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QB/T 1843-2015家用制冷器具 扩散吸收式冷藏箱
QB/T 1843-201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B/T 1843-2015

中文名称:家用制冷器具 扩散吸收式冷藏箱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Household refrigerating appliances. Pervasion absorption refrigerator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5-07-14

实施日期:2016-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家用 制冷 器具 扩散 吸收式 冷藏箱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家用和商用设备、文娱、体育>>厨房设备>>97.040.30家用制冷设备

中标分类号: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家用电器、日用机具>>Y61家用空调与冷藏器具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QB/T 1843-1993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标准价格:22.0

出版日期:2016-01-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沈根法、夏忠良、陈拥军、胡志强

起草单位:浙江腾云制冷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6)

提出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管部门: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6)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扩散吸收式冷藏箱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与型号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电加热方式的家用和类似用途扩散吸收式冷藏箱。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B/T 1843-1993《家用制冷器具 扩散吸收式冷藏箱和冷藏冷冻箱》。
本标准与QB/T 1843-199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1,1993年版1);
——根据实际引用情况调整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内容(见2,1993年版2);
——替换了第3章全部内容(见3,1993年版3);
——将亚热气型、热带型的气候环境温度下限由18℃调整为16℃(见表1,1993年版4.1);
——删除了按用途分类(见1993年版4.2);
——增加了按制冷间室(见4.1.2)和按结构分类(见4.1.3);
——修改了型号命名(见4.2,1993年版4.3);
——删除了箱内温度、燃气、燃油内容(见1993年版5.1.2、5.1.3.2、5.1.3.3);
——修改了环境温度、使之与表1一致(见5.2.1,1993年版5.2.1);
——删除了燃气、燃油内容(见1993版5.3.2、5.3.3);
——修改了外观要求(见5.3,1993年版5.6.8);
——调整了储存温度内容(见表2,1993年版表1);
——删除了耗气量、耗油量、燃气热负荷、负载温度回升时间、冷冻能力要求(见1993版5.5.3.2、5.5.3.3、5.5.4、5.5.5)
——增加了能源效率指数(EEI)要求(见5.5.4);
——修改了结构和材料性能,删除了工质,增加了制冷系统密封性要求(见5.6,1993年版5.6、5.7);
——增加了安全性能要求(见5.7);
——修改了储藏温度,使之与表1、5.2.1一致(见6.1.1.1a),1993年版6.1.1.1a);
——耗电量试验环境温度统一为25℃(见6.1.1.1b),1993年版6.1.1.1b);
——修改了样品的安置(见6.1.1.4,1993年版6.1.1.4);
——删除了燃气、燃油的吸收式冰箱试验时环境条件,试验包,试验前准备工作,测量仪器,冷冻室和冷冻食品储藏室(或“三星”中的“二星”部分)温度的测定(见1993版6.1.1.5、6.1.2、6.1.3、6.1.4、6.1.6);
——修改了制冷间室温度用tm表示(见6.1.2,1993年版6.1.5);
——修改了储藏温度试验(见6.2.1,1993年版6.2.1);
——修改了耗电量试验(见6.2.3,1993年版6.2.3);
——删除了负载温度回升时间试验、冷冻能力试验(见1993版6.2.4、6.2.5);
——增加了能源效率指数(EEI)的计算方法(见6.2.4);
