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 DZ/T 0159-1995 1:500000 1:1000000 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9-199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Z/T 0159-1995

中文名称:1:500000 1:1000000 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标准类别: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065620

相关标签: 编绘 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Z/T 0159-1995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DZ/T 0159规定了编绘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的数学基础、精度要求、编绘方法和技术要求、地图内容各要素的综合取舍、检查、验收及图式符号等内容。
1.2适用范围
DZ/T 0159适用于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的编绘。面积较小或较大的省(市、区)在采用大于1:500000或小于1:1000000比例尺时地理底图的编绘也应参照执行。
同比例尺的跨省(市、区)际地质图及其他地质图件的地理底图编绘也应参照使用。
2总则
2.1地理底图的性质 、用途和要求
2.1.1 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以下简称“底图”)是编制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的地理基础,是地质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底图是供编制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使用的,亦可作为编制同比例尺其他地质图件的底图和编绘更小比例尺地质专业图件的底图基本资料。
2.1.3底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底图应满足地质专业图件的要求;
b.底图的数学基础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c.图式符号的使用应符合本规范图式的规定;
d.各要素的制图综合应符合一般制图原则,反映出制图区域地理基本特征和各要素间相互关系。
2.2底图的数学基础
底图采用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当底图比例尺为1 : 500000、制图区域经差不大于6°~7°时,可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IAG-75参考椭球体;
1985国家高程基准。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59-95
1:5000001:1000000
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1995-09-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1996-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1 : 500 000
1 :1 000 000
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DZ/T 0159-95
本规范规定了编绘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的数学基础、精度要求,编绘方法和技术要求、地图内容各要素的综合取舍、检查.验收及图式符号等内容。1.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的编绘。面积较小或较大的省(市、区)在采用大于 1 500 000 或小于1 :1 000 000 比例尺时地理底图的编绘也应参照执行。同比例尺的跨省(市、区)际地质图及其他地质图件的地理底图编绘也应参照使用。2总则
2.1地理底图的性质,用途和要求2.1.1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以下简称底图\)是编制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的地理基础,是地质图的重要组成部分。2.1.2底图是供编制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使用的.亦可作为编制同比例尺其他地质图件的底图和编绘更小比例尺地质专业图件的底图基本资料。2.1.3底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底图应满足地质专业图件的要求:a.
庭图的数学基础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庭,图式符号的使用应符合本规范图式的规定:各要素的制图综合应符合一般制图原则,反映出制图区域地理基本特征和各要紊间相互关系。d.
2.2底图的数学基础
底图采用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当底图比例尺为11500000、制图区域经差不大于6°~7时,可采用商斯-克吕格投影,
经纬网密度:1:500000的经差为30°,纬差为-20°;1:1000000的经差为1纬差为40°。采用自由分幅矩形图廊
底图采用:
1AG-75参考椭球体;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3编辑准备工作
3.1编图资料的搜集、分析及选择3.1.1充分了解地质专业地图的用途,搜集可供编绘底图之用的各种现势性强的地图资料和文字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5-09~14批准TKANIKAa
1996-03-01实施
料。主要有:
DZ/T 015995
a,最新出版的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图:b最新编制的1200000地质专业图件的地理底图,各种有关的地理资料和文字资料,如行政区树图、水系、交通,标准地名资料等;d。 最新航片、卫片资料。
3.1.2对搜集到的资料应简明地作出分析、评价,确定可以用于编绘底图的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及参考资料。资料分析、评价的重点在于:,:资料来源、数学基础、比例尺、成图年代等,h.资料的现势性:
C.资料上各要素的表示和制图综合质量。3.1.3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内容完备、现势性强、精度高的大于或等于成图比例尺的地理底图或地形图作为基本资料,其他可作为补究资料和参考资料。3.1.4编图资料的搜集应截止于编绘作业之前。县级以上居民地行政等级,政区变动则应截止于出版清绘作业之前。
3.2制图区域的研究
制图区城的研究以基本资料为基础,参照有关各种现势资料,文字资料等。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海毕的基本类型和岛磁的分布特征,a
河流的结构,形状,密度,湖泊的分布特点及渠道,水库分布状况等;居民地的分布特征,密度和行政意义等:d.
道路的等级,密度、办布特征等;地貌的类型和形状特征:
境界状况,有无特殊问题。
通过制图区域的研究,针对编绘作业的需要,编写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简要说明。3.3编辑设计书的编写
3.3.1编辑设计书的内寄:
任务情说,包括任务米源,底图用途、对底图的要求、制图区域范围、分幅规定及完成任务期限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简要说明;制图资料的分析、评价和使用说明;d.
