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160-199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Z/T 0160-1995
中文名称:1:200000 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标准类别: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479477
相关标签:
编绘
规范
图式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Z/T 0160-1995.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DZ/T 0160规定了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的性质、用途、精度要求、编绘方法、地图内容、审校验收的要求。
DZ/T 0160适用于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的编绘,是该底图工作设计编写、成果验收和质量监控的依据。
2总则
2.1地理底图的性质、用途和要求
2.1.1 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以下简称《底图》)是编制1:200000地质图的地理基础,是地质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 底图主要是供编制1:200000地质图的地理底图,也可作为编制同比例尺其他地质系列图件的底图和编制小于1:200000比例尺地质图地理底图的基础资料。
2.1.3 底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a.满足地质专业图件的需要;
b.地图精度符合本规范规定;
c.内容正确、完备、现势性强;
d.图式符号使 用符合本规范的图式规定;
e.各要素的制图综合符合一般制图原则,正确反映制图区域基本特征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2.2数学基础、分幅和编号
2.2.1数学基础
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6°分带。
坐标系统采用所用基本资料的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2.2采用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分幅系统,按经差1°、纬差40'分幅。图内经纬线网格以经差15'、纬差10'组成,直角坐标网格每整10公里绘一条。东西图廓经线绘成直线,南北图廓纬线为曲线,以折线代替。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60
1:200.000
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1996-01-0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1996-06-01实施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编辑准备工作
编绘方法和技术要求
底图内容各要素的编绘
检查与验收
图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 : 200 000
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1生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DZ/T 0160—1995
本规范规定了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的性质、用途、精度要求、编绘方法、地图内容,市校验收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1:2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的编绘·是该底图1作设计编写、成果验收和质量监控的依据。
2总则
2.1地理底图的性质,用途和要求2.1.1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以下简称底图》)是编制1:200000地质图的地理基础,是地质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底图主要是供编制1:200000地质图的地理底图,也可作为编制同比例尺其他地质系列图件的底图和编制小于1:20000比例尺地质图地理底图的基础资料。2.1. 3底图应衍合下刻要求
满足地质专业图件的需要:www.bzxz.net
地图精度符合本规范规定
内容正确、完备、现势性弹
图式符号快用符合本规范的图式规定:d.
各要素的制图综合符合般制图原则,正确反映制图区域基本特征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e.
2.2数学基础、分幅和编号
2.2. 1 数学基础
投影彩用高斯
克吕格投联,按6°分带。
垒标系统采用所用基本资料的坐标系。高程系统来用1985国家高程号准.2.2.2采用国际白分之一地图分系统:按经差1″、纬差40°分幅,图内经纬线网格以经差15°、纬差10°组成,直价坐标网格每整10公里绘-条。东西图经线绘成直线,南北图廓纬线为曲线,以折线代替,每经差15°之经线与南北纬线的交点为折线联接点。2.2.3底图编号是】【000000图幅号店面加1:2(00()图幅序号组成。1:200000底图与1:1000000地图关系如下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6-01-07批准1996-06-01实施
2-2.4合幅图
DZ/T 0160-1995
般按单幅图编绘。相邻图幅如确需合幅编绘时,合幅面积连专业内容一起不应超过640mm×850mm印刷有效面积。图哪线仍以经纬线组成梯形图廊,经纬度至整分,在图率间标出国际分幅线。合幅图含4幅1:200000图时,图内应绘出分幅的+”字线。合幅图图幅号应注两个,整图幅图号在前.被合图幅号在后,中间用顿号分开,如H-50(1),(2)××帆X×幅。当位于相邻的两个百万分之一图幅时,其图号应分完整注出,如G-50-(1)××蛎H-50-(31)X×幅
如被图的要素仅在内外图廓间时则破内图线绘出。2.2.5图幅名称应与国家同比例尺地形图同名。如地形图图名居民地名称或行政级别改变,则底图图名名称作相应改变,并在编辑设计书中说明。3编辑准备工作
3.1制图资料的搜集分析和选择
3.1.1广泛瘦集可用于缩绘底图的现势性强的地图资料和文字资料。主要有:a.
三角点,天文点战果,
最新实测或编绘的国象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和各种海图,c.