——修改了倾斜状态下的制冷性能试验(见6.2.5,见1993版6.2.6);
——修改了结构和材料性能试验(见6.3,1993版6.3);
——修改了检验规则(见7,1993版7);
——修改了铭牌内容(见8.1.1,1993版8.1.1);
——删除了使用标志、商标、星级标志(见1993版8.1.3~8.1.5);
——修改了包装标志(见8.1.3,1993版8.1.6);
——修改了包装要求(见8.2,1993版8.2)。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腾云制冷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根法、夏忠良、陈拥军、胡志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 1843-1993。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97.040.30
分类号:Y61
备案号:51120-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843-2015
代替QB/T1843-1993
家用制冷器具
扩散吸收式冷藏箱
Household refrigerating appliances-Pervasion absorption refrigerator2015-07-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01-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QB/T1843-2015
本标准代替QB/T1843一1993《家用制冷器具扩散吸收式冷藏箱和冷藏冷冻箱》。本标准与QB/T1843一199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差异如下:修改了范围(见1,1993年版1);根据实际引用情况调整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内容(见2,1993年版2);替换了第3章全部内容(见3,1993年版3);将亚热带型、热带型的气候环境温度下限由18℃调整为16℃(见表1,1993年版4.1);删除了按用途分类(见1993年版4.2);增加了按制冷间室(见4.1.2)和按结构分类(见4.1.3);修改了型号命名(见4.2,1993年版4.3):删除了箱内温度、燃气、燃油内容(见1993年版5.1.2、5.1.3.2、5.1.3.3);修改了环境温度,使之与表1一致(见5.2.1,1993年版5.2.1);删除了燃气、燃油内容(见1993版5.3.2、5.3.3);修改了外观要求(见5.3,1993年版5.6.8);调整了储存温度内容(见表2,1993年版表1);删除了耗气量、耗油量、燃气热负荷、负载温度回升时间、冷冻能力要求(见1993版5.5.3.2、5.5.3.3、5.5.3.4、5.5.4、5.5.5);增加了能源效率指数(EEI)要求(见5.5.4):-修改了结构和材料性能,删除了工质,增加了制冷系统密封性要求(见5.6,1993年版5.6、5.7);增加了安全性能要求(见5.7):修改了储藏温度,使之与表1、5.2.1致(见6.1.1.1a),1993年版6.1.1.1a);耗电量试验环境温度统一为25℃(见6.1.1.1b),1993年版6.1.1.1b):修改了样品的安置(见6.1.1.4,1993年版6.1.1.4):删除了燃气、燃油的吸收式冰箱试验时环境条件,试验包,试验前准备工作,测量仪器,冷冻室和冷冻食品储藏室(或“三星”中的“二星”部分)温度的测定(见1993版6.1.1.5、6.1.2、6.1.3、6.1.4、6.1.6);
修改了制冷间室温度用t表示(见6.1.2,1993年版6.1.5);修改了储藏温度试验(见6.2.1,1993年版6.2.1);修改了耗电量试验(见6.2.3,1993年版6.2.3);删除了负载温度回升时间试验、冷冻能力试验(见1993版6.2.4、6.2.5):增加了能源效率指数(EEI)的计算方法(见6.2.4):修改了倾斜状态下的制冷性能试验(见6.2.5,见1993版6.2.6);修改了结构和材料性能试验(见6.3,1993版6.3);修改了检验规则(见7,1993版7);修改了铭牌内容(见8.1.1,1993年版8.1.1):删除了使用标志、商标、星级标志(见1993版8.1.3~8.1.5);修改了包装标志(见8.1.3,1993版8.1.6);修改了包装要求(见8.2,1993版8.2)。QB/T1843-2015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腾云制冷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根法、夏忠良、陈拥军、胡志强。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B/T1843-1993。
1范围
家用制冷器具
扩散吸收式冷藏箱
QB/T1843-2015
