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160-201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X/T 160-2012
中文名称: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雷电防护安全评价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Technical code for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lighting protection in explosion and fire harzard region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2-08-30
实施日期:2012-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书号:135029.5560
标准价格:22.0
出版日期:2012-11-01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19-01-09
起草人:刘隽、黄岩彬、林挺玲、程辉、邵霖、陈毅芬、吴健、林香民、吴灵燕、李衣长、俞成标、施平、王斌斌
起草单位:福建省防雷中心、厦门市防雷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主管部门: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雷电防护安全评价的一般规定、准备阶段、风险识别、影响因素分析、评价单元划分、风险计算、风险容许值、防护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等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雷电防护安全评价。
本标准不适用于矿井井下,水、陆、空交通运输工具及海上油井平台的雷电防护安全评价。
标准内容
ICS 07. 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160—201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雷电防护
安全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lighting prOtectiOn in explOsiOn andfireharzard region
2012-08-30 发布
中国气象局國发布
2012-1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雷电防护安全评价技术规范QX/T160—2012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http://www.cmp.cma.gov.cn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
印张:2.75
字数:82.5千字
2012年12月第一版
2012年12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560
定价:22.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
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406301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一般规定
准备阶段
风险识别
影响因素分析
评价单元划分
风险计算
10风险容许值
防护措施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爆炸火灾危险环境分区示例
树状图分析法在风险分析中的运用Qx/T 160—2012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防雷中心、厦门市防雷中心。Qx/T160—2012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隽、黄岩彬、林挺玲、程辉、邵霖、陈毅芬、吴健、林香民、吴灵燕、李衣长、俞成标、施平、王斌斌。
Qx/T160—201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雷电防护安全评价工作的目的是识别、分析、评价爆炸和火灾环境中雷电防护措施的安全性,减少或消除危险源遭受雷击事故的可能性,以降低事故率、避免或减少损失和提高安全投资效益。
1范围
Qx/T160—2012
爆炸和火灭危险环境雷电防护安全评价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雷电防护安全评价的一般规定、准备阶段、风险识别、影响因素分析、评价单元划分、风险计算、风险容许值、防护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等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雷电防护安全评价。本标准不适用于矿井井下,水、陆、空交通运输工具及海上油井平台的雷电防护安全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714.2一2008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GB/T21714.3一2008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实体损害和生命危险GB/T21714.4一2008雷电防护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设备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3术语、定义和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1
爆炸危险环境
意explosive hazardous region存在爆炸危险物质以致有爆炸危险的区域。注:改写QX/T110—2009,定义3.1。3.1.2
爆炸性气体环境 explosive gas region含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注:改写QX/T110—2009,定义3.2。3. 1.3
爆炸性粉尘环境explosivedust region含有爆炸性粉末混合物的环境。注:改写QX/T110—2009,定义3.3。3. 1. 4
火灾危险环境 fire hazardous region存在火灾危险物质以致有火灾危险的区域。注:改写QX/T110—2009,定义3.4。1
Qx/T 160—2012
风险risk; R
因雷击造成的年平均可能损失量(人和物)与需保护对象(人和物)的总价值之比值。[GB/T 21714. 2—2008,定义 3.1.32]3.1.6
防雷区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LPZ规定了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
[GB/T21714.2—2008,定义 3.1.37]3. 1.7
雷电电磁脉冲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impulse;LEMP雷电流的电磁效应。
[GB/T 21714.2—2008,定义3.1.23]3. 1.8
物理损害physical damage
雷电的机械、热力、化学和爆炸效应对建筑物(或其内存物)或服务设施造成的损害。[GB/T 21714. 2—2008,定义 3. 1.26]3. 1.9
人畜伤害 injuries of living Beings雷电引起的接触和跨步电压所导致的人员或牲畜伤害(包括死亡)。[GB/T21714.2—2008,定义 3.1.27]3. 1. 10
电气和电子系统故障failur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systemLEMP对电气和电子系统造成的永久性破坏。[GB/T 21714. 2—2008,定义 3. 1. 28]3. 1. 11
评价单元evaluationunit