决定采用何种地持投影,提出有关参数或投影计算成果表:编绘技术方法。具体规定基本资料的处理和编绘原图的制作方法,基本资料内容的修正、补充e.
的方法及要求等;
,规定底图内容各要素的编绘要求,结合制图区域的具体情况和专业要求,着重在选取指标、综合取舍原则、各要索之间关系的处理等要求,对规范中未提及的其他特殊问题作出补充规定:g图幅各分幅之间抄接边规定和整饰要求;h,设计书还应附有相应有关图表,如图幅分幅接边表,资料分布略图,典型地区和典型要紊综合样图,新旧图式符号对表等。
3.3.2编辑设计书应报省局主管部门审批。4编绘方法和技术要求
4.1成图方法及基本资料的处理
4.1.1各编疼单位应根据基木资料状况及编(刻)绘,复制等具体条件,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确定成图2
方法。一般可选用下列方法:
DZ/T 0159--95
4利用大于成图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基本资料成图。等大编绘:将基本资料缩照为成图比例尺,晒蓝图拼贴,在拼站版上进行编绘,也可晒成透明黑线图进行拼贴,再等大照相晒薄膜蓝图或硬板蓝图进行编绘:或直接利用缩照的负片(软片)拼贴后嗮蓝图进行编绘。
放大编绘:将基本资料缩成稍大于成图比例尺,然启采用上述诸方法中的一种进行编绘。编绘结束后再缩照为成图比例尺。
b.利用与版图比阅尺相同的地形图为基本资料成图。蓝图编绘:将基本资料进行拼贴,经等大照相晒蓝图进行编绘。c。当基本资料比例尺与成图比例尺相差较大时,应依据比阅尺之间的倍率,相应放大符号规格进行地图内容的标描缩照,拼贴,晒蓝等工作。必要时先进行过度性编绘。d.使用1:20000地质专业地现底图作基本资料时,可直接按比例尺倍率缩小照相晒软纸蓝图进行拼贴,然后在拼贴版上进行编绘。4.1.2运用补充资料、参考资料增、改地图内容,一般应在基本资料上进行。其转绘方法,视具体情况在编辑设计书中作出规定,但需保证达到的转绘销度。4. 1.3 一般采用一版多色编绘。也可采用一-版单色编绘+连编带绘或刻绘。4.1.4多拼幅缩绘,应在每一分幅的西、南两接边处多绘5mm的重叠边。4.2编绘底图的制作
4.2.1展绘数学基础
展绘的内容有:经纬网交点、图廓点、拼贴所需的其他经纬网交点。展绘精度
点位误差不超过土0.1m;
经纬线线段及图哪(含各分幅)线边长误差不超过士0.2mm:经纬网对角线及图廓对角线(含各分福>误差不超过土0.3mm
4.2.2资料拼贴的要求
a,用于拼贴的彩图、蓝图或透明黑图,应阁形清晰、綫划在并易于照相。其图廊边长应略小于理论尺寸,但一般不要小于理论尺寸的0.4%。用透明黑图拼贴时,图扇边长应与理论尺寸基本一致。作为基本资料的彩图,应选用各色版之间套印误差小于0.2mm为宜。b.拼贴对点误差不大于0.1mm;拼贴后直线段变形失长不大于0.2mm,拼贴重叠或裂隙应小于0.2mm;资料图扇线载切误差不人于0.1mm。1/500000图上纬差30°、经差20°;1:1000000图上纬差1°经差40的经纬网交点必须是拼贴控制点外,每一个经纬网格内应另选不少于-个经纬网交点作为拼贴控制点。d拼贴图面应粘贴牢固图面平整,无气泡、无污摄,e全部拼贴完毕后,须经检查员检查无误并签署意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作业。4.3编偿前的准备、编绘程序及用色4.3.1编绘作业前应作好下列准备工作:检查编绘底图的数学基础是否符合要求,图面质量是否符合编绘作业,编图资料是否齐全。a.