最新编绘出版的省、地、县地图、地图集以及有关的专题地图和图集:有关行政区划、交通水系、地务等现势资料和其他文学资料:最新的航片、卫片资料;
与地质矿产有关的地理要素选取草图,3.1.2对搜策到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分别确定可用于编绘底图的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老资料。
可作为底图编绘基本资料的有:最新版的大于或等下编图比例尺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海图和【: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其他资料可作为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使用。3.1.3凡用于编绘底图的资料,均应作出简明的分析评价,确定其内容的使用范围和程度。3. 1.4编图资料的搜集,截止于编绘作业之前。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资料的搜集截止丁清绘作业结束之前。
3.2制图区域的研究
制图区域的研究以编图基本资料为基础结合关资料进行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河流的结构、形状、河网密度,湖泊、水库、渠道的分布特征;bh.
海岸的基本类型及岛礁的分布特征,居民地分布的基本特征、密度和行政等级;道路的等级和分布密度;
地貌的主要类型.形态等;
KAOIKAa
DZ/T 0160--1995
[.是级以上境界状况.有无特殊问题,3.3编辑设计书的编写
3. 3.1编设计书的内容:
净任务情况·底图用途和要求,制图区域范围、图幅数量,完成任务期限;b.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简要说明;制图资料的评价和使用说明,
d.编绘技术方法:具体规定基本资料的处理和编绘原图的制作方法,基本资料内容的修正、补充方法及要求:
e。地图各要素的编绘,结合制图区域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编图的要求,着重在选取指标,综合原则,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处理等作出具体说明,对规范中术涉及到的其他编绘技术珂题,作出补充规定:图幅之问抄接边关系的处理及要求;f.
编辑设计书除文字外,应附有关图表,包括区域接图表,基本资料略图,典型地貌综合样图等。3.3.2编辑设计书应报省局主管部门审批。4、编绘方法和技术要求
4.1成图方法及基本资料的处理
4.1.1底图一般采用一版多色编绘。也可分版编绘或连编带绘(刻》成图。4.1.2利用1-100000地形图作基本资料编图::放大拼贴
将基本资料拼贴后缩照成1:200000并晒监,进行编绘或连编带绘(刻)作业;b等大拼贴
将基本资料缩照成1:200000并晒蓝、拼贴,进行编绘或连编带绘作业,当编图资料比例尺倍率较大时,应按成图比例尺的倍率放大符号规格进行地图内容标描、缩照、拼贴,再进行编绘作业;在缺少1:100000比例尺地形图或该地形图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也可用精度符合要求、现势性强、内穿完备的1200000地形图作基本资料进行拼贴后等大复照并晒蓝,然后进行编绘或连编带绘(刻)作非
4.1.3基本资料的处理:
包括对不宜复照要素的加工,地图内容的增补和修正。增补和修止地图内容时.应按编辑设计书中规定的疗法进行,课证要素的转绘精。4.2编绘底图的制作
4.2.1数学基础的展绘
包括图廓点,经差15°,纬差上0°的经纬线交点,二角点和整10公里的直角坐标网格的展绘。展绘精度:
点位误差不超过士0.1mm
直角坐标网线间距误差不超过士0.2mm图魔边长误差不超过士0.2mm
图哪对角线误差不起过+0.3mm:展绘自检无误后着墨并经有关人如校核。4.2.2资料拼贴要求
1。用于拼贴的资料、应图形清晰、线划实在、无污斑、颜色便于复制,图廓边长应等于或略小于理论尺寸+但--般不应小于 0. 4%。b,拼贴用控制点每幅图·-般不少于50个,并应分布均句。控制点应优先选用二角点Ⅱ每幅图不少于16个以及经差15°、纬差10的经纬网交点和坐标网交点。3
用纸图排贴时,拆贴控制点应开孔。DZ/T0160
.拼贴对点误差不超过士0.1imm,裂原或重选不超过U.2mm,直线变形天长不题过0.2mm,图过裁切误差不通过0.1mm
d.每幅圈拼贴截切一般不超过16块。e.
企图拼贴究成后,经检查员检查尤误并签署意见后,方可封孔并进行下道上序作业,4.3编绘前准备、编绘程序和用色4.3.1编绘作业前应作好下列准备工作a.