按功能或结构,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将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单元。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C。:位置因子。
C。:环境因子。
C,:采取保护措施前的年损失值。CRL:采取保护措施后的年损失值。CpM:采取保护措施后的平均花费。C,:服务设施上有HV/LV变压器时的修正因子。D1:人畜伤害。
D2:物理损害。
D3:电气和电子系统故障。
Lx:建筑物中各种损失率的通识符。L,x:服务设施中各种损失率的通识符。L1:建筑物内的人身伤亡损失
L2:建筑物内公众服务中止的损失。2
L,2:服务设施中公共服务中止的损失。L3:建筑物中文化遗产的损失。
L4:建筑物内经济价值的损失。
L,4:服务设施内经济价值的损失。N。:雷击大地密度。
Nx:平均危险事件次数的通识符。Px:建筑物各种损害概率的通识符。R:风险。
RA:雷击建筑物造成人畜伤害的风险分量。RB:雷击建筑物造成建筑物物理损害的风险分量。R’B:雷击服务设施相连建筑物造成服务设施物理损害的风险分量。Rc:雷击建筑物造成内部系统故障的风险分量。R’c:雷击与服务设施相连建筑物造成服务设备故障的风险分量。RF:各种损害成因造成的建筑物物理损害的风险。Rm雷击建筑物附近引起的内部系统故障风险分量。Ro:各种损害成因造成的建筑物内部系统故障风险分量。Rs:各种损害成因造成的人畜伤害的风险。Rr:风险容许值。
Ru:雷击入户服务设施造成人畜伤害的风险分量。Rv雷击入户服务设施造成建筑物物理损害的风险分量。R'v:雷击服务设施造成服务设施物理损害的风险分量。Rw.雷击入户服务设施造成内部系统故障的风险分量。R\w:雷击服务设施造成服务设备故障的风险分量。Rx:建筑物各种风险分量的通识符。Rz.雷击入户服务设施附近造成内部系统故障的风险分量。R'z:雷击服务设施附近造成服务设备故障的风险分量。Ss:服务设施的线路段
S1:雷击建筑物。
S2:雷击建筑物附近。
S3:雷击服务设施。
S4:雷击服务设施附近。
Zs:建筑物分区。
4 一般规定
4·1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一风险识别;
一影响因素分析;
一评价单元划分;
一风险计算;
一风险容许值;
Qx/T 160—2012
Qx/T 160—2012
一防护措施。
4.2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准备阶段;风险识别;影响因素分析;评价单元划分;风险计算;风险容许值;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评价结论;编制评价报告。评价流程见图1。步骤
准备阶段
风险识别
影响因素分析
评价单元划分
风险计算
风险容许值
安全对策措施
及建议
评价结论
编制评价报告
5准备阶段
建筑物和服
务设施
已确定的风
险组成
建筑物和服
务设施
各风险组成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已确定的风
目前的雷电
防护现状
检查表法
树状图分析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
分区、Zs 、Ss 划分
GB21714.2—2008风
险管理计算方法
比较法
树状图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
图1评价流程图
明确对象和范围、现
场勘察、资料收集
根据损害成因和损害
类型确定风险组成
明确建筑物及采取的
保护措施的特性对风
险分量的影响
确定评价单元
确定风险值
风险容许值判定
事故损失减至最少
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进行现场调查和收集技术标准及工程项目相关资料。应收集以下项目工程资料: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平面图;
一地形图;
一管线综合图;
一地质勘察报告;
一设计文件;
一消防设计验收资料;
一其他相关资料。
应收集场地环境和周边环境资料,重点收集可能影响雷击风险的资料:一场地内土壤电阻率时空分布状况;一影响雷击风险因子的周边环境资料;一项目所在区域地面设施情况;一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和地物情况;一项目所在区域地质构造情况。5.4
应收集以下生产资料:
一主要设备设施安装检验资料;一主要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经济技术指标;一主要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
一生产期间人流、物流状况;
一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Qx/T160—2012
5.5应收集国内外同行业同类设备、设施或工艺的雷击事故情况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一既往雷击事故资料;
一国内外同类型雷击事故资料;一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5.6应收集以下气象资料:
一项目大气雷电环境评价报告;一其他相关资料。
项目大气雷电环境评价报告提供的数据应符合GB/T21714.2一2008的计算要求。6风险识别
6.1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风险识别应当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分区、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易受雷击部位、需保护对象以及保护措施的特性,识别其潜在的危险。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分区应满足按GB50057一2010第3章要求对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分区示例参见附录A。6.2雷击建筑物或设施造成的风险取决于:一对建筑物或服务设施造成影响的平均危险事件次数Nx;一对有影响的雷击导致的损害概率 Px;一对损害造成的损失的平均相对量(即损失率Lx)。6.3对建筑物有影响的雷击有以下四种(见表1):一击中建筑物的雷电;
一击中建筑物附近的雷电;
一击中入户设施(如供电线路、通信线路或其他服务设施)的雷电;一击中入户设施附近的雷电。
6.4对服务设施有影响的雷击有以下三种(见表1):一击中服务设施的雷电;
一击中服务设施附近的雷电;
一击中与服务设施相连建筑物的雷电。5
Qx/T160—2012
雷击点
表1雷击点、损害成因、各种可能的损害类型及损失对照一览表损害成因
损害类型
建筑物
损失类型
L1, L4b
L1,L2,L3,L4
L1a,L2, L4
L1a, L2,L4
L1, L4b
L1, L2, L3, L4
L1a,L2,L4
L1a, L2, L4
损害类型
注:雷击点、损害类型、损失类型、风险和风险分量参照GB/T21714.2一2008的规定。a指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或因内部系统故障马上会危及人命的建筑物。b指可能出现牲畜损失的建筑物。服务设施
损失类型
L, 2, L, 4
L,2, L, 4
L, 2, L, 4
L,2, L,4
L, 2, L, 4
6.5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管口应根据GB50057一2010中4.2.1识别接闪器与雷闪的接触点是否在球形空间之外。6.6按GB/T21714.2一2008第4.2条进行风险识别。在识别风险分量Rv时,应当考虑当雷击管道可能引起电火花并导致爆炸或造成破坏和人身伤亡时,把雷击管道作为损害成因。7
影响因素分析
7.1参照附录B中树状图B.1图B.22对项目所涉及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危险性影响因素筛选风险评价因子。
7.2影响建筑物风险分量的因素
建筑物及可能采取的保护措施的特性会影响建筑物各风险分量,见表2。表2影响建筑物风险分量的因素
建筑物、内部系统以及
保护措施的特性
截收面积
地表土壤电阻率
建筑物内地板电阻率
围栏等限制措施,绝缘措施,警示牌,大地电位均衡措施
风险分量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