学过本规范,编辑设计书,熟恶图式,熟悉制图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拟定图幅编绘说明及作业计划,经批准后填入图历薄中。c
制图区域分多幅同时作业时:须与相邻图幅进行接边,确定图幅边缘有关要素的制图综合程度和线划的粗细等。
4. 3.2编绘的一般程序:
水域普染:
内图邮线,经纬网线:
水系及其附属物,
依比例尺表示的居民地:
钱路及主要公路1
其他居民地及一般公路:
境界:
地貌;
各类注记;
图幅抄接边和图廊整饰,
缩绘原图的检查、验收。
DZ/T 0159--95
编绘原图可采用单色或多色编绘。用多色编绘时,其用色规定如下,藍
水域普染:
水系要素及其注记:
地貌要素,
地图内容的其他要紊。
4.4编绘原图的质量要求
数学基础符合本规范要求:
正确地,充分地使用各种编图资料各要案的选取、概括要符合本规范和编辑设计书的规定,各要索之间的关系明确、合理;各类线划符号要符合图式规定,线条实在,色彩适合复制,图面整洁:注记正确,配置恰当,从减关系明确,书写端正,抄接边无误。阅廊整饰的内容完备,正确。f
4.5图历筹的填写。
图历簿的填写应如实地反映底图的编绘过程,编绘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质量评价等。图历簿的内容应接成程序及时填写,不得追记。5底图内容各要素的编绘
5. 1水系
正确反映制图区域的水系类型和形态特征;反映地区间河网密度对比和湖泊分布特征,河流主支流关系,处理好河流和其他要素的关系。正确反映海岸类型.保持游学特征点位置的准确和海半线弯曲程度对比关系,正确反映岛、礁分布特点,于出滩性质及海原。地貌等。5.1.1河流、运河及渠道的表示
a。图上宽度0.4mn以.七的河流用双线依比例尺表示,0,4mm以下用单线表示。用单线表示的河流,视其图上变化情况用0.1mm至0.4mm线粗描绘,单线河线粗及由单线河过渡到双线河的变化必须自然、流畅,主支流关系清楚,时令河按上述图上河宽规定,用单虚线,双虚线表示,虚线长度由河源的0.5mm逐渐增长至河口的2.0mm,线间由0.3mm逐渐增加到1.0mml。京杭运河用不依比例尺的双线表示,其他运河用单线表示。梁道应按资料区分主次。
b.河流,运河及道的选取指标
接图上长度,河流长2~3cm,渠道长5cm以上的选取。在水网密集地区,河渠的长度小于上述指标应适当选取,以反映水网特征。4
DZ/T 0159—95
两河流之间的间隔一般应保持在5mm以上。,河流、渠道的选敢及图形的概括对于界河、独立入游河流、干早地区河流、连通潮泊的河流以及地质专业要求表示的小河流,可降低标准予以选取。
河流的选取应从大到小,以主到次地进行。岩溶地区的优流河,干旱地区和沼泽地区的消失河段,图上长度大于 1cm 的应予以选取。牛轭湖图上长度大于 1cm的,应规其图上宽度(以 0.4mm 为界)用双线或单线表示。于旱地区的坎儿并应选择表示。河流的概括,应保持主要转变点的精确位置和不同间段的弯曲对比关系。小于0.5mm×0.6mm的小李由一般可含去,具有特征意义的则应考大表示。d图上长度15cm 以上,资料上有名称的河蔬、运河和道(指主要渠道、总干渠)应尽量注出名称。较长河流每隔20cm应重复注记一次。上下河段名称不同时,应分别注出。大河蔬上著名峡谷的名称应注出。河流,运河和葉道在图上较难判断其流向的地方应加流向符号。5.1.2湖泊、水库的表示
a。编绘湖泊重点在于按映其面积、形状、水质及分布的基本特点。图上面积火于4~6mm的应选取,谢泊密集地区,位于国界附近和作为河源的湖泊,以及干早缺水地区的淡水湖,图上面积不足4mm的可以适当选取表示。湖泊一般只作取舍,不宜合并。湖泊图形的概括,应保持其轮廓特征及各岸段弯曲对比,小于 0. 5mm×0.6mm的弯曲可以舍去,具有特征意义的应适当夸大表示。图上面积大于100mm的湖泊,境界线附近面积较大的湖拍以及著名的较小湖泊应加注名称注记。非淡水湖注出水质(简注)。
b.图上面积4-6mm\以上的水库均应表示。地质专业需要表示而面积又不足4mm2的水库,用非比例尺水库符号表示。
重要水库应注名称注记。