检查资料是否齐全,资料处理是否小确:检查排贴图数学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拼贴资料质是否适合编绘要求,版面是否平整:学习本规范和图式、编辑设计书等制定图幅作业计划.经批准后填入图历薄:确定与邻图接边处各要素的综合程度和土要线划的粗细等。纳绘的般程序
水域普染;
内图廓线.图面经纬网交双线直角坐标网线:三角点及高程点;
水系及注记、冰雪地貌;
铁路、主要居民地;
公路及其他居民地;
地貌:
境界,
注记:
图娠钞接边;
图幅整饰:
市峻验收。
4.3.3编绘原图的用色
绘原图可用单色、彩色编绘。用彩色编绘时,各要索用色规定如下:浅蔬-水域染:
墨绿-水系及注记,冰雪范围线冰当范围内等高线;棕色-地貌:
黑色-其他要素;
4.4编绘原图的质量要求
数学基础符合本《规范\要求:正确而充分地使用各种编图资料;地图各要索的制图综合符合本规范和设计书的规定,各要素间的关系表示合理、清楚;将专规格符合图式规楚,线则实在,用色适宜复制,图面清洁+注记正确、书写端正,配置合理、指示明确;图外整饰内容正确,完备、配置符合规定,图幅抄接边正确无误。4.5图历海的填写
图历薄填写应详细反映底图的编制过程,使用资料的现势性、问题的处埋措沉,底图质量评价以应烯要说明的问题等
图历簿内容应按成图程序及时填写,不得追记。1
KAOIKA
5底图内容各要素的编绘
5. 1 水系
DZ/T0160—1995
正确反映不同制图区域的水系类型和形状特征,河(渠)网密度对比,河流主支流关系、弯曲度对比,湖治的分布特征和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正确反映海岸类型、岛、礁分布特点及其他海洋要素。5.1.1河流运河和渠道
1图上长1.5~2.0cm以上的河流、3cm以上的时令河,0.5cm以上的地下河和消失河段、5cm以上的渠道均应表示。密集河渠的平行间距不小于5mm。对于界河、独流海、十旱地区,连接湖泊及对地质专业要素的表示有重要意义的小河,可降低标准选取。h.凡图上宽度0.4mm以[.的河流,用双线依比例表示,图上宽度小于0.4mm的用单线表示:单线河视共图_上长度用0.1~0.4mm山河源处逐渐加租绘出。时令河按上述河宽规定分别用双虚线和单虚线符号绘出,虚线的长度由河源处的0.5m逐渐增长至河处的2mm,虚线间由0.3mm遂渐增长至1mm京抗运河用非比例的双线绘出:其他运河用(.25mm粗的单线符号绘出。渠道分别主次用(0.25mm和0.15mm粗的单线符号绘出。e.简化河流、运河、渠道时,应保持主要转弯点的精确位置租基本保持河流弯曲度的对比性。河流弯曲小于0.5mm×0.6mt的可以简化,具有特征意义的小变曲应旁大到0.5mm×0.6tnm表示。d.图上长15cm以[有名称注记的河流,应注出名称,运河和渠道择要注出名称。河流名称每20cm应重复注出。上下河段名称不同时,应分别注出河名。河、渠名称的字隔一般不超过河名字大的5倍,大河名称的字隔可适当放宽。。河流,运河,渠道在图上难以辨认浦向的应绘出流向符号。f.双线河在内外图席间迁回又进入本图时,符号连续绘出。5.1.2湖泊水库
编绘湖泊、水库应反映其面积、形状和分布的基本特征。a
图上面积大于4~6mm*的湖泊、水库及图上长下1cm的牛轭湖均应表示:干早地区图上面积小4mm的湖泊、水库也应适当选取;小于1mm而有重要意义的应弯大到1mm表示。b潮治股只作取舍、不子合并;小湖泊群策地区不能逐个表示时,在取含中应保持其分布范围和特点
c,概括湖泊、水库图形时,应保持其轮的基本特征,小于.5mmX0.6mm的曲可以含去.但其有特征意义的应夸大表示。
d、重要而行名称的湖泊和水库应注出名称,非淡水潮应注出水质。图上而积人于1ctm的誉洪区应表示。e.
