩体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DZ/T0276.31—2015
动泊松比。
3在整理同组试件测试成果时,应给出每一试件的测试成果。7.3
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DZ/T0276.31—2015
基业学
(s/u)/\a
试件编号
DZ/T0276.31-2015
打印日期:2015年4月15日F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
行业标准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第31部分:岩体声波速度测试
DZ/T0276.31—2015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字数14千字
2015年4月第一版2015年4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28577定价18.00元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