5.1.3河<湖)中岛的表示
图上面积大于2mm的河(糊)中岛均应麦示,不定2mm的小岛可进行取舍或合并(当两岛间距小于 0.3mm时)。位于国界线两侧的小岛,为清晰地表示,当图上面积在 0.5~~~lmm2之间时,可夸大到1mm表示,当图上面积小于0.5mm时,依其大致形状,用0.5mm2的点状表示。5.1.4盐扭、沼释地的表示
图上面积大于25mm2的盐田,大于100mm的泽地应衰示。招泽不区分通行状况。5.1.5并、泉、凝布的选取
一一般地区不表示,但干罩缺水地区的井,泉可适当选取,其中能供饮用的应优先选表示。著名的濮布要表示。
5.1.6海岸的编绘
概括海岸线应基本反映海岸类型,正确区分海岸的不同特点,保持主要弯曲点的准确位置和岸间弯曲的对比。泥沙质海岸小于 0. 5tn×0.6mm,基岩质海岸小于 0. 4mm×0. 5mm 的离曲一般可以舍去。突出海域的岸段一般夸太陆地面舍去海域碎部。凹入陆地的岸段一般大海域而舍去陆地碎部。5.1.7海岛、、滩的编绘
月。图上面积大于0.5mm的海岛均应表示,小于0.5mm的小岛应奇大到0.5mm2并用点状表示。小岛成群,分部密集,在保持其分范画,疏密对比的亲件下进行选取但不能合并。.b、明礁、暗礁应选取表示。
YKAKAa
DZ/T 0159—95
图上面积30mm2以上的干出滩不区分底质,以沙滩符号表示。群集的小面积滩地,在保持其分c
布特征的条件下进行选取及合并。长度大于10rmm,宽度不足2mm的平出滩,以狭窄干出表示。图上面积大于30mm的水中滩应示。5.7.8海底地貌的表示
等深线选取10.50.100200,500,1000.2000m。有些地区海底地形变化平缓,10米等深线不a.Www.bzxZ.net
能反映其地貌形状时,可以加绘5m或20m等深线,但必须在设计书中作出明确规定,等深线应加以注记,字头朝向高处,一般成组排列。在斜坡方向不易判别和最低一条封闭等深线上应加示坡线。等深线的图形概括一般是扩大浅水区,缩小深水区。b,水深点按基本资料选注。其密度按照浅水密,深水疏的原则注出。近海每100cm\选敢5~20个,注记精度到米,小数位舍去,不作四舍五入处理。5.1.9海洋要素注记
海洋、海峡、海湾、大河寸、群岛和主要岛屿要注出名称。群品名称注记应比其所含最太岛的名称注记大2级,
远离海岸的岛礁,水中滩择要注出名称。5.2居民地
正确表示居民地的行政意义,反映不同地区分布特点以及专业要的居民地,正确处理居民地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5.2.1居民地的分级
居民地按行政意义分级如下:
首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驻地:官治州、地级市人民政府驻地,地区行政公署、暨驻地:县,自治县,县级市,旗人民政府驻地:乡、镇人民政府驻地,
村庄。
5.2.2居民地的选取指标
居民地的选取指标以基本资料上居民地密度为基础,分为密区、中等密度区及稀疏区。图上每100cm内尾民地选取个数为:人口稀疏区10个以下;
人口中密区10~20 个;
人口稠密区20~30个。
5.2.3居民地的选取原则
县级以上(含县级)的居民地全部表示。县级以下(不含县级》的居民地,应优先选取专业需要的居民地和乡镇级居民地。上述选取总数不足指标数时,依照分布特征择要选取村庄级居民地进行补充。5.2.4居民地的表示,
1:500000图上的地级市,地区驻地以上,1:100000图上省级市以上的居民地用平面图形表示,其他的用圜形符号表示。。用平面图形表示的居民地可以作较大的图形概括,保持其内部结构及外部轮廊的基本特征。外围零散的部分可以舍去。
应区分主要街道及次要街道,街区面积最大不超过20mm2。最小不应小于4mm*。居民地用圜形衰示时,符号一般配置在民民地的中心位置。随著比例尺的缩小,为处理好形6
DZ/T 0159-95
符号与河流,道路间的相切、相割、相离的关系,必要时可以位移符号的中心位置。位于小盘、狭长邮角上的圜形符号,其中心应位于陆地上。5.2.5居民地名称注记
凡选取的居民地都注出名称,耳应采用标准地名。h.