5.1. 3河流,湖泊,水库中的屿
图上面积人于2n的屿均应表示。位于国界两侧的小岛,不能依比例表示时,可按品蚂形状用0.5tr*的点状符号表示,
5.1.4沼洋、盐
图上面积大于1cm的沼泽一般应表示,不区分通行茶件。图上而积大于 25mm2的盐田应表示。5.1.5并
一般地区不表示井泉,但干早地区详细表示井、泉、次儿井,不能饮用的需加注水质。矿泉、温泉、温泉并等均应选取,并加注“矿”“温”等说明。5.1. 6水系附同物
DZ/T0160-1995
水系附属物表示主要的烂河坝、水闸、水库坝址,其余的-般不表示。5.1.了海岸
概括海片时,应反映海片类型和基本特征,正确区分泥沙质海岸和岩质海岸的不向特点,保持海岸线士要折点的准确位宵和岸段间弯曲对比度。泥沙质海岸弯曲小于0.6mm×%.8mm、岩质海单弯曲小下0.5mm×6.6mm的一般可舍去。5. 1.8海岛、礁,滩
图上面积大于0.5tnm2的海的均应衣示,不足0.5mm的小岛可情取舍,虽不足0.5mm但a.
有重要意义的应夸大到0.5mm\表示。远离海岸孤立小岛和国界两侧小岛应表示,并保持其位和基本形状。小岛群集不能全部表示时,在保持其分布特征、范圈及疏密对比的条件下可取舍,但不并。b.明礁、暗碟应予表示,群集时可以取舍。c.图上面积30mm2以上的7出摊应表示,图上长10rmm,宽不足3rnm的以狭窄干出表示。不区分低质,均以沙滩符号表示。5.1.9海底地貌
2.游底跑貌用等深线和水深点衣示、等深线取5.10、20、30、50.100、200.500、1000.2001、300011。等深线的综合,一般扩人浅水区,缩小深水区。等深线注记要成组排列、宁头朝向浅水处。在斜坡方问不易判读和最低-条封闭等深线上应加绘示坡线。水深点注记按顺浅水密,深水稀的原则注出,近海岸每100cm注记5~20个,注记精度到米。注记的中心表示水汉点的位置.。
5.1.10海洋要素注记
游洋、海、海湾、群岛、人河河口、主要岛屿均应注出名称,其它的可择要注出名称。祥岛名称注记应比其所含最大品的名称注记大2级。5.2居民地
阁上表示城市、乡镇和白然村。止确表示山居民地的行政意义,正确处理居民地与共他各要素的关系。
5.2.1居民地接行政意义分级
首都:
省,自治区,真辖声人民政府驻地;自治州地级市人民政府驻地、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县、自治县县级市、旗,自治旗人民政府驻地:乡、镇人民政府驻地;
村庄、农、林.牧,渔场及其他居民地。5.2.2居民地的选取原则
多、镇级以上(含乡镇级)及地质专业需要的居民地全部选取,上述选取总数不足指标数时,依照分布特征择要选取其他居民地。
5.2.3居民地选取指标
人可稀疏地区 100cm敢8个以下;人口中等地区每100cm*名~15个人口稠密地区每100ctm\15~22个5.2.4居民地的表示
县级以上(含县级)居民地用平面图形依比例表示;乡、镇级以下(含乡镇级)用圈形符号表示。b,概括平面图形时,应基本反快出居民地的外部轮扇,般应区分主要街道和次要街道。街区图形最人不超过25mm,最小.不小于4mm,凹凸部分小于1mm2的可以综合,图上距离小于0.3mm的房屋可并人街区,效区零散分布的房屋可以舍去。5
YKAONIKAa
D%/T 0160—1995
.用圈形符号表示的居民地,符号位暨-般应配置在居民地的中心+并正确处理与道路、河流等符号相切、相割、相离、相接的关系。5.2.5居民地的名称注记
a,凡选取的居民地,均应注出名称:h。乡镇级以上居民地以行政名称出与c、香港、澳门名称以20k等线体注出,不注\英占古\*葡\;\。台北的名称注记,也参照上述原则处理。5.3道路
图上表示铁路、公路机其他道路正确表示道路的等级,道踏与其他要的关系。5.3.1道路的分类
:铁路分为单线、复线和窄铁路。h。公路分为高速公路、等缀公路和等外公踏。c.其他道路分为机耕路、乡村路和小路。5.3.2道路的综合
铁路,高速公路、等级公路全部选取:但在城市近郊、工矿区内及站区附近的支线一般可舍去等外公路原则上应选取:
其他道路可视各地区不同情况,作为连接高级道路的补充选取连接多,镇和与地质矿产有关的道隋。
图上道路网格大小为:
调密地区30~50%cm
中等地区50~~70cm
稀疏地区70~100cm
不要求居民地都有道路通达。
依据现势资料加绘的铁路,公路必须保证其位胃的止确,并以相应符号绘出,否则需在加绘的铁路符号上加注“草绘\字样,公路则以草绘符号绘出。5.3.3道路附属物的表示
火车站只表示县级居民地以上的,不加站名注记。车站符号中黑块,表示站台方位。a.