本标准规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扩散吸收式冷藏箱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与型号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电加热方式的家用和类似用途扩散吸收式冷藏箱(以下简称“冷藏箱”)。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O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4706.13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制冷器具、冰淇淋机和制冰机的特殊要求GB/T8059.1一1995家用制冷器具冷藏箱GB/T22939.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包装电冰箱的特殊要求3术语和定义
GB/T8059.1界定的以及下列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首pervasionabsorptionrefrigerator扩散吸收式冷藏箱
使制冷剂在蒸发器内低分压下蒸发,并向扩散剂中扩散,产生的混合气中的制冷剂在吸收器中被吸收剂吸收,再进入发生器经加热重新释放出制冷剂,再经冷凝器使制冷剂冷却成液态,液态制冷剂再进入蒸发器蒸发,形成连续扩散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冷藏箱。注;一般使用氨作制冷剂,水作吸收剂,氨作扩散剂。3.2
内加热型扩散吸收式冷藏箱internalheatingpervasionabsorptionrefrigerator采用加热管直接放入发生器的内管与外管之间的液体里,并与内管紧密接触结构的扩散吸收式冷藏箱。
能源效率指数
energy efficiencyindex
用于表示产品能源效率水平的参数,数值等于该产品的年耗电量(实测)除以标准年耗电量,再乘以100。
4产品分类与型号命名
4.1分类
4.1.1按气候分类
按冷藏箱使用的气候环境温度进行分类,见表1。QB/T1843-2015
气类型
亚带型
温带型
亚热带型
热带型
4.1.2按制冷间室分类
按制冷间室类型分为
表1按气候分类
线室,代号为C:
冷藏型:制冷间
自室为冷减免费标准bzxz.net
室,代号为Q。
冷却型:制冷间
室为冷却
4.1.3按结构分类
按制冷系统的结构分
内加热型,代号
外加热型,代号
可省略
4.2型号命名
示例1:
口0/口
候环境温度/℃
改进设计序号:用小写汉语拼音字母顺序表示,结构类型:见4.1.3
额定有效容积: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L制冷间室类型:见4.12
扩散吸收式冷藏箱代号
XC-50N/a,表示制
示例2:
XQ-30,表示
5要求
5.1基本参
间室为冲藏
冷间室
5.1.1额定
有效容积
由制造厂
5.1.2电源
容量为50L,首次改进的内加热型扩散吸业却室,容量为30L的基本型外加热型扩散吸效容积,单位以“L”表示。
出的有
单相、交济
5.2使用环境
5.2.1环境温度
预定电用
额定步
亚温带型(SN)
V0℃~32℃
温带型(N)
亚热带型(ST)
热带型(T)
5.2.2环境湿度
16~32℃
16℃~38℃
16℃~43℃
相对湿度不大于90%
式冷藏箱。
式冷藏箱
型省略
5.2.3电源
冷藏箱在以不电压和频
电压:187/N~242
5.3外观
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
频率:(50±1)Hz
有明显的缺陷,装饰性表面应平整、光冷藏箱的外观不应
冷藏箱的涂层表面
应平整
和集合沙粒等缺陷。
冷藏箱中电镀件的
QB/T1843-2015
化亮,颜色均匀,不应有明显的流疤、划痕、麻坊坑、皱纹、起泡、漏涂
均匀,不应有斑点、针孔、气泡包和镀层量剥落等缺陷。
立光滑、细密,色泽
转饰镀层厂
面应平整
冷藏箱的塑料件表
冷藏箱的标志应齐
总有效容积
光滑,泽均匀,
合第8章的要求。
不应有裂头
痕、气泡、明显缩孔和变形钅
等缺陷。
行测算,测算值不应小于额定总有效容积积按GB/T8059.1-1995附录B规定进冷藏箱的总有效容
的97%。
5.5制冷性能
5.5.1储藏温度
按6.2.1进行试验时
气候类型
环境温度
冷藏室
冷却室
注:、12、
制冰能
冷藏型冷
a)按
冷藏箱内制冷间室的储
藏温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储藏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
t、t2、t
tm(max)
(max)
表示内望
造广提
间中心位置上、中、下3个测点上的温度,水能力按下列情况之一进行考核:ST
、12、为的算木平均值。
的制冰盒进行考核,按6.2.2.1进行试验时,冰盒应在7h内完成结成实冰;出24h制冰量进行考核,按6.2.2.2规定的折算时间内进行试验,冰盒内的水应完b)
安制造广标
全结成实冰
5.5.3耗电量
5.5.4能源效
率指数
按6.2.4规
算值不应大于额定
夜箱耗电
实测值不应大于额定值的115%
冷减藏箱的能源效率指数EEI应小于125冷藏箱的能源效率指数EEI的计9115%
5.5.5倾斜状态下的制冷性能
按6.2.5试验时,冷藏箱应能正常工作。倾斜状态下与水平放置时各间室平均温度偏差不应大于3℃。
5.6结构和材料性能
5.6.1冷藏箱的结构和材料性能应符合GB/T8059.1-1995中的以下要求:3