市以上(含县级市)的居民地应按行政意义全称注出。c
县和乡级居民地只注专名,不注通名,但专名为单字时则须全名注出。自治县,旗应全名注出。d.
一般村庄按自然村名称注出。
同一居民地内驻有两级或两级以上行政机关时,只选高一级的注出。香港、澳门的平面图形概括和名称注记字体,学大与省级市相同。不如注“英占”,“葡占\字样。5.3道路
正确表示道路类别、等级,道路网的基本结构,道路与其他要索的关系及备地区道路网密度的差别。5.3.1道路的分类
道路分铁路、公路两类。
铁踏不区分单线或氢线,也不区分一般铁路和电气化铁路。a.
b。公路分主要公路和一毅公路。省际间,省内大中城市间的公路,即国道和省道为主要公路,其他公路为一般公路。5.3.2道路的选择
。道踏网圈的大小应依据不简地区道路的不赏密度来确定。正道路轻区,网腾面想一股为40c在道路中密区,网圜面积一般为30~50cm*;在道路稀疏区,网面积一般为50cⅡ2以上。h。根据上述指标,铁路和主要公路应全部选取,但窄轨铁路及短小支线可以含去。一-般公路作为铁路、主要公路的补充,择要表示。r.隧道图上长度 5mm 以上要表示。d。道路通过双线河的桥梁应表示,单线河上的桥梁不表示,道路直接通过。其他所有道路附属物均不表示。5.4境界
编绘境界时应认真分析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并了解国家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正确表示境界的等级、准确位暨以及与其它要索的关系。图上应表示国界,省界及特种地区界地级市及地区的界线,备省市可自行决定表示与否。5.4.1国界的编绘源则
国界的编绘,应按国家有关国界线画法标推及其绘制要求绘制。国界线应按基本资料精确描绘,在能用符号消晰表示的情况下一般不进行综合。如资料比较陈旧应报请有关测绘主管部门确定新的资料依据。位于国界线附近的各种地物应明确其领屑关系。各类注记不得压盖国界符号。
5.4.2国界线的表示
陆地的国界符号必须准确地连续绘出。以河流中心线或王航道线为界时,在明确屿属的情说下,当河流用双线描绘且其间能清晰容纳国界符号时,可在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的位置上,不间断地绘出国界符号:当双线河流其间不能清晰容纳国界符号(或河流为单线表示)时,则沿河两侧不间断地交错绘出国界符号,岛、洲归属用说明注记括注(简注)。以两国共有河流为界的国界,应在河流两侧间断地交错绘出国界符号,岛、洲归属用说明注记括注(简注)。
YKAKAa
D2/T0159—95
以河流一侧为界的国界,应在国界所在的一侧不间渐地绘出国界符号。编图区域内有国界符号时,应按规定报送测绘行政生管部门审批。5.4.3国内各级行政界线的表示
a各级境界线应依据最新出版的国家基本地形图和行政区划变动资料校核后绘出,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界线应按1984年国务院批准的权宜画法表示。b。各级境界不以线状地物为界时,境界符号不间断连续绘出。以线状地物(含河流、道路等)为界时,能在线状地物中心清晰地绘出符号时,应在其中心线间断地绘出境界符号不能在其中心绘出符号时,可在线状地物两侧间断地交错绘出境界符号,明显拐弯点,境界交接点及出图廊处应有境界符号。c.飞地以相应境界符号表示,并加注录属说明。当飞地在图上面积小于100mm,而又选取了飞地范图内的居民地,则其境界可以不绘,在居民地名称注记下方括注來属说明(离××省)。5.4.4特种地区界
香港地区界用特种地区界绘出。澳门地区不绘界线。
5.5地貌
地貌要素采用等高线配合地貌符号表示或单用地貌符号表示,可依具体需要进行选择,并在编辑设计书中作出明确说明。
当选用等高线配合地貌符号表示地貌时,应概略反映地貌形态的基本特征,山脉和分水岭的走向,并说处理地貌要和其他要素的关系。5.5.1等高距
各省(市区)的等高距可根据各自的地貌特征选择不固定等高距或固定等高距。a不固定等高距
*般选取 0,50,200,500,1 000,1500,2 000,3 000,4000,5000.6000.7000米的等高线。上述等高线不能全面反映本地区地貌特征时,可依据具体情况增加必要的等高线。等高线注记每100cm选注2~4个。
b、固定等高距