图上只表示长度超过 5mm 的隧道。b.
双线河上的桥梁,车渡应表示,不班注说明:逆路与单线河相交时道路通过河流,c.
道路其他附属物一般不表示。
5.3.4铁路-公路出图哪的表示
铁路、公路出图廊处应注山通达地及里程,铁路注出前方到站,公路注出通达邻图最近的乡镇级以上居民地。
铁路、公路在内外图廓间迁回又进入本图时道路符号连续绘出。5.4地貌
正确表示不同地貌类型和地貌的形态特征,清晰显示川脉和分水岭走间,保持地貌结构线、特征点的位暨正确,处理好地貌与其他要素的关系。5.4.1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为80m.在坡度较陆,切割较深的中高山区,基本等高距可用160m,在地势很平坦的地区,些本等高距也可采用10m。基本等高距5n倍(n为正整数)的等商线表示为计曲线。为了反映地貌特征(如表示高原面,靠地边缘,丘陵孤立的山头的需要,可加绘任意等高线,并加注等高线注记。
一幅图只能用一种基本等高距。5.4.2等高线图形的综合
DZ/T 0160—1995
a,正确表达山顶、山脊、谷地、斜坡、鞍部和坡形特征,注意相邻等高线间的协调.在保持山脊线、谷底线位需止确的原则下,邵分等尚线局部地整可作合位移,股不超过1,4等高距,个别情说下可位移1/2等高距.改达到整体上清晰晟示地虢基本形态。b.: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0.2mm+小于0.2mm时,可自然断开个别等高线,值不能成组断开。
C概括山脊时要明显反映山脊走问,形状特征。山脊顶部同名等高线间距不小于0.5mm。d.山头综台,山顶闭合等高线直径不小于1mm,山头密集、图[距离小于0.5mm,义在同·方向时可以合并。
e。鞍部的表示要反映其对称或不对称的特征,较部两侧最高同名等高线的间距不小于U.5ram。f.概括等高线图形时.在-般情况下可删去次要的负向地貌,只有在概括刃脊、角峰冰斗、方山,舒地等图形时,可珊去饮要的正尚地貌碎部,图上相邻容的谷口间距,一般情说下为:丘陵,低山:4~7mmg
中山高山:5~8mm
黄十.风成山地3~5mm。
g叫地在图上而积大于2m1m的应表承,小于2mm的可舍去或夸大表示在选取群集的叫地时,应基本保持其分布范围和特征。h.在图边或斜坡方向不易判读和叫地最高、最低一条等高线应绘示波线,5.4.3儿种典型地地貌的编绘
冰雪地貌
用综色虚线表示图[面积大于50mm以上的雪山、冰川范围:片在其范围内加注*雪”冰\说明,其它冰雪符专不表示
,苫范围内大于50mm2的非需区应表示。冰、雪区间图上距离小于3m时,可以合并用绿色衰示冰,雪面等高线,并与周圜等高线对应萄接。h.黄上地貌
正确表水黄十高原顶部平坦,沟谷稠密,切割较深和黄土丘陵沟容稠密、切割较浅,谷间项部呈穹形的特征。而基本等高线不能表达的地貌形态,可以加绘任意等高线并加注记。冲沟图上长于1cm的应表示,宽度小于0.4mm的用单线装示,大于0.4mm的用双线表示。E.岩榕地貌
图工主要用等高线,凸峰、溶斗等符号表示溶蚀高原,溶蚀山地、溶蚀斤陵和溶蚀平原的不间地貌形态。
溶蚀高原的溶蚀洼地、溶斗石林,残丘·用等高线不能表示的.用符号表示溶蚀山地上的峰从、溶斗用等高线不能表示的,用符号表示,峰从以取合为主溶蚀丘陵的峰体群集时,以取舍为主;图上面积小于2mm2的班可以含去,正确反映坡立谷的形态和分布特征,d风成地貌
风成地貌除用等高线表示其特征外配合用地类界符号表示图上面积大小4cm\以上的抄地、戈晚的范用,并加注相应的\沙地\戈壁”等说明。5.4.4地貌符号的使用
a,图E长2cm以1:的干河床、3cm以上的十沟·般应选取,YKAIKAa
DZ/T 0160 .- 1995
图上而积cm以上的干滴湖应表尔,等高线可以通过湖区,海边,河边大下25mm以上的沙地应表示。c.
5.4.5高程点及注记
高程点100cm选取4~7个,等高线汁记2~4个a.
高程点注记优光选注测岛控制点(没有选作拼贴控制的角点降为一般高程点注出)、Ⅲ峰、Ib.
隘,道路交叉点,河流交会点以及图幅内的最高点等。c.高程点精度注记到米,
5.4.6地貌名称注记
凡与地质码产要素表示有关的山峰以及制图区内山脉和其他土要山峰应江山名称。5.5境界
图上表示国界、省界、地区界、基界和特种地区界。必须正确表示境界的位,等级和其他要素的关系。5.5.1国界的端绘
缩绘国界时,必须按资料图位置精确绘出。如有变动时,应报请有关测蔡行政主芒部门处理国界避保持其准确位置:在能用符号表示清楚的情况下:-般不近行综台。图界的转折点,交点应用国界衍号的点部或实线段描绘:界碑,界桩应精确摘懿,密集时可适当取含。位于国界线上和紧荣国界线的各种地物应详细表示,并明确其领屁关系·注记不得压盖国界符号5. 5.2国界的表示点法
陆地上的围界符号必须准确地连续绘出。国界河流为界时,其表示方法分以下三种情况:以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为界的,训流符导内能绘下国界符导时,国界符号不间断的在相应位置绘出,并注意分清河中吊或的归属。河流内绘不下国界剂号时,应在河流两则不问断的交错绘出(每段34节符号),岛,用括号标明归满,b.以共有河流为界的,国界符号在河流两侧筹隔3~-5cm交错绘出3-~4节,岛.滩用括号标明归属。
e,以河流一例为界的,国界符号在相应的一侧不间断的绘出。5.5.3国界是表示国家领上归属的界线,必须严耐对待。凡绘有国界的图帼,都应详细俊核,非按现定报批。
5.5.4咨、地、县级区界的丧示
a。省、地、只界,应与最新编绘出版的国家蒸本地形图利行政区划变动资料校核后绘出。b.境界以线状地物为界吋,在线状地物符号中心能绘山境界符号的,每隔 3~5cm绘出 3~4节穿号,不能征其内绘出符号的,可沿线状地物两侧每隔3~5cm交错绘出3~4节衍号。在明显拐弯点境界相接处和图廓边必须绘出符号。c.两级以上行政区剑界线垂合时,只绘出高级的境界符号,飞地的境界,用其所隶属的行政单位的境界符号表示,并在其范围内加隶属注记,如属×义省××县管辖”或\属××县管辖”。飞地范围太小注不下说明时,可用引线加注或用编码在图廊外加注。5.5.5香港助区界而特种地区界表尔,澳门助区不绘境界。5.5.6境界出图时应在图哪间加注界端注记5. 6其他要素
长城、火山口应表示。
5.7砂接边
一般为东南边抄边,西北边接边。同期资料接边以先编图幅内穿为·误差在0.51以内的,进行S
DZ/T 0160—1995
合理改正,超过门.5mm时,应查明原因改止。新、旧资料接图时,以新资料内容为主,新、旧资料内容相差较人时,可不强求内容接图一致。6检查与验收
6.1编绘原图实行三级检查一级验收.检查分小组、分队、大队三级进行,检查时主要依据本规范、编绘设计和行关规定的要求。小组和分队对编绘原图进行全面按查:人队进行重点检查。分队,大队捡查应作出质量评定并载图历簿。
6.2一缴验收,验收是在人队检查合格的基础工由主管单位或任务委托单位进行,并将验收意见和对编绘原图的结论教入图历薄。
6.3编绘原图验收合格后,即可上交或提供使用。7图式
KAOIK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