QB/T1843-2015
绝热性能和防凝露(5.5.1);
门封气密性(5.5.2);
门铰链和把手的耐久性(5.5.3);搁架和容器(5.5.4);
冰箱内部材料(5.5.5);
电镀件(5.5.8);
表面涂层(5.5.9)。
此外,设计制冷系统时,其所用材料不应因工质或其他物质的作用而劣化。5.6.2制冷系统密封性
冷藏箱的制冷系统应密封,按6.3进行试验,试验时水中应无气泡产生,试验后焊缝处应无黄色污点。
安全性能
冷藏箱的安全性能应符合GB4706.13的规定。6试验方法
6.1一般试验条件
6.1.1实验室
实验室内的环境温度在10℃~43℃范围内可调。实验室内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和空气流动速度等参数按GB/T8059.1-1995中6.1.5规定的测定点处测得值来代替。
若多台冷藏箱同时试验,其环境参数应是各台冷藏箱测定点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6.1.1.1环境温度
要求如下:
a)储藏温度试验:
亚温带型(SN)
温带型(N)
亚热带型(ST)
热带型(T)
10℃和32℃;
16℃和32℃;
16℃和38℃;
16℃和43℃。
b)耗电量试验:25℃。
在要求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和试验期间,在规定的每个测点处的温度(见GB/T8059.1中6.1.5)应保持规定的环境温度,其波动范围在土0.5K以内。在离试验平台2m高的范围内,其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不应超过2K/m。6.1.1.2环境湿度
实验室内环境相对湿度无特别注明时,一般为45%RH~75%RH。6.1.1.3环境空气流速
实验室内环境空气流速不应大于0.25m/s。6.1.1.4样品的安置
冷藏箱应当内置于或放置在厚约20mm的木板(内表面黑色)围成的测试围栏里进行。如果制造商要求安装装饰门,则应在试验前进行安装。冷藏箱应根据使用说明要求选择相应的测试围栏。冷藏箱的测试围栏通风条件根据使用说明要求设置。测试围栏的内部尺寸应当与制造商的使用说明相一致。4
如果给定的是尺寸范围,应当使用最小的尺寸。如果没有给定尺寸,测试围栏的内部尺寸应当符合以下要求:QB/T1843-2015
深度的内部尺寸应比冷藏箱整体深度尺寸大20mm50mm,并且不超过550mm;宽度的内部尺寸应比冷藏箱整体宽度尺寸大4mm6mm;高度的内部尺寸应比冷藏箱整体高度尺寸大2mm~4mm。冷藏箱应当内置于或放置在测试围栏中,只有门可突出测试围栏的前沿以外。测试围栏后面的隔条应当与测试围栏紧密地靠在一起,以防止意外气流的影响。注:可使用胶条或密封剂固定隔条。6.1.2制冷间室温度tm
是t1、t2、t的算术平均值。
t1、t2、t3应在铜质圆柱内测定。铜质圆柱悬挂或安放在GB/T8059.1一1995中图4所示的冷藏室后内壁和门(关闭时)内壁之间中心位置上3个测点TI、T2、T3。如因附件影响不便在上述规定点处测定时,测点可适当偏离规定位置,但不应超过25mm。如制冷间室实际情况与GB/T8059.1一1995中图4所示的各种情况不相符,可取其中较相似的一种确定其测点位置。
铜质圆柱的悬挂和安放,不应干扰冷藏室空气循环,铜质圆柱应离开任何导热表面至少相隔25mm的空间距离。
6.2制冷性能试验方法
6.2.1储藏温度试验
将冷藏箱放置在实验室内,试验条件按6.1规定进行,制冷间室按6.1.2规定放置铜质圆柱,按6.1.1.1规定的环境温度将温控器调到一定位置。冷藏箱至少应运行12h,待其达到稳定状态后,测定制冷间室温度。将温控器调至温控器可调范围内任意一点(如说明书另有规定,则按其方法调节),该点应符合表2规定要求。
6.2.2制冰能力试验
6.2.2.1按制造厂提供的制冰盒进行考核将冷藏箱放置在试验室内,试验条件按6.1规定进行(除特别注明者外)。冷藏室按6.1.2放置铜质圆柱,温控器应按制造厂的说明调定,没有说明时,温控器调定的位置应与储藏温度试验相同。待冷藏箱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后,按5.5.2规定的用水量,将符合表2中规定温度的水充入到离冰盒顶部5mm处,迅速将充水的冰盒放到制冰室内。冰盒与蒸发器接触处应湿润以改善接触状况。冰箱运行到5.5.2规定的时间后,立即检查结冰情况。冷藏室温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制冰能力试验条件
气候类型
SN、N
环境温度/℃
冷藏温度/℃
0≤m≤5
小、12、t3≥0
6.2.2.2按制造厂标出的24h制冰量进行考核制冰用水的温度/℃
制冰用水量
按5.5.2制造厂提供的冰
盒容量
根据制造厂标出的24h制冰量和所提供的冰盒容冰质量,按公式(1)折算成结成实冰的时间:5
QB/T1843—2015
式中:
结成实冰的时间,单位为小时(h):m
制造厂提供的冰盒容冰质量,单位为克(g);m
M制造厂标出的24h制冰量,单位为克(g)。6.2.3耗电量试验
按GB/T8059.1-1995中6.2.3的规定方法进行试验。6.2.4能源效率指数(EEI)的计算方法能源效率指数(EEI)通过公式(2)计算:EEI
式中:
式中:
式中:
式中:
年耗电量:
标准年耗电量。
SAE。
AE.=E24h×365.