制图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于,基本等商距为200米以中,高山为主的,基本等离距为500m。橘图只能用一种等高距,等高距乘五倍数的等高线用加粗表示。为反映地貌特征,可加绘任意等高线,任意等高线应加等高线高程注记。
5.5.2等高线的图形概括
等高线的图形可以做较大的概括,反映主要的地貌类型和形状的基本特征特别注意相邻等高线间的协调。为此,在保持山背线、谷底线位正确的原则下,部分等高线个别地段可以作适当的位移,位移一般不超过等高距的1/3,个别可以达到1/2,以期达到从整件上清晰显示地貌基本形态。图上相邻谷间的距离,一般情说下可参下列指标:低山、丘陵地区为 4~7mm;
中山、高山地区为5~8mm,
黄土及风成山地为3~5mm
图上表示的山头最小面积为1mm。两山头之间的距离小于0.5mm时可以合并表示;群集的小山可有选择的夸大表示。所有这些都必须有利丁明显显示山脊的走向和地面起伏特征。图上表示凹地的最小面积为2mI。小于此面积的可择要旁大表示。群集凹地的取含,应能反映地貌形态和分布特点
在图边和斜坡方向不易判读处,凹地的最高及最低的等高线应绘示坡。5.5.3地貌符号和注记
主要山脉需如名称注记.重要的和专业需要的山峰应优先选取,并用山峰符号表示,加山峰名DZ/T 0159-95
称和高程注记。其他欲要山峰改用高程点形式表示。图,上高程点数量一般每 100cm\为 1~3个,高程注记到米,小数后含去,不作四舍五入处理。b.
图上面积大于50mm2的冰雪区只绘范围线,并加注驾字,当冰雪区范画较大,应如绘等高线,
岩溶地区应表示峰、峰丛及溶斗。d
图上面租大于4cm的砂砾地、戈璧滩,炒漠,用地类界表示范围并加注说明注记,面积较大时e:
应重复注出。
5.6省外国外部分内容的选
省外部分地理内容选取标准原则上应低于本省(区)内部分,即各要素表示的密度低于本省(区)内的密度。
国外部分地理内容从简,一般只表示:居民地分首都或首府,城市二级,示密度低于国内部分5cm以上的河流,大型水库和湖泊主要铁路和主要公路
生要山脉名称
国界线
5.7图面整饰
图面整饰参照附录A整怖略图进行。当地貌采用不固定等高距时,应加绘高度表,配在适当位置。
每一幅图或分幅图的右上角或左上角,加注图廓理论尺寸及实际尺寸,并绘出接边略图。6检查,验收
6.1检查程序和依据
6.1、1编绘原图必须实行三级检套制度,即:作业小组检查,分队或车间检查和大队抽查,6.1.2在三级检查中,作业小组、分队或车间必须进行100%的检查。大队一级则有重点地进行抽查一般抽查编绘内容的 30%左有。三级检查的检查意见必须填入图历薄中。分队或车间、大队的检查还对成图质量作出评价。6.1.3检查应以规范和编辑设计书为依据,全面检查编绘原图内容的完备性,数学基础的准确性和综合取舍的合理性,科学性,
6.2验收程序和要求
6.2.1编绘原图实行两级验收制度,即大队验收,局级或用图单位验收。6.2.2大以验收是在大队检查的基础+对编绘原图进行全面评价,提出结论性意见,确定编绘原图的质量等级。
6.2.3局级或用图单位验收是对编绘源图质的最后结论。KAOIKA
常年河
3消失河
DZ/T 0159—95
2时令河
4快流河
运河1京杭运河
2其他运河
主要渠道 2 次要渠道
3流向
淡水糊
3时令糊
2威水湖
依比例尺的
2不依比例尺的
分洪 (蓄洪)区
井泉坎北并
比例尺的
2 不依比例尺的
海岸线干出滩低潮线
2 狭窄干出碘
水中滩
依比例尺的干出、暗碟
不依比例尺的
干出礁
珊瑚礁
用0.8 281.2
编绘用色
等深线及注记
水深注记
依比例尺的居民地
DZ/T 0159—95
省.良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驻地
地级市、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地区、盟行政公署驻地(1:500000不按比例尺的居民地
地绥市、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
地区、盟行政公署驻地(1:1000000)县级市、县级人民政府驻地
乡,镇人民政府驻地
铁路及醚道
主要公路
一股公路
已定界
2 未定界
省,自治区,
3界碑 界桩
直辖市界
地区界
白治州、地级市、滥、
特种地区界
编绘用色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