24h的耗电量。
SAE.=...xM+N...
等效容积;
参数,取值为0.233;
参数,取值为245。
CC、BI-
间室的数目;
间室的有效容积;
间室设计温度;
为容积修正系数。表4则给出了容积修正系数的值。表4
修正系数
CC(气候类型)
BI(内置型、嵌入式)
容积修正系数值
0.0..0......0.......0..0..
...............
对于T型(热带)器具
对于ST(亚热带)器具
其他情况
宽度小于58cm的内置型器具
其他情况
6.2.5倾斜状态下的制冷性能试验QB/T1843—2015
将冷藏箱放置在试验室内,试验条件按6.1进行。制冷间室按6.1.2放置铜质圆柱。按6.1.1.1规定的环境温度将温控器调到一定位置。将冷藏箱按制造厂说明书规定放置在正常使用状态,待其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后,测得制冷间室温度值应符合5.5.1要求。然后将冷藏箱底座前缘抬起使之倾斜,其抬高量以冷藏箱底座边长每120mm抬高1mm,倾斜的冷藏箱应继续工作至箱内温度再次达到稳定为止,本试验按上述倾斜量将冷藏箱底座的后侧、左侧、右侧分别抬高。在4种倾斜状态下,计算各间室温度与原水平位置时各间室温度差。6.3制冷系统密封性
将未充入制冷剂的制冷系统通入压力为3.3MPa且纯度不低于99.5%的干燥氮气,然后将制冷系统浸入20℃~35℃水中1min,观察是否有气泡泄出。将充入制冷剂的制冷系统置于木质的老化架上,常温放置15d,或150℃环境温度下放置12h,然后观察制冷系统的焊接处是否有黄色污点出现。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2出厂检验
每台冷藏箱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保修单、装箱清单等。
凡提出交货的冷藏箱,均应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要求、试验方法和不合格分类见表5,其中序号(1~5、9)项为全检项目,全检项目可采取与型式检验等效的方法。表5中序号(7、8、10~13)项为出厂检验的抽检项目,抽检项目的抽样按GB/T2828.1进行,逐批检验的抽检项目、批量、抽样方案、检查水平及合格质量水平等可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自行决定。表5出厂检验
检验项目
储藏温度
泄漏电流(冷态)
电气强度(冷态)
接地措施
耗电量
电镀件
表面涂层
制冷系统密封性能
防触电保护
电源线
试验方法
GB4706.13第13章
等效GB4706.13第16章
GB4706.13第27章
GB/T8059.11995,6.3.8
GB/T 8059.11995,
6.3.9、6.3.10
GB4706.13第8章
GB4706.13第25章
,批量生产过程中,可按照制造商规定的等效方法进行测试。不合格分类
致命缺陷
QB/T1843-2015
型式检验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的检验定型;
连续生产中的产品,每年不少于1次;设计、工艺或所用材料有重大改变,有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间隔6个月以上再生产时。
型式检验项目应包含表6中所列各项以及GB4706.13中规定的所有检验项目。型式检验按GB/T从合格的成品中随机抽取,采用判别水平I的一次抽样方案,其样本大小、不合格质量水平见表2829,
7,按表7进行判定。
若出现1台项不合格,则判定该周期产品不合格。型式检验的安全项目属致命缺陷,表6
检验项目
总有效容积
储藏温度
制冰能力
耗电量
能源效率指数
倾斜状态下的制冷性能
绝热性能和防凝露
门封气密性
门铰链和把手的耐久性
搁架和容器
冰箱内部材料
电镀件
表面涂层
制冷系统密封性能
一次抽样
型式检验
试验方法
GB/T8059.1-1995中附录B
GB/T 8059.1-1995中6.3.1
GB/T 8059.11995 中 6.3.2
GB/T 8059.11995 中 6.3.3
GB/T 8059.11995 中 6.3.4
GB/T 8059.11995中6.3.5
GB/T 8059.11995 中 6.3.8
GB/T8059.1-1995中
6.3.9、6.3.10
GB/T22939.6
型式检验抽样方案及判定
不合格质量水平
RQL=30
合格判定
不合格判
RQL-65
合格判定
不合格判
不合格分类
RQL-100
合格判定
不